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函数和方框图运算

合集下载

2.第二章方框图及简化(new)

2.第二章方框图及简化(new)

多个输入同时作用于线性系统时,分别考虑 每个输入的影响
•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 只考虑给定输入时:
• 只考虑干扰输入时:
•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 只考虑给定输入时:
• 只考虑干扰输入时:
• 系统总的输出量
扰动的影响将被抑制!!!
若 G1 ( s )G2 ( s ) H ( s ) >> 1 且 G1 ( s) H ( s ) >> 1 ,则:
X o ( s) ≈ 1 X i ( s) H ( s)
• 上式表明,采用反馈控制的系统,适当选 上式表明,采用反馈控制的系统, 择元部件的结构参数, 择元部件的结构参数,可以增强系统抑制 干扰的能力。 干扰的能力。
• 结论 • 闭环系统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 • 闭环系统输入、输出的取法不同时,其传 递函数不同,但传递函数的分母不变,而 开环系统则不然。
反馈连接及其等效原则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反馈回路传递函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前向通道反馈通道开环传递函数都只只是闭环系统部分环节或环节组合的传递函数而闭环传递函数才是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 将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用传递函数方框表示,并将相应的变 量按信息流向连接起来,就构成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
• 例2-10
• 一定要注意梅逊公式的两个条件; • 若系统不满足两个条件,可先将其方框图 化成满足使用条件的形式,然后再利用梅 逊公式。
多个输入同时作用于线性系统时,分别考虑 每个输入的影响
•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 只考虑给定输入时:ຫໍສະໝຸດ • 只考虑干扰输入时:•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2.2 传递函数

2.2 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的形式
G (s) K
( s 1) (T s 1)
j 1 j i 1 n i
m
上式中 τi──分子各因子的时间常数 ; Tj──分母各因子的时间常数 ;
K ──时间常数形式传递函数的增益;通常称为传递系数。
五、传递函数的求取
1、解析法
建立微分方程,根据微分方程按定义求取
介绍一种方法:复阻抗法
i
U R
du iC dt
i
1 udt L
U (s) I (s) R
U (s) I (s) Z (s)
I ( s) CsU ( s) U ( s )
1 Cs
1 Cs
I (s)
U (s) Ls
R
Ls
1 , Ls 分别成为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复阻抗 把 R, Cs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之 一。利用传递函数,在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中可解决如 下问题:
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以研究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在输 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 可以研究系统参数变化或结构变化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 响,因而使分析系统的问题大为简化。 可以把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转化为对系统传递函数的要求, 使综合问题易于实现。
11/17/2013 8:53:46 PM
3
一、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记为G(s),即:
L[ y (t )] Y ( s ) G( s) L[r (t )] R( s )
意义:
R( s )
G (s )
Y ( s)
Y (s) R(s)G(s)
1 1 Y ( s) G s) R s) ( ( Ts 1 s

传递函数和系统框图

传递函数和系统框图
传递函数和系统框图是相互关联的,通过系统框图可以推导出传递函数,而通过传递函数也可以构建相 应的系统框图。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表示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系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传递函数和系统框图的应用范围不断 扩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 利用现代技术优化传递函数和系统框 图的表示和分析方法,提高系统的性 能和稳定性。
系统框图由一系列的方框(代表系统组成部分)和箭头(表 示信号或信息的传递方向)组成。
系统框图的构建方法
确定系统组成部分
根据系统的功能和特性,确定 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中间环
节。
选择合适的图形符号
根据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功能 ,选择合适的图形符号来表示 。
确定信号传递关系
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号传 递关系,用箭头表示信号的传 递方向。
要点一
总结词
多变量控制系统具有多个输入信号和多个输出信号,传递 函数形式非常复杂。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多变量控制系统的例子包括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大型工业 过程等。这些系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众多,传递函数 通常由多个SISO环节组成,并且存在强烈的耦合和交叉影 响。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需要借助先进的控制理 论和方法,如状态空间法、鲁棒控制等。
实例二:复杂控制系统
总结词
复杂控制系统通常包含多个输入信号和多个 输出信号,传递函数形式相对复杂。
详细描述
复杂控制系统的例子包括化工过程控制、电 力系统的频率控制等。这些系统的输入信号
和输出信号较多,传递函数通常由多个 SISO环节组成,并且可能包含非线性、时
变和不确定性等因素。
实例三:多变量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与系统框图的转换

