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分多址技术的建模设计与仿真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基于MATLAB频分复用系统的研究与仿真设计课程报告

(完整word版)基于MATLAB频分复用系统的研究与仿真设计课程报告

《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仿真》课程考核报告基于MATLAB频分复用系统的研究与仿真设计完成日期2013年12月目录1引言 (2)2课程设计要求 (3)2。

1课程设计题目 (3)2.2课程设计目的 (3)2.3设计要求 (3)3设计过程及原理 (4)3。

1频分复用通信系统模型建立 (4)3.2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理论原理 (5)4 MATLAB仿真 (7)4。

1 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仿真 (7)4.2 复用信号的频谱仿真 (8)4。

3传输信号的仿真 (9)4.4 解调信号的频谱仿真 (10)4。

5恢复信号的时域与频域仿真 (10)5体会与收获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1引言MATLAB是matrix&laboratory两个词的组合,意为矩阵工厂(矩阵实验室MATLAB 工作界面)。

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

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

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LAB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

《多址技术》课件

《多址技术》课件

时分多址技术 (TDMA)
时分多址技术通过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隙,让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隙上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多用户 同时通信。
码分多址技术 (CDMA)
码分多址技术利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不同的用户,使它们能够在同一时间和频率上进行通信。
多址技术的应用
多址技术在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无线局域网。 此外,多址技术也在其他领域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址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址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无线通信的不 断发展,多址技术将继续向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结论
多址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能够满足不同通信需求。我们建议继续深入研 究多址技术,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文献1 • 文献2
多址技术 PPT课件
在这份《多址技术》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多址技术的原理、分类、 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是一种在通信中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率或时间资源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分频、分时或 分码的方式来实现。
频分多址技术 (FDMA)
频分多址技术通过将频谱划分为不同的频带,使不同用户在不同的频段上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多用户同 时通信。

实验八 频分复用和调幅收音机的建模与仿真实现

实验八 频分复用和调幅收音机的建模与仿真实现

实验八题目:频分复用和调幅收音机的建模与仿真实现实验目的:通过建模和仿真验证频分复用的原理,仿真验证超外差接收机原理和模型,观察信道噪声以及检波参数对解调信号的影响。

实验要求:学会应用模拟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来构建一个调幅收发信系统。

理解混频和超外差接收的原理,检波原理,并以此构建出超外差接收机模型。

对调幅发信机(电台),信道以及接收机进行封装,对频分复用FDMA原理进行验证。

实验内容:(1)仿真参数设计要求:仿真步长:固定,1e-7秒。

a.调幅发射机参数:音频信号:正弦波,幅度0~1V,频率50Hz~3000Hz可调(可设置)。

表达式为:A cos 2p Ft0 <A< 150 <F< 3000载波:正弦波,幅度为1V,频率535KHz~1605KHz可设置。

表达式为:cos 2p f c t , 535000 <f c< 1605000 。

调幅输出波形表达式为:f(t )=[1 +A cos 2πFt] cos 2πf c tc.信道:利用Gain模块模拟信道衰减,信道噪声为加性白噪声,噪声均值为0,方差为0.01。

用Random Number模块实现。

d.接收机:混频器为理想乘法器,中频频率 465KHz,本振频率可调,接收频率范围是中波频段(535KHz~1605KHz),有 1 级中频放大器,1级低频放大。

采用半波检波器。

中频变压器(中周,即中频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 465KHz,带宽 6KHz,滤波器阶数为2 阶)。

(2)仿真结果要求:a.得出调幅发射机的发送波形图。

b.接收机检波前后的波形对比图。

c.改变噪声方差为0.1,观察输出波形有何变化?d.将3个不同载波频率的发射机发送的信号叠加起来,再用3个接收机分别接收其中的一个信号,验证频分复用的原理。

当两个发信机的载波频率靠得较近,例如相差4KHz,会产生什么现象?试解释之。

参考模型:仿真模型1仿真模型2实验报告内容和要求:(!!注意每部分得分情况!!)1.建立和封装(1)参数所要求的模型。

一种低损耗频分复用多工器的设计与仿真

一种低损耗频分复用多工器的设计与仿真

图1 环行器耦合型多工器的基本架构示意图图2 8GHz频段信道配置图图3 8GHz频段2+1 FD多工器拓扑图产品。

1 多工器的基本构造通信系统中的多工器,其作用主要是划分宽带信号为若干窄带信号或者信道,同时由于微波网络的互异 (a)为发射信道 (b)为接收信道图4 8GHz频段2+1 FD多工器的仿真建模图照国际通信联盟(ITU)的频段划分,如图2所示,8 GHz频段(7.725-8.500GHz)在±275M H z频段内,最多八个前向和八个返回频道的射频频道配置,每个频道最大可容纳29.65 MHz带宽的信号,其收发间隔为311.32 MHz[3]。

