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6d6ccdb358f5f61fb73666ff.png)
20:13
9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1.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了解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掌握药物使用禁忌证。 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 病理生理特点和手术要求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法。 注意配伍禁忌。
20:13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2.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传统的麻醉深度分期:遗忘期、兴奋期、外科麻醉期、 延髓麻醉期。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BIS等。
20:13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6.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 部位麻醉复合全身麻醉
20:13
第三节 静吸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将静脉全身麻醉与吸入全身麻 醉同时或先后应用于同一次麻醉过程。
麻醉诱导
静脉诱导法 吸入诱导法 静吸复合诱导法
20:13
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方法 1.麻醉诱导 小儿基础麻醉 ,肌注4~10mg/kg,静注1~2mg/kg。 2.麻醉维持 (1)氯-羟、氯-安、氯-丙泊酚.氯-杜氟合剂.无肌松作用,一般用于小 儿手术。也可用于成人无需肌松的短小手术。 (2)氯-安-琥、氯-普-琥.有肌松作用,气管插管,一般用于小儿手术。
20:13
5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1
(二)注意事项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应警惕发生呼吸 抑制,恶心呕吐,术后精神作用,一过性失明等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5cf6a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9.png)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1.麻醉学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访视——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N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3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二、授课要点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吸入麻醉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7试题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7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ba666252d380eb63946d45.png)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1.肌松药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生素能增强肌松药作用,但机制因药而异B.庆大霉素增强肌松药作用的机制为接头前、后双重作用C.林可霉素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而不增强去极化肌松药D.青霉素类在临床剂量范围没有明显的增强肌松药作用E.对抗生素增强肌松药所致的阻滞延长,钙剂治疗最有效√解析:[解析] 肌松药的拮抗最有效。
2.引起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的因素中,最次要的是(分数:2.00)A.局部麻醉药的浓度B.局部麻醉药剂量C.注药速度D.是否误入血管内E.麻醉前是否使用抗胆碱药√解析:[解析] 麻醉前是否使用抗胆碱药不影响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
3.神经阻滞时局部麻醉药的注射部位是(分数:2.00)A.神经干(丛)旁√B.神经末梢丰富的皮内C.肌肉组织D.皮内和皮下组织E.神经干内解析:[解析] 注射部位是神经干(丛)旁。
4.气管内插管的绝对禁忌证有(分数:2.00)A.脑主动脉瘤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C.饱胃患者D.甲瘤压迫气管者E.严重喉水肿患者√解析:[解析] 插管刺激可能加重水肿造成患者呼吸道闭塞。
5.颅内压监测的常用部位为(分数:2.00)A.侧脑室或硬脑膜外√B.第四脑室C.第三脑室D.蛛网膜下腔E.颅内任何部位解析:[解析]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以脑室导管法最常用,其次为硬膜外或硬膜下置管法。
6.由麻醉面罩、螺纹管形成的无效腔称(分数:2.00)A.生理无效腔B.肺泡无效腔C.机械无效腔√D.解剖无效腔E.机械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解析:[解析] 机械无效腔的定义。
7.胸腹部大手术后需行呼吸治疗的指征有(分数:2.00)A.持续低氧血症B.COPD患者C.支气管哮喘患者D.ARDS患者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 都是加强呼吸监测的指征。
8.关于尿毒症患者术前准备,错误的是(分数:2.00)A.充分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术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B.透析不仅改善血液生化紊乱,而且还改善高血压及高血容量C.尿毒症患者多为慢性中重度贫血,Hb60~90g/L,术前输血对患者无益√D.术前应控制血钾E.测血压袖套及静脉通道均置于非动静脉瘘一侧的上肢解析:[解析] 必要的输血,增加血红蛋白,改善血液携氧能力。
临床麻醉学 笔记
![临床麻醉学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7fa8642caaedd3383c4d399.png)
徐州医学院临床麻醉学第3版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临床麻醉学笔记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目录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6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10 第五章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17 第六章吸入全身麻醉 (19)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 (21)第八章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26 第九章局部麻醉…………………………………………………………………………………………………30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 (35)第十一章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39 第十二章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41 第十三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43 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45 第十五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51 第十六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55 第十七章胸科手术的麻醉 (58)第十八章心血管手术的麻醉……………………………………………………………………………………61 第二十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66 第二十一章眼、耳鼻喉手术的麻醉………………………………………………………………………………77 第二十二章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麻醉…………………………………………………………………………81 第二十三章腹部外科与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82 第二十四章烧伤病人的麻醉................................................................................................82 第二十五章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83 第二十六章内分泌病人手术的麻醉.......................................................................................87 第二十七章小儿麻醉 (91)第二十八章妇产科麻醉…………………………………………………………………………………………83 第二十九章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96 第三十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105 第三十一章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104 第三十二章常见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107 第三十五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112 第三十六章非住院病人的麻醉…………………………………………………………………………………114 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115 第三十四章内镜手术的麻醉……………………………………………………………………………………109 第三十八章麻醉后监测治疗……………………………………………………………………………………101 1 临床麻醉学笔记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第一章绪论1. 