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
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 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 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 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 的苦难生活。
听读、诵读点拨: (1) 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
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 受其害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
(2) 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 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应用升调读。第二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 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 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 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 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 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 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 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 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后四句为“主”,写士兵家属,
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 “走”,表明这些人闻讯后立即跑 了来,心情万分急切。他们料定, 很可能这是生离死别,所以一见面 就“牵衣”而泣,“顿足”而呼; 待到队伍出发了,他们拦在道上, 不让自己的子弟离去,而且哭得更 厉害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了震天 巨响,仿佛吞没了一切……
请听范读
整体感知:
把握文意和全文抒情基调:
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 全文基调:怨 怒 3、悲惨生活
全诗可分几层, 概括各层的大意
课文赏析 1、重墨铺染:悲怆震撼的出征图
震人心弦的送别图
思考(从表达技巧出发):
作者如何将“惨别”的场面描写 得撼人心魄?
场景描写
• 视听结合:“辚辚”“萧萧” 是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 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 “弓箭各在腰”是视觉形象, 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 令下就要出发。
2.体读“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 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 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扣 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 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 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 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 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 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 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露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 “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 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 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一个普通的“走”字寄 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 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 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 反复低回。
杜甫诗歌的风格多种多样,最 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 并为历来评论家所公认的,是“沉 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 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 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 任情奔放。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兵 车 行
杜甫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品读体会诗歌语句的
深刻思想内容。 三、理清全诗的思路层次。 四、赏析全诗的艺术特色。
时代背景: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
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 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 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 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 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 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 之,所在哭声振野。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六) 。
杜诗语言形式的“顿挫”表现于: (一)章法上开合变化。 (二)结构上回环照应。 (三)音节上铿锵浏亮。 (四)词句上精练警策。
合作探究: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原 因
(一)个人秉承的艺术精神
(二)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
(三)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 (四)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
“沉郁顿挫”是一种 特定的时代, 特定的 境遇, 体现在特定的 人物身上的特定风格。
夸张的修辞手法
• 动作细节:“走”,表明心情万 分急切,却又无奈。“牵衣”而 泣,写出了亲人之间不忍离去却 又不得不离去的不舍和无奈。 “顿足”而呼,“拦道而哭”这 些动作描写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 其凄惨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彻心 入骨的绝望悲怆和对无休止的开 边战争的强烈怨愤。
课文欣赏:
诗的开头写士兵家属前来 送别的场面前两句为“宾”,写 出征士兵。“辚辚”“萧萧”是 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 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弓箭 各在腰”是视觉形象,表明一切 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 发。
沉郁顿挫
沉郁:低沉郁闷 。 顿挫:(语调、韵律等)停顿转折。 沉郁顿挫:深沉蕴藉,抑扬有致。
下列哪些诗能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望岳》(736年) 《春望》(756年) 《石壕吏》(759年) 《春夜喜雨》(76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 《绝句》(762年) 《登高》(767年)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诗歌
的主要特征的。具体地说,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
涵义:
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
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
程;
三、它
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
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杜诗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现于: (一)内容上厚实深刻。 (二)情感上隐显缓急。 (三)表达上迂折含蓄。
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 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 何等悲愤!“牵农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 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 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 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 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 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 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 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 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 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 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 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 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 送之,所在哭声振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