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剂的制备实验

合集下载

乳剂的制备实验

乳剂的制备实验

实验实验一一乳剂的制备与评价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

制备乳剂时应根据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

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

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或直接混合法。

乳剂类型的鉴别,一般用稀释法或染色法。

乳剂的分散液滴一般为0.1-100μm,微小液滴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乳剂的破坏是其必然结果,只是方式与时间上的差异而已。

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或分层等,其每种形式都是乳剂稳定性发生改变的表征。

本实验采用离心法加速乳剂的分层,由于不同处方组成的乳剂在相同的离心条件下乳滴合并或分层速度不同,因而表现出乳剂的浊度或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样品被离心前后在一定波长下对光吸收大小的改变,可计算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用以快速比较与评价乳剂的稳定性。

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计算如下:%100A A A K 0t 0E ×−=式中:K E —稳定性参数;A 0—离心前乳剂稀释液中一定波长下的吸收度;A t —离心t 时间后乳剂稀释液在相应波长下的吸收度。

当A 0-A t >0(或A 0-A t <0)时,分散相油滴上浮(或下沉),乳剂不稳定;当A 0-A t =0,即A 0=A 时,分散相基本不变化,乳剂稳定。

即K E 值越小,说明分散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的越少,此乳剂越稳定。

由此可见,以K E 值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乳剂的物理稳定性,为筛选处方及选择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

定性,为此常需加入乳化剂才能使其稳定。乳化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
和亲油基团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弱可以用 HLB 值来表示。HLB 值高者,亲水基团的作用较强,
即亲水性强,反之则亲油性较强。另外各种油被乳化生成某种类型乳剂所要求的 HLB 值并不
相同,只有当乳化剂的 HLB 值适合被乳化油的要求,生成的乳剂才稳定。然而单一乳化剂的
3、操作注意
因本品用于烫伤的治疗,处方植物油应干热灭菌后使用,投药瓶亦应灭菌、干燥。
(四)营养乳剂
1、处方
豆油
10%
豆磷脂
1.1%
甘油
2.5%
蒸馏水
加至 100%
2、 操作

取豆磷脂及甘油共置烧杯中搅拌,必要时置水浴上加热使豆磷脂分散均匀,再加入水及
豆油,共置组织捣碎机中,以 8000-12000 r/min 搅拌匀化 3min,即成乳剂。
鱼肝油、阿拉伯胶、西黄芪胶、尼泊金乙酯、液体石蜡、氢氧化钙、花生油、豆油、豆
磷脂、甘油、吐温 80、司盘 80
天平、显微镜、乳钵、量筒、试管、具塞刻度试管、玻璃棒、刻度吸量管、烧杯、瓶签、
瓶塞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鱼肝油乳剂
1、处方
鱼肝油
12.5ml
阿拉伯胶
3.1g
西黄芪胶
0.17g
尼泊金乙酯
0.05g
剂的量。
本实验采用乳化法测定鱼肝油被乳化所需 HLB 值。该法是将两种已知 HLB 值的乳化剂,
按上述公式以不同重量比例混合,制成具有一系列 HLB 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分别与油相制
成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或加速(如离心法)条件下,观察分散液滴的分散度、均匀度或乳析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乳剂是一种由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容的液体相均匀分散形成的体系,其中一种相被分散为细小的液滴或颗粒悬浮于另一种相中。

乳剂的稳定性是制备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而稳定性的改善和控制是乳剂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究乳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提高乳剂稳定性的实验条件。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乳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提高乳剂制备的稳定性。

三、实验原理乳剂的制备方法一般有机械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法三种。

其中机械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高速搅拌、高压均质或低温乳化等方式将两相混合。

物理方法则是利用共存界面活性剂降低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其分散成乳液体系。

化学法则是通过添加乳化剂或改变pH值来改善分散稳定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相互不相溶的液体:油相A和水相B。