第二章-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第二章-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GB (s)
X o (s) Xi (s)
由图可知
X i (s) E(s) G(s)
B(s)
H (s)
X o (s)
E(s) Xi (s) B(s) Xi (s) Xo(s)H (s) Xo(s) G(s)E(s) G(s)[Xi (s) Xo(s)H (s)]
G(s)Xi (s) G(s)Xo(s)H (s) 由此可得:
GK (s) G(s)H (s) E(s)
无量纲.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GB (s)
X o (s) Xi (s)
注意:我们所指的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反馈回路的
传递函数和开环传递函数都是针对一个闭环系统而
言的。它们都是闭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闭环传递
函数是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看一个传递函数是什
么具体类型,要从定义出发,而不能只看其符号。
8.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等效规则
X1(s)
X1(s) X2(s)
X 2 (s)
X1(s) X2(s)
X1(s)
X 2 (s)
X1(s) X2(s)
X1(s) X2(s)
X 2 (s)
一般应避免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的相互移动
三、方框图简化的一般方法 (法1)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若作用在系统上的输 入量或输出量有多个,则必须分别对每一输入量,逐个 进行方框图的简化,以求得各自的传递函数. 2.若方框图中有交叉连接,则利用分支点或相加点的 移动规则,将交叉消除,简化成无交叉的多回路方框图 的形式.(大回路套小回路) 3.对多回路方框图,按照先里后外的顺序依次对各个 回路进行简化. 4.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Ua (s) 0

2.3系统的方框图及其简化

2.3系统的方框图及其简化

例:求系统传递函数。
Xi(s) + E(+s)

+

B(s)


移 Xi(s) + E(+s)
+
B(s)
G1 +
H2
G2
G3
H1
H2G3
G1 +
G2
G3
H1
Xo(s) Xo(s)
Xi(s) + E(+s)
+
B(s)
G1 +
H2G3 G2
H1
Xo(s) G3
Xi(s) + E(+s) G1
+
B(s)
纲也要相同。 相加点可以有多个输入,
但输出是唯一的。
C
A + A-B+C +
B
(3) 分支点
分支点表示同一信号向不同方向的传递。只传递信号, 不传递能量。
在分支点引出的信号不仅量纲相同,而且数值也相 等。
X(s) X(s) X(s)
2、系统方框图的建立步骤
(1) 建立系统(或元件)的

(2) 对这些原始微分方程进行
函数无量纲,而且H(s)的量纲是G(s)的量纲的倒数。
小小总结:
前述三种基本连接形式:串联、并联、反馈
G(s)
①两个环 Xi(s)
节相串联
G1(Gs) 1 ( sX)1G(s)2 (Gs)2(s)
Xo(s)
②两个环节 G(s)
相并联
G1(s) Xo1(s)
Xi(s)
G1(s)
G2
+
(s) +_
G2 (s) Xo2(s)

《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课件》5.传递函数及方框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课件》5.传递函数及方框图

