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知风格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果关联分析

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果关联分析

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果关联分析引言: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学习风格与学业成果之间的关联被广泛关注。

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偏好方式和策略,而学业成果是评估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果之间的关联,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理论背景1.1 学习风格的概念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方式和策略。

英国心理学家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模式”是学习风格研究的开端,之后又有多位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学习风格模型,如Honey和Mumford提出了四种学习风格:随和型、瞻前顾后型、审慎型和坚定型。

目前,大学生学习风格研究常采用的是VARK模型,即视觉型、听觉型、读写型和动觉型。

1.2 学业成果的评估指标学业成果是衡量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评估方式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是最直观的评估指标,可以反映大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等方面,反映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风格与学业成果的关联2.1 不同学习风格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以VARK模型为例,视觉型的学生更适合通过图表和模型来学习,他们对图像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在考试中表现较好。

听觉型的学生善于倾听和口头交流,他们通过讲解和听讲来学习,对语言类题目的理解能力较强。

读写型的学生善于阅读和写作,他们通过文字的阅读和书写来学习,注重笔记的整理和整体概括。

动觉型的学生则更适合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他们善于模仿和观察,对实际操作类题目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2.2 学习风格与学习能力的关联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业成果的重要因素,而学习风格与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方面存在差异。

视觉型的学生更注重观察和图像的记忆,他们适合采用图表和模型来帮助记忆;听觉型的学生善于倾听和口头交流,他们适合通过讲解和听讲来学习;读写型的学生善于阅读和书写,他们适合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写作来学习;动觉型的学生则更适合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他们适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学习风格成为了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可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学生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偏好和方式。

根据学习风格理论,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等不同类型。

视觉型学生喜好以视觉方式获取信息,例如通过阅读、图表等;听觉型学生则偏好通过听觉的方式学习,例如通过听讲座、听录音等;动觉型学生则学习偏好通过动手实践来实现,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实验等;触觉型学生则通过触摸、感知等方式获取信息。

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合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科。

例如,对于数学这一理性科目,视觉型学生更容易通过阅读教材和图表来理解概念,而听觉型学生可能更容易通过听老师讲解来掌握知识;而对于艺术类科目,动觉型学生可能更善于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技能,触觉型学生则更擅长通过感受和体验来表达艺术的内涵。

然而,学生的学习风格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的高低,而仅仅代表学习的特点和偏好。

因此,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关联。

一方面,学习风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方法相匹配时,学生会感到学习任务更加容易完成,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更好,能够更快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视觉型学生可能通过观察图表和多媒体资料更好地理解概念,而听觉型学生可能通过听老师的讲解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另一方面,学习风格也可能与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选择有关。

根据学习风格理论,学习风格可以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视觉型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记忆图片和图形的方法来记忆和理解知识,听觉型学生可能更善于通过口头表达来巩固学习成果。

然而,学习风格并不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

阅读测试成绩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应用研究

阅读测试成绩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应用研究

阅读测试成绩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应用研究语言测试的目的不仅用来描述和评价SL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且还用来构建、描述和解释测试表现中的差异和对应的理论。

Bachman和Palmer(1996)所建立的语言能力模式普遍认为是研究个体语言交际能力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元认知策略应用的基础。

当前不少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E.G.,Purpura,1997,1998;1999)。

但是国内主要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文秋芳,2004),而很少涉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策略应用能力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I.文献综述学习者策略(Wenden1991:Wenden and Rubin1987)可以分为学习策略和应用策略。

前者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有目的地使用以强化其学习和习得,而后者指学习者有目的地使用以强化其表现。

如果学习者不能意识到相关策略的使用,这种行为就可以认为是一个普通的过程,而非策略(Cohen,1998B)。

而Faerch and Kasper(1983)则认为一旦学习者养成使用某些策略的习惯,这些习惯就可能成为自发的行为,尽管这些策略是下意识的。

Ellis(1994)认为如果这些策略成为自动的习惯,学习者在使用时就不会意识到,他们也就失去了作为策略的重要性。

2.元认知策略Brown and Palincsar(1983,1983)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或者对认知的调节。

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运用自己或对他人认知操作的认知。

在外语教学中,盛行于七、八十年代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这个问题(如Rubin,1975;O’Malley,Chamot et al,1985;文秋芳,1993)。