2. 在试管中将油相A与水相B以适当比例混合。

3. 在单向搅拌器中,以适当的速度将两相搅拌混合。

4. 若乳剂制备不稳定,可尝试添加不同的乳化剂或调整pH值。

5. 观察乳剂制备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乳化剂添加和pH值调节来改善乳剂制备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在添加适量的乳化剂后,乳剂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乳化剂可以在油相和水相之间形成界面活性层,减少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从而使乳剂更好地稳定。

另外,调节pH值也对乳剂制备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适当调节酸碱度,可以使乳剂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是因为乳化剂在不同pH条件下会发生电离或分解,进而改变乳剂的表面性质,影响乳剂的稳定性。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乳剂,并通过添加乳化剂及调节pH值来提高乳剂制备的稳定性。

乳剂的稳定性对于应用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为乳剂制备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七、实验总结乳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的体系。

了解乳剂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掌握乳剂稳定性的改善和控制方法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乳剂的制备实验结论

乳剂的制备实验结论

乳剂的制备实验结论
乳剂是一种在药物中常见的制剂形式,它主要是将药物与甘油或其他润滑剂的混合物经物理加工制备而成。

作为一种药物毒性较低、口服溶解时间较快等优点的制剂形式,乳剂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药物均采用乳剂制备。

为了更好地认识乳剂是如何制备,一组实验组在实验室进行了针对乳剂制备的实验,并经数据分析研究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乳剂的制备依赖于药物和润滑剂之间的稳定性,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药物和润滑剂对乳剂的制备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实验组选择采用人参、丹皮等均具有良好药物稳定性的药物,以及甘油为润滑剂,用以提高乳剂的制备效率。

其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热加工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乳剂的制备效率。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将药物与润滑剂混合均匀,然后经加热至80℃,冷却至30℃,最后经过十分钟的搅拌,乳剂制备完成。

结果发现,经加热后的乳剂比未被加热的乳剂拥有更好的口感和溶解性,从而确保乳剂具有良好的口服溶解性和药效持久性。

此外,实验还发现,在乳剂制备过程中,对于润滑剂的比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而言,若润滑剂比例太高,乳剂会变得太粘稠,不易口服,容易过早溶解;而若润滑剂比例太低,乳剂会变得太稠硬,影响口服溶解性,也无助于提高药物稳定性。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润滑剂比例的选择对乳剂的质量和性能影响很大,应根据各种不同的乳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比例。

综上所述,乳剂的制备受药物稳定性、润滑剂的比例以及加工工艺的影响极大。

本次实验研究,以确定乳剂制备过程中关键因素,为药品行业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制剂方法,有助于促进药物新制剂的研发工作。

乳剂的制备

乳剂的制备

乳剂的制备2015/5/11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剂是互不相容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分为油包水和水包油型。

三.实验内容(一)手工法制备乳剂①阿拉伯胶为乳化剂(O/W)阿拉伯胶1.5g置于乳钵→加3ml水研匀→加豆油 6.5ml研磨成初乳→加水至25ml研匀②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O/W)将豆油 6.5ml和聚山梨酯80 1.5ml共置入乳钵中→研匀→加入4ml水研成初乳→加水至25ml③鱼肝油乳剂(O/W)西黄蓍胶浆的制备西黄蓍胶 0.4g→加2.5ml乙醇→摇匀→加蒸馏水5ml强力摇匀鱼肝油 13ml +阿拉伯胶 3.25g研匀→加蒸馏水 6.5ml→研成初乳→缓慢加入西黄蓍胶浆→加水至25ml④石灰搽剂(W/O)氢氧化钙 10ml+花生油 10ml →用力振摇成初乳(二)机械分散法制备乳剂①以豆磷脂为乳化剂(O/W)取豆油,豆磷脂溶液。

