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防灾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防灾防损的方案

建筑工程防灾防损的方案

建筑工程防灾防损的方案一、前言建筑工程是指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休闲的空间和设施的工程项目。

在建筑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这些灾害和事故可能导致建筑物受损甚至倒塌,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建筑工程防灾防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建筑工程防灾防损的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建筑工程防灾防损的主要灾害和事故1. 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振动现象。

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建筑工程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结构破坏等严重后果。

(2)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其强度可达到十二级以上。

台风过后,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3)洪水:洪水是指水体暴涨泛滥,引发山洪、内涝等自然灾害。

洪水有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2. 人为事故(1)施工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吊装事故、坍塌事故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2)火灾:火灾是指因燃烧所导致的灾害。

火灾发生时会对建筑物造成火灾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以上所述,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均有可能对建筑工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灾防损。

三、建筑工程防灾防损的方案1. 抗震设计地震是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采取抗震设计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震材料、合理设计结构、增加抗震支撑等。

2. 防风设施建设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强度可达到十二级以上,对建筑物的破坏能力极强。

因此,需要在建筑工程中建设防风设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风材料、合理设计建筑外形、增加加固结构等。

3. 防水措施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其暴涨泛滥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采取防水措施,防止洪水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具体措施包括:设置排水系统、提高建筑物密封性、合理设计建筑物高度等。

4. 安全施工施工事故是一种人为事故,可能对建筑物造成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防灾措施有哪些

建筑设计中的防灾措施有哪些

建筑设计中的防灾措施有哪些在建筑设计中,防灾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保障建筑物在面临各类灾害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确保建筑物的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灾措施都有哪些。

首先,防火设计是建筑防灾的重点之一。

在建筑布局方面,要合理规划防火分区,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防火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

每个防火分区都应有足够的安全出口,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同时,要设置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这些设施应具备良好的耐火性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和烟雾的传播。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减少可燃材料的使用。

例如,钢结构可以进行防火处理,提高其耐火极限;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避免使用易燃、可燃的装饰材料。

消防设施的配置也是防火设计的关键。

建筑物内应配备完善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消火栓要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灭火。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迅速控制火势,减少火灾损失。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能够及时发现火灾,为人员疏散和灭火行动提供警报。

疏散通道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员在火灾中的逃生安全。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宽度要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楼梯的数量、位置和形式要合理,楼梯间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防止烟雾侵入。

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要清晰明确,引导人员快速找到疏散出口。

其次,抗震设计是建筑防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选址阶段,要避开地震断裂带、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基的处理要坚实可靠,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建筑结构的选型对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和抗震要求合理选择。

结构的布置要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薄弱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要计算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确保结构构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建筑行业验收标准中的抗震与防灾安全要求

建筑行业验收标准中的抗震与防灾安全要求

建筑行业验收标准中的抗震与防灾安全要求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然而在建筑过程中对于抗震与防灾安全的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行业验收标准中抗震与防灾安全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

1. 引言抗震与防灾安全是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与规范。

本文将讨论抗震与防灾安全要求的关键方面,以便建筑行业从业者能够充分了解在验收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条件。

2. 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在抗震与防灾安全方面,建筑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验收标准通常要求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并且不倒塌。

因此,在设计阶段,建筑师必须考虑各种地震状况下的荷载,采用合适的结构设计和耐震技术。

3. 建筑材料选择与加固要求除了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加固也至关重要。

验收标准要求使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并且确保适当的加固措施得以实施。

例如,在高震区,建筑物通常需要加固墙体和地基,采用抗震支撑结构等,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4. 设备与设施的抗灾要求除了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设备与设施的抗灾要求也不可忽视。

在验收过程中,必须确保建筑物配备了相关的防灾装置、应急照明系统、消防设备等。

这些设备和设施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的伤害。

5. 防灾意识培养与人员培训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抗震与防灾安全要求,培养人员的防灾意识和提供相应的培训也是重要的一环。

建筑行业从业者应该掌握应对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应对紧急情况,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6. 验收与监督机制为了确保建筑行业中的抗震与防灾安全要求得到落实,验收与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验收标准,并定期对建筑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建筑从业者也有责任确保自己的工作符合相应的标准。

7. 结论抗震与防灾安全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求。

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选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加固措施的实施以及配备相关的设备与设施,都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中安全的关键因素。