我国习用的麻醉方法分类⑴全身麻醉① 吸入麻醉:经呼吸道吸入② 静脉麻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泵注、靶控输注③ 肌肉麻醉:肌内注射④ 直肠麻醉:经直肠灌注⑵椎管内麻醉① 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② 硬脊膜外隙阻滞: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⑶局部麻醉① 表面麻醉:局麻药涂敷、喷、滴② 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浸润注射③ 区域阻滞:局麻药注射④ 周围神经阻滞:局麻药注射⑤ 静脉局部麻醉:止血带下静脉注入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目的与要求】掌握ASA病情分类法。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732b55f8c75fbfc67db22e.png)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15%~20%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 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 女性约为20 kg/m 2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
本法优点在于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术中控制性降压: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到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331f6dff59eef8c75ebfb365.png)
麻醉三要素
➢无 痛 ➢ 肌肉松弛 ➢ 意识消失
复合麻醉的优点
复合麻醉和联合麻醉可以发挥每种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 的优点,取长补短,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增强 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提高麻醉质量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每种药物的药代动 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以及药物使用禁忌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协同 作用(synergism)、相加作用(additive)和拮抗作用 (antagonism),并根据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手术要求调整所用药 物的种类、剂量和用法;由于药物的酸碱度不同,还应注意配伍禁忌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 优化用药方案:药物的选配在满足临床手术的基本要求 下,原则上应尽量减少用药种类
• 坚持个体化原则:复合麻醉用药复杂,可能同时使用多 种麻醉方法,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又各异,所以必须坚 持个体化原则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根据手术要求和需要,临床 上常使用多种麻醉药物的复合麻醉和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 技术的联合应用
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呈相加作用
麻醉维持
静脉麻醉维持:在麻醉诱导成功后即以静脉复合麻醉维 持,主要依靠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复合的模式来维持 麻醉状态。如丙泊酚和麻醉性镇痛药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 醉、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以及神经 安定镇痛麻醉等
麻醉维持
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在麻醉诱导后即以静吸复合麻醉维 持。此法或以吸入麻醉为主,辅以静脉麻醉或静脉复合麻 醉;或以静脉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为主,辅以吸入麻醉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复合用药已缺乏肯定的标志。脑电双频谱指 数(BIS)监测对于判断术中麻醉深度有一定的帮助。BIS与强效吸入麻 醉药物麻醉深度的相关性较好。BIS一般应维持在40~60之间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323895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2.png)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是现代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两种麻醉方式。
它们在手术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本文将分别对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定义、优点、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
一、复合麻醉复合麻醉,又称全麻联合局麻,是一种同时使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通过药物使患者进入无痛状态,局部麻醉则在手术部位使用局部麻药,以减轻手术区域的疼痛。
该麻醉方式结合了全身和局部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患者体验。
复合麻醉的优点在于可控性强、麻醉深度可调、手术区域疼痛减轻等。
相较于单独使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复合麻醉不仅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和局部麻醉的毒副作用,还能减轻术后恢复期的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
复合麻醉适用于多种手术,尤其是需要切口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
它可以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同时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心肺疾病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等,复合麻醉需要特别小心谨慎,避免潜在的风险。
二、联合麻醉联合麻醉,又称为多模麻醉,是一种结合了不同类型麻醉的方式。
它通过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麻醉方法,以综合利用各种麻醉的优点,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联合麻醉的优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患者和手术类型进行个性化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
常见的联合麻醉方式包括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等。
相较于单一麻醉方式,联合麻醉能够更好地综合运用各种麻醉手段,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果。
联合麻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术,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综合考虑手术部位和术后疼痛管理的情况。
联合麻醉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和风险评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然而,联合麻醉需要专业麻醉师的全程监护和操作,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和方案制定。
三、总结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两种麻醉方式,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优势。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医学PPT课件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76db4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9.png)
临床常用的复合麻醉方案
1.静吸复合麻醉 Propofol+Fentanyl+Esmeron 诱导插管 Sevoflurane+Remifentnil 维持 2.全凭静脉麻醉(TIVA or TCI) Propofol+Fentanyl+Esmeron 诱导插管 Propofol+Remifentanil 维持
• Multi-model analgesia (including NSAID, nerve block, local infiltration, opioid, etc) should be considered
11
联合麻醉的优点
• 可以达到更完善的麻醉效果, 病人围术期安全性 更高
• 消除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和精神紧张 • 减少全麻中镇痛药的用量,或局麻药的应用,从
阿片类药物的时效敏感半衰期来自The CSHT of remifentanil is less than 5 minutes, independently of the
time of administration.