水共置于组织捣碎机中→低速1min→终止1min→高速1min即得四.实验结果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①乳化剂的HLB值②乳化剂的用量③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分散相的浓度2.简述干胶法和湿胶法的制备初乳操作要点?干胶法是将乳化剂跟油混匀后再加水形成初乳;而湿胶法是乳化剂先在水中分散后再跟油混匀形成初乳。

3.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何种类型的乳剂?石灰搽剂是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中所含的少量游离的脂肪酸经过皂化反应,再乳化花生油生成W/O型乳剂。

六.讨论实验中手工法制备的乳剂在显微镜上镜检虽然大部分液滴分散均匀,但不够机械分散法制备的乳剂乳剂均匀。

4 乳剂的制备(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4 乳剂的制备(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处方】 液体石蜡 6ml 阿拉伯胶 2g 蒸馏水 20ml
实验内容 【制法】取液体石蜡和阿拉伯胶置于干燥研钵中研匀,再一次加蒸馏水4ml迅速研磨成初 乳,最后加入剩余蒸馏水研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轻泻剂,用于治疗便秘,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瘤、痔、疝气及手术后便 秘的病人,可以减轻排便的痛苦。
【用法与用量】 口服适量
实验步骤 1.油相和乳化剂的混合 2.加入水相,制备初乳 3.加蒸馏水研匀 4.质检
实验素养:衣着实验服、试剂归回原位、实验安全与卫生等
熟悉
操作
油相和乳化剂的混合:掌握干胶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关键 重点掌握 操作+口述
考核点 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
加入水相,制备初乳:按油:胶:水为3:1:2比例一次加水,沿同一 方向研磨
药学系毕业生实验考核内容与要求
实验名称 乳剂的制备(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制表教师
所属课程 药剂学、工业药剂学、中药药剂学
适合专业 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制药工程
1.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与操作关键。 实验目的 2.熟悉影响乳剂质量的因素与质量检查方法。
实验材料 乳钵、药匙、烧杯、量杯、玻棒、托盘天平等。液体石蜡、阿拉伯胶、蒸馏水等。
掌握
操作+口述
加蒸馏水研匀,稀释至全量
熟悉 操作+口述
质检:熟悉如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与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与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与乳剂型基质的制备实验目的:1.熟悉乳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学习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电热磁力搅拌器、离心机药品:乳化剂、油相、水相、防腐剂。

实验原理:乳剂是将油滴分散在水相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

乳剂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乳化和稳定化。

乳化是将油相和水相彻底混合均一,稳定化是利用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使乳剂保持稳定。

乳剂型基质是指用于制备乳剂的载体,一般可分为油相和水相。

油相一般是具有良好溶解性的油性成分,可以是单一成分或混合物,如油状润肤油和油状乳化膏。

水相是指含有水性成分的部分,一般是指水、维生素B6等溶于水的物质,用于溶解水溶性药物。

实验步骤:1.制备乳剂:按照乳剂的制备原理,首先将乳化剂加入到油相中,并加热至乳化剂完全溶解。

然后将水相加热至相同温度,将油相缓慢滴加入水相中。

2.搅拌乳化:使用电热磁力搅拌器将两相均匀搅拌约30分钟,使乳剂形成。

搅拌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确保油相和水相混合均匀。

3.离心:使用离心机将制备好的乳剂离心,去除气泡和大颗粒物质,使乳剂更加稳定。

实验结果和讨论:成功制备了乳剂型基质,并得到了稳定的乳剂。

乳剂的外观呈乳白色,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乳剂的粒径均匀,没有明显的沉淀和杂质。

乳剂的制备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和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药物是水溶性的,可以将药物溶解在水相中;如果药物是油溶性的,可以将药物溶解在油相中。

乳剂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调整乳剂的pH值、添加防腐剂等方法进行改善。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乳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制备乳剂型基质的操作技巧。

乳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药效和稳定性。

对于乳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乳剂的原理和配方设计,以及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标准。