T2s 116(来自)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s)
s2
wn2 2wns
wn2
式中wn———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wn=1/T; z ——阻尼比,0<z<1。
下图所示为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响应曲线。
RLC串联电路、弹簧质量 阻尼器串联系统都是二阶 系统。只要满足0<z<1, 则它们都是振荡环节。
G(s) C(s) G1(s) R(s) 1 G1(s) G2 (s)
G1(s) G2(s)
G1(s) G2(s)
C (s) C (s)
26
4、分支点移位:
(1)前移
R (s) C (s)
G1(s)
(2)后移
C (s)
R (s)
C (s) G1(s)
C (s) G1(s)
R (s)
G1(s)
C (s) R (s)
6
a0c(n) a1c(n1) anc b0r(m) b1r(m1) bmr
在零初始条件下:
c(0) c(0) c(n1) (0) 0
n个
r(0) r(0) r(m1) (0) 0
m个
拉氏变换:
单输入单输出 线性定常系统
r(t) 输入量 c(t) 输出量
[a0sn a1sn1 an1s an ]C(s) [b0sm b1sm1 bm1s bm]R(s)
17
(六)延滞环节
延滞环节是线性环节, 称为延滞时间(又称死时)。
具有延滞环节的系统叫做延滞系统。
如下图所示,当输入为阶跃信号,输出要隔一定时间 后才出现阶跃信号,在0<1< 内,输出为零。
延滞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s) es 系统具有延滞环节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延滞越大,影响越大。

《控制工程》传递函数

《控制工程》传递函数

1.系统由单变量非线性函数所描述
df 1 d2 f Dx + Dx 2 f ( x) f ( x0 ) + dx x 2! dx 2 0 x0 1 d3 f + 3! dx 3 D x 3 + LL f ( x0 ) +
y= f (x) y(t):输出 x(t):输入 df Dx dx x 0 df Dx dx x 0
1、机械平移系统(即m、c、k系统)
第二章 传递函数
原则:根据牛二定律列写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y(t)
质量m
m
Fm m(t ) y
y2
弹簧k
y1
k
压弹簧:Fk=k(y1-y2) 拉弹簧: Fk=k(y2-y1)
压:说明y1要大于y2,这才有压的效果 其中y1与y2之差为弹簧的净形变量
阻尼c
y1 c y2
( ( an X 0n) (t ) + an1 X 0n 1) (t ) + … + a0 X 0 (t )
X0(t)——系统输出
bm X i( m) (t ) + bm1 X i( m1) + … + b0 X i (t )
Xi(t)——系统输入
3.根据系统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分类 1)线性系统:方程只包含变量X0(t)、Xi(t)的各阶导数 a.线性定常系统:an…a0 ;bm…b0为常数 b.线性时变系统:an…a0 ;bm…b0为时间的函数
第二章 传递函数
一、定义
定义: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当输入 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时,其输出量的拉氏变 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a n x(0n)( t ) + a n 1 x(0n 1)( t ) + L + a0 x0( t )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传递函数

G2 ( s ) N ( s) 1 + G1 ( s)G 2 ( s) H ( s)
∑ C ( s ) = Φ ( s) R( s) + Φ ( s) N ( s) =
G2 ( s )[G1 ( s) R ( s) + N ( s )] 1 + G1 ( s)G 2 ( s ) H ( s)
20
N ( s)
14
例2.23
R(s)
G4 G1 A G3 H2 H1
C
p1 = G1G2G3
_
-
B
G2
C (s)
∆1 = 1
L1 = −G1 G 2 H 1
p2 = G1G4
∆2 = 1
L2 = − G 2 G 3 H 2 L3 = −G 1 G 2 G3
L4 = − G 4 H 2
注意:回路 注意: 找不全是最 大的问题
5
1 R 1 G1 -1 1 G2 -1 1 G3 -1 K C
1
-1
•前向通路:开始于输入节点,沿支路箭头方向,每个节点 前向通路:开始于输入节点,沿支路箭头方向, 前向通路 只经过一次,最终到达输出节点的通路称之前向通路。 只经过一次,最终到达输出节点的通路称之前向通路。 •回路:起点和终点在同一节点,并与其它节点相遇仅一次的通路。 回路:起点和终点在同一节点,并与其它节点相遇仅一次的通路。 回路 •回路中所有支路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 回路中所有支路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 回路中所有支路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 •不接触回路: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时, 不接触回路: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时, 不接触回路 不接触回路。 这种回路叫做 不接触回路。 •在信号流图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接触回路。 在信号流图中, 在信号流图中 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接触回路。

