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理论--
成矿理论
• 对包裹体进行分析,研究成矿温度、压力、
pH、Eh以及含矿流体成分等。
• 用同位素地质学方法确定成矿时代、成矿 物质来源,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等。
• 对有关成矿、成岩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 ③ 综合分析
• 在野外和实验室工作基础上,对各种数据、资料、 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编制综合性的图件和 专题性图件,如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构造裂 隙系统图、岩浆岩及岩相图、围岩蚀变图,成矿 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图(不同成因的矿床需编制 的图件不一样),以及各种辅助图件,总结矿床 成因、矿床和矿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找矿勘探 工作提出建议。
• 2)成矿理论研究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方面的进展
• 测年、测温、测成分手段;观测范围:陆-海;地表-地壳- 地幔-地核;方法:物-化-遥
• 实验 观察 分析
• 3)成矿理论研究思路方面的进展 • 水火之争 同生与后生之争 (人类的总体认识水平有关)
5、成矿理论的研究内容
• 翟裕生(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2000)
• 如沉积成矿理论,变质成矿理论,热水沉积成矿 理论,火山成矿理论等
• 3)对特殊的地质环境、某一时期所形成的矿 床组合、形成分布规律的总结--成矿系列理 论
• 翟裕生关于成矿系列的概念:矿床成矿系列是 指在一定地质单元内的某一地质发展时期,与 一定地质作用有关的不同地质演化阶段,相应 地在不同地质部位形成的,但有规律分布的,相 互间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矿种、矿床类型的一组 矿床或矿群.
• ② 室内研究
• 用反光和透射光显微镜鉴定、研究透明与 不透明矿物的种类、结构构造、生成顺序 和形成方式(如草莓状黄铁矿)。
• 用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发射和原子吸收光 谱、X光荧光分析、中子活化、电子探针和 离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确定有关岩石和矿 物的化学成分及矿物微区的化学成分。
3.现代成矿理论-成矿规律及控矿条件
二、 控矿构造条件
(一)构造背景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第 一 节 控 矿 条 件 – 热源指构造运动的摩擦生热、地幔流体对地壳加 温、软流层上涌或热点、地壳变厚增温等。物理 化学条件包括岩层静压力与地温梯度、构造运动 对应力场与地温的改变、流体与挥发分的分压等。 动力学条件包括板块离散与俯冲速率、构造应力 的拉张、挤压及其速率,以及俯冲、底辟和垫托 作用等造成的动力学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或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区域成岩、成矿的环境、因素和作 用过程。因此,区域构造背景尤其是深部构造背 景的研究对认识区域成矿规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控矿构造条件
(二)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中、小型控矿构造是区域性大型控矿构造的次级控矿构 造,其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区域性大型控矿构造。 – 中、小型控矿构造包括矿田构造、矿床构造等。矿田构 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 造总和。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的 地质构造因素总和。研究矿田、矿床构造对找矿、勘探 和采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控制矿床和矿体的构造类型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① 褶皱构造;②断裂构造;③侵入体内部构造(流动构造、 原生破裂构造及隐爆角砾岩筒);④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 触带构造;⑤火山构造(环状及放射状构造、爆发角砾 岩筒);⑥成层构造;⑦复合构造。
第 一 节 控 矿 条 件
一、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张本仁(1991)通过对秦岭地区深源岩石(包括基性火山 岩、侵入岩、深源包体等)地球化学丰度的对比研究也发 现,区域矿床类型与下地壳-上地幔元素丰度间存在一定的 对应关系。近年来人们又注意到加拿大科迪勒拉成矿带内 不同构造单元中均有铜矿床产出,包括斑岩铜矿、块状硫 化物铜矿和层状铜矿。不同成因类型铜矿床在同一成矿带 内产出表明铜矿的形成并不只是受地壳表层地质构造因素 控制,其富铜的原因可能要归结于该带内高铜丰度值的上 地幔。 上述几个典型地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虽然还是初步的,但 已较明确地显示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是由于上 地幔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所引起。将地壳作用和上地幔作 用联系起来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可以合理地解释不同区域 内成矿专属性问题。这类研究也是目前国际地学方面重要 前沿深题;其成果可为区域矿产预测提供重要信息。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一、成矿预测基本理论1.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类比理论是指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矿床产出,如一定种类的矿床及其共生组合特征,在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依据于这一理论,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就可以运用研究程度较高、地质资料丰富的矿床所取得的有关认识去推测研究程度较低、地质资料比较有限的同类矿床的成矿前景和可能的资源量等。
2.求异理论求异理论是相对于人们熟知的相似类比理论而提出,其主要是指一些新类型、特殊类型或超规模(巨型、超大型)的矿床皆产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和要素,构成所谓的地质异常。
在找矿评价中,从总结、研究和探求地质异常入手,进而进行成矿可能性分析。
求异理论强调的是地质体(地质环境)的不同之处对成矿的影响及作用,它对于找寻评价新类型、特殊类型、超大型的矿床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而相似类比理论只能指导人们进行已熟知的同类型矿床的找寻评价工作。
3.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是指成矿不是由单一因素,也不是由任意几个因素的组合完成的,而是由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耦合而完成的,但这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组合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找矿成功概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查明控矿的定量组合因素。
