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的案例

合集下载

募集资金违规现金管理处罚案例

募集资金违规现金管理处罚案例

前言募集资金违规现金管理是指募集资金的使用、监管和报告存在违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行为。

这类违规行为可能涉及虚假陈述、超范围使用、挪用资金、违规担保等。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监管机构对此类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下面将介绍中国证监会近几年对募集资金违规现金管理的处罚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背景、过程和结果,提供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内容。

案例一:某公司虚假陈述及违规担保案背景:某公司为了发行并上市,需要募集资金来扩大业务。

该公司在募集资金报告书中虚报了资金用途,以致投资者对投资项目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另外,该公司违规担保了关联方借款,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过程:1.某公司在募集资金报告书中虚报了资金用途,将一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未经批准的项目,或挪用到其他用途。

2.某公司违规为关联方提供担保,违反了相关法规中对募集资金使用的限制。

结果:1.中国证监会对某公司违规虚报资金用途和违规担保行为进行了调查。

2.经调查,证监会认定某公司虚假陈述违反了《公司法》,违规担保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相关规定。

3.证监会依法做出了以下处罚:–对某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根据违规金额的比例确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罚款,并责令限期清退违规担保金额;–限制某公司相关人员一定期限内从事证券市场活动;–公告该案件的调查处理结果。

启示:该案例体现了公司在发行并上市过程中,因虚假陈述和违规担保而引发的问题。

投资者因公司虚假陈述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产生了误解。

而违规担保则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监管机构对此类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行政处罚等手段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案例二:某公司超范围使用募集资金案背景:某公司在募集资金报告书中承诺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但实际使用的资金超过了承诺范围,用于未经批准的用途,或挪用资金到其他项目中。

过程:1.某公司在募集资金报告书中明确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向投资者承诺按照规定使用募集资金。

错帐冲正业务处理不规范的案例

错帐冲正业务处理不规范的案例

错帐冲正业务处理不规范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办理一笔活期异地续存冲正业务,客户填单办理现金汇款500元,由于柜员工作疏忽误输金额为50元,发现后做错帐冲正处理。

后续正确帐务处理应为:交易冲正后,将款项转入待处理出纳长款户,再使用交易从待处理出纳长款户办理内部户现金支取后重新汇款。

由于柜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冲正后续业务还未处理完整就先办理了现金汇款,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导致帐务处理不规范,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思想不集中导致金额记错,在对自己发生的错误进行纠正时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因凭证金额记错进行冲帐后,再次引发后续帐务处理不规范的错误行为。

一是反映出网点柜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

二是反映出网点柜员不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违规操作的随意性很大。

(二)各级审核人员未能履行事中控制职责,未能对柜员重要操作事项进行严格把关,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柜员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失去了其应有的风险屏障作用。

三、案例启示
(一)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制度执行力。

加强对柜员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培训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求员工要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处理任何业务时都不能粗心大意,要专心致志。

把重要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牢记在心,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的错误。

(二)加强履职管理,提升核算质量。

各级审核人员要切实履行事中风险控制职责,认真审核柜员办理的每笔业务,严格把关,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柜员的业务辅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柜员差错,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和操作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发挥事中风险控制的作用。

出纳的警示教育案例(3篇)

出纳的警示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明,某国有企业财务部出纳,自入职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工作态度良好。

然而,在2019年的一次财务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李明存在严重的财务违规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万元。

这一事件在公司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企业的信誉和财务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案例经过1. 违规操作初现端倪2018年底,公司财务部接到一笔大额款项,需支付给一家供应商。

李明在处理这笔款项时,利用职务之便,将其中一部分资金私自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

由于操作手法隐蔽,短时间内并未被发现。

2. 审计揭露违规行为2019年,公司进行年度财务审计。

审计人员对李明的账户进行了详细核查,发现其存在大额资金转移的记录。

经过深入调查,审计人员确认了李明的违规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万元。

3. 公司处理及李明态度公司对李明的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决定将其辞退,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面对公司的处理,李明表示悔过,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道德缺失,职责淡薄李明的违规行为首先暴露出其道德缺失的问题。

作为一名出纳,他本应忠诚于企业,严格遵守财务纪律,确保资金安全。

然而,他却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职业道德,将个人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

2. 内部控制不足,监管缺失李明的违规行为也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不足,监管缺失的问题。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确保财务安全。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防范李明的违规行为,导致损失惨重。

