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精品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难点: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教师领读:“传统”。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你知道“传统”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3.你都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又有什么样的风俗和来历?(指名说)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听范读:一边听,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字,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1)舟乞(独体字)(2)传统贴巧郎饼(左右结构)(3)宵巷祭艾堂赏菊(上下结构)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
传统贴窗花小巷祭扫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菊花4.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指导写字1.出示:“贴、街、舟、艾、敬、转、团、热、闹”等9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观察字的结构及占位。
3.教师范写。
重点讲解:①街:“行”字中间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②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③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练习。
5.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读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风俗1.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正月初一)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月亮。
(中秋节,八月十五)(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随文识字:认识“传、统”。
认读“传、统”,教师正音。
读准多音字“传”。
(1)“传”:左边是单人旁,右边一个“专”。
“传”字说明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2)与熟字组成词语识记“统”:总统、统帅、统一。
(3)那什么是传统呢?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有哪些呢?传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
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二、初读感知,集中识字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相机出示课件)(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②交流不认识的生字,相机重点指导。
③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比赛读生字。
2.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1)翘舌音的字:传、舟、赏。
后鼻韵母的字:统、巷、堂、郎、饼、赏。
(2)偏旁归类识记:传、贴、宵、艾、饼、赏、菊。
(3)换一换:粘—贴、常—赏、消—宵、朗—郎。
(4)减一减:察—祭、吃—乞、港—巷。
(5)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龙舟、月饼、菊花图)三、指导书写,培养习惯1.课件出示课文。
【优选】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传统节日(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
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教材分析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
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部编二下《传统节日》教案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达标检测: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有()①清明节②元旦③元宵节④圣诞节⑤端午节⑥七夕⑦中秋节⑧重阳节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
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xiànɡ) 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 艾(ài)香满堂(t ánɡ) 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 赏(sh ǎnɡ)菊(jú) 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春节相关习俗。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学习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喜爱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贴”字。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生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童谣激趣,目标导学1.童谣激趣,课前导入。
(1)师:听,什么声音这么热闹?(课件出示图片)一群小朋友在大街上又唱又跳的,我们也来加入他们吧。
(齐唱儿歌)新年到,大团圆,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
见面说声新年好,大家一起乐淘淘。
(2)师:这么热闹,这么高兴,过的是什么节呀?生齐答:春节。
师:过节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春节是人们对新年的企盼和祝福。
每个节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堂课我们要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写课题。
(1)师: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2)齐读课题——2.传统节日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检查生字读音预习情况(1)初读课文师: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
师:大家读得真用心,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3)请学生读第一组生字,请同学评一评。
师:大家都跃跃欲试,请你先来读第一行。
师:听他读完,谁能来评一评?(预设):有学生指出不足。
师评价:你指出的问题很细小,说明你听得认真,你来读一读。
(4)请学生读第二组。
师:你读的真不错,可以请你当小老师吗?师:掌声送给他。
(5)请学生读第三组。
刚刚这几位同学,老师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读得很不错,其他同学呢?(6)开小火车读。
师:小小火车从哪儿开。
(评价:小火车载着同学们稳稳当当地开到了终点)(7)齐读。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
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
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
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贴窗花、转眼”等9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培养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语,书写生字。
3.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2.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3.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讲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书写生字: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书写生字,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识字2《传统节日》2. 生字:传、统、贴、窗、花、炮、龙、舟、灯、闹、情、怀、转眼3. 词语:贴窗花、转眼、团圆、中秋节、贴对联、龙舟、粽子、春节、元宵节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国的传统节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节日相关的视频、展示节日图片或讲述节日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写有会认字的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