233控制系统方框图的化简及传递函数

233控制系统方框图的化简及传递函数

U 2 ( s)
22
两个相加点互相交换移动
U1 ( s )
A
-
-
1 R1
1 sC1
1 R2C2 s 1
R1C2 s
U 2 ( s)
U1 ( s )
A
-
-
1 R1
1 sC1
1 R2C2 s 1
R1C2 s
U 2 ( s)
23
小回路化简
U1 ( s ) A
-
-
1 R1
1 sC1
1 R2C2 s 1
12
结论
下列闭环传递函数
(s)
F ( s)
(s)
F ( s )
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
13
闭环特征多项式:
1 G1 (s)G2 (s) H (s)
14
G1 (s)G2 (s) (s) 1 G1 (s)G2 (s) H (s)
输出对输入 对 比
G2 (s) F ( s) 1 G1 (s)G2 (s) H (s)
R( s )
+
E ( s )
G1 ( s )
G2 (s)
Y ( s)
35
G3 ( s) G1 ( s)
R( s )
+
E ( s )
G1 ( s )
G2 (s)
Y ( s)
小回路化简
R( s )
G1 ( s) G3 ( s) G1 ( s)
G1 ( s)G2 ( s) 1 G1 ( s)G2 ( s)
1 G2 ( s)G3 ( s) 1 G1 ( s)G2 ( s)
E (s)
E ( s) 1 G2 (s)G3 (s) R(s) 1 G1 (s)G2 (s)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

R1C2s
(R1C1s 1)(R2C2s 1) R1C2s
(R1C1s 1)(R2C2s 1)
解法二:
ui (s)
-
1 I1(s) - 1 u(s)
R1
I (s) C1s
-
1
1 uo (s)
R2 I2(s) C2s
ui (s) 1
R1
ui (s) 1
R1
-
1
-
C1s
1 R1
-
1
-
C1s
1 R1
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自动控制方框图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控制系统方框图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过程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自动调节系统方框图控制方框图
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
有理分式形式:G(s)
b0 s m a0 s n
b1s m1 a1s n1
bm1s an1s
bm an
H3
相加点移动 G3 G1
G3 G1
向同无类用移功动
G2
错!
G2
H1
G(s) G1G2 G2G3 1 G1G2 H1
G2
G1 H1
总的结构图如下:
ui (s)
-
1 I1(s) - 1 u(s)
R1
I (s) C1s
-
1
1 uo (s)
R2 I2(s) C2s
ui (s)
-
C2s
1 I1(s) - 1 u(s)
X 2 (s)
X (s) G(s) Y (s)
X 2 (s)
X1(s)
相加点和分支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互换。
X 3 (s)
X (s)

微分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变化曲线方框图

微分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变化曲线方框图
出量有关的各项放在方程的左边;
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将方程的系数通过元件或系统的参数化成具有
一定物理意义的系数。
例1 设有由电感L,电容C 和电阻R组 成的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出以输出电 压U2为输出变量和以输入电 压U1为输 入变量的运动方程。
R
L
U1 i
U2 C
解:根据基n 霍夫定律有
对数学模型进行近似而得到的。以后各章所讨 论的系统,均指线性化的系统。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
达式;可有多种形式。在经典理论中, 常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差)分方程,结 构图,信号流图等;在现代控制理论中, 采用的是状态空间表达式。结构图,信 号流图,状态图是数学模型的图形表达 形式。
式的次数N大于等于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M ,N M 。
传递函数写成
G(S)

k
(S - Z1)(S (S - P1)(S
Z2)......(S P2)......(S

Zm) Pn )
的形式,则 Z1, Z2 , Z3 Zm和
为G(S)的零点和极点。
P1,
P2
,
P3
Pn
不同物理结构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性微分方程的方法,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 性化。
小偏差线性化:非线性微分方程能进行线性化的一
个基本假设上是变量偏离其预期工作点的偏差甚小, 这种线性化通常称为小偏差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一、定义
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出
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称为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
三、传递函数的求法
工程上,通常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来求解