3. 警示教育的重要性李明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制观念,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企业财务安全。

四、警示教育措施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职业道德培训,强化员工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大额现金支付法律案例(3篇)

大额现金支付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额现金支付在交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大额现金支付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对大额现金支付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本文将以一起大额现金支付的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市公安机关接到举报,称某公司负责人李某涉嫌通过大额现金支付方式洗钱。

经调查,李某自2018年起,通过虚假交易、虚开发票等手段,将公司收入中的大额现金支付给他人,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进行逮捕,并对其公司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三、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大额现金支付的法律规定以及如何认定洗钱行为。

四、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个人进行大额交易,应当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

大额交易的标准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和核实,对大额交易进行监测和报告。

五、司法实践在本案中,法院认为,李某明知其公司收入中存在犯罪所得,仍通过大额现金支付方式转移资金,其行为已构成洗钱罪。

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

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

1、深圳某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接受客户全权委托,形成巨额亏损并引发群体性事件。

2008年11月18日,数十名客户聚集深圳某营业部,声称该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汤某与他们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投资损失惨重,要求证券营业部予以赔偿。

其间部分客户采取了踹门、驱赶客户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交易。

据初步调查,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汤某与多名客户私下签订协议,约定汤某负责全权委托操作客户名下股票,并承担全部投资损失和分享20%的投资收益,涉及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亏损600多万元。

由于投资损失较大,汤某于2008年春节后离开营业部,目前去向不明。

据了解,汤某无证券从业资格,于2003年11月被聘为营业部业务经理,2007年5月与公司总部签订居间合同,作为外部营销人员从事客户开发工作。

2、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现金业务逐渐减少。

然而,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现金业务依然不可或缺。

然而,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事件。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A银行支行的小明是一名现金柜员,负责办理现金存取业务。

一天,一名客户小王前来存取现金。

小明应该按照银行的操作流程来办理,但是他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决定采取一些缩短时间的方法。

小明首先要办理的是小王的现金存款业务。

按照操作流程,小明应该先核实小王的身份并记录相关信息,然后清点现金并登记存款金额。

但是,小明因为比较熟悉小王,直接接过小王递过来的钱包,然后使用称重机将现金称重并登记存款金额。

接下来,小明应该将小王的存款记录到系统中。

按照操作流程,他需要在系统中手动输入存款金额并打印存款凭证。

然而,为了节省时间,小明决定直接复制上一笔存款的数据并修改金额。

这种操作违反了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

如果小明不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银行的系统无法记录准确的存款数据。

同时,这也意味着银行的账务系统与实际现金流向不相符,给客户和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例如,如果银行系统中的存款记录与实际现金不符,当客户要求取款时,银行可能无法提供正确的现金金额。

最后,小明应该将现金存入保险柜,并在系统中记录保险柜号码。

而小明为了绕过这个步骤,选择将现金暂时放在办公室的抽屉中,并安排稍后再存入保险柜。

这种操作可能导致现金的丢失或被盗窃。

由于现金没有存入保险柜,它们处于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中,任何人都有机会接触并盗取现金。

如果发生丢失或盗窃,小明可能难以得知丢失的现金数额以及负有责任。

综上所述,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事件包括接受假钞、产生账务不准确的风险以及现金丢失或被盗窃的风险。

因此,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银行和柜员都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

现金退汇业务处理不当引发风险隐患的案例

现金退汇业务处理不当引发风险隐患的案例

现金退汇业务处理不当引发风险隐患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某日,客户柳﹡跨行现金汇款1.3万元,因客户提供收款人账号有误当日退汇入内部户。

次日,网点柜员在办理应解汇款内部户取现1.3万元退汇时,未收回客户柳﹡原交易回单原件且未要求客户提供书面说明,内部记账凭证交易记录未经客户签名确认,产生风险隐患。

二、案例分析
一是柜员在办理应解汇款内部户取现1.3万元退汇时,未收回原回单且未要求客户提供说明,内部记账凭证记录未经客户签名确认。

一旦客户日后凭原交易回单索要未达账汇款资金,因现场监控录像资料不是永久保存,银行将无法举证客户已领取1.3万元现金,由此会产生纠纷风险,直至败诉、赔款。

二是应解汇款内部户取现交易是严控交易,风险度较高。

该交易需经现场主管审核后,经远程授权才能完成。

形成本案事实,说明现场主管、远程授权人未起到事中风险控制作用,是导致本案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风险防范技能有待提高。