乳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种类的鉴识。

3.掌握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实验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阿拉伯胶等为原料,经过于胶法制备乳制。

实验2: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聚山梨酯80等为乳化剂制备乳制实验3:石灰搽剂(型乳剂)的制备”贸复氧化机花生油为原料,经过新生电法制备型石灰排制。

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2.实验原理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招孔剂的定义、分类;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与种类。

三、主要仪器设施
儒聚酸甘油前、油酸山梨坦可盘、地状石期、伯代林、盱油聚险、房馏水设施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简等。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基质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乳剂的制备方法;2.学习乳剂型基质的制备;实验原理:乳剂是由乳化剂、油相和水相组成的,油相和水相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微乳液。

乳剂制备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乳化剂、油相和水相,并进行充分的乳化过程。

实验仪器:1.磁力搅拌器;2.热水浴;3.电子天平;4.称量瓶;5.三口瓶。

实验材料:1.硬脂酸甘油酯(油相);2.聚山梨醇酯(乳化剂);3.纯水(水相)。

实验步骤:1.称量10g硬脂酸甘油酯并置于称量瓶中。

2.向称量瓶中加入2g聚山梨醇酯。

3.在磁力搅拌器上置放称量瓶,用磁力搅拌器将硬脂酸甘油酯和聚山梨醇酯充分混合,使之乳化。

4.在加热水浴中将水加热至40℃左右。

5.在三口瓶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6.将乳化好的硬脂酸甘油酯和聚山梨酯溶液慢慢滴入三口瓶中并搅拌均匀。

7.放置静置一段时间,观察乳剂的稳定性和外观。

实验结果与分析:制备的乳剂中硬脂酸甘油酯为油相,聚山梨酯为乳化剂,水为水相。

经过搅拌和加热后,乳化剂将油相和水相乳化成微乳液。

观察到乳剂在静置后仍然保持着乳状,并且没有相分离现象,说明乳剂制备成功。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乳剂的制备方法和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硬脂酸甘油酯作为油相,聚山梨酯作为乳化剂,通过搅拌和加热将油相和水相乳化成微乳液。

乳剂制备成功后,在静置过程中没有相分离现象,说明乳剂的稳定性较好。

乳剂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各种药物乳剂,为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乳剂型基质的制备过程中,乳化剂的选择和乳化条件的控制对乳剂的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乳剂的制备

乳剂的制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 仪器:乳钵,刻度离心管,试剂瓶,离 心机,显微镜,磨塞量筒,普通天平等.
• 材料:鱼肝油、阿拉伯胶粉、西黄 耆胶粉、花生油、豆油、液体石蜡、 氢氧化钙溶液、吐温-80、豆磷脂.
四、实验内容
一 手工法制备乳剂
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
处方
豆油ρ=0.91
13ml
阿拉伯胶细粉
3.1g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
基本型实验
一、 实验目的
• 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 2掌握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公
式. • 3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二、实验原理
•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油中乳化剂法干 胶法、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及新生 皂法nascent soap method等.小量制 备时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搅拌机、 乳匀机、胶体磨完成.
12ml 4g
0.5g 0.1ml 0.3ml 适量
适量
30ml
• 制法
• 干胶法
• 1 取阿拉伯胶粉与西黄耆胶粉共置于干燥 的乳钵中,加入液状石蜡,研匀,使胶粉分散.
• 2 加水8ml,研磨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
• 3 再加入羟苯乙酯醇溶液、糖精钠溶液、 香精和适量的蒸馏水,使成30ml,研匀即得.
• 2.染色镜检法
• 用玻璃棒蘸取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少许 分别涂于载玻片上,用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 料和苏丹Ⅲ溶液油溶性染料分别染色一次, 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着色情况,使亚甲蓝均匀 分散者为O/W型乳剂,使苏丹Ⅲ均匀分散者 为W/O型乳剂,由此可判断乳剂所属类型.
• 五、试验结果 • 1. 将手工法制得乳剂的实验结果填于下表.
蒸馏水
适量
共制成
50ml