在进行某一地区或某一矿区的成矿前景或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时,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首先应全面地分析有关控矿地质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成矿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定量地研究控矿因素组合,而不是仅限于定性分析和判断。
在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一些地区成矿,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无矿,这是因为相似的地质条件并不一定是成矿的充分条件。
一般地说,一个地区成矿概率的大小与成矿的有利因素的种类及其耦合有关。
“定量”是任何一门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及基本要求。
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在进行矿产预测时应该充分提取、构置、优化各种控矿要素及各种信息,并采用一定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定量处理,定量地把握各种因素在成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性质、参与程度等,以提高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以下是对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一些基本探讨:
一、铀成矿理论
1. 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铀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形成铀矿床。
铀成矿需要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2. 铀成矿的地质条件:铀矿床通常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中的铀含量较高,且易于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铀化合物。
3. 铀成矿的物理化学过程: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如铀的溶解、迁移、沉淀等。
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二、找矿方法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为寻找铀矿床提供线索。
2. 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测定岩石中的铀含量,判断是否有铀矿床存在。
3. 地球物理测量:通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如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等,可以发现地下隐伏的铀矿床。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铀矿床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异常。
5. 探矿工程:通过探矿工程,如钻探、坑探等,可以直接揭露地下矿体,确定铀矿床的规模和品位。
总之,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铀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找矿方法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多岛弧盆系”构造成矿理论
“多岛弧盆系”构造成矿理论一、内容概述从70年代起,国家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地质调查、资源评价与科学研究计划。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及相关单位历经40余载的青藏高原及邻区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相继完成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和地质-资源-环境等基础地质图件编制系列成果。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厘定青藏高原存在21条蛇绿混杂岩带和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岛弧和盆地,通过与东南亚弧盆系基本地质特征的对比研究,对国内外长期基于5条缝合带和冈瓦纳大陆裂离的地体拼贴“传送带”构造模式、动力学机制进行了重大修改,原创性地提出“多岛弧盆系构造观”,将由大洋岩石圈俯冲形成的前锋弧及其陆缘一系列火山弧、岛弧、海山、地块和相应的弧后洋盆、弧间盆地及边缘海盆地组成,具有特定时空结构、组成和演化特征的构造系统称为多岛弧盆系构造。
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是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化的标志,多岛弧盆系中弧后或弧间洋盆消减、弧-弧或弧-陆碰撞的岛弧造山作用实现大陆边缘增生,并最终转化为造山系,弧后或周缘前陆盆地的形成是盆-山转换的重要标志。
二、应用实例1.依据“多岛弧盆系构造成矿论”的理论认识,以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提供的最新建造类型、岩浆岩构造组合、蛇绿混杂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为基础,建立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相的划分方案及理论体系,重建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架。
以板块构造、地质演化历史发展阶段论、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理论及盆山转换为指导,以大地构造相分析为主线,以沉积相、古地理要素为载体和优势相方法,提出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为特提斯大洋主俯冲带,北部的陆缘系统包括早古生代秦祁昆弧盆系、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北羌塘-三江弧盆系,南部陆缘系统为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弧盆系的“一个大洋、两个大陆边缘、三大多岛弧盆系”特提斯形成演化模式,为青藏高原成矿带的精细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青藏高原正在开展的7个国家级成矿区带的规划部署、勘查评价提供了科学支撑。
现代成矿理论成矿理论进展
现代成矿理论与成矿理论进展成矿理论是研究矿床形成和矿床富集规律的理论体系,是地质学和矿产勘查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成矿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成矿理论则是在传统成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矿床形成机制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成果。