三、案例启示
一是网点现场主管、柜员、远程授权人员应加强学习《会计核算规程》。

熟练掌握退汇业务操作流程,深度理解制度规定,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防范风险的所以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履职能力。

二是现金退汇业务在客户因故不能交回原汇款回单原件时,应要求客户提供书面说明,相关交易记录必需经客户本人签名确认,防堵外部欺诈风险冲击。

出纳短款处理不合规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出纳短款处理不合规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出纳短款处理不合规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X月XX日,支行某网点客户连续从同一卡中支取现金两笔,金额均为4万元,触发了“个人活期账户连续多笔取款”低风险模型。

调阅影像,凭证注有“昨日错账,应为取款误为存款,隔日无法做反交易,故用取款交易作此业务。

存款人昨日已回陕西,卡留给妹妹,联系到本人后经本人同意由代理人代为办理,未提供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的说明。

经核实:昨日,柜员误将客户取现4万元办理为存款后,在无法联系客户做反交的情况下,经有权人签字额度冻结客户账户资金8万元,并垫款8万元以达到库款账实相符。

次日经联系客户,在无客户有效身份证件的情况下,由客户亲属代理连续支取两笔4万元进行了账务处理。

二、案例分析
该网点业务差错长时间未发现,冻结资金客户不知情,大额代理业务无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形成了资金损失、引发客户投诉及法律纠纷的风险敞口。

且出纳短款未纳入“待处理出纳短款”科目进行核算,私自垫款,次日未按“错账冲正”进行帐务处理,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规定及会计核算制度,形成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一)严格制度规定。

临柜发生现金错款时,无论长款、短款均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及《现金收付业务管理》规定,纳入出纳错款相关科目核算,严禁私自垫款,确保会计核算事项的真实性。

(二)强化事中控制。

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事中控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就制度规定进行培训和辅导,充分发挥现场监督、检查、辅导作用,有效避免操作风险。

(三)完善考核机制。

加强对柜员现金收付量和差错率考核,提高网点业务核算质量。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在银行工作中,柜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声誉,也给客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银行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

某天,某银行的柜员小张在处理客户取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取款金额填写错误,导致客户实际取款金额与填写金额不符。

客户在取款后发现了这一错误,立即向银行进行了投诉。

经过调查,银行发现了小张的违规操作行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对客户进行了赔偿。

这个案例中,小张的违规操作不仅给客户带来了损失,也给银行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小张在处理客户业务时疏忽大意,没有仔细核对客户填写的金额,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其次,小张在发现错误后没有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而是让客户自行发现错误并进行投诉。

最后,银行在处理此事时没有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导致了客户的不满和投诉。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作为银行柜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核对客户填写的金额,确保准确无误。

其次,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积极解决问题,避免客户的投诉和不满。

最后,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的投诉要及时、认真地处理,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综上所述,银行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给我们提出了警示,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工作细致性和责任心,做好服务工作,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因柜员未按规定向管库员领取现金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因柜员未按规定向管库员领取现金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因柜员未按规定向管库员领取现金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近日,某支行营业室一柜员受理一笔客户从个人帐户中大额现金取款500万元存入对公帐户业务,当时该柜员没有足够的现金库存,申请管库员发放现金250万元。

因当时一管库员不在现场,柜员违规在未领取实物现金的情况下就办理了该笔业务,办完业务后又空将250万元上缴,只进行了账务处理,未按规定向管库员处领取、缴存现金,形成一类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客户之间的大额现金流转,但实际上客户不需要提取现金实物。

由于网点业务培训不到位,柜员对业务流程的新变化掌握不全面、理解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新业务流程处理业务,而是采取了违规的做法,如果能切实掌握总行流程优化的最新内容,此笔风险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二)网点制度意识淡漠,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网点现金库存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柜员办理大额现金支取业务时,在库存现金不足的情况下,不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违反了现金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网点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警觉意识,监管不力,未能履行现场监督、事中控制的职能,使风险事件的发生成为必然。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业务培训。