8
Propofol时效敏感半衰期
The CSHT of propofol is 15min after a 2-hour infusion
5
两种方法的比较
1.对颅内压的影响 2.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3.对HPV的影响 4.术中体动的发生率 5.对苏醒速度的影响 6.经济效益的比较
6
吸入麻药的药代动力
• Figure 1. The 80% decrement times of volatile anaesthetics. By analogy with the 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 the decrement time describes the decay of the alveolar concentration with the time of administration. The 80% decrement times of both sevoflurane and desflurane are less than 8 minutes and do not increase with the duration of anaesthesia. However, the 80% decrement times of isoflurane and enfluran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fter approximately 60 minutes of anaesthesia, reaching plateaus of approximately 30–35 minutes. The 80% 7 decrement time correlates closely with the clinically observed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第7-12章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第7-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5e5b43d0508763230121240.png)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第7-12章第七章吸入麻醉一、目的:1.掌握吸入麻醉的概念及特点,熟悉吸入麻醉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熟悉影响吸入麻醉吸收、分布与消除的因素。
2.掌握吸入麻醉药临床评价的内容。
3.了解判断吸入麻醉深度的方法和标准,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
4.熟悉吸入麻醉的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讲授内容:一般介绍吸入麻醉的概念;吸入麻醉药的分布与清除,常用吸入麻醉药的特点。
重点介绍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MAC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一般介绍常用吸入装置和方法。
重点介绍吸入麻醉期的观察和管理。
三、自学内容:无第八章静脉全身麻醉一、目的:1.熟悉静脉麻醉的特点,了解静脉麻醉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判断麻醉深浅的主要依据。
2.掌握硫喷妥钠静脉全麻的特点,熟悉其麻醉方法、适应证与禁忌症。
3.掌握氯胺酮麻醉和异丙酚麻醉的特点,熟悉其麻醉方法、常见并发症、适应证与禁忌证。
4.熟悉芬太尼静脉麻醉、咪达唑仑麻醉、依托咪酯麻醉的特点,了解这三种静脉麻醉的具体实施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
二、讲授内容:一般介绍静脉麻醉的概念、静脉麻醉分类方法。
重点讲硫贲妥钠静脉麻醉、氯胺酮麻醉、异丙酚静脉麻醉的麻醉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一般介绍芬太尼静脉麻醉、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及依托咪酯静脉麻醉。
三、自学内容:羟丁酸钠静脉麻醉。
第九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一、目的:1.掌握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熟悉肌松药常见不良反应和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2.了解肌松药作用的消退过程与残留肌松作用,熟悉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3.熟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掌握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4.了解肌松药监测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二、讲授内容:重点介绍肌松药的应用目的和基本原则、肌松药的不良反应和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一般介绍肌松药的消退以及肌松药的拮抗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般介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重点介绍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一般介绍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临床麻醉学
![临床麻醉学](https://img.taocdn.com/s3/m/739f4af46c175f0e7cd137fd.png)
(第十一、十二章)
精选ppt
1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 复合麻醉 也称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全麻药同时或先后应用的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 指完全采用静脉途径用药实施全身麻醉的方法。
(二)、麻醉方法的实施 1、麻醉诱导 ☆ 静脉诱导: 静脉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剂 Propofol + Fentayl + Norcorine
精选ppt
5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 吸入诱导: 一般用于小儿 哪种吸入麻醉药最合适?
