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公共关系案例
公共关系案例自考笔记
![公共关系案例自考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1614e50852458fb770b56d1.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问题【简答】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特征?答:1.客观性:公共关系案例中所涉及的内容是真实的事实,公共关系案例是对客观发生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记录和整理,编撰公共关系案例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随意杜撰,也不能夸大其辞。
2.典型性: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公共关系实务案例,它们在实践中既有类型上或方式上的个性,又能体现公共关系的某些本质特征或基本规律。
3.实用性:构成公共关系案例的事实应对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或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探讨性或借鉴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既是有效的和可控的,又是有益的和可学的。
【简答】公共关系案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1.目标要素:公共关系的特征之一是目的性,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公关目标而进行的。
组织的公关目标包括经济目标,形象目标、环境目标等等。
离开了对目标的选择、确定、实施与达成,公共关系活动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2.主体要素: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是公共关系的主动行为,社会组织因而成为公共关系案例的主体要素,它检测公关环境,确定公关活动的目标,针对特定的公众,实施行之有效的传播沟通,在完成公关运作过程后,对公关效果行评估。
因此,主体(组织)要素是公共关系案例中的能动要素。
3.客体要素: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以待定的公众为对象,离开了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组织就失去了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
4.传播要素: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离不开传播,若没有了传播这一中介和桥梁,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都是孤立存在的,公共关系也无从谈起。
作为主体的组织,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通过何种媒介或手段将信息传播给作为客体的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成败的关键。
5.环境要素: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发生在特点的环境条件下,其中既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历史沿革、客观情况等,离开了对环境要素的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据公共关系案例的结构形式的概念是指: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格式、编排程序和结构安排。
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
![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e85f8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7.png)
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涉及组织的形象塑造、传播与维护等活动。
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在不同组织中从事公关工作。
下面就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将学习公共关系原理、公众心理学、传媒与社会关系等相关课程,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了解公关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公关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能力。
其次,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注重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将学习口头与书面表达技巧,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各类公众进行交流。
学生还将学习相关的市场调研与调查方法,掌握有效的数据分析与整理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公众的需求与期望,为组织提供专业的沟通咨询服务。
再次,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学生将参与团队项目,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分工与协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公关活动,与其他学生一起面对挑战,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组织的目标。
最后,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学生将学习相关的法律与道德规范,熟悉公共关系专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
学生还将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为组织提供有效的公关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是一个具有实践性与专业性的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公众关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并具备相关的职业素养。
南大自考本科公共关系专业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创新思维复习资料
![最新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创新思维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b43dbdf524ccbff12184c2.png)
1.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
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发现,就没有知识更新,就没有科学的进步,就没有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就没有知识经济。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2.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
3.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人。
要创新,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要创新,必须掌握方法。
每一个人都有创新能力或创新潜能。
创新能力或潜能是可以开发的。
4.思维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既是人脑的机能,又是社会的产物。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
