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在课堂讨论和提问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不足和错误,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同时,教师应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在点评和总结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5
CHAPTER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重点词汇掌握情况
文章理解程度
写作技巧运用
学生对《三峡》的整体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03
02
0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按时提交、作业质量如何。
长江三峡是中国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峡地区孕育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三峡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古代建筑、石刻、墓葬等,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人类活动的印记。
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
从文学角度看,长江三峡是诗人、作家笔下的重要题材,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了无数文艺创作灵感。
06
CHAPTER
练习与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三峡》一课的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作业需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家长签字。鼓励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多重功能。
三峡导学案与答案
三峡导学案与答案【学习目标】1、 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 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三峡美景的句子。
2、 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 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 行解释和翻译。
4、 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 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北魏孝昌三年( 527年)卒于 关中(今陕西临漳)。
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
郦道 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
郦道元做官期间,执 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 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自主学习】1、 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阙() 素湍() 哀转()襄()陵 长啸() 曦()月飞漱(沿溯()属()引 绝巘( 2、 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 陵 沿溯阻绝 潭,回清倒影结合书下注释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给下列句子用斜横线划分节奏。
至于夏水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则素湍绿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裳!”3、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自( )三峡七百里中 ( ) 不见曦(至于夏水襄()陵 王命急宣 清荣(引()凄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通假字:5、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绝巘多生怪柏自()月 沿( )峻茂 两岸连山,)非亭午( )溯( 哀转( 略无阙处阻绝 )久绝略无阙处()夜分 或( 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沿溯阻绝绝山献多生怪柏(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良多趣味(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6课【三峡】导学案
二六三峡郦道元【学习目标】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郦道元。
2、对照注解,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本课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3、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文学常识、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2、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
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2、背景资料:《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
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题目解说:此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最新[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三峡郦道元【学习目标】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郦道元。
2、对照注解,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本课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3、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文学常识、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2、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
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2、背景资料:《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
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题目解说:此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三峡》导学案 语文版
《三峡》班级号数姓名一.基础知识达标1.《三峡》选自,作者是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叠嶂.()曦.月()溯.()素湍.()绝巘.()阙处()蔽日()漱()御风()峻茂()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⑶沿溯阻绝(沿:)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⑺每至晴初霜旦(旦:)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4.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5.翻译文句: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⑸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⑵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7.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意思是。
8.找出通假字并释义。
略无阙处通,意思是。
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10.《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1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这使我们想到,这两句诗。
二.文本导读探究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12、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
13、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14、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总后,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
《三峡》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三峡》导学案预习解决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阙()湍()涧()曦()巘()啸()溯()漱()嶂()襄()奔()属()二、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②《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毫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太阳月亮)⑶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流)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⑺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消失)四、【古今异义】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假如今义:名,自己;介,从。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五、【一词多义】写出下列字在句中意思。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副词,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六、【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作动,下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作状;响:回声,名词)七、【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导学案
26《三峡》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自主学习】1.解释文章中括号前面的字,在横线上注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填空题。
《三峡》选自《》,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___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 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家。