《控制工程》传递函数

《控制工程》传递函数

1.系统由单变量非线性函数所描述
df 1 d2 f Dx + Dx 2 f ( x) f ( x0 ) + dx x 2! dx 2 0 x0 1 d3 f + 3! dx 3 D x 3 + LL f ( x0 ) +
y= f (x) y(t):输出 x(t):输入 df Dx dx x 0 df Dx dx x 0
1相加点c前移再相加点交换第二章传递函数2内环简化3内环简化1g1g2h1图2321g1g2h1g2g3h2图2334总传递函数1g1g2h1g2g3h2g1g2g3图2341分支点e前移h2g3h1图230第二章传递函数2内环简化3内环简化g2图236第二章传递函数4总传递函数图238含有多个局部反馈的闭环系统中当满足下面条件时1只有一条前向通道2各局部反馈回路间存在公共的传递函数方块递函数之和每一反馈回路的开环传结论
i
式中:a n…a 0, b m…b 0 均为常系数
x 0 (t)为系统输出量,x i(t)为系统输入量
第二章 传递函数 若输入、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即 (K ) x 0 (0 ) 0 K = 0, 1 ,…, n-1
x i(
K)
(0 ) 0

K = 0, 1 ,…, m-1
a n x(0n)( t ) + a n 1 x(0n 1)( t ) + L + a0 x0( t ) 对微分方程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bm x(i m)( t ) + bm 1 x( m 1)( t ) + L + b0 xi( t )
( ( an X 0n) (t ) + an1 X 0n 1) (t ) + … + a0 X 0 (t )

系统方框图及系统传递函数分解课件

系统方框图及系统传递函数分解课件
系统方框图的合理设计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系统传递函数对方框图的影响
系统传递函数决定了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调整传递 函数可以改变系统的性能。
传递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转化为方框图,通过对方 框图的调整可以实现传递函数的优化,进而改善系统 性能。
04
系统方框图的分解
方框图分解的方法与步骤
简化系统分析
对于复杂系统,方框图能够简化 分析过程,方便进行系统性能分 析和优化。
指导控制器设计
根据系统方框图,可以设计合适 的控制器,实现系统对特定性能 指标的优化。
传递函数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基础
传递函数是控制系统数学建模的基本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 行为。
稳定性分析
通过分析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03
系统方框图与系统传递 函数的关系
方框图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方框图是系统传递函数的图形表示, 通过方框图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内部 各环节的信号传递关系。
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 模型,通过传递函数可以计算系统的 频率响应、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系统方框图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系统方框图反映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信号传递关系,通过分析方框图可以了解系统性能的优劣。
控制系统分析
通过传递函数分解,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 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为控制系统的
优化提供依据。
控制系统校正
通过传递函数分解,对控制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进行修改,以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 指标。
06
系统方框图与系统传递函 数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方框图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描述系统动态特性
通过方框图可以直观地表示系统 的动态过程,明确各环节的输入 和输出关系。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1
一、典型输入信号
1. 阶跃函数:
r(t)
a t 0
a
r(t) 0 t 0
t
单位阶跃函数:
1 t 0 r(t) 1(t) 0 t 0
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R(s) L[1(t)] 1 s
22
2. 速度函数(斜坡函数):
r(t)
at t 0
r(t)
0
t0
at
t
单位速度函数(斜坡函数):
传递函数为: G(s)
1
s
积分环节原理图为:
U2(s) 1/ Cf s 1 1 U1(s) R1 R1C f s Tis
4
空载油缸
流量:
Q
f
(t)
A
dx(t) dt
X (s) 1/ A K Q f (s) s s
小惯性电动机
m(s) Km
Ua(s) s
三、理想微分环节 微分方程为:c(t) dr(t)
4. 调节时间ts:整个过渡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有时也叫过渡过 程时间。
30
5. 超调量σ%: 响应过程中,输出量
超出稳态值的最大偏差值, 一般用它与稳态值的比值 的百分数表示,即
% h(t p ) h() 100%
h()
6. 振荡次数N: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0→ts时间内,穿越稳态 值次数的一半称为振荡次数。
31
7.稳态误差ess:对单位 负反馈系统,当时间t 趋于无穷时,系统单 位阶跃响应的期望值 [即输入量1(t)] 与实际值 (即稳态值)之差,定义为 稳态误差:
ess =1 - h(∞)
当h(∞) =1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32
注意: σ%

