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之整理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知识回顾 PPT课件 人教版
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请奏瑟
请对方做某事 请对方允许自
2、璧有瑕,请指示王 己做某事
一词多义
任: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责任
⑵王甚任之
信任
⑶恐不任我意
听凭
属:⑴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⑷长沙、江夏以东属权 ⑸屈平善属文
连接 嘱托 类 隶属、官属 写作
一词多义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9.《屈原列传》课件 (共7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 正直的人 幽:深沉
作:写,创作
本也(判)。人穷则反本, 离忧:遭遇忧愁,离同“罹”,遭遇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 穷:处境困难
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 反:同“返”返回,文章有追念的意思
父母也。
本,根本。
惨怛:忧伤,悲痛
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我们了解的屈原
1.基本信息: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出生于贵族家庭,知 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曾任楚国左徒,后因小人谗言离间, 被长期流放,晚年看到楚国前途无望,抱石自沉汨罗江殉国。 2.文学成就:创造了“楚辞”这种文体,长篇抒情诗《离骚》是中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此外还有《招魂》《天问》等代表作品。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
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
开创的新诗体——楚辞,楚辞: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
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具有浓厚的
地方色彩。
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所
以也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
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
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
谗:说某人坏话,诋毁。 伐:自夸,炫耀。 疏: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公也,①方正之不容也 (被),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②离骚者,犹离忧
疾:痛心 听:动作名,听觉,听力
聪:明察
谗谄:说好人
的坏话,谄媚国君 动作名,说好人的坏话,
高三复习屈原列传素材课件
①“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
②“颜色”:脸色。
③“形容枯槁”:形体容貌消瘦。形容:形体容貌,样 子。枯槁:干枯,形容消瘦。
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 用?
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 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常 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
怀王终于去了。一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就断 绝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怀王非常气愤,不接受。逃跑到赵国,赵国拒不 收留。又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后来才弄回来 葬在楚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让他的弟弟 子兰做令尹。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概括:
4.①受骗绝齐 ②兵败丹淅 ③蓝田退兵 5.④复释张仪 6.⑤诸侯击楚 7.⑥赴秦身死
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 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 子兰。
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 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 祸患啊。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条例系统, 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译文
上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和周武王, (陈述先王之道)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屈原列传》复习ppt课件作品
E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5 . 成语典故
( 表反问,怎 么……呢 ? )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 强识”。 随波逐流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掌管
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 属,我们。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耀,自夸 动词,讨伐,进攻
动词,声讨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状后 状后 状后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后
5、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6、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状后 状后 状后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 的“自佐”相对 )
六、难句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
聊斋志异 项脊轩志
动词,记述。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如削葱根
名词,通“旨”,意旨,旨
屈原列传复习ppt 1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33、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4、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5、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6、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38、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知缘斋主人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复习课件精品PPT27张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状后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状后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后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状后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状后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状后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宾前
成语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 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 《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史记》这 篇传记,是 记载屈原生 平事迹最早 、最完整的 文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 疏”。 第二部分( 第4-9段):屈原由见“绌”到见“迁”。 第三部分(第10-11段):写屈原以身殉国的经过及他对 后世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12段):写作者对屈原的评价。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 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
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这三方面。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
主旨
自学指导二 5min
梳理文章的文言知识
(实词、虚词、古今异义、文言常识、特殊句式等)
通假字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罹,遭受
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复习课件2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百三十篇, 帝太初四年约
作
包括十二本纪、 3000年的历史; 三十世家、七 是我国二十四
品 简
十列传、
十表、
史 纪
中 传
的 体
第 通
一 史
部 。
八书,共五十 鲁迅赞誉它为
介 二万六千五百 “史家之绝唱,
字。
无韵之离骚”。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本纪:叙述历代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如礼、 帝王的历史。 乐、律、历、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太史公曰:“余读《离 骚》、《天问》、《招魂》、 《哀郢》,悲其志。适长沙, 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 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 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 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 爽然自失矣。”
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全文的总纲。 作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既是 对屈原满腹才华、忠君爱国却不 得重用得悲叹,还借贾生的责怪 进一步对屈原的高尚品德再次升 华,同时也借屈原的遭遇来抒发 自己的复杂情感。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 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 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 集,并成为继《诗经》 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 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
