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优秀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与治疗概述护理课件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 缺陷等可能导致血液系
统疾病的发生。
感染因素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是由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引起的,如艾滋病、肝
炎等。
2023
PART 02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评 估
REPORTING
诊断方法与流程
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检查等手段, 了解血液成分和细胞形态的变化,初步判 断血液系统疾病类型。
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形 象改变、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从 而产生自卑和无助感。
心理干预措施与实施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关注其情感需求,倾听其心声。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负面思维模式,纠正错误认知。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2023
PART 04
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与康 复
REPORTING
日常护理与生活指导
0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减少病菌滋生。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 和感染。
03
02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 感染源,防止交叉感染。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 预防口腔感染。
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将 血液系统疾病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为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预后因素分析
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 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 因素,预测疾病预后情况。
风险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风 险评估,确定患者面临的 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护 理措施。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 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11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 (2)免疫因素 (3)肝、脾因素 (床表现
(1)急性型:小儿多见,80%以上在发病前1~3周有上
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
25
1.概述 2.急性白血病 3.慢性髓系白血病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6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 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 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 不同阶段
27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毒感染 (2)电离辐射 (3)化学因素 (4)遗传因素 (5)其他血液病
(2)鉴别诊断
15
5.治疗
(1)一般治疗 (2)糖皮质激素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 (5)其他治疗 (6)急症处理
为首选药物, 近期有效率约为80 %。常用泼尼松30 ~60mg/d,分次口 服或顿服,病情严 重者用等效量地塞 米松或甲基泼尼松 龙静脉滴注,好转 后改口服。待出血 好转,血小板升至 正常或接近正常后 逐步减量,直至以 5~10mg/d维持治 疗,持续4~6个月
常用泼尼松30mg/d,顿服或分次
口服。重症者可用氢化可的松
100~200mg/d,或地塞米松5~ 15mg/d,静脉滴注,症状减轻后
改口服
糖皮质激素疗程一般不超过30天
22
罗卫群
广西梧州职业学院
24
1.掌握 三种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 白血病的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 3.了解 白血病的病因
3.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 骨髓象特点进行诊断。白血病应与再生 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细胞缺乏症等 疾病相鉴别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PPT课件

血液系统具有防御、免疫、调节 体温、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对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白血病
指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 血功能,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的 一种疾病。
过敏性紫癜
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皮肤、 关节、肠道等部位的紫癜和出血。
淋巴瘤
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可侵犯全身 各组织器官,引起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 状。
总结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患者因急性髓系白血病入院治疗,经过化疗和骨髓移植 ,病情好转。
病例三: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总结词
霍奇金淋巴瘤
详细描述
患者因霍奇金淋巴瘤入院治疗,通过放疗 和化疗,病情得到缓解。
总结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详细描述
患者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入院治疗,通过化 疗和免疫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
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
控制盐、糖、脂肪摄入
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降低疾病风险。
多摄入抗氧化食物
如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E等 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清除自由 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注意食品安全
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食物,注意食品 卫生和安全。
详细描述
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 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便确诊和治疗 。
淋巴瘤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 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可 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 位,但最常见的是淋巴 结肿大。
血液系统疾病课件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 、盗汗、消瘦等。治疗方法包括化疗 、放疗、免疫治疗等,根据不同类型 的淋巴瘤,治愈率也有所不同。
03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检查
通过抽取骨髓液,观察骨髓细 胞形态、数量及发育情况,对
血液系统疾病课件
• 血液系统概述 •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 •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预防与保健
01
血液系统概述
血液系统的组成
血液
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组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பைடு நூலகம்重要物质。
骨髓
是造血器官,负责生产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系统
由淋巴管、淋巴结和脾脏等组成, 主要功能是过滤病原体和毒素。
注意生活护理
心理支持
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患者 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出血等问题,保 持个人卫生,避免剧烈运动。
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家属和社会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血液系统的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止血和凝血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 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到关键 作用,防止血液流失。
免疫防御
白细胞和血小板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能够抵御感染和疾病。
血液疾病分类
红细胞疾病
白细胞疾病
出血性疾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等。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
8
年龄 性别 诱因 起病 出血
血小板
急性型
慢性型
2-6岁多
20-40岁
男女均可
女多
1-3周前有R感染史
无
急
缓
严重,常有粘膜及内脏 月经过多为主 出血
常<20×109/L
常在30-80×109/L
巨核细胞
血小板寿命 病程
轻度↑或正、幼稚型↑、显著↑、颗粒为
无产板
主、产板↓
1-6h
1-3天
2-6周,4个月↓ .