传统成矿理论的发展传统成矿理论主要是指20世纪前半叶建立起来的成矿学理论体系,如岩浆活动、热液作用、沉积作用等理论。
这些理论为矿床预测和勘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矿床类型,难以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现代成矿理论的创新现代成矿理论在传统成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矿床形成机制和作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其中,包括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床研究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手段为矿床研究和勘查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使成矿理论得到了更新和完善。
现代成矿理论的关键内容现代成矿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了不同岩石和矿物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地球化学反应过程。
同位素地球化学则通过同位素比值研究了矿床形成过程中不同物质来源和演化过程。
2.矿床成因模型:现代成矿理论在矿床成因模型研究中,结合了多种成矿作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出了多种矿床成因模型。
3.矿床勘查技术:现代成矿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包括了多种矿床勘查技术,如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等技术手段,使矿床勘查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4.矿床资源评价:现代成矿理论还包括了对矿床资源评价的研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
现代成矿理论的应用现代成矿理论在矿产勘查开发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矿床勘查和资源评价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通过现代成矿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矿产勘查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6.喷流沉积成矿理论
第六章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
第一节 古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理论 一、现代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与硫化物矿床 二、古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类型与标志特征 第二节 喷流沉积成矿地质理论 一、概述 二、二元结构 三、含矿热水喷流沉积岩系 四、管道系统 五、层状硫化物热液自交代作用 六、晚期热液活动与交代作用 七、多喷口席状-块状矿化 八、铜金矿化与组分迁移演化 第三节 喷流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理论 一、岩石化学标志与特征 二、稀土元素 三、流体包裹体 四、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龄
大于日本整个北鹿盆地黑矿矿床总储量(7000万t)。
矿床主要为含金属沉积物,伴有硫化物、硫酸盐、氢 氧化合物和碳酸盐,及大量热卤水,尚可见到块状硫
化物烟囱碎屑。主要矿物组合为铁蒙脱石、赤铁矿、
硫化物(闪锌矿、白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重晶石、 石青、磁铁矿和富锰菱铁矿等。
第一节 古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理论
第一节 古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理论
一 、 现 代 海 底 喷 流 沉 积 成 矿 作 用 与 硫 化 物 矿 床 经过对全球50000km长的大洋中脊约1%地区的详细勘查,发现了一百 余个海底金属矿床及热液区。已知的热液区,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在 那里,大多数喷出门发育在洋脊隆起的中间谷地中,热液流体直接从火 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基底中喷射出来。目前研究最多的地区,是北纬 21°N处的东太平洋隆起。其中一个典型丘堤-烟囱联合体,含有2000t 的硫化物。在东太平洋隆起13°N处,沿20km长的轴向盆地地段,已 查出80多个单独的硫化物堆积体。目前所发现的、可能也是最大的丘堤 -烟囱矿床,发育在大西洋中脊中部26°N处的TAG热液田中,一个单个 矿床,估计含有450万吨硫化物。 现代海底硫化物丘堤-烟囱矿床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关于火山成因块状硫 化物矿床成因的热液喷流沉积模型,而且为阐明成矿过程提供了新的依 据。最重要的进展,还包括热液的化学和物理数据测定结果,以及根据 这些数据模拟热液系统和热液矿物的沉淀作们发明的pH及Eh传感 器,安装在海底热液喷口烟囱内,建立观测站,长期测定尚未与海水混 合的海底热液的物理化学参数及其变化。这将大大提高对海底热液成矿 理论的研究水平。
成矿动力学理论基础
现代找矿勘查的成功概率并不高,每10000个勘查项目只 有1~2个最终演化成可赢利矿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没有 有效地提高找矿勘查的成功率,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导致矿 体形成并定位于某一位置的动力过程缺乏详细的了解,而且 现代地球科学和地球探测技术也没有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了解 成矿动力学过程的知识和技术, 只有发展动力学研究,才有 可能实现这一点。大气动力学对气象预报的贡献。
地质动力学 (geodynamics)
Geodynamics,国内称为地球动力学, 主要研究地球及其各圈层 的运动及其原因。这实际上是不确切的。
澳大利亚地质动力学合作研究中心(Australia Geodynamics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给出的定义为,Study of the changes that occur to and within bodies of rock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These ge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e tectonic and gravitational stress (which cause displacements and deformations), thermal fluxes (which cause metamorphism and melt of rock), fluid flows (which cause movement and convective circulation of mineral-laden water, hydrostatic stress and hydro-fracturing) and chemical reactions (which cause alternation, mineral solution and mineral deposition). There are strong feedback interaction (couplings) between these processes.
