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1
先秦史
先秦史(BC2070—BC221)阶段特征: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②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③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夏、商、西周时期(BC2070———BC771)(一)政治1.夏(BC2070——BC1600)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BC1600——BC1046)内服:王畿,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3.西周(BC1046——BC771)(1)分封制——是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诸侯国的制度①目的:进行有效统治②内容:土地和人民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④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⑤结果: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⑥作用: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⑦破坏: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遭到破坏(2)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①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作用:A、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的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作用: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制度的稳定。
(二)经济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作物:水稻和粟(世界最早);耕作方式:刀耕火种2、夏商周时期(1)土地制度:井田制①性质: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名义上归周王所有,由其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中学历史 先秦时期的基本史实 课件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政策
农业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 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 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出现,土地利用率大大提 高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手工业
夏、商、西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 官府垄断。 商:已有织机;西周:可以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PS:青铜器:二里头青铜器、三星堆青铜器、 (人教版必修三P8)
②
商
BC1600-BC1046
内外服制度
内服: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方 影响:①利:有利于加强商朝与周边方国的联系,对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有着一定影响;同时为西周的分封制的出现提供契 机.
②弊: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它们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 结构,除了对商朝承当一定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有些方 国与商处于战争中.天下共主的局面没有形成.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子 主要思想:主张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 臣,以绝对权威威慑城民,提出系统的法治 理论,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建立大 一统专制国家历史发展趋势。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THANKS
see you!
目录
CATALOG
03. 先秦时期的思想
儒家
思想流派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 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 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无为而治。还提出了辩 证法的思想。 战国时期: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 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017年通史复习-先秦史1(学案)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
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
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C.陕西 B.河北 D.山东
解析:“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 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
受封诸侯义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北山》 镇守疆土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三)西周分封制
目的:
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维护西周的统治。 吴国自……开国君主太伯起,传到第五代周章时, 周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访太伯、仲雍之后, 得知周章已位吴国君主,于是封周章为诸侯…… 《竹 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语“于越来宾”(即于越国 向周王朝进贡 )。——《历代皇陵今何在》 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公元前:B.C.
原始社会
先 秦 时 期
奴隶社会
英文before 新石器时代 Christ/kraist/的 缩写。 建立:夏朝(约2070B.C.—约1600B.C.) 用在年份后,表示 发展:商朝(约 1600B.C. —1046B.C. "公元前 …… 年" 。 )
鼎盛:西周(1046B.C.—771B.C.) 瓦解:东周春秋(770B.C.—476B.C.)
占卜程序:
1、整治钻凿。 2、占灼。 3、断定吉凶。 4、刻写卜辞。
商王武丁早期征讨方国的卜辞(龟腹甲)
从甲骨文的内容看商代政治 1、占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商王凡做任何事, 都要经过占卜,以取得上天神的应允和指示。 2、占卜时神在龟甲或骨上的指示,是吉是凶,是否 可行,要由商王来做判断。 因此,商王是全国一位最高宗教领袖。 占卜内容被选出来,刻在甲骨上的用意,目的是为 了显示占卜这种行为的正确性和神圣性,借以加强王 权。
历史先秦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先秦史知识点总结一、历史事件1.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相传是由大禹建立。
夏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记载的朝代。
夏朝实行王室专制制度,典章制度也较为完善。
夏朝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国土东至海、北至漠北、南至岭南、西至川西,范围广阔。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颛顼帝是夏启的后代商汤的商朝建立者和首任天子,他是包山人,史称商湯。
商汤发迹于商朝国都商城,后迁都于亳,因此,又称为“商汤”。
商朝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国土东至海、北至漠北、南至岭南、西至川西,范围广阔。
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有东周、西周之分。
周室代代相传,最后一个王是周宣王。
在他的儿子和弟子争夺王位的混乱局面中,周幽王采取了分封制,把成年的离开了政治的王子和亲属分配给个护卫其郎中的诸侯,以分散权力的过程,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建立。
随后演变为典型的分封制度,标志着原始部落制度向奴隶制度的过渡。
2. 春秋时期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以《春秋》《国语》等史书饱含史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正文总结书,它的资料的来源多忠犬缩编的其实有利于民主,缺点是许多事可能已经NSMutableString加工过。