对流程优化中涉及前台业务操作的,各网点务必及时传达到每位柜员,并做好新旧流程的对照分析,以确保柜员知悉流程优化内容。

同时,积极引导柜员使用新功能、新流程,并按照总行要求对优化功能进行持续跟踪、全面体验,简化柜员操作,改善柜员体验,促使业务流程优化在基层网点得到真正落实。

(二)树立依法合规意识。

柜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操作,提高合规操作意识及防范风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严禁有章不循、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确保业务真实合规。

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强化事中风险控制,对柜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不能采取默许、包庇、纵容等手段掩盖虚假业务事实,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及业务处理的合规性。

因未落实工作案例分享

因未落实工作案例分享

因未落实工作案例分享
一、案例
网点柜员,在办理定期新开户业务,客户要求从账户下转存3万元定期,柜员操作失误先给客户办理了定期开户业务,后让另一柜员给客户支取3万元现金,补平错误账款,当班现场主管人员在知道事实真相后,未及时进行制止按交易流程依次做反交易处理,而是将柜员支取的现金传递给柜员,形成规避反交易的错误事实。

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这是一起由于柜员未按制度规定及操作流程办理业务,造成风险事件形成的根源。

(二)该网点柜员为规避反交易让其他柜员帮其进行规避反交易操作,两柜员合作形成虚存实取违规操作,从中可以看出柜员合规经营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之极。

(三)网点现场管理存在局限性。

在两柜员长时间处理此笔业务时,该网点管理人员无人进行干预,反而使管理人员帮忙将此笔风险事件得以发生。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各项业务和制度的学习,规范每个柜员的操作行为,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切实杜绝因主观因素引发的风险事件。

(二)加强柜员规章制度的学习,严格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
临柜人员不管业务有多忙,一定要谨慎对待每一笔业务,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的风险。

(三)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制度观念,严格要求柜员在平时办理业务时,加强工作责任心,工作中不分心、不走神,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岗位工作,全神贯注处理好每一笔业务。

从细微处入手,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时刻注重维护银行声誉。

操作不规范造成现金长款的案例

操作不规范造成现金长款的案例

操作不规范造成现金长款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柜员午间轧账,发现现金长款,经换人复点后挂账,得知此消息网点负责人和值班经理对此笔长款进行了分析和提示:是否有换小钞?对上午经办的业务柜员是否有印象或怀疑对象?结果都是无,无奈之下只能无针对性的查看录像,笔笔核对。

后发现原来柜员在拼凑百元券时,第一遍清点100张,第2遍清点时机器叫了一声“有破钞”,柜员把该张破钞取出放在桌子上,并同时向大堂保安讨了一张报纸包硬币,然后再将破钞放入抽屉后,回头核对点钞显示器为100,于是就将这把只有99张的百元券误认为100张扎了起来放入抽屉内。

可这把钱去了哪里呢?继续查找后发现了该把错款的最终归属地,某单位支票取款,因是熟客,客户要求无需清点,柜员也就将整把的钞票未进行清点后予以支付了。

长款终于查清了,网点也积极联系客户单位,客户该笔款项尚未动用,经清点的确有一把少了1张,说明原由后,客户也表示了谅解和感谢。

二、案例分析(一)虽然这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也反映了柜员在办理业务时,一心二用,未做到一笔一清,因此才造成错款。

(二)柜员在对外支付时,如此对款项未进行清点,否则就不会发生这起长款,虽然是客户主动要求无需清点,但对银行来说,柜员的款项尚未轧账且是自行扎把,极易有差错存在,这次虽然是银行主动联系客户,但如果客户已支付或客户先行清点,此类差错极有可能影响到银行的声誉。

三、案例启示(一)网点应在平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源头防范风险的发生。

(二)柜员在平时操作中应坚持一笔一清的原则,不能因为求快或业务空闲就放松警惕,差错通常就产生于不经意的小细节。

(三)对外支付时,尤其对于不成捆的钱款,应坚持清点的原则,以防范风险的发生,保证银行的声誉。

收受礼金典型案例剖析

收受礼金典型案例剖析

收受礼金典型案例剖析收受礼金是一种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会严重损害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秩序。

下面列举了10个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剖析这一问题。

1. 公务员收受礼金:某地政府一名公务员因为处理一宗土地开发项目,收受开发商的大额礼金。

这不仅违反了公务员廉洁从政的要求,还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2. 医生接受红包:一位医生在治疗患者时,接受了一位患者的红包。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医生职业道德,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3. 学生收受考试作弊费:一些学生在考试前,收受他人的贿赂以获取答案或作弊器材。