根据微波传输系统的应用需求,本文设计的8 GHz 频段2+1 FD多工器其结构拓扑如图3所示,其中三个信道为接收信道、三个信道为发射信道。

根据结构拓扑,本文中的三工器的设计可以将具体器件的性能指标独立去耦,即单独对环行器和带通滤波器进行器件级设计,所以在系统级仿真软件AWRDE(AWR Design 同步数字系列比特率的数字固定无线系统中,8 GHz 频段系统工作的信号带宽为28 MHz,所以对每个信道的带通滤波器,需考虑温漂影响和相邻信道的“路径失真”[2,5]影响:即对相邻信道的给定频率的抑制超过40~50 dB,则几乎对反射响应没有影响;而若给定频率的抑制在5~10 dB之间,则将引起其通带内幅度和群时延的极大变化,引起信号带内失真。

以发射信道[即图4(b)所示模型]为例,如图5所示,对其进行仿真,可以看出不同邻道抑制程度的对相邻信道的影响,每个信道的传输特性,除了本身信道滤波器的贡献外,还包括后接信道的反射特性,尤其是当抑制度不够时,每个信道的右侧会被相邻的更高频信道的左侧影响,从而使信道内产生畸变。

相比于多支节耦合型多工器复杂的设计和优化流程图7 8GHz频段2+1 FD多工器的样机实物图5 发射信道“路径失真”的仿真示意图图6 8GHz频段2+1 FD多工器的发射信道仿真图要求,所以本文不再赘述介质滤波器的设计。

信号与系统Matlab实验—频分多址FDMA

信号与系统Matlab实验—频分多址FDMA

频分多址FDMA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matlab软件实现頻分多址功能1、学习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的方法2、学习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二、实验内容1、根据频分多址(FDMA)原理,设计系统方框图2、根据方框图,链接各模块,并设置仿真模块参数。

3、尝试用Scope对各信号进行分析。

三、实验原理1.1 寻址方式的概念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道的利用率,通常多路信号共享同一信道进行信号的传输。

为此,引入信道多址寻址的概念。

多址寻址是指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而互不干扰的一种技术。

目前的多址寻址方式是基于常规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模式所创建的,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

进而在多址寻址分类中,按频带区分信号的方法是频分多址(FDMA);按时隙区分信号的方法是时分多址(TDMA);按相互正交的码字区分信号的方法是码分多址(CDMA)。

1.2 频分多址的基本工作原理频分复用就是在发送端利用不同频率的载波将多路信号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段,以实现多路复用。

频分复用的多路信号在频谱上不会重叠,合并在一起通过一条信道传输。

到达接收端后,通过中心频率不同的带通滤波器彼此分离开来。

频分多址时将通信的频段划分成若干信道频率范围,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即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频率划分来实现通信的,早期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现在的无线电广播、短波通信、大多数专用通信网都是采用频分多址技术来实现的。

频分多址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频分多址系统原理图在选择载频时,既应考虑到每一路已调信号的频谱宽度'm f ,还应留有一定的防护频带g f 。

为了各路信号频谱不重叠,要求载频间隔(),n ,,i f f f f f g m ci i c s 21'1=+=-=+ (1-1)式中,ci f 和()1+i c f 分别为第i 路和第()1+i 路的载波频率。

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

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
信道编码
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常见编码方式包括卷积编码、重复码和分 组码等。
调制技术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如QPSK、QAM等,以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信道估计与跟踪技术
信道估计
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分析,估计出信道的参数,如多径时延、衰减等,以便进行信号恢复 和性能优化。
未来网络中的频谱共享
随着技术的发展,频谱共享将成为未来网络的重要特征 。FDMA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分配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 用率,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FDMA与其他多址技术的融合
FDMA与TDMA的融合
通过将FDMA和TDMA结合,可以实现更灵活的调度和更高效的频谱利用。这种融合方案尤其适用于具有大量用 户和业务需求的网络环境。
02
FDMA模拟蜂窝网结构
蜂窝网结构
蜂窝形状
模拟蜂窝网通常采用正六边形蜂窝形状,以实现 均匀覆盖和高效频率复用。
小区划分
每个蜂窝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置 一个信道。
信道频带
每个信道占用一定的频带,不同小区的信道频带 不同以避免干扰。
小区分裂与再分配
小区分裂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原有小区可能不 足以满足需求,需要进行小区分裂。
信道跟踪
实时监测信道状态的变化,调整系统参数以适应信道变化,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功率控制与干扰抑制技术
功率控制
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降低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同时保证通信质量。功率控制策略包括开 环、闭环和混合环控制等。
干扰抑制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频域滤波、空域滤波 、多用户检测等,有效抑制多径干扰和同频
智能家居中的信号覆盖与干扰抑制