传递函数的求取

传递函数的求取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本次实验要求如下:○1用足够多的方法求得以下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

○2当在Ui上加入一个1V的输入电压时仿真出系统的输出曲线其中Ui是输入,Uo是输出。

本次实验共用了4种方法求得传递函数,分别是利用微分方程求解、利用阻抗法求解、利用方框图化简求解、利用流图与梅森公式求解。

之后用了两种方法求得输出曲线,分别是matlab程序仿真和simulink图形仿真。

实验目的是通过实践分析不同求传递函数方法的需求条件,加深对各种工具的熟练程度。

一、实验方案及内容1、利用微分方程直接求传递函数根据电路理论可列得下列等式:-----------------------------------------○1-----------------------------------------○2-----------------------------------------○3-----------------------------------------○4-----------------------------------------○5利用拉布拉斯变换将其转化为频域下的方程:------------------------------------------○6------------------------------------------○7------------------------------------------○8------------------------------------------○9------------------------------------------○10解得:,即为传递函数。

2、利用阻抗法求传递函数在频域下将电容C1、C2用阻值为、的电阻来替换,此时得到的传递函数不发生变化,等效为电阻R4上的电压。

可以直接计算或利用戴维南、诺顿定理来求解。

控制工程基础4-第2章 (数学模型-2:传递函数)

控制工程基础4-第2章 (数学模型-2:传递函数)
第三节 传递函数
拉氏变换可以简化线性微分方 程的求解。还可将线性定常微分方 程转换为复数S域内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
二、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一、 传递函数概念
输入
输入拉氏 变换
设一控制系统 r(t) c(t) 系统 G(S)
R(S)
输出 输出拉氏 变换
C(S)
传递函数的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系 统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R(s)
G1(s)+G2(s)
C(s)
+ G2(s) C2(s)
n C1(s)=R(s)G1(s) C2(s)=R(s)G2(s) G (s)=Σ Gi (s) n个环节的并联 i=1 C(s)=C1(s)+C2(s) =R(s)G1(s)+R(s)G2(s) C(s) =G (s)+G (s) G(s)= R(s) 1 等效 2
2) 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与外施信号的大小和形式无关。
3) 传递函数为复变量S 的有理分式。
4)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 的,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 动过程。
二、 基本环节的传递函数
不同的物理系统,其结构差别很 大。但若从系统的数学模型来看,一 般可将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看作 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所组成。研究和掌 握这些典型环节的特性将有助于对系 统性能的了解。
结构图特点
• 结构图是方块图与微分方程(传函)的结合。一方面它直观反映了整 个系统的原理结构(方块图优点),另一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精确的定 量描述(每个信号线上的信号函数均可确定地计算出来) • 能描述整个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零初始条件下的动态性能, 但不能反映非零条件下的动态性能 • 结构图最重要的作用:计算整个系统的传函 • 对同一系统,其结构图具有非唯一性;简化也具有非唯一性。但得到 的系统传函是确定唯一的. • 结构图中方块≠实际元部件,因为方框可代表多个元件的组合,甚至 整个系统