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展很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间,“乱世”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
战国时期的平行文献通过太初大数字式历史悠久得不计其数,包括孔子、老子、庄子等等。
然而,相对于当时文明高度有可能它们的理论和政治,最重要的是它所解决的法典问题从史上书的法律条文。
一般认为,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战争的时期,但也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 秦朝统一六国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六个周围依附于他们的割据独立状态的诸侯国家,指赵、齐、魏、韩、楚、翟,以及中央的秦。
先秦 历史 概述
先秦历史概述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为止。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多个朝代和国家的兴衰。
先秦时期最早的朝代是夏、商、西周,这些朝代的历史主要通过传说和史书记载。
夏朝传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而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历史记载的朝代。
公元前770年左右,周朝的政权开始衰落,出现了分封制的地方诸侯国。
这个时期的中国分为多个小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争霸。
这些国家中最有名的是春秋时期的齐、晋、秦、楚、燕、韩和赵等。
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前身。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分裂成七个大国,即齐、晋、秦、楚、燕、韩和赵。
这七个国家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和争霸。
秦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标志着先秦时期的结束。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可以总结为: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中国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封建制度向分封制度再到中央集权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政权更替频繁,国家分裂和战争不断,但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历
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先秦史+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先秦史(一)、阶段性特征说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阶段性特征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地、相互关联的立体化认识。
因此笔者将知识点用小论文的方式写出来,既解决的知识点问题,又训练了小论文题,一举两得。
观点:周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论述:人类文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向前演进的趋势,且后者总是吸取了前朝的得失。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文明演进看,商采取内外服制,中央对地方控制程度较弱,而西周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后,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度,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推动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王位传的演进趋势看,商以前在继承方式上采取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方式,易造成统治内部动荡,周亦有所改进,推行了宗法制,这不仅继承了,缓和了继承矛盾,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家族、亲戚、姓氏等,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我们应重视先秦文明,特别是周文化的剑基石作用,团结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观点: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论述:历史总是处于转型的浪潮中,而春秋战国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且重要的时期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原有的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出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小农经济在各国以不同形式得以确立,从而使我国步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小农社会。
成为封建时代一切存在的经济基础。
经济上的转型也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随着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瓦解,诸侯间出现争霸兼并战争,为了适应这。
各国变法改革为了提高国家正式的运行效率,郡县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文化上的变动更是特殊,为了解决十字路口上的方向问题,诸子百家各抒己见,最终以儒、墨、法、道成为时代主流。
这些学派不仅为当时提供了方向,亦为后世人民心理情感奠定了基础。
综上可知,春秋战国为我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源泉(二)、高频知识梳理之高频点一、分封制1:分封特点:王族最多、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意义:A: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诸侯国的控制。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部分:原始社会一、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又叫军事民主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在部落联盟会议内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具体做法是选贤与能。
2、禅让制推行的表现(1)传说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选择了品德高尚的舜为继承人。
尧年老时,根据部落联盟会议的决定,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
(2)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3、对禅让制的认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它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国家的出现,它必然要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的经济1、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1)原始人群时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未经加工过的石器,即打制石器,因此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2)氏族公社石器:人们已经对所使用的石器、木器和骨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这些石器被称为“磨制石器”,设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①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氏族成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主要是通过妇女的采集活动来供应的。
②原始农业产生以后,妇女仍主要从事采集工作,男子则从事农业生产,氏族及部落成员的食物逐渐变为主要靠农业供应。
2、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活动(1)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而人们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于是便有了商品交换。
