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侬:我。 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殊:很,甚。 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 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 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 勇气和决心。
• 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方 发生冲突,离家出走,住在客栈,朋 友出面调解,而秋瑾决心冲破家庭牢 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
• 上片写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 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 。如今摆脱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 的愿望。表明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盾 心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列:属类,范围。 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 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 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 的“竞雄”精神。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 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 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 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 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 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 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 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 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 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 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 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 心壮志 。
小淑的绝笔。全 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
文慷慨激昂,表 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
达了秋瑾忧国忧 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
民的情感和壮志 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
未酬的悲壮情怀。
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回首肠堪断!
• 秋风秋雨愁煞人
• 秋瑾在1907年7月13日(农历六 月四日)下午被捕,审问她,百问 不答,只书这七个字,这是她最后 的绝命词。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 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 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 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 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 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 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 名存实亡。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 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由。 于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 办理离婚。秋誉章几经奔波,但由于王廷钧的阻 碍,离婚之事未成。
家 庭
清,《建,县家兴主
小但百教秋督庭的革
说她家育瑾销。一命

•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才女子,其诗 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 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 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 之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秋瑾对于这桩婚事 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 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 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 了过去。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 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
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 1875
和爱姓念稍总其个志秋
笔读》的大办父典士瑾 记的、是即。秋型。是 传却《《入秋寿的 著
秋 瑾
的 奇 是 神 三 家 瑾 南 小 名
。诗童字塾兄曾官年的
词诗经,妹任僚生近 、》》受四湘地于代 明等、封人乡主绍民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娆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
具有启发民智的作用;在第二期上发表《敬告中国二万万 女同胞》,发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她的另一首《鹧 鸪天》词,真切动人地抒发了她当时的的情感:“祖国沉沦 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 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 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后来回国,因在家乡组织起义被清 政府残忍杀害,她是中国第一批为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而 英勇牺牲的民主革命志士。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莽红尘:莽莽人世。
• 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 悲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 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寄寓颇 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 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 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 下片: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 不觉泪湿衣襟。词人虽是女子,但心 却比男儿烈,所以冲破了家庭牢笼。 平日里肝胆相见,真诚恳切,但不为 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现在离家后,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 不到知音,又会受怎样的折磨?想到 这里不觉伤心落泪。这种担心和忧虑 ,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征 途的思想状况。
绍兴大通学堂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 内卧龙山北,创办于 1905年,是辛亥革 命时期光复会领袖陶 成章、徐锡麟等人为 培养训练革命武装起 义军事干部而创办的 一所学校。
1907年,秋瑾曾接替陶成 章、徐锡麟,被推荐为大 通学堂督办。
《致徐小淑绝命 词》是近代民主 革命志士秋瑾写 给自己的学生徐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 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 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
秋瑾烈士纪念碑 位于绍兴
市城内解放路轩亭口, 1930年为纪念秋瑾烈士而 建,碑址为1907年7月15 日秋瑾就义之地,碑呈纵 长方体,通高7米,由碑 座、碑身和碑帽三部分组 成,碑座边长3米,正面 (西面)刻有蔡元培撰、 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 记》。 碑身镌有张静江书
“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 碑四周设栏板加以保护。
④〔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 时,恰为八年。
诗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 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 万端,无可名状。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 常回的故乡,也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 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 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 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 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 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 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③〔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 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gai)下(今安徽灵璧 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 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 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
满江红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 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 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 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 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 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 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 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 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 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 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 相让。
有魅力的女人 •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巾帼不让须 眉的一代女侠秋瑾, 抛家弃子,女扮男装, 东渡日本,去追求另 样的生活,去追求民 族振兴的方法,把 “最有豪气的女人” 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 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 名归。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 原名闺谨,字璿卿,自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 这句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 “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 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 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 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家庭和社会环境,就像一张无形 的罗网,笼罩在词人身上。她还 没有冲破这张网,已有“英雄末 路”之叹,令人动容。




”运用短句,节奏明
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 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7、秋瑾的《满江红》中“
”一句是化为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
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 引用清代诗人陶澹(陶宗亮)《秋 暮遣怀》一诗里的句子。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1958年9 月9日,吴 玉章为秋瑾 烈士题词
• 因起义失败,1907年7月13日被捕,7月 15日凌晨四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 三十二岁。 就义后,由好友吴芝瑛、徐
自华将其葬于杭州市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 建墓。墓呈方形,高一点七米,墓碑上刻 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 有吴芝瑛、徐自华所书的《鉴湖女侠秋瑾 墓表》。墓座上端为汉白玉秋瑾全身塑像, 高二点七米,头梳髻,上身穿大襟唐装, 下身着百褶散裙,左手按腰,右手按剑, 眼望西湖,英姿飒爽。
• 这首词的格调高昂,语言刚健 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 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 心情, 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
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 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
事实上,秋瑾并没有徘徊在个人的伤感中不能自拔,她是 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中秋节过后,她就离家出走,寄寓 在朋友家。从此,她即融入了当时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当家 庭女教师,参加妇女集会,接受进步思想。第二年夏天,秋瑾 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包括宋教仁、黄兴、 徐锡林、陈天华、陶成章等人。1904年的中秋节,她已经 在日本创立了《白话》月刊,在第一期上发表《演说的好 处》一文,强调演说“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心思”,
•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词人运用“列”与“烈”两字谐 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 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塑造了一 位巾帼英雄的形象。
默写
• 1、
,秋容如拭。
• 2、四面歌残终破楚,

• 3、身不得,男儿列,


• 4、俗子胸襟谁识我?

• 5、莽红尘,


6、秋瑾的《满江红》中
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 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 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这里 用一个“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
“篱下黄花”为特写,“秋容如拭”为概写。 景物描写,表现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面满 纸的抒情蓄势。
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 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了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字面上描绘秋色,但主要 是用来表现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 苦的心理。
• B“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 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 C“八年风味徒思浙” 应为“徒思浙 八年风味”的倒装,表达了作者对在 浙江时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