第三章方框图

第三章方框图

解题步骤: (1)由框图画出对应的信号流图; (2)找前向通道; (3)找回路; (4)找互不接触回路 (5)代入梅逊公式
例题:求图示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
1、前向通道(3个)Q1 G1G2G3G4G5
Q2 G1G6G4G5 Q3 G1G2G7
G6
G7
2、回路(4个):
L1 G4 G8
Y(s)
Gp(s) 被控对象
F(s)
测量元件 反馈通道:Y(s) F (s) Y’(s)
开环传递函数 : G0=Gc(s)Gp(s)F(s)
闭环传递函数:
G( s ) Y ( s ) Gc ( s )Gp ( s ) R( s ) 1 Gc ( s )G p( s )F( s )
当F(s)=1时,为单位反馈系统,此时 G( s ) G0( s )
1 G2G3G4
1 G4G3G2 1 G4G3G2
H2
1 G4
G4G3G2
1 G4G3G2 G3G2H 2
H1
(4)G G23G1
G1G2G3G4
1 G23G1H1 1 G2G3H 2 G3G4 H 2 G1G2G3G4H1
3.3 信号流图(Signal Flow Graphs)及Mason公 式
(4)不接触回路:如果一些回路,没有任何公共节点,叫 不接触节点。
注:不论闭合通道还是前向通道,在通道中,每个节点只 允许经过一次。
信号流图及Mason公式
回路: 沿信号方向每一个节点只通过一次的闭路。 通道: 从输入到输出沿信号方向
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的通道。 接触: 指有公共的节点和支路。
f
a
b
G1
G2
G3 G4
G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c
X
m
F F1 F2 ma
F
m
d2x dt 2
F1
c
dy dt
F2 ky
a
d2y dt 2
m
d2x dt 2
m
d2y dt 2
c
dy dt
ky
x y cy k y
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an
d nct
dt n
an1
d
n1c t
dt n
...
a1
d ct
dt
a0c(t
)
bm
d mrt
G(s)
C(s) R(s)
bmsm bm1sm1 ... b1s ansn an1sn1 ... a1s
b0 a0
(初始值为零)
例 1和例 2的传递函数:
例1

RC uo uo ui
RCS 1U0 (s) Ui (s),
G
s
U0 (s)
Ui s
1 RCS
1
例2
x y cy ky
dt m
bm1
d m1r t
dt m1
...
b1
dr dt
t
b0
r
(t
)
1. 传递函数
如果: R(s) L [r(t)] ,
C(s) L [c(t)]
那么:
(ansn an1sn1 ... a1s a0 )C(s) (bmsm bm1sm1 ... b1 b0 )R(s)
定义
原方框图
x G1
G2 y
等效方框图
x
G1G2
y
并联环节的 2 合并
反馈闭环 3
x
G1 +
y
+
G2
x+
y
G
+
H
x G1+G2 y x G/(1+GH) y
4 把求和点移 到一个方框 之前
5 把求和点移 到一个方框 之后
把分支点移 6 到一个方框
之前
把分支点移 7 到一个方框
之后
xG
+
z
+
y
x+ +
y
C2
G1G2 1 G1G2H1
R
G1
-
C
G2
H1
图2.10 设另外一个输入为零的
所以,总输入为: 系统
C G2 D G1G2 R 1 G1G2H1 1 G1G2H1
化简方框图的步骤:
步骤1: 合并所有串联方框 (规则 1) 步骤2: 合并所有并联方框 (规则 2) 步骤3: 求出所有内环传递函数
Js2 cs Ls R KtVi Kt Kvs
Js2 cs Ls R KvKts KtVi
s
s2
s
R L
c J
cR
KvKt JL
Kt JL
Vi
θ 与 Vi之间的传递函数:
Kt JL
Vi
s
s
2
s
R
L
c
J
cR Kv Kt JL
与 Vi 之间的传递函数:
线性控制系统工程
第二章 传递函数和方框图运算
传递函数
1.微分方程 例 1 R.C 电路
R
ui i
C
uo
(ui---输入 uo-----输出)
ui
Ri uo i c duo
dt
RC
duo dt
uo
ui