从人的认识过程来说,思维是认识过程的理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对客观世界间接、概括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逻辑性。
5.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凭借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媒介反映事物之间普遍的本质的联系的功能。
(如看到、听到、品到、闻到什么会联想相应的事情的发展)思维的间接性功能是无法限时、限量、限速的。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对一类事物撇开其各自的特性,抽取其共性,并推及全类事物的功能。
(如水果的内涵和外延)达尔文曾说:“我的智慧变成了一种把大量个别事实化为一般规律的机制。
”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性是抽象理性思维本身内在的基本特性。
人们的思维是有目的性的,不是盲目的,无序的。
*6.“创造”与“创新”的含义基本相同,只是创造比较强调从无到有,产生新东西,侧重物化成果;而创新强调破旧立新,侧重变革过程。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从经济学领域提出创新理论。
他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包括五种情况:(1)创造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5)实现任何一中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经济学家所谈的创新,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创造,创新是一新设想(或新概念)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阶段。
创新是由人、新成果、实施过程和更高效益四种要素构成的综合过程。
00182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
![00182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0bae6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0a.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00182公共关系学-目录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的定义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3.组织、公众、传播;关系、舆论、形象4.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5.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6.关系、舆论、形象7.组织、公众、传播8.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9.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巴纳姆时期的神话与欺骗10.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学科化11.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2.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13.公共关系的收集信息、辅助决策、提供服务功能14.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功能15.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功能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16.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组织机构、经营范围与特点;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内容17.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四种基本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18.组织内设的公用关系职能部门的特点19.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20.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21.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22.全员PR管理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23.公众的定义24.公众的特点25.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26.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7.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28.社区公众;国际公众29.内部公众;名流公众30.媒介公众31.顾客公众;政府公众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32.知觉的概念33.知觉的特点34.知觉的选择性35.知觉的偏见36.需要理论的要点37.需要的五个层次38.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39.优势需要决定行为40.态度及其结构41.态度的特性42.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43.霍夫兰的说服模式44.流行、流言、舆论的概念45.流行、流言、舆论的特点46.如何应对流言47.针对流行、流言及舆论中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技巧48.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概念49.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特点50.针对逆反心理的公共关系对策51.针对价值观、团体压力的公共关系技巧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52.拉斯韦尔的“5W”模式;把关人;两级传播53.5W的含义;把关人的作用;两级传播模式54.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55.“5W”模式、“3S”论及在“议题设置”公共关系策划中的运用56.媒介的含义57.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演变58.印刷媒介的概念59.电子媒介的概念60.印刷媒介的特点;电子媒介的特点61.因特网的特点;非语言传播符号的特点62.报纸与杂志的优点和缺点;广播与电视的优点和缺点63.媒体组合的概念;媒体组合的目标64.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媒体组合65.媒体组合的方式66.媒体组合的具体策略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与管理67.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68.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69.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70.公共关系策划的各项原则71.公共关系策划的利益性原则72.公共关系策划的客观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系统性原则73.公共关系策划的可行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灵活性原则74.公共关系策划管理75.公共关系策划管理“六部工作法”76.公共关系策划书77.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第七章新闻、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78.新闻资料;新闻稿79.策划新闻80.撰写新闻资料和新闻稿81.新闻发布会82.