(2)原始社会后期商品交换的特点: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商业尚未从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3、原始农业的产生(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用石刀、石斧除草,然后放火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
(3)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刀耕火种一两年后,土壤肥力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到处迁徙,生活十分艰难。
先秦史复习1
先秦史复习1——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知识框架】【细节关注】①夏朝建立到春秋时期(前2070年——前475年)属于我国奴隶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奴隶主贵族专政,经济上表现为奴隶主压迫剥削奴隶劳动。
②井田制的公田与私田,都是国有土地,都不准买卖。
但公田实际上被贵族占有,由平民奴隶共同耕种,收获成果交予贵族;私田的使用权属于村社成员,收获归村社成员。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导致天子无地分封,必然导致分封制的崩溃。
③西周工商食官,手工业商业都由官府垄断经营,根源是生产力低下,只有垄断经营,才能满足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④注意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区别,分封制侧重于封赏、宗法制侧重于继承、礼乐制规定的是贵族在政治和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等所要遵从的等级规范,如墓葬规模、歌舞人数、仪仗等级、礼仪布置等等。
⑤分封制和内外服相比,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一定时期内起到积极作用(不能只看到分封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
要注意分封制对传播周文化、促进民族融合与华夏族形成上的作用。
宗法制是典型的的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
宗法制的评价中要理解“家国同构”。
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夏朝时已册封方国、商朝内外服下也是一种册封,但是都是册封原本就存在的、与王室没有血缘关系的方国,而分封制将自己原本没有领地的亲戚分封为新的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联系和控制。
夏商周“册封——内外服——分封制”体现了一定的延续性。
⑥夏商周是君主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对地方垂直管理),周天子无法直接管控诸侯国内部的事务,所以关于夏商周时期实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⑦要知道“封建”的古今异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诸侯,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封建是一种社会形态,即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佃农为主要生产关系的社会形态。
01.先秦史(上)——夏、商、西周
A、人面网纹盆 B、越王勾践剑
C、甲骨文中日月食记录 D、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9.下列与西周国人的身份和负担奴隶制国家的义务不符的是
A.服兵役 B.较自由 C.有些土地 D.做“人殉”
10.我国古代掌握水利灌溉技术始于
7.【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A、C、D三项在表述上有问题。C项应改成“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才对。A项该为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D项去掉一个“最”字就没问题了。这说明在表述历史事物、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
8.【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②③都是商朝时期出现的。A属于半坡氏族时期,B属于春秋时期,D属于战国时期。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参考答案】
1.【解析】考查同学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因此应该排第一;人工取火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因此应该排第二;半坡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因此制造陶器应该排第三。
2.【解析】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材料含义的能力。这段材料的意思是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成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制度。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吕思勉先秦史文白对照
吕思勉先秦史文白对照吕思勉的《先秦史》真是一部让人读起来又想笑又想哭的作品,特别是那文白对照的形式,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先秦时期,哦,那可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春秋战国的故事,真是比电视剧还精彩。
吕老先生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历史上的那些人物、事件一一呈现出来,活像在讲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你想啊,孔子、老子、墨子,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像电影里的超级英雄,智者、哲学家,甚至是政治家,真是人杰地灵啊。
想想看,孔子那小子,行走在大街上,手里捧着书本,时不时就来一段名言,简直是随时随地都能出道的水平。
“仁者爱人”,这话放现在也很有道理,是吧?对待朋友要好,对待家人要亲,这不就是生活的真谛吗?再说老子,那个“道”字可是千古传诵的,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哲学大师”,每天跟你说“无为而治”,听起来简直太高大上了。
可实际上,不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太焦虑,放轻松嘛。
而墨子呢,哎呀,这小子可了不得,他的“兼爱”理论真是早慧到让人佩服。
墨子就像个热心肠的邻居,总是想着怎么能帮助别人。
他提倡的“非攻”思想,简直就像在提醒我们:别打架,咱们还是好好相处吧!这些哲学思想,如今看起来依然很有价值,简直就像是给我们的人生开了个新花样。
可是在那个时候,各国争斗不休,思想碰撞得火花四溅,真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再说到那些历史事件,吕思勉用他的笔描绘得活灵活现。
比如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想想就让人觉得有点心惊,楚国和赵国在那打得不可开交,死伤无数。
吕老在书里描写的时候,真是把那种气氛传达得淋漓尽致,仿佛能让你听到战鼓声和士兵们的呐喊。
战争的残酷,不仅仅是刀枪剑戟,更是人心的冷漠和无奈。
想想那些为了家国而拼搏的士兵,真是让人心疼。
他们大多数都是怀揣着希望走上战场,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命运。
还有那些政治斗争,像是春秋五霸的故事,听起来就像是一部悬疑大片,谁是最终赢家?吕思勉在书中提到的那些霸主,真是个个都有自己的心思,表面风光无限,背后却是腥风血雨。
先秦史z(1)
考点3:甲骨文和司母戊鼎
1、甲骨文
(1)定义:商朝时期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 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 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考点3:甲骨文和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商朝) (1)商朝的青铜筑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 分精湛 (2)司母戊鼎特点:形制雄伟, 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 庄严凝重。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 最大的青铜器。
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有 积极影响。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论的主要书 籍,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
考点5、孔子的思想与百家争鸣
3、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商鞅变法
社会变革
各诸侯国变法
君臣说法
舌战群儒
徙木立信
取信于君
取信于臣
取信于民
2.变法的内容