成矿预测理论发展与研究
浅议成矿预测理论发展与研究[摘要]:学习和研究成矿预测理论,可以全面、系统的对研究区潜在的资源作出评价,建立完善矿床成矿系列的预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对矿床(体)预测和评价工作有指导意义。
笔者论述了成矿预测理论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概括了目前该领域主要的几种理论体系,总结了成矿预测中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成矿预测地质矿床中图分类号:c96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295 -01一、前言以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成矿预测工作,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矿化信息(找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以此来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在成矿预测过程中,利用各种矿化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做为重要手段的成矿预测方法,是关系到预测成败的重要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一直被国内外矿产勘查学者所关注。
本文重点关注了该领域尤其是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状况,并指出了这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及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科学找矿理论指导成矿预测在长期的矿产勘查过程中,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矿床预测理论对指导矿床预测、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成矿预测理论的研究。
成矿预测实质上是人们对发生在过去的成矿事件感兴趣的未知特征做出的一种主观估计和推断,也是一种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过程。
(一)、相似类比预测理论是成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之一的相似类比预测理论是赵鹏大院士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类型的矿床,相似地质条件下赋存有相似的矿床,同类矿床之间可以进行类比,将与已知矿床的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段)认为是成矿远景区或圈定为找矿靶区。
应用的假设前提:一是: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或矿床产出;二是:在相同的(足够大)地区范围内应有相同或相似的矿产资源。
(二)、针对地质异常的预测理论地质异常预测理论是由赵鹏大等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组合。
国内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理论简介
成矿 系列 组合 ,2个 成 矿 系列 。 至此 成 矿 系列 理 论 的 4 研究 基本 成熟 。
矿床剖析研究的基础上 , 概括出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 , 用 于新地 区 的成矿 预测 u 。
成 矿理 论研 究专 家们 分别 从不 同的方 向研 究 成 矿
规律 , 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程裕淇等提出的成 矿 系列 理论 是 国 内广 泛 运 用 、 已经 相 当成熟 的成 矿理 论 , 到 了广泛 的推 崇 ; 裕生 等 以成矿 系统理 论 为 指 得 翟
发现、难识别矿床成为主要勘查对 象后 ,成矿规律 与成矿预 测将 继续受到重视 。
关 键 词 : 国 内 ;成 矿 规 律 ;成 矿 预 测
中图分类号 :P 1 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 1 ( 0 8 0 07 0 6 1 2 1 2 0 ) 6— 5 7— 4
0 引 言
第2 2卷 第 6期
20 0 8年 1 2月
资 源 环 境 与 工 程
Re o c sEn io m e t& Engne rn s ur e vr n n i eig
Vo . 2. . 12 No 6
De . 2 08 c .0
国 内成 矿 规 律 与 成 矿 预 测 理 论 简 介
一
1 成 矿 系列 理 论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课件
02
拓展应用范围
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喷流沉积成矿理论的应用范围,尝试将
其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成矿环境,提高理论的普适性。
பைடு நூலகம்
03
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
