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固态相变动力学原理pptx
xx年xx月xx日
固态相变动力学原理
contents
目录
引言固态相变基础知识固态相变动力学模型固态相变的应用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结论和未来工作
01
引言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相变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体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固态相变
相变和固态相变
针对不同固态相变类型,已经总结出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和公式,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
研究结果对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新型材料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固态相变动力学模型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方面,需要结合具体材料和工程背景,开展针对性研究和应用探索。
固态相变动力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值得进一步关注,如与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交叉融合,有望开拓新的应用前景。
1
固态相变的重要性
2
3
固态相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调节材料性能
固态相变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晶体结构或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制备
在工程应用中,固态相变可以用于制造高温超导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
工程应用
VS
本报告将介绍固态相变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列举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固态相变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应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报告结构概述
02
固态相变基础知识
固态相变
物质在固态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变化。
分类
按相变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固态相变可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按相变温度,可分为高温相变和低温相变。
固态相变热力学原理pptx
弹性模型描述了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弹性变化。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材料的弹性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可以用弹性模型来描述。
弹性模型
化学势模型描述了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化学势变化。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材料的化学势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势模型来描述。
化学势模型
固态相变的动力学模型
04
固态相变的影响因素
xx年xx月xx日
固态相变热力学原理
contents
目录
引言固态相变理论基础固态相变动力学模型固态相变的影响因素固态相变的应用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引言
研究固态相变现象
固态相变是一种材料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从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了解固态相变现象的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能源开发和利用:固态相变原理可以应用于能源开发和利用领域,如能源材料的开发和优化,能源转换和储存等。
工程应用和拓展:固态相变原理可以应用于工程应用和拓展领域,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测试、材料损伤和失效分析、材料修复和维护等。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2
固态相变理论基础
VS
固态相变是指在没有液态情况下,一种固态物质通过结构变化转变为另一种固态物质的过程。
能量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的维持
03
固态相变过程中需要维持能量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同的原子排列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能量状态,最终会达到一个稳定的原子排列结构。
