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说课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优秀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城市化教案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
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城市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就是——城市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第二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数量增加,地域扩大,城市等级提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2.2 城市化- 教案设计
城市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内涵,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关注。
【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如何降低城市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如何降低城市化
【教学过程】
引入:以泉州近几年的发展来说明问题,特别浮桥、江南等地发展来说明城市及城市化带给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生物圈的影响
对水圈的影响
对岩石圈的影响
对大气圈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
2)不利影响——过快城市化
以各类污染的典型图片观看为主,并在每类图片之后,提出污染的来源,危害等对于活动的处理,除了认识中国的城市化现状,更多的作用在于尝试让学生回答第3个问题,并达到巧妙引入第三部分知识的学习。
3.保护和改善城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优质课件 (共34张PPT)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 快;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由于城市化与 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一些国家有 “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如南美国家) 一些国家有 “滞后城市化”的现象(如 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显 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 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 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上升到39.1%。
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
1. 概念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除了地域转变,还有哪些 转变? 如:人口转变(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由第一产业转 移到第二、三产业)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6.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
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
可能降低的是( A )
A.稻田Biblioteka 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水圈的影响: 水污染 城市地表径流增加
2、对大气圈的影响: 大气污染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城市化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2)
城市化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城市化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地理教学实物:城市与农村的照片、城市规划图等3. 学生参与活动所需的素材和工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城市与农村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所居住的城市是否正在发生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化的定义和发展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3. 特征分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城市化的特征,如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功能发展等。
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4. 影响评价(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城市化影响的评价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进行调研和讨论,并就该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进行汇报。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国内外城市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对城市化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调研报告:评价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调研能力和报告的内容完整性。
3. 学生的思考能力:评价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的定义和发展过程特征: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功能发展等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等方面的影响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使学生对城市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中图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说课稿
《城市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城市化》选自中图版必修二高一所学课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构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城市化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以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化,这部分内容分为前后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明确城市化的内涵是学习的基础,弄清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化内涵的认识,有助于明白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并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状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明城市化的内涵及表现;②阐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③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城市化的内涵及表现,并得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②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图表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③根据事实材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城市化的内涵,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二、学情分析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尤其是章丘市近年来发展迅速。
身为农村和城镇学生,有丰富的直观感受。
城市化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城市化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城市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城市化对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2) 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城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认识和思考。
2. 概念解释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和城市环境问题等。
3. 影响分析(1) 人口影响:城市化使得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
这会带来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加剧、城市人口结构变化等影响。
(2) 经济影响: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成为经济中心。
城市化还带来了城市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外流等影响。
(3) 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垃圾处理问题等。
4. 案例分析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城市化案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让学生分析这些城市化案例中的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化对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城市化的现象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案例分析:通过给学生展示城市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城市化对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城市化》优秀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2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都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说明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都市化的进程;明白得都市化的含义及要紧标志;明白得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在都市化进展中的差异;明白得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在都市化进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都市化的时期图,把握差不多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都市化处于不同时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都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都市化的特点、推测家乡的进展动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都市化的含义及三个要紧标志;都市化进程的时期性;都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都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现在拥有20万人口的都市。
它,确实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通过短短的10年的时刻,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都市的进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确实是——都市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都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它有些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第二节都市化)一、什么是都市化(板书)人口向城镇集聚和都市范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确实是都市化。
