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练习及答案讲解
粤教版-语文-高二-2-7 白居易诗四首试题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7 白居易诗四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A.朱绂.(bá)紫绶.(shòu)樽罍.(léi)九酝.(yún) B.果擘.(bāi) 脍.切(kuài) 通衢.(qú) 京畿(jī) C.蠲免(juān) 醅.酒(pēi) 佚.名(yì) 香醇.(chún) D.酒酣.(hān) 衣帛.(bó) 恻.隐(cè) 敕.牒(chì)解析A项“绂”读“fú”,“酝”读“yùn”。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分)A.醅酒焙烘暧昧食不裹腹B.脍炙人口刽子手融汇贯通果擘C.樽罍傀儡气概雍容华贵D.凋蔽斟酌哗众取宠愤世嫉俗解析A项:裹—果;B项:汇—会;D项:蔽—敝。
答案 C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朱绂皆大夫B.脍切天池鳞C.走马去如云D.紫绶或将军解析C项为比喻,其他三项为借代。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A.意气..骄满路(神态)轻肥..(轻裘肥马,指豪华生活)B.脍.切天池鳞(切细的肉)食饱心自若..(自如、安然自得的样子)C.来如春梦几多时...(不知道多少时候)长吏明知不申破..(奏明)D.手持敕牒榜.乡村(张贴)虚受吾君蠲免..恩(免除)解析几多时:不多时,时间短促。
答案 C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20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黄庭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10分)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2016春高中语文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诗写得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 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 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 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 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 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 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 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 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 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 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 染,又简炼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 俱醉的。
21
诗词中许多诗都善用博喻:
南箕北有斗,牵牛 不负轭。
《古诗十九首》
借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 雨,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用南箕、北斗、牵 牛星象作比, 喻“虚名复何益”。
用烟草、风絮、梅雨等 景象作比,喻“闲愁”。
22
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
23
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
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
“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
“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
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
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
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
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
24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 伤身世之作。 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 变故,对其打击颇大, 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 明,故此诗写其难言 的伤痛。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
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
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文书 手持敕牒 榜乡村:________ . 结束 十家租税九家毕 :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虚受吾君蠲 免恩:除去,免除 ________ . 酿造 绿蚁新醅 酒: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1)《轻肥》是如何从正面描写宦官的?
明确: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 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宦官不过是 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如此跋扈呢?原来这些宦官居然都穿着朱绂和紫 绶,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 “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拳握了神策军 的军权,盛气凌人,“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 出 旁 若 无 人 的 骄 横 。 而 宦 官 不 是 一 个 两 个 , “满”“照”“皆”“夸”“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 令人触目惊心。这里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 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栏 目 链 接
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栏 目 链 接
1.注音
朱绂 ( fú ) . 蠲 免(juān ) . 醅 酒( pēi ) 樽罍 ( lé ( bāi ) i ) 果擘 . . . 京畿 ( .
i) 敕 shà n) 衢 脍 切( kuà 牒( chì ) 嬗 变( 州( qú ) . . . . jī )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文剖析(7白居易诗四首).doc
课文剖析轻月巴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用。
朱级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屮宴,走马去如云。
[一路上飞扬跋庖任骄横,雕鞍肥马返照空中飞尘。
请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人们都称呼他们是内臣。
佩红绳大印的都是大夫,佩紫带印绶的全是将军。
带夸耀神气去军中赴宴,一帮人骑着马涌动如云。
意气:神态。
内克:这里指宦官。
按唐代的官制, 宦官属内侍省,因在宫廷之内伺候皇帝,故称内臣。
但实际上,他们的权力远远超出他们木职之外,也有正式被任命为外廷职务的,有的还被授予高级武职。
朱绒(何)、紫绶(shdu): 级、绶都是官僚系佩玉或印的丝带。
唐代官员所佩级、绶的颜色是因官阶不同而有所区别的。
朱级、紫绶是高级官员的标志。
人夫、将军:指高级的文官和武官。
夸:夸耀。
军屮宴:指禁军中的宴会。
唐代中期,禁军分为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六军,其统帅权都掌握在宦官手里。
因此他们去赴“军中宴”便自以为很得意。
]开头八句为笫一层,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Z状。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竞能满路,鞍马之光,竞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界,从而引出“是内臣”的回答。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如此跋扈呢?原来这些宦官屈然都佩带着朱级和紫绶。