扩散模型是描述固态相变过程的一个常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原子通过扩散作用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最终导致固态相变的发生。
固态相变分类
根据相变过程中是否有化学反应的发生,固态相变可分为非化学反应的相变和化学反应的相变。
固态相变原理
固态相变原理
固态相变是指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
在固态相变中,原子或分子重新排列,从而改变了物质的性质。
固态相变是固体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固态相变的原理主要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热力学描述了相变过程中
物质内部的能量变化和熵变化,而动力学则描述了相变过程中原子或分子的运动和排列。
在热力学方面,相变需要克服能量壁垒,使得原子或分子从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
而在动力学方面,相变的速率取决于原子或分子的扩散和重新排列速度。
固态相变可以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两种类型。
一级相变是指在相变过程中
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如固液相变和固气相变;而二级相变则是在相变过程中不伴随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如铁磁相变和铁电相变。
不同类型的相变具有不同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应用。
固态相变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控制金属材料
的固态相变,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导电性能,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另外,固态相变还可以应用于存储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能源材料等领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之,固态相变是固体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具有
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固态相变的原理和特性,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固态相变能够得到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是指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现象。
金属固态相变是金属材料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对于金属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金属固态相变通常发生在固态下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下。
当金属的温度或压力发生变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晶体结构的转变。
金属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晶体结构,相应地,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也会发生改变。
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是基于金属的晶体结构和原子间的排列方式。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形态,包括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六方最密堆积结构等。
不同的晶体结构具有不同的密堆积方式和原子排列方式,决定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
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还涉及到金属的晶格畸变和原子扩散。
晶格畸变是指金属晶体结构在相变过程中的形变和畸变现象,它可以影响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原子扩散是指金属内部原子的迁移和重新排列的过程,是金属固态相变发生的基础。
总之,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改变材料的温度、压力和其他外界条件,使金属发生晶体结构的转变,进而影响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
力学性能。
这一原理对于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共格应变能
➢ 因相界面共格引起的,并且仅限制在相界面附近的弹性应 变能,称为共格应变能。
➢ 共格界面,两相的错配度越大,共格应变能越大。 共格界面的应变能最高 非共格界面的最低 半共格界面介于两者之间
20
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
