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治验举隅论文

合集下载

大柴胡汤临床验案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验案举隅
患者 ,男 ,35岁 ,2017年 5月 15日初 诊 。主 诉 :反 复发 作胸 闷不 适 1年 余 。 自述 曾 服用 中药 治 疗 1年 无 明显 效果 ,平 素 工 作 压 力 较 大 。 刻 下 症 :胸 痛 、胸 闷不 适 ,伴 有情 绪 低落 ,时 有心 烦 ,神疲 乏力 ,夜 寐 多梦 ,纳食 尚可 ,二 便 尚调 ,舌 红 苔 薄 白,脉 弦 。证 属 少 阳郁 热 ,中 焦气 滞 。治 以和 解 少 阳 ,理 气 止 痛 ,泄 热 。给 予 大柴 胡 汤加 减 。处方 :柴 胡 10 g,黄 芩 10 g,酒 大 黄 5 g,枳 实 lO g,半 夏 10 g,白芍 l0 g,合 欢 花 15 g,郁金 10 g,香 附 10 g,甘草 10 g,7剂 。水 煎服 ,每 日 1剂 。
按 语 :卒 中后 抑 郁 是 急 性 脑 卒 中最 常 见 的心 境 障
碍 。 目前 普遍 认 为 ,卒 中后 抑 郁 是 指 脑 卒 中后 出 现 的 程 度 不 等 的 抑郁 症 状 且 该 症 状 持 续 超 过 2周 ,多 表 现 为情 绪 低 落 、兴 趣 降 低 、烦 躁 、悲 观 沮 丧 、绝 望 、主 动 性 减退 以及 全 身 疲 劳等 情 感 性 障 碍 ,属 于 中医 “郁 证 ”范 畴 。经 方 大 家 黄煌 认 为 大 柴 胡 汤 的 方 证 为 往 来 寒 热 , 胸 胁 苦 满 ,便 秘 ,口苦 ,脉 弦 ,情 绪 不 畅 ,苔 厚 或 苔 黄 , 体 质 人 群 以 中老年 居 多 ,往 往 体 格 壮 实 ,面 色 暗红 ,上 腹部 充 实 饱 满 ,或 腹 肌 紧 张 ,按 压 上 腹 部 则 有 抵 抗 感 或疼 痛 不 适 感 [J]。本 案 患 者 症 状 以胸 闷 、心 烦 、口苦 、 失 眠为 主 ,符 合 大 柴 胡 汤 证 。根 据 患 者 病 情 ,以 大 柴 胡 汤为 主 方 ,按 照 仲 景 加 减 法 灵 活 化 裁 ,加 陈 皮 健 脾 化湿 ,川I芎 、郁 金 活 血 化 瘀 ,合 欢 皮 、香 附 疏 肝 行 气 开郁 。 2 郁 病 案 (躯体化 形 式 障碍 案 )

张秀华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小儿发热验案举隅

张秀华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小儿发热验案举隅

第16卷第12期·总第284期2018年6月·下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张秀华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师承于河南郑州儿科名医吴南镇先生。

笔者有幸跟师坐诊学习,收获颇多。

张秀华主任临床多用大柴胡汤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大柴胡汤解析1.1方剂来源大柴胡汤见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条文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以及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大柴胡汤是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7味中药组成,论述太阳病邪传少阳及兼阳明燥结里实的证治。

少阳阳明兼证可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急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2]。

1.2方剂功效与方解原方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鷿。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加大黄二两。

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本草纲目》中指出:柴胡苦平微寒,平少阳之邪热;黄芩味苦而薄,中枯而飘,能泻肺火而解肌热;大黄味苦气大寒,荡涤积滞,通利水谷;枳实苦微寒,下气消食,开积破结。

四味药同用,直达少阳阳明,击退邪热,和解少阳,是以为表里双解,大柴胡也。

以柴胡、黄芩为君,柴胡疏解少阳之邪,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两药合用,和解清热,和解少阳之邪。

以大黄、枳实为臣,大黄其性甚速,走而不守,有勇往直前之迅利,推坚荡涤之神功;枳实疏通决泄,破结实;两药合用,泄热通腑,行气破结,内泻阳明热结,达到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作用。

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治腹中实痛;枳实和芍药相配调和气血,半夏和胃降逆止呕,辛味的半夏与苦寒之黄芩组成辛开苦降之大法。