(板书:1、都市化的概念)(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都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都市进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摸索:都市数量和都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数量增加,地域扩大,都市等级提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出伦敦都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都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都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都市居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2节《城市化》备课资料
第二节城市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1.根据具体资料,分析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结合典型事例,阐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联合国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
1980年,中国只有51个城市人口超过50万。
1980~2010年的30年间,共有185个中国城市跨过50万人口门槛。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又将有107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
201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51.27%,快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引入新课——城市化。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32~3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2”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37~3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并完成[思考交流]2。
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33表2-2-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注意[易误警示]。
→步骤5: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3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4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7:教师通过[例题2]教材P38活动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注意[特别提醒]。
→步骤8: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4、5、6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最新中图版必修二2.2《城市化》教案.doc
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化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
所以我认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比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
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准备知识]:地理必修1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热岛效应”等)、数学有关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的有关内容、调查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主要问题及成因等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6.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特点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建立他们之间的阶级情感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四、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教学难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六、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读图析图的过程,特别是曲线图的读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课件(共20张PPT)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城 区 城市郊 区 乡村 或小 城镇
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与人口增长同步的,多数工业 化滞后于城市化,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相脱节的原因有 “推力”和“反推力”。
推力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而农村经济增长慢
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 推动农民进城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
世 )界
城 市 化 水 平 (
100 80 60 • 40
•
20 •
• •
•
• • •
• 发达国家 •世 界 • 发展中国家
1960 1980
2000
2020 年份
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与其社会 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郊区城市 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
继续增大
常见的问题
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 能区分异不明确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住房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等
) 城 50 市 人 40 口 ( 30 亿
20
10 •
• •
1960
• • •
1980
•世 界
•发展中国家 •
•
•发达国家
•
年份 2000 2020
思考
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加快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更多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
展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 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地理必修2中图版2.2《城市化》教案2
【课题】必修2模块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第2课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所需课时】1课时【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课是《城市化》的第二课时,是对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要素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3、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来源。
2.掌握城市的合理规划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学会归纳城市合理规划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海口城市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海口建设海口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
难点:掌握如何通过城市的合理规划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生在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
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师(承转)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生(合作探究):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城市化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城市化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城市化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和过程,并能够分析城市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和过程。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城市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城市化的初步认识。
2. 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发展等。
3. 影响因素分析(15分钟)介绍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4. 城市化过程(20分钟)详细介绍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人口转移、城市扩张、城市功能转变等。
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
5. 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0分钟)讲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生活方式改变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6.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分钟)介绍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破坏、能源消耗等。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7.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展望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调研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ⅱ中图版2.2《城市化》教案
地理ⅱ中图版2第二节都市化(第1学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都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图片和数据资料,了解都市化的表现。
2.运用相关图表统计资料,概括世界都市化进程中的要紧特点。
3.通过读图、绘图训练,提高读图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世界都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1)运用统计图表和地图,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2)都市化的表现之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运用相关图片和数据资料,了解都市化的表现。
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1.利用北京实例(不同年代,北京的卫星图片、景观照片、统计数据等),导入新课。
3.小结:都市化的三个表现。
2.阅读图像、地图、文字及数据资料,分组讨论归纳都市化的具体表现。
通过分析图片和数据,猎取信息,归纳都市化的表现。
运用相关图表统计资料,概括世界都市化进程中的要紧特点。
通过读图、绘图训练,提高读图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1.教师提供统一的坐标底图,指导学生绘制世界都市化进展趋势的折线图。
3.对学生的绘图作业进行简单的点评。
4.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所绘图像的步骤与方法并提出读图要求。
6.小结: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都市化进程的差异。
2.学生依照书P33表2-2-1自绘折线图(或直方图)。
5.依照所绘图像,分析都市化进程的特点,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都市化进程的差异,完成表格。
(见表1)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猎取及分析地理信息。
培养学生图、表转换的能力。
8.强调特大都市进展迅速这一特点。
9.以北京、天津为例,引出都市带的现象。
11.展现世界地势图及中国长三角地区地势图,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地表形状对都市分布的阻碍。
13.小结:世界都市化的特点。
7.阅读P36表2-2-2和2-2-3,了解特大都市进展迅速。
10.阅读书P36图2-2-8,了解世界要紧的都市带。
