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工业改造措施
德国工业改造措施介绍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工业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德国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持竞争力并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德国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工业改造措施。
本文将介绍德国工业改造措施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对德国经济和全球产业链的影响。
背景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工业部门贡献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德国的传统工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高成本劳动力和制造业产能过剩。
为了保持其全球竞争力,德国政府意识到必须进行工业改造,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目标德国工业改造措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2.加强创新能力:支持研发和创新活动,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可再生能源方面。
3.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5.培养技术人才:加强培训和教育,培养具备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的工业人才。
具体措施1. 工业4.0倡议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推动数字化制造业发展的倡议。
该倡议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传统制造业转变为智能制造业。
德国政府通过提供资金和支持,促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并推动工业4.0的标准化和国际合作。
2. 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德国政府大力支持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政府通过优惠税收和补贴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例如风能和太阳能。
此外,德国在绿色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推动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也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2024德国机床订单发展趋势
2024德国机床订单发展趋势2024年,德国机床行业经历了一年的波动与变化,整体订单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虽然整体市场出现了波动,但在全球市场上,德国仍然是领先的机床生产和出口国,其机床订单量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以下将对2024年德国机床订单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趋势分析2024年,德国机床订单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德国机床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德国机床订单收入为148亿欧元,同比增长了5%,这也是连续第五年订单量增长的趋势。
但相比2024年的增长率,2024年增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增速有所降低的趋势。
根据不同机床类型的订单量变化来看,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订单量增长较快,而金属成形机床订单量增速较慢,甚至有所下降。
金属切削机床是德国机床行业的主导产品,2024年订单量增长了8%,金属成形机床订单量增长了3%。
这显示出德国机床行业依然在向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金属切削机床是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另外,从出口市场来看,2024年德国机床订单主要是由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拉动的。
其中,欧洲市场仍然是德国机床行业的主要市场,2024年订单增长了4%,北美市场订单量增长了3%,中国市场订单增速虽然较慢,但仍保持着7%的增长率。
这显示出德国机床行业的市场多元化和全球化程度较高,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和分散。
2.影响因素分析2024年德国机床订单发展的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全球经济的复苏对德国机床订单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球工业生产需求逐渐增加,德国机床行业作为全球机床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受益于全球市场需求增长,订单量也随之增长。
其次,德国机床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也是订单增长的重要动力。
德国一直以来在机床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了市场对德国机床产品的需求。
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的机床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也促使了订单量的增长。
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
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论文报告: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一、引言在全球化的时代下,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国家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说,在欧洲,德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1. 制定中小企业特别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德国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金。
其中,制定中小企业特别政策,是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突出举措。
2006年,德国政府发布了《中小企业政策纲要》,明确了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政策和措施。
要求政府各部门要建立中小企业管理的横向机制和纵向机制。
2018年,德国政府再次修改了《中小企业政策纲要》,明确了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和支持重点。
2.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财政扶持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德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倾斜于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比如说,对于小额贷款,政府给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
此外,德国政府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例如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法案》。
3.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支持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下,中小企业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相应的创新能力。
因此,德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
比如说,政府提供了创新基金,用于资助有潜力的创新企业进行创新研究。
此外,德国政府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
4. 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拓展德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拓展,帮助中小企业将业务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政府通过出台涵盖国际化拓展各方面的政策,提高德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德国政府还积极参与欧盟的中小企业国际化计划,为中小企业争取更多的机会。
德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经验与启示
德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经验与启示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之一。
德国制造业不仅在高端制造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中低端制造领域也有令人瞩目的成就。