大柴胡汤治验两则

大柴胡汤治验两则

大柴胡汤治验两则作者:靳小宁王彦生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73摘要大柴胡汤在中医临床中经常用到,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临床效果好,本文对2例病例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柴胡汤带状疱疹胆道死蛔症Analysis of two cases treated with daisaikotoJin Xiaoning,Wang YanshengEight Town Health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 Jingning County,743400Abstract Daisaikoto is often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and it has effect in many diseases and its effect is significant.It is a analysis of two cases treated with daisaikoto.Key words Daisaikoto;Zoster;Biliary tract roundworm death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等组成。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加减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但以少阳为主。

本方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泻腹中之实,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和胃止呕、调营卫而和诸药,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

笔者近年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屡获效验。

兹将运用经验简介于次。

病例资料例1:带状疱疹。

患者,男,50岁。

右侧胸胁疼痛,自前胸向后背发展成条索状。

经某院诊为“带状疱疹”,并予治疗无效。

刻诊:患处刺痛,纳谷不香,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它主要由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芍药等多种中药组成。

下面将就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举
隅。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如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喉
咙痛等症状。

对于冬春季节容易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喉咙肿痛等症状,大柴胡汤可以
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减轻症状。

对于夏季出现的风热感冒症状,如身热、头痛、咳嗽、
喉咙痛等,大柴胡汤也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帮助减轻症状。

大柴胡汤还常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如肝胆湿热病、胆石症等。

对于肝胆湿热病患者,常表现为黄疸、腹胀、口苦、恶心等症状,大柴胡汤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帮助减轻症状。

对于胆石症患者,常表现为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大柴胡汤可以
起到通利胆道、解痉止痛的作用,帮助缓解症状。

曾宪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曾宪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7・曾宪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殷进曾宪玉关键词:曾宪玉;皮肤病;大柴胡汤;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751.05,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07-02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名方,主少阳阳明合病。

曾宪玉主任师从胡希恕经方学派大家,临床基于六经辨证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良好。

现将曾师关于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1辨证要点与应用原则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小柴胡汤去党参、甘草加枳实、大黄、芍药而成,是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

皮肤科疾病病种繁多,病机复杂,多数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都会呈现出少阳阳明合病的特点,用于皮肤病治疗大有裨益。

大柴胡汤的辨证要点为: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

大塚敬节认为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的实证,应用大柴胡汤最重要指征是胸胁苦满和便秘⑵。

黄煌教授指出大柴胡汤证的患者多体质壮实⑶。

曾师在上述经方家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大柴胡汤的辨证要点为体型壮实,皮肤油腻,口干或口苦,腹胀,大便干或黏滞,无畏寒,舌红、苔黄腻,脉有力。

临床运用原则需遵从先辨阴阳,再辨六经,方证对应的步骤,凡辨证符合者皆可用之。

2临床应用与方证鉴别2.1临床应用2.1.1面部炎症性皮肤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嗜食肥甘厚味。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脾胃易积湿生热,熏蒸头面。

又因现代生活压力增大,易出现情绪失调,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上扰头面则发为粉刺、丘疹、脓疱、皮脂溢出、瘙痒、毛细血管扩张等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样皮疹,证候上呈现出少阳阳明合病的特点。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可使少阳郁热得解,阳明邪热得去,邪去正安,诸症可消。

对于女性痤疮患者若伴有月经推迟、痛经等症状,常属少阳阳明合病挟瘀,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当归作者简介:殷进,男,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曾宪玉,单位同第一作者。

李佃贵运用大柴胡汤治验(少阳阳明合病)

李佃贵运用大柴胡汤治验(少阳阳明合病)

李佃贵运用大柴胡汤治验(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后世医家在新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扩大其应用范围,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多系统疾病中,取得了丰富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脾胃病领域造诣颇深,创新性提出浊毒理论,在异病同治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大柴胡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胰腺炎、胆石症等多种疾病,多角度、全方位化浊解毒,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大柴胡汤方解大柴胡汤出自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

本方是依据“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少阳之邪未解,又入阳明”的情况而设立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剂,此方组方严谨、表里同治、气血并调、寒热并用、散收兼施。

《伤寒论》第103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第165条云:“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曰:“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原方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上8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既可疏解少阳之邪热,又可透达厥阴之郁阳;臣药黄芩,味苦寒,清少阳之里热;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

芍药酸寒收敛,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枳实配伍理气和血,除心下满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逆,辛开散结,化痰消痞,与生姜配伍调理胃气,降逆止呕;大枣与生姜相配,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诸药共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效。