广告的概念;广告的功能83.广告与公共关系的融合;广告策划及其内容84.产品定位及其策略85.广告主题策划86.整合营销传播及其发展87.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88.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89.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第八章公用关系专题活动90.展览会的类型91.展览会的特点92.举办展览会应做的工作93.展览会吸引观众的技巧94.庆典活动的类型95.庆典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96.开业庆典;周年庆典;乔迁庆典97.重大成果庆典;受到特殊嘉奖庆典98.赞助活动的种类99.赞助的作用100.赞助活动的实施步骤101.赞助活动实施的方法102.对外开放参观103.对外开放参观的目的、规模、时间与人员104.准备宣传材料;选择参观线路;做好解说和接待工作105.做好对外开放参观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106.组织形象的概念;组织形象的分类107.组织形象的基本特性108.CIS的基本构成109.CI战略—塑造组织形象的利器110.组织自我形象;组织实际形象111.组织形象差距112.组织自我形象分析;组织实际形象分析113.组织形象差距分析114.组织形象的构成115.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116.组织形象策划117.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形象118.CIS开发119.CIS开发作业的程序120.VIS的设计与开发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1.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122.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123.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4.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125.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操作程序126.公共关系危机后的形象、声誉恢复---事后管理127.危机传播128.危机传播模型129.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计划130.公共关系危机传播。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案例03294考试复习资料重点整理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案例03294考试复习资料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91003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8.png)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案例03294考试复习资料重点整理公关案例第一编第一章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问题1.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2.公共关系案例的构成要素:目标要素、主题要素、客体要素、传播要素、环境要素3.公共关系案例的结构形式是指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格式、编排程序和结构安排。
内容决定形式。
4.公共关系一般包含三个主要的构成要件:案例标题(单一型标题、复合型标题(主题、副题))、案例正文、案例结尾。
5.公共关系案例是指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由特定内容和形式构成的,被描述、总结和分析的公共关系实务。
6.公共关系案例的类型按篇幅和复杂程度分为小型案例、中型案例与大型案例。
小型案例(如为某一公关活动策划策划新闻稿件的投放,组织某一小型赞助活动提升组织的美誉度等。
中性活动(为某方面的工作失误策划矫正性的公关关系的活动,针对特定问题开展的内部公关关系的活动等)大型活动(政府对于重大突发性公关危机事件的处理,企业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等)按内容分为专题性案例与综合性案例。
专题性案例(如新产品上市公关,与组织所处环境相关的环保公关等)综合性案例(如跨国公关、组织的宏观形象定位与塑造等)按案例的编写方式分为描述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7.公关关系案例研究的意义深化学习提供借鉴模拟训练提高技能指导实践公关案例的局限性:案例间缺乏系统性的关联;将特殊活动抽象成普遍规律,具有片面性;难免带有编写者的主观性和倾向性。
8.案例分析的一般程序阅读案例,理清头绪;全面考察,确定重点;深入探讨,提出思考。
9.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专题式分析;综合式分析;讨论式分析。
第二编公关主体类第二章1.公关的主体,是指策划、实施公关关系的各类社会组织。
公关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公众、传播2.社会组织的特点是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个人的特定集合,有计划,有领导,明确分工的。
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定的,目标明确系统是在一定的现实条件和内外部环境下进行的,涉及到多方面要素的整合和配置。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教材)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a898c9aec3a87c24028c4a1.png)
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可以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它可以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公共关系状态“;又可以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公共关系活动”;还可以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状态的两个方面)首先,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都处在特定的公众环境之中。
这个公众环境由各种各样与组织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所构成。
(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其次,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个组织总是在特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去开始自己的公共关系活动的,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不能脱离特定的公众背景,必须以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自考 公共关系学 重点
![自考 公共关系学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cd474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d.png)
公共关系概论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代表:弗兰克·杰夫金斯—传播论-侧重传播的属性蔡尔滋-社会关系论-侧重社会性理论:管理论/ 传播论/ 传播管理论/ 咨询论/ 社会关系论/ 综合性定义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组织机构沟通对象——相关公众工作手段——传播沟通媒介过程——信息的双向交流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三、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公共关系观念公共观念种类:公众观念、传播观念、服务观念、形象观念、互惠观念、协调观念组织结构为了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提供传播谁带你、互惠服务,来协调双方关系。
