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完整版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目的与范围1.1 目的本规范旨在规范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工作人员和访客的健康安全。
1.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各个病区,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二、感染管理组织和职责2.1 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2.1.1 职责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病区的感染管理策略和措施,定期评估和改进病区的感染管理工作。
2.1.2 组成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由病区主任、感染控制医师、护士长、药师、微生物实验室专业人员等组成。
2.2 感染控制医师2.2.1 职责感染控制医师负责病区的感染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感染管理制度、指导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等。
2.2.2 资质要求感染控制医师应具备相关临床经验和感染控制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3.1 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3.1.1 制定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
3.1.2 内容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应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感染监测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3.2 手卫生管理3.2.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程所有医务人员和病患及家属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程,包括正确洗手、戴手套和使用洗手液等。
3.2.2 促进手卫生行为病区应提供足够的洗手液、带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和纸巾等,以便医务人员和访客方便进行手卫生。
3.3 环境清洁与消毒3.3.1 定期清洁病区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包括病房、走廊、洗手间等,并确保清洁物品和设备的消毒。
3.3.2 特殊病房管理针对特殊病房,如隔离病房和手术室,应加强清洁消毒措施,确保高标准的环境卫生。
3.4 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3.4.1 严格管理病区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护工作。
3.4.2 建立检测机制病区应定期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3.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应按传染病管理相关要求,采取对应消毒、隔离和管理办法。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15页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物体表面、地面清洁与消毒
1、物体表面(包含监护仪器、设备等表面)应天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 洁与 消毒。
2.擦拭物体表面布巾,不一样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地巾不一样病房及区域 之间应 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留。
2、湿化水、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等清洁、消毒与更换,应遵照相关标准要求。
3.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治疗车应配置速 干手消 毒剂,天天进行清洁与消毒,遇污染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相关要求。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12页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患者生活卫生用具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清洁与消毒原则
应遵照先清洁再消毒标准, 采取湿式卫生清洁方式。
依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订标准化操作规程, 内容应包含清洁与消毒工作流程、作业时 间和频率
、风险使等用级清洁剂与环境消清毒洁 剂等级名分称类、配制浓方度式、作用时频间率/以(次及/d更) 换频率等。
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
—次性医疗器械应由医院统一购置, 妥善保管, 正确使用。
使用前应检验包装完好性, 有没有污损, 并在使用期内使用。
使用过程中亲密观察患者反应, 如发生异常, 应马上停顿使用, 做好留样与登记, 并及时按照医 院要求汇报 ;同批未用过物品应封存备查。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处理, 应按要求处置。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患者因感染致病菌而浮现的新的感染。
病区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之一,因此,建立和遵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病区环境管理1.1 病区清洁与消毒- 定期进行病区的清洁和消毒,特殊是重点区域如手术室、病房和洗手间等。
-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工具,确保病区环境的高度卫生。
- 建立清洁和消毒的记录,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1.2 空气质量控制- 定期检测病区的空气质量,包括温度、湿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等。
- 安装并定期维护空气过滤设备,确保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得到有效过滤。
- 加强通风管理,保持病区空气流通,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1.3 废物管理- 建立规范的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 使用合适的容器和袋子,避免废物泄漏和交叉感染。
-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废物,采取适当的消毒和灭菌措施,确保安全处理。
二、病区设施与设备管理- 病区应设立感染控制专用区域,如隔离病房和洗手间等。
- 确保隔离病房的设施和设备完善,包括空气过滤器、单独的洗手间和专用的医疗器械等。
- 定期检查和维护感染控制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2.2 医疗器械管理- 对于病区使用的医疗器械,建立规范的清洁和消毒流程。
-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功能正常和安全可靠。
- 建立医疗器械的使用记录和追溯机制,以便在发生感染事件时进行追溯和处理。
2.3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病区的水质,包括自来水和病区内的水源等。
- 对于水质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
- 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病区内的水源不会成为感染传播的源头。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3.1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 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
-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旨在确保医院病区内的患者、医护人员及访客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院病区,包括各科室和病房。
二、管理责任1. 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应设立,并由病区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感染管理措施。
2. 病区负责人应制定病区感染管理制度,并确保全体医护人员理解和遵守。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手卫生a.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手卫生程序进行手消毒,包括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
b. 患者和访客应提供洗手设施,并鼓励他们进行频繁的手卫生。
c. 建立手卫生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
2. 感染控制a. 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
b.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更新感染控制指南。
c.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打包、储存和处理要求。
d. 加强病区内的通风和空气消毒,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3. 患者管理a.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并确保医护人员和访客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b. 定期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