材料一 (商鞅)为(替)田开 (去掉)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均)。平(治理)斗桶、权 衡、仗尺……居(经过)五年, 秦人富强。 材料二 僇力(勉力)本业,耕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 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 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列表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变法措施分类 富国措施 强兵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变法的具体措施 奖励生产 承认土地私有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统一度量衡
3、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性质: 目的: 富国强兵
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
4、商鞅变法历史作用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 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秦兼并六国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先秦史
先秦史【时空定位】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结束;公元前475年,进入春秋时期。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时代到来。
①②③④⑤⑥【知识网络整合】一、远古社会1、经济:(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①农耕经济出现在黄河、长江流域,分别出产粟麦和水稻;②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社(土神)稷(谷神),“社稷”被代指为国家象征,农耕文明的反映。
)(2)手工业:①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②纺织:麻布麻衣,距今四五千年学会养蚕缫丝;(3)生活:迁徙生活(寻找肥沃土地),穴居。
(4)社会:氏族公有,集体劳动,历经母系、父系社会。
2、传说时代:(1)三皇五帝,可能是部落联盟首领,三皇通常包括伏羲、神农及其他;五帝通常包括黄帝、尧、舜等(※炎帝神农,黄帝轩辕)。
(2)实行禅让制(民主推举)。
3、原始文化:音乐、美术、舞蹈等等源头均可从中探寻。
如美术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原始宗教歌舞,后人称带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为“傩”。
二、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其历史尚需进一步考古发掘证明)1、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政治:(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商时间精确到十年,周朝精确到年,故夏的建立时间是“约”,而周从建立时间1046年开始没有“约”。
)(2)王位世袭制:夏禹儿子夏启夺王位并传与后代,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文化:代表为二里头文化。
据传有历法《夏小正》。
三、商、(西)周时代(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一)商周经济1、农耕:(1)农具:木制耒耜为主;石锄、石犁;青铜农具珍贵稀少。
先秦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史概述1. 先秦时期的历史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东周四个王朝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2. 夏、商、周是先秦时期的三个朝代,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由王族建立的王朝。
3. 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得到稳固。
4. 先秦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半段,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标志着封建制的全面确立与王权削弱。
二、夏商周三代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致可以时间跨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有夏启、太康、仲康、相等、杼等五代君主。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大致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最有名的商朝君主是商汤和商纣。
3.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由王族建立的王朝,大致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周朝最有名的君主是周武王、周文王、周公,西周以崇尚礼乐而闻名。
4. 东周:周公是周文王的大臣,他致力于改善周王室与周国近臣僚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周王族及帝室的实际政治权力移交给群臣,以解决这一问题。
周公追郑、继续太、伯煊伯、叔敖、叔度、叔帒、叔虞、叔匄、叔犮、叔心、叔全、公瑶、公旦、公宇、公仪、公洛、公嵩、公庚、公叔。
公叔出身太公僚姓,是虞姬之子。
三、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国家政权的基本单位是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2. 诸侯攘地称王:在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这种情况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削弱和国家的分裂。
3. 封建王朝的衰落:先秦时期的最后阶段,封建制度的依附性逐渐减弱,地方势力日益强大,导致中央政权的衰落。
四、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1. 诸子百家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开端,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先秦史综述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先秦史(包括史前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一、史前社会1、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200万年左右;2、巫山猿人,距今201——204万年;元谋人,距今170万年;A、原始人类3、郧县猿人蓝田猿人、沂源猿人、南召猿人、金牛山猿人;4、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是20世纪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重大发现。
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B、新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开始于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到距今四千年左右结束。
陶器制作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是这个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识。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1、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出现地域差异,北方地区以粟为主,南方地区以稻为主;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家畜饲养业;制陶业成为当时手工业的大宗;2、社会组织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是氏族组织高度发展的时期;3、文化观念与原始艺术的发展。
用彩绘、雕塑、刻画等手段创造生动而古朴的动植物形象,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4、原始宗教的出现。
C、氏族制度的瓦解:1、贫富分化,私有制出现;2、阶级出现;3、国家形成;二、夏商西周时期A、夏王朝与夏文化【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夏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1、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文明时代。
夏王朝的建立是从禹开始的。
禹之子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统治。
2、大禹时期,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3、夏启时代,钧台之享是夏王朝统治基础完全确立的标志。
启即位,废除禅让制,从而确立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