因为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内省的方法,让学生自我报告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所采用的策略,对于我们了解学生自身学习策略的元认知知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用来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行动,需要直接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转换,综合。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学生认知方式对于文章阅读理解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在这些研究中,认知方式的概念被定义为一个学生在处理信息时的思考方式和策略选择。

这些方式和策略并非天生,而是可以培养和改进的。

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对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评估学生们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

这些思考方式包括串联思考和平行思考。

串联思考指的是学生们在处理信息时,将其分成多个不同的步骤,逐一进行分析和理解。

而平行思考则是通过同时处理信息来寻求相关性和联系的思考方式。

在实验中,学生被随机分为两组,并被要求阅读一篇英文文章。

其中一组的学生被教授如何使用串联思考来阅读文章,而另一组的学生则被教授如何使用平行思考。

在完成阅读理解测试后,研究者对两组学生的表现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使用串联思考对文章进行阅读的学生中,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该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的信息分成更易管理的部分,并逐一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在使用平行思考时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该思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并使他们能够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对于文章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但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可能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理解策略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认知风格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认知风格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在六七十年代, 认知风格的研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有大量的认 知风格结构被提出和验证,如场依存性-独立性; 聚合型-发散型;整体型-序列型;言语型-表象型, 等等。对此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 学家威特金(HermanA.Witkin,1916—1979)。 90年代起,认知风格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成果。 这主要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拉埃丁 (Richerd.Riding)及其同事完成的。他们不仅 仅综合了已有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 一个认知风格结构,并发展出一套认知风格评估 体系,然后对其进行调查,并应用于真实的情景 中。

一些心理学家对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 概念的来源问题做了说明。Vernon认为“风格” 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气质学说。在心理学 史中,有许多心理学家对当今的认知风格的研 究产生过重要影响。Martinsen和Riding指出 詹姆斯(W.James,1890)的个体差异概念对 风格结构问题有影响。Riding还指出了高尔顿 (F.Galton,1883)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巴特莱特(Bartlett,1932)在认知方 面关于个体差异所做的大量的研究。奥尔波特 (Allport)在他的工作中发展了生活风格概 念(life-style),人们一般同意他是第一位深 思熟虑地将“风格”结构同认知联系起来的研 究者。
————叶江峰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指个体在信息加工 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 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 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 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个体 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 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 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 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 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 阻与畅通等。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 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术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术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术成绩的相关性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学习风格与学术成绩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习惯,涉及到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动机等多个方面。

学术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在学校中取得好坏的一项评价。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术成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风格与学术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是一个复杂且深入的研究领域。

学习风格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不同类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

而学术成绩则是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的评价来进行衡量。

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应不同的学科和学习环境,因此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术成绩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其次,学习风格对学术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方面。

视觉型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看图、图表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分析;听觉型学生则更适合通过听讲解、讲故事等方式来学习,他们在口头表达和理解方面较为突出;而动觉型学生则更注重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学习,他们在实践和操作方面具有优势。

在学习方法上,学习风格对学术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效果方面。

如果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匹配,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通过看书、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来学习,如果将他们安排在一个强调口头表达的学习环境中,可能无法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呢?首先,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视频等,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如安静的图书馆、自习室等。

其次,学生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法,以验证哪种方法对自己来说最为有效。

这需要耐心和实践,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而教师和学校也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认知风格与阅读理解的相关性研究

认知风格与阅读理解的相关性研究
是 阅读成绩差异 的原 因所在 。因此 , 该研究最后建议 亦然 。同样 , 教师在 阅读教学 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和学 教师要 帮助学生认识 自己的认知风格 ,分析其优劣 , 生的认知风格相匹配时 , 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鼓励学生思考 自己的阅读 习惯和 阅读策略 。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 中的运用 , 阅读活动从 纸质阅
[】D ryi .T e Pyhlg fte L nu g 1 on e,Z h scooyo h ag ae
f 读扩展到 了电子阅读 。 众多计算机技术 , 超媒体 、 Le r e r I d vdu l di e e c s i s c nd ln u g 如 超 a n :n i i a f r n e n e o a g a e
不 同认知风格 的学生 , 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 策 析— —表象型学生偏好 图片和文本呈现 , 言语 型学习
略可能有所不 同。学 习策略可 以分为记忆策略 、 认知 者更适 合 以文本 或音 像或 二 者 皆有 的方 式 呈 现 信 策略和补偿策 略、 元认知策略 、 情感策 略和社交策 略。 息 , 象型学 习者则偏 好 图片 和可视 材料 。 当信 息 表 从场独立和场依存两种维度 的特征来看 , 场独立学生 呈现 方式 与 学 习者 的认 知 方式 相符时 , 习者 的阅 学
在行为, 个人所偏好的和习惯的提取 、 是“ 组织 、 加工 l 知风格 ) 的影响。 另外, 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可能 和呈现信息的一贯方式, 是学习者在认知、 交流和学 l 与他们的认知风格有一些内在联系, 也就是说 , 认知
习环境的反应 方面相对稳定 的独特行为” 。 : 风格 影响阅读 策略的选择 和应用 , 进而影响到阅读理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研究近年来,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往往与其学习风格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偏好和习惯。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体现出多种不同的学习风格,例如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等。