近些年来,德国经历了一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为什么德国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虽然德国一直以来在制造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德国制造业遭遇了一些问题。
首先,德国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偏高。
其次,德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能力。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也造成了德国制造业整体效率不高。
二、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为了解决德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德国政府和企业界提出了一系列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倡导可持续制造德国政府大力倡导可持续制造,鼓励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普及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此举不仅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2. 发展数字化工业德国制造业在数字化工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德国政府和企业呼吁加快推进工业4.0,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并且促进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数字化工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3. 加强产业合作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德国政府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和联盟,形成产业集群。
这样一来,德国的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和联盟分享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德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高端产品出口市场占有率大幅增加。
其次,德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被广泛建立或推广到企业中。
此外,德国政府倡导可持续制造,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顺应了社会的要求,提高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案例与成功经验
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案例与成功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目标。
各国经济发展的案例与成功经验的分享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几个经济发展的案例和成功经验,并探讨其背后所运用的策略和政策。
一、德国的制造业崛起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经济发展案例备受瞩目。
德国在19世纪末开始兴起的工业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并在20世纪逐渐崛起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
德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高度注重科技创新和技工教育的发展。
首先,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巨大。
政府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结合。
同时,德国制定了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
其次,德国注重技工教育的培养。
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的职业培训系统,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为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此外,德国还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中国的产业升级与城市化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是其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驱动力。
首先,中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再到如今注重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引导外资投资,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其次,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城市化带动了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集聚。
同时,中国积极发展特色城市,如深圳的高科技产业、上海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三、新加坡的开放经济政策新加坡以其开放的经济政策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家,但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积极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和投资引导政策。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
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
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
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德国“工业4.0”_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
德国“工业4.0”_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德国“工业4.0”: 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
其中,德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率先提出并推动了“工业4.0”的概念,引领了全球智能制造的潮流。
本文将就德国的“工业4.0”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内容、动因、前景以及启示。
一、德国“工业4.0”的内容德国“工业4.0”是指将物理设备、数字技术和网络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的理念。
它的核心在于使用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应用,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以及设备之间的通信与协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个性化和灵活性。
二、德国“工业4.0”的动因1. 技术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德国意识到利用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2. 挑战孤岛现象:德国的制造业主要由中、小型企业组成,他们往往存在孤岛化的问题,德国希望通过工业4.0的推进,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高整体效率。
3. 持续竞争压力:全球化竞争加剧,德国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加大产品创新等措施来保持竞争力。
三、德国“工业4.0”的前景1. 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转型和升级机遇,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制造,德国制造业企业将能够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更精准的生产计划和更低的故障率。
3. 激发创新能力:德国“工业4.0”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推动产品和生产方式的创新,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 推动经济增长:德国作为制造强国,通过“工业4.0”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提高就业率。
四、德国“工业4.0”的启示1. 技术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关键。
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与制造的融合。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2019-07-30⼀、显性⽐较优势指数⾃198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显性⽐较优势指数⼤致呈现出⼀条“L”型的发展态势(如图3所⽰)。
1980年,德国制造业先⾏⽐较优势指数为0.6,之后开始下降,⾄2000年降⾄0.2,随后⼩幅回升⾄2008年的0.24,2009年微降⾄0.22,⾃2010年开始,再次出现⼩幅回升,⾄2013年升⾄0.3。