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拳握了神策军的军权,盛气凌人「'夸赴”,写出燿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出旁若无人的骄横。
而宦官不是一个两个,“满”“照”“皆”“夸”“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这是一人帮,令人触目惊心。
这里语含讽刺,眾銘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樽疊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H若,酒酣气益振。
[杯里壶中溢出各种美酒,盘盛碗装罗列海味山珍。
水果吃的是洞庭的名橘,鲜切的鱼片带天池鱼鳞。
吃饱了心满意足闲中坐,喝醉了精神亢奋发噪音。
樽、-®(zun) (lei):古代盛酒的器具。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2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7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已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的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你凭栏时看到的是什么?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的陶醉,还是觉得那升起的旭日和自己有点相似?那时的你就是美的代名词,喜欢你站在船头,意气风发的自信撒向江面,【课内挖掘】长安居不易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
他五六岁时便学作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
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
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
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
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便取笑说:“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
【课外运用】春来草自青(节选)任何生命体克服困难的努力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在看到每一个生命体摆脱了困境,迎来自己的春天的时候,许多人的敬佩和欣慰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高中语文 白居易诗四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白居易诗四首一、随堂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累.及磊.落护苗保蕾.身陷缧.绁B.栖.息蹊.跷芳草萋.萋休戚.相关C.瑰.丽日晷.大家闺.秀奉为圭.臬D.悔.悟晦.涩诲.人不倦毁.誉参半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调控乏力,使高职院校因不知所措或无所顾忌而“为所欲为”;而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进展,难免“饥不择食”或“不择手段”,在设置专业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是非不分。
A.不知所措B无所顾忌C.饥不择食 D.是非不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舞和乐观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B.我们在五月上旬前后还有一次大型模拟考试,所以现在就要好好预备。
C.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D.《科学》杂志发表的关于水稻基因组框架图的社论,是生命科学争辩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对人类健康与生存具有全球性影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
惟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二、力量提升5.阅读《轻肥》,然后回答问题。
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这首诗在记叙中运用剥笋的笔法,由一般到具体,层层深化。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二、写作背景 《轻肥》
从唐宪宗元和三年 (808) 的冬天到元和四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
和长安周边地区,受了严重的旱灾,广大百姓衣食无着,有的地方甚至
出现了“人食人”的惨剧。当时白居易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看到旱情
严重、民生疾苦,而朝廷的权贵、宦官们却及时行乐,过着“乘肥马,
衣轻裘”的奢侈生活。白居易在悲愤之余,提笔写下这首诗。
象,实则沉痛之极。因此末句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人自己在看月,想象着失散的亲人此时也在看月,他们对着同一
个月亮思念故乡,也彼此怀念。圆圆的月亮本来是团圆的象征,失散的
兄弟见到它却更易牵动思念之情。类似的意境就像杜甫因安史之乱被困
长安时所写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自己对
本单元的作品都选自“中唐”和“晚唐”。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复
杂尖锐,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局面。中唐时期,白
居易、元稹、张籍等更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掀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的新乐府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
奢淫逸,残酷剥削,对人民的深重疾苦表示同情,对国势的削弱也深感不安。
了比喻手法表现出宦官们的盛气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该句在诗中运用了对比、讽刺的手法。“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珍 ” 与最后两句 “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 进行对比,前句铺叙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的奢靡,展现了官场的黑暗,后句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勾勒出一幅畸形的现实社会图景,反映了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时期朝政腐败、宦官当道的现象。讽刺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敏锐的洞察力,表现了作者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同情。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杜甫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同步试题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同步测试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朱绂.(bá)果擘.(bāi)去似.朝云(sì)B.紫绶.(shòu) 蠲.免(juān) 敕.牒(chì)C.樽罍..(zūn léi) 长.吏(chánɡ) 脍.切(kuài)D.九酝.(yùn) 新醅.(bēi) 似.的(shì)解析:A项“绂”读“fú”;C项“长”读“zhǎnɡ”;D项“醅”读“pēi”。