.
5
病因与机制
1.感染 2.免疫因素
⑴ 50-70%有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⑵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
6
3.肝、脾因素
①肝脾破坏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②脾产生抗体(IgG)
4.雌激素:抑制PLT生成且刺激单一巨C对抗体结 合血小板的清除。
.
7
临床表现
1.出血 2.贫血 3.脾轻度肿大
②良效:无或基本无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 以上或较原来水平升高30×109/L以上,持续2个 月;
③进步: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半月 以上;
④无效:出血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改善。
.
23
血友病(hemophilia)
概念 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
缺乏症。分血友病甲、乙两型,血友 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 凝血因子Ⅸ,血友病甲80%。
③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
• 禁忌症:
①年龄小于2岁;
②妊娠期;
者。
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
18
免疫抑制剂治疗
不宜首选
适应证:①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护理课件

定期汇报
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 情和护理情况,以便医生 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 案。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家属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系统疾病的相 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理 解。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的帮 助。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症等。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辐射等环 境因素可导致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血液系 统异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等。
感染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由病毒感染 引起,如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02
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 原则
基础护理
01
02
03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定期打扫、消毒,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为患者提供 一个舒适、卫生的休养环 境。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 划,保证营养均衡,增强 患者的免疫力。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褥疮、皮肤感染等并 发症的发生。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症状表现等,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 、护理措施及效果,为医 生的治疗提供依据。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护理课件
目录
•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 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 • 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与自我管理 •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支持 • 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与展望
血液系统疾病 ppt课件

按病程进展速度分为: 1、急性型(AAA)
2、慢性型(CAA)
按病因分为: 1、先天性(遗传性):如 Fanconi,家族 性低下性贫血 2、后天性(获得性)
课件 ①原发性—PPT 无明确病因 44
病因
AA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
尤其是肝炎病毒,如乙肝相关性AA
化学因素
如氯毒素,磺胺药、化疗药物、苯等
PPT课件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PNH的发生是因16
RBC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PPT课件
17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叶酸/B12 缺血或利用障碍致巨幼贫
缺铁或利用障碍致IDA
PPT课件
18
失血性贫血
铁代谢
铁的运转:
Fe2+ →血液
铜蓝蛋白氧化
转铁蛋白结合
Fe3+
组织、骨髓
铁的排泄:
排泄途径:肠和输尿管脱落细胞、汗、乳汁 平均每天排铁约1mg
PPT课件 28
病因
需铁量↑而铁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哺乳期
铁吸收障碍
1、胃次全切除(胃酸少) 2、慢性腹泻:
胃蠕动快→食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停留时间短
铁来源:
衰老破坏的RBC
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铁1-1.5mg。
动物食品中铁吸收率高(20%)
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低(1%-7%)
PPT课件 26
铁代谢
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内科学》白血病【血液科】课件文档

《内科学》白血病【血液科】课件文档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内科学》教材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白血病的概念、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白血病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
2. 了解白血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诊断方法。
3. 学会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白血病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难点:白血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诊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白血病患者的生活照片,引发学生关注,引入白血病的概念。
2. 内容讲解:(1)概念: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2)分类: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
(3)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
(4)病理生理: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等。
(5)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浸润等。
(6)诊断:血常规、骨髓穿刺、细胞遗传学检查等。