四、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2.巴纳姆时期—报刊宣传活动3.艾维-李—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之父4.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 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于美国。
1923年,爱德华-伯尼斯出版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
1947年,波士顿大学成立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培养公共关系学士及硕士。
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两人出版《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五、公共关系的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通过服务1983年企事业单位出现公关职能部门1985年成立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1986年成立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1987年成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北京)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已得到正式确认和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一)性质和地位性质:传播性、沟通性地位:边缘、中介肩负责任:建立联系、沟通信息、咨询建议策划组织、辅助服务(二)名称我国政府具有公共性质的部门:新闻办、信访局/处、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三)模式公共关系委员会(发挥“总调度”作用)高层领导直属型部门并列型部门隶属型(归属于销售部门、广告宣传部门、联络接待部门、办公室)(四)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优点: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缺点: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二、公共关系公司 1985年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成立(一)类型公关公司类型按内部业务划分: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综合服务咨询公司按经营方式划分:合作型公司/ 独立型公司(二)组织机构行政部门/ 规划审计部门/ 专业技术部门/ 国际和地区部门(三)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优点:较为客观公正/ 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较灵活,适应性强缺点:关系较疏远/ 运作成本较高三、公关关系协会(一)公关关系协会成立时间轴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86年上海市公共协会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1991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二)公共关系协会主要活动内容联络会员、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专业培训、普及知识、编辑出版刊物四、公关人员日常工作(一)公关领导及其日常工作日常工作:1.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2.对人力、经费、设备、时间加预算和分配3.领导全体公关人员开展工作4.内调外联,协调各方关系特殊工作:1.出席组织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会议,参与组织最高层的决策活动2.充当组织发言人,主持由组织主办的新闻发布会,负责向社会各界人士解释说明组织的有关政策和行为3.充当组织的外交代表,出席主持各种社交活动,在本组织与其他组织或公众的交往活动发生重大问题时,亲自到现场处理解决。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1ab6eb40c22590103029d26.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第二节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三关系、舆论、形象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3 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意义:①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③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④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四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2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 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 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 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六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1 交际2 宣传与新闻3 广告4 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注重的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是社会利益)5 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6 游说7 开发8 论题处理9 危机管理(含义: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 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第三节一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首先,公共关系造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1 收集信息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公众对组织其他的要素评价: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 辅助决策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④评价决策效果3 传播推广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 协调沟通5 提供服务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 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 部门并列型——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3 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4 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
南大 公共关系专业 《人际关系学》复习笔记
![南大 公共关系专业 《人际关系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f15e91f650e52ea55189853.png)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613b272af90242a895e57f.png)