⼆、德国制造业的特点2013年,德国制造业占GDP的⽐重⾼达22%。
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隐形冠军”与细分市场事实上,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批极具发展活⼒的⾏业“隐形冠军”,这与美国致⼒于发展⼤企业截然不同。
这些“隐形冠军”⼀般只⽣产单⼀且相对专业化的产品。
例如,⼀家⽣产连接件产品的⼩企业,其产品主要是螺丝、螺母等,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300家销售⽹点。
诸如此类的⼩企业在德国⾄少有1200家;并且这些⼩企业⼀般都是极具历史的家族企业,不但技术精良,⽽且对市场的应变能⼒也较强,因⽽长期在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导的地位。
细分⾏业的⼯艺和技术⾮常复杂。
虽然⽇本企业经过长达数⼗年积累,但是也只能达到德国企业效率的80%到90%,“最后⼀公⾥”的差距很难突破。
拿缝制设备⾏业来说,虽然低档缝纫机制造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转移到亚洲,但德国依然保留着⾼端缝制设备的制造。
绝⼤多数中国企业只能制造出4000转⾄多4500转⽔平的设备;只有德国的⾼档机才能达到5000转的⽔平。
虽然只有500转的差别,但整个零部件的要求和匹配程度完全不⼀样。
(⼆)创新传统与创新聚集德国作为欧盟的创新领导者,在技术创新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前,德国在汽车及其他机动车、仪器设备、复合材料、纳⽶技术、环保技术、可再⽣能源等领域,其技术创新均处于领先地位。
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比较及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比较及对中国的政策启示目录:一、引言二、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比较1.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2.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对比三、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的政策启示1.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2.推动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3.加强产业合作和国际交流四、结论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一、引言中德两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数字化转型对于其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比较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并根据中德经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比较1.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中德两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都面临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的必由之路。
中德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比较两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2.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对比从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德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制造业注重高端技术和研发创新,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模式。
而中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虽有较大进展,但在应用层面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的政策启示1.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德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强调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为中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国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数字化转型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
2.推动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德国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应积极推动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互联互通,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_1
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摘要:德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立法、政策优惠、融资支持以及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扶持政策等促进措施,使本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制定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政策,对进一步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一、引言德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立法、政策优惠、融资支持以及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促进措施,使本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这与我国政府强调重视对外资企业的优惠而忽略对本国中小企业发展进行扶持的做法是迥然不同的。
本文通过对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成功经验的分析,以求对我国政府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德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概念是凡雇用职工不到500人,年营业额在1亿马克(相当于人民币亿元)以下的工业、商业、手工业、服务性行业中的企业以及自由职业者,均属此类。
德国现有中小企业约370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5%,提供了70%的就业机会,全国中小企业雇员2000万,占就业总人数的78%;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46%;所创造的价值占全国国内总产值的75%,所交纳的税额占全国税额的70%;同时,还承担了全国职业培训任务的80%。
中小企业在保持德国经济稳定、持久、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德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具体采取了如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制定政策法规和成立管理机构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立法支持侧重于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德国实行反限制竞争的经济政策,并于1974年对“反限制竞争法”再次进行修订,旨在禁止在大企业之间签订生产领域的卡特尔协议,而支持中小企业间签订卡特尔合同,增强了中小企业抗衡大企业的能力。
德国制造业(一)2024
德国制造业(一)引言概述:德国制造业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之一,其技术创新、高质量和高标准的产品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本文将以德国制造业为主题,深入探讨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竞争优势。
通过对德国制造业的分析,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正文:一、技术创新1. 德国制造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德国一直致力于将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兴技术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投资研发的巨大力量:德国企业在研发上的持续投资,为德国制造业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动力。
3. 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德国的制造业与研究机构、高校等紧密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高质量产品1. 严谨的质量标准:德国制造业严格奉行ISO、TÜV等国际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注重细节与精益求精:德国企业注重产品细节的设计和制造,力求精益求精,以提供高品质产品。
3. 客户导向的理念:德国制造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着高要求。