全方除和、下二法之外,实寓有清、消之法,是和攻兼施有效之方剂。

现代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具有保肝利胆、保护胃黏膜、保护胰腺、降血脂、调节新陈代谢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郑春红(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关键词:大柴胡汤;腹痛;便秘;胁痛;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2.71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2X (2008)06- 0179- 02大柴胡汤为临床常用方剂,笔者在临床中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等疾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案1黄某,女,52岁。

于2004年5月14日就诊,因右肋痛,呕吐12h入院,患者有“慢性胆囊炎”史10余年,12h前因进食过饱或进食过于油腻之品而诱发,见畏寒发热,胁痛剧烈,恶心呕吐黄苦水,呕吐频繁,B超提示:胆囊肿大发炎,T39.2℃,血WBC:22.0×109/L,入院经抗感染,解痉止痛及补液治疗,胁痛稍减,仍发热,胁痛,呕吐,中医见症:发热,目黄,胁痛连肩,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胃脘胀满,大便秘结;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胁痛(邪犯少阳,胆火内郁,阳明燥实);阳黄(湿热阻遏)。

治则:清热利胆,通腑退黄,拟大柴胡汤加减,处方:茵陈60g,柴胡15g,黄芩15g,连翘20g,蒲公英20g,大黄(后下)20g,栀子12g,枳实12g,竹茹12g,川楝12g,车前子(包煎)30g,服药2剂得黄黑便4次,T38℃,呕吐止,胁痛减轻,上方去竹茹,改大黄后下为同煎,继服5剂,患者热退,痛解,黄疸消退,后拟柴胡15g,黄芩15g,大黄炭12g,枳壳12g,郁金15g,白芍20g,川楝10g,当归12g,丹参15g,红花9g,太子参30g,白术20g,甘草12g,继服12剂,嘱其注意饮食起居,追踪1年未发。

按患者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证属湿热郁阻肝胆,胆胃气逆,腑气下通而引起胁痛,呕吐,黄疸,便秘等,故予大柴胡汤加减清热利胆,通腑退黄。

“六腑以通为用”腑气通畅而痛大减,大黄同煎取其清热力增强而泻下力减弱,“久痛入络’最后去连翘、蒲公英、栀子、车前子等加入当归、丹参、红花活血之品及太子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养阴以调理善后,病得以除。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多种慢性病原创冯世纶悦读中医来自专辑经方学堂小编导读胡希恕先生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经方大家,老先生在临证中特别喜用的一张经方就是大柴胡汤,用它可以变化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通过四则医案学习下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

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许某,男,46岁。

初诊:1965年4月7日。

在某医大曾做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喘息性支气管炎”。

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等用脑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痛,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痰夹瘀。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10g、赤芍10g、红花10g、茯苓10g、大黄6g、生石膏45g。

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俱减,气上冲感亦减。

因咳痰仍多,给服半夏厚朴汤加栝楼、旋覆花、竹茹、杏仁三剂,咳痰减,继用上方加减,治疗两月,仅见轻微头晕、咳嗽,可用脑一小时。

服药三个月,可连续用脑二小时,除气短外无其他不适。

按:眩晕头痛,多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凡是肝阳上亢者用之则效。

本患者为痰瘀阻滞之证,先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清解少阳阳明之热,祛其瘀血,复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化其痰饮,继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再治其本,遂使三年之痼疾消逝于无形。

经方疗法精讲——二慢性胃炎(胃脘痛)田某,男,33岁,门诊病历号204014。

初诊:1966年6月1日。

胃脘痛5年,胃肠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烧心,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夹饮。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赤芍12g、枳壳10g、生姜10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大黄6g、炙甘草6g。

大柴胡汤验案

大柴胡汤验案

大柴胡汤验案初次应用大柴胡汤有效是在自己身上。

闲居在家多日,某日忽感胸骨疼痛,想来是前段感冒引起,我是麻黄体质,很少感冒,感冒一般也不吃药,但偶尔感冒会导致我腰腿酸痛,鼻衄,这次是胸骨刺痛,局部压痛,为柴胡胸胁证,唇红,舌红,大便不干。