通信系统仿真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报告

实验三 通信系统仿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陈侃● 背景知识:(1) 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时将通信的频段划分成若干信道频率范围,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即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频率划分来实现通信的,早期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现在的无线电广播、短波通信、大多数专用通信网都是采用频分多址技术来实现的。

(2) 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是将通信信道在时间坐标上划分成若干等间隔的时隙,每对通信设备将工作在某个指定的时隙上,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时隙划分来实现通信的,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系统GSM ,就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

(3) 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是利用码字的正交性,将承载的不同用户的通信信息区分开来。

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分配的码组实现通信。

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 ,CDMA2000,SC-CDMA 都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

码分多址要求通信的码组之间有很好的正交性。

有一种获得正交码组的方法是利用M 序列发生器,M 序列是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M 序列发生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a i 表示各个寄存器的状态,c i 可取0或1.M 序列发生器的原理框图F(x) = c i x ir i=0上式是关于x 的多项式,系数c i 表示了序列生成器的反馈连线的特征,称为一位生成器函数的特征多项式。

由于r 位移位寄存器最多可以取2r 个不同的状态,因此每个移位寄存器序列最终都是周期序列,并且其周期n ≤2r 。

M 序列具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和很弱的互相关性,周期为2r -1的M 序列可以提供2r -1个正交码组。

● 练习题:1.2.1 FDMA 的Simulink 仿真:(1) 利用Simulink 中的相应模块,搭建提示所给的系统仿真图,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答:按照提示所给的模型图以及相应模块的参数,我设计出的FDMA 系统仿真图如下所示:(2) 上图中的六个Analog Filter Design 滤波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根据已知的参数设置它们的参数,然后进行系统仿真,记录下三个Scope 上显示的波形。

第6章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

第6章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
每个基站主要由基站控制器和多部信道机等组成, 信道机的数量取决于基站同时与移动台通话的数目, 它们以频分多址方式工作, 对每个用户使用一对不同 的双工频率进行发射和接收信号。
基站信道机主要由发射机、 接收机组成, 控制器 用于与移动电话局、 移动台进行信令交换和控制。 每 个基站还配有定位接收机, 监测移动台位置, 以便为 越区切换服务。
第6章 频分多址(FDMA) 模拟蜂窝网
手机终端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LanZhenping
第6章 频分多址(FDMA) 模拟蜂窝网
接收 机 带通 滤波 器
接收 机带 通滤 波器
发射 机 带通 滤波 器
分集 开关
分集 开关 控制
×6 倍频 器、调相 器、 功率 放大 器
发信 激励 盘
LD系列5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图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LanZhenping
第6章 频分多址(FDMA) 模拟蜂窝网
电 源分 配盘 功 频放 大器 陶 瓷谐 振腔 调 制解 调器
收 发信 盘
10 0A 整 流器
收发信架 收发信架 电源架
系列3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图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LanZhenping
第6章 频分多址(FDMA) 模拟蜂窝网
每个移动用户在其常驻地的MTSO经过登记注册 即可入网, 此移动电话交换局称作归属(或原籍)移动 电话交换局(如MTSOA), 经它所登记的移动用户称为 本地用户。
当移动台进入另一个移动电话交换局所管辖区时, 该移动电话交换局(如MTSOB)称为被访问移动电话交 换局, 来访的移动用户称为漫游用户。

码分多址通信的计算机仿真

码分多址通信的计算机仿真

码分多址通信的计算机仿真周伟平;陆松年【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的研究成为一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所以,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就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本文介绍一种对CDMA码分多址通信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通信过程的基本特征,充分利用软件系统的技术特点,具有非常好的可扩展性和执行速度.通过把仿真结果同理论结论进行对比,证明该仿真方法非常有效.【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07(030)005【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码分多址;直序列扩频;多径衰落信道;系统仿真【作者】周伟平;陆松年【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91 引言近年来,CDMA的通信方式在各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对相应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

而现代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设计研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越来越重视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这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具有更重要和更实用的意义[1]。

本文在介绍CDMA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造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2 系统模型CDMA码分多址通信是以伪随机序列为基础,将一定带宽的信息数据,调制到远大于信号带宽的信道中去进行通信,进而获得低功耗、高抗干扰能力、频带利用率高等优势的通信方式。