(2)听写由“贴、街、舟、艾”组成的词语。
2.谈话导入。
二、朗读感悟,学文识字1.指四名学生接力朗读前四句话。
2.学习第五句话: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学生齐读、思考:①此句介绍了哪个传统节日?(乞巧节。
)②“乞巧”是什么意思?(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③认识生字“乞”“巧”。
“乞”和“气”对比识记;“巧”组词识记:巧妙、巧手。
(2)(课件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谁知道“牛郎织女会鹊桥”的故事?(指名讲述,教师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3)对比识记生字“郎”:郎—朗。
3.学习第6句话: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自由读,跟同桌说说中秋节的习俗。
(2)明白中秋代表团圆的节日意义。
(3)认读“饼”:说说自己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回忆和家人吃月饼赏月的情景。
4.学习第7句话: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自由读,想一想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2)说到登高,我便会想起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学习生字“赏”“菊”:“赏”和“堂”对比识记,“菊”借助菊花图片识记。
(4)教师简介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5)拓展:九月九日重阳节,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的手,让我们牵起外公、外婆的手,去踏秋,去赏菊……5.学习第8句话: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学生齐读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最后一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窗”等8个字,会写“贴窗花、放鞭炮”等6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2. 主要传统节日的介绍:详细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和掌握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字和词语,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
2. 难点:正确书写和运用新学的字词,理解传统节日的深层文化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知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重要性和主要节日的习俗。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4. 互动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主要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生字:传、统、节、习、俗等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吃月饼等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
2. 写作题:写一段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短文。
3. 实践活动: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一个传统节日,记录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接收、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
最新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设计
最新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正月初一)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月亮。
(中秋节,八月十五)(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随文识字:认识“传、统”。
认读“传、统”,教师正音。
读准多音字“传”。
那什么是传统呢?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有哪些呢?传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
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二、进入新课1.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名称。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
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课件出示: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2.归纳小结。
小结: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每个节日的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时间来过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比较浅。
尽管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利用图片,字理、形声字等多种方法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音韵美,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重点】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教学准备】字卡,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童谣导入。
出示一上“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春节童谣》,全班拍手读。
感受欢乐的气氛,了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2.中国春节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像这样从古到今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像童谣里说的“守岁”“拜年”这种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老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传统节日)3.学习“传”“统”两字。
(1)强调读音,注意:“传”读“chuán”是三拼音节,翘舌音,前鼻音;“统”读“tǒng”,是后鼻音。
需要注意的是,“传”是一个多音字,在“传统”一词中读“”,在表示记述自己生平著作的“自传”时读“zhuàn”。
(2)识记字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记住这两个字吗?预设: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
(3)拓展运用:谁能用“传”“统”分别组词?预设:传:传播、传达、宣传、流传、传言。
统:统一、统计、系统、统称、统治。
设计意图:课伊始,让学生拍着手读学过的童谣,以旧引新,激发了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到春节的情境中,再由春节来感知“传统节日”,过渡自然。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
自读要求: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几位学生接力读完全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通用6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通用6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范文篇1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统编教材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传统节日》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传统节日》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传统节日》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童谣,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词猜节日,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导入: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屏幕显示:学习小助手(1)借助拼音,拼一拼生字,读通课文。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同桌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大街小巷元宵节祭扫满堂传统乞巧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大街小巷、元宵节、祭扫”的对应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郎贴舟艾饼赏菊街巷宵祭堂传统乞巧(3)小组赛读生字。