c.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培训与教育1. 新员工入职培训a. 所有新员工应接受感染管理培训,包括感染控制原则、手卫生等。
b. 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际操作演示和理论知识学习。
2. 定期培训a.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感染管理培训,包括感染控制的最新指南和措施。
b. 培训内容应根据不同科室和岗位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3. 教育宣传a.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管理意识。
b.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知识竞赛,鼓励医护人员参与。
五、监测与评估1. 感染监测a.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病区内的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
b. 分析感染数据,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2. 质量评估a. 定期进行感染管理的质量评估,包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估。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旨在规范病区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规范适合于各类病区,包括普通病区、手术病区、重症监护病区等。
二、患者筛查与隔离1. 患者筛查:病区应建立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制度,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筛查。
筛查内容包括既往感染史、手术史、免疫状态等。
根据筛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
2. 患者隔离:对于已知或者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隔离方式包括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隔离措施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选择。
三、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遵循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即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无论是否接触患者先后、无论是否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先后。
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两种方式,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
2.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内容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等。
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和脱除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四、环境清洁与消毒1. 环境清洁:病区应建立定期清洁制度,对病房、走廊、公共区域等进行清洁消毒。
清洁工作应包括物理清洁和化学清洁两个方面,确保环境的清洁度。
2. 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
不同类型的器械应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确保器械的洁净度和安全性。
五、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 监测指标:病区应建立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感染发生率、细菌耐药情况等。
监测指标应根据病区特点和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2. 报告与分析:病区应定期报告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于高发感染的病区,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六、培训与教育1. 培训计划:病区应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定期培训。
培训内容应涵盖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教育宣传:病区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包括宣传海报、宣讲会、培训手册等。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在医院病区中,感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医疗质量。
因此,建立规范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执行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一、建立感染管理团队1.1 确定感染管理团队成员:包括感染科医生、感染科护士、临床微生物学专家等。
1.2 制定感染管理团队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分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协作流程。
1.3 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保持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二、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2.1 确定感染监测指标:包括院内感染率、病原体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2.2 建立感染报告系统:建立感染事件报告表格,规范感染事件的报告和记录。
2.3 进行感染事件的定期分析和评估:对感染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措施。
三、加强医院感染控制3.1 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3.2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定期对病区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3.3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确保患者安全。
四、加强患者感染控制4.1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4.2 加强患者个人卫生教育:对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4.3 定期进行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五、加强感染管理宣教5.1 定期开展感染管理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5.2 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感染管理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5.3 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宣传感染管理知识,提高公众对感染管理的关注度。
结语:建立规范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执行标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
医院应当重视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完善监测和报告机制,加强感染控制和宣教工作,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于是感染的疾病。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文旨在制定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操作,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管理责任1. 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负责制定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感染预防措施1. 手卫生:a. 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进行手卫生。
b. 手卫生应当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者洗手剂,并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步骤进行。
c.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手卫生的“五时机”原则,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手卫生。
2. 患者隔离:a.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当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b. 隔离患者的病房应当有明确的标识,隔离措施应当得到医务人员的严格执行。
3. 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a. 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当按照像关规定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其达到消毒标准。