未来研究应加强多学科交叉,引入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多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喷流沉积成矿过程,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
准确性。
05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案例研究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助于解决地质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详细描述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在地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解决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地下水污染治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喷流 沉积成矿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流体运动等,为地质工程设
成矿环境多样性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主要适用于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对于其 他类型的成矿环境如陆地喷流、火山喷流等,该理论的应 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深入研究成矿机制
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地探索喷流沉积成矿理论的成矿机制,特别是对于
一些特殊类型的矿床,需要进一步揭示其形成过程和机理。
未来展望
未来,喷流沉积成矿理论将继续发展,并与其他成矿理论相互融合,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加 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02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的核心概念
喷流沉积成矿的原理
喷流沉积成矿理论认为,富含矿物质 的流体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在特定 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沉积矿床。
喷流主要由地下热液、地下水、岩浆 等组成,这些流体携带了大量的矿物 质,在喷出过程中与围岩或地表水相 互作用,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矿床。
金矿成矿预测理论概述
金矿成矿预测理论概述一、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类比理论是成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之一,由赵鹏大院士提出,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类型的矿床,相似地质条件下赋存有相似的矿床,同类矿床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与已知矿床的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段)可以认为是成矿远景区或圈定为找矿靶区。
其内涵是:1、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或矿床产出;2、在相同的(足够大)地壳体积内应有等同或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运用这一理论可以预测和寻找类似的矿床,但局限性很大,对新类型矿床的预测和寻找没有指导意义,尤其是不能发现那些有点型分布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和难识别的矿床。
目前应用相似类比理论提交的成矿预测成果,特别是大比例尺的预测成果,多是在定的风险度前提下的定性预测成果。
利用相似类比理论进行成矿预测,首先应总结出区域成矿的相似条件,然后在相似条件下,找出有矿段和无矿段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进而确定出成矿有利空间和区段。
这是利用相似类比理论成功成矿预测的关键。
二、地质异常理论20 世纪90年代以来,赵鹏大院士等提出的地质异常致矿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主要内容是:地质异常反映的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组合是与周围总体地质特征极不相同的地区,在大比例尺中系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的综合。
按分布范围的大小,地质异常分成’级:全球性地质异常、区域性地质异常、局部性地质异常、小型地质异常和显微地质异常等。
地质异常理论以特定的地质体为对象,对各种信息标志进行分析、解剖,并据此预测和发现与已知矿床类型不同的新类型矿床和规模更大的矿床。