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应不同的学科和学习环境,因此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风格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二、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学习风格对学生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据研究,与其说学习风格决定了学习成绩,不如说学习风格决定了学习策略的选择,而学习策略的选择又决定了学习成绩。

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应不同的学习策略,而恰当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比如,视觉型学习者更善于通过看图和模型等视觉工具来记忆和理解知识。

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制作彩色笔记、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强化记忆和理解。

而听觉型学习者则更善于通过倾听讲解和音频材料来学习。

他们可以通过录音、诵读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动手型学习者则更善于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他们可以通过做实验、进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加深理解。

三、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1.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2.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比如,遇到需要记忆大量信息的学科,可以采用制作思维导图、词汇卡片等方式来加强记忆。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空间。

学生需要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浪费。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定期复习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近年来,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成为了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习惯,包括思维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而学习成绩则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研究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发展。

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社交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学生经常使用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方法学习,能够更有效地获取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通过看图、看视频等方式来理解和学习知识,他们往往更擅长处理图像类题目,因此在可视化的科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逻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则更喜欢运用逻辑和推理来解决问题,他们在数学和理科类科目中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好。

然而,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

学习成绩也可能对学习风格产生反向影响。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加自信,对学习充满积极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新的学习方式持怀疑态度。

因此,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调整学习风格。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除了学生个体因素,学校环境和教学方法也对学生学习风格和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设置展示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探索性学习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发现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和实践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因为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归为一类标准。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关于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联的研究日益增多。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偏好,它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教育界一直关注学生学习风格与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不同学习风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习风格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不同的影响。

以视觉型学习者为例,他们通过看图、阅读等方式获取信息,他们在阅读理解和图像记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语文和美术等学科上表现较好。

而听觉型学习者则通过听讲课、朗读等方式获取信息,他们在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方面相对较优,因而在英语等学科上成绩较好。

动觉型学习者则通过操作进行学习,他们在实践性学科,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方面表现更出色。

二、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因素。

首先,学业成绩对学习风格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和鼓励,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这种学习风格又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

其次,学习风格也会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了解得越深入,并且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学习时会更加高效,因此学业成绩也相对较好。

相反,如果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可能会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从而影响学业成绩。

三、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个体差异对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影响除了学习风格和学校环境等因素外,个体差异也会对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关系产生影响。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_图文.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_图文.

2001薤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文章编号i1001—4918(2001)一02—0031—35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宋广文李寿欣王新波(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273165)(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730070)摘要:以初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以及对有无标记说明文的学习效果。

结果表明,(1)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对散文的学习无明显差异,对说明文的学习场独立学生要好于场依存者;(2)场独立者对有标记的说明文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场依存者;对无标记说明文的学习,场独立与场依存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i初中生;认知方式;说明文;散文;标记l和罱近20年来,心理学界对影响文章理解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Britton等曾从文章的维度将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确定为内容与结构,认为文章的语义内容越丰富,结构内容越复杂,则分配的认知容量就越多E1J。