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00182)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他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5个):1、公关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公关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3、公关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公关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公关的目的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三、简单应用:1、组织、公众、传播1)它们是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因为它们表达了公共关系现象和活动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对它们的理解亦具有全局的意义。
2)组织是公关活动的主体,即公关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公关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从公关的角度研究组织,主要把它作为公关行为的主体,研究它的公关和功能(一般的和特殊的),研究实验和控制这种职能和功能的组织因素,包括公关机构和公关人员。
3)公众是公关传播沟通的对象;公众作为公关的对象、客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不是随意受摆布的。
各种公众对象都是有意志、有愿望、有行动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会主动地采取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要求,主动地对公关主体的政策、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对公关主体形成社会压力和舆论压力。
4)传播与沟通是公关活动的过程和方式;传播既是公关的方式,也是公关的过程。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关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与沟通。
公关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和经营艺术,其特点就是运用传播与沟通手段去适应环境、影响公众、树立形象。
2、关系、舆论、形象1)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就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较直观的方面。
2)舆论:指社会地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同样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舆论是无形的。
最新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3297_企业文化概论_重点_20051006
![最新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3297_企业文化概论_重点_20051006](https://img.taocdn.com/s3/m/a9f21f7958fafab068dc0206.png)
一、名词解释1、教育文化P8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2、企业环境P46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也是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
3、经济人的价值观P52 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都服从或满足于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要求,体现传统利己主义和经济人的企业伦理,至于工人的权益、工作条件、甚至生命则全然不顾。
4、英雄人物P54是企业为了宣传和贯彻自己的价值系统而为企业成员树立的可以直接仿效和学习的榜样。
5、企业的凝聚力P596、企业价值观P657、价值观P658、企业价值P659、企业精神P9610、群体行为激励P11711、企业形象P12、企业经营哲学P13、企业形象的专题策划P15314、企业文化氛围P16015、文化网络P16116、小集团P18117、企业活力P18318、知识管理创新P19019、企业文化力P19920、自我暗示P20521、他人暗示P20522、自身传播P22323、人际传播P22324、组织传播P22325、书面语言媒介P22426、企业行为规范P29627、个人价值观P7028、个体行为激励P117二、简答题1、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P15)主要体现在创造精神、务实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爱国精神。
2、美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经历了哪三个阶段?(P21)第一阶段动员和准备,代表作是哈佛大学伏格尔教授的《日本名列第一》。
第二阶段是两国管理的比较研究,发表论著比较多,代表作有《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斯坦福大学的帕斯卡尔和哈佛的阿索斯西)、《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内)。
第三阶段深入改革的研究。
3、价值观的确立对企业行为带来的影响?P514、一个企业英雄人物的作用?P555、文化网络的重要性?P566、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模式与方法?P617、人们在企业的价值追求是什么?P698、简述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企业就是要为国赢利?P729、为什么说企业领导人对企业价值观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P8010、企业创新集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10011、行为激励的特征有哪些?P11712、企业形象的特征?P12713、企业形象系统?P13014、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P14015、CIS战略的管理功能?P14416、企业文化氛围的作用?P16617、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步骤?P16818、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方法?P16919、制度的修正包括哪些?P17220、提高管理者个人修养应从哪些方面着手?P17421、礼节和仪式的主要内容?P18322、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积极影响?P19523、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P19724、企业文化管理中创设暗示机制的必要性?P20425、鉴别企业理念的有效性?P21326、内部沟通的作用?P22827、企业文化外部传播的作用?P24028、跨文化问题的特点?P24929、简述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经营价值观?P53三、论述题1、试述内向型企业价值观?P522、企业价值观的作用?P813、合力旺盛的企业有哪些特征?P844、塑造企业价值观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P895、企业精神的类型?P986、企业家在企业精神的创立和实践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1067、衡量企业环境对职工影响的尺度是什么?P1188、企业形象涵义包括哪些内容?P1269、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P14010、企业形象专题策划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P156公共关系学院划的重点第一章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人类的文明与文化:从宏观角度理解,都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dcc9f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e.png)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一、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通过有效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积极的关系,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关系管理1. 公共关系策划- 确定目标受众:明确需要与哪些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互动。
