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 ,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 教案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而教学 设计更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教学结 果。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容易 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区别设计与教案
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总体说来,教学设计与教案都是在课前 准备的,教学设计涵盖的内容更宽泛一些, 可以包含教案,也包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怎样去解决等等;而教案则是教学设计中 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既是统一的,但也有区 别。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理念与教学设计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 训练的现状 •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 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wenku.baidu.com
分析: 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 展与促进程度不一 接受学习:学生的心理加工活动,主要停留于记忆、 接受较低层次
◆好教案是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加工、概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 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 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 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 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 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 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教学设计再理解
——结构要素: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感悟内化—— 激励践行
——形式:角色扮演、模拟旅行、课本短剧表演等
(3)以合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 生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 动态因素间的合作交往,构成一个全方面 的合作运行体系的教学模式。 ——结构要素: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竞赛等方式交流、展示合作成果——综合 评价、反思延伸 ——形式:办小报、开展辩论赛、开展游 戏(如拼中国地图)、历史课本剧表演、 开办聊天室等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构想
教 学 前 设 计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教 学 中 设 计 教 学 后设 计
学习者分析
教 学 分 析
教 学 策 略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设计运用的教学模式
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1)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
b.教学设计本质是“排斥”教师 教学设计必须迎合课程要求,教师在 教学设计中的主动性发挥相当有限,教学 设计的主体工程主要由专家完成。 c.学生被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 学生是客体,是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接 受者和被加工的对象。
(2)相互适应取向的教学设计
• 课程专家与教师之间,预定课程与具体教学之间进行互相 作用、相互适应。 • 相互适应取向下的教学设计: a.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 活动 教学设计是专家、教师、学生两两间交互作用下的教 学活动 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持续进行、不断修改、 相应适应的过程 b.教师进入教学设计的过程 c.学生进入教学设计的过程
探究与发现学习:学生可达到理解、质疑、活化、 创新的较高思维水平 思考:探究学习的实质? ——问题解决的学习 (1)探究始于问题 (2)问题在教学中的表现与作用
问题的两种表现方式: a.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全过程 b.课堂提问(常用于提问与应答的教学中)
提问设计应注意: a.提问占用时间不易过长 b.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c.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要求: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
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
。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
性强,灵活多样。
• 评价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
中的贡献,教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
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 技术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稿
如:《穷人》
• 学习内容分析: 《穷人》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 十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 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 ,写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和他的妻子桑 娜不顾自家的困苦,主动收养邻居西蒙两个孤儿 的故事。小说的主旨有二:一是真实地反映了沙 俄专制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二是表现了穷苦 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高尚品质。
3、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
•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安排等。 • 注意:① 目标不是定得越多越好,一 节课目标至多3个;目标的三个维度是 课程目标,不是每节课都三个必须具 备。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通常情况下,那些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新知识便是教学的 难点;那些与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 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便是教学中的重点。 • 一般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该知识远离学 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 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 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或 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难点若属前两种情况,教师主要 应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 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 得着;如果难点属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难点若由第四种原因所致,则应查漏补缺
有关课时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 教案要不要写? • 写详案还是简案? • 教学设计用数字化形式呈现是 否可以? • 教学设计的书写是否得工整、 不得圈圈划划? • 教学设计一定要写在备课笔记 本上吗?
三、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
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6、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 相比的特点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模式。 —— 结构要素:创设情境 —— 问题生成 —— 主动探究 —— 成 果交流——反馈延伸 ——前提条件: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 系
(2)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
——将情境和体验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入情入境、亲身 体验,特别强调学生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内化、 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① 说明课标要求。
② 本节课的特点。(说出与实践、生活相关 的内容) ③ 提出设计思路。 ④ 你的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教育学、心 理学的原理)
课堂实施中教学行为的两种不同取向:
(1)忠实取向的教学 由课程专家“统治”教:教学就是忠实地再现课程, 尤其是教材内的知识。课堂与教学之间是权威与服 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 忠实取向下的教学设计: • a.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 • 课程专家是工程师, • 老师是进行教学的工匠, • 学生完成客体化。 • 衡量教学设计水平的基本标志是 • ——是否高效而精确地实现了既定的课程
•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准备 等的说明。
• 前期教学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将采取的 对策等的说明。
4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 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所需 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 可附教学流程图。
• 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各环节之间 呈现逻辑关系。时间分配基本合理。
•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 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 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
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可操作的模式,是 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教学设计
得如何,取决于设计者对教学思想、教学目
的的理解与掌握,取决于对教材的掌握和对 学生实际的了解。
如何 教学设计 写好
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曾扬明
一、新课程下的备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当前老师们备课现状: • 备课有明显的应试现象 一是教学内容应试化、题目 规范化 二是教师教案翻版与雷同 • 备课缺乏创新与个性 • 教师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备课到底为了什么?
括与梳理,既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 又能推动教学设计的成熟与完善。 ◆好教案作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行 动计划,是教学活动的组织纲领与行动方案 ◆好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备忘录作用 资料库作用 课题源作用
•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 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初步养成了 做批注的习惯。一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词语进行品味。乐于 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 教学方式: 这篇课文篇幅长,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比较难,因此 我把课文分为四步走:第一步,抓家境,感受穷;第二步,抓心 理,悟品质;第三步,抓对话,练朗读;第四步,用资料,升主 题。通过四步走分化课文的重点难点。最后通过让学生用“虽然 ……但是……”“宁愿……也要……” 造句,提升课文的中心思 想,并且进行语言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 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辩证认识:接受学习与探究、发现学习 (两者缺一不可,并存互补)
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知识的结晶,效率高。 但仅停留于知识。 探究学习:具有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得到发 展的长处。 机械式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达到理解程度
2、教学背景分析
• 学习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与前 后知识间的联系;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 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 •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及 学生原有知识对本节的帮助和干扰分析;学生 非智力因素分析,如学习态度、兴趣、学习习 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