高二地理城市化说课稿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使用互动式问答和讨论,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我的思路,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以深入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城市化相关的知识点。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课堂提问和回答、小组讨论和报告、角色扮演和模拟决策。课堂提问和回答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和报告则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信息,共同分析问题,并向全班展示成果;角色扮演和模拟决策则让学生模拟城市管理者,就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决策,体验城市化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些互动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实践性活动加深对城市化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具体生动的城市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城市化概念和理论,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图表分析法能够训练学生通过数据图表来分析城市化进程和影响,提升学生的数据解读能力。小组讨论法则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通过交流观点来深化对城市化的理解。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其目的在于:
1.阅读一篇关于城市化的文章,并撰写读书笔记,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完成一份关于城市化影响的思维导图,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和整合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城市化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城市化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城市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城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城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对城市有什么了解?城市化是什么意思?”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3.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15分钟)介绍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包括城市化的起点、加速期和高速增长期。
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速度。
4. 城市化的特点(15分钟)以图表和实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城市化的特点,包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会多样等。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的特点。
5.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20分钟)介绍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6.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15分钟)通过图表和实例,向学生展示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等。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7.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15分钟)通过案例和数据,向学生介绍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服务、增加社会矛盾等。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8.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15分钟)通过图表和实例,向学生展示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地理说课稿《城市化》
地理说课稿《城市化》地理说课稿《城市化》一、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背诵出城市化的概念;(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证据,再结合材料判断一个区域城市化的阶段;(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1.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2.难点:(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
各个阶段之间区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城市化》选自中图版必修二高一所学课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构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城市化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以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化,这部分内容分为前后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明确城市化的内涵是学习的基础,弄清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化内涵的认识,有助于明白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并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状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明城市化的内涵及表现;②阐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③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城市化的内涵及表现,并得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②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图表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③根据事实材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城市化的内涵,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二、学情分析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尤其是章丘市近年来发展迅速。
身为农村和城镇学生,有丰富的直观感受。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针对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资料分析为主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1、教法(1)教学方法及依据:依据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法理论和瑞士思想家、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资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
本节课城市化定义教学中联系本地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创设情景。
案例分析法:通过章丘城区面积和人口的变化启发学生得出城市化的内涵;资料分析法:通过读图表、文字材料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演绎归纳出地理特征,是学生一项重要能力,也是高考要考查一项重要内容,本节课资料丰富,能有效提升学生结合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法:使学生学会从图表上归纳出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教学手段:本节课结合教材、学案等学具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
2、学法本节课采用结合乡土,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四、教学流程:本节课分五大乐章,分别融入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使之更优美。
首先进入第一乐章创设情境,激发情意音画引领---章丘市城区近十年变化图片,带入情境,同时提出问题(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引领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计依据及意图运用情景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有用地理。
变换场景,精彩生成。
进入第二乐章重点探究,城市化的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十年章丘市城区面积变化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格,分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城市化的内涵2、城市化的表现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设计依据及意图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会观察,提高学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进入第三乐章突破难点,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本乐章分两个环节:环节一:结合表2-2-1,绘制世界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图1、分三组分别绘制世界的、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图。
2、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说明作图的注意事项,并出示完整的曲线图环节二:结合曲线图,分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总结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
2、结合曲线图比较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设计依据及意图通过绘图、学生讨论、读图分析和图文转换,锻炼了动手、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空间尺度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进入第四乐章联系实际,让城市更美好结合近一段时间来,章丘市多发的雾霾天气,观看有关雾霾的视频《拯救空气》,引发学生的危机意识,重视城市环境问题,同时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关于城市化问题的图片,用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并总结。
同时提出下列问题:1、面对城市环境问题,你如何选择今后的生活地点?2、假如你是章丘市的市长,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对学生的选择做出科学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以及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活动形式:分两组竞争辩论。
设计依据及意图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进入第五乐章巩固落实,完成检测达标训练,让学生利用5分钟独立完成,要求认真读题,分析图表,然后同桌交流,互相讲解,有疑难问题小组内质疑交流,教师点拨评价。
活动形式:先独立完成,后同桌讨论。
设计依据及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五、板书设计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设计了如下板书。
第二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1、内涵:2、表现: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四方面表现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3、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2、措施:六、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设置合作探究环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并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三、说学法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