工程抗震防灾措施

工程抗震防灾措施

工程抗震防灾措施概述工程抗震防灾措施是指在设计、施工和维护工程项目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对工程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非常强大,因此工程抗震防灾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和重要的工程抗震防灾措施。

1. 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是工程抗震防灾措施中的关键一环。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地震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提高工程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结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布局应合理,尽量减少不规则形状和柱网结构;•使用抗震能力较强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加装剪力墙、设置增加钢筋等。

2. 土壤工程措施土壤的性质对地震的影响极大,因此采取土壤工程措施也是工程抗震防灾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见的土壤工程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建筑场地,避免选在软弱土层或地震液化较严重的地区;•进行地基加固,如进行地基加固灌浆、土体固化等;•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如设置桩基、加深基础等。

3. 设备和管道抗震设计除了建筑结构和土壤工程,设备和管道的抗震设计也是工程抗震防灾的一部分。

设备和管道的破坏不仅会给工程带来直接的损失,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

因此,设备和管道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要。

常见的设备和管道抗震设计措施包括:•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应规划合理,避免单独设置在重要结构体上;•使用符合抗震要求的设备和管道支架,保证其稳定性;•采用减震措施,如设置减震器、阻尼器等。

4. 维护和管理措施工程抗震防灾并不只局限于设计和施工阶段,维护和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做好维护和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工程的持久抗震性能。

常见的维护和管理措施包括:•定期巡检和维修设备和管道,及时修补破损部分;•定期测试结构和土壤的抗震性能,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设立专门的抗震管理机构,组织培训和演练。

5. 人员培训和演练工程抗震防灾不仅需要设备设施和管理措施,也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操作和应对。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我国地震多发,抗震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针对建筑工程的抗震防灾减灾,应从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案:一、建筑结构设计:1.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相对于钢结构、砖混结构等其他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2. 设计合理的结构措施。

采用抗震支撑、减震钢筋等措施,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3. 关注结构的韧性。

在设计中注重提高结构的韧性,使其能够在地震中有一定的位移可调,并减少应力集中。

二、材料选择:1. 选用高抗震性能的材料。

如钢筋混凝土、钢材等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不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2. 选择合适的隔震材料。

隔震材料可以将地震产生的水平震动吸收,减少对建筑物本身的影响。

三、施工工艺:1. 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

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做好施工过程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四、应急预案:1.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依据地震频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和救援、建筑物的应急避难设施等方面,以提高抗震防灾减灾的能力。

2. 进行抗震演练。

定期进行抗震演练,提高员工和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1. 加强抗震科学研究。

通过抗震科学研究,了解地震带来的影响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以上是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的一些可能的措施。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研究成果进行具体的方案制定和实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社会的抗震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方案一、引言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是当前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性极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抗震防灾减灾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抗震原理、抗震设计、抗震施工、抗震检测与监测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减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抗震原理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的运动而导致的地表振动。

地震波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后导致的振动,这种振动是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抗震设计是通过结构和材料的抗震性能来降低地震所带来的破坏。

抗震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结构刚度:建筑结构刚度是指结构在承受外力作用下不产生过大的变形或位移的能力。

增加结构的刚度可以降低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2. 结构耗能:结构在地震时产生的能量需要被有效地消耗掉,以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增加结构的耗能能力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

3. 结构位移: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位移是不可避免的,而降低结构位移对整体建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计结构的位移极限,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三、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领域中一个专门的设计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强度等级:根据地震区域的地震烈度、基础土壤条件和地震烈度等级等因素确定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等级,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 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常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形式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

3. 结构布局: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减轻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程度。

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合理的结构布局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倾覆或者垮塌的重要保证。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引言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为了增强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地震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目的和范围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目的是规范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确保建筑结构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抗震稳定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即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倾覆、垮塌等情况。

2.抗震延性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延性,即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发生可控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减小震害。

3.抗震刚度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抵御地震引起的位移和变形。

4.抗震组合原则:对于大型建筑物,应采用多种抗震构件和连接方式,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5.抗震分区原则:根据地震气候区的不同,划分抗震设防烈度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

抗震设计参数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一些重要的设计参数,包括:1.设计地震烈度:根据地震气候区的不同,确定建筑物所处的地震烈度等级,作为设计的依据。