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矿床成矿系列是由有成因联系的矿床所组成的自然体,亦就是在形成各特定的地质环境过程中形成的有成因联系的矿床所组成的自然体。
其涵义为:在一定地质构造单元和一定地质构造运动阶段内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形成的在成因上有联系的各矿种、各种因类型及在不同地质位置产出的矿床组合。
评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_张旗
评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张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认为,热液流体和成矿金属源于岩浆,岩浆能够分异和演化,在岩浆分异的晚期,热液达到过饱和而出溶,热液成矿在岩浆后期或期后,岩浆与热液矿床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密切相关。
笔者认为,上述成矿理论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下地壳是缺水的,下地壳含水量大概不会超过1%,因此,花岗质岩浆是在缺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的,富水条件下的熔融很少,花岗岩也很少是富水的。
其次,花岗质岩浆黏性大,它既不能分离结晶也不可能演化。
第三,当温度压力下降岩浆固结时,水大多以(OH )的形式进入造岩矿物,几乎没有多少自由水(游离水)被分离出来,野外也没有这样的证据。
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只要有足够的热,下地壳变质岩中含结构水的矿物即可发生脱水反应释放出水。
由于变质岩脱水熔融的温度低于花岗岩部分熔融的温度,因此,脱水熔融可以出现在花岗岩部分熔融之前,熔融的范围也远大于岩浆熔融范围。
热液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出现的,可以在下地壳内循环,富集成矿金属元素。
花岗质岩浆部分熔融时也可以包含热液和成矿金属元素,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是否各类岩浆热液矿床成矿金属的主要来源则是需要讨论的。
笔者认为,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只是一个猜想,与下地壳内发生的情况相去甚远,还不能算是成熟的理论。
但是,不排除在花岗岩含水异常丰富的特殊情况下,该理论还有适用的部分。
总之,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关键词:岩浆;热液;水;下地壳;成矿理论;花岗岩;评论中图分类号:P588文献标识码:A2012第21卷第4期2012Vol.21No.4甘肃地质GANSU GEOLOGY文章编号:1004-4116(2012)04-0001-0014收稿日期:2012-09-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014001,90714007和90714011)项目资助的研究作者简介:张旗(1937~),男,研究员,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专业。
成矿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模型模式预测理论
国内外已报道了大量运用矿床模型指导找 矿获得成功的事例。 如应用斑岩矿床模型发现的广东银岩锡 矿床,利用卡林型金矿床模型评价的黔西 南金矿床,运用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模型评价的阿舍勒铜矿床,以及在世界范 围内运用斑岩铜矿床与板块构造运动关系 模型发现的许多斑岩铜矿床等等。(埃达 克岩问题、浅成低温高硫低硫、造山型
现代成矿预测的研究趋势
矿产预测研究领域向海区、深水、深层开拓
预测研究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和 边远地区转移 预测研究矿种以油气、贵金属、有色金属和 金刚石为主 重视采、选、冶难度较大的资源和非常规资 源找寻 预测研究对象更注重高品位矿床和大型、超 大型矿床
研究领域向海区、深水、深层开拓
现代成矿预测的特点与准则
综合预测评价准则:从潜在矿床本身来讲,对矿床自 身作综合评价;对预测和找矿来讲,要使用综合技术 方法评价。 该准则强调使用最少的方法技术手段和最 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益,进行预测和发现矿床。
矿床综合评价:①共生矿床的共生同体和共生异体的 预测评价;②伴生元素的预测评价;③预测区范围内 除导向矿种以外矿产的预测评价。 综合方法评价:①预测工作中使用地、物、化、遥感 的综合技术,预测潜在矿床;②找矿过程中使用地、 物、化、航卫的综合方法发现矿床,并要指明使用的 方法种类、方法配置和方法使用时的先后次序。
提纲
现代成矿预测的特点与准则 区域成矿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深部矿体预测理论与方法
区域成矿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指导现代成矿预测常用的理论 相似类比预测理论 模型模式预测理论 成矿系列预测理论 成矿系统预测理论 地质异常预测理论 超大型矿床勘查理论