慢诱导 保持自主呼吸(静脉药 + 吸入药 + 表麻) 2、麻醉维持 ☆ 吸入麻醉维持
Enf / Iso/ Des /Sev+ N2O-O2
精选ppt
6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 吸入-静脉复合维持 以吸入为主
Enf /Iso /Des/Sev +N2O + Pro(iv) ☆ 静脉-吸入复合维持:
以静脉为主 Pro + Fen + Nor + Iso… 心脏手术麻醉最常用
精选ppt
精选ppt
11
肠镜检查 -全凭静脉麻醉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三、联合麻醉(全麻与非全麻) 1、优点: ☆ 保证麻醉效果,提高围手术安全性。 ☆ 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 应,促进病人苏醒。 ☆ 减少肌松药的用量。 ☆ 使病人安静,消除紧张。 ☆ 提供更有效的术后镇痛途径。
《疼痛诊疗学》教学大纲解析
![《疼痛诊疗学》教学大纲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c2c8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b.png)
《疼痛诊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适用专业: 麻醉学专业课程类别: 主干课程总学时数: 44学时(其中实验及实践教学16学时)二、课程性质、目的疼痛诊疗学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是麻醉学专业学生重要临床医学课程之一。
它的任务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学科。
为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 为患者及时、认真地诊断和进行有效的治疗, 尽快尽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面同2l世纪课程教材的要求, 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 注重素质教育和启迪思维。
前7章为总论部分. 后12章为各论。
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 也可供急诊科、ICU及疼痛门诊医师参考。
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并结合学生的六、成绩考核方式本门课程为考查课. 期末考试以理论课内容为主, 以开卷形式进行。
卷面考试成绩占90分. 实验成绩10分。
学生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二部分构成。
其中实验报告占60%;平时实验操作技能占40%。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2.熟悉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3.了解疼痛诊疗学的范畴、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教学内容:1.疼痛诊疗学的溉念、工作的重要意义及范畴。
2.疼痛诊疗学的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1学时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疼痛的机制、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及疼痛治疗的原理。
2、掌握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和测量评估的方法, 包括各种评估方法及其英文缩写。
3.熟悉疼痛的分类。
教学内容:1.疼痛的机制、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及疼痛;治疗的原理。
2.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和测量评估的方法。
3.疼痛的分类。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1学时第三章疼痛的诊断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体格检查一些重要特殊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2)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5a39fc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3.png)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2)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ASA5级:病情危重、频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
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2、颏甲距离:指在颈部完全伸展从下颌骨下缘到甲状软有切迹的距离。
3、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4、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5、喉痉挛: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6、术中知晓:是指病人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7、大量输血:通常为24小时内输入一倍或以上的全身血容量;3小时内输入50%全身血容量和需要输血〉150ml/min。
8、体外循环:又称心肺转流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出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并排出一氧化碳,再将氧合后的血液经人工心脏泵入体内动脉系统。
9、高危妊娠:妊娠期某些病理因素,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安全或导致难产,称为高危妊娠。
10、阻塞性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而引起严重打鼾甚至呼吸暂停(中止10秒以上)为特征的症候群.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简单床旁测试病人肺功能的方法,包括屏气试验、吹气试验、吹火柴试验.2、目前常用的肌松药有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等.3、对第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施行手术时应考虑安装起搏器,对心胸比值〉0.7的病人应视作高危病人。
