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 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ad7594240c844768eaee15.png)
《老王》教学实录(班级分小组坐)师:好,同学们咱们要上课了。
大家会感觉到这样的一个坐的样式比较新鲜。
咱们这节课呢是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一篇课文。
下边呢我先做一些准备工作,现在是一共几个小组呢,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好,同学们记住了,我刚才给大家排了一下序号,你看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用手指明)。
记住了吧自己是哪个组?生:记住了。
师:记住了。
好,现在每个组的同学呢抓紧时间选一位组长,来,抓紧时间选一位组长。
你们自己选。
(生各自选组长)师:好了,好一组的组长举手。
一组的组长举手是谁啊,你们选的谁啊?(生举手)师:噢,是你。
好的。
好,请放下。
二组的组长举手(生举手),好,请放下。
三组的组长举手(生举手),好,请放下。
四组组长,四组的组长(生举手),噢,好。
五组?五组组长?(生举手)噢,好。
六组?(生举手)好的。
七组?七组的组长?(生举手)噢,好,是你。
八组?(生举手)好放下。
九组?(生举手)好。
十组?(生举手)哎好。
好咱们同学比较多。
恩,热闹啊。
同学不要坐得这么板正,不要这个样子,坐得随意一点。
不要把手放那么板正干什么。
往前趴一趴往后仰一仰往左右晃动晃动都不要紧,不要那么板。
好的。
下边儿我再说一下,同学们,组长的任务啊是要组织本组的同学好好的交流讨论。
如果这个组有同学不交流讨论,是局外人,那就是组长有责任,组长得抓紧提醒他:你得要讨论了。
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咱们这个同学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
咱们今天上课,同学们说,这节课上得成功还是不成功,关键是看什么呢?同学们知道吗?关键是看什么呢?好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生:就是,就是大家好好讨论然后积极发言。
师:哎很好,你说得很好。
我们这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不是看我。
同学们表现好了我们这节课就成功了,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师:声音不洪亮。
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师:哎,对!这才好。
老王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老王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fc811f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2.png)
《老王》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作者平淡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注意紧绕文本,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
同时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理解文本。
3.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挖掘老王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底层光芒。
深入理解“活命”“愧怍”的含义,提升学生对作者崇高境界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见过蹬三轮车的人蹬三轮车时是一个什么样子吗?那是一种什么状态?生:为了生活拼劲了全力的状态。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老王》一文中的老王也是一个拉三轮车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老王》(二)、读课文,说老王1、师提问:文中主要人物有哪几个?文中哪句话把两个人进行了分类?幸运的人是谁?不幸的人又是谁?2、为什么把老王说成是“不幸的人”呢?体现在哪里?1)齐读课文第二段。
2)假如现在你就是老王。
请把第二段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
讲给坐在他车上的杨绛听。
请一生改变人称转述!预设: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我“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唉!“人老了,没用了”。
教师补充:“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
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这就是一个拉破三轮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王。
学生齐读“这是一个不幸的老王”!教师板书:社会底层拉破三轮3)比较第二段末尾,读一读,他的家庭状况如何。
看看老师改写的一句表达可以么?比较!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3a6ec3dcc7931b764ce1509.png)
《老王》教学实录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老王》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
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
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我说:“写成‘王老’行不行呢?”生:“不行,‘老王’他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
‘王老’好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尊敬的味道。
”我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严——老。
”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读了课文后,对老王有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评说老王。
用‘老王是个____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表现在他瞎了一只眼,住在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精神孤独。
”生:“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现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生:“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收钱。
”生:“我不同意叶龙的表达,应该这样表达: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
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生:“老王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表现在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评说老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我问学生如果只用两个字来评说老王该怎么评,学生讨论回答后,我板书:苦、善。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f5d0e63caaedd3383c4d3d8.png)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大家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生集体:有——师:大家对他们的生活了解吗?生:不了解。
师:我也不了解,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很辛苦。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杨绛先生的《老王》,才蓦然发觉:辛劳的、苍凉的人生原来也可以泛起温情的波澜——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故事——二、介绍作者(生瞪大眼睛)师:有同学瞪大了眼睛,是不是因为我说“杨绛先生”?是的,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学生不解。
)师: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师放映幻灯片)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大家有没读过?(一学生答“有”,其他学生都回答“没有”)师:很好,你可以把这本书介绍给你的同学,它是一本很幽默很深刻的书。