答案:B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衢州虐人京畿人蔽B.新醅组税禾穗钩爪C.清癯豺狼酒邯薄田D.恻隐意气鞍马春梦解析:A项,蔽—弊;B项,组—租;C项,邯—酣。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夸.赴军中宴夸:夸耀B.来如春梦几多时...几多时:时间短促C.能饮一杯无.无:没有D.明年衣食将何如..何如:怎么办解析:C项,无:表示疑问语气。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夜半来,天明去. B.衢州人食.人C.手持敕牒榜.乡村 D.晚来天欲雪.解析:B、C、D三项中加点的词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二、阅读提升(一)课内赏析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简析此诗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7 白居易诗四首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7 白居易诗四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A.朱绂.(bá)紫绶.(shòu)樽罍.(léi)九酝.(yún) B.果擘.(bāi) 脍.切(kuài) 通衢.(qú) 京畿(jī) C.蠲免(juān) 醅.酒(pēi) 佚.名(yì) 香醇.(chún) D.酒酣.(hān) 衣帛.(bó) 恻.隐(cè) 敕.牒(chì)解析A项“绂”读“fú”,“酝”读“yùn”。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分)A.醅酒焙烘暧昧食不裹腹B.脍炙人口刽子手融汇贯通果擘C.樽罍傀儡气概雍容华贵D.凋蔽斟酌哗众取宠愤世嫉俗解析A项:裹—果;B项:汇—会;D项:蔽—敝。
答案 C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朱绂皆大夫B.脍切天池鳞C.走马去如云D.紫绶或将军解析C项为比喻,其他三项为借代。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A.意气..骄满路(神态)轻肥..(轻裘肥马,指豪华生活)B.脍.切天池鳞(切细的肉)食饱心自若..(自如、安然自得的样子)C.来如春梦几多时...(不知道多少时候)长吏明知不申破..(奏明)D.手持敕牒榜.乡村(张贴)虚受吾君蠲免..恩(免除)解析几多时:不多时,时间短促。
答案 C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20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黄庭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10分)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高中语文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名句积累】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名篇赏析】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意: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
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赏析: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
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朱绂.(bá)果擘.(bāi)去似.朝云(sì)B.紫绶.(shòu) 蠲.免(juān) 敕.牒(chì)C.樽罍..(zūn léi) 长.吏(chánɡ) 脍.切(kuài)D.九酝.(yùn) 新醅.(bēi) 似.的(shì)解析:A项“绂”读“fú”;C项“长”读“zhǎnɡ”;D项“醅”读“pēi”。
答案:B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衢州虐人京畿人蔽B.新醅组税禾穗钩爪C.清癯豺狼酒邯薄田D.恻隐意气鞍马春梦解析:A项,蔽—弊;B项,组—租;C项,邯—酣。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重创了大唐王朝的国运,却没有阻止唐诗继续前进的步伐,中晚唐诗歌以百态横生的面貌续写着唐诗的风采——韩愈、孟郊的怪诞,元稹、白居易的平易,李贺的瑰奇,柳宗元的简峭,杜牧的清丽和李商隐的幽美,组合成另一番风流韵致。
只是时世变乱带来的政局动荡与伤痛萧索,扫荡着诗人们曾经的意气风发,也不断摧残着他们奋发有为的心志,使得这一百五十年中的诗人,再也无法唱出盛唐诗歌的大气浑厚。
无奈的现实使诗人们更多地转向自我,开始更加深入细致地关注起自己的内心。
1.了解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把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其情感,品味其语言。
3.学会鉴赏酬赠诗、咏物诗、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1.把握形象。
古代诗歌贵在含蓄,所以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只有透过文字的表象,进入作品的情境中,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把握住了。
2.体味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3.推敲手法。
诗歌以抒情居多。
诗人抒情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直抒胸臆,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为含蓄蕴藉,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烘托气氛的方法,或用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白居易诗四首 课件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7 白居易诗四首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过目不忘 白居易写“检讨”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想不到离任回家后,他竟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于是写了 一首“检讨”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竺 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原来,白居 易在游天竺山时,发现有两块山石玲珑可爱,便带回了家。 后来他反省自己,要是每个游人都带回两片可爱的石头,天 竺山将成什么样子,这不破坏了大自然之美吗?这种做法, 抵得上贪污千金,实在不像个为官清白的人所做的事情。他 感到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载着良知的重压和深深的 自责写下了“检讨”诗。白居易的“检讨”流传至今,让后 人感之、念之、叹之。
《问刘十九》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遭权贵诬陷,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 白居易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消沉起来,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与其朋友嵩阳处士刘珂来往密切,写下了不少反映这种生 活的诗作,《问刘十九》就是其中一首。
◆ 知识链接 ◆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即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 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所谓新乐府 ,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 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 ,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 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咏物诗四首 松柏挺拔,经冬不凋,是坚强的表现;翠竹虚中亮节,是正 直谦虚的象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坚贞纯洁的代表;牡 丹花枝繁茂,是富贵繁荣的象征。菊花傲霜,寒梅迎春,明 月寄远,鸿雁传情。这些美好的事物,经过古代诗人们的锦 心绣口,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展现生 活的情趣。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7 白居易诗四首含答案
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7 白居易诗四首课时训练7 白居易诗四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答案:A解析:B项,“溯”“夙”均读“sù”;C项,“斟”“甄”均读“zhēn”;D 项,“燥”“躁”均读“z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边陲船仓放空炮高朋满座一年之计在于春B.沟通赋与唱双簧有恃无恐有缘千里来相会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答案:D解析:A项,“船仓”应为“船舱”;B项,“赋与”应为“赋予”;C项,“记忆尤新”应为“记忆犹新”。