乳剂制备实验报告结果(3篇)

乳剂制备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学习乳剂的基本制备方法,掌握乳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乳剂的制备效果。

二、实验原理乳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机械搅拌法、超声波乳化法、胶体磨法等。

本实验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乳剂。

三、实验材料1. 材料:油相(植物油)、水相(蒸馏水)、乳化剂(吐温-80)、助溶剂(Span-80)、稳定剂(聚乙烯醇)、食盐。

2. 仪器:搅拌器、烧杯、温度计、秒表、移液管、滤纸、滤网。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水相:将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加入吐温-80和Span-80,搅拌均匀。

2. 配制油相:将植物油加入另一个烧杯中,加入聚乙烯醇,搅拌均匀。

3. 制备乳剂:将水相倒入油相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000 r/min,搅拌时间为10分钟。

4. 稳定乳剂: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

5. 静置:将制备好的乳剂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其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乳剂的制备效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乳剂。

观察发现,乳剂呈均匀的白色乳液,无明显分层现象。

2. 乳剂的稳定性:将制备好的乳剂静置24小时后,观察其稳定性。

结果表明,乳剂无明显分层现象,说明乳剂的稳定性较好。

3.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本实验采用吐温-80和Span-80作为乳化剂,结果显示乳剂稳定性较好。

吐温-80和Span-80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能降低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2)搅拌速度:实验中搅拌速度为1000 r/min,搅拌时间10分钟。

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和时间的合理搭配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稳定剂: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作为稳定剂,结果表明乳剂稳定性较好。

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在乳剂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乳剂分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乳剂,并验证了乳剂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乳剂,选用合适的乳化剂、稳定剂以及合理的搅拌速度和时间,可以制备出稳定性较好的乳剂。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实验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

实验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

实验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

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1)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

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

(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

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

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

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

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

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y2=KX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药剂学实验:实验四 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四 乳剂的制备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方法及不同处方对乳滴大小的影响。

3.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乳剂稳定参数的测定方法。

4.了解油乳化所需 HLB 值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剂(emulsions)是指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均匀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亦称乳浊液。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

乳剂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简单乳和复合乳;根据分散相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

根据液滴的大小,又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和微乳。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剂的种类和相体积比。

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法鉴别乳剂的类型。

乳剂中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因此,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必需加入乳化剂,并在一定机械力作用下制备乳剂。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常用的乳化剂种类有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如聚山梨酯(吐温)、聚山梨坦(司盘)等;天然乳化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固体微粒乳化剂,如二氧化硅、氢氧化钙等;辅助乳化剂,如长链脂肪醇等。

乳剂的制备方法与工艺路线乳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①干胶法;②湿胶法;③新生皂法;④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

制备工艺液和分别如下:图4-1 干胶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图4-2 湿胶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图4-3 新生皂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图4-4 机械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三.实验内容 (乳剂的制备)1 乳化剂:阿拉伯胶(手工法)【处方】豆油 13 ml (11.8 g)阿拉伯胶(细粉) 3.1 g西黄蓍胶(细粉) 0.4 g蒸馏水适量全量 50 ml【操作】(1) 按照处方量将豆油、阿拉伯胶及西黄蓍胶加入研钵混匀,一次性加入蒸馏水10ml,快速用力向同一方向研磨,在听到“噼啵”声后,得粘稠状白色或类白色初乳。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论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论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论1仪器与试药1.1仪器AH100D均质机、动态光散射雷射粒径分析仪(ZETASIZER1000HSA)、超声波细胞粉碎仪(AUTOSCIENCEUH-500A)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医疗器械五厂)、旋转蒸发仪(上海医械专机厂ZFQ85A)、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80-2B)。