虽然我不是大柴胡汤体质那种腰腹肥壮的体格,考虑到邪气内实,我还是给自己处了2剂大柴胡汤,服用1次后,排出臭秽黑色大便,胸痛随之缓解,2剂药物服完后胸痛止。

后来在临床上碰到这种胸痛病人,符合大柴胡汤证的,我都处以大柴胡汤,胸痛都很快缓解。

即便如此,每次碰到胸痛的病人,虽然从方证识别上,心中很有底,我依然要求病人做必要的相关检查,排查其他疾病可能,如胸片等。

结果发现,有些病人是肺结核患者。

作为一名在当代行医的中医师,必须适应当代的医疗环境,现代医学的诊断不是金标准,但我们不可能如同古代的医生那样行医了,当代中医师要西医也懂,经方也能用,才能适应临床需求,才不会被西医同行看不起。

技术虽然是核心,但面对的病人却是变化无穷的,想要自己的医疗安全有效,还需要责任心保驾护航。

优良的技术只能提供50%的安全保证,但良好的责任心能弥补另外的50%,从而把工作的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医师,在执业行医过程中感受到太多的不利因素,缺乏安全感,太多不信任。

如何把不信任的目光,转化为最终的信任,要做的工作太多。

001黄××,女,22岁。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初诊)10月31日咽痛,头昏,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

唇红显淡,舌红苔薄干,边似有齿痕,咽喉充血,扁桃体1°肿大。

柴胡15 黄芩15 姜半夏15 厚朴15 茯苓15 苏梗15 桔梗10 栀子10 连翘30 甘草10 干姜3 大枣152 剂(复诊)11月2日前药仅服用1次,咽痛加重,鼻子、头部汗多(自诉为冷汗,其实并不怕风),大便正常。

咽喉充血,扁桃体1°肿大。

查血象白细胞正常,淋巴偏高。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析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情况,包括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呕吐不止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观察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04
临床疗效分析
总体疗效分析
实验组
大柴胡汤治疗组,共50例患者,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 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对照组
西医常规治疗组,共50例患者,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 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
症状疗效分析
• 实验组:对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90%、92%、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75%、70%。
02
大柴胡汤是经方中的一种,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作用,是治疗胆胰疾病 的重要方剂之一。
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胆胰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对大柴胡汤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与任务
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柴胡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合理应用大柴胡汤提 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3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 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大柴胡汤基础研究 • 临床试验设计 • 临床疗效分析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目前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方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大柴胡汤可以改善高血 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调 节血脂和血糖代谢。

大柴胡汤临床治验

大柴胡汤临床治验

大柴胡汤临床治验伤寒论》中用大柴胡汤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

《金匮要略》载:“按之心下满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临床上师其法而辨证用之治疗急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尿路结石疗效显著,现介绍病例如下。

一、急性胆囊炎患者李某,女,45岁。

1998年8月2日初诊,右胁部剧痛伴呕吐2天。

往来寒热(体温38~39℃),恶心欲呕,口干口苦,纳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五六日一行。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血常规示白细胞13.4×109/L,N83%,L16%,B超示:胆囊壁水肿,胆囊壁毛糙。

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给予抗感染、解痉等西药治疗,一天后无缓解。

邀请中医科会诊,当时上症悉在,辨证为热郁少阳,胃失通降,治宜和解少阳,清热通腑,予大柴胡汤加川楝子10g、玄胡15g、虎杖15g、蒲公英15g、郁金10g、赤芍12g。

水煎服。

服上药1剂后排出干结大便,右腹部及胁肋部疼痛缓解,纳食转佳,恶心止,发热渐退,仍感口干舌燥,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乃湿热未尽之象,继上方加金钱草15g、茵陈10g,服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及B超正常出院。

二、急性胰腺炎黄某,女,35岁。

患者一天前因饮酒后骤发上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热恶寒,病情逐渐加重而住院。

化验:尿淀粉酶、血淀粉酶升高,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西药抗感染、解痉止痛等治疗,无明显缓解。

患者家属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科会诊。

症见上腹部满痛拒按,发热汗出,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为郁热食积结于心下,少阳枢机不利,升降失司,阳明闭阻不通。

治以清肝利胆,泻热通腑。

处方:大柴胡汤加川楝子10g、玄胡15g、虎杖15g、蒲公英15g、郁金10g、赤芍12g。

服上方2剂,发热退,腹痛明显减轻,排出黄色软便2次,仍时有恶心,苔薄黄腻,脉滑数。

经方柴胡剂治验举隅

经方柴胡剂治验举隅

经方柴胡剂治验举隅来源:用户上传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张天星(1982-),男,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经方临床应用研究。