4、★太康失国: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
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
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
先秦历史详细讲解
先秦历史详细讲解先秦泛指中国古代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先秦历史详细讲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先秦泛指中国古代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
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我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扩展资料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称“百家争鸣”。
先秦君王:三皇五帝及炎帝(共九位君主):传说中的君主,开启了“禅让制”。
夏禹:名姒文命,传说“大禹治水”,是“禅让制”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建立夏朝。
夏启:名姒启,结束了原始社会,开始了奴隶制。
少康:名姒少康,夏朝中兴之主。
夏桀:名姒履癸,荒淫无道,但智、力皆过人,夏王朝最后一位君王。
商汤:名子履,第一位被考证确实存在的中原地区的国王,创建了商朝,灭了夏朝。
盘庚:名子旬,将商都迁至“殷”,商王朝的中兴者;以后商便称“殷商”。
武丁:名子昭,商朝中兴之主。
商纣:名子寿,殷商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与夏桀并称“桀纣”。
周文王:名姬昌,周武王的父亲,称为“圣人”,传说写了《周易》,治国贤明。
周武王:名姬发,灭商纣,建周。
齐桓公:名姜小白,使齐国兴盛的首领,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名子兹甫,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晋文公:名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名嬴任好,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名熊旅,春秋五霸之一郑庄公:名姬寤生,一代霸主。
先秦历史知识点_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历史知识点_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先秦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历史知识点【1】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原始社会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为止,历经原始人群、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时期。
元谋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类的典型代表。
从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代表。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此时期,贫富分化,原始社会解体。
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
遍布全国各地的原始文化表明,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中国先民的多项发明,说明中国对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贡献。
(2)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
①夏自公元前21世纪至约公元前16世纪,由启建立,最后国王是桀。
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奴隶制开始阶段。
②商自公元前16世纪至约公元前11世纪,由汤建立,最后国王是纣。
初都城是亳,前期屡屡迁都,最后定都殷。
其疆域,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还有众多属国。
商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③西周自公元前11世纪中叶至前771年。
由周武王建立,最后国王是周幽王。
都城是镐京。
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
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周王室衰微,周王成为诸侯的傀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加强。
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3)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
中国先秦史历表
中国先秦史历表中国先秦史历表,目录如下:
1、春秋时代: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
•宋襄公(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
•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
2、战国时代: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
3、秦朝: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4、西汉:
•刘邦(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5、东汉:
•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6、三国时期:
•曹操(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7、西晋:
•司马炎(公元265年-公元290年)
8、东晋:
•司马睿(公元317年-公元323年)
9、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武帝刘裕(公元404年-公元42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3年-公元452年)10、隋朝:
•杨坚(公元581年-公元604年)
11、唐朝:
•李渊(公元618年-公元627年)
•李世民(公元627年-公元649年)
12、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世宗柴荣(公元954年-公元959年)13、北宋:
•赵匡胤(公元960年-公元976年)
14、南宋:
•赵构(公元1127年-公元1162年)。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一、先秦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时代,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
先秦时期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诸侯争霸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出现了,如大禹治水、商汤建立商朝、周武王灭商、孔子等。
二、先秦政治和社会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
商朝时期,王权逐渐强大,形成了类似封建制的统治体系。
西周时期,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并奠定了周天子封建诸侯的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春秋战国时期,中央政权开始衰弱,导致诸侯相互争霸、战争不断。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分裂、混乱的局面,同时也促进了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民、工匠、商人、奴隶等阶层为主。
在文化风貌方面,先秦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繁荣,如楚辞、诸子百家等。
三、先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仁政。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他们提出了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教育理念等许多观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另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他们提出了相对主义、自然无为等观点,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墨家、法家、农家等除了儒家和道家之外,先秦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的思想体系,如墨家的兼爱、法家的法治、农家的务实等。
这些思想体系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先秦文化1. 文学艺术先秦时期的文学艺术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楚辞、诸子百家等。