他可以分为直序列扩频、调频和跳时3种扩频方式。

下面以直序列扩频为例进行讨论。

我们建立一个基带直序列扩频同步下行信道的系统模型,给出其数学表达式[2]。

假设该系统有K个用户,每个用户被分配一个扩频码或者是特征波形sk[n],n∈[0,N-1],N为扩频码的长度,幅度为Ak,用户数据流bk∈{-1,+1}。

则总的基带发送信号为:(1)假设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功率谱密度为于是总的基带接收信号为:(2)式中,n[m]是在接收端的离散高斯白噪声。

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原理及仿真

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原理及仿真

题目: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原理及仿真实现英文题目:The Research of Multi-access technologies principle and simul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院系专业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实训地点年月日—年月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MATLAB的仿真 (6)2.1 MATLAB介绍 (6)2.2 Simulink介绍 (6)第三章多址技术的建模仿真及实现 (7)3.1频分多址 (7)3.1.1频分多址的原理 (7)3.1.2频分多址系统的仿真及实现 (7)3.2时分多址 (10)3.2.1时分多址原理 (10)3.2.2时分多址的建模与仿真实现 (12)3.3码分多址 (14)3.3.1码分多址的原理 (14)3.3.2码分多址仿真模型图 (14)参数设置 (16)实验结果分析 (24)频分多址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24)时分多址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24)码分多址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24)总结 (26)参考文献 (28)致谢 (28)摘要多址技术是指把处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传输媒质实现个用户之间的通信技术。

多址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现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多址技术就有三种,即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由于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80年中期,不少国家都在探索蜂窝通信系统如何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

通信系统的研究经过FDMA和TDMA和实现正在研究的CDMA,CDMA蜂窝通信系统至问世以来,受到了许多的支持和赞同。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已成功运用于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其优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本论文是用MATLAB建模和仿真,分别对FDMA、TDMA、CDMA进行了研究,以更好地对比其各自的有缺点,FDMA频率准确、稳定,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度在信道范围以内,TDMA准确同步,在指定的时隙内完成了接受和发射的任务。

频/时分复用(多址)技术仿真-实验指导书

频/时分复用(多址)技术仿真-实验指导书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频/时分复用(多址)技术仿真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会用Simulink进行FDMA-TDMA——频/时分复用(多址)技术的建模与仿真;2.加深对FDMA-TDMA——频/时分复用(多址)技术原理的理解;3.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FDMA-TDMA——频/时分复用(多址)技术的仿真,会分析其时域、频域特性。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工具三、实验原理1. 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个建立系统方框图和基于方框图级的系统仿真环境,是一个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的软件包。

使用Simulink可以更加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并进行基于时间流的系统级仿真,使得仿真系统建模与工程中的方框图统一起来。

并且仿真结果可以近乎“实时”地通过可视化模块,如示波器模块、频谱仪模块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模块等显示出来,使得系统仿真工作大为方便。

Simulink使得用户可以用鼠标操作将一系列可视化模块连接起来,从而建立直观的功能上更为复杂的系统模型,避免了编写MA TLAB仿真程序,简化了仿真建模过程,更加适用于大型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如对IS-95 CDMA通信系统全系统的建模仿真工作。

2. 利用Simulink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必要性实际的数字通信系统需要完成从信源到信宿的全部功能,这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对这个系统做出的任何改动(如改变系统的结构、改变某个参数的设置等)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设计新系统或者对原有的通信系统做出修改或者进行相关的研究时,通常要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衡量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择最合理的系统配置和参数设置,然后再应用于实际系统中。

通过仿真,可以提高研究开发工作的效率,发现系统中潜在的问题,优化系统整体性能。

基于MATLAB的频分多址(FDMA)仿真研究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频分多址(FDMA)仿真研究课程设计

***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年02 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一、需求分析1、设计题目:在Matlab 环境中,利用编程方法对FDMA通信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2、设计要求:(1)Matlab支持麦克风,可直接进行声音的录制,要求至少获取3路语音信号。

(2)将各路语音信号分别与各自的高频载波信号相乘,由于各高频载波信号将各语音信号频谱移到不同频段,复用信号频谱为各信号频谱的叠加,因此,只需传输该复用信号便可在同一信道上实现各路语音信号的同时传输。

(3)传输完成后,通过选择合适的带通滤波器,即可获得各个已调信号。

(4)再进行解调,即将各个已调信号分别乘以各自的高频载波信号,这样,原始低频信号被移到低频段。

(5)最后通过选择合适的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各原始语音信号,从而实现FDMA通信传输。