E-mail:***************通信作者:【摘要】柴胡剂临床应用广泛,文章从感染后咳嗽、肺炎发热、孕妇高热、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等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举例说明柴胡剂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柴胡剂;经方;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7-0058-02柴胡剂是指小柴胡汤及其加减剂群。

“柴胡剂”功效能和解表里,舒肝解郁,调和阴阳。

临床应用广泛,久为广大医家所重视[1]。

笔者临床上喜用柴胡剂加减治疗,收效颇佳。

兹举验案4则,介绍如下。

1 感染后咳嗽患者陈某,男,60岁。

2017年9月15日就诊。

主诉:咳嗽20余日。

患者于20余日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输液后热退(药名不详),但之后有间断咳嗽,有少量白色粘痰,咽部不利。

近3天来咳嗽发作频繁,夜间明显,甚者影响睡眠。

自服中西医多种止咳药物,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就诊时患者面色少华,纳食不香,唇红略干,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数。

中医辨为咳嗽,客邪恋肺。

治宜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

处方:柴胡24g,黄芩10g,法半夏9g,党参10g,白芍15g,浙贝12g,桔梗12g,杏仁10g,旋覆花12g,甘草9g。

服药3剂症状大减,继以上方加减调整,继服4剂而愈。

按语:本患者不慎感受外邪,初为太阳表证,失治误治,表邪深入,客于少阳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遏,三焦不畅。

上焦不通,肺气不展,宣肃无权则咳嗽;肺不行水,津液停聚为痰。

肝胆相表里,金不制木,木反侮金,木叩金鸣,气火上逆犯肺,肺失宣肃,而出现久咳不已。

方中柴胡微苦寒,和解少阳,透邪外出;黄芩味苦寒,配柴胡清上焦邪热;半夏降逆化痰;党参健脾和胃;桔梗宣肺止咳,杏仁润肺止咳;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舒缓肺气;浙贝清肺润燥止咳;旋覆花降气化痰;诸药共奏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表里之功。

大柴胡汤古方新用举隅

大柴胡汤古方新用举隅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1 0 . 0 5 5 文章编 号: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1 0 — 1 4 9 6 — 0 2
I l l us t r a t i O i l o f t he Ne w Us e o f Da c ha i h u De c o c t i o n
di s e a s e s ha s o b t a i n e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a t i s f i e d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i n o r de r t o ma k e t h e a n c i e n t g l o w o f n e w c o l o r,i nh e r i t a nc e a n d i nn o v a t i o n. Ke y wo r ds: Da c ha i hu de c o c t i o n;Chr o n i c d y s e n t e r y;J a u n di c e; Vo mi t i n g;Di a r r h e a;Ur t i c a r i a;t h e r a医 2 0 1 7年 5月 第 3 2卷 第 1 0期
C J G MC M Ma y 2 0 1 7 . V o l 3 21 0

【 医 案 医话 】
大 柴胡 汤古 方 新 用举 隅 术
陈谦峰 谢 斌
摘要: 大柴胡汤是临床常用经方, 主要治疗少阳邪热不解, 病兼阳明里实的胆系感染、 胰腺炎、 阑尾炎、 肠梗阻等多种疾病。本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析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析
芍药苷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如胃炎、肠炎等。
THANKS
感谢观看
VS
李氏等将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 大柴胡汤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 ,结果显示大柴胡汤组在治愈率、 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 优于对照组。
相关实验研究
张氏等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大柴胡汤能够显著抑制胆囊炎症和胆管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信号通路有关。
王氏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大柴胡汤能够显著降低胆管压力,有效缓解胆管炎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a、IL-6等炎 症介质有关。
伤寒学说是中医学术流派之一,其代表医著 为《伤寒杂病论》,主张外感热病应按六经
辨证施治。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如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反流 性食管炎、胃溃疡等,辩证属于胆胃不和者