三、高标准生产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德国制造业积极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2. 严格的劳工保护:德国制造业对员工的劳工权益保护严格,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3. 遵守行业规范和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德国制造业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遵循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合规性。
四、国际竞争力1. 高度开放的市场:德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出口量大,与全球企业进行积极的合作和竞争。
2. 先进的供应链体系:德国制造业构建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和产品交付的及时性。
3. 整体产业实力的集中:德国制造业以其产业集群和集约化的特点,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五、未来发展趋势1.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德国制造业注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绿色可持续发展:德国制造业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
德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德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各个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中,转型为绿色生产成为了重要目标。
而德国制造业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本文将探讨德国制造业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举措。
1. 德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德国一直以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源于其历史上对环境污染的深刻认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德国的环保政策逐渐完善,并将其应用于制造业领域。
德国政府鼓励企业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整个德国社会中得到广泛支持。
2. 绿色转型的技术创新德国制造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产生,并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例如,德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了许多高效动力系统和电动汽车技术,以减少碳排放。
此外,德国工业还投资研发并应用了节能技术、智能物流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装置等,以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供应链。
3. 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德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支持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德国推出了各种激励措施,如提供税收减免和补贴,以及通过产业政策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此外,德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标准和限制,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和环境影响,并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执法。
4. 培养人才与知识共享德国制造业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得益于其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
德国高等教育系统提供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为制造业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德国也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以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德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成果德国制造业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德国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下降,且在全球的排名中位居前列。
此外,德国的清洁技术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为德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德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的产 品 占德 国市场 份额 的 7 0 %~ 9 0 %,近 8 O %的就 业
岗位 由 中 小 企 业 提 供 .缴 纳 的 税 额 占全 国税 额 的
贷 款计 划 , 为 国 际技 术转 让 提供 低 息 贷款 等 ; 又 有 非
量达 3 8 0万 家 , 占德 国企 业 总数 的 9 8 %以上 . 其 生 产
为 骨架 , 各 类商 会 协 会 为桥 梁 , 社会 服 务 中 介为 依托 的中小 企业社 会化 服务体 系 。 可 以说 在德 国既有 政府
性 质的 中小企业 促进 部 , 如从联 邦政 府到各 州政 府都 下设 专 门负责 中小 企业 的机构 , 其 主要任务 是 为 中小 企业 提供 国内外 市场 信息 和政治 动态 信息 , 组 织 中小
( 二) 德 国促 进 中 小企 业 发展 的 举措
与就 业 的发动 机 , 使 中小企 业在 促进 德 国经济 发展 中
发挥 了重 要作 用 , 其做 法 值得我 国政 府借 鉴 。
1 . 以政 府 为龙 头 的社 会化服 务体 系为 中小 企业 的
发展 提供 了良好 的外 部环境 。经 过几 十年 的努 力 , 德
他 山 之 石
201
—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天 津市 工商局 滨海 新 区分 局 刘 淑菊
德 国政 府非 常重 视对 中小企 业 的保 护和支 持 . 将
中小 企 业视 为社 会市 场 经 济 的心 脏 和促 进 经济 增 长
年 营业 额 在 1 0 0万欧元 以下 的被称 为小 型企业
对在华德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启示
对在华德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启示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改变以及中国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的战略政策,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无论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政府官员都在大力推动中德经济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本文将对德国企业在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启示。
一、德国企业在华发展现状1、德国企业占有大量市场份额随着德国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中国,其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综合份额。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近几年有明显增长,尤其是在服务业,德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
2、德国企业在华中大型投资项目德国企业已在中国大陆投资了许多大型项目,并取得了长期的投资收益。
德国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重点项目包括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家电制造业,而且最近也在进军医疗、农业和科技领域。
3、德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德国企业在华的品牌影响力很强,由于德国企业追求“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理念,因此几乎可以在所有行业找到德国企业的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德国企业在华的品牌影响力大大超过其他投资国家,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德国的产品,从而使德国企业受益良多。
二、德国企业在华发展的启示1、德国企业应提升技术水平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消费者的技术需求也越来越高,德国企业应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
此外,德国企业还应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技术交流,在中国市场推出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中国企业间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德国企业在华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能够节省很多投入成本,并获得更好的市场效果。