这不仅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还妨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4. 律师收受受害者赔偿款:一位律师在代理受害者索赔案件时,收受了被告方的赔偿款。

这种行为不仅背离了律师的职业道德,还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5. 商家收受供应商回扣:某商家在采购商品时,收受供应商的回扣。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市场竞争的规则,还可能导致商品价格的不公平定价。

6. 建筑师接受建材商的礼物:一位建筑师在设计建筑项目时,接受了建材商的礼物。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建筑师的职业道德,还可能导致建筑质量的不合格。

7. 记者收受企业广告费:某记者在报道企业新闻时,收受了企业的广告费。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还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失真。

8. 教师收受学生礼物: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受学生的礼物。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9. 微商收受厂家回扣:一些微商在销售产品时,收受厂家的回扣。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商业合作的原则,还可能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10. 宗教领袖收受信徒捐款:一些宗教领袖在履行宗教职责时,收受信徒的捐款。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宗教的精神,还可能导致宗教信仰的失信。

以上是10个典型的收受礼金案例,这些案例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秩序,还严重侵犯了他人的权益。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收受礼金行为的监管和打击,构建一个诚信、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的案例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的案例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的案例一、案例简介运行督导员对网点进行业务运营情况检查时发现,一柜员在日终轧账清点库存现金时发现长款,通过调阅业务凭证、查看录像监控等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核查,发现系柜员在办理一笔个人卡存款时,误办理成取款交易,造成了库存长款。

当日日终,网点未能联系到客户进行处理,现场管理人员理应督促柜员进行及时的挂账处理,但却是默许柜员直接将600元存入客户账并代客户签名轧平账务。

运行督导员发现这一问题后,现场对网点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柜员进行了业务辅导纠正,当即要求网点相关人员进行切实的整改,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网点柜员违规操作引发风险事件后,相关人员既没有积极寻找当事人,也未按正确处理方式进行纠正,一错再错,极容易导致出现日后不必要的纠纷。

发生这起操作风险事件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经办环节。

经办柜员业务处理不细心,操作上存在着随意性,将银行卡存款交易画面时误选成银行卡取款交易画面未能发现,继续完成配款处理,这是导致这起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是自审环节。

凭证打印的信息,是柜员业务操作的最终结果,审核凭证打印内容,是柜员自行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口,柜员必须认真审核打印内容中的账号、户名、金额、记账方向、现/转标志等,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案例中经办柜员没有审核凭证打印内容,未能及时发现差错,这是导致这起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次要原因。

三是现场监督环节。

现场管理人员发现柜员长、短款差错,应立即组织查找,针对差错情况督促柜员按规定做挂账处理,并上报上级行。

但本案例中现场管理人员不仅没有按要求指导柜员处理出现的长款差错,相反却是默许柜员违规处理该笔长款,工作态度极不认真负责,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这是现金差错未能正确处理的主要因素。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对一线柜员基本业务的操作培训,让每一位临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业务交易码的规范使用、熟知业务处理流程、风险点、风险环节及控制措施,并从思想上认识到违规操作的行为性质和将会造成的后果,自觉规范其操作行为,这样,才能确保临柜人员严格按业务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交易来处理每一笔业务,减少风险事件对网点的冲击。

关于违反财务制度的案例

关于违反财务制度的案例

关于违反财务制度的案例引言财务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和约束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的行为,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往往会出现违反财务制度的情况,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影响。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一:公司会计挪用资金案例某公司的财务总监张某因家庭原因急需资金,于是便在公司财政账户中挪用资金用于个人支出。

由于公司财务人员对账不严,加之张某有较高的权限,挪用了大量的资金未被及时发现。

直到公司财务出现大额的账目缺失,才被迫进行调查,最终查明了张某的挪用行为。

原因分析:1. 缺乏内部控制机制: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控制缺陷,导致了张某的挪用行为得以长时间存在且未被发现。

2. 职务权限过大:张某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拥有较高的职务权限,可以直接操作公司的财政账户,使得他的挪用行为更加容易实施。

3. 个人目的性:张某的挪用行为是出于个人原因,由于家庭需求导致他违法违规。

影响分析:1. 经济损失:公司由于张某的挪用而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法律责任:张某的挪用行为构成了违法行为,他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影响企业声誉: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曝光后,将会对公司的形象和声誉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引起客户和投资者的质疑和疏远。