1.2试药灯盏花素,磷脂(上海东尚)(天然豆磷脂,pc≥95%),吐温-80,F68,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2.1灯盏花素乳剂的制备精密称取取0.016g灯盏花素、0.16g磷脂,量取2ml中链甘油三酸酯,量取20ml无水乙醇溶解,减压旋蒸除去乙醇,加入0.02g油酸,制得油相。

精密称取定量的乳化剂,量取20ml蒸馏水,超声溶解,制得水相。

将水相与油相混合,略微搅拌,使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以间隔时间2s、脉冲宽度2s、振幅40%冰浴超声10min,即得灯盏花素乳剂。

2.2伪三相图法优化乳化剂种类将水相中复合乳化剂的总用量固定为1.4g,改变其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用量及比例,油相不变,制得乳剂。

其中乳化剂种类有吐温-80、F68、EL-40,助乳化剂种类有丙三醇、1,2-丙二醇。

以两种乳化剂、一种助乳化剂组合,依照预实验所得乳剂制备方法,考察不同配比制备灯盏花素乳剂的质量。

将制得的不同配比用量的乳剂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取出,以是否有药物析出沉淀,乳剂是否分层作为考察指标,利用伪三相图法进行处方分析,以既没有分层,也没有析出沉淀作为伪三相图的一个点,绘制伪三相图。

2.3从伪三元相图筛选出复合乳化剂的较优组合分析伪三项图、比较点的数目、点所包含的区域大小得出以吐温-80、EL-40、1,2-丙二醇制得复合乳化剂的适用区域最大,可行点数最多,视为稳定性最优,因此以吐温-80、EL-40、1,2-丙二醇作为处方中的乳化剂。

2.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以油相的用量、水相中乳化剂的用量、EL-40、吐温-80、1,2-丙二醇的比例,油酸用量四个因素,设计表1的三个水平,以稳定常数Ke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数据分析得表2,根据方差分析,得出最优处方为1ml油相、0.2167gEL-40、0.6500g吐温-80、0.4333g1,2-丙二醇、0.02g油酸,因为4ml油相处方出现药物析出,所以将油相用量视作误差项,重新制备1ml、2ml油相样品3500r/min离心10分钟作质量检查以及留样观察。

药剂学实验一 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一 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一乳剂得制备一、实验目得与要求1、掌握乳剂得一般制备方法。

2、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得乳剂油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乳剂类型得鉴别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乳剂也称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系指两种互不相容得液体混合,其中一种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得非均相分散体系。

形成液滴得一相为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包在液滴外得一相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

分散相得直径一般在0、1~10 m之间。

乳剂类型有单乳剂(O/W型,W/O型)与复合乳剂(W/O/W型,O/W/O型)。

乳剂就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得分散体系,为提高稳定性,其处方中除分散相与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并且需在一定得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

乳化剂得稳定机理就是通过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粉末膜等界面膜,降低了界面张力,防止液滴相遇时发生合并。

常用得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

通常小量制备时,可在乳钵中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工厂大量生产多采用乳匀机、高速搅拌器、胶体磨制备。

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与湿胶法制备,以新生皂为乳化剂制备乳剂时,可研磨或振摇制得。

乳剂类型得鉴别方法有稀释法(水)与染色镜检法(水/油性染料)。

三、实验内容(一)液状石蜡乳得制备[处方]液状石蜡 6 ml阿拉伯胶 2 g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0、05 ml1%糖精钠溶液0、003 g香精适量纯化水加至15 ml[制法]:(1)干胶法(干法):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研磨过程中加纯化水4 ml,研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

再加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加剩余纯化水适量研匀,再加糖精钠溶液与香精,共制15 ml。

(2)湿胶法:取纯化水4 ml置乳钵中,加2 g阿拉伯胶粉研成胶浆。

再分次加入6 ml液状石蜡,边加边研磨至初乳形成,再加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再加剩余纯化水研匀,再加糖精钠溶液与香精,共制成15 ml,即得。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乳剂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乳剂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的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表面活性剂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散在一起,形成乳剂。