郎贴舟艾饼赏菊街巷宵祭堂传统乞巧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画出节日的习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名师教案
《传统节日》名师教案—、文本教学解读《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依据中国农历时序先后,依次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应的节日习俗,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来押韵合辙,一韵到底,首尾呼应,圆融一体。
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理解、喜爱,能围绕主题情境识字及联系生活实际说话。
本课教学内容共有以下4项:1.识写生字。
本课生字要求会认读15个字,会写9个字,其中“贴、舟、艾”3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
“街、敬、转、团、热、闹”等字已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过,是熟字,宜用“再认”的方式认读;其余的生字,宜用“拼读”的方式认读。
认读“传、统、贴、饼、宵”5个字,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要注意的是:“饼”是后鼻音,要读准。
再理解字义,给生字组词,最后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记一记字形。
例如“饼”字,先根据“食字旁”来理解意思,表示和吃的食物有关,然后用“饼”组成“大饼、饼干”等词语,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字形:“饣+并=饼”。
认读“巷、祭”2个字,宜借助插图识字看一看“大街小巷”和“清明祭扫”的图片,结合图片理解意思,然后再记字形。
认读“艾、菊、堂、赏”4个字,宜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如:先引导学生回忆“草字头”的意思,都和花草有关,再根据特点掌握其音、形、义。
认读“乞、巧、郎”3个字,宜采用情境识字的方法,听故事《牛郎织女》,知道“乞巧”是七夕节的习俗,牛郎和织女也在这一天鹊桥相会。
认读“舟”,“舟”是象形字,可以结合字源字形来理解,最后了解笔顺,识记字形。
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涵盖了左右、左中右、上下、独体、半包围、全包围等结构。
“街”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注意左中右等宽,“贴、敬、转”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右等宽。
教师提示书写要领:“转”左部分“车”的最后一笔为提,右部分“专”的最后一笔是点。
“艾、热”是上下结构的字,需关注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稳,书写时注意比例得当,收放适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衔”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小视频,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生:生字卡片,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向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至五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5个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话说节日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你喜欢过这个节日吗?为什么?2.提问:除了春节,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3.小结: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词语“传统”。
提示:“传”是翘舌音。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预设:(1)“加一加”:专一传、充一统。
(2)与熟字组成词:传家宝、传来、传说;总统、统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字 2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_13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探照灯学生:搜集传统节日资料教法学法1.教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不一样的猜谜游戏,老师的探照灯照到图片上,你能立马说出想到的节日名称吗?2.结合图片说出节日,同学们所说的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和老师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一起来过节!3.板书 :传统节日4.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传统节日。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全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2.听课文的音频。
3.用单横线画出节日名称。
(小组说答案)4.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适当,对佳节名称可适当重读。
设计意图:同学们初步课文内容,同时锻炼同学们提取信息的水平和动手勾画的水平。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图文结合、感知课文(一)学习第一句1.指名读,拍手读。
(读出韵律感)2.课文介绍了春节有哪些习俗?(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春节有(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
3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传统习俗?(守岁、贴对联、拜年……)1.展示花灯图片,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花灯。
2.展示潮水图片,同学们谈一谈,看到这张图片的感觉。
3.展示热闹非凡的看花灯的图片,理解“人如潮”4.引出“如”比喻词。
复习“像”、“似”等比喻词,判定比喻句。
5.用“如”来造句。
6.指导朗读:男女生对读。
读出热闹、喜庆、欢快的语气。
(三)学习第三句1.清明节有哪些习俗?2.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3.清明节与春节的喜庆、端午的热闹不同,作为祭祀节日。
我们应用低沉的声音来读,读出深深的怀念之情。
(配乐指名读)(四)学习第四句1.指名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诵读儿歌
①待到一轮节日过完了,新的一年就又开始啦——(引读)【转眼又是新年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②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们回味无穷。齐声读。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传统节日,谁愿意来分享,你说怎样过节的?
(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呢!
3.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应节日连起来。
傣族 彝族 苗族
火把节 花山节 泼水节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扫、艾、转、团、热、闹,认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扫、团、转、闹) 猜谜语(热、艾)
3.归类指导:
(1)扫 转
①看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②指导“转”:提醒笔顺;强调第七笔是撇折撇,一笔完成。
(2)艾 热
①看结构:上下结构。比宽窄,比长短。
②指导“热”:提醒笔顺;强调第五笔是横斜钩,位置找准。
(3)团 闹
①看结构
②指导“闹”,提醒里面是个“市”字。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中秋节端午节
教学资源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识字2 传统节日
年级
二年级
课 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节日的更多习俗和文化知识,教学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特色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节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 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