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二)我国目前中学主要的教学原则——8大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2、理论联系实际;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概念】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贯彻原则的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概念】体现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

(2)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个提出

【涵义】: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描写,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食物形成清晰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形成新概念,掌握规律奠定基础。

【直观手段的种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涵义】: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涵义】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贯彻要求】:(1)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2)教学要有系统性;

(3)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4)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6、巩固性原则

概念:“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贯彻要求:(1)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

【涵义】“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贯彻要求】(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涵义】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贯彻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二)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注入式】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启发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当代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注意】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极广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索法、研究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5)教学时间、设备和条件

2、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