解决方法: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分权管理,避免职务权限过大的情况发生,确保财务管理的透明和规范。

2. 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审查。

3. 加大惩罚力度: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员工,企业应该依法严肃处理,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处理,以震慑其他员工的违规行为。

案例二: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某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和银行的需求,采取了财务造假的手段,虚构了公司的财务数据,使得公司的经营状况看起来更好。

(违规处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违规处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简介分行运行督导员对某网点进行业务运营情况检查时发现,某柜员在日终轧账清点库存现金时发现长款600元,通过调阅业务凭证、查看录像监控等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核查,发现系柜员在办理一笔个人卡存款300元时,误办理成取款交易,造成了库存长款600元。

当日日终,网点未能联系到客户进行处理,现场管理人员理应督促柜员进行及时的挂账处理,但却是默许柜员直接将600元存入客户账并代客户签名凑平账务。

运行督导员发现这一问题后,现场对网点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柜员进行了业务辅导纠正,当即要求网点相关人员进行切实的整改,随后按规定对相关违规人员进行违规积分处理,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网点柜员违规操作引发风险事件后,相关人员既没有积极寻找当事人,也未按正确处理方式进行纠正,一错再错,极容易导致出现日后不必要的纠纷。

发生这起操作风险事件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经办环节。

经办柜员业务处理不细心,操作上存在着随意性,将卡存款交易画面时误选成取款交易画面未能发现,继续完成配款处理,这是导致这起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是自审环节。

凭证打印的信息,是柜员业务操作的最终结果,审核凭证打印内容,是柜员自行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口,柜员必须认真审核打印内容中的账号、户名、金额、记账方向、现/转标志等,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案例中经办柜员没有审核凭证打印内容,未能及时发现差错,这是导致这起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第二个原因。

三是现场监督环节。

现场管理人员发现柜员长、短款差错,应立即组织查找,针对差错情况督促柜员按规定做账务处理,并上报上级行。

但本案例中现场管理人员不仅没有按要求指导柜员处理出现的长款差错,相反却是默许柜员违规处理该笔长款,工作态度极不认真负责,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这是现金长款差错未能正确处理的主要因素。

为规避反交易引发违规事件的案例

为规避反交易引发违规事件的案例

为规避反交易引发违规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客户到网点A柜员处办理取款业务,柜员误办理为存款。

为规避反交易,柜员采取接近翻倍金额的方式办理取款,准备再请客户通过其他渠道取款。

因业务处理结果与客户需求不符,客户拒绝对业务凭证签字确认及领取现金。

于是,柜员采取通过B柜员丈夫银行卡在ATM上转出款项至客户账户,再由客户在网点C柜员处支取现金的方式达到客户取款的业务需求。

经核实,A柜员在客户拒绝签字的业务凭证上模仿客户笔迹进行签名并将未支付给客户的现金交付B柜员。

次日,B柜员在C柜员处将款项存回其丈夫卡上。

一笔简单的取款误为存款操作失误,柜员因未按流程进行反交易,引发未真实反映客户交易行为、代替客户签名、通过网点其他柜员亲属账户过渡款项等违规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发生差错后不是按规定进行反交易处理,而是为了规避反交易,采取绕道接近双倍支取现金,并在客户拒绝配合签字的情况下,再次错误地采取代替客户签名、通过网点其他柜员亲属账户过渡的方式来达到客户取款业务需要,柜员的违规操作行为不仅给客户带来不便,还未能真实展现交易背景,极易引发经济纠纷和银行声誉风险。

(二)网点风险意识极其淡薄,为规避反交易,多个柜员参与其中,而且现场主管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柜员错误行为,以致多名柜员相互配合掩盖业务事实真相,让以错纠错规避反交易的行为得以顺利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应保持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反交易风险事件的考核标准,引导柜员正确对待反交易,杜绝规避反交易行为。

(二)现场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制止柜员违规行为,帮助柜员打消侥幸心理。

(三)严格按照业务操作流程以及相关业务的管理规定,认真执行账务处理规定,防范因账务处理不合规带来的内、外部风险。

(四)进一步做好对业务柜员的操作培训,加强业务处理能力的提升,增强柜员防控内、外风险意识,严密操作手续,提高综合素质,切实防范制度执行和操作风险。

银行柜员违规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案例2008年3月30日下午,像往常一样,某银行会泽县支行员工李明坐在柜台里办理存款储蓄业务。