相似类比预测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是成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之一, 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 类型的矿床,相似地质条件下赋存有相似的 矿床,同类矿床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与已知 矿床的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段)可以确定为 成矿远景区或圈定为找矿靶区。 其内涵是:①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 相似的成矿系列或矿床产出;②在相同的 (足够大)地壳体积内应有等同或相似的矿产 资源量。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相似类比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赖以提出的假设前提是在相似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和矿床产出;相同的(足够大)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根据这一理论,建立矿床模型以指导预测就成为首要的工作。
这也是进行地质类比的基本工具。
矿床模型是对矿床所处三维地质环境的描述。
对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来说,尤其是要加强深部地质环境的描述和地球物理特征的概括,因此,有人提出建立矿床的“物理-地质模型” 的概念。
矿床模型法实质上是成矿地质环境相似类比法。
用于矿床统计预测的聚类分析法也是依据预测区与已知矿床地质特征的相似程度来判断预测区成矿远景大小的。
(2)求异理论。
物探、化探异常作为矿床预测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地质异常”的概念和意义却较少论及。
应指出,地质异常是一种与周围地质环境迥然不同的地质结构。
地质异常是可能产生特殊类型矿床或产出前所未有的新类型或新规模矿床的必要条件。
根据目前已知矿床所建立的模型,只能预测与之类型相同和规模相似或更小的矿床,而不可能预测出尚未发现过的新类型矿床或迄今未曾发现过的规模巨大的矿床。
因此,不能只注意与已知类型的成矿环境类比,还要注意“求异”。
当我们对一个地区进行地质环境分类时,可能有个别地段或单元不能归入任何一类。
这种地质异常地段是不应轻易放过的,要对其进行成矿可能性分析并认真进行野外实地检验。
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地质界重视的巨型、超巨型(或称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和找矿问题。
加拿大地质学家P.拉兹尼卡 (1989)提出:巨型矿床是一种金属的异常地球化学富集,其储量富集指数矿床中工业金属总量与该金属在地壳中平均含量(10-))之比值]大于 1011,而超巨型矿床富集指数大于1012。
据P.拉兹尼卡(1999)的资料,在大陆壳范围内,目前已知有41个超巨型及486个巨型的不同金属矿床。
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探析
构造带延伸方 向可 以划分 出若干岩石 圈结 构不 同的区段。不 同的 区段
由 于 物 质 结构 不 同 , 在 同一 构 造 热 体 制 作 用 下 能 够 提 供 的 金 属 和 金 属
着岩 浆一起 上升 ,并推 动岩浆 快速侵 位 ;当岩浆 快速侵 位并冷 却 时, 深部流 体不能 或很少进 入岩浆 ,有可 能在岩浆 体冷却收 缩形成 的接触 带构造 裂隙 中堆积成矿 。如果岩浆 上升速度 与流体 同步 ,含矿流体 就 有可 能进入岩 浆体 内,既降低岩浆 的密度使其 得 以快速 上升 ,又可 以 寻求岩 浆的保 护,使其成矿 元素 的浓 度不会 因为流体与 围岩接触 而降
接 透岩 浆流体 成矿 理论与G s I 成矿信 息的纽 带, 并从 成矿地质 背景 、 成矿作 用触发机制 和金 属 大规模 堆积三方 面, 分别说明 了各级 预测体制及 可能
利 用的 宏 观 地 质 标 志 。
【 关键 词 】 透岩浆流体
成矿
理论
理解为地球动 力学系统 的做功,而地球 的 内动力一般 认为来 自地球 深 部 ,其最基本 的运动方式是 热能和位能耦 合导致 的地幔 对流 。这种对 流涉及到 巨大 的物质系统和 能量系统 ,一 经启动将很难 发生改变 ,因 而具有长程 时一空结构和可 预测性 。这样 的动力学系统 对岩石 圈的约 束是 巨大 的,可 以导 致岩石 圈板 块裂 解 、生成 、倾没 和碰 撞 ,常常 在地球表 层形成 巨大 的构造带 ,金属矿产 就宿 主于这样 的构造 带 中, 因而从 成矿 作用 的角度来 说 ,这样 的构造 带称 为成矿 带 。
域 ,它 是 岩 石 圈 不 连 续 的 部 位 ,也 是 成 矿 作 用 发 生 的 主 要 位 置 。 上 述 三 个 方 面 仅 仅 是 成 矿 作 用 的地 质 背 景 , 并 不 意 味 着 成 矿 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蒂尔波特铬铁岩层(LG6) 辉石岩、斜辉辉橄岩
下亚带
铬铁岩、斯蒂尔波特层
上古铜辉岩亚带
古铜辉岩
底部带
斜辉辉橄岩亚带 下古铜辉岩亚带
斜辉辉橄岩、纯橄岩 古铜辉岩
底部亚带
长石古铜辉岩、斜辉辉橄岩、纯橄岩
边缘带
辉石岩群、辉长岩群
(转引自任启江等,1993)
• 二、经典成矿理论解释