三、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师:好,让我们一起听故事。
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
学生听读课文。
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马上回答:善良。
师:大家能不能用“什么的老王”这样的短语形式来谈?从多个方面来谈,比如:从职业的角度说他是——生:踩三轮的老王。
师: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从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性格方面来谈。
一学生:善良的老王。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fb1643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3.png)
老王教学实录前言老王是一位资深的高中物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授课精湛,因此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敬重。
通过观察老王上课的过程和方式,将其教学实录总结如下,供广大教师、学生和教育研究者参考。
第一课时老王上物理课的第一课时,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并简要概述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描述教学计划时,老王充分尊重了学生,尽可能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强调了每一项任务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同时也温和地管理了课堂秩序。
接下来,老王介绍了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术语,这些概念为后续探索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中,老王的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避免了过度的细节和废话,同时还注重解释和感性认识,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并对相对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课时在第二节课堂上,老王讲授了如何在实验中应用在第一节课中介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堂前,他仔细安排了实验室设备,并且非常严格地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王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评估和分析,这些步骤是物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王还带领学生探讨了在实验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的难点和复杂情况。
他通过谈论关于实验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老王还通过提问和讨论,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第三课时第三节课提供了一个小组讨论的机会。
老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课程注意事项和几个练习题。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充分考虑了问题的深度和范围,总结了他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老王思考问题非常深入。
他耐心地等待学生们自己找到答案,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
在课程的讨论和总结中,他强调了所有小组的贡献和努力,指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同时表扬了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他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结语通过观察老王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每一节课堂上都展现出了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93f2920cfc789eb172dc84f.png)
王是 个怎样 的人 。 ( 读课 文 。 ) 生
以他 常 会 有 失 群 落 伍 的 惶 恐 , 身 跳 读 课 文 , 出 文 中 “ ” 老 王 交 他 找 我 与
体 残 疾 , 应 得 到 同 情 , 被 人 恶 往 的 几 件 事 。 看 这 样 两 个 地 位 悬 本 却 看
乘 特 殊 的 年 代 ,一 起 走 进 老 王 的 世 因 为 只 有 一 只 眼 , 客 们 都 不 愿 坐 当 时 的 情 况 下 , 者 非 但 毫 无 幸 运 作
界。
他 的车 , 以他 只 有 住 在 塌 败 的 小 可 言 , 且 就 如 文 中 所 说 , 一 个 所 而 是
《 老王》 教学实录
⑩唐
( 景音乐 , 背 营造 气 氛 。 ) 师 : 学 们 !你 们 每 天 都 生 活 同
在 幸 福 之 中 。 而 就 在 你 们 享 受 幸 然 福生活 的同时 , 是 否 留意 到我们 你
琦/ 执教 、 整理
该 是 多 么 幸 运 。 而 在 故 事 发 生 的 然
那 只 送 生1 :我 眼 中 的 老 王 是 个 病 魔 远 蜷 缩 在 不 为人 知 的 角 落 。 他 是 人 大 一 倍 , 收 一 半 钱 ; 默 存 上 缠身、 家境 贫 寒 的人 。
师 : 从 哪里看 出来 的? 你
怎 样 引 起 杨 绛 关 注 的 ? 绛 又 是 一 医 院 , 要 钱 : 我 们 送 鸡 蛋 、 杨 不 给 香
个 怎样 的 人 呢 ?有 哪 位 同 学 能 说 说 油 。
师 : n , 王 总 关 心着 我 们 , 是 阿 老 生 1著 名 作 家 。 :
生 1 病 魔 缠 身 是 从 “ 的 另 一 你 所 知 道 的 杨 绛 ? : 他 只 眼 是 田 螺 眼 ” 出 来 的 ; 境 贫 看 家 寒是 从 “ 面 有几 间塌 败 的小屋 ” 里 看 出来 的 。 ( 件 展 示作者 简介 。 ) 课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202db7783e0912a2162ad9.png)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圈点批注理解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愧怍”的深层内涵,领会本文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情感和态度】1、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不幸的人,传播爱心。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本文深刻地思想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但是,一想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我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
现在先请大家观看上面几幅图片(多媒体播放轻音乐、放映图片,教师解说)。
这是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每天就是在如此破落不堪、泥泞坑洼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有的甚至是以石条为椅,以木板为桌;这是一对盲人夫妇,他们每天风餐露宿,在喧闹的街头卖艺求生,就只为了填饱肚子;这是一个可怜的乞丐儿,她饥肠辘辘,就只能趴在地上乞讨,她瘦骨嶙峋,乞讨不到东西时,就只能去捡路边的残羹剩饭。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非常沉重。
生:伤心。
生:难过。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情?生(齐答):是师:看来大家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们,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一起走进杨绛的一篇散文,去关注一个和他们一样不幸的人。
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他是谁吗?生(齐答):老王师:对了,那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老王的,我们能否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生(齐答):能师:在课文的哪个地方?生(齐答):最后一段。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句子朗读出来。