裁称为“骚体”。
总集。
“风”是指《诗经》 “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
姓氏常识
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 人出生了就有的,用来“别婚姻”。由于 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 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
作
包括十二本纪、 3000年的历史; 三十世家、七 是我国二十四
品 简
十列传、
十表、
史 纪
中 传
的 体
第 通
一 史
部 。
八书,共五十 鲁迅赞誉它为
介 二万六千五百 “史家之绝唱,
字。
无韵之离骚”。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本纪:叙述历代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如礼、 帝王的历史。 乐、律、历、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太史公曰:“余读《离 骚》、《天问》、《招魂》、 《哀郢》,悲其志。适长沙, 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 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 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 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 爽然自失矣。”
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全文的总纲。 作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既是 对屈原满腹才华、忠君爱国却不 得重用得悲叹,还借贾生的责怪 进一步对屈原的高尚品德再次升 华,同时也借屈原的遭遇来抒发 自己的复杂情感。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 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 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 集,并成为继《诗经》 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 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
裁称为“骚体”。
总集。
“风”是指《诗经》 “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
姓氏常识
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 人出生了就有的,用来“别婚姻”。由于 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 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复习ppt精品课件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贤人来辅佐自 己。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楚怀王)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四、素材运用
(一)《屈原列传》可证观点、角度: 1.爱国 2.生与死 3.志洁行廉 4.诗穷而后工(指诗人在受到困 厄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 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 品。) 5.文人的命运 6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楚怀王)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四、素材运用
(一)《屈原列传》可证观点、角度: 1.爱国 2.生与死 3.志洁行廉 4.诗穷而后工(指诗人在受到困 厄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 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 品。) 5.文人的命运 6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9.《屈原列传》知识梳理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
素材提取:执着
执着是水滴石穿不懈努力,是夸父追日奔跑不辍,是精卫填 海信念坚定。人生道路上,选择与执着同行,与执着为友,就如 在沙漠中与骆驼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中找到美丽的绿洲。
运用示范一:
受命于危难之际、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泽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 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 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又谁 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式的。执着 如屈子!
(4)形容枯槁
古
古义:外貌,模样。
今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异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义
古义: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一词多义
(1)亡
①亡走赵,赵不内 逃跑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灭亡,使……破败
③亡其六郡 丧失,失去
(2)令
①娴于辞令 文辞,言辞
②以出号令 命令,法令
实词积累
率:shuài
①大抵,一般 例:(庄子)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 列传》) 言:①言论,学说。②一个字或一句话为一言。率:①大抵,一般② 一概,全都。 ②一概、全都
例: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率:shuài
③遵从,服从,依从 例: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治平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为追求国家富强而上下求索,九 死不悔他忠于楚国,在理想无法实现时,没有“良禽择木而栖”,而是始终心系家 国尽管国家孱弱,他却从未选择放弃屈原以降,这种坚定的爱国情怀代代传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跳海殉国的陆秀夫为救亡图存而死 的秋瑾、赵一曼放弃国外舒适生活和高薪职位,怀着赤子之心毅然归国,扎根西 北荒地,致力于“两弹一星”事业的程开甲……时代不同,精神不改忠贞的爱国情 怀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从古至今,百虑一致,屈子身上的爱国之情彰显着 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追根溯源,屈子为我们诠释了“爱国”二字的真正内涵: 言行合一,赤胆忠肝,至死不休。
高三复习屈原列传素材课件
生动形象
作者在叙述屈原的生平事迹时,运用简练明快的语言,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让读者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故事情节。
简练明快
作者在叙述屈原的生平事迹时,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丰富多样
THANKS
感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啊。)
判断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自己死了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被动句
“举以(之)巴陵。”(用它来攻打巴陵。)
省略句
03
屈原列传重点句子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探讨了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浓郁的抒情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风。
分析了屈原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对楚国政治腐败和国家危机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详细解析了屈原的作品及其表达的思想内涵
05
屈原列传人物形象
屈原对楚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在作品中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热爱。
忠诚爱国
才华横溢
忧国忧民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辞赋之祖”。
屈原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对楚国的政治腐败和民族危机深感忧虑。
03
02
01
楚怀王是屈原时代的楚国国君,他的形象在屈原的作品中被多次提及,是屈原忧国忧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妃,她的形象在屈原的作品中被描述为善于权谋、心狠手辣的女人。
倒叙手法
屈原列传采用了倒叙手法,从屈原的结局开始叙述,逐步追溯他的生平事迹,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作者在叙述屈原的生平事迹时,运用简练明快的语言,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让读者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故事情节。
简练明快
作者在叙述屈原的生平事迹时,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丰富多样
THANKS
感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啊。)
判断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自己死了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被动句
“举以(之)巴陵。”(用它来攻打巴陵。)
省略句
03
屈原列传重点句子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探讨了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浓郁的抒情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风。
分析了屈原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对楚国政治腐败和国家危机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详细解析了屈原的作品及其表达的思想内涵
05
屈原列传人物形象
屈原对楚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在作品中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热爱。
忠诚爱国
才华横溢
忧国忧民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辞赋之祖”。