胰腺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等,辩证属于内蕴 湿热者。
主要用于治疗胆胃不和、肝郁气滞、内蕴湿 热等疾病。
胃内异物、胃柿石等,辩证属于肝郁气滞者 。
今后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大柴胡汤的 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以便更好地应 用于临床实践,并为中医药现代化提 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06
研究结论与不足
研究结论
大柴胡汤对于胆囊炎、胆结石 、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 好的治疗效果。
经方大柴胡汤具有改善临床症 状、促进胃肠蠕动、调节激素 水平等作用。
研究发现,大柴胡汤对于一些 西药治疗无效的病例仍然具有 明显的疗效。
研究成果与展望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胆道疾病,且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其具有抗炎、抗增殖、解痉止痛等多 方面的药理作用。
虽然大柴胡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有 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缺 乏多中心、随机双盲等严格的临床试 验设计和方法学规范,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疗效 显著 .
" 腑 以 通 为 用 "腑 气 通 畅 而 痛 大 减 , 黄 同 煎 取 其 六 大 清热力增 强 而泻下力减 弱,久痛入 络 ' 后 去连翘 , " 最 蒲 公 英 , 子 , 前 子 等 加 入 当 归 , 参 , 花 活 血 之 栀 车 丹 红 品及太 子参 , 白术 , 草 补 气 健 脾 养 阴 以 调 理 善 后 , 甘 病 得 以 除. 案 2 娄 某 , , 5 . 初 诊 于 2 0 年 6月 2 男 6 岁 01 1 日, 右上 腹 持 续绞 痛 , 吐 6 入 院 , 往有 " 管 因 呕 h 既 胆 结 石 "史 5 ,B超 示 有 数 颗 结 石 , 院 见 右 上 腹 剧 年 入 痛 , 吐频 繁 , 呕 口苦 , 吟 ; 3 .℃ , 抗 炎 , 液 , 呻 T 84 经 补 解
维普资讯
第1 0卷
第 6期



医 药




VO . 0 N O 6 11 .
20 0 8年 6月
J URNAL o 0F AONI LI NG UNI VERS TY I OF TCM
Jn. 20 u . 08
大柴胡汤 临床应用举 隅
花 3 g 郁 金 1 g 金 钱 草 3 g 鸡 内 金 1 g, 后 解 臭 0, 2, 0, 2 服 秽 黄 黏 便 4次 , 痛 减 轻 呕 吐 止 , 用 大 黄 同 煎 加 山 腹 改 楂 2g海 金 砂 2g继 服 6 , 退 痛 减 , 便 日 l2 0, 0 , 剂 热 大 ~ 次 . 出 院后 继 续 予 清 热 利 胆排 石 药 , 药 l剂 , 服 0 病 情稳 定 . 按 患 者 为 热 郁 肝 胆 , 汁 郁 滞 , 则 熬 炼 成 胆 久 石 , 大 柴胡 汤加减 清 泻肝胆 郁热 , 荡 积滞. 予 推 山楂 , 金 钱 草 , 金 , 金 砂 利 胆 排 石 化 瘀 , 药 配 合使 用 , 郁 海 诸

潘洋教授运用大柴胡汤验案举隅

潘洋教授运用大柴胡汤验案举隅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15 -136- 中西医学·药理研究潘洋教授运用大柴胡汤验案举隅Successful cases of Professor Pan Yang's application of Dachaihu Decoction刘美佳潘洋(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3006)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5-0136-证型:BGA【摘要】大柴胡汤系仲景名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组成,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性腹痛病症。

现将潘洋教授临床运用大柴胡汤验案2则介绍如下。

【关键词】大柴胡汤;临床经验【Abstract】Dachaihu Decoction (大柴胡汤) is a famous prescription of Zhongjing. It is composed of Bupleurum,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Peony root, Pinellia ternate, Fructus Aurantii, Rhubarb, Dazao and Ginger. 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the diseases of Shaoyang and Yangming. The symptoms are cold and heat, chest and throat being full of bitterness and fullness, vomiting, depression and minor annoyance, hardness or full of pain under the heart, constipation or synergistic heat, yellowish tongue moss, and strong pulse strings. Clinically, it is used to treat acute pancreatitis, acute cholecystitis and other acute abdominal pain. Professor Pan Yang’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chaihu Decoction (大柴胡汤) in treating 2 case is introduced as follows, including treating acute jaundice hepatitis and migraine.【Keywords】Dachaihu Decoction; clinical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5.0541黄疸型肝炎患者,女,45岁,2017年10月12日就诊。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验案举隅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验案举隅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验案举隅陈祥华;刘启鸿;蔡华珠【摘要】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具有有慢性反复发作倾向,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分享蔡华珠医师在临床中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验案三则,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大柴胡汤;脂溢性皮炎【作者】陈祥华;刘启鸿;蔡华珠【作者单位】[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州350003;;[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州35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 也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丰富区,成人和新生儿多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1]。