3、系统功能分析:此系统要求能实现FDMA通信,要求至少能同时传输三路语音信号,实现三路语音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恢复出原来的三路信号。

二、原理分析和设计FDMA通信模型原理:为了有效、可靠地进行FDMA通信,需将一高频载波信号与原信号相乘,原始信号与载频相乘后,其频谱被线性移到正负载频的频率点上。

基于上述分析,假设系统现同时传输几路信号,由于各高频载波把各信号频谱移段,复用信号频谱为各信号频谱的叠加,因此,只需传输该复用信号便可在同一信道上实现n路信号的同时传输,传输完成后,通过n个合适的带通滤波器,即可获得n个已调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出各个信号,最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滤出即可恢复原始信号。

从而实现了FDMA通信传输。

三、详细设计Matlab中支持麦克风,因此可直接进行声音的录制。

先编写一个录音的函数,因为调制时要将音频调到不同的频段,所以选取采样频率时,可选高一点,便于调制。

可选44100Hz, 然后调用三次录音函数,可得到3路语音信号。

基于OFDM的码分多址技术及其性能仿真

基于OFDM的码分多址技术及其性能仿真

基于OFDM的码分多址技术及其性能仿真
张凯;梁钊
【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
【年(卷),期】2006(29)21
【摘要】给出了多载波CDMA系统构架.目前提出有3种方案,分别是:频域扩频(MC-CDMA)、时域扩频(MC-DSCDMA)和多音CDMA(MT-CDMA).以MC-CDMA,MC-DS-CDMA为例,对两种模型在AWGN和Rayleigh信道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数据表明:多载波频率分集CDMA系统(MC-CDMA)在无线宽带数据传输中性能大大优于时域扩频CDMA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张凯;梁钊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广东,江门,529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相关文献】
1.基于OFDM的DFT加扰矢量码分多址接入技术 [J], 周杲;范平志;郝莉
2.基于STBC的MIMO-OFDM系统误码性能仿真分析 [J], 王涛;陈善继;胡文芳;
3.基于DFT-SV-OFDM的自适应多速率DFT加扰矢量码分多址系统研究 [J], 周杲;范平志;郝莉
4.基于MIMO通信的OFDM/SC-FDE码分多址接入技术研究 [J], 崔玲;曹燕
5.基于STBC的MIMO-OFDM系统误码性能仿真分析 [J], 王涛;陈善继;胡文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研究与仿真毕业设计

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研究与仿真毕业设计

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
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
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摘要
正交频分复用(OFDM),实际上是多载波调制(MCM)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 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 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 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ICI)。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 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信道,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 扰。论文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和 OFDM 的研究状况,接着讲述了 OFDM 和 QAM 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对 OFDM 和 QAM 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及频谱比 较分析得出结论。结论表明,多载波 OFDM 技术的传输性能优于单载波 QAM 技术。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
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
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
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
Keywords:OFDM;MCM;basic principle of OFDM and QAM;the analysis of waveform and spread spectrum
目录 11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5 1.2 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 ……………………………………………6 1.2.1 快衰落 ……………………………………………………………6 1.2.2 慢衰落 …………………………………………………………7 1.3 OFDM 研究现状及前景 …………………………………………7 2. OFDM 系统的基本原理……………………………………………8 2.1 OFDM 基本原理 ……………………………………………………8 2.1.1 OFDM 信号的产生………………………………………………8 2.1.2 用 FFT 实现 OFDM ……………………………………………9 2.2 OFDM 优缺点 ……………………………………………………10 2.2.1 OFDM 优点………………………………………………………10 2.2.2 OFDM 缺点………………………………………………………10 3.QAM 系统基本原理 ………………………………………………11 3.1 QAM 调制原理 …………………………………………………11 3.2 QAM 解调原理 …………………………………………………11 4. OFDM 的多载波调制技术性能研究 ………………………12 4.1 文本文档 ………………………………………………………12 4.1.1 文本文档信号波形 …………………………………………12 4.1.2 文本文档信号频谱分析 ……………………………………14 4.2 音频文档 ………………………………………………………15

基于OFDM的码分多址技术及其性能仿真

基于OFDM的码分多址技术及其性能仿真

基于OFDM的码分多址技术及其性能仿真张凯;梁钊【摘要】给出了多载波CDMA系统构架.目前提出有3种方案,分别是:频域扩频(MC-CDMA)、时域扩频(MC-DSCDMA)和多音CDMA(MT-CDMA).以MC-CDMA,MC-DS-CDMA为例,对两种模型在AWGN和Rayleigh信道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数据表明:多载波频率分集CDMA系统(MC-CDMA)在无线宽带数据传输中性能大大优于时域扩频CDMA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06(029)021【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3G;OFDM;多载波调制;CDMA;多载波CDMA【作者】张凯;梁钊【作者单位】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广东,江门,529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1 引言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论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需要使用一种技术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即多址技术。