- 制定沟通目标:明确与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具体目标,如提升声誉、塑造品牌形象等。
- 确定沟通内容: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确定要传达的信息内容。
- 选择传播渠道: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传播渠道,如媒体、社交媒体、公众演讲等。
- 制定执行计划:制定详细的沟通执行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
2. 公共关系执行- 沟通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清晰、尊重他人等。
- 回应关切:及时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问题,展示组织的解决方案和态度。
- 建立关系: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关系,增进相互的信任和合作。
- 双向互动: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和决策过程,增强沟通的互动性。
3. 公共关系评估- 目标达成度:评估沟通活动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 反馈收集:收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和意见,了解沟通效果和改进的方向。
- 绩效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绩效评估。
- 修正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公共关系策略和执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三、公共关系技巧1. 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表达出对对方的兴趣和尊重,鼓励对方开放地表达意见和想法。
- 提问技巧:运用开放性和封闭性的问题,帮助引导对话和深入了解对方需求。
- 接受反馈:欢迎并接受对方的反馈,展示对对方意见的重视和认真态度。
2. 冲突管理技巧- 积极调解: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
- 理性争论:以理性和事实为依据,避免情绪化的争论和攻击。
- 灵活妥协:在保护组织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寻求达成妥协的方式。
3. 社交媒体运营- 持续内容输出:定期发布有价值的内容,与关注者建立互动和信任。
《公共关系学》自考复习笔记(doc 41页)
![《公共关系学》自考复习笔记(doc 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b71d97ffcfc789eb172dc8f7.png)
《公共关系学》自考复习笔记(doc 41页)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中文表述可称为“公众关系”,也可称为“公共关系”。
2.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代表人是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他们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3.传播说: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代表人是英国著名公关学者佛兰克?杰夫金斯,他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1.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
2.分析公共关系的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
行政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3.要考虑这一本质联系在公共关系原理中的渗透性以及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指导性。
4.小结:“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关键。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2>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或何种性质的组织活动,都存在公共关系的问题;<3>公共关系只是渗透在组织其他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关系。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这一管理是以优化公众环境,树立组织形象为宗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问题1. 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典型性和实用性2. 构成要素:目标、主体、客体、传播、环境等要素3. 结构形式:案例标题、正文和结尾;4. 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意义:1)深化学习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2)具有提供借鉴的作用;3)模拟训练,提高分析判断能力;4)提高技能,培养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5)对公关实践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5. 案例分析的一般程序:阅读案例、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确定重点;深入分析、提出思考;6.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具体公关案例的剖析,解读实践、探索规律、归纳理论、引发思考,启发学习者和使用者,增强对公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指导公关实践第二章 公关主体概说1.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策划、实施公关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2.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组织、公众和传播3. 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第一意志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社会体系;4. 社会组织的特点:1)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个人的特点集合;2)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置的;3)社会组织的运营涉及多方面要素的整合和配置;5. 营利性组织是指直接从事各种创造利润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如各类工、农、商、金融、交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6. 非营利性组织:不从事盈利活动,即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社会机构或团体,我国一般习惯称之为“团体事业单位”:7. 营利性组织公关的特点:1)以经济效益为导向;2)与市场营销密切配合;3)用于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8. 非营利性组织公关的特点:1)以社会效益为导向,开展公关活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效益;2)以扩大影响为主线,扩大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和谐度等;3)以赢得支持为重点,争取使公众参与到组织所从事的事业中来。