在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2. 科技发展先秦时期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农业生产技术、冶炼技术、工艺制作等方面都有所进步。
先秦史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史学知识点总结先秦史学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学科,主要包括对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先秦史学源远流长,自先秦时期就有了各种历史记载和史学思想,这些史学思想的传承对于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先秦史学的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史官记载,如《春秋》《战国策》等,这些史官记载一般受到统治者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另一种形式是史家的史学著作,如《史记》《左传》等,这些著作多由历史学家自行编纂,相对客观。
这两种形式的历史记载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史学体系。
2. 先秦史学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历史观、史学方法和史学价值观等方面。
先秦时期的历史观主要有事件史观、人物史观和成化史观等,这些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变革。
史学方法方面,先秦时期的史学家提出了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历史事实的考证和历史事件的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学价值观方面,先秦史学家多强调道德规范和政治伦理,他们认为历史应该以教育人民为目的,因此,在史学研究中一般不太注重客观性。
3. 先秦时期史学思想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学思想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为后世的历史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历史资料;其次,它为后世的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借鉴;最后,它为后世的历史观和史学价值观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二、先秦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1. 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学,与史官之职方英”。
他著有《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四十四万字,比前面作者的其他史书都多。
《史记》以其庞大的体例和浑厚的文采,描绘了先秦时期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世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昭公20年》载齐侯与晏婴的对话:公曰:‚和與 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 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 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 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 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故《詩》 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無言,時靡有爭。’先 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 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 歌,以相成也;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 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 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今據不然。 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 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湖南大学
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 《积微居金文说》
中山大学 岑仲勉:《两周文史论丛》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 商承祚 :《殷墟文字类编》 广西师大 黄现璠: 《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 钱宗范:《周代宗法制度研究》 台湾 李济:《安阳》、《中国民族的形成》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殷历谱》 张秉权:《甲骨文与甲骨学》 严一萍:《甲骨学》
吉林大学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诂林》 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古史论集》、《周易 全解》、《论井田制度》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向与推进文明的历程》 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 林沄:《林沄学术文集》 吕绍纲、黄中业等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日知(林志纯):《中西古典学引论》、《古代城邦史 研究》 徐喜辰:《井田制度研究》 詹子庆:《先秦史》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沈长云:《先秦史》、《上古史探研》、《中国古代国 家起源与形成研究》
四、先秦史研究的主要单位和学者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 批判书》、《奴隶制时代》、《卜辞通纂》、《两周金 文辞大系》 顾颉刚:《古史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思想通史》 张政烺:《张政烺文史论集》 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宗周社 会与礼乐文明》 胡厚宣:《甲骨文商史论丛》、《殷商史》 杨希枚:《先秦文化史论集》 刘起釪:《古史续辨》、《尚书学史》 林甘泉:《林甘泉文集》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中国古代文明十讲》
宋代以后物欲横流,而理学家尚发出“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呐喊(张载)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行己有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仁爱思想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四海之 内皆兄弟” 孟子:“仁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墨子:“兼爱”
3、先秦文化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博大精深 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先秦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态和价值趋 向 (1)中国伦理社会的特征形成于先秦时期 伦理社会(家族 孝悌) 政治伦理化(家国 同构 由孝亲发展到忠君) 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现在中国依然重人情 家本位 重视家庭生活 天伦之乐 (2)塑造中华民族共同心态的“十三经”主要 产生于先秦时期 诗经 尚书 “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易经春秋(春秋三传)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5、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中 国思想、哲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元典”(原创性著作) 轴心时代 思想文 化高度发达 群星璀璨 大师云集 6、先秦史研究是跨度最长、难度最大、聚讼最 多的断代史 三、先秦史的学习方法 1、具有扎实的阅读先秦文献的基本功 2、掌握一定的古文字知识,能够运用古文字材 料 3、熟悉田野考古材料 4、了解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材料 5、吸收现当代学术研究成果
青海师范大学 张广志:《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研 究》、《三代社会形态》 四川大学 徐中舒:《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先秦史论稿》 童恩正:《人类与文化》、《南方文明》 彭裕商:《殷墟卜辞断代》 彭邦本 山东大学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春秋史》 田昌五:《古代社会断代新论》、《古代社会形态析 论》、《中国历史体系新论》 徐鸿修:《先秦史研究》 方辉:《海岱地区青铜时代考古 》 马新:《中国远古社会史论》