4、麻醉选择总的原则是在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寰枕关节活动度是否影响头颈前倔后伸,对插管所需口、咽、喉三轴线接近重叠的操作至关重要。
6、气管导管插入过深,会进入一侧主支气管,导管插入过浅,套囊位于咽部,容易造成脱管。
7、全麻诱导必须充分估计病人的耐受能力,谨慎从事,尽力预防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8、氯胺酮是目前临床所用的静脉全麻药中唯一可以产生较强镇痛作用的药物.9、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麻醉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似,但毒性比布比卡因低。
复合麻醉和联合麻醉
![复合麻醉和联合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e0e1897165ce05087732135b.png)
麻醉方法: 诱导:丙泊酚 麻醉性镇痛药 肌松剂 剂量:1~2.5mg/kg
维持:连续输注:50~20ug/kg/min 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3~8ug/ml 镇静:25~75ug/kg/min 0.5~1ug/ml
注意事项: 呼吸抑制,保持气道通畅 循环抑制,可引起血压下降 注射痛 对大豆和鸡蛋过敏者慎用 与瑞芬太尼合用时,停药前应该给予镇痛剂 不宜过早停药,以免病人过早清醒 个体化用药
注意事项
1.最小剂量原则,用药个体化. 2.必须行气管内插管。 3.可发生吸入全麻和静脉全麻并发症。 4.苏醒期临床表现复杂,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三、全凭静脉麻醉
1、概念:静脉麻醉药 静脉麻醉辅助药
2、方 法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
3、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方法: ①诱导:氯胺酮单次iv诱导 2mg/kg 氯胺酮 im 诱导 4~6mg/kg 辅以依托咪酯/异丙酚、咪唑安 定及肌松剂行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 全凭静脉麻醉 全麻与非全麻复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准确地判断麻醉深度 加强麻醉管理 优化用药方案 坚持个体化原则 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
二、静吸复合麻醉
概念:同时或先后使 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
方法:1.静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 2.吸入麻醉诱导,吸静复合维持; 3.吸静复合诱导,吸静复合维持。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和联合麻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临床麻醉学教研室
王云姣
一、 概 述
复合麻醉(平衡麻醉): 两种或以上的麻醉药物。
联合麻醉: 两种或以上的麻醉技术。
复合麻醉的优点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a0c4a5aef8941ea66e0507.png)
定义
复合麻醉 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
使用≧2种麻醉药物
联合麻醉
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 使用≧2种技术
意义
• 发挥每种麻醉药或技术的优点,取长补短 • 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 提高麻醉可控性、安全性、质量
应用原则
•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 药效药代特点 – 药品之间协调、
插管 mg/kg
1~2
显 效min 0.5~1
0.08~0.2 1~3
非去极化
0.5 ~ 0.75
0.07~0.15
1.5 ~ 2
1.5~3
维 持min 10~15
维持剂量
0.1~ 0.2% <1g 50~
100ug.kg.min
排泄
血浆假性 胆碱酯酶水解
35 ~ 55
0.04~0.08 mg.kg.次
–静/吸/复合全麻+硬外麻 诱导:硬外穿刺置管+静脉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 维持:吸入/静脉+硬外 注意:主次分明、生命体 征、麻醉深度
–颈丛/臂丛和全麻联合
小结与思考题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麻药或麻法能 够满足理想麻醉状态的要求,复合/联 合麻醉可以发挥各自优点,取长补短, 减少副作用,提高麻醉质量,是目前 麻醉常用方法。
代碱— 新斯的明拮抗作用↓
⑵肝肾功能↓ ⑶低温
肌松作用延长
肝肾血流量↓
乙酰胆碱合成 释放 代谢受影响
⑷神经肌肉疾病
偏(截)瘫
烧
伤 血钾↑—不用琥珀胆碱
重症肌无力 肌强直综合症 对肌松药敏感
• 药物相互作用 ⑴ 去与非去极化——作用拮抗 ⑵ 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协同(相加) ⑶ 吸入麻醉药 增加肌松药作用 ⑷ 普鲁卡因
临床麻醉学课程学习大
![临床麻醉学课程学习大](https://img.taocdn.com/s3/m/14606b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5.png)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clinical anesthesiology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02001适用专业:麻醉学(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其中实验及实践教学48学时)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程二、课程教学目的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ology)是麻醉学专业学生重要临床医学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临床麻醉学》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将麻醉学的理论应用于临床,消除病人围术期疼痛与不适、正确实施临床监测、调控病人生理机能、避免过度应激,保障病人生命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术后康复和减少住院时间。
按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要求,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注重素质教育和启迪思维。