➢ 相变时,形成何种界面决定于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 ➢ 当形成共格界面使界面能的降低超过了所引起的共格应变
能,变形成共格界面,可以减小相变阻力。 ➢ 否则,便形成半共格或非共格界面。
21
(3) 晶核的位向关系 固态相变时,为了降低新相与母相之间的界面能,
新相的某些低指数晶向与母相的某些低指数晶向平行。 如r-Fe→ a-Fe
在形核时,新相的取向已被旧相所制约,这样的 晶面或晶向相互平行,所形成的界面能最低,形核阻 力最小,形核就易于进行。
形核时两相保持一定的位相关系,是固态相变按 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3).长大特点
(1)惯习现象
➢ 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以特定的晶向在母相的特定晶面
上形成,这个晶面即称为惯习面,而晶向则称为惯习方向 ,这种现象叫做惯习现象。 ➢ 在许多情况下,惯习面和惯习方向就是取向关系中母相的 晶面和晶向,但也可以是别的晶面或晶向。
13
2).形核特点 (1)非均匀形核 ➢ 存在各种点线面体结构缺陷,缺陷能量最高,越能促进形
核。 ➢ 在固体的各种缺陷结构中,界面是能量最高的一类,其次
是位错,再次是空位和其他缺陷。 ➢ 非均匀形核是固态相变按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14
(2)共格界面
(a)完全共格 (b)伸缩型半共格 (c)切变形半共格 (d)非共格
15
➢ ①共格界面:当界面上的原子所占据的位置恰好是两相点 阵的共有位置时,两相在界面上的原子可以一对一地相互 匹配 。
固态相变原理
固态相变原理1、相变的基础理论涉及三个方面的共性问题:1)相变能否进行,相变的方向2)相变进行的途径及速度3)相变的结果,即相变时结构转变的特征。
分别对应相变热力学、相变动力学和相变晶体学。
相变是朝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相变是选择阻力最小、速度最快的途径进行;相变可以有不同的终态,但只有最适合结构环境的新相才易于生存下来。
2、固态相变的特殊性(相界面、弹性应变能、位向关系与惯习面、亚稳过渡相、原子迁移率、晶体缺陷)。
固态相变除满足热力学条件外,还须获得额外能量来克服晶格改组时原子间的引力,即存在相变势垒。
相变势垒由激活能决定,也与是否有外加机械应力有关。
3、相变驱动力和相变阻力驱动力:体积自由能,来自晶体缺陷(点,线,面缺陷)的储存能。
储存能由大到小的排序:界面能,线缺陷,点缺陷。
界面能中界隅提供的能量最大,但体积分数小,界棱次之,界面最小,但体积分数最大。
相变阻力是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
弹性应变能与新旧相的比容差和弹性模量,及新相的几何外形有关。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共格界面的弹性应变能最大,非共格界面的界面能最大。
球形新相界面能最小,但应变能最大,圆盘状新相相反,针状新相居中。
4、长大方式新相晶核的长大分为协同(共格或半共格,切变)和非协同(非共格或扩散)两种,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
原子只能短程扩散时,长大速度与过冷度(温度)存在极大值;长程扩散时,长大速度与扩散系数和母相的浓度梯度成正比,与相界面处两相的浓度差呈反比。
5、相变速率相变速率满足Johnson-Mehl方程或Avrami经验方程。
相变之初和相变结束其,相变速率最小,转变量约50%时,相变速度最大。
扩散型相变的动力学曲线呈“C”形。
是由驱动力和扩散两个矛盾因素共同决定的。
6、C曲线“C”曲线建立的原理:一定外界条件下,只要发生了相变,宏观上就能检测出某种变化(组织,结构,性能等),确定该条件下这种变化与新相转变量的关系。
相变进行的难以程度决定“C”曲线的位置。
固态相变原理
内能U:描述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 焓H: H=U+pV;系统内能与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之和; 熵S:dS dQ可逆系统在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与系统温度之比;
dT
赫姆赫兹自由能F :F=U-TS; 吉布斯自由能G: G = H − TS ;讨论相变问题时,G起着热力
0;
(1) 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结晶),则H 0,要使G 0,
必须T 0,即T0 T,发生相变的条件是过冷;
(2) 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则H 0,要使G 0,
必须T 0,即T0 T,发生相变的条件是过热;
2、均匀成核过程: A、成核-生长相变理论: ①首先系统通过能量或浓度的局域大幅度涨落形成新相的胚芽; ②然后源于母相的组成原子不断扩散至新相表面而使新相的胚
2
T Tc ,所以S
2B
S0
2
2B
T
Tc ;
当T Tc时,S S0,满足熵在相变点Tc连续的条件;
(2) 比热容在的Tc处的变化:
c p
T
S
T
S0
2Tc
2B
具有有限跃迁值;
§3 固态相变动力学 §3.1 新相胚核形成过程
1、相变热力学驱动力:
A、“过冷”、“过热”的亚稳状态: ①从平衡态热力学观点看,当外界条件的变化使系统达到相变
③无公度相存在于TI和TL的温度之间:无公度相在温度降至某 一温度TI时出现,随温度继续降低并达到锁定温度TL时,材 料的晶格平移性又重新出现而进入另一公度相,新相晶胞尺 寸时高温相晶胞边长的整数倍;
B、液晶相变:
①液晶的结构具有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中间相特征;其力学 性质于普通液体类似,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与晶体类似, 呈各向异性;