• 早期岩浆矿床:形成于岩浆冷凝结晶的早 期阶段,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 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结晶分异及重力聚集理想模式示意图
在冷凝 带形成 后,早 期岩浆 结晶;
早铁物矿沉结镁和物坠晶质矿向,的矿石下随a-镁图铁不矿关自岩3-浆同物系位1结岩比按占置晶浆重重据;;结b的力各如-( 冷晶转 凝分引 带异自 ;及姚 c-含向过隙铁重凤镁良 力矿下粒)质,聚残(间集矿1集9浆通空中物83理结;)晶想;模d式-较比硅体浮含示矿晚重酸向,意残结小盐上结余图晶的晶漂果岩浆
主带:为含磁铁矿的苏长-辉长岩群; 顶部带:为含钒磁铁矿、含铁辉长岩、橄长岩、斜长岩、闪长岩类,
含磁铁矿二十多层。 ➢ 整个布什维尔德岩筒,以临界带顶部的梅林斯基含铂镁铁岩为界,其
下为超镁铁岩群,富产铬铁矿;其上为镁铁岩群,富产含钒磁铁矿。 镁铁岩群系侵入超镁铁岩群而成。
表 3-2 布什维尔德杂岩体层状岩系剖面层序
布什维尔德岩筒中 包含了早期岩浆矿 床、晚期岩浆矿床 和熔离矿床等所有 的岩浆矿床成因类 型和有关矿产。
图3-4 布什维尔德东矿带地质图 1-未划分地层;2-浦利脱尼亚系;3-花岗岩及伴生岩石;4-临界带;5-过渡带及冷凝带;6主苏长岩带及上带;7-斜长岩中矿层(中组);8-斯蒂尔波特矿层(下组);9-梅林斯基层 (含铂);10-断层;11-西矿带矿层;12-地质界线;13-主铬铁矿亚带;14-花岗岩残留体
变质沉积岩
40021
铬铁矿层可能出现 (布什维尔德Cr)
块状和基质浸染状铜 镍硫化物(斯蒂尔沃 特铜-镍矿)
Base of MZ Merensky reef
UCZ Cr with high Pt LCZ Cr layer LZ
• 矿床特征 • 矿物组合 铬铁矿+钛铁矿+磁铁矿十磁黄铁矿+
镍黄铁矿土黄铜矿+铂族元素矿物
边缘带:以辉石岩为底,具骤冷结构,其上为辉长岩,与之呈侵入关 系;
底部带:呈多个韵律旋回,每一完整旋回均由古铜辉岩、斜辉橄榄岩、 纯橄榄岩组成。产少量铬铁矿,一般没有工业意义,只在个别地区有 工业矿层;
临界带:为含铬铁矿的辉石岩及斜辉橄榄岩组合,铬铁矿有数十层, 每层厚从小于1cm到2m左右,多数为1cm。其沿走向最长达90km, 一般也达数十公里。临界带顶部为一呈伟晶状的超镁铁岩,称梅林斯 基层,其中含数厘米至数米厚的铂矿层,主要为砷铂矿和铁铂矿,含 少量Cu-Ni硫化物,其上为苏长岩、斜长岩;
• 一、矿床地质模型
• 特征描述 成层的铬铁矿产在大型复层镁铁 质—超镁铁质岩体的下部中带
• 成矿环境
• 岩石类型 侵入体由苏长岩、辉长—苏长岩、 纯橄揽岩、方辉橄投岩、檄揽岩、辉石岩、 橄长岩、斜长岩及辉长岩组成。
• 岩石结构 堆积结构、自形晶比例渐变,部 分为嵌晶状基质
• 地质时代 一般为前寒武纪,但有的岩体也 可能晚至第三纪
岩带
亚带
岩石组合
亚带 D 亚带 C
橄榄闪长岩、闪长岩 斜长岩、磁铁矿层
顶部带
亚带 B
磁铁辉长岩、橄长岩 橄榄辉长岩、磁铁矿层
亚带 A
磁铁辉长岩、长石辉岩、磁铁矿层
亚带 C
辉长苏长岩、苏长岩、辉长岩
主带
亚带 B
辉石标志层 辉长苏长岩、苏长岩
亚带 A
苏长岩、斜长岩、辉石岩
临界带
梅林斯基层 上亚带
苏长岩、斜长岩、铬铁岩、梅林斯基层
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几何形态以及含 矿岩石的岩性特征,铬铁矿矿床可分为层状和非 层状(阿尔卑斯型)两类。有人把与蛇绿岩有关 的铬铁矿矿床也列入非层状铬铁矿床中。
➢ 层状铬铁矿矿床
• 占总储量的98%
• 世界铬铁矿总产量的45%
➢ 非层状(豆荚状)--阿尔卑斯型
•
占总储量占2%
•
世界铬铁矿总产量的55%
实例7 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铬铁矿矿床
铬铁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矿产,是工业铬的唯一 矿石矿物。
铬是不锈钢及其他一些钢材和非铁合金必不可少 的组分。铬铁矿还可作为耐火材料,在电镀、制 革、颜料和染料等工业部门用作铬化工制品原料。
铬铁矿化剥蚀形成的砂 矿产量只占产量的一小部分。
• 成矿环境 岩体侵位于花岗片麻岩或火山— 沉积岩层中。
• 构造背景 克拉通式,主要位于前寒武纪地 盾区内。
• 伴生矿床类型 斯蒂尔沃特镍-铜矿床;梅 林斯基铂族元素合矿层及布什维尔德铁— 钛-钒矿床;铂族元素砂矿
堆积铁辉长岩 至闪长岩
钒-钛磁铁矿层 (布什维尔德Fe-Ti-V)
堆积辉长岩和 辉长-苏长岩
后结晶的 富含挥发组
在下部形
硅酸盐矿 分,此时在
成矿体;
物位于上 硅酸盐晶体
Base of UZ V-Ti magnetite
堆积斜长岩、橄 长岩、辉长岩
堆积苏长岩、斜长岩、 少量橄榄岩
++ ++
铂族元素带 (梅林斯基层铂族元素)
典型镁铁-超镁铁 质层 状杂岩体的图解 (据Norman J. Page(1986))
堆积辉长岩
堆积方辉橄榄岩、 纯橄榄岩、辉石岩
堆积辉石岩、苏 长岩、辉长岩 辉绿岩和苏长 岩石墙及岩床
P, • 实例 • 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Camernn和Desb。fough, • 美国蒙大拿州期蒂尔沃特杂岩(Jack。山1969) • 津巴布韦大岩墙(Bichan,1969)
南非布什维尔德(Bushveld)铬铁矿矿床
具有层状序列的岩 石出露在分别称为 东、西和北布什维 尔德的3条大致为弓 形的岩带内,具有 相似的层状序列;
• (主要为硫钌锇矿、硫铂矿及硫镍铂钯铂矿)。 • 结构/构造 致密块状一浸染状,堆积结构。 • 蚀变 与成矿无关。 • 控矿条件 矿体可能产于纯橄榄岩,斜方挥橄岩
或斜长岩中。盆地的凹陷部位铬铁矿层增厚
• 风化 在土壤和冲积层中合有大豆的铬铁矿碎块。 • 地球化学标志 Cr、铂族元素。高MA,低NalK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