但有研究表明,文章的结构清晰及主体对文章结构有清晰的把握促进的是主要信息的保持,而对细节信息的促进作用不大。

[2]只有从文章结构与主体的认知特点两个维度上考察影响文章阅读的因素才能发现文章理解的基本规律。

文章标记(textsignals)是研究文章特点对阅读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

Meyer等认为,文章标记是指不给文章增加任何新内容但可以由此强调某些语义内容或某些语义内容结构的词或短语旧j。

Britton认为文章标记是用于提高阅读材料的凝聚力或用于表明文章中某些内容比另一些内容更重要的写作手法【4J。

Loman等则认为文章标记是为了强调文章的概念性结构或组织而置于文章中的一些非文章内容的词或短语∞J。

何先友等在综合了国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文章标记界定为可以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出现本身不给文章带来任何新内容但能强调文章结构或重要内容的词、短语、句子或特殊符号,它可以分为强调文章结构内容的宏观标记(macro—signals)和强调文章具体内容的微观标记(rni.Cro—signals)16J。

大学生思维风格,阅读策略和阅读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思维风格,阅读策略和阅读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思维风格,阅读策略和阅读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思维风格、阅读策略和阅读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假设。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成绩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大学生的思维风格类型及其特征;(2)大学生的阅读策略类型及其特征;(3)大学生的阅读学业成绩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维风格;阅读策略;阅读学业成绩【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styles, reading strategie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reading, and to verify the hypotheses through empiricalresearch. The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tudents' thinking styles; (2)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tudents' reading strategies; (3)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reading. This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and guidance for the learning and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practices.【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styles; Reading strategie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reading【正文】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近年来,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备受关注。

众所周知,大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是个人学习风格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一、视觉学习风格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通过看图表、读书、观察来获取信息。

这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善于记忆事物的外貌和场景。

他们通常喜欢用彩色笔记和图表整理自己的笔记,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集中注意力。

对于这类学生,他们可以尝试将课本中的信息转化为图表或流程图,这样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此外,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和图片资料,来辅助学习。

同时,他们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如图书馆或自习室,在这些场所他们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听觉学习风格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过听讲座、和他人讨论、听音频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这种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对语言和口语交流更为敏感,他们擅长通过听觉方式理解和记忆知识。

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喜欢进行口头的复述和解释,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针对这类学生,他们可以尝试将课堂上的内容录音下来,以便之后反复听取。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尝试通过口头解释知识点给他人听,或者加入学习小组,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他们可以试着听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音频,如在线课程、讲座录音等,在听觉刺激下提高学习效果。

三、动觉学习风格动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通过动手实践、做实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取信息。

这种学习风格的学生更适合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们通常喜欢利用实物或模型来辅助学习,并且通过实践和动作记忆知识。

对于这类学生,他们可以尝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如通过实验、制作模型等方式来学习。

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学生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偏好和认知方式。

研究表明,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将探讨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首先,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

根据研究,有三种主要的学习风格,分别是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

视觉型学生喜欢通过看图表、阅读来学习;听觉型学生则通过听讲座和参与讨论来学习;动觉型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实践和运动来学习。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校的学习环境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果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会更好。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来说,使用图表和图像来解释和展示学习内容会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而对于听觉型学生来说,参与讨论和听讲座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

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需求。

然而,学习风格和学业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有些学生可能具有多个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学习任务也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因此,学习风格并不是唯一决定学业成绩的因素,其他因素,如动力、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等也同样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来发展自己的学习风格。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制作思维导图、参与小组活动和使用模拟器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同学以及家长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方法,相互借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最后,学生还应该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了解和评价。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和学习风格,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以了解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一部分:自我认知与学习成就的关系众所周知,自我认知与学习成就密切相关。

一项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其学术成就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这意味着,拥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分析自己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成就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有效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偏好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通过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一环。

学生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和主动性,进一步发展自我认知能力。

第三部分:使用技术手段辅助自我认知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界开始利用技术手段来辅助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其中,电子学习日志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工具。

学生可以使用电子学习日志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等。

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日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此外,虚拟学习社区也是有效辅助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一种方式。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

学生心理认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学生心理认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学生心理认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学生的认知心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成绩,以及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本文将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影响认知心理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心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指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个性、情感状态、动机、兴趣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活动。

学习成绩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学生的认知心理状况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研究表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这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好;而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则相对困难一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这也往往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

因此,要想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认知心理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认知心理的因素影响学生认知心理的因素有多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背景好的学生往往有更好的情绪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加灵活,这也使得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

2.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影响的还有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加安心地学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反,学习环境恶劣或者不适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方法和习惯也会对学生的认知心理造成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不同的学习方法会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心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心理状况更好。

家长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包括亲子关系、阅读、音乐、旅行等,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认知能力。