2.基本地震加速度: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和地震动参数计算,确定建筑物所受的基本地震加速度。

3.结构体系类型: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4.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体系类型确定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5.抗震设计水平: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确定抗震设计水平,包括常规抗震设计、准地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分析等。

抗震设计措施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措施,包括:1.构件设计:对于主体结构构件,需要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断面尺寸,保证其抗震性能。

建筑物抗震防灾措施

建筑物抗震防灾措施

建筑物抗震防灾措施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地震频发,给建筑物的抗震防灾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筑物抗震防灾措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中,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能够减少损坏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及紧急疏散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建筑物抗震防灾措施。

首先,建筑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基础。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应根据地震区域的地震烈度、地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此外,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型式,如抗震墙、剪力墙等,以增加建筑物的刚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中还应注意审查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进行抗震验算和模拟分析,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动和变形。

其次,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使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同时,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和填充材料,如抗震胶、抗震砂浆等,来加强材料之间的连接和填充,减少松散和裂缝的产生。

此外,还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避免使用次品材料导致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再次,施工技术的掌握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尤其是对于承重结构、连接节点等部位,要进行专门施工并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另外,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最后,紧急疏散预案和设施的建立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制定适应不同地震情况的紧急疏散预案,包括疏散通道的设置、疏散指引标识的布置、灭火器和应急灯具的配备等。

同时,还应定期组织演练,培训人员的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能力,使所有人员都能够熟悉疏散逃生路线和使用应急设备。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专篇范文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专篇范文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专篇范文一、引言。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唠唠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这个超级重要的事儿。

就像人要锻炼身体来抵御疾病一样,建筑也得有本事抵抗地震这个“大恶魔”。

二、工程概况。

咱这个建筑啊,位于[具体地点],那可是个挺热闹的地儿呢。

这建筑是[建筑类型,比如住宅、写字楼啥的],总共[X]层,就像一个巨人一样矗立在那儿。

从地下到地上,每一部分都有它的讲究。

三、抗震设防依据。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震效应。

1. 地质条件。

这块地的地质就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一样复杂。

我们请地质专家做了详细的勘探,发现地下是[描述地质分层情况,比如有黏土、砂土啥的]。

就像不同的土质有不同的脾气,有的软,有的硬,这对建筑在地震中的表现可有着大大的影响。

2. 地震效应。

地震一来,地面就会晃动,这就叫地震效应。

对于我们这个场地来说,在地震时可能会出现[比如地基土液化、地面沉降等情况,如果没有就说经过分析不存在特殊的地震效应]。

要是地基土液化了,就像地面变成了液体一样,建筑就容易站不稳,所以我们得想办法应对。

五、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概念设计。

这就像是建筑抗震的灵魂。

我们的建筑得长得“结实又聪明”。

比如说,结构体系得合理,不能头重脚轻,就像人走路得稳当一样。

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要规则,不能奇形怪状的,不然地震时力量就没法均匀分担。

而且,我们还得让结构有足够的冗余度,就像汽车有备用轮胎一样,万一某个部分受伤了,其他部分还能顶上去。

2. 抗震等级。

根据建筑的重要性、高度啥的,我们给它定了个抗震等级,就像给人划分职位一样。

这个建筑的抗震等级是[具体等级],这就规定了我们在设计结构构件的时候得有多严格。

比如说,柱子、梁这些关键构件,就得按照这个等级的要求来设计得更结实。

六、结构抗震设计。

1. 结构体系。

我们采用的是[具体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这个结构体系就像建筑的骨架一样,支撑着整个建筑。

框架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柱子和梁相互连接,把力传递来传递去;剪力墙结构呢,那些又厚又结实的墙就像坚强的卫士,能抵抗很大的侧向力。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与防灾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与防灾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与防灾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住宅品质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建筑方式。

然而,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相对轻盈且多为钢结构,在地震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抗震与防灾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震与防灾措施,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地震和自然灾害中的抵御能力。

一、合理设计抗震构造在装配式建筑中,合理设计抗震构造是确保其抗震能力的基础。

首先需要分析土壤情况、地形地势等,并选择优良地基。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横向和纵向抗震设防计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增加刚度或强度、设置减振器、粘滞阻尼器等手段来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应充分考虑地震引起的位移控制,采用预应力索等措施来限制结构变形。