RC uo uo ui
例 2 动力系统 (x----输入, y----输出)
L
y
n1
j 1
S Zi S Pj
m2
k 1
S 2 2 kk S k2
n2
l 1
S 2 2ll S l2
2 伯德形式
G S
K S
m1
1
i1 n1 TjS 1
m2
2 k
S
2
2 k
k
S
1
k 1
n2
Tl2 S
2
2 lTl S
1
j 1
l 1
m
Zi
K
Kg
i 1 n
Pj
d. 求和点或分支点移动
4 把求和点移 到一个方框 之前
5 把求和点移 到一个方框 之后
把分支点移 6 到一个方框
之前
xG
+
z
+
y
x+ +
y
z
G
x
G
y
y
x+
G
z
+
y
1/G
x
G
+
z
+
y
G
x
y 1/G
G
y
把分支点移 7 到一个方框
x
G
y
x
x
G
y
之后
x
1/G
方框图处理规则
规则 过程 序号
1 串联环节的 合并
3t
y(t) C1t C2 C3e 2 Cos
23t 19 4 64
4
3t
e 2 Sin
23
23t 4
方框图运算
A. 将复杂的反馈控制系统简化
a. 串联环节
U(s)
V(s)
W(s)
X(s)
G1 s
G2 s
G3 s
图 2.3 串联环节的方框图
U(s)
X(s)
G1G2G3 s
图.2.4 串联环节的化简
j 1

S=-Z1, -Z2, -Z3, ….,使分子为零,称 为零点
S=-P1, -P2, -P3, ….,使分母为零,称 为极点
零点和极点都可以是实数或复数
零点和极点在S-平面的表示
pole zero
虚轴 S-平面 实轴
例:
G
S
=
S
K S+1S+4
S+2S2 +2S+1
例2.1
d2 dt
G
z
x+
G
z
+
y
1/G
x
G
+
z
+
y
G
x
G
y
y
x
y 1/G
G
y
x
G
y
x
G
y
x
x
1/G
e. 多输入情况
+D R
G1
-
C
G2
H1
图2.8 两个输入的线性系统
解:
D
设 R=0
C
G2
-
C G2 D 1 G1G2H1
C1
1
G2 G1G2 H1
D
G1
H1
图2.9 一个输入设为零的系统
设 D=0 R
C G1G2 R 1 G1G2H1
S 2 CS k Y (s) S 2 X (s),
Gs
Y s X s
S2
S2 CS
k
例 2.2
确定电枢控制永磁式直流电机的传 递函数
ui
Ri
L
di dt
e
e
Kv
Kv
d
dt
Kt
i
c
d
dt
J
d 2
dt 2
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假设初始状 态为零:
LsI RI Vi Kvs Js2 cs Kt I
b. 并联环节
规则 过程 序号
1 串联方框合 并
原方框图
x G1
G2 y
等效方框图
x
G1G2
y
并联方框合 2并
反馈闭环 3
x
G1 +
y
+
G2
x+
y
G
+
H
x G1+G2 y x G/(1+GH) y
c. 一般反馈环节
R
E
Gs
C
R
G
C

1 GH
H s
图2.6 反馈环的化简
图2.5 一般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规则 3) 步骤4: 将所有的求和点左移动,支
点右移(规 则 4-7)
Kt JL
Vi s2 s R L c J cR Kv Kt JL
注意以下几点:
1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系统 2 一个传递函数只能描述系统一个输入
与一个输出之间的关系
3 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传递函数有以下两种形式:
1 伊文思 形式
G S
m1
Kg S
i1
y
2
3
dy dt
8
y
2x
dx dt
解:
S2 3S 8Y S 2 S X S
Y S
S 2
X s S 2 3S 8
Y
S
G
S
X
S
S
2
S
2 3S
8
1 S2
C1 S2
C2 S
C3S C4 S 2 3S 8
部分分式系数:
C1
1 4
,
C2
1 32
,
C3
1 32
,
C4
11 32
,
通过反变换可得输出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