固态相变总论
(2)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及受扩散控制的长大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则 恒温转变时的相变动力学方程(Avrami方程):
f ( ) 1 exp( B n )
固态相变
上面两个转变方程所描述的是在给定温度下的等温转变过程,据 此可以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TTT图
六、固态相变动力学
固态相变一般经历形核-长大过程
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速度决定于新相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1)设均匀形核的形核率及受点阵重构控制的长大速度在恒温转变时
均为常数,相变动力学方程(Johnson-Mehl方程):
转变量
f ( ) 1 exp( KIu 3 4 / 4)
形核率
长大速率
K为形状系数, 当新相为球形时 K=4π/3
TIPS:过渡相从热力学来说不利,
但从动力学来说有力,也是减小相 变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过渡相
过渡相
稳定相
固态相变
3. 固态相变的三种基本变化:
①晶体结构的变化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1538℃, bcc的δ-Fe
②化学成分的变化 ③有序程度的变化
1394℃,fcc的γ-Fe
912℃, bcc的α-Fe
当新/母相成分不同时,新相界面的推移除了需要上述的界面最邻近的原 子过程外,还可能要涉及原子的长程扩散过程。因而长大过程可能受界面 过程控制或受扩散过程控制,也可能同时受界面过程和扩散过程控制。
晶核长大的控制因素依相变温度和扩散速率而定: (1)相变温度较高时,原子扩散速率较快,但过冷度和相变驱动力较小,晶核长大 速率的控制因素是相变驱动力; (2)相变温度较低时,过冷度和相变驱动力较大,原子的扩散速率将成为晶核长大 的控制因素。
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可修改版ppt]
+Fe3C +(3Fe+C) 例
M
+Fe3C
6.应变能
比体积差应变能:盘状<针状<球状 相变阻力:界面能和应变能。 共格和半共格:应变能 非共格:界面能
二 固态相变的分类
1 按相变过程中原子迁移情况 (1)扩散型:依靠原子的长距离扩散;相界面非共格。
(如珠光体、奥氏体转变,Fe,C都可扩散。 (2)非扩散型:旧相原子有规则地、协调一致地通过
非共格:球状或等轴状
第二节 固态相变的形核与长大
一 均匀形核(能量条件)
2 形核的能量条件 △G=-V△Gv+S+ V<0
第二节 固态相变的形核与长大
二 非均匀形核(能量条件)
固态相变均匀形核的可能性很小,非均匀形核(依 靠晶体缺陷)是主要的形核方式。
第二节 固态相变的形核与长大
二 非均匀形核(能量条件) 1 不同晶体缺陷对形核的作用
切变转移到新相中;相界面共格、原子间的相邻 关系不变;化学成分不变。
(如马氏体转变,Fe,C都不扩散。) (3)半扩散型:既有切变,又有扩散。
(如贝氏体转变,Fe切变,C扩散。)
2 按相变方式分类
(1)有核相变:有形核阶段,新相核 心可均匀形成,也可择优形成。大多数固 态相变属于此类。
(2)无核相变:无形核阶段,以成分 起伏作为开端,新旧相间无明显界面,如 调幅分解。
浮凸效应
贝氏体转变
兼具马氏体和扩散转变的特点,借助铁的切变和碳的扩
散进行
调幅分解
非形核转变,固溶体分解成结构相同但成分不同的两相
有序化转变
合金元素原子从无规则排列到有规则排列,担结构不变。
第二节 固态相变的形核与长大
固态相变ppt课件
• 水平。β跃迁到α相需激活能
• Δg而相原子跃迁到相所需 • 激活能为Δg+ Δ gαβ • 则两相原子的跃迁频率 • 分别为
G
α λ
Δg β
Δ gαβ
• ν β α = ν0exp(- Δg /Kt) • ν α β = ν0exp【- (Δg+ Δ gαβ)/Kt】
26
• 这样β相原子跳到α中的净频率为
13
• 固态相变增加能量Eε2 ,即弹性应变能,比 液态结晶困难。必须增大ΔGv即过冷度来克 服。
• 弹性应变能是由于新相和母相比体积不同 引起的,它与新相的几何形状有关,圆盘 状新相引起的弹性应变能最小。
Es/E0
球状 1
针状 0.5
盘状
0
1
2
新相几何形状比容相对值与应变能的关系 Es—新相单位质量应变能,E0----球状新相单位质 量应变能
5
• (6)调幅分解 某些高温下形成的均一固溶体缓 冷到某一温度,分解为结构与母相相同但成分不 同的微区转变:
•
α α1 +α2
• (7)有序化转变 在平衡条件下,固溶体中原子
位置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 1.2.1.2 非平衡转变 在快速加热或冷却的条件 下,平衡转变受到抑制所发生的不符合平衡相图 上转变类型的转变,获得不平衡或亚稳态组织。
变称为多形性转变,如:钢的铁素体向奥氏体的 转变。
4
• (3)共析转变 合金在冷却时,同时由一 种固溶体析出两种不同相的转变,如:
• γ α+β。 • (4)包析转变 合金在冷却时,由两个固
相合并转变成一个固相的转变,如:Fe-B 系合金中910发生的包析转变 • γ + Fe2B α • (5)平衡脱溶沉淀 固溶体在冷却时因为溶 解度的下降,由固溶体中析出新相的过程, 如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
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教学PPT课件
孕育期
Incubation Period
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轴 之间的距离,表示在各 不同温度下过冷奥氏体 等温分解所需的准备时 间。