二、优化结构组合装配式建筑通常由多个模块组成,通过预制后进行快速安装组合。

为了增强其整体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优化结构组合的方式。

首先,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设置连接件,如钢筋混凝土柱、钢框架等,以增加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其次,建议采用跨越模块的连续横梁或连续墙体,在提高水平抗震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垂直抗震能力。

此外,选择适当的结构类型和材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加固节点设计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中发生崩塌往往是由于节点部位受到破坏所致。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关键连接节点进行加固设计。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钢板剪切墙作为节点加固材料,在保证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其抗震能力;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拼装节点,如紧固件、焊缝等,确保其承载力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四、加强模块之间的连接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取决于不同模块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加强模块之间的连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螺栓连接,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和刚度;另一种方法是在结构设计中使用榫卯连接或粘接剂等特殊技术来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管道、电气和消防系统等设备与结构之间的连接,确保其稳定性甚至在地震发生时也能正常运行。

建筑结构抗震

建筑结构抗震
1、地壳:地球最表面的一层,很薄,厚度各处不一, 约 5-40km, 一 般 厚 度 为 5-40 km , 平 均 厚 度 约 为 30km。主要由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沉积岩→花 岗岩→玄武岩等。 绝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内。
2、地幔:中间一层,很厚,平均厚度约为2900km。 主要由具有粘弹性性质的质地比较坚硬的橄榄岩组成。 其上部存在一个约几百公里厚的软流层。 地幔内部 的物质在热状态和不均衡压力作用下缓慢运动,可能 是造成地壳运动的根源。
• 科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门学科——地 震工程学。它包含工程地震和结构抗震两方面 内容。
• 工程地震主要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 划、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规律、地震动工程参 数的选择及估计等。
• 结构抗震主要研究:建筑场地动力性能与抗震 设计关系、构件与结构动力特性、结构动力破 坏机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与抗震设计方 法等。
我国的地震活动地区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 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 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 宁夏、天山南北麓;
目前的地震形势
地震的发生有间歇性。一段时间内发生 较频繁,一段时间内较平静。
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震源:地壳岩层发生断裂破坏、错动,产生 剧烈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称为震中。
■ 极震中震距区::地面在某震点中至震附近,振动最剧烈、破坏最 严中的重距的离地称为区震,中叫距。极震区。
■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 的距离或震源到地面的 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情况下,当横波或面波达到时,振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_东南大学_3 第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_1 第1讲如何选择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和进行合理的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_东南大学_3  第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_1  第1讲如何选择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和进行合理的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平面的局部不连续性示例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弱层)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示例 楼层承载力突变(有薄弱层)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图源:吕西林 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图源:吕西林 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得到控制。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为15层高 的中央银行大厦,另一幢为18层高的美洲银行大厦。 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8度。前者破坏严重,震后拆除; 后者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便恢复使用。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
1)平面不规则:2个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 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四、合理的抗震结构布置
平面布置:应使结构抗侧力体系对称布置,以避免 扭转。为了把扭转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尽可能减 小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距离。
芯筒位置要居中和对称 抗震墙沿房屋周边布置 立面布置:结构沿竖向的布置应等强,避免局部的 抗震薄弱部位是十分重要的。

建筑与地震防灾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与防护措施

建筑与地震防灾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与防护措施

建筑与地震防灾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与防护措施建筑与地震防灾: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与防护措施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时释放出的能量波动,它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因此,地震防灾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1. 水平地震力地震力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当地震波通过地面传播时,它会以水平方向作用在建筑物上。

这种水平力会导致建筑物产生横向振动,从而对其结构造成巨大的应力。

如果建筑结构不具备足够的韧性和抗震能力,就很容易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

2. 竖直地震力除了水平地震力,地震还会产生竖直方向的地震力。

这种力量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并对其承重体系产生冲击。

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或不符合地震荷载标准,就会导致承重体系的破坏,进而引发建筑物的倒塌。

二、建筑结构的地震防护措施1.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这一设计应该考虑到地震荷载、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以及可能的震害等因素。

(1)使用抗震材料: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具有较高抗震性能的材料,如加固混凝土、钢筋等。

(2)增加结构的韧性: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具有较高的变形能力,能吸收和抵抗地震力的能力。