多址方式允许多个移动用户同时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共享有效带宽的3种主要接入技术。

由于CDMA技术可以提供比传统多址技术(例如:TDMA,FDMA)更大的系统容量,并且具有抗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良好特性,该技术就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未来无线移动通信中高速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有力竞争者。

OFDM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成多路相对低速的并行数据,并对不同的载波进行调制,再将调制后的信号加入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这样可以有效地对抗多径时延扩展。

每个子载波的频谱的主瓣相互重叠,但各子载波的频谱载频域上是相互正交的(见图1),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因此该技术已在移动通信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实际中的CDMA容量受限于多址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引入的干扰。

第8章: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

第8章: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

表 8- 2 移动台性能指标
表 8- 2 移动台性能指标
表 8- 2 移动台性能指标
8.3 系统控制及其信令
8.3.1 系统的控制结构
无论是AMPS系统还是TACS系统,其系统控制涉 及公用市话网、移动电话局、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话 音和信令的传输与交换,蜂窝系统的控制结构如图 86 所示。
基站1
和 16∶1 功率分配器,进入RCVR0~RCVR15的 16 部
接收机。由于功率分配器增加了插入损耗,所以在功 率分配器前加入了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接有线监 控架
接维、测架
2. 数据架
数据 数据 链路 数据设备 设备 A 控制器 A 接口 建立无线 电 控制器 O 接天线
M T S O 数据 数据 链路 数据设备 设备 B 控制器 A
BS MTSO 数据 终端 控制器 数据 总线 数据及 定位射 数据架 频部件
发射机 MS 移动台 射频 架2 逻辑 单元 发射机 接收机 射频 架1 控制 单元 发射机
处理器 维护与 测试架
交换 网络
话音 线
线路 监测架
射频 架0 接收机
接收机
图 8- 2 AMPS系统组成简化方框图
8.2.2 基站(BS)
供收发信机用的主振器也装在维护测试架,晶体振荡
器(228.022 50 MHz)装入恒温控制箱,其频率稳定度可达 ±2.5×10-6/年。
8.2.3 移动台(MS)
移动台主要包括车载台与手机两类。其主要差别功率 大小不同。例如,TACS系统,车载台最大发射功率有 10
W和 4 W两种;手持机功率较小,也有 0.6 W和 1.6 W两
用,另一根天线只作分集用,采用选择式开关分集方式,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班级题目频分多址技术的建模设计与仿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二О一年月日引言频分多址是将通信的频段划分成若干等间隔的信道频率,每对通信的设备工作在某个分配(或者是指定)的信道上,即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频率划分来实现通信的,称为频分多址。

早期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现在的无线电广播、短波、大多数专用通信网都是采用频分多址技术来完成的。

频分多址通信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是:频率准确、稳定,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度在信道范围以内。

频分多址技术FDMA是数据通信中的一种技术,即不同的用户分配在时隙相同而频率不同的信道上。

按照这种技术,把在频分多路传输系统中集中控制的频段根据要求分配给用户。

同固定分配系统相比,频分多址使通道容量可根据要求动态地进行交换。

在FDMA系统中,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即一对频谱,一个频谱用作前向信道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另一个则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信道。

这种通信系统的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任意两个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基站的中转,因而必须同时占用2个信道(2对频谱)才能实现双工通信。

关键字:通信系统频分多址滤波器解调一《频分多址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对频分多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实现了3路信号的频分复用并得到了仿真结果。

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频谱分析以及滤波器设计,通过理论推导出相应的结果,并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实现,从而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论知识,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从实践上实现了对数字信号的处理。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2.1设计内容:在Matlab 环境中,利用编程方法对FDMA通信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2.2 设计要求用麦克风进行声音的录制,录制3路不同人的语音信号,并对录制的信号进行采样;画出采样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接着画出复用信号的频谱图。

设计合适数字滤波器,并画出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再进行解调,画出解调后3路信号各自的频谱图。

最后通过选择合适的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各原始语音信号,从而实现FDMA通信传输。

画出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并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信号的变化。

回放语音信号。

2.3 模型分析现代通信系统传输的确定性信号可分为连续周期信号、连续非周期信号、离散周期信号和离散非周期信号。

因信号的时域特征不太明显,易对信号进行分析,而信号的频域特征清晰可见,为信号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因而可以在频域上比较和分析信号传输前后的特征变化。