前16章为总论部分32学时,后34章为各论,44学时,其中标(*)四章内容临床应用性不强,不安排理论授课。
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也可供急诊科、急救中4及ICU 医师参考。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操作,临床见习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期末考试以理论课内容为主,以闭卷形式进行。
卷面考试成绩占70分;实验成绩30分。
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表现三部分构成。
各10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郭曲练姚尚龙主编,《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目:庄心良主编,《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3版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以及麻醉方法的分类2、了解:麻醉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l、麻醉的基本概念2、临床麻醉的发展史3、麻醉学专业任务、范围、麻醉方法分类及如何学好麻醉学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掌握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及全身情况的检诊2、熟悉:麻醉和手术风险因素评估3、了解: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1、麻醉前检诊的重要性、目的、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ASA分级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诊3、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的评估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的作用和用法、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2、熟悉:麻醉选择的原则,熟悉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教学内容]大纲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2、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3、麻醉选择的原则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常用药物的作用与用法5、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目的要求]1、掌握: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掌握插管之前用具的准备、插管前麻醉,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证、优点及经鼻盲探插管方2、熟悉:困难插管的插管方法、支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插管的方法,掌握拔管指征、注意事项,熟悉喉罩的应用[教学内容]1、气管内插管的术前检查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插管前的准备2、插管的适应证、拔管指征和注意事项3、气管内插管、支气管内插管、拔管术4、插管时、导管留置期、拔管时,拔管后并发症5、喉罩的应用[难点内容]1、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目的要求]1、掌握:全麻诱导、维持的概念及全身麻醉诱导常用方法2、熟悉:全麻苏醒期注意事项及全麻深度的判断3、了解:现代麻醉中全麻深度的监测[教学内容]1、全麻诱导、维持及诱导方法与苏醒2、全麻深度的判断和分期3、全身麻醉的分类4、脑电双频指数、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的关系第六章吸入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2、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3、了解: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教学内容]2、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开放式、半开放式、紧闭式、半紧闭式、低流量吸入麻醉)3、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大纲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静脉全麻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了解:静脉麻醉方法[教学内容]1、静脉全身麻醉特点、分类2、氯胺酮麻醉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复合麻醉概念
![复合麻醉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bbceb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0.png)
复合麻醉概念
复合麻醉概念:
目前临床麻醉中都是同时或先后使用几种不同的麻醉药物或技
术来获得全身麻醉状态。
这种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达到镇痛、遗忘、肌松、自主反射抑制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麻醉方法,称之为平衡麻醉。
平衡麻醉强调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每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而且还可减少各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这种方法在提高麻醉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方面都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麻醉理念。
静吸复合麻醉是平衡麻醉的典型代表,对患者同时或先后实施静脉全麻技术和吸入全麻技术的麻醉方法称之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技术,简称静吸复合麻醉。
其方法多种多样,如静脉麻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或吸入麻醉诱导,静脉麻醉维持;或者静吸复合诱导,静吸复合维持。