3.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词句: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①描写三峡两岸山峰连绵不绝的句子: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险峻的句子: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是:③描写三峡猿猴鸣叫的句子:④描写三峡秋景的句子:⑤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是:⑥《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⑦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合作探究】6.文章四段分别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7.试分析一下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三峡》导学案
26、《三峡》第一课时学案【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教学重点】1、重视朗读训练。
2、积累重点实词含义,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创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外国朋友曾经问他:“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余秋雨毫不犹豫的回答:三峡。
有人说,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老师是重庆人,但我一直很遗憾没能去一趟三峡,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追随郦道元,走进1500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二、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奔()属()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朝代)学家。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处;重岩叠嶂,)峻(引()凄异,空谷传响,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5、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探究。
1、请找出文章中描写“山”的语句,思考要点:写山,突出山“的特点。
”从“”可以看出三峡的“山”夹江对峙、绵延不绝;从“”可以看出三峡的“山”高峻挺拔、雄伟壮丽;从“”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秀丽幽雅、郁郁葱葱……)2、写水则分别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象,从“”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险恶;突出三峡的“”美,从“”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清澈妩媚,摇曳多姿,突出三峡的“”美;从“”可以看出飞流直下的“水”给夹江对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机……林寒涧素,五、布置作业请写出描写三峡的诗文名句(不少于4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含试卷)
26 三峡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并默写全文。
2.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背诵并默写全文。
资料链接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该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
1.读准字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绝巘.怪柏飞漱.其间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熟读课文及注释,解释词义。
①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② 古今异义词明确: 有时 即使 完全、全部 到了 漫上 的确③ 词类活用的词(1)虽乘奔.御风( ) (2)回清.倒影 ( ) (3)晴初霜.旦 ( ) (4)素湍.绿潭 ( ) (5)空谷传响.( ) (6)清荣峻茂....( ) 明确:(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5)响:动词用作名词,回声。
(6)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木荣、山峻、草茂”。
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难句质疑,师生共答。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三峡》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三峡》导学案一、成功导学成功导入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让我们通过郦道元的《三峡》去欣赏一下三峡的秀丽风光。
成功目标(学习要高效,目标不可少)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
2、熟读课文,理解本文大意。
3、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三峡壮丽的风光。
二、成功学习自学指导1、搜集作者的情况:郦道元,字,(朝)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把语音读准。
阙( ) 叠嶂( ) 曦( )月襄( )陵沿溯( ) 素湍( ) 绝巘( ) 飞漱()长啸( ) 属( )引哀转( )3、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提示把语句读顺,特别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互助学习(一)、读一读1、挑学生读。
(其他学生点评并纠正)2、小组自选形式朗读。
(多种方式如:分散读、合读,调动朗读的积极性)(二)、译一译。
1、自己通译课文,圈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拿出来小组合作研究。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清荣()峻茂哀转()久绝()良()多趣味属()引()凄异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 )也2、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借助注释(2)查工具书(3)添加省略的内容(4)古今词义的不同(5)识别通假字注意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6、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合作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三峡-郦道元》导学案一、导入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闻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而郦道元,是中国唐代闻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
本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一起探索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干系,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意义。
二、导学目标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了解郦道元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
3. 探讨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联系,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导学过程1.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请同砚们查阅资料,简要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可以从长江的流经地区、三峡的名称来源、三峡大坝的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
2. 三峡的文化意义- 让同砚们思考三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可以讨论三峡在中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体现,以及三峡所承载的历史和人文精神。
3. 郦道元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介绍郦道元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求学经历、官职任免等。
同时,选取郦道元的代表作品进行解读,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4. 探讨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联系- 让同砚们思考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联系,可以从郦道元的诗歌中找到对三峡的描写和赞美,也可以从三峡的景观和历史中找到与郦道元诗歌相呼应的元素。
5. 总结讨论- 结合以上内容,引导同砚们总结三峡与郦道元之间的干系,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可以启发同砚们思考当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干系,以及诗歌在传承文化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四、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三峡或郦道元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 制作一份关于三峡或郦道元的PPT,展示给同砚们。
3. 收集与三峡或郦道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并与同砚们分享。
五、扩展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到班级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三峡和郦道元的文化内涵。
2. 组织同砚们进行实地考察,前去三峡或郦道元的相关景点进行参观和体验。
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导学案
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导学案新人教版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导学案新人教版26《三峡》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背诵课文;记住一些重点文言词、句。
2、能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试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注音)阙嶂曦襄溯?属引郦巘2、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把握停顿和节奏。
划分句间停顿: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⑷、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顺,并初步把握惊叹、赞美之情。
4、朗读比赛:个人或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自主译文,圈画疑点、难词难句。
课堂探究6、小组讨论交流疑点、难点,疏通文意。