生(齐答):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很好,这里强调一个字音(板书“愧怍”一词)。
生(齐答):愧怍(zu)。
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 爽)
![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 爽)](https://img.taocdn.com/s3/m/b8cb18c22af90242a995e5b0.png)
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爽)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爽)《老王》课堂实录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屏显作者照片。
)师: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
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在从事文学工作,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其中我们熟悉和喜欢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目前最好的译本就出自杨绛之手。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老王》。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把握内容师: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生速读课文。
)生1:我觉得应该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个词——愧怍。
师:很好,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很显然,这里杨绛将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
我们结合文章看一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生2: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呢?生9:死的时候无人过问,被埋在什么沟里。
师:老王是回民。
回民是非常讲究丧葬仪式的,人死了一定要用洁净的身体去拥抱真主。
而老王死后被埋在了沟里,污秽不堪。
他生得如此屈辱,死得又如此狼狈。
他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禁为老王掬一把同情之泪。
他孤苦无依,贫病交加,渺小得如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的小草,老王真不幸!三、深入挖掘,理解情感师:请同学们再看结尾的这句话。
是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就要产生愧怍的情感呢?“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生1:惭愧。
师:人在什么状况下会惭愧?生2:做错了事,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儿。
师:字典上对“惭愧”的解释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杨绛觉得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儿,或是没有尽到责任,才对老王产生了“愧怍”的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生1:杨绛经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
生2:杨绛在老王送冰时不要减半收费,坐车,拿鸡蛋,都给老王钱,从不占他的便宜。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df309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b.png)
小组合作探究题目
分析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 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04
课堂练习与巩固
课文段落背诵
01
总结词
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02
详细描述
通过背诵课文段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 结构和语言特点,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词汇与语法练习总结词巩固基础知识详细描述通过词汇与语法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 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老王的生活背景是一个贫 困的农村,社会环境的不 公和压迫导致他无法摆脱 贫困和困境。
教师答疑
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表达 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题目
探究老王的人物性格和命 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题目
讨论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 活状态。
下节课的预告与预习指导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老王》中的 主题和思想,请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 容。
提醒学生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材料, 如笔记本、笔等。
建议学生阅读作者杨绛的其他作品, 以更好地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01 学生提问
老王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02 学生提问
老王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他的性格和 命运?
03 学生提问
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情感 ?
教师答疑解惑
01
02
03
教师答疑
老王是一个善良、朴实、 勤劳的人物形象,他代表 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形象。
教师答疑
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
总结词
培养综合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培养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运用 语言的能力。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0302d1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0.png)
《老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老王》。
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咱们班已经学过。
老师教过很多遍,还常常问自己:我读懂了吗?同学们你真读懂《老王》了吗?到今天,我还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对老王,杨绛用几年时间才逐步明白。
同学们,看看杨绛明白了什么?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师:“幸运者”是谁?“不幸者”又是谁?生:杨绛、老王。
师:“那”又是指什么?生:她内心感到不安。
二、初读感知师:幸运者的幸运文中没有正面提及,不幸者的不幸倒是描写了很多,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老王不幸的几个关键词。
生:失群落伍。
生:单干户。
(板书“单干户”)生:没亲人。
生:老光棍。
师:能不能把“有人说”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语气平平,教师范读。
)师:“老光棍”是口头语,我们将老而无妻的人称之为——生:鳏。
师:对,我们称之为“鳏身”。
(板书“鳏身”)生:一只眼是田螺眼,另一只眼瞎了,看不清。
(板书“瞎眼”)三、细部研读师:一个幸运的大学教授,一个不幸的三轮车夫,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生:杨绛是他的客户。
生:主人与佣人。
师:我们可叫做雇佣关系。
(板书“雇佣”)表达在何处?生:给我家送冰。