屈原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对楚国的政治腐败和民族危机深感忧虑。
03
02
01
楚怀王是屈原时代的楚国国君,他的形象在屈原的作品中被多次提及,是屈原忧国忧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妃,她的形象在屈原的作品中被描述为善于权谋、心狠手辣的女人。
倒叙手法
屈原列传采用了倒叙手法,从屈原的结局开始叙述,逐步追溯他的生平事迹,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屈原列传》ppt课件
阅读前三段,思考以下问题
• 1.“王甚任之”的原因: • 2.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 3.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 4.第3段包括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 行记叙和议论的?概括司马迁对屈原的情感态度。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 ), 明于治乱( ),娴( )于辞令( )。入( )则与王图( )议 ( )国事,以( )出号令( );出( )则接遇( )宾客( ), 应对( )诸侯。王甚( )任( )之。
②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 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 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 的高贵品质。
巩固练习:请翻译下列文句: 1、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品行不正的小人危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2、 “离骚”者,犹离忧也。
1.阅读第一自然段,概括“王甚任之”的原因:
出身高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才能出众
2.阅读第二自然段,概括楚怀王疏远屈原的原因:
能而被谗
•
屈平疾( )王听( )之( )不聪( )也,谗谄( )之蔽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知识 广博,长于记忆),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娴(擅 长)于辞令(讲话)。入(对内)则与王图(谋划)议(商议) 国事,以(用来)出号令(颁发号令);出(对外)则接遇(接 待)宾客(外国使节),应对(应酬答对)诸侯。王甚(非常) 任(信任)之。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3、人穷则反本
人困窘没有出路时,就会追念根本(上天和父母)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复习ppt精品课件1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 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诚之士、贤能的人来 辅佐自己。 注意句中重要实词“忠、贤”都是形容词活用做名 词,“自为、自佐”倒装
1﹒选出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D )
• • • • • • • •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形体容貌 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 刚洗完头 蒙世之温蠖乎 温蠖:尘垢。 C.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凝滞:拘泥。 变化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 常流:指江水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 A、国王疏远屈原,是因为和屈原同朝为官(为了)
争宠而妒忌他的才能的上官大夫,说国王让屈原 发号施令,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功劳。 • B、它对远古称道帝喾,中古称述齐桓公,近世 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 C、屈原正道直行,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君 主,谄媚的人离间他(和国王的关系),可以说 是(处境)困窘啊!诚信却被怀疑,忠诚而被毁 谤,屈原写《离骚》是由怨而发。 • D、他的志向高洁,所以至死不能被接受,他的 行为清廉,所以他提及的事物芬芳。
《 屈 原 列 传 》 复 习
复习重点: 复习目标: 一、文言知识点积累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含义、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并 总结文言被动句式。 二、文言句子翻译训练 2.正确默写并理解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3.深入理解屈原这一形象,学习他坚持理想、九死 不悔的精神。
《屈原列传复习》课件
流放
最终,屈原被流放到远离故乡的地方。
屈原的文学成就
代表作品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离骚》、 《天问》等,展现了他独特的 文学才华。
风格特点
对后世的影响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辞章之美, 以赋予读者深远的思考。
屈原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和文 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屈原与《离骚》
《离骚》的背景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 长诗,描绘了他流亡途中的 心情。
《屈原列传复习》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将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 屈原。让我们一起探索他的生平、文学成就、思想和历史地位。
屈原的生平
出生背景
屈原出生于春秋时期,是楚国的一位贵族子 弟。
丑闻事件
由于被诬陷,屈原遭受了诽谤和排斥。
求贤若渴
屈原渴望为国家贡献才能,一心追求政治上 的进步。
屈原的历史地位
1
民间传说
2
民间故事将屈原描绘为英雄和伟人,
流传至今。
3
官方评价
官方对屈原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 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学术争议
学者对屈原的历史地位和作品的解读 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结语
屈原的价值
屈原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文化 的独特魅力。
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学习屈原的生平和作品,我们可以获得 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离骚》的内容
诗中反映了屈原对祖国的思 念、对流亡生活的苦闷以及 个人奋斗的决心。
《离骚》的艺术价值
《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 法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 学史上的家族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
2 人生观念
他主张个人奋斗和追求,倡导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社会都污浊,只有我一人洁净;众人都 昏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那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能够跟 随世俗一道变化。
7、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
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
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们 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 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
6、方正之不容也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8、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被
9、而自令见放为
动
10、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句
1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2、是以见放
13、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状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语 后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置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3、有情人终成眷属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举酒属客 6、衡少善属文
写作,撰著 连接 亲属 通“嘱”,嘱咐 劝请,邀请 写作,撰著
以: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连词,来
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介词,拿,用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因为
其后楚日以削
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
3、因谗之曰 (于是;说别人坏话,诽谤)
4、平伐其功 (自夸,炫耀)
5、“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遭遇)
6、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没有;全,都;通“现”表现,表达;简约; 含蓄。)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通“旨”旨趣;近;表达)
8、皭然泥而不滓 (洁白的样子;通“涅”,染黑) 9、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离开;呈献;通“贽”见面礼)
5、方正之不容也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动,阐明
7、蝉蜕于浊秽 名作状,像蝉一样
8、厚币委质事楚 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
9、其后楚日以削 名作状,一天天地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名作动,结为婚姻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败。
名作状,在内,在外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其志洁,
。其行
廉,
。
,
,
,
,
。,
。
2、举世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是以见放。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 __。人又谁能以身
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广博;通晓;熟练,熟悉)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