鼻 子 ----C 曲 线 上 转 变开始线的突出部,孕 育期最短的部位。
孕育 期
鼻 子
转变开始 转变终 了
39
C 曲线的测定方法
金相硬度法 奥氏体和转变产物的金相形态和硬度不同。 膨胀法 奥氏体和转变产物的比容不同。 磁性法及电阻法 奥氏体为顺磁性,转变产物为铁磁性。
向上 曲折
52
有部分贝氏体相变时, 贝氏体铁素体先析出,提高了A中 的碳含量,MS ↓,向下曲折。
向下曲折
53
③ CCT曲线位于C曲线的右下方 连续冷却转变时转变温度较低,孕育期较长。
54
温 细A 度
P
C曲线应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相变产物
均匀A
A1
等温退火
退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淬火 (油冷)
正火 (空冷)
(炉冷)
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则形成的奥氏体晶粒越粗大, 相变阻力小。
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有利于难溶碳化物的溶解,成分也 越均匀,相变阻力大。
综合:降低奥氏体分解时的形核率,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 线右移。
45
C曲线的典型类型
46
47
48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CCT 曲线
7
形核时自由能变化 (单位长度)
A=Gb2/4πK
位错形核时形核自由能 ∆G与核半径的关系
讨论
8
位错类型对形核的影响:
第6章固态相变基本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第6章 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第6章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1
概述
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称为固态相变。
相是成分相同、结构相同、有界面同其他部分分隔的物质均匀
组成部分,相变是从已存的相中生成新的相。
新相,生成部分与原有部分存在着或成分不同、或相结构不同、
或有序度不同、或兼而有之,并且和原来部分有界面分隔。
原来的部分称为母相或反应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减少,生成
部分称为新相或生成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增加。 稳定相: 对于一定的热力学条件,只有当某相的自由能最低时,
该相才是稳定的且处于平衡态。 亚稳相: 若某相的自由能虽然并不处于最低,然而与最低自由
能态具有能垒相分隔,则该相为亚稳相。 非稳定相:若不存在这种能垒,则体系处于非稳定态,这种状
态结晶要困难,所要求的过冷度也要大。
• 此外,固态相变时原子的扩散更困难,这是固态相变阻力大 的又一个原因。
➢ 总之,固态相变比液态结晶的阻力大,其主要原因有二。
多出一项应变能 扩散较困难
• 不同的固态相变之间的差别有的很大,影响因素有⊿GV 、 应变能的大小(与比容有关)、扩散系数。
第6章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B压缩系数
CPa CP,Ba B,Aa A A膨胀系数
说明:二级相变时,两相的体积和熵发生连续变化, 只有热容、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发生不连续变化。
8
6.1 固态相变的分类与特征 6.1.1 固态相变的分类
1.按热力学分类
按照自由能对温度和压力的偏导函数在相 变点的数学特征——连续或非连续,将相变 分为一级相变和高级相变(二级或二级以上的 相变)。
固态相变知识点总结
固态相变知识点总结相变是物质在温度、压强或其他外部条件改变时,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现象。
固态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状态转变到其他固态状态的过程,通常包括晶体-晶体相变和晶体-非晶相变,以及液晶-固体相变等。
固态相变是材料科学和固态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掌握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于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固态相变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固态相变的重要意义和应用。
一、固态相变的基本概念1. 固态相变是指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
固态相变是晶体学和固态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2. 固态相变的基本特征包括晶格结构的改变、原子位置的重新排列、晶体的晶界和缺陷等。
固态相变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使得固态物质的性能和特性发生变化。
3.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包括温度、压强、外界场等,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晶体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产生相变现象。
4. 固态相变可以分为等温相变和非等温相变两种类型。
