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经典例题讲解与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1、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例如,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从而指示出温度的变化。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将 0℃到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就是 1℃。

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变成冰就是凝固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汽化和液化:液体气体吸气体液体放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固体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根据的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使用时,要认请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只与充分接触,
③待示数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
二、熔化和凝固
5、熔化:物质从变成,熔化要。

凝固:物质从变成,凝固要。

6、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7
8、晶体的熔化曲线与凝固曲线
(1)物质在AB段是态,热,温度。

(2)物质在BC段是态,热,温度。

(3)物质在CD段是态,热,温度。

(4)物质在DE段是态,热,温度。

(5)物质在EF段是态,热,温度。

(6)物质在FG段是态,热,温度。

(7)物质熔化用时,熔点是;凝固用时,凝固点是,说明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固点是的。

9、装有晶体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1)(2)。

三、汽化和液化
10、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形式,都要。

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通过和可以使气体液化。

1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1)(2)。

四、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概念: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温度;(2)常用单位: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就是℃。

(3)读数:4℃读作__________,-4℃读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4)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37℃;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___;(2)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_,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②使用时:a.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b.看——不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_________时读数,且要等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使用不同之处:(1)______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______回玻璃泡.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提示】(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知识点3:汽化与液化1.汽化和液化2.蒸发和沸腾【提示】“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液化形成的.知识点4:升华与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答案】知识点11.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沸水4摄氏度负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2.热胀冷缩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全部浸入容器壁和容器底被测液体稳定相平可以甩知识点22.有没有吸热放热相同知识点31.液态吸蒸发沸腾液态放加压降温温度计秒表防止热量的散失下上小升高大水蒸气不变沸点吸热高低2.表面内部表面缓慢剧烈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气压不变汽化吸知识点4固态气态吸气态固态放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典例1】(2023·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笑笑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246810水的温度/℃808692989898(1)水沸腾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2)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选填“质量”或“温度”或“内能”)保持不变;(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温度【高频考点精讲】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①明确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侧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4.体温计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经典试题】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D。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

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

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符合实际。

答案:D。

3.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定义:组成物质的微粒热运动的剧烈程度(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3)单位与表示: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零度,沸水温度为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②华氏度: ℉氯化铵和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人体温度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③热力学温度:K 研究热力学问题,T=273+t2温度计(1)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2)分类: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等(3)使用方法(注意事项):①估计被测物温度选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②将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注意不要与容器壁接触③平视液面度数二物态变化1 物质状态(1)定义;物质在一定外界环境中宏观的形态表现(2)物理意义:使许多的物理变化得以体现,能够形象地描述物质形态(3)物质状态的几种情况:气态(gas)液态(liquid)固态(solid)2 三态变化(1)气态与物态间的改变①熔化(熔点):从固态到液态,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是熔点②凝固(凝固点):从液态到固态:晶体开始凝固的温度是凝固点③变化特征:由固态到液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

液态到固态相反④发生条件:熔化时达到熔点并继续加热,凝固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降温(2)液态与气态间的改变①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在特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a两种情况沸腾:在表面和内部都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汽化现象区别条件发生位置发生条件发生速率温度变化影响因素蒸发液体表面任何条件缓慢降温面积,温度,空气流速沸腾表面与内部特定条件(沸点)剧烈温度不变化气压②液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开始液化的温度叫液化点③变化特征:由液态到气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

气态到液态相反。

④发生条件:汽化时达到沸点并继续加热,液化时达到液化点并继续降温(3)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变:①升华:物体由固态转化为气态②凝华:物体由气态转化为固态③变化特征:不经过液体,需要特殊条件才能发生④发生条件:升华固体物质温度远低于环境温度(冰冻的衣服晒干为特例)凝华气体物质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4)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①放热过程:液化凝固凝华其通性:微粒凝聚,分子间作用力由小变大,分子间距由大变小②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其通性: 微粒分散,分子间作用力由大变小,分子间距由小变大三小结1 本节方法:句述物理量,即将某一物理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表示,测量等信息作为宾语的修饰语填充在“XX是物理量”这一句中,该方法高度精炼,便于记忆复习。

温度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真题选及详解

温度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真题选及详解

温度物态变化中考物理真题选及详解考点1 温度1.(2023·湖南常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2023·北京)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这就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

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考点2 熔化和凝固3.(2023·吉林)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4.(2023·广西)“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凝华B.升华C.熔化D.凝固5.(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

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B.30℃C.50℃D.60℃6.(2023·湖北恩施)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7.(2023·湖南长沙)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

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8.(2023·吉林)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第9min时海波处于(填物质的状态)。

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第四课物态变化基础知识过关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温度计(1)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使用方法:①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③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液面相平。

3.体温计:刻度范围为 35-42 ℃,分度值为 0.1℃;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前:持续吸热,温凝固前:持续放整个过程持续吸整个过程持续放热,1.定义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1.(2022•遵义)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A.10℃B.20℃C.28℃D.40℃【答案】C【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故选:C。

2.(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答案】C【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故A错误;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则其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1•成都)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答案】D【解答】解:A.使用温度计时,感温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错误;B.使用温度计时,将感温泡浸入热水中,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可能偏小,故选项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热水中,避免因温度计离开热水导致温度下降,故选项C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图中俯视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选项D正确。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温度与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它能够影响物体的物态变化,即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相应的物态变化。