通过使用韧性材料或采取其他措施增加结构的韧性,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2. 建筑物的监测与维护除了抗震设计,建筑物的监测与维护也是地震防护的重要一环。

通过定期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可以提前发现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性能。

(1)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包括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基础、墙体等部分,确定是否存在裂缝、变形等异常情况。

(2)强化建筑物的维修与保养: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并保持建筑物的正常维护,确保其结构性能的完整性。

3. 教育与培训除了技术层面的防护措施,提高人们的地震防灾意识以及相关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消防救援-建筑结构形式及防灾要点相关知识概览-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

消防救援-建筑结构形式及防灾要点相关知识概览-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

建筑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砌体结构
中国农村大部分为砌 体结构建筑。砌体结构材 料的脆性性质,抗剪、抗 拉和抗弯强度很低,抗震 能力较差。历次大地震后, 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率大 概能达到70%~80%。大 量砌体结构发生整体倒塌, 甚至是粉碎性倒塌,造成 大量人员伤亡。
建筑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砌体结构
建筑结构形式及防灾 要点相关知识概览
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
目录
1.建构筑物结构类型 2.结构破坏特点及临时加固与支撑 3.典型案例分析 4.福建省建筑存在问题及防灾建议
目录
1.建构筑物结构类型 2.结构破坏特点及临时加固与支撑 3.典型案例分析 4.福建省建筑存在问题及防灾建议
概述
概述
常见的建构筑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常见的建构筑结构类型—砖木结构
1、砖柱砖墙木构 架。支撑柱和山 墙均由粘土砖砌 筑而成,屋盖重 量由纵砖柱和山 墙联合承担。内 部构造由实木组 成支撑系统。
2、砖柱砖墙木屋顶。屋顶由实木制造, 放置在由砖墙柱组成的承重单元上。
常见的建构筑结构类型—土木结构
屋架屋盖重量以及荷载由生 土墙体承担,主要包括:
倒塌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 是结构形式不合理,如教学楼大多采用纵 墙承重、大开间、大开窗、外挑走廊;二 是抗震构造措施严重不足,如预制楼板无 拉结、无后浇叠合层,特别无构造柱,甚 至没有圈梁。
建筑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土木与砖木结构
此两类结构形式 在福建地区农村具有 相当规模,其结构形 式简单,采用材料相 对便宜,但结构整体 性差,抗震性能极差。
这两类结构房屋总体破坏严重,其大多 呈现:屋顶溜瓦;木屋架破损、坍塌;木梁塌 落;承重墙破坏甚至倒塌;房屋甚至完全倒塌 等现象。汶川地震在Ⅹ、Ⅺ地震烈度地区,此 类建筑物大多数被破坏,甚至完全坍塌。玉树 震中约有85%此类房屋坍塌。

建设工程中的防灾与抗震设计

建设工程中的防灾与抗震设计

建设工程中的防灾与抗震设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建设工程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自然灾害的频发给这些建筑物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地震灾害,如果没有正确的防灾与抗震设计,将给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在建设工程中,防灾与抗震设计应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概述防灾与抗震设计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物以及人员的影响,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设计标准。

这些措施旨在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减少损坏。

除地震外,防灾设计还应考虑其他自然灾害,如洪水、火灾等。

地震防灾设计原则1. 抗震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和地震活动的频率等因素来确定。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需要采取不同的抗震设计措施,并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

2. 结构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御地震力的作用,并通过结构分析和计算来验证其安全性。

3. 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要充分考虑土壤条件和地震反应,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合适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对于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4. 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建筑技术,如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减震器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 防火设计也是防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防火材料、安装灭火系统和设置紧急疏散通道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和人员的伤害。

防灾与抗震设计的方法1. 抗震设防等级的确定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先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抗震规范,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设防等级,以指导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

2. 结构的抗震设计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承载力分析和结构计算等。

根据地震力的大小和频率,确定结构的抗震设防水平,确保结构能够经受住地震的作用。

3. 地基的抗震设计地基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和基础结构的设计。

地基处理包括土壤加固和排水等工程措施,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基础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地震的反应力,并采取适当的设计措施,如合理布置钢筋、增加基础面积等。

建筑物地震防灾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地震防灾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地震防灾设计规范要求详解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然现象,给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更好地承受荷载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各国都制定了建筑物地震防灾设计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地震防灾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一、地震防灾设计规范的背景和目的地震防灾设计规范是一系列制定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准则,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