假设系统传输一连续非周期信号f(x),其频域表征为傅立叶变换.经变化后得到(1)式。

为了有效、可靠地进行FDMA通信,需要将一高频载波信号(cos(w0t))与原信号相乘,即信道传输的信号变为cos(wot)f(t),该信号经傅立叶变换得到(2)式。

比较式(1)、式(2)可见,原始信号与载频相乘后,其频谱被线性移到正负载频点上。

基于上述分析,假设系统现在同时传输路n信号,则所传输的信号可表示为S(t)=COS(2*pi*f1t)f1(t)+ COS(2*pi*f2t)f2(t)+COS(2*pi*f3t)f3(t)式中:f1(t),f2(t),…,fn(t)表示信号,f1,f2,…,fn表示载频,cos(2πf1t),cos(2πf2t),…,cos(2πfnt)表示高频载波,S(t)表示复用信号。

由于各高频载波把各信号频谱转移到不同频段,复用信号频谱为各信号的叠加,因此,只需传输该复用信号便可在同一信道上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时传输,传输完成后,通过N个合适的带通滤波器,即可获得N个已调信号,然后,通过式(4)解调出各个信号,最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滤出并恢复原始信号。

bn(t)=2cos(2πfnt)an(t)式中an(t)表示通过带通滤波器后的第N路信号,bn(t)表示第N 路解调信号。

假设需要传输3路同频宽的余弦信号,可事先假设该3路信号分别为Acos(Ωt),Beos(Ωt),Coos(Ωt)为防止传输过程中频谱间的干扰,载波频率间间隔应大于2Ω。

通过带通滤波器(bandpass)滤波后的各信号经过解调(demodulation),原始低频信号被转移到低频段,再通过相应的低通(1owpass)滤波恢复出各原始信号,从而实现FDMA通信传输。

三详细设计首先通过matlab录制三段语音,对录制的语音进行频谱分析,找出个信号的主频率,结合分析的结果,未尽可能完整的恢复原信号和防止频谱干扰,确定各信号的最高载波频率。

对复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确定选用的带通滤波器的类型以及设计滤波的各种参数,结合所的参数,针对各路信号设计出所需要的滤波器,对复用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个信号的调制信号,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后,根据信号频谱分析得到的参数设计出合适的低通滤波器,还原出原始信号。

四程序和图像%(1)获取录音文件fs=44100; %声音的采样频率为44.1khzduration=3; %录音的时间fprintf('按任意键开始录音1:\n');pausefprintf('录音中……\n');sd1=wavrecord(duration*fs,fs); %duration*fs每次获得总的采样数为132300,保存声音fprintf('放音中……\n'); %文件名为s1,以下类同. wavplay(sd1,fs);fprintf('录音1播放完毕。

\n');wavwrite(sd1,fs,'sound1.wav'); %将录音文件保存为wav格式的声音文件,下同fprintf('按任意键开始录音2:\n');pausefprintf('录音中……\n');sd2=wavrecord(duration*fs,fs);fprintf('放音中……\n');wavplay(sd2,fs);fprintf('录音2播放完毕。

\n');wavwrite(sd2,fs,'sound2.wav');fprintf('按任意键开始录音3:\n');pausefprintf('录音中……\n');sd3=wavrecord(duration*fs,fs);fprintf('放音中……\n');wavplay(sd3,fs);fprintf('录音3播放完毕。