下面是温度与物态变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也可用开尔文(K)表示。

2.温度的测量: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如普通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3.热量与温度的区别:热量是能量的传递方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4.温度的传递方式:温度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沿着分子间的碰撞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辐射波传递。

5.温度与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了物质的体积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时物质膨胀,温度降低时物质收缩。

6.温度与相变:相变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气体的凝结等。

相变时,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而吸收或释放了一定数量的热量。

7.熔化:固体熔化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了一定数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8.凝固:液体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了一定数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9.沸腾:液体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局部的不断汽化的现象。

沸腾过程中,物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0.汽化:液体汽化是指液体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形式。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1.凝华:气体凝华是指气体从气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2.升华:固体升华是指固体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之中考真题解密(讲义与练习)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之中考真题解密(讲义与练习)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

(1)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 。
(2)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象,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 晶体” ) ;第 4 分钟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第 8 分钟时的内
能。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 ) 沸腾,理
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
(2)实验前期,每隔 3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当温度升高到 88 C 时,每隔1min 记录
一次温度计示数。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
C ,数据记录
如表 2 所示,分析表 2 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C;
表2: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温度 C 24 43 60 72 86
B 、水蒸气遇冷成水滴,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 、小水滴成小冰晶,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 C 错误;
D 、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由于与空气摩擦,导致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小冰晶会熔化
成水,是熔化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A 。
15.(2023•黑龙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11.(2023•长沙)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 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
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5 C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的温水中,冰
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 温度及其测量 1. 温度 1) 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 通常我们用字母 t 表示; 3)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平均分成 100 份,每一份就是1℃ 4) 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的是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 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时 273.15K T=273.15+t 注意:热力学温度的0 K 温度永远达不到; 2. 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1) 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2) 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 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4) 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5) 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6)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7) 注意:是否需要估读呢? 3. 体温计① 量程:35---42℃;分度值0.1℃ ② 使用前要甩一甩,使汞回到玻璃泡内;③ 读数时候,可以离开人体;④ 注意,不能用温度计当作普通实验用温度计适应, 4. 温度与日常生活①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②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③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 818~25 ℃. ④ 洗澡的较舒适的温度时 40 摄氏度 5. 物态变化: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种形式,固体、液体、气体;---------------------------------------------------------------最新资料推荐------------------------------------------------------ 熔化与凝固物态变化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变,今天具体学习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变化: 1.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温度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②人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为24℃~26℃;③洗澡水的合适温度是40℃~50℃;④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为30℃以上;⑤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⑥沸水的温度为100℃(1个标准大气压下)。

知识点二:温度计与温度测量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③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3.温度计的种类:根据测温物质不同,温度计分为三种:①液体温度计;②固体温度计;③气体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初中物理)第3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初中物理)第3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一、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的物理量符号是 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的符号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 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 ℃。

(3)注意:“摄氏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三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省略读成度,也不可分开读,例如37 ℃不可读成37度,也不可读成摄氏37度。

(4)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物理量的符号是 K ,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又叫做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

二、温度计1.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代表1 ℃。

2.温度计的使用(1)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温度,能离开人体读数。

(1)体温计的量程:35 ℃--42℃,与人体体温变化范围相同,分度值为0.1 ℃。

(2)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弯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里面的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弯管到达直管中,待稳定后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弯管处断开,直管中水银不能回流,所以离开人体后的体温计示数仍代表人体温度。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确保每次测量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温度而不是原来的温度。

【经典例题考查】1.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第八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有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第八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有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第八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要点索引:1、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知道在此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

3、能够认识常见物质的熔化、凝固图像,并能解答问题。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讲中讨论了机械能的相关知识点,本讲中我们将要讨论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与考点。

本讲的内容较多,在历年中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在5---8分左右,试题形式可以为填空、选择形式的基础性的考查,也可以是实验探究性考查;比如观察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作为实验题出现频率还是较高的;下面我们用七步教学法为大家梳理本讲涉及到的重点知识与考点,助你在考前复习中没有遗漏哟。

一、基础点睛:1、温度与温标: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稳定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2.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制成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液泡里充入的分别是酒精、煤油、水银。

常用温度计如下面的甲图所示,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测量时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物体读数。

(2)体温计:常用的体温计如下图乙所示,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它的液泡的上面有一很细的弯管,水银受热膨胀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甩几下,把水银柱甩到35度以下。

3、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例题】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一、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初三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2.物态变化:物质由向的变化成为物态变化。

3.物体的叫温度.常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

热力学温度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

4.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的温度定位0℃。

5.10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位100℃。

6.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内的液体多为、或等物质。

7.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8.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

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9.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估计被测温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2)温度计玻璃泡要 _____ __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3)待示数后再读数。

(4)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看温度计是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二、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1)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但温度却保持,即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常见的晶体有:等。

晶体熔化时的叫做熔点。

常见晶体的熔点(1个标准大气压):固态酒精,固态汞,冰,海波,萘,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或。

(2)非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其温度就会不断,即没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

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即:晶体的熔化条件:晶体的熔化特点: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如何区别晶体与非晶体:三、凝固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条件: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凝固的特点: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一)汽化-------沸腾、蒸发1)汽化的两种方式:和;出现了少许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并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到达一定温度后,烧杯底部出现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上升到破裂,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这时水就沸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