这些规范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员的安全。

二、地震防灾设计规范的要求1. 抗震设计参数地震防灾设计规范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基本周期等参数,确定相应的抗震设计参数。

这些参数涉及到结构的刚度、强度、阻尼等。

抗震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2. 结构设计要求地震防灾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要求建筑物的结构能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保持整体稳定。

其次,要求建筑物的结构能够具备一定的延性,即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延缓破坏的过程,确保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此外,规范还对建筑物的抗倒塌性能、抗震位移限值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 设备和管道的设计要求地震防灾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的设备和管道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正常运转,并不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威胁。

为此,规范对设备和管道的固定、支撑、隔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确保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施工和质量控制要求地震防灾设计规范不仅覆盖了建筑物的设计阶段,也包括了施工和质量控制阶段。

规范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

同时,规范还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规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地震防灾设计规范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地震防灾设计规范的制定基于丰富的地震工程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现代地震工程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地震行为和建筑物的响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一、填空题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

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9、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11、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查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15.地震反应谱的定义为:在给定的地震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17、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c 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18、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二、选择题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防震减灾措施

防震减灾措施

防震减灾措施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个人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震减灾措施。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抗震、灾后救援、防震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建筑领域,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以及抗震设计是最有效的防震措施之一。

建筑抗震设计要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并采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取增设抗震支撑剪力墙、梁柱加固等手段,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二、灾后救援地震发生后,快速的救援行动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地震易发地区,应做好灾后救援的准备,包括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购置救援设备和器材,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和救援组织的合作,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调配,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三、防震教育加强防震教育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

应该向公众普及地震知识,宣传地震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提高民众的防震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地震科普讲座、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加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特别是学校和社区,应该将地震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和社区管理中,提高学生和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四、社会参与防震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政府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地震防灾政策,并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专业机构要积极参与地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防震措施,不乱扔垃圾、不随意堵塞消防通道等,同时也要关注和响应政府的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的防震宣传和演练活动。

综上所述,防震减灾是一个整体工程,需要从建筑结构抗震、灾后救援、防震教育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入手。

只有政府、专业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设防专项方案

建筑抗震设防专项方案

建筑抗震设防专项方案建筑抗震设防专项方案一、背景介绍建筑抗震设防专项方案是为了保障建筑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专门方案。

地震是一种极为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原则: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经济实用。

三、设防方案1. 抗震设计:建筑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震作用,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采用现代计算方法和先进的抗震技术,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

2. 施工阶段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结构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可靠性。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存在安全隐患。

3. 结构加固:(1)对已有建筑进行加固:对一些老旧建筑进行抗震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

加固方法可以采用增加钢筋、设置剪力墙等方式,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

(2)新建建筑加固:在新建建筑中,加入一些抗震结构措施,如加固柱、设置减震装置等,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适应性材料,如橡胶支座、风振减震器等,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4. 应急预案:制定建筑抗震应急预案,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物资调配、救援措施等内容,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5. 技术培训: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抗震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抗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抗震设防方案的有效实施。

四、实施和管理措施1. 相关部门负责:由建设、规划和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建筑抗震设防工作。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监督各类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

2. 技术支持:加强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推动抗震设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抗震设防案例,提高抗震设防工作的水平。

地震灾害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防灾措施

地震灾害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防灾措施

地震灾害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防灾措施灾难往往是残酷而无情的,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伤亡。

然而,地震是无法避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合理的抗震设计和防灾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一、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指将建筑物设计为具有抵御地震破坏及其余震影响能力的一项工作。

在抗震设计中,核心是地震荷载的确定。

地震荷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受到的外力,需要精确测定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以便在设计阶段合理安排结构。

此外,抗震设计还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材料,提高结构的韧性和抗侧移能力等。

对于地震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比如,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带,其建筑物中都采取了高度的抗震设计,以确保地震时尽量减少损失。

在抗震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还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及地震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在系统的抗震设计下,建筑物才能在地震中保持相对稳定。

二、防灾措施除了抗震设计,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来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固旧建筑。

大部分地震灾害中,旧建筑往往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

因此,对于那些历史悠久、建筑结构脆弱的建筑物,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固。

例如,通过增加钢筋混凝土的抗震柱、横梁和剪力墙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需要加强地震灾害的减灾培训和教育。