临床表现为初起为毛囊性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红斑,被覆油腻鳞屑或痂,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严重者皮肤呈弥漫性潮红或者显著脱屑,亦称为脂溢性红皮病[2]。

现代医学治疗大多以外治法为主,使用的激素类药膏,副作用较大,且脂溢性皮炎有慢性反复倾向,治疗后易复发。

受益颇多,现将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验案分享如下,蔡华珠略加总结,以飨同道。

1 大柴胡汤方义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代表方。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疏解少阳之邪。

臣以黄芩清泄少阳郁热,与柴胡相伍,和解清热,以解少阳之邪。

轻用大黄、枳实泻热通腑,行气破结,内泻阳明热结,亦为臣药。

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合枳实能调和气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辛开散结;配伍大量生姜,既增止呕之功,又解半夏之毒,共为佐药。

大枣和中益气,与生姜相配,调脾胃、和营卫,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既不悖少阳禁下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之邪得以分解[1]。

经方柴胡剂治验举隅

经方柴胡剂治验举隅

经方柴胡剂治验举隅柴胡汤是历史上较早使用的一种中草药方剂,主要由黄芩、柴胡、半夏、人参、当归等多种中草药组成,以治疗肝胃失调、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

其对于治疗一些消化系统、情绪障碍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临床治疗中,以柴胡剂为主要治疗方法,经常能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下文将结合经方柴胡剂的中药学特点、功效、应用范围、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该方剂做一详细的介绍。

一、柴胡剂的中药学特点柴胡汤为升阳剂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该方剂主要通过黄芩、柴胡的清热升阳作用,以及白芍、甘草、半夏等配伍的行气化痰、调和营卫的作用,从而达到升阳和中和营卫的效果。

1.黄芩:寒凉之品,具有明显的清热泻火的作用,能够消除身体内部的湿热毒素,防止湿气交织,从而达到调节肝胃的目的。

2.柴胡:苦而微寒,具有发散肝气、行气解郁的作用,能够缓解情绪、调节营卫平衡,改善肝气郁结带来的多种症状。

3.白芍:甘味,具有活血化瘀、调和营卫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疲惫、乏力等症状。

4.半夏:辛散降逆之品,能够调和气机、润燥化痰,以及舒缓胃肠道,防止消化系统不适。

5.甘草:甘平之品,有补脾益气、和中调和、化痰止咳的效果,能够协助黄芩、柴胡等药物调节肝胃的功能。

二、柴胡剂的功效柴胡汤作为经典的代表理论,其包含了中医有效治疗的古老智慧。

该方剂的主要功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热升阳:能够消除身体内部的湿热毒素,激发身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3.化痰止咳:能够润燥清热,协助治疗咳嗽症状。

三、柴胡剂的应用范围柴胡汤主要针对肝胃失调、肝气郁结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久病体弱、精神压抑、心悸失眠等神经症状。

2.消化系统的不适,如胃痛、呕吐、反胃等。

3.输卵管积水、子宫肌瘤、经期不容易等妇科疾病。

4.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等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

四、柴胡剂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柴胡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柴胡汤为升阳剂,适合阳虚体质及阳虚阳盛两相格者服用,阴虚体质人群需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柴胡汤治验举隅
【关键词】大柴胡汤,哮喘,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73-02
大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名方,据仲景所载治疗少阳阳明合病。

现代经方家各有阐发,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剂”、“……是传统的脂类代谢调剂”[1],“大柴胡汤是柴胡类方中的泻下剂……保肝、利胆、降压、降脂…….抗炎、抗变态反应等多种作用,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2]但根据二十多年的经验,盲目套用经方往往无功而返,甚至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关键还应尊重古训“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伤寒论》317条),强调了方正相应,提出了用药处方准则。

经方大家胡希恕“首倡方正辨证,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

”[3]笔者临诊时,面对繁杂的现代诊断、及各种检查结果,尽量方证相合,每或佳效。

举例如下:
病例1 哮喘案
患者,王某,男,48岁,公务员,唐山市南堡开发区人
2009年5月20日初诊:自诉五年前因过食酸菜鱼而引起哮喘,靠服用“复方茶碱片”、“百喘朋”等药物维持治疗,无明显季节性,常因异味、寒冷刺激诱发哮喘,过量饮食、腹胀、便秘常为发作的先兆。