第三章 跨国企业公关主题1. 跨国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以信息传播为主要手段,以塑造组织形象为重点,以缔结与跨国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为目标并最终实现组织与跨国公众的利益互惠和价值同构的管理行为或社会活动;2. 跨国公关的工作内容:1)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2)建立信息传播网络;3)开展与对象国政府及相关社会团体的良好合作,这是跨国公关的主要内容和经常性任务之一;4)发展与目标受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这是跨国公关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最核心的任务。
3. 跨国公关的基本原则:全球化视觉;本土化关照和遵守国际惯例;4. 从全球化视觉出发,从事跨国公关活动的组织必须做好:在当前时代,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要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刻和广泛,跨国公关作为在国际领域内开展的公关活动,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觉来审视和思考公关活动所主导和参与的问题:1)要了解国际发展大势,调查国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及其发展走向;2)要关注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譬如生态环境保护、恐怖主义猖獗、地区冲突频仍等:3)要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和信息船舶技术的运用;4)要掌握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实践发展的新动向;5. 本土化关照出发从事跨国公关活动的组织必须做好: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取消世界的多样性,各国在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关照和适应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实施公共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这就要求从事跨国公关活动的组织必须做到:1)承认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善于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开展沟通与合作;2)要研究跨国公关的属性与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关策略;3)要通过实践来摸索经验,通过学习来增长见识;第四章 酒店与旅游业公关专题1. 酒店与旅游业公关的特点:1)服务性,酒店与旅游业公关要抓住“服务”这一核心理念;2)直接性,酒店与旅游业公关的重点是服务的提供必须通过员工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进行;3)复杂性,表现为关系和公众的复杂性;2. 酒店与旅游业公关的作用:1)实现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2)塑造、提升和巩固品牌形象;3)促进合作,协调多方关系;4)收集、反馈信息,参与组织决策;5)处理突发事件和消费者投诉;第五章 IT与高新技术企业公关专题1. IT与高新技术行业公关的工作内容:1)开展宏观研究、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2)协调各方关系,服务于企业的产品、项目和发展战略;3)加强内部沟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内部公关;2. IT与高新技术行业公关手段的整合:1)在传播段上使公关传播更加立体化;2)在与目标公众的互动上,使真正意义的“沟通”得以实现;3)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4)在效果屁股上,应用了最新的工具和方法;在实施中的监测、管理和调整上市现率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第六章 汽车行业公关专题1. 汽车行业公关的目标与内容:1)前期公关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调研与咨询功能;2)中期公关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船舶管理功能;3)后期公关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沟通与协调功能;第七章 媒体行业公关专题1. 媒体行业公关的原则:1)有利于媒体的品牌塑造,提升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2)有利于媒体内容的传播,服务于媒体“内王为王”的整体发展策略;3)有利于媒体的广告运作,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4)有利于媒体的发行和销售,以打开市场、形成、巩固和强化竞争优势;5)有利于媒体与目标受众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以实现媒体与受众的利益互惠与价值同构;2. 大公关又称全方位公关或全要素公关,是指媒体从自身的公共性和传播性等特殊属性触发,将自身的人才要素、产品要素和渠道要素等内部要素,社会环境、公共议题和重大事件等外部要素有机整合起来,使它们都成为公关理念渗透的载体和公关策略实施的手段3. 媒体行业公关的公众分类:1)目标受众和兼顾群体;2)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3)合作伙伴;4)竞争对手;5)媒体所属的党政系统第八章 政府公关专题1.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维护和发展各种内外关系,以促进政府工作,体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2.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定内涵:1)将政府视为社会公共管理机关、而不是社会发展中某部分人的权力机关;2)强调政府的沟通职能、协调职能和服务职能、而不是政府的指挥职能和强制职能;3)寻求政府名实相符的良好形象,寻求政府顺民心、合民意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政体僵硬、官官相护、名实不符;3. 政府公关的特殊性:主体、客体和传播手段的特殊性;4. 政府公关的沟通方式:直接、间接和半直接沟通第九章 公关客体概说1. 公共关系的客体亦称公共关系的对象,是指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所面对的各类公众;2. 公共关系中公众的特征:共同性、多样性、系统性、能动性、变化性;3. 按公众的范围和只能分类,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可分为非、潜在、知晓和行动公众;按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分为首要、次要和边缘公众;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顺意、逆竟和中立公众4. 非公众是指未与组织发生任何联系,无任何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群体;5. 知晓公众是指那些了解组织或其所从事的工作,意识到自身与组织的特定关系,但尚未付诸行动的个人或群体6. 潜在公众是指收到组织影响,可能与组织发生利益关系,但自身尚未意识到的个人或群体;7. 行动公众是指明确认知自身与组织的关系,着手或已经采取具体行动的个人或群体;第十章 内部公关专题1. 