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紧急反应能力的提升,将极大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演习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和逃生能力。

此外,还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加入抗震因素。

比如,在密集地区的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地震时因相互倒塌导致更大的损失。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道路和防护绿地,以便更好地进行救援和疏散工作。

总之,地震灾害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防灾措施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所在。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全面有效的防灾措施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1:
建筑结构(抗震防灾)专业参赛表
项目名称:
参赛单位:(公章)
填表日期:2017年月日
减隔震工程项目技术指标Ⅰ——隔震工程项目情况表
1、总体信息编号:
2、隔震设计概要
3、抗震分析概要
4、减隔震装置概要
Ⅱ——消能减震工程项目情况表
1、总体信息编号:
2、消能减震设计概要
3、抗震分析概要
4、消能减震装置概要
附件7-2:
青岛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建筑结构(抗震防灾)专业项目参赛细则
一、成果竞赛范围
1.高层与多层建筑结构;
2.大跨及空间结构、钢结构;
3.加固改造工程设计;
4.人防工程设计。

5.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
6.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
二、成果竞赛条件
1.在建筑结构设计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有指导意义。

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解决了难度较大的结构问题,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有指导作用。

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适应建筑功能要求,对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有显著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中外设计单位在国内合作完成的项目,可参加青岛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

但必须是国内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双方或中方完成的初步设计项目。

5.由我国设计单位承担的国外设计项目可参加青岛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

6.减隔震工程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1)建筑工程采用隔震消能技术,对提高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安全效果明显。

(2)通过采用隔震消能技术解决了难度较大的结构问题,对提高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设计水平有指导作用。

(3)在隔震消能工程设计、构造、施工工艺等方面适应建筑工程功能要求或特殊工程条件、更好发挥隔震消能技术效用,对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有显著作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通过隔震消能技术应用,对城乡建设特定防灾救灾功能保障及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大作用。

三、参赛材料要求
1.参赛表:参赛项目应按规定内容填写《建筑结构工程专业参赛表》。

2.抗震防灾工程需提交专项抗震防灾报告,包括:项目具体情况、工程特点、技术经济指标、抗震防灾分析及抗震防灾设计等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工程技术特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防水准,场地条件,建筑及结构方案,建筑、结构设计及隔震消能设计概况,隔震消能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等。

(2)隔震消能装置设计选型:包括隔震消能装置的生产厂家、型号、个数、性能指标,隔震消能装置的布置、构造及连接要求;隔震消能装置分别对应于各地震反应水平的力学性能、设计及极限承载能力、设计及极限变形能力。

(3)隔震消能结构抗震分析:包括采用方法、模型、程序以及采用隔震消能装置效果分析,针对工程典型或重大抗震问题的抗震防灾分析、模型试验及解决方案。

(4)隔震消能建筑工程设计:包括隔震消能建筑工程设计要点,
隔震装置连接节点,保证隔震层、减震墙、隔震沟等隔震消能关键部位变形的措施和构造,影响隔震消能效果的楼梯、管道等隔震消能重要构件的连接和构造措施,关键部位和重要构件的施工建议、隔震消能装置安装技术要点、维护使用措施及本工程应予说明的其它问题等。

(5)施工维护情况说明:包括施工方案说明,对装置安装、关键部位、重要构件及相关减隔震构造措施的现场检查情况说明,使用维护要求和说明。

(6)结论:包括整个隔震消能建筑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经济适用性、设计方案和细节设计的确定等。

3.提供能反映结构设计特点的照片及计算分析。

4.反映设计意图的主要图纸(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图纸规格为彩色A3。

减隔震工程还需包括:
(1)岩土工程及场地条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隔震消能装置型式检验和进场检验检测报告复印件,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证书(若有)等产品质量证明相关资料。

(3)工程设计说明,反映设计意图的主要图纸(包括建筑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图,隔震消能装置布置、安装及相关构造图纸,关键部位和重要构件设计图,材料表等)、计算主要结果。

(4)反映结构设计特点的施工情况和竣工后照片及抗震分析说明(减隔震装置及其布置,减隔震关键部位和重要构件,安装施工和维护检查情况)。

(5)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鉴定书或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及设计委托单位、使用单位的意见书。

(6)工程验收证明复印件,建设单位意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