文本呈现方式、认知风格、自我感受对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

文本呈现方式、认知风格、自我感受对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

文本呈现方式、认知风格、自我感受对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摘要]文章探讨了电脑屏幕文本呈现方式、认知风格及自我感受对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的影响。

研究发现,短时间内,有经验被试电脑屏幕短篇素材的阅读成绩略优于纸质阅读成绩,其中滚屏、折叠成绩较优,超链、换页次之;认知风格与电脑屏幕阅读成绩呈显著相关;尽管自我感受不佳,在短时间内,其对有经验被试电脑屏幕短篇素材阅读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呈现方式;认知风格;自我感受;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阅读材料。

2011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1]显示,2010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有18.1%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

电脑屏幕文本阅读作为网络在线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影响因素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近年来,心理学、教育学、人因学(Human Factors)和人类工效学(Ergonomic)等领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已有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关注外部因素(如电脑屏幕的文本呈现方式与格式等)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Andrew等人(1988)[2]借助有序散列表,对大学生超文本、滚屏、折叠等三种文本呈现形式的阅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滚屏的阅读效果优于折叠与超文本,但如果超文本辅以导航,效果将得以改善。

当采用中文阅读材料时,Hwang等[3]发现水平排列的文本以自下而上滚动的方式显示引起了比页式更多的疲劳。

朱海(1996)[4]综述了国内外对换页式(Page Method)、滚动式(Scrolling Method)、快速序列式(PSVP,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移动式(Moving Text)和超级文本(Hypertext)的研究,认为从英文材料得到的结果不能完全推广到中文信息的显示中去,有必要作一些中文文本的VDT(视觉显示器)的显示研究。

关于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探讨

关于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探讨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关于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探讨刘宁李寿欣摘要本文以场独立—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认为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复杂的,是非线性的,并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一些研究方向。

关键词场独立—场依存认知方式学业成绩一、关于场独立———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理论认知方式是个体一贯的组织和加工信息的方式。

这个构念最早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由美国的心理学家Witkin等人提出的,他在研究个体空间垂直定位时发现,根据确定垂直方位的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将个体归为两类:一类更多的以自我为参考;另一类则更多的依赖于外部线索。

前者被称为场独立个体,后者被称为场依存个体。

后来,Witkin等人又开发了测试场独立—场依存认知方式的工具:从最初的棒框测验(RFT)和身体顺应测验(BAT)发展到后来的镶嵌图形测验(EFT)。

认知方式的研究领域也从最初的知觉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领域,比如:教育、临床、工商业人员测评、社会心理等等。

大量的研究发现场独立个体和场依存个体之间的区别不仅局限在空间知觉领域,而且广泛的体现在各个方面。

综合多方面的研究,场独立和场依存个体的个性特点可简单归纳如下:场独立的个体倾向于以自我参照进行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抽象理论感兴趣,不太关注外部社会线索,不善于与人交往;场依存个体倾向于以外部线索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更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性内容的信息更关注,善于与人交往。

随着认知方式作为认知个体差异的一个维度得以确立,国外涌现出大量的关于认知方式的研究。

认知方式为什么能得到心理学家的如此青睐和关注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认知方式是联系认知和人格的桥梁。

认知和人格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两个最为活跃的领域,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都试图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有许多心理学家同时活跃在这两个领域,比如:Eysenck、Veron、Messick以及Catell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5,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1期)Total No .281收稿日期:2011—12—19作者简介:曹海英(1975—),女,江苏南京人。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曹海英(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4)摘要:本文采用镶嵌图形(CSFT )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49名大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了测试。

同时通过一份四级考试真题确定了被试者的阅读成绩,再应用SPSS11.5对认知风格和阅读成绩的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

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中场依存的较场独立的略多一点;场独立者的阅读成绩高于场依存者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场依存者如何提高阅读成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阅读成绩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30—03一、认知风格的相关研究(一)场独立/依存的定义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一贯的倾向和方式。

[1]美国心理学家Witkin &Goodenough 等人提出了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典型的认知风格。

所谓的“场”就是指周围的环境,它对人的知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们认为场独立和场依存是一对连续体,在连续体的一端是场独立,另一端是场依存。

每个个人的认知风格均可看作连续体上的一个点。

但一般说来,一种认知风格会占主导地位,个体也就表现出这种认知风格倾向。

[2]场独立和场依存代表了人们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场独立者善于从比较复杂的背景中识别出独立的个体,能够把部分和整体分开;在分析某一因素的时候可以不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