等温相变指的是在恒定温度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例如固态合金的热处理过程;非等温相变指的是在变化温度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二、固态相变的分类根据相变过程中晶体结构的改变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固态相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晶体-晶体相变:指的是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
晶体-晶体相变通常伴随着晶粒形状、大小和取向的变化,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2. 晶体-非晶相变:指的是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晶体结构转变为非晶结构的过程。
晶体-非晶相变可以发生在非晶态金属、非晶态合金和非晶态陶瓷等材料中,对于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具有重要意义。
3. 液晶-固体相变:指的是液晶分子在固态基体中发生有序排列的过程。
液晶-固体相变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液晶材料和光学器件等领域。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_第6章.答案
第6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凝固
6.1 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与相平衡
6.2 纯晶体的凝固
6.3 气固相变与薄膜生长
重点与难点:
• • • • • 结晶的热力学、结构和能量条件; 相律的应用; 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的应用; 亚稳相出现的原因; 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和形核功的推 导; 润湿角的变化范围及其含义;
• 两条斜率不同的自由能曲线必然相交于一点
• 液、固两相的自由能相等 • 两相处于平衡而共存。 事实上, Tm—既不能完全结晶,也不能完全熔化 • 要发生结晶则体系必须降至低于Tm温度, • 而发生熔化则必须高于Tm 。
(2) 热力学条件
a △T>0, △Gv<0-过冷是结晶的
必要条件(之一)。
b △T越大, △Gv越小-过冷度越
图6.4
大, 越有利于结晶。
c △Gv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 动力。
ΔT=Tm-T,是熔点Tm与实际凝固温度T之差 Lm是熔化热,
要使 ΔGv<0,必须使Δ T>0,即 T<Tm,故ΔT
称为过冷度。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实际凝固温度应低于
熔点Tm,即需要有过冷度,其中热分析实验装置示 意图见图6.5。
如果外界压力保持恒定(例如一个标准大气 压),那么单元系相图只要一个温度轴来表示,如 水的情况见图6.1(b)。根据相律,在汽、水、冰
的各单相区内(f=1),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在熔点和沸点处,两相共存,f=0,故温度不能变
动,即相变为恒温过程。
在单元系中,除了可以出现气、液、固三相之
间的转变外,某些物质还可能出现固态中的同素异
构转变,见图6.2和图6.3。
• bcc • fcc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金属固态相变是指金属在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是金属材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金属固态相变的分类。
金属固态相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固态下发生的晶体结构的变化,另一类是在固态下发生的晶体结构和相的变化。
晶体结构的变化包括晶格参数、晶胞体积和晶体形态的变化,而晶体结构和相的变化则包括晶体结构和晶体相的变化。
其次,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在于金属原子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金属原子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决定了金属的性能和行为。
当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时,金属的性能和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了解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对于控制金属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还涉及到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
热力学是研究热平衡状态和热平衡过程的科学,而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可以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
热力学可以揭示金属固态相变的原因和条件,而动力学可以揭示金属固态相变的过程和速率。