实验步骤:1. 准备所需材料和试剂,包括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等。

2. 将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60℃左右。

3. 将表面活性剂加入水相中,并搅拌均匀。

4. 缓慢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并持续搅拌。

5. 继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乳状液。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出了乳剂。

观察到乳剂呈现出乳白色,均匀悬浮状态,无明显沉淀。

实验分析:乳剂的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加入方法对于乳剂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合的表面活性剂,通过适当的搅拌和加热,成功将油相和水相分散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乳状液。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乳剂的制备方法,并对乳剂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乳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化妆品等领域。

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乳剂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导致乳剂的不稳定性。

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乳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乳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掌握了乳剂的制备技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乳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乳剂技术,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学基础实验乳剂的制备

药学基础实验乳剂的制备

药学基础实验乳剂的制备乳剂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而又无法混合的液体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被分散成微小液滴,形成均匀的浑浊溶液。

与其它剂型相比,乳剂具有以下特点:①制备时需要严格控制各组分的质量以保证稳定性和一致性;②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磨擦时间和功率;③使用方便,易于吸收和注射;④制剂品质稳定,不易变质。

制备乳剂需要掌握以下基础实验技术:1.冷滴法:利用冷凝法将油相缓慢滴入常温水相中,滴完后用超声仪改善分散效果,再加入乳化剂,形成乳状混合物。

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乳化效果较差,容易出现沉淀现象。

2.热滴法:将油相预热后,将乳化剂加入其中,再将其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均匀搅拌,并持续加热至乳化膜破裂形成乳状混合物。

优点是乳化效果好,稳定性高;缺点是操作复杂,难以精确控制温度。

3.高压法:利用高压泵将油相和水相同时注入高压灌装机的混合室中,随后在高压下进行均匀混合,并利用闪蒸工艺将混合物均匀喷雾,形成乳剂。

优点是乳化效果好,稳定性高;缺点是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

实验步骤:1.原料准备:选用合适的油相(如椰子油、橄榄油、棕榈酸等),水相(如去离子水、生理盐水)、乳化剂(如吐温系列、辅酸系列、醇系列等)和稳定剂(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2.按比例称取油相和水相,分别放入两个三角瓶中。

3.将油相预热至适宜的温度,再将乳化剂加入其中,搅拌均匀。

4.将乳化剂与水相混合,并进行均匀搅拌。

5.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同时以适量乳化剂加入其中。

6.用超声仪改善分散效果,将混合物高速搅拌至油相囊泡被分散为微小液滴,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7.加入适量稳定剂,混合均匀。

8.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pH值、粘度、外观等指标。

9.装瓶、贴标、包装,入库。

乳剂的制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乳化剂不宜过量。

过量的乳化剂会降低识别油相和水相之间的临界值,从而降低稳定性。

2.加入的稳定剂不宜过多。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乳剂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乳剂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乳液、乳霜、油漆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乳剂,了解其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水相液体:蒸馏水2. 油相液体:植物油3. 乳化剂:十六烷基硫酸钠4. 搅拌器:磁力搅拌器5. 容器:玻璃容器6. 手套、护目镜等实验用具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确保实验环境干净整洁。

2. 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作为水相液体。

3. 加入适量的植物油作为油相液体。

4. 加入适量的十六烷基硫酸钠作为乳化剂。

5. 打开磁力搅拌器,将容器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调整搅拌速度。

6. 观察容器中的混合物,观察是否形成乳状液体。

7. 实验结束后,关闭磁力搅拌器,清洗实验仪器和容器。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搅拌后,观察到容器中的混合物逐渐变为乳状液体。