“再过20分钟就可以下班了。

”抬手看看表,李明心里嘀咕着。

就在这时,冷清了很久的柜台前又来了一个客户,需要办理储蓄业务。

看着客户递过来的《存款凭证》,李明清点了一下递进来的钱,怎么比《存款凭证》上填的多出了一些,而且数目还不小。

用行业术语说,这种情况叫“长款”,按规定应该当场退还给客户。

李明抬头看了看存款客户,那人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递多了钱。

一时间,一股邪念在李明的心中蠢蠢欲动,这可是一笔不少的钱啊,把它私截留下来神不知鬼不觉。

就这样,李明不动声色的把客户的长款私藏下来,装进自己的腰包,觉得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一种不劳而获的快感涌上了心头。

没想到,第二天该客户就发觉钱少了许多,直接来找李明,要求退还长款。

开始李明怎么都不承认自己私藏、截留了客户的长款,因为他觉得客户根本没有什么证据。

于是该客户打电话报了警,并向支行领导反映。

后在公安机关及农行领导的协调下,李明才将长款还给了客户。

一些债权人在工行上海分行门口聚集。

这些人士声称,工行原普陀支行员工刘遥涉嫌非法集资,欠下巨额款项未能归还。

12月11日,徐某并未按照事先约定还款给杨小姐。

杨小姐电话问询,徐某称,客户贷款尚未批下来,需要先开贷审会后才能放款。

徐某称,12月13日下午两点后肯定会还款。

12月13日下午两点,杨小姐并未等来还款的信息。

在多次致电无人接听后,徐某最终来电告知,其款项并非是客户过桥贷款,而是给了刘遥用来还债。

并约定次日见面协商。

12月14日,杨小姐与徐某、刘遥在中山公园的一个咖啡馆见面。

刘遥承认,其资金无法按时返还,他将款项用来还债。

“刘遥说他对外负债有近亿,还不仅仅是我这320万。

”杨小姐对记者表示。

与杨小姐具有相同遭遇的另外一个债权人称她借给了徐某220万元,而徐某实际上将款项给了刘遥。

她的债权不是短期借款而是长期借款,利息月结。

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网点一柜员为客户办理汇款业务。

客户交与柜员办理此笔汇款业务的钱在活期存折上,而非现金汇款。

按通常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此笔汇款应采用转帐汇款方式。

因该柜员工作疏忽,在选择汇款标志时误选为现金汇款业务。

在该笔业务处理的打印环节,本应插入个人业务凭证打印,该柜员又误插入客户孙某的活期存折打印,故又补打个人业务凭证给客户签名。

业务处理完毕后,该柜员发现现金帐实不符,随即又为客户办理活期现金取款业务。

监督中心核查:一是此笔交易信息误打印在存折上,故补打,但补打凭证上未注明原因且未见主管盖章。

二是应办理转帐汇款,误办理为现金汇款,造成先现金汇款后取款,逆向操作。

查复情况属实,该柜员逆向操作、规避反交易。

此笔业务被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在柜面平时业务操作中没有认真审核终端画面业务,当发现操作错误后,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流程处理,使用反交易,而是采取先存后取或双倍取款的办法,来达到现金帐实相符。

逆向操作先存后取,办理无真实交易的存款业务。

(二)柜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学习银行的有关业务操作规定。

在工作中发生问题时操作随意性很大,不向业务主管汇报,擅自逆流程不按规定处理。

(三)网点现场业务主管审核把关不严,履行审核职责不到位,对柜员操作错误,未严格把关,及时纠正,没有做好事中控制,柜员虚存实取,规避反交易,形成潜在风险。

三、风险启示(一)柜员要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及规章制度。

网点负责人认真组织员工再学习相关内容。

做到学习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

提醒员工注意操作风险,做到“边学、边查、边纠、边改,规范员工操作行为,防范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柜面员工思想教育。

在发现操作错误后要及时与现场主管沟通,按规定的操作流程办理,不能擅自进行更加错误的操作,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为掩盖事实,躲避监督、规避反交易违规行为事件的发生。

教育员工要对发生每一笔风险事件认真反思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案例背景:乡镇银行柜员员工小王工作中曾多次捏造账目,私下盗取了银行的现金,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共计盗取现金540万元。