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对于金属材料的加工、热处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金属固态相变的条件和过程,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实现对金属材料的调控和优化。
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也为金属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是金属材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可以更好地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调控和应用技术,从而推动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温度的降低,即过冷度的增大,相变驱动力增大, 相变速度加快;但是当过冷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扩散称为 决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大过冷度,反而使得相变速度减小 。
15
➢ ①共格界面:当界面上的原子所占据的位置恰好是两相点 阵的共有位置时,两相在界面上的原子可以一对一地相互 匹配 。
➢ ②半共格界面:如果一相的某一晶面上的原子排列和另一 相的某晶面的原子排列不能达到完全相同,但相近,这样 形成的界面在小区域内可以利用少量得到弹性变形来维持 共格关系,适当利用位错的半原子面来进行补偿,达到能 量较低。
9
2). 非扩散型(位移型): 在相变过程中没有原子的扩散运动,相变前后没有成分
的变化,原子以切变的方式,即相对周围原子发生有规律 的少量的偏移,基本维持原来的相邻关系,而发生晶体结 构的改变。
新旧相的界面有共格 马氏体相变就是属于非扩散型相变。
10
3).过度型相变: 介于二者之间的,具有扩散型和非扩散型的综合特征Hale Waihona Puke 2T 2P
( S T
)P
CP T
CP等压热容
2 1
P 2
T
22
P 2
T
2
P2
T
V V
V ( P )T
VB
B压缩系数
2 1
TP
22
TP
2
TP
V V
( V T
)P
VA
A膨胀系数
7
二级相变
V V ,S S CP CP , B B , A A
两相的体积和熵发生连续变化,热熔、膨胀系数和 压缩系数发生不连续变化。
面只需部分重建。在晶界上形核时,晶核的形状应满足其 表面积与体积比最小。
晶核为透 镜状
34
(2). 位错形核
➢ 什么是位错 实际晶体在结晶时受到杂质、温度变化或振动产生的
应力作用,或由于晶体受到打击,切削,研磨等机械应力 作用,使晶体内部质点排列变形。
原子行列间相互滑移,而不再符合理想晶格的有序排 列形成现状的缺陷称为位错
19
共格应变能
➢ 因相界面共格引起的,并且仅限制在相界面附近的弹性应 变能,称为共格应变能。
➢ 共格界面,两相的错配度越大,共格应变能越大。 共格界面的应变能最高 非共格界面的最低 半共格界面介于两者之间
20
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
➢ 相变时,形成何种界面决定于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 ➢ 当形成共格界面使界面能的降低超过了所引起的共格应变
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称为固态相变。 相是成分相同、结构相同、有界面同其他部分分隔的物质均 匀组成部分,相变是从已存的相中生成新的相。 新相,生成部分与原有部分存在着或成分不同、或相结构不 同、或有序度不同、或兼而有之,并且和原来部分有界面分隔。 原来的部分称为母相或反应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减少,生 成部分称为新相或生成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增加。
δ<0.05 相界面为共格界面 0.05<δ<0.25 为半共格界面 δ>0.25 为非共格界面
17
18
界面能
共格界面的原子匹配性最好,界面能最低 非共格界面的原子匹配性最差,界面能最高 半共格界面能介于两者之间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固态相变的形核功,最有效的 途径就是形成界面能最低的晶核。
在相变的形核初期形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是固 态相变按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6
固态相变与液态相变相比的的特点 ➢ 1.相变阻力大。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也是新旧两相的自由能
差,这个差值越大,越有利于相变的进行 ➢ 2.新相与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新相与
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它有利于相变阻力的降低 ➢ 3.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1 2
1 2
T P T P
S
T P
1 2
P T P T
V
P T
6
二级相变:两平衡相的化学势相等,及一阶偏导
数相等,但是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1 2
1 2 1 2
T P T P P T P T
21
T 2
P
22
T 2
P
➢ ③非共格界面:当两相在界面上的晶体 结构或晶格参数差 别很大时,界面原子完全不匹配。
16
界面错配度 ➢ 界面上弹性应变能的大小取决于两相界面上原子间距的相
对差值,这种相对差值又称为错配度并以δ 表之