场依存者则把整个环境看作一个联合的整体框架轮廓,难以将个体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他们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相关信息,倾向于从整体上认知事物。

二、研究设计(一)受试者本调查的249名受试者是金陵科技学院09级的学生。

根据高考的英语成绩,该校学生被分为A ,B ,和C 三个级别。

受试者来自两个A 班,两个B班。

作者于2010年5月17日至5月31日之间进行了实验。

(二)测量工具1.CSFT (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 )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学者们经过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对GEFT 图进行改进后的CSFT 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认知风格的测定。

CSFT 由9个简单图形和三个部分共29个复杂图形组成。

第一部分9个复杂图形是练习题,不算入总分。

受试者被要求在4分钟内从第一部分9个复杂图形中找出与简单图形方向、大小完全一样的隐藏于复杂图形的简单图形;第二、第三部分10个复杂图形计入总分,每题1分,总分20分,每部分耗时4分钟。

评判标准是:得10分以上者为场独立者;10分以下者包括10分的为场依存者。

[3]2.问卷调查在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倪传斌教授的帮助下,根据Witkin ,Moore ,Goodenough and Cox [4]描述的场独立和场依存学习者的特点,作者设计了一份调查表来鉴定学生的认知风格。

在调查表中第1题至第15题为场依存者的主要特征,第16题至第30题为场独立者的特征。

选“从来不”的得0分,选“有时”的得1分,选“经常”的得2分,选“总是”的得3分。

3如果前15题的总分超过后15题的总分,则初步判定为场依存者;反之,如果后15题的总分超过前15题的总分,则初步判定为场独立者。

3.认知风格的评判标准将CSFT图和问卷调查表结合起来,建立了以下的一个标准:场依存者:CSFT的得分低于或等于10分者,同时问卷调查表中前15项的得分高于后15项的得分者为场依存者。

场独立者:CSFT的得分高于10分者,同时问卷调查表中后15项的得分高于前15项的得分者为场独立者。

场不确定者:如果两项调查的结果相悖的,则归为场不确定者。

即CSFT图的得分低于或等于10分但同时问卷调查表中后15项的得分高于前15的得分;或者CSFT图的得分高于10分但同时问卷调查表中前15项的得分高于后15项的得分,则被判为场不确定者。

4.阅读成绩2004年6月的一份四级考卷被用来作为衡量应试者的阅读成绩。

之所以选择2004年的试卷是因为2005年全国开始使用总分为710分的新版四级考题,因此很多大学生将2005年以后历年考过的真题作为四级的复习资料,多次练习过。

而2005年前的总分为100分的四级考题笔者经过调查得出结论是基本上没有被作为练习材料。

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笔者选择了2004年的四级真题作为考察受试者的阅读成绩的工具。

四篇阅读理解,一共40分,需在35分钟内完成。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一)大学生认知风格分布的总体情况表1:249名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分布情况认知风格数量所占比例场依存10743%场独立10241%场不确定4016%表1表明中国的大学生中场依存者略多于场独立者。

这个结论与Hu和Grove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他们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孔夫子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显示出更多的场依存的特性。

[5]仁、义、礼、教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让中国和日本的学生喜欢合作性学习,即互相帮助;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喜欢共同进步。

[6]在中国的教室里,教师们希望学生们能听话,不打断别人的话,能安静地专心地听讲。

[7]中国的学生跟欧美的学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中国学生更多的显示出场依存特性的这个结论与欧美学生们更多的显示出场独立特性的结论不矛盾,反而更能印证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二)认知风格与阅读成绩的关系阅读的总分为40分。

SPSS11.5中独立样本T 检验被用来研究认知风格与成绩的关系。

表2:阅读的分组统计Group Statistics of Reading认知风格数量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差阅读场依存10723.52345.036370.48688场独立10225.45105.228690.51772如上表所示,场独立学习者的阅读成绩的均数是25.4510,这个分数要比场依存者的高1.9276分,按百分数计算则高出4.819。