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声望,声名
6、臣具以表闻
使…..知道
7、以勇气闻于诸侯 动词,闻名,出名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此五霸之伐也 4、坎坎伐檀兮
夸耀 讨伐,征伐
功绩,战功 砍,砍伐
1、父母者,人之本也 2、今背本而趋末 3、此之谓失其本心 4、本在冀州之南
来源 根本 原来的,固有的 本来,原来
(1)个人与社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
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 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 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 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 (2) 真性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 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 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 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 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 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 被秦国灭了。
练习: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 A、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强 • B、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 C、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D、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 意义和用法:
❖ A、疾王听之不聪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 B、王甚任之(
代词,代屈原)
❖ C、见而欲夺之( 代词,代草)稿
❖ D、楚之同姓也(
结构助词,)
“的”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 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 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 “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 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10、而齐竟怒不救楚 (终究)
11、竟死于秦而归葬 (终于,最后)
1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最终)
1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介词,通(无论)
1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连接)
1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因为)
1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 迁之。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作动,诋毁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使 动 用 法 , 使 …… 存 , 使……兴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动,效法,模仿
1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 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一词多义
1、博闻强志 记忆
2、聊斋志异 记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志气
转折 转折 转折 因果 顺承 顺承 并列
之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代词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主谓之间
3、屈平之作《离骚》
主谓之间
4、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到
5、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音节助词
6、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音节助词
7、出游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这
特殊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二)补充素材 (1)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与橘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 “ 江陵千树橘 ”,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 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 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 春秋》所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说的就是这 种情况。这不是一大缺憾吗 ? 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 这种“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 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 被疏、赋闲郢 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 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 —— 《橘 颂》。
(3) 执著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
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 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 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 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而能与世推移 ❖ 古义:变化 ❖ 今义:移动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名作状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在外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作名,听觉,听力 3、谗谄之蔽明也 动作名,谗言、谄媚的话
4、邪曲之害公也 形作名,邪恶小人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
翻译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
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 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能 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使国、家破亡的事 (还是)一件接一件。
4、寻向所志
标记
5、其志洁,其行廉
志趣,志向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理想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意愿
8、项脊轩志 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
❖ 9、舅夺母志 ❖ 10、听臣微志
守节的志向 心愿
1、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2、忽闻门外虫鸣
动词,听见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懂得,明白
复习重点: 一、文言知识点积累 二、文言句子翻译训练 三、作文素材积累
默写
1、屈平
,
,
,
,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
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
,
;
,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
,
,能无怨乎?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
崇, , 。
,, , ,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
而变化以合时宜。
素材运用
(一)《屈原列传》可证观点、角度: 1、爱国 2、生与死 3、志洁行廉 4、诗穷而后工(指诗人在受到困厄艰险环境的磨砺, 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5、中国文人的命运 6、外在环境与内在追求等等
(二)运用实例:
职) (质,通“贽”,见面礼) (反,通“返”,还)
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那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能够跟 随世俗一道变化。
7、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
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
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们 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 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
6、方正之不容也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8、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被
9、而自令见放为
动
10、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句
1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2、是以见放
13、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状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语 后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置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3、有情人终成眷属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举酒属客 6、衡少善属文
写作,撰著 连接 亲属 通“嘱”,嘱咐 劝请,邀请 写作,撰著
以: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连词,来