这是由于乳化剂的存在,使得水相液体和油相液体能够混合在一起而不分离。

乳化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能够同时与水相液体和油相液体发生相互作用。

亲水基团与水相液体形成氢键,疏水基团与油相液体形成疏水作用力,从而使得两种液体能够相互混合。

乳剂的制备过程中,搅拌的作用非常重要。

搅拌可以增加乳化剂与水相液体和油相液体的接触面积,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搅拌还能够使形成的乳状液体更加均匀稳定。

实验中使用的乳化剂十六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能够使液体形成更稳定的乳状液体。

此外,乳化剂还可以防止乳状液体的分层和沉淀,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乳剂,并观察到了乳化剂的作用。

乳剂的制备是一种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在一起的方法,其中乳化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乳剂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需要将水相液体和油相液体混合的产品,乳剂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实验一
一乳剂的制备与评价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

制备乳剂时应根据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

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

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或直接混合法。

乳剂类型的鉴别,一般用稀释法或染色法。

乳剂的分散液滴一般为0.1-100μm,微小液滴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乳剂的破坏是其必然结果,只是方式与时间上的差异而已。

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或分层等,其每种形式都是乳剂稳定性发生改变的表征。

本实验采用离心法加速乳剂的分层,由于不同处方组成的乳剂在相同的离心条件下乳滴合并或分层速度不同,因而表现出乳剂的浊度或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样品被离心前后在一定波长下对光吸收大小的改变,可计算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用以快速比较与评价乳剂
的稳定性。

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计算如下:
%100A A A K 0
t 0E ×−=式中:K E —稳定性参数;A 0—离心前乳剂稀释液中一定波长下的吸收度;A t —离心t 时间后乳剂稀释液在相应波长下的吸收度。

当A 0-A t >0(或A 0-A t <0)时,分散相油滴上浮(或下沉),乳剂不稳定;当A 0-A t =0,即A 0=A 时,分散相基本
不变化,乳剂稳定。

即K E 值越小,说明分散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的
越少,此乳剂越稳定。

由此可见,以K E 值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乳剂的物理稳定
性,为筛选处方及选择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仪器
天平、研体、显微镜、乳匀机、浊度计。

四、实验方法与制备
(一)石灰搽剂
1、处方
麻油10mL
石灰水10mL
2、操作量取麻油及石灰水各10mL,置同一试管中,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二)豆油乳剂
1、处方
豆油11mL
聚山梨酯805mL
蒸馏水加至100mL
2、操作
(1)取聚山梨酯-80与豆油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加入蒸馏水10m1研磨,形成初乳。

(2)用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搅匀即得。

五、乳剂类型的鉴别
1、稀释法:分别取石灰搽剂及豆油乳剂少许,加水稀释,如能用水稀释的为O/W型,否则为W/O型。

六、实验结果
通过稀释法分别鉴别上述两种乳剂,发现石灰搽剂不能够与水混匀,而豆油乳剂能够与水混匀,即石灰搽剂为油包水型乳剂,豆油乳剂为水包油型。

七、思考题
1.乳化剂有哪几类?制备乳剂时应如何选择乳化剂?
答:两种,即油水(O/W)型和水油(W/O)型。

制备乳化体(不是乳化剂)时首先需要明确内相及外相的物性,包括极性/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酸碱值(ph值),以及产品的用途,之后即可以选择与之匹配的乳化剂。

2.影响乳剂物理稳定性因素有哪些?
答:(1).乳化剂的性质:适宜HLB值的乳化剂是乳剂形成的关键,任何改变原乳剂中乳化剂HLB值的因素均影响乳剂的稳定性。

(2).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用量不足则乳化不完全,用量过大则形成的乳剂黏稠。

(3).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过低(25%以下)或过高(74%以上)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4).分散介质的黏度:适当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提高乳剂的稳定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乳剂贮藏期间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油相、水相及乳化剂的混合次序及药物的加入方法影响乳剂的形成及稳定性,乳化器械所产生的机械能在制备过程中转
化成乳剂形成所必需的乳化功,且决定了乳滴的大小。

(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