生:他没看出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生: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师:仅仅是雇佣关系吗?生:还理应是朋友关系。
(师板书“朋友”)师:验证一下。
生:“我常问,老王,你好些了吗?”说明杨绛很关心他。
生:杨绛“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从这个“烦”字能够看出来,有请朋友协助的意思。
生: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也能看出老王是把杨绛一家当朋友看。
生:“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从中可看出他们经常闲聊,这是朋友关系的表达。
生:“我”女儿送老王鱼肝油。
师:老王有没有送什么给我们?生:香油和鸡蛋。
师:他们之间有互赠,所以不应该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师:“我”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送他鱼肝油,从很多车钱,所以“我”心里怎样?生:心安理得。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1bb77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4.png)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老王》课堂教学实录《老王》课堂教学实录5篇《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
《老王》最新课标下的教学实录
![《老王》最新课标下的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97a50b428ea81c759f57865.png)
《老王》最新课标下的教学实录一、初步感知,了解学情(师生问好)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老王》,我想知道同学们之前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你读了几遍?(询问身边的一位学生)生1:三遍。
师:三遍,读了三遍之后你的感觉是什么?给大家说一下。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感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遭到批判。
生2:我读了两遍多。
因为马上要上课了,所以我就看了一下。
师:哦,原来是匆匆忙忙中看的。
那你匆匆忙忙中看懂了什么?生2: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收获有很多。
老王虽然没文化,但是还是很善良。
我们不能歧视这种没文化但是很善良的人。
师:好,这是同学们读了之后的感受和感悟。
同学们读了两遍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师:这么多?(扫视了班上所有学生的举手情况)有没有没读过的?请举手,看一下。
(没有学生举手)二、商定方案,确定通道师:哦,都读过了。
非常好。
看样子我们今天的学习效果将会是非常好的。
因为大家都读过。
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提供了两套学习方案,大家看一下这两套方案我们用哪一套来学习?选择学习方案1.学习一种文体阅读思路2.学习一种文本阅读方法师:第一套方案是学习一种文体的阅读思路,也就是某一种文体我们该怎么去读,这一类文本怎么去读。
第二套方案是学习一种文本阅读的方法,也就是我学了这个方法之后就可以去学其他同类的文本。
同学们,你们看一下,想用哪一种方案来开展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方案?生:(部分学生说)第一种方案。
生:(部分学生说)第二种方案。
师:要说点理由出来,谁来?生1:我选的是第一种,因为我觉得我们有了思路之后可以慢慢去探索、去发掘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用这种方法。
师:你看,说得多好,说得有理有据的,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师:刚才那位同学选的是第一种方案,还有其他选择吗?我们不是简单的选择,要说道理的。
谁来?(生2举手)师:非常好,我看你的手举了几次。
但我就是没把话筒给你,这次给你了。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doc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doc](https://img.taocdn.com/s3/m/da663b5f524de518974b7d7c.png)
《老王》教学实录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 (发散思维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时,按照上课惯例,从三方面做预习工作: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误之处。
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准备上课发言。
[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79 页,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
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开始提问发言。
请语文科代表做好发言记录。
生1:文中“脑袋慢”、“没绕过来”、“慢了一步”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生2:引号是为了引用老王说的话。
生 3:引号是为了直接引用老王说的话,为下文做铺垫。
师:看来大家对引号的作用掌握的不错,回答的很好。
给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各加 1 分。
生4: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生5:第一个不幸是指的从小营养不良,第二个不幸指的是得了恶病。
师:那么由这两个方面来看,可以反映出老王生活的一个侧面,是什么呢?生6:苦!师:头脑真是灵活,给两位同学各加 2 分。
生 7:为什么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车?师:给这位同学先加 2 分。
是啊!为什么有三轮车不敢坐,而要去挤公共汽车呢?生8:因为老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
生9:因为当时是文革时期,社会动荡,所以作者不敢自己独自乘三轮车。
师:能联系文章背景思考问题,说明预习工作做的不错,各加 2 分。
生10:在老王去给作者送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的数不完”?生 11:因为作者当时被老王的样子吓到了,所以记不清数目了。
生12:因事情隔了很久,所以作者不清了。
生13:因作者很惊,老王在个候能自她送蛋。
:同学分析的很不,想的也很全面,做了真的思考,各加 2 分。
《老王》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王》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435883ad02de80d4d840d9.png)
《老王》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与要求①、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②、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作者平等的观念,人道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3、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创意]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笔调,记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热情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要想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需首先分析“老王”和“我”两个人物形象,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力求对人物品质有深入认识。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杨绛的人格魅力,学习她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精神关注不幸者的做法。
本课的教学,我将通过“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品味语言,感受善良”、“赏读精段,体悟爱心”、“拓展延伸,升华感情”,通过自学指导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实施过程]一、引入课文,激发感情师: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座山与你一样,当你面对着高山大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