周自强:《中国经济通史· 先秦经济卷》 孟世凯、彭邦炯、王宇信、杨升南、罗琨、张永山、 齐文心 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研究》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梁思永:《梁思永考古论文集》 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 夏鼐:《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中国文明起 源新探》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 安志敏、张长寿、王世民、张亚初、刘雨、郑振香、 杨锡璋、刘一曼、王巍等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学专题六讲》 许倬云:《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杜正胜:《编户齐民》、《周代城邦》 日本 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 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白川静:《西周史略》 贝冢茂树:《中国的历史》 欧美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夏含夷:《夏含夷古史异观》 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 吉德炜:《商代史料》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何兹全:《读史集》、《中国古代社会》 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 《史学、经学与思想》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先秦社会思想研究》 南开大学历史系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伯纶史学集》 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中华远古史》 刘泽华:《先秦士人与社会》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赵伯雄:《周代国家形态研究》 朱彦民:《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 天津师大历史系 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 先秦卷》 杜勇:《<尚书>周初八诰研究 》
在古人观念中先秦文化几乎是中国文化的全部 内容,以致有“书不读三代以下”的说法 (3)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先秦时期
《易· 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而生生不息,成为世界 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 “发展的连续性” 黑格尔《历史哲学》“层出不穷,继续不断, 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故宫博物馆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中国国家博物馆 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中国古代公社 组织的考察》 李先登、王冠英、董琦等 北京大学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学术文集》 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性命古训辨正》 翦伯赞:《先秦史》 齐思和:《中国史探研》 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
(4)中国人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不过分追求物 质利益的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 《易· 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西周:“明德” 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宽人 “君子喻 以义,小人喻以利” “不义之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孟子: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的“浩然之气”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郑州大学历史系 李民:《尚书与古史研究》、《夏商史探索》 姜建设:《周秦时代理想国探索》 张国硕:《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夏商时代都城 制度研究》 河南大学历史系 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唐嘉弘:《先秦史新探》 郑慧生:《甲骨卜辞研究》 李玉洁:《楚史稿》 陕西师范大学 史念海:《河山集》 斯维至:《斯维至史学文集》 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瓦缶集》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
孙淼:《夏商史稿》 朱凤瀚: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高明、葛英会 裘锡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中国出土古文献十 讲》 李家浩 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郭店楚简校读记》 清华大学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王国维:《观堂集林》、《古史新证》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李学勤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 》 彭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
苏州大学 臧知非:《周秦社会结构研究》 周书灿:《中国早期国家结构研究》 复旦大学 蔡尚思:《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 杨宽:《古史新探》、《西周史》、《战国史》 裘锡圭、吴浩坤等 华东师大历史系 吕思勉:《先秦史》、《中国社会史》、《先秦学术概 论》、《吕思勉读史札记》 吴泽:《吴泽文集》 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中国早期国家》 武汉大学历史系 丁山:《商周史料考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 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群而不党,周而不比” “和”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奥运会) 包 容性 兼容并蓄 开放性 博大 “海纳百 川,有容乃大” 儒、释、道并存 多元文 化价值取向 4、先秦时期的政治措施、典章制度等,深刻影 响了后世的中国社会 封建制度 宗法制度 郡县制度 官僚制度
先秦史专题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 王奇伟
导言 一、先秦史专题的名称 1、专题课与通史课的区别 通史:宏观全局 面面俱到 面宽而不够深 专题: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 具体而微 深入 探索 研究性教学 2、先秦史 Pre--Qin Dynasty 秦代以前(秦代与秦国的 区别)前221年以前 时间跨度长:史前时代 国家的早期阶段(战 国以后进入到成熟国家阶段)
(6)民本思想 重民抑君思想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左传》“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 位”;“君善则赏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秦汉以后君主专制政体确立,民本思想受压制 (7)“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
《国语· 郑语》载史伯曰:“和實生物,同則不 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 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 雜,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調口,剛四支以 衞體,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平八索 以成人,建九紀以立純德,合十數以訓百體。 出千品,具經入以食兆民, 周訓而能用之,和樂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 於是乎先王聘后於異姓,求財於有方,擇臣取 諫工而講以多物,務和同也。聲一無聽,物一 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