(1)解释重点词语:自;阙;嶂;曦;襄;沿;溯;或;虽;以;疾;湍;漱;良;肃;属引;(2)译句: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边读文章边根据课文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准备用“三峡美在……,……”的方式来口头描述一下你脑海中留下的最美的一副画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三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6 三峡【导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反复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3.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4.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文言实词理解法】1.以今推古法。
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的含义,其形式同现代汉语的组词法一样。
2.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等对立位置使用近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抒写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郦道元的《三峡》,领略1500多年前雄壮美丽的三峡风光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修订稿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26.《三峡》导学案福建省龙海市第五中学 洪井松教师寄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教学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能力。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2.走近作者3.相关资料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阙.( qu ē ) 曦.( x ī ) 襄.(xiàng ) 溯.( sù )御.( yù )湍.( tu ān ) 巘.(y ǎn )漱.( shù )涧.(jiàn ) 猿.(yuán )啸.(xiào )属.(zh ǔ )嶂.(zhàng )寝.(q ǐn )荇.(xìng )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1)朝.发白帝( 早晨 )(2)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 (3)良.多趣味( 真,实在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早晨 )( 寂静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略无阙处。
“阙” 通 “缺” , 缺口4. 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如果 ,今义: 自从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有时 ,今义: 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5、《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_善长_,_北魏 (朝代)__地理学家、 散文 家。
撰《 水经注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综合性地理_着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文章抓住 三峡景物 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 连绵不断 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 的不同景象:夏水 迅猛 ,船只阻绝;春冬景美,良多趣味 ;秋天,林寒涧肃,凌清哀绝。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篇一:26_三峡_导学案含答案[4]】t>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导学过程一、知识点拨:《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全面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预习检测:1.本文作者是学家,选自《》。
课文标题所指“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之间。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阙处()重岩叠嶂()襄陵())))素湍()绝巘()长啸()属引()涧()飞漱()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节奏,理解加线词语。
14、小组展示翻译课文三、课内自主探究(一)读、背第1段。
然后做下列练习。
1、本段描写三峡的。
突出其、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面映衬/烘托出。
3、自主提问互相质疑(二、)读、背第2段。
然后做下列练习。
1、(请用你喜欢的1-3个字词概括)三峡夏季江水特点:。
3、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这段写清秋三峡之,重点渲染叫声的,写出了三四、自主探究互相质疑2、文段中从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峡的。
这一句,你想到谁的什么诗?五、总结:4、怎样理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以疾也” 这一句?冬的顺序来写?每段描写的内容、特点并概括分别突出了三峡的哪方面的美? 2.5、自主提问互相质疑(三)读、背第3段。
然后做下列练习。
1、作者用哪四个字概括春冬之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感受是?3.主题:本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的景象:先写三峡的,后写三峡的作者对大自然三峡的无比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26.《三峡》导学案福建省龙海市第五中学洪井松教师寄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教学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能力。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2.走近作者3.相关资料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阙.(quē)曦.(xī)襄.(xiàng)溯.(sù)御.(yù)湍.(tuān)巘.(yǎn )漱.(shù)涧.(jiàn)猿.(yuán)啸.(xiào)属.(zhǔ)嶂.(zhàng)寝.(q ǐn)荇.(xìng)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1)朝.发白帝(早晨)(2)乘奔.御风(飞奔的马)(3)良.多趣味(真,实在)(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早晨)(寂静)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略无阙处。
“阙”通“缺”,缺口4. 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_善长_,_北魏(朝代)__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水经注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综合性地理_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文章抓住三峡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迅猛,船只阻绝;春冬景美,良多趣味;秋天,林寒涧肃,凌清哀绝。
作者用笔匠心,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7、《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三、【合作探究】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迭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默读课文,把《三峡》划分为两部分,写出段意。
第一部分 ( 第1段): 总写三峡的形势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9、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连和高。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从、在)(2)哀转久绝.(消失)(3)不以疾.也(快)(4)略无..(漫上山陵)..(到)夏水襄陵..(完全没有)阙处(5)至于(6)自非亭午..(半夜)(7)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正午)夜分阻绝(8)飞漱.(冲荡)其.(它们,指怪柏)间11、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3)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山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2.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 4 ) 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4、“重岩迭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迭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5、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17、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8、《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
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你知道余秋雨说的是哪里吗?说说你的推断理由。
三峡。
理由:三峡风光优美。
四、【主题阅读】(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2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林寒涧肃.) 寂静(2)虽.乘奔御风即使(3)负.势竞上凭借或依靠(4)望峰息.心平息或停止21、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力拉崩倒之声.. B.中间C.阡陌交通..语,皆指目陈胜..,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文: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3.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B )A. 甲文先写了三峡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2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25、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山险水急三峡景;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26.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B)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27.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8、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疾(快),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急(猛);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山之高,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树之密。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