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内部横向公共关系和纵向公共关系的总称,是组织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2. 横向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各个职能部门、科室、班组之间和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纵向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内上下级之间的关系3. 组织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结构、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或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机构4. 内部公众分为:员工公众、团体公众和领导者公众;5. 员工公众是指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岗位的个体,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6. 团体公众是指组织内部按特定只能、规范和程序结合起来的员工集合体,可以是结合紧密、履行特定只能的组织部门,也可以是结合松散、按特定兴趣形成的团体;7. 领导者公众是指组织的最高决策层和指挥层,他们是组织的指导者和代表者;8.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具有稳定性、密切性、可控性等特点;9.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可划分为以下几类:人际关系、权利关系、信息关系、竞争关系和利益关系10. 内部公共关系的运作主要包括:1)增强内部公众的认知,要重视组织留给内部公众的第一印象,重视组织形象个性特色的培育和强化,重视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与传播的透明度;2)激励内部公众的动机,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使内部公众形成积极向上的动机,并引导他们将动机转化为动力,实现与组织的共荣共存;3)转化内部公众的态度,重视内部公众的态度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他的店,有针对性第通过各种公关活动加以改变和强化;4)引导内部公众的行为,通过思想、纪律、道德、利益、心理和舆论等方面的引导,使内部公众的行为更符合组织发展的要求;11. 在组织遭遇危机时,内部公众应发挥的作用:1)增强内部公众对危机的认知,以消除顾虑、误解和恐慌;2)转变内部公众对危机的态度,使之认识到自己也是化解危机的主体,而不是受害者或旁观者;3)引导内部公众在危机中的行为,使之统一口径、理性行动,有助于处理而不是相反第十一章 媒体关系专题1. 为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组织需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了解自身所处的媒体环境,要在整个媒体系统中准确划分核心相关媒体、一般相关媒体和边缘相关媒体,并对之采取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2)学习相关的媒体知识,掌握一定的媒体应对技能,特别是要熟悉核心相关媒体的属性、特点、定位和风格;3)在自身传播需求和媒体报道需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要创造与媒体的共识,选择最适合的媒体,面向最适合的公众,船舶最合适的内容;2. 组织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一般有:1)日常工作中媒体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通过建立媒体数据库、组织媒体联谊会、日常沟通与协调等多种方式,与媒体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特定公共关系项目中媒体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吸引媒体关注,调动媒体参与,使媒体成为公共关系项目或专案实施的重要渠道;3)危机状态下媒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尽量争取媒体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使媒体成为化解危机的重要手段。
组织在应对媒体时需重点把握好两项核心策略:一是协调,即强调组织对媒体的沟通、配合和服务,实际上就是要求组织和媒体形成平等的合作框架;二是引导,即强调组织对媒体的影响、把控和改变,实际上就是要求组织以传播者的身份对船舶媒体进行管理和整合3. 组织与媒体建立关系的目的:1)争取媒体对组织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对组织生存和发展有利的舆论环境;2)通过媒体实现组织和广大公众的沟通,密切组织与目标公众之间的联系第十二章 社区关系专题1. 社区关系是指组织与所知区域公众的关系,包括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等公众的关系;2. 社区关系的特点:密切性;直接性和复杂性;3. 处理社区关系应做好的工作:1)履行社区义务,承当社区责任,创造理念共识、发展共识和价值共识;2)主动支持社区公益事业,树立自身健康向上、关爱公众的良好形象;3)策划和实施面向社区公众的焦点事件shijankuoda自身在社区公众的影响;第十三章 政府关系专题1. 建立和发展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1)熟悉政府职能及其运作规则,一方面要确保吃透政策,使组织最大限度地“受惠”于政府,一方面要确保掌握规则,增强与政府公众沟通、协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2)一切活动在政府允许的范围之内,只有服从政府管理,社会组织才可能稳定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才可能争取与政府沟通、对话、赢得支持的机会;3)主动沟通与传播、要采取主动与合作的姿态,及时将组织的各种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和渠道想政府部门进行传播2. 建立和发展政府关系的方式:1)以恰当方式对政府进行游说;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3)借助媒体塑造正面形象;4)借助意见领袖获得政府认同;5)以良好的社会表现赢得政府的支持第十四章 公关实战概说1. 公关四步工作法:即公共关系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2. 公关调研与公关四步法的关系:1)初期,公关调研可以为公共关系方案的形成提供可靠的依据;2)实施中,公关调研承担着信息检测和反馈的任务;3)效果评估中,公关调研是实现客观评价的必要手段;3. 公关策划包括策划者、策划目标、策划内容、对象和结果等五个基本要素;4. 公关策划的步骤:1)确定公关目标;2)细分公众;3)形成活动方案;4)编制预算;5)撰写公关策划书;6)论证公关活动方案;5. 评估方法:直接观察法;舆论统计法和公众调查法第十五章 公关调研专题1. 公关关系调研是指针对组织整体或某一方面的状况,或就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以数据或文字的显示显示公众意见的方法2. 公关关系调研的内容:组织形象调研;组织公众舆论调研;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条件调研;组织公共关系效果评估调研;3. 公共关系调研的步骤: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设计的形成;调研方法的选择;调研规划的实施;调研结论的得出;调研成果的应用;第十六章 沟通与说服专题1. 说服公关从狭义来看,公关的沟通和说服是指针对特殊对象就特定问题进行交流与劝服的过程2. 说服公关的内容:自我研究、主体策划、内容设置、策略制定和公众引导;3. 说服公关的要求:1)坚持信源(说服者)的可信度;2)坚持信宿(被说服者)的明确度;3)坚持信息(说服主题和内容)的有效度;4. 论述说服公关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说服者要明确“说什么”的问题;沟通和说服的主题要十分明确、具体,主题和内容的规划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自身问题解决的原则;二是有利于与被说服者进行对接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