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介词,拿,用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因为
其后楚日以削
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
3、因谗之曰 (于是;说别人坏话,诽谤)
4、平伐其功 (自夸,炫耀)
5、“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遭遇)
6、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没有;全,都;通“现”表现,表达;简约; 含蓄。)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通“旨”旨趣;近;表达)
8、皭然泥而不滓 (洁白的样子;通“涅”,染黑) 9、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离开;呈献;通“贽”见面礼)
5、方正之不容也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动,阐明
7、蝉蜕于浊秽 名作状,像蝉一样
8、厚币委质事楚 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
9、其后楚日以削 名作状,一天天地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名作动,结为婚姻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败。
名作状,在内,在外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其志洁,
。其行
廉,
。
,
,
,
,
。,
。
2、举世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是以见放。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 __。人又谁能以身
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广博;通晓;熟练,熟悉)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
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声望,声名
6、臣具以表闻
使…..知道
7、以勇气闻于诸侯 动词,闻名,出名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此五霸之伐也 4、坎坎伐檀兮
夸耀 讨伐,征伐
功绩,战功 砍,砍伐
1、父母者,人之本也 2、今背本而趋末 3、此之谓失其本心 4、本在冀州之南
来源 根本 原来的,固有的 本来,原来
(1)个人与社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
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 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 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 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 (2) 真性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 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 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 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 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 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 被秦国灭了。
练习: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 A、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强 • B、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 C、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D、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 意义和用法:
❖ A、疾王听之不聪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 B、王甚任之(
代词,代屈原)
❖ C、见而欲夺之( 代词,代草)稿
❖ D、楚之同姓也(
结构助词,)
“的”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 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 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 “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 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10、而齐竟怒不救楚 (终究)
11、竟死于秦而归葬 (终于,最后)
1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最终)
1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介词,通(无论)
1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连接)
1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因为)
1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 迁之。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作动,诋毁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使 动 用 法 , 使 …… 存 , 使……兴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动,效法,模仿
1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 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一词多义
1、博闻强志 记忆
2、聊斋志异 记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志气
转折 转折 转折 因果 顺承 顺承 并列
之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代词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主谓之间
3、屈平之作《离骚》
主谓之间
4、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到
5、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音节助词
6、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音节助词
7、出游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这
特殊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二)补充素材 (1)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与橘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 “ 江陵千树橘 ”,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 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 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 春秋》所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说的就是这 种情况。这不是一大缺憾吗 ? 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 这种“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 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 被疏、赋闲郢 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 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 —— 《橘 颂》。
(3) 执著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
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 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 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 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而能与世推移 ❖ 古义:变化 ❖ 今义:移动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名作状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在外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作名,听觉,听力 3、谗谄之蔽明也 动作名,谗言、谄媚的话
4、邪曲之害公也 形作名,邪恶小人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
翻译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
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 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能 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使国、家破亡的事 (还是)一件接一件。
4、寻向所志
标记
5、其志洁,其行廉
志趣,志向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理想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意愿
8、项脊轩志 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
❖ 9、舅夺母志 ❖ 10、听臣微志
守节的志向 心愿
1、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2、忽闻门外虫鸣
动词,听见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懂得,明白
复习重点: 一、文言知识点积累 二、文言句子翻译训练 三、作文素材积累
默写
1、屈平
,
,
,
,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
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
,
;
,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
,
,能无怨乎?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
崇, , 。
,, , ,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
而变化以合时宜。
素材运用
(一)《屈原列传》可证观点、角度: 1、爱国 2、生与死 3、志洁行廉 4、诗穷而后工(指诗人在受到困厄艰险环境的磨砺, 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5、中国文人的命运 6、外在环境与内在追求等等
(二)运用实例:
职) (质,通“贽”,见面礼) (反,通“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