表3:阅读成绩的独立样本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of Reading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两均数是否相等的t检验F值P值t自由度P值均数差值差值的标准误阅读假设方差齐0.0120.913-2.7152070.007-1.92760.71006假设方差不齐-2.712205.4980.007-1.92760.71069表3表明,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阅读成绩之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第一部分为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用于判断场独立和场依存者的方差是否齐,这里的检验结果F=0.012,P=0.913>0.05的标准值,可见方差是齐的;第二部分则分别给出两组总体方差齐和方差不齐时的t检验结果,由于前面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方差齐,第二部分就应该选用方差齐时t检验结果,即上面一行列出的t=-2.715,v=207,P=0.007<0.05。

这表明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阅读成绩之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场独立者的阅读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者的阅读成绩。

这跟场依存者“把整个环境看作一个联合的整体框架轮廓,难以将个体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相关信息,倾向于从整体上认知事物”的基本特点完全符合。

但是不幸的是,4篇阅读20个问题中只有3个(第25、28和39题)是涉及到问“主题的”,另两个(第27和40题)是问从某句话中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其余的15个题目均涉及到对文中的细节的提问,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场独立13的要做得好。

而且阅读本质上是跟学生的语法和词汇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经作者的研究,这两方面场独立者也比场依存者做得好。

由于场依存者偏爱在自然的语境下习得语言;而场独立者则偏爱在正式的教室里习得语言。

而在中国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阅读和语法是讲得最多,强调得最多的项目,所以场独立者在阅读上的成绩高于场依存的就得到了印证。

四、结论(一)场独立班和场依存班将学生分为场独立班和场依存班,这个建议最初是有史正永提出的。

[8]一般的学校,在大学生入学之初会进行分班考试。

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上所提到的CSFT图和问卷调查表很方便的将学生根据其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班和场独立班。

这样有着相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就可以被分为一个班,有助于教师的授课。

(二)提高场依存学生的阅读成绩的策略首先,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策略,教师更应该强调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场依存的学习者就喜欢和别人一起学习,任何与竞争相关的活动都会让他们感觉尴尬或丢面子而不愿意参加。

场依存的学习者不愿意被教师挑出来单独表扬,对批评也很敏感,因此教师们要表扬或批评某个场依存的学习者时应该悄悄地私下里进行,而对整个集体的表扬则应该大张旗鼓的进行。

其次,用演绎法讲解文章,即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讲阅读。

场依存的人具有“只看到森林,不看见树木”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善于抓住主题能力,顺着文章主题的发展,把握篇章结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重要情节或文章所列事实、重点上。

再次,尽量创造轻松,自然的语言学习环景。

场依存者喜欢在自然的语境下习得语言。

他们对学习的环境很敏感,陌生的学习环境和不熟悉的学习伙伴都会让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希望有一种归属感。

所以对场依存者要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授课,不要经常更换同桌,而且教师应跟他们交朋友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

教师一旦成为他们的朋友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就得到了加强。

最后,给场依存者树立一个值得他们模仿的学习榜样,让他们背诵值得模仿的范文。

场依存者很容易受到典型的和榜样的外部力量的影响。

同时他们喜欢一章一章、一页一页、一篇一篇地背范文,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他们的这种特点,给他们一些优秀的文章让他们去记忆,以增强他们的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1]Witkin,H.A.&Oltman,P.K.&Raskin,E.&Karp.S.D.A Manual for the Embedded Figures Test[M].Palo Alto,Carlif.: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71.[2]张卫东.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分析[J].心理科学,1995(1).[3][8]史正永.军校学员场独立、依存性认知风格与英语学习关系的调查[J].山东外语教学,2003(1).[4]Reid,J.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J].TESTO Quarterly,2002,21:87-111.[5]Hu.Grove.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 and language tes-ting:evidence from six Pacific islands cultures[J].TESOL Ouarterly,1991(18).[6]Stephen C.Levinson.Spa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Explo-rations in Cognitive Diversi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7]Sadler-Smith,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tyle and Cognitive Style.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J].TESOL Ouarterly,2001,30(4).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Cognitive Styles and Reading AchievementsCAO Hai-yi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21000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d249college students’cognitive styles by using a 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CSFT)and a ques-tionnaire.In addition,participants’scores on CET Band Four Test were used as a measurement of learners’reading achievement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gnitive styles and reading achievements were prob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PSS11.5.The major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field-dependent students wa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field-independent ones;compared with field dependent language learners,field independent learners tend to have a higher level of reading achievements.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Finally,based on these findings,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field-dependent learners’reading achieve-ments are proposed.Key words:cognitive style;field dependence;field independence;reading achievements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