(7)治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病例分析:分析一例急性白血病的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2)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白血病诊断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发放随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白血病概念2. 分类: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3. 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4. 病理生理: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5.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浸润6. 诊断:血常规、骨髓穿刺、细胞遗传学检查7. 治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白血病的概念及分类。
(2)列举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阐述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2. 答案:(1)概念: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小儿贫血概论出血性疾病概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概论小儿恶性淋巴瘤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地中海贫血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一、小儿造血特点(一)胚胎期造血生后2~5周,骨髓成为唯一造血器官。
(二)生后造血骨髓造血生后主要的造血方式。
婴儿所有骨髓都是红骨髓,参与造血骨髓外造血感染、溶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的中性粒细胞。
病因纠正后恢复正常二、小儿血象特点红细胞刚出生,红细胞数5~7×1012/L,血红蛋白150~220g/L生理性贫血生后2~3个月,红细胞下降到3×1012/L,血红蛋白降到100g/L,3个月恢复白细胞出生时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4~6岁,有两次与淋巴细胞的交叉血小板150~250×109/L随堂小练:胚胎期8个月时,体内最主要的造血器官是A.骨髓B.脾脏C.肝脏D.胸腺E.卵黄囊『正确答案』A随堂小练:小儿末梢血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交叉的时间为A.4~6天和4~6个月B.4~6周和4~6个月C.4~6天和4~6岁D.4~6周和4~6岁E.4~6个月和4~6岁『正确答案』C第二节小儿贫血概论一、小儿贫血定义和分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小儿正常值下限~90 60~90 30~60 <30新生儿120~145 90~120 60~90 <60二、小儿贫血分类:病因分类生成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异常、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药物等)失血性贫血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形态分类MCV(fl)MCH(pg)MCHC(%)正常值80~9428~3232~38大细胞性>94 >32 32~38正细胞性80~94 28~32 32~38单纯小细胞性<80 <28 32~38小细胞低色素性<80 <28 <32三、临床表现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病程长的患儿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发育迟缓表现造血器官反应髓外造血,末梢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各系统表现心动过速,呼吸加速。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贫血概述贫血: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分类常见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造血调节异常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等,淋巴细胞亢进、肾衰、甲减、肝病等;造血细胞凋亡亢进(PNH、AA)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PN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等失血性慢性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的贫血是A.巨幼细胞性贫血B.骨髓病性贫血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慢性病性贫血『正确答案』D【分类】九版内科学类型MCV(fl)M 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100 32-35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正常细胞性80~100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80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慢性失血性贫血的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特点是A.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B【表现】最早、最常见的症状: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最突出的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口唇、甲床、睑结膜最明显循环:心悸、气短,贫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神经: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呼吸:加快加深消化:消化功能↓、消化不良泌尿:胆红素尿和高胆原尿观察有无贫血,最可靠的查体部位是A.手背皮肤及口腔黏膜B.耳廓皮肤C.睑结膜、指甲及口唇D.颈部皮肤及舌面E.面颊、皮肤及上颚黏膜『正确答案』C【诊断】【检查】--血液检查①Hb、RBC:有无贫血及严重程度②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及病因诊断③网织红细胞计数:贫血的鉴别诊断及疗效的观察与评价,判断骨髓增生程度④外周血涂片:观察血细胞数量及形态的改变⑤骨髓检查:病因诊断教材内容为:1)血常规检查:Hb、RBC、MCV、MCH、MCHC、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件

[诊 断]
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1、ID
2、IDE
3、IDA
最有价值的检查:血清铁蛋白 骨髓铁染色 铁剂试验性治疗 二、病因或原发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二、慢性病性贫血 三、铁粒幼细胞贫血 四、转铁蛋白缺乏症
[治 疗 ]
一、病因治疗 二、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首选。注意补足贮存铁。 2、注射铁剂:慎用。必须计算应补铁剂量。 适应症: ①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无法耐受。 ②消化道吸收障碍。 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④妊娠晚期,急待提高血红蛋白而分娩,失血量 较多,口服无法补充者。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恶心、舌乳 头萎缩、黄疸及脾大。 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 减退,性欲改变,月经失调。 内分泌系统: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 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会改变红细胞 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 生殖系统:影响睾酮分泌,减弱男性特征, 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等.