由于静脉麻醉起效快,诱导平稳,而吸入麻醉易于管理,麻醉深浅易于控制,因此静脉麻醉诱导后采取吸入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占主要地位。
静脉麻醉诱导和吸入麻醉维持充分展现了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各自
的优点,是麻醉技术向麻醉艺术的升华。
除以上三种全身麻醉外,还有基础麻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监护性麻醉等全麻技术,它们的麻醉程度不同,但本质上并无明显区别。
现在临床上开展的无痛检查/治疗技术越来越多,例如无痛胃镜,无痛人流等,这其实也是一种全身麻醉技术,给予静
脉麻醉剂(丙泊酚常用)和镇痛药物,达到患者入睡和无痛的状态,但是多为短小操作,大多不需要插管控制呼吸,但是有呼吸抑制、误吸性肺炎等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单 强直 四个成串刺激
小结
肌松药是麻醉科常用药,全麻辅助 药,其品种较多,作用机制复杂,如使 用不当,则易产生不良反应(严重并发 症)。因此,在临床上必须正确和合理 使用肌松药,根据肌松药的药代学和药 效学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特点, 个体化给药,提高麻醉质量,确保用药 安全。
至少出现 两个反应(T1和T2),拮抗效果好 ⑵呼酸 代碱 低钾 高镁 低温 无呼吸时拮抗效果差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监测肌松药的起效、维 持和消退,目的是合理使用 肌松药,减少不良反应,正 确使用拮抗药。
• 方法
⑴测定肌张力 如睁眼 握力 抬头 ⑵测定呼吸运动 如潮气量 分钟通气量 吸入负压 ⑶神经刺激器—最佳方法
代碱— 新斯的明拮抗作用↓
⑵肝肾功能↓ ⑶低温
肌松作用延长
肝肾血流量↓
乙酰胆碱合成 释放 代谢受影响
⑷神经肌肉疾病
偏(截)瘫
烧
伤 血钾↑—不用琥珀胆碱
重症肌无力 肌强直综合症 对肌松药敏感
• 药物相互作用 ⑴ 去与非去极化——作用拮抗 ⑵ 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协同(相加) ⑶ 吸入麻醉药 增加肌松药作用 ⑷ 普鲁卡因
插管 mg/kg
1~2
显 效min 0.5~1
0.08~0.2 1~3
非去极化
0.5 ~ 0.75
0.07~0.15
1.5 ~ 2
1.5~3
维 持min 10~15
维持剂量
0.1~ 0.2% <1g 50~
100ug.kg.min
排泄
血浆假性 胆碱酯酶水解
35 ~ 55
0.04~0.08 mg.kg.次
增加、拮抗作用 – 配伍禁忌 – 病人病生特点 – 手术要求
• 加强麻醉管理 • 优化用药或技术方案 • 坚持个体化原则 •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静吸复合麻醉
• 麻醉诱导
–静脉诱导法(常用):镇静+镇痛+肌松药 –吸入诱导法、静吸复合诱导法(少用)
• 麻醉维持 –吸入 –静脉 –静吸
全凭静脉麻醉
• 丙泊酚 • 氯胺酮 • r-羟丁酸钠 • 芬太尼(瑞、苏) • 咪达唑仑 • 注意:血压、呼吸、
注射痛
全麻与非全麻联合应用
• 优点: –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病人手术期安 全性更高 –消除病人的恐惧 –减少全麻中用药量,从而减少副作 用,病人术后苏醒快 –术后留硬外管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
• 方法:
复合/联合麻醉定义及优点?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概念
肌松药—作用于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 与N2胆碱受体相结合,暂时干 扰神经肌肉兴奋传递,使肌肉 松弛。
常用肌松药及不良反应
琥珀胆碱 (司可林)
泮库溴铵 (本可松)
阿曲库铵 (卡肌宁)
维库溴铵 哌库溴铵 罗库溴铵
(万可松) (阿端)
(爱可松)
分 类 去极化
思考题
1 肌松药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2 使用肌松拮抗药的目的和应用
时机?
临床应用
• 应用注意事项 ⑴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⑵应用肌松药必需管理呼吸 ⑶病人无意识时才能使用肌松药 ⑷充分了解肌松药的药理作用及影响
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 ⑸注意个体差异和用药时机
• 应用范围 ⑴气管内插管
静脉麻药+琥珀胆碱
静脉麻药+ 小量非去极+琥珀胆碱
静脉麻药+非去极化肌松药
⑵维持肌松 吸入/静脉麻药+非去极化肌松药iv
4mg/支
0.1
1.0
5~6 30~40
1~1.5 45
0.04~0.06 0.5~1mg.kg. mg.kg.因素
• 病生因素
⑴ 水电解质失衡
脱水—肌松强度↑
高钾血症 去极化药作用↑
低钠血症 非去极化药作用↓
低钙血症
去极化药作用↓ 高镁血症
呼酸
非去极化药作用↑
肝代谢 肾排泄
20~30
15~30
0.25~ 0.5mg.kg.次
0.6-0.8mg.kg.h
0.04~0.08 mg.kg.次
血浆酯酶分解 Hofmann消除
肝、肾
制剂 不良反应
100mg/支
4mg/支
25mg/支
1、心率快; 2、组胺高 3、颅眼内压增高; 4、肌痛 5、呼吸抑制延长; 6、诱发恶性高热
–静/吸/复合全麻+硬外麻 诱导:硬外穿刺置管+静脉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 维持:吸入/静脉+硬外 注意:主次分明、生命体 征、麻醉深度
–颈丛/臂丛和全麻联合
小结与思考题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麻药或麻法能 够满足理想麻醉状态的要求,复合/联 合麻醉可以发挥各自优点,取长补短, 减少副作用,提高麻醉质量,是目前 麻醉常用方法。
⑶消除危重病人自主呼吸 便于机械通气 ⑷治疗喉支气管痉挛、局麻药中毒抽搐
• 肌松拮抗
1、 药物 新斯的明—拮抗非去极化类药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
作用于植物神经节—心动过缓等
2、用法
新斯的明0.02-0.04mg.kg
iv 慢
阿托品0.01-0.02mg.kg
3、用药时机
⑴出现自主呼吸时或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定义
复合麻醉 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
使用≧2种麻醉药物
联合麻醉
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 使用≧2种技术
意义
• 发挥每种麻醉药或技术的优点,取长补短 • 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 提高麻醉可控性、安全性、质量
应用原则
•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 药效药代特点 – 药品之间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