由于工作人员内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银行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小王的违规行为,导致此次风险事件的发生。

案例过程:小王作为柜员,负责银行现金的存储和发放工作。

由于她在工作中逐渐熟悉了银行的各项操作,同时也发现了银行内部监督的薄弱环节。

为了个人利益,她开始了盗取现金的行为。

首先,小王在每日工作过程中,故意录入了少量现金入库,并暗中将其挪用为个人所得。

由于银行内部对每日现金入库的核对不够严格,她得以长期盗取现金而不被察觉。

其次,小王还盗取了现金的方式十分新颖。

她在处理业务时,刻意规避了监控录像,将取款记录摧毁,并将盗取的现金暂时性地储存于个人物品中,待业务结束后再将现金妥善处理。

此行为使得她的盗取行为更加隐蔽,极大地降低了被发现的几率。

然而,由于小王过于贪心,盗取现金数额逐渐增大,银行在一次盘点时发现了账额的不平,开始怀疑小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于是,银行对小王的工作记录进行了仔细调查和分析,最终发现了她的违规行为。

案例影响:1.经济影响:银行财务损失540万元,对银行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银行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补救损失,例如恢复账目、追回盗取的现金等,给银行造成了额外的经济压力。

2.信任影响:此次事件对银行的声誉造成了巨大冲击。

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对银行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和业务量的下降。

3.管理影响:此次事件揭示了银行内部监管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对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了重要问题。

银行需反思并完善内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案例启示:1.完善内部监管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业务操作规范、账目核对严格,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强化内部审计: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各项业务和操作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确保银行的经营安全和财务稳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运行督导员对网点进行业务运营情况检查时发现,一柜员在日终轧账清点库存现金时发现长款,通过调阅业务凭证、查看录像监控等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核查,发现系柜员在办理一笔个人卡存款时,误办理成取款交易,造成了库存长款。

当日日终,网点未能联系到客户进行处理,现场管理人员理应督促柜员进行及时的挂账处理,但却是默许柜员直接将600元存入客户账并代客户签名轧平账务。

运行督导员发现这一问题后,现场对网点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柜员进行了业务辅导纠正,当即要求网点相关人员进行切实的整改,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网点柜员违规操作引发风险事件后,相关人员既没有积极寻找当事人,也未按正确处理方式进行纠正,一错再错,极容易导致出现日后不必要的纠纷。

发生这起操作风险事件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经办环节。

经办柜员业务处理不细心,操作上存在着随意性,将银行卡存款交易画面时误选成银行卡取款交易画面未能发现,继续完成配款处理,这是导致这起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是自审环节。

凭证打印的信息,是柜员业务操作的最终结果,审核凭证打印内容,是柜员自行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口,柜员必须认真审核打印内容中的账号、户名、金额、记账方向、现/转标志等,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案例中经办柜员没有审核凭证打印内容,未能及时发现差错,这是导致这起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次要原因。

三是现场监督环节。

现场管理人员发现柜员长、短款差错,应立即组织查找,针对差错情况督促柜员按规定做挂账处理,并上报上级行。

但本案例中现场管理人员不仅没有按要求指导柜员处理出现的长款差错,相反却是默许柜员违规处理该笔长款,工作态度极不认真负责,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这是现金差错未能正确处理的主要因素。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对一线柜员基本业务的操作培训,让每一位临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业务交易码的规范使用、熟知业务处理流程、风险点、风险环节及控制措施,并从思想上认识到违规操作的行为性质和将会造成的后果,自觉规范其操作行为,这样,才能确保临柜人员严格按业务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交易来处理每一笔业务,减少风险事件对网点的冲击。

(二)一线柜员的工作较为繁琐,出现差错是难免的,但当业务差错不可避免的
发生时,必须按规定处理,不能以错纠错,对现金差错应严格执行《现金错款、溢短处理实施细则》要求,网点日常业务过程中,柜员发生长、短款差错,经查找,当日均应经网点负责人审核签批后作挂账处理,现金长款记入“待处理出纳长款”科目核算,现金短款记入“待处理出纳短款”科目核算,日后积极组织现金错款后续查找工作,尽快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妥善处理。

(三)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职,增加工作责任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才能真正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

现场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对网点日常业务的监督检查,时常督促柜员按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同时,不断强化柜员的风险意识,引导柜员充分认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指导柜员正确处理各类差错事故,才能把事中环节的控制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