贫 血 概 述
[ 定义 ]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 都伴有红细胞数量或压积的减少。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贫血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 L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 血液系统由血液与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由血
浆及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 血小板)组成。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是骨 髓、胸腺、脾和淋巴结。
•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
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轻中度贫血:避免剧烈活动 重度贫血:卧床休息
护理措施——2、合理安排饮食
(1)年长儿——纠正不良饮食
重
(2)合理搭配膳食
点
含铁丰富食物
促铁吸收食物,抑制铁吸收食物
(3)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4)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早补铁
重 点
护理措施--3、指导正确使用铁剂
血液特点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生理性贫血 轻度贫血 2.白细胞数与分类 中粒和淋巴的两次交叉 3.血小板数 4.血红蛋白 5.血容量
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 至4~6岁时两者又相等
第二节 小儿贫血
概述
贫血: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 蛋白低于正常。
诊断标准
1. 新生儿期:Hb<145 g/L
1)正确剂量和疗程 2)口服铁剂:
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 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 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 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 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 小剂量开始,两餐之间服用
• 液体铁剂染黑牙齿,用吸管
3)与促铁食物同服,忌与抑铁食物同服
4)注射铁剂:深部肌注,分次换部位
骨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 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 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 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肿大,同时可出现脾和淋 巴结的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 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 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矫正后 即恢复正常。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重 病因
点
1. 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孕母严重 缺铁性贫血
2. 铁摄入不足:辅食、偏食挑食 3. 生长发育快:婴儿期、早产儿 4. 铁丢失过多或吸收减少:鲜牛奶、慢性
腹泻、钩虫病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1. 对造血的影响 贫血 2. 对非造血系统的影响
精神行为、消化吸收、免疫 口腔炎、舌炎、胃酸缺乏、反甲
病因学分类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2. 溶血性贫血 3. 失血性贫血
概述--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1. 大细胞性 2. 正细胞性 3. 单纯小细胞性 4. 小细胞低色素性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定义(IDA):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 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6月-2岁易发
临床上,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表现,
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 胞白血病两大类。小儿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最多。 这两大类中又各有多种型别。目前国内外主张根据增生 细胞的形态(包括组织化学染色)、增生细胞染色体改 变和增生细胞的免疫表型综合分析进行分类,即MIC分类 方法,将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及型别严格区分。严格的分 类、分型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密切关系。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造血特点
卵黄囊
肝
骨髓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造血特点
1. 胚胎期造血:
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 胚胎2月起--肝、脾造血期 胚胎5月以后--骨髓
2. 出生后造血:
➢ 骨髓造血:红髓--黄髓 ➢ 骨髓外造血:严重感染、溶血性贫血
骨髓造血
婴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 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儿童期时脂肪组织(黄 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造血组织;因此到了年长 儿和成人期红骨髓仅限于肋骨、胸骨、脊椎、 骨盆、颅骨、锁骨和肩肿骨,但黄髓仍有潜在 的造血功能,当需要增加造血时,它可转变为 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 少黄髓,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少,如果需要增 加造血,就会出现髓外造血。
点
• 口服元素铁、不良者注射铁剂 • 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 3. 输血治疗:严重贫血伴感染
护理评估
1.既往史: 母孕史、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 2.身体状况: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3.心里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 知识缺乏 有感染的危险
重 点
同时用快速利尿剂。 – 极重患者可用浓缩红细胞换血。
护理措施
4、健康教育
重 –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点 – ①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
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肝、瘦 肉、鱼等,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婴儿如以 牛乳喂养,必须经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 引起肠道失血;
– ②婴幼儿食品(牛奶制品、谷类制品等)可加 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1. 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苍白) 2. 疲劳无力、不爱活动 3. 体重不增
4. 髓外造血表现 5. 肝脾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非造血系统: 1. 消化系统 ➢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异食癖,口腔炎 2. 神经系统 ➢ 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智力低下 3. 心血管系统 ➢ 心率加快,心脏扩大 其他:反甲、毛发枯黄等
5)观察疗效:3-4天网织红细胞,2周Hb 升高,全身症状好转
护理措施
5.输血的护理
– 一般病例毋需输血。 – 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给
浓缩红细胞,以尽快改善贫血状态。 – 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愈小、速度应愈慢,
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 血红蛋白<30g/L者每次输血5~10ml/kg,可
– ③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 予铁剂预防。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 疾病。特点为造血组织中血细胞的某一系 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液并浸润到各组织和 器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在我国,小儿各种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 是5岁以上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尚不清楚,可 能与病毒、物理、化学、遗传因素有关。
反甲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2. Hb降低较RBC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骨髓象: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3. 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4. 血清铁<10.7umol/L 总铁结合力>62.7umol/L 5.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蛋白<12ug/L
治疗要点
1. 去除病因 2. 铁剂治疗:重
2. 1月-4月:Hb<90 g/L
3. 4月-6月:Hb<100 g/L
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6月-6岁:Hb<110 g/L
5. 6-14岁 :Hb<120 g/L
重 概述——贫血的分度
点
轻度:Hb:90-120g/L
中度:Hb:60-90g/L
重度:Hb:30-60g/L
极重度:Hb:<30g/L
概述--贫血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