发作时患者端坐呼吸,张口抬肩,喉中做声,不能平卧。

几年间曾多处求助中西医治疗无效。

而来我院,审视以往遣方用药,
多以宣肺定喘、补肾纳气为大法,经治逾年而无寸功。

刻诊:喘息憋气,胸腹胀满,昼轻夜重,夜间哮喘发作,依息不得卧,大汗淋漓,口干、便秘,心烦少寐,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给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柴胡15g黄苓10g半夏10g生姜10g 枳实10g炙甘草6g白芍10g大枣6枚大黄10g桂枝10g桃仁15g
茯苓15g丹皮20g生石膏30g7付
二诊5月28日附上要后6剂,症状减轻,大便通畅,哮喘已无明显,仍有轻度胸胁
腹胀心机原来用的西药减半,经用上方7付而告病愈,随诊2
年未发
按;本患者为支气管哮喘,5年来未曾间断治疗不见疗效,患病诊疗无误但辨证不明,治疗上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实证用补法,方证不合,致使疾病迁延不愈。

初诊症状特点:胸胁满闷,心烦,汗出口干,大便秘结,为少阳阳明合病。

舌质暗有瘀斑,昼轻夜重,为瘀血内阻之征,综合分析,再结合心烦少寐症状,符合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方证,诸药合用,两解少阳阳明,兼以祛瘀活血,除烦。

本患者为瘀血实邪所致的哮喘,治疗应急速攻逐瘀血里实,故用大黄,枳实,桃仁等峻猛之药,再以大枣、甘草、茯苓、生姜等常药和之,邪除而不伤正气;不用麻黄之类升发肺气而助邪,不用补肾纳气之品以壅滞血脉,而通过两解二阳,畅通三焦,合降阳明之府,使肺气宣肃正常,瘀结三化,血脉通畅,则病告痊愈。

病例2胰腺炎案
患者陈某,男,49岁,技工,唐山市丰南区截瘫疗养院,初诊;2010年2月15日,患者自诉平素嗜酒,3年前因过量饮酒后,出现上腹疼痛,引及胸胁,脘腹胀满,进食后加重,伴恶心呕吐,大便干结****两次在我院住院治疗,住院诊断为胰腺炎,处理;①禁食,②安置胃管并胃肠减压,③给予抑制胰腺分泌,给予生长抑素奥曲肽0.3mgj加入糖500ml二十四小时持续静滴,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l加入糖250ml静点。

⑤抗生素静滴。

无明显并发症。

每次住院月余住院费用万余元。

此次复发来门诊欲采用中药治疗,刻诊:心下痞痛拒按,往来寒热,心烦,口苦,恶心呕吐,大便一周未行,胸胁脘腹胀满,舌红,苔黄燥,脉弦,给予大柴胡合大承气汤:
柴胡20g,黄苓10g,枳实20g,大黄15g,厚朴20g,炙甘草10g
生姜15g白芍20g,半夏15g,大枣10g,芒硝10g(冲)3剂,加水1200毫升,水煎服,取汁500毫升,分三次口服,不禁食。

二诊2月18日,服上方3付后,症状减轻,大便通畅,恶心呕吐消失,继用上方7付。

三诊2月26日,仍有轻度胸胁胀满,往来寒热,大便每天3-4次便,质稀溏,舌红苔薄黄,脉弦,方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柴胡12g,枳实15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枚,半夏15g
桂枝15g,茯苓15g,大黄10g,丹皮20g
继用10 付而病愈
按:胰腺炎属中医学“厥心痛”、“结胸”、“胃脘痛”等范畴。

病因多由外邪侵袭,暴饮暴食,酗酒、胆石症胆道梗阻,肝气郁结。

肝气横逆,邪毒蕴结,导致气滞瘀血,腑气痞塞不通发病。

患者长期酗酒,湿毒内蕴,少阳经气不利,阳明燥实内结,以大柴胡汤两解二阳,合用大承气汤加强通腹泻实,祛邪排毒作用,现代研究也证实,“方中生大黄配伍芒硝及清热解毒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4],故症状缓解迅速;三诊见大便稀溏,腹气已通,故见大承气汤,加桂枝茯苓丸祛瘀通脉而收全功,随访两年未发。

参考文献
[1] 黄煌.药证与经方—常用中药与经典配方的应用经验解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33.
[2] 黄煌.中医十大类方(第三版)[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2.
[3] 冯世伦.胡希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67.
[4]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作者简介:
翟月华,女(1973—),主管护师,参加临床护理工作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