”所以,人与人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看看我们会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师: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感知人物。
【点评: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用回音这种特殊的现象引入课文,强调的是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角色。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师:请同学们听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并思考一下问题:【屏显】思考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c8cb6ce240c844768eaee02.png)
《老王》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文章。
(学生朗读)师:下面请看大屏幕,想一想,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为什么这样读?1.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2.后来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3.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学生试读)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第一句。
(学生朗读)师:你好像忽略了“哥哥”和“侄儿”后面的逗号了。
现在你把这两个逗号“复原”上,再朗读一遍。
(学生再读)师:两次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加上逗号,感觉强调了“死了”和“没出息”,从而更能突出他没有什么亲人。
师:你的感觉不错。
逗号在一般情况下会使两边的意思都得到加强。
下面我们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这句话。
假如我是老王,你是杨绛,你问我答,我们把这句话还原成一段对话。
杨:老王,你家里有什么亲人啊?王:有个哥哥。
(老师停顿,示意学生说)杨:那不错啊,哥俩有个照应。
王:死了。
杨:哦,那还有其他亲人吗?王:有两个侄儿。
(教师再次停顿,示意学生说)杨:两个侄儿怎么样,能帮你吗?王:没出息。
杨:那还有其他亲人吗?王:没有了。
师:好,通过这个对话,你有什么感受?生:有个哥哥,让人心一热;死了,心一冷。
有两个侄儿,又让人心一暖;没出息,让人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两个逗号,让语句蕴含的情感有了起伏。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受?生:“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这句话在前面两句的铺垫下,感情变得很深厚,更突出了老王的孤苦。
师:好,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再读,效果很好)师:下面哪位同学来读读第二句。
(学生朗读)师:“他说”后面依然有个逗号。
为什么在这儿加个逗号呢?生:表示停顿,强调住那儿好长时间了。
师:刚学就能致用,为师甚慰。
(学生笑)下面我们结合相关文段来读读,对这个逗号或许有更深的理解。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92588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9.png)
老王》教学实录精选《老王》教学实录精选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
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
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我说:“写成‘王老'行不行呢?”生:“不行,‘老王'他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
‘王老'好似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尊敬的味道。
”我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严——老。
”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读了课文后,对老王有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评说老王。
用‘老王是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表现在他瞎了一只眼,住在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精神孤独。
”生:“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现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生:“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收钱。
”生:“我不同意叶龙的表达,应该这样表达: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
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生:“老王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表现在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评说老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根底上,我问学生如果只用两个字来评说老王该怎么评,学生讨论答复后,我板书:苦、善。
我接着说:“同学们,有看电影电视流泪的体验吧?那是感动,是共鸣。
读文章也应如此。
文中哪些句子敲开了你的心扉?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些文字让你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哪些场景引起了你对往日某段生活或某个场景的联想?哪些妙语让你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然后,我们一齐来交流分享。
范文:《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范文:《老王》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8969b3a6edb6f1aff001fc9.png)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教材分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不仅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还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这些情感都寄寓在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中,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迁移法、展示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学习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2.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学习关键:指导学生分析“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的深刻含义。
教法分析:1.朗读讨论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六字”读书法:通过读、划、写、记、练、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总结归纳。
3. 质疑点拨法:采取质疑研讨、点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蕴含的深层意义。
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的合作,使生成的问题得以解决。
对疑难问题进行组内及组间追问质疑,把握重点,各个击破。
学习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和作家杨绛一起,走近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老王,触摸他那金子般的心灵。