如果德国企业想要在中国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与中国企业建立连接,成为合作伙伴,合作开发新的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3、加强品牌影响力要想在中国市场获得长期的发展,德国企业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营销投入,并加强品牌影响力。
德国制造之路的成功与启示
德国制造之路的成功与启示一、德国制造的成功德国制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得益于其卓越的品质、高效、精密和可靠。
具体而言,德国制造之路的成功得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的制造标准德国制造的成功得益于严格的制造标准。
无论是制定产品规格,还是上下游供应链管理,德国企业都采用非常严格的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品质、效率和可靠性。
2、高端技术和研发德国企业在研发和技术方面表现出色,他们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以开发和改进先进的技术。
在创新和发明方面,德国制造业是全球领导者之一,例如汽车、精密技术和复杂机器零部件等领域。
3、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生产德国制造业的另一个优势是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生产。
德国制造业专注于提高生产过程的流程效率,使其保持高度竞争力。
二、德国制造的启示德国制造的成功为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重视质量德国制造业的成功是基于高质量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
因此,在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时,应重视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2、加强创新创新是德国制造的关键。
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也应该注重研究和开发先进的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其产品和生产过程中。
3、自动化与数字化德国制造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其中数字化技术扮演了关键角色。
因此,其他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4、优化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是德国制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在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时,也需要重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关注整个生产供应链的高效与持续。
三、总结德国制造的成功源于对品质的高度要求、创新精神、高效率生产过程和完善的供应链管理。
其他国家应吸取德国制造之路的启示,注重质量,加强研发,推进数字化技术和加强供应链管理,以提高其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德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其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变革和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
这一战略为德国未来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和重要举措,同时也对中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推动德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这一战略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阶段。
中国应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吸收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国家工业战略2030》着重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德国政府提出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高效能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将这些原则融入到工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中国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推广,推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国家工业战略2030》还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德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水平。
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短缺和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中国应该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国家工业战略2030》还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包容。
德国政府提出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举措,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应该在加强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的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开放,为中国工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
德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范本一:官方报告风格】一:引言本章节将介绍德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二:德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举措2.1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概述2.2 财政支持措施2.2.1 财政纾困政策2.2.2 贷款机制改革2.2.3 税收优惠政策2.3 培训与教育支持措施2.3.1 培训与指导服务2.3.2 职业教育改革2.4 创新与科技支持措施2.4.1 创新基金和创业投资2.4.2 技术转移和研发合作三:德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3.1 有效的政策扶持3.1.1 综合性政策框架3.1.2 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3.2 注重培训与教育3.2.1 高质量的职业培训3.2.2 创新的教育体系3.3 鼓励创新与科技发展3.3.1 投入创新基金3.3.2 推动技术转移四:结论本文总结了德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对于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附件】1、德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相关文件2、政策实施细则3、中小企业培训与教育支持措施相关材料4、创新与科技支持措施相关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小企业:根据德国法律,中小企业是以雇佣人数和销售额为基础进行分类的企业。
2、财政纾困政策:指通过财政手段,向贫困地区和企业提供救助和支持。
3、创新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门基金。
【范本二:学术论文风格】一:引言本章节将介绍德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 研究方法2.1.1 文献综述2.1.2 案例分析2.2 数据来源2.2.1 统计数据2.2.2 文件和公报三:德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举措 3.1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概述 3.2 财政支持措施3.2.1 财政纾困政策3.2.2 贷款机制改革3.2.3 税收优惠政策3.3 培训与教育支持措施3.3.1 培训与指导服务3.3.2 职业教育改革3.4 创新与科技支持措施3.4.1 创新基金和创业投资 3.4.2 技术转移和研发合作四:德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4.1 有效的政策扶持4.1.1 综合性政策框架4.1.2 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4.2 注重培训与教育4.2.1 高质量的职业培训4.2.2 创新的教育体系4.3 鼓励创新与科技发展4.3.1 投入创新基金4.3.2 推动技术转移五:结论本文总结了德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德国主要工业部门和经济政策
主要工业部门德国工业生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先进,汽车制造、电子电气仪器、化工设备、机械工业等部门是支撑经济的主导力量。
(1)汽车制造业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发祥地之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于1886年诞生于德国。