\n');wavwrite(sd3,fs,'sound3.wav');%(2)声音样本的时域和频域分析fs=44100; %声音的采样频率为44.1khz duration=3;t=0:duration*fs-1; %总的采样数[s1,fs]=wavread('sound1.wav'); %打开保存的录音文件[s2,fs]=wavread('sound2.wav');[s3,fs]=wavread('sound3.wav');figure(1) %图一为三个声音样本的时域波形subplot(311)plot(t,s1);xlabel('单位:s');ylabel('幅度');title('三个声音样本的时域波形');subplot(312)plot(t,s2);xlabel('单位:s');ylabel('幅度');subplot(313)plot(t,s3);xlabel('单位:s');ylabel('幅度');figure(2) %图二为三个声音样本的频谱分析subplot(311)stem(t,abs(fft(s1)),'.');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 %fft对声音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title('三个声音样本的频谱分析');subplot(312)stem(t,abs(fft(s2)),'.');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subplot(313)stem(t,abs(fft(s3)),'.');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3)调制,将三个声音信号用高频载波x1=4*s1'.*cos(2*pi*4000*t/fs);x2=4*s2'.*cos(2*pi*11000*t/fs);x3=4*s3'.*cos(2*pi*18000*t/fs);s=x1+x2+x3; %复用信号频谱为各信号频谱的叠加figure(3) %图三为复用信号的频谱分析stem(t,abs(fft(s)),'.');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title('复用信号的频谱分析');%(4)带通滤波器设计Rp=0.5;Rs=40; %用切比雪夫2型设计带通滤波器1;Wp1=[4000 8000]/22050; %fs/2=22050Ws1=[3800 8500]/22050;[n1,Wn1]=cheb2ord(Wp1,Ws1,Rp,Rs);[b1,a1]=cheby2(n1,Rs,Wn1);[h1,w1]=freqz(b1,a1);mag1=abs(h1);db1=20*log10((mag1+eps)/max(mag1));Wp2=[9000 13000]/22050; %用切比雪夫2型设计带通滤波器2;Ws2=[8000 14000]/22050;[n2,Wn2]=cheb2ord(Wp2,Ws2,Rp,Rs);[b2,a2]=cheby2(n2,Rs,Wn2);[h2,w2]=freqz(b2,a2);mag2=abs(h2);db2=20*log10((mag2+eps)/max(mag2));Wp3=[14500 18500]/22050; %用切比雪夫2型设计带通滤波器3;Ws3=[14000 19000]/22050;[n3,Wn3]=cheb2ord(Wp3,Ws3,Rp,Rs);[b3,a3]=cheby2(n3,Rs,Wn3);[h3,w3]=freqz(b3,a3);mag3=abs(h3);db3=20*log10((mag3+eps)/max(mag3));figure(4);subplot(3,1,1);plot(w1/pi,db1);axis([0 1 -50 20]);xlabel('w/pi');ylabel('20lg|H(ejw)|');title('用切比雪夫2型设计三个带通滤波器');subplot(3,1,2);plot(w2/pi,db2);axis([0 1 -50 20]);xlabel('w/pi');ylabel('20lg|H(ejw)|'); subplot(3,1,3);plot(w3/pi,db3);axis([0 1 -50 20]);xlabel('w/pi');ylabel('20lg|H(ejw)|'); y1=filter(b1,a1,s); %滤出三路未解调信号y2=filter(b1,a1,s);y3=filter(b1,a1,s);%(5)解调fs=44100y01=y1.*cos(2*pi*4000*t/fs); %各个已调信号分别乘以各自y02=y2.*cos(2*pi*11000*t/fs); %的高频载波信号y03=y3.*cos(2*pi*18000*t/fs);figure(5) %图五为解调后3路信号各自的频谱图subplot(311)stem(t,abs(fft(y01)),'.');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title('解调后3路信号各自的频谱图');subplot(312)stem(t,abs(fft(y02)),'.');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subplot(313)stem(t,abs(fft(y03)),'.');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6)低通滤波Rp=0.5; %低通滤波器参数选择Rs=40;Wp1=3400/(22050);Ws1=4000/(22050);[n1,Wn1]=cheb2ord(Wp1,Ws1,Rp,Rs); %采用切比雪夫2型(cheby2)带通滤波器[b1,a1]=cheby2(n1,Rs,Wn1);[h1,w1]=freqz(b1,a1);mag1=abs(h1);db1=20*log10((mag1+eps)/max(mag1));figure(6) %图六为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plot(w1/pi,db1);axis([0 1 -50 20]);xlabel('w/pi');ylabel('20lg|H(ejw)|'); title('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7)回复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分析yy1=filter(b1,a1,y01);yy2=filter(b1,a1,y02);yy3=filter(b1,a1,y03);figure(7) %图七为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subplot(311)plot(t,yy1);xlabel('单位:s');ylabel('幅度');subplot(312)plot(t,yy2);xlabel('单位:s');ylabel('幅度');subplot(313)plot(t,yy3);xlabel('单位:s');ylabel('幅度');title('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figure(8) %图八为恢复信号的频谱分析subplot(311)stem(t,abs(fft(yy1)));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subplot(312)stem(t,abs(fft(yy2)));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subplot(313)stem(t,abs(fft(yy3)));xlabel('单位:Hz');ylabel('幅度');title('恢复信号的频谱分析');wavplay(yy1,fs); %恢复声音信号的再现wavplay(yy2,fs);wavplay(yy3,fs);声音样本的时域波形声音样本的频谱分析复用信号的频谱分析带通滤波器解调后信号的频谱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五结果分析:经过不断的修改调试,在MATLAB上仿真频分多址通信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