(板书课题)深度感知,自主解读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这篇文章,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你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人,因为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44f3e4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0.png)
-生动描绘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老王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物的不平凡品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老王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绘,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掌握写作技巧: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老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老王》这篇文章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物描写在日常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人物形象是文章的核心,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老王》这篇文章。文章通过对老王的细致刻画,传递了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人物描写来表达主题。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老王》这一课时,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和深刻主题。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人物描写时,能够积极地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这说明,通过具体的案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爽)《老王》课堂实录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屏显作者照片。
)师: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
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在从事文学工作,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其中我们熟悉和喜欢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目前最好的译本就出自杨绛之手。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老王》。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把握内容师: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生速读课文。
)生1:我觉得应该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个词——愧怍。
师:很好,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很显然,这里杨绛将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
我们结合文章看一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生2: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可见老王无亲人,无依无靠。
生3:“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可见老王身体残疾。
生4:“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看出老王别无生活来源。
生5:“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师:“塌败”是什么意思?生6:塌陷破败。
师: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后来当“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老王是如何回答的?生7:“住那儿多年了。
”师:如果有人问我们“那里是你的家吗”,我们通常会回答“是我的家”或者“不是我的家”,老王为什么不这么回答而要说“住那儿多年了”呢?生8:那个小屋可能根本就不是老王的家,只是他暂时居住的地方。
师:这个塌败的小屋也许本不是他的家,只是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罢了。
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王多么渴望能有一个家呀。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命运很惨,他是个多么不幸的人啊!他生的时候是这样,死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生9:死的时候无人过问,被埋在什么沟里。
师:老王是回民。
回民是非常讲究丧葬仪式的,人死了一定要用洁净的身体去拥抱真主。
而老王死后被埋在了沟里,污秽不堪。
他生得如此屈辱,死得又如此狼狈。
他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禁为老王掬一把同情之泪。
他孤苦无依,贫病交加,渺小得如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的小草,老王真不幸!三、深入挖掘,理解情感师:请同学们再看结尾的这句话。
是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就要产生愧怍的情感呢?“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生1:惭愧。
师:人在什么状况下会惭愧?生2:做错了事,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儿。
师:字典上对“惭愧”的解释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杨绛觉得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儿,或是没有尽到责任,才对老王产生了“愧怍”的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生1:杨绛经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
生2:杨绛在老王送冰时不要减半收费,坐车,拿鸡蛋,都给老王钱,从不占他的便宜。
师:每一次老王为杨绛做了什么,杨绛都在经济上帮助他。
不只是杨绛,还有杨绛的家人,都在关心着老王,有什么情节可以体现?生3:杨绛的女儿发现老王是夜盲症之后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师:注意修饰词语,什么样的鱼肝油?生3:大瓶的。
师:看来杨绛一家对老王很好。
我们着实看不出来杨绛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儿,可以让她在若干年之后对老王产生愧怍的情感。
而且这里杨绛虽然把自己说成是“幸运的人”,但实际上,她在和老王的交往过程当中,有一个阶段是不幸的。
我们注意文中的细节,开篇第一句话“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在第6自然段,作者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这不是矛盾吗?发生了什么事儿?她为什么不敢坐了呢?生1: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别人看到会说她。
师:说她什么?生2:坐在三轮上就是欺负劳动人民。
师: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黑暗的时期。
杨绛一家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承受着赤裸裸的灵魂虐杀。
她为什么“不敢乘三轮”?坐在劳动人民的三轮车上就是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有人发现就会揭发、诬陷他们一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绛还一如既往地关心老王,为老王做了很多事儿,现在回过头来看,老王为杨绛做了什么?请大家速读8-16段,概括一下老王为杨绛一家做的三件事。
(生速读课文。
)生3:第一件事儿是老王给作者家送冰;第二件事儿是老王送杨绛的丈夫去医院;第三件事儿是老王给杨绛家送鸡蛋和香油。
师: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杨绛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哪件事?生(众):送香油和鸡蛋。