3.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是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主义诗人。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讽喻诗的代表诗集是和。
他的感伤诗的代表作是和。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诗。
他和著名诗人元稹并称为“”,与并称为“刘白”。
答案:香山居士现实《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讽喻元白刘禹锡二、延伸阅读4.(2017全国高考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7.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有“垂髻幼童”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首都市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幼童,纷纷慷慨解囊……这是2013年6月21日《杂文报》第1版《青春小札》中的一句话,其中“垂髻幼童”说得不对,应是“垂髫幼童”之误。
髫(tiáo),指儿童下垂之发,也称“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其中“黄发”指代老年人,“垂髫”指代幼童。
而“髻”指梳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幼童头发稀少,是梳不成“髻”的。
汉语中也不用“垂髻”指代幼童。
2013年合订本,作者:赵永成——摘自《咬文嚼字》相关知识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
如其中的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
举例: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识记字音朱绂.(fú)醅.酒(péi)樽罍.(léi)果擘.(bāi)脍.切(kuài) 敕.牒(chì) 嬗.变(shàn) 衢.州(qú)蠲.免(juān) 京畿.(jī)“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酒瓶的样子。
本义是酒器,后被假借为十二支中的第十位,用于计时(十七点至十九点为酉时)。
“酉”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酌”“酗”“酣”“醉”等。
轻肥阅读《轻肥》,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情感】(1)这首诗一共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2)那些赴宴的宦官为什么能那样骄侈?作者着力描写他们赴宴的情景,有何用意?答案:(1)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八句。
写了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单元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力能扛.鼎(ɡānɡ 称.
心如意(chân 风驰电掣.
(châ虚与委蛇.(yí B .谄.媚阿谀(chǎn 妄自菲.薄(fěi 怏.
怏不乐(yànɡ 风光旖.旎(yǐ C .掎.角之势(jǐ 矢志不渝.(yú循规蹈矩.(jǔ 不寒而栗.(lì D .雄关险隘.(ài 踽.踽独行(jǔ 言简意赅.
(ɡāi 瞠.
目结舌(tánɡ 答案 D
解析“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风靡描摹始作俑者见风驶舵
B .装祯蛊惑随声附和层峦叠嶂
C .部署辍学伶牙俐齿和盘托出
D .徇私戳穿不胫而走重山峻岭
答案 C
解析 A 项驶—使。
B 项祯—帧。
D 项重—崇。
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
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 .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 .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 D
解析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
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
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
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D .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
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
“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相当具有典型意义的。
5.下列对《问刘十九》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小诗的主旨是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
诗中蕴涵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B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
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
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
C .三、四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
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
D .这首诗的语言热情洋溢,情味盎然。
可见诗人对朋友的热切邀请。
答案 D
解析语言非热情洋溢,而是平淡,但平淡的语言却令人情味盎然。
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二、拓展提升
(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
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ã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6.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7.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2从艺术效果上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
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
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
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8.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
不同点: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9.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白居易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词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恨春归无觅处除非问取黄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0.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11.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呢?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
白诗第一句表达出作者惜花的惆怅之情;第二句“惟有”“两枝”,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第三句,“应”字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这促使诗人连夜把火看花。
全篇诗意几经铺垫,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李诗第一句写诗人因爱花而去寻花,遇花后不知不觉陶醉于花树下;次句进一步写“醉”,因迷花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第三句写“酒醒”,这是为衬托第四句,“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更突出陶醉的程度,它比酒醉还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