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德国的支柱产业,德国税收的1/4来自汽车以及相关产业,是德国的第一大产业。
目前,德国汽车产量列美国、日本和中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德国主要整车制造商为戴勒姆集团、大大众汽车集团公司(Volkswagen)、奥迪公司(Audi)、宝马公司(BMW)、保时捷公司(Porsche)、欧宝公司(Opel)、曼公司(MAN;主要汽车配件企业有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OD、巴斯夫及及Hells等。
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是沃尔夫斯堡,它是大众汽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有德国“汽车城”之称。
(2)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最富传统的工业领域,是德国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标有“德国制造”的产品以它的可靠的质量、完全纯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在全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多年来,德国机械制造业在专利登记上居美国、日本之前为世界首位,约占全球接卸专利的28%,这使其创新能力居于全球领导地位。
德国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机械制品出口也超过美国、日本居世界出口第一,在其余领域内也几乎全部位列世界三甲之内。
在德国31类机械设备中,涡轮机、建材机械以及矿山机械成为最畅销产品,出口增幅高达40%。
此外,机床、工业洗衣设备等也很受欢迎。
(3)化学工业德国化学工业在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德国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销售额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
2006年销售额达1620亿马克,比2005年增长了6.0%。
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并占世界化工品出口总额的1/6.德国化学工业不仅规模巨大,而且科研和技术水平也居世界最先进之列。
德国化学工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其总营业额的6.3%,居世界各种同行业第一位(第二位是日本,约为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
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
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
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
(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
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
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三)直接或间接拉动就业
截至2016年12月,德国制造业拥有雇员542万人,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药物产品及试剂、钢铁行业雇员数分别为81万人、94万人、31万人、11万人和7万人,合计占制造业雇员总数的40%以上。
特别地,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兴起,随着人们对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成为制造业的上游供应商,其产品及服务在制造业产品和设施的营销中日益增长,以信息通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以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
具体看,2016年贸易运输、信息通信和商业服务就业人数分别增长13万、22万、134万,合计占总新增就业人口的50%以上。
(四)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明显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德国对外贸易依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1]。
2006—2016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德国出口在2009年出现短暂下滑后,逐年平稳增长,到2016年出口总额12069亿欧元,同比增长11%,贸易顺差达2522亿欧元,同比增长323%,创历史高位;从全球贸易份额看,2016年德国进、出口额分别占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和84%,剪刀差明显。
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德国出口强劲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制造业出口11008亿欧元,同比增长64%,占总出口额的91%,其中,汽车、机械、化工出口总额稳居前三位,分别为2282亿、1701亿和1071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19%、14%和9%。
从制造业自身看,有48%的产品用于出口,其中,药物产品和制剂、汽车和机械出口比例分别高达67%、63%和61%。
(五)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稳定器
德国中小企业素有隐形冠军之称,这些中小企业虽往往只生产单一的专业化产品但却努力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全球领袖[2],在德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6—2016年,中小企业企业数、雇员数以及营业额占比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欧债危机最艰难的2009—2010年,以上三个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小企业对德国抵御经济危机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6年,德国制造业企业总数约46万家,其中中小型企业(German Mittelstand,雇员人数不足250人)参照德国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官网关于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详见http:
//wwwbmwide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8981%,为德国贡献了2986%的营业额,解决了426%的人口就业。
二、保持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部署
为保持制造业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德国政府不断优化国家创新体系,适时推出并发展完善制造业相关发展计划,如精英倡导计划(2005)、中小企业核心创新计划(ZIM,2008年)、2020高技术战略(2010年)、技术运动计划(2011年)、2020创新伙伴计划(2012年)、德国“工业40”战略(2013年)、数字化战略2025(2016年)等。
这些战略计划涵盖创新、技术、信息等多个领域,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学校等多个对象,有效推动了德国制造业稳定发展。
(一)国家创新体系为制造业发展奠定制度保障
德国制造业的持续繁荣离不开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
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中介组织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1政府负责制定法律和制度框架,形成连续性创新战略和系统性创新政策体系,包括:远期创新战略规划,如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创新行动计划,如高科技战略行动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等;以及与创新有关的法律协议,如研究与创新协议、科学自由法等。
2企业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主体,德国研发投入约占GDP的3%,其中企业贡献七成,国家投入仅占三成数据来源: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3公共研究机构和高校拥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并保持科学研究的独立性,是知识创造的中坚力量。
教育制度是德国创新体系发展的关键,除重视培养研究型人才、高技术人才外,尤为重视培养职业技能人才,采取双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双元制),学生得以接受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
4协会等中介组织是连接科学研究和企业的桥梁,德国中介组织主要包括三类:项目管理服务提供商针对具体项目与政府签订合同,按照授权负责相应工作;商会、协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职业培训以及咨询服务;德国技术转移中心、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和弗朗霍夫协会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向广大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和推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