师: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部分。
(生读。
)师:我们看文中的这幅插图,画的应该是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样子,这幅图画是否准确地把文字内容表现出来了?(屏显老王插图。
)生1:这幅插图表现得不准确,因为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不是弯着腰的。
师:很好,你抓住了两个:“直僵僵”、“镶嵌”。
这两个词表现了老王来的时候什么样的状态?生2:“直”表明老王身体没有弧度,不能弯曲。
“僵僵”突出了老王身体不仅“直”,而且“硬”的特点。
“镶嵌”一词可以看出老王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像个干瘪的东西一样嵌在门框里,也能看出他的瘦弱。
师:你分析词语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镶嵌”的分析很到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老王身体的瘦、薄、干瘪和无生气。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他的“直”、他的“硬”?生3:“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生4:“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生5:“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师:“僵尸”和“骷髅”突出老王什么样的特点?生6:病得十分严重,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师:大家再来看看这个“绷”字,表现出什么?生7:表现出老王非常的瘦,而且皮肤还非常干燥。
师:这个“绷”,字典里的解释是大的针脚别在上面。
我们可以想象老王已不年轻了,皮肤很松懈,皮包骨头,稀松的皮没有一丝水分。
很显然,这幅插图没能准确地表现出老王已经病入膏肓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图画远不及文字有表现力,我们要细读文字本身,才能读出味道。
在这段文字中,杨绛用最质朴的语言给了我们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们似乎嗅到了老王死亡的气息。
这种气息恐怖而触目惊心。
这不由得引发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老王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呢?生1:他是想报答杨绛一家,他非常感谢他们。
师:好,感谢是持续在心中的情感。
表达谢意的方式有很多,他同院不是还有老李吗?老王身体都僵硬了,为何不让老李替他捎来,而非要亲自送来呢?生2:这样能表现出他的诚意。
生3:因为如果老李来了,他一定会告诉杨绛一家老王的状况,这会引起他们的担心。
师:他既然不想让杨绛担心,那亲自来,不是更暴露了自己病入膏肓的状态了吗?请大家思考,老王应该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他在临死前一定要亲自来见杨绛,并送来香油和鸡蛋,可见杨绛在老王心中有着怎样的位置?生(众):是最重要的人,像亲人一样。
师:既然是临终前的告别,为何还收下了杨绛的钱呢?生4:他不想让杨绛内心不安。
师:你的发言洋溢着人性的温暖。
老王拿了钱,是不想让杨绛因没给钱而觉得亏欠什么,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来说,钱已经不重要了,但他还处处为别人着想,实在难能可贵。
文中与钱有关的,还有一个细节,在第二件事中,他送钱先生去看病,“我”执意给他钱时,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为什么把声音放得很低呢?生5:他怕让杨绛感到尴尬。
师:因为杨绛现在经济上拮据了,老王担心杨绛会觉得窘迫,还有什么原因?生6:当时处在文革时期,老王害怕别人告发杨绛一家坐三轮车。
师:你结合背景来分析文本,这一点很好。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王还是站在杨绛的角度考虑问题,小声说是避免给杨绛带来政治上的灾难。
请这位女同学把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下。
(生读对话。
)师:你准确地抓住了人物心理,读得很精彩。
大家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缺少钱也最需要钱的老王却把真情奉为无价,多么难能可贵啊!这一声“你还有钱吗”,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使我们相信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板书:真情。
)师:他想帮人,并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也不掂量自己的能力和“本钱”,只是捧着一颗心来,希望人们需要他,接受他。
我们可以看到老王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恰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那个是非颠倒、人情冷漠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一丝亮色。
他贫困却不低贱,卑微却不渺小。
此时再看到“老王”的称呼,我们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
(板书:小人物的光辉。
)师:分析到这里,我们再来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杨绛为什么说自己是幸运的人?对老王为什么会产生愧怍的情感呢?生1:我觉得杨绛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不只因为老王对她真心帮助,还因为她的家庭情况也确实比老王好。
生2:杨绛觉得愧怍是因为她的行为不仅没能报答老王对自己的好,反而用钱玷污了这份真情。
师:大家的思考都很深入,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
她为什么称自己是幸运的人呢?从杨绛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一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
但如果从文革那个特定的时代来看,杨绛是不幸的,她称自己是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于苦难的超越和淡定的态度。
而且在这段时间当中,她获得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所以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她为什么愧怍呢?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杨绛的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是,在这个真情当中,还包含了什么?生(众):同情。
(板书:同情。
)师:杨绛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善念,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和怜悯。
作者反思自己对老王,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拒绝了别人的表达与赠与。
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她在对人和对事上都坚守着一种原则,那就是绝不欠别人的情,物化为金钱给予回报,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与老王对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较,是那样微不足道,这于她而言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
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去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她却没有做到,从这些理由上看,杨绛俨然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杨绛的崇敬,再读结尾的这句话。
(生齐读。
)师:老王刚死去的时候杨绛内心就感到愧怍了吗?生1:开始感到不安。
师:由“不安”到“愧怍”经历了一个过程,结尾这句话中哪两个短语可以表现出这个过程?生1:“几年过去了”、“渐渐明白”。
师:这就是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
读到这里,老师一下子想到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封建士大夫的自我反思,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
鲁迅在做这样的反思:“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