aa a
aa
αα、αβ分别是α、β相沿平行于界面的晶向上的原子 间距,δ越大,弹性应变能越大。
27
➢ 4.新相习惯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形成。(惯习现象) ➢ 5.母相的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缺陷处形核可得到
附加能量补充,同时缺陷的存在可加快扩散过程,有利于 新相晶体的生长。 ➢ 6.易出现过渡相,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过渡相可以长 期保留。
28
6.2 相变热力学 6.2.1 热力学基本原理 6.2.2 固态相变时的形核 ➢ 热激活形核:通过原子热运动使晶胚达到临界尺寸,特点
35
(2). 位错形核
❖ ①位错与溶质原子交互作用形成溶质原子气团,使溶 质原子偏聚在位错线附近,在成分上有利于形核。
❖ ②位错形核形成的新相如果能使原来的位错消失,可 降低成核功
❖ ③短路扩散作用,可降低原子的扩散激活能,有利于 晶胚长大到临界晶核。
❖ ④比容大和比容小的的新相可分别在刃型位错的拉应 力区和压应力区形核,降低弹性应变能。
是温度和时间对形核都有影响,晶核可以在等温过程中形 成。 ➢ 非热激活形核:通过快速冷却在变温过程中形核,是变温 形核。马氏体相变
29
1. 均匀形核 系统自由能变化
自由能差
应变能
G 4πr3Gv 4πr 2 4πr3
3
3
界面能
30
令 G 0
r
临界晶核半径为
2 rc GV
成核位垒(成核功)
常见的二级相变有磁性转变、有序-无序转变、 超导转变等,大多伴随材料某种物理性能的变化。
8
2. 按动力学分类
➢ 1).扩散型(非协同型): ➢ 新相的形成和长大都要依靠原子的长距离扩散,相界面进
行扩散移动, ➢ 转变的速度由原子扩散迁移速度控制,相界面是非共格。 ➢ 脱溶、共析、增幅分解属于这种类型。
13
2).形核特点 (1)非均匀形核 ➢ 存在各种点线面体结构缺陷,缺陷能量最高,越能促进形
核。 ➢ 在固体的各种缺陷结构中,界面是能量最高的一类,其次
是位错,再次是空位和其他缺陷。 ➢ 非均匀形核是固态相变按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14
(2)共格界面
(a)完全共格 (b)伸缩型半共格 (c)切变形半共格 (d)非共格
25
4) 过渡相
➢ 易出现过渡相,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过渡相可以 长期保留。
➢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稳定相的成分与母相相差较远,转变 温度较低,原子扩散慢,稳定相的形核困难。钢中的渗碳 体其实也是铁碳平衡中的一过渡相。
➢ 过渡相从热力学来说不利,但从动力学来说有力,也 是减小相变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 用符号"V"表示。其数值是密度的倒数。
38
➢ 与液态结晶相比,固态相变在形核方面有如下特点。 (1) 固态相交主要依靠非均匀形核。这是由固态介质在结构
组织方面先天的不均匀性所决定的。固态介质具有各种 点、线、面等缺陷,这些缺陷分布不均匀,具有的能量 高低不同,这就给非均匀形核创造了条件。 (2) 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位向关系。常以低指数且原 子密度较大而又匹配较佳的易面互相平行,构成确定位 向关系的界面借以减小新相与母相之间的界面能。 (3) 相界面易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这是因为以形成共格界 面而进行相变其阻力最小,半共格界面次之,非共格界 面阻力最大。
4
6.1 固态相变的分类与特征 6.1.1 固态相变的分类
1.按热力学分类 按照自由能对温度和压力的偏导函数在相
变点的数学特征——连续或非连续,将相变分 为一级相变和高级相变(二级或二级以上的相 变)。
n级相变:在相变点系统的化学势的第(n1)阶导数保持连续,而其n阶导数不连续。
5
一级相变的特点是,相变发生时,两平衡相的 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
24
(2)共格性长大和非共格性长大 ➢ 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通过非共格相界面的扩散性移动。
即使在形核阶段形成了界面能低的共格界面,从而促进了 形核,但是共格界面扩散性移动困难,最后演变为非共格 界面。 ➢ 非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依靠相界面按切边方式进行的, 只有在维持两相的共格关系时才能长大,在形核和长大阶 段都必须维持界面的共格性。只有当新相长大到一定程度 ,由于共格应变能扩大,引起两相中较软的一相发生塑性 变形,共格性就会遭到破坏,长大停止。
2
固态相变
三种基本变化: ①晶体结构的变化。
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固溶体的多形性转变、 马氏体相变 ②化学成分的变化。 只有成分转变而无相结构的变化 ③有序程度的变化。 合金的有序化转变,以及与电子结构变化相关的 转变
3
相变:指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 时,物相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相变表现为: 1)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2)化学成分的不连续变化。 3)物质物理性能的突变。
形核时两相保持一定的位相关系,是固态相变按 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3).长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