b. 消毒记录应当详细记录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情况,包括消毒剂的种类、浓度、消毒时间等。
4. 病区环境清洁:a. 病区环境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易受污染的区域和物品。
b. 清洁和消毒记录应当详细记录清洁和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a. 医务人员应当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b. 个人防护用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换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感染监测和报告1. 病区应当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测和统计,并及时报告给上级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 感染监测内容应当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信息,以便进行感染控制和防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分析, 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0
消毒相关监测
应根据病区采用的消毒方法, 按照WS/T367要求开 展相应监测。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等时, 应现配现用, 并在每次配制后进 行浓度监测,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时, 应按 照WS/T367的要求, 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
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 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10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应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应遵循WS/T313的要求;隔离工作应遵循 WS/T311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WS/T367的要求。
应遵循医院及本病区医院感染相关制度。
应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报告。
应了解本病区、本专业相关医院感染特点, 包括感染 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16
在从事无菌技术诊疗操作如注射、治疗、换药等时, 应遵 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应遵循国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
保洁员、配膳员等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 知识和技能
17
教育与培训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病区医务人 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 并做好考核。
1993年3~4月安徽省黄山市某医院妇产科婴儿室发生新生 儿柯萨奇病毒B3感染爆发。14例患儿发病, 10例死亡, 病 死率71.4%。经调查是由一名感染柯萨奇B族病毒且已发病 的产妇将病毒携带入院, 感染其婴儿并染及同居一室的其 他产妇和新生儿, 造成暴发。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问题
目前,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 题,如部分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意识不强、 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 位等。
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病原体的出 现,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如何有效应对耐药菌的传播、如何防范 和控制特殊感染等。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07
总结与展望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成效
通过实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包括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 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 健康等。
VS
经验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以下经验:强化培 训和宣传、重视手卫生、加强消毒隔离、 完善监测和反馈机制、针对特殊感染采取 有效措施等。
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与指导
总结词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预防感染的自觉性。
详细描述
医院应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使其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和预防 措施,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预防感染的自觉性。同时,要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医院的感染防控 工作,共同维护医院的安全和卫生。
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内部监督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 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
督促整改。
外部考核
接受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的考核与监 督,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并针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监督与考核结果,制定持续改 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措施,确 保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o 5.5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o 1. 建筑布局 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o 2. 隔离要求
o 1.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o 2.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
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集束化防控 (CAUTI)
各类导管标识清楚
6、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7、—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
8、医疗废物的管理
2017-5-3089
六、职业防护
o强调标准预防、暴露的局部处理及暴露 后的评估与追踪,具体包括:
--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 体措施;
-- 存在职业暴露风险者,如无免疫史并有相关疫苗可供 使用,宜接种相关疫苗;
3:明确病源体污染,可参考WS/T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ICU病房清洁卫生落实表
2017-5-3062
地巾、抹布分区分颜色使用
2017-5-3063
现状:
目标:集中清洗消毒烘干
地巾及抹布在病房的存放
2017-5-30
66
(5)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的管理
现配现用;不超过2小时
开瓶日期、失效期
落总数≤10CFU/cm2 ,或自 然菌减少1 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湿式卫生,可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
采 用清洁剂辅
落总数符合GB15982要求
助清 洁
高频接触的环 ≥2 境 表面,实施 注21::凡各开类展风侵险入区性域操的作环、境吸表中 毒痰、面等一低高旦水度发平危生消险患诊者疗体活液动、结血束液后、,排应泄立物即、实分施泌环物境等清污洁染与时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制定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确保医务人员在病区工作中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二、患者筛查和隔离1. 严格执行患者筛查制度,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合理划分病区,设立不同级别的隔离病房,确保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有效隔离。
三、手卫生和个人防护1.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的五个时机: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无菌操作前和手脏或可见污染后。
2. 使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3.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四、环境清洁和消毒1. 病区内的环境清洁必须定期进行,包括地面、墙壁、家具、设备等的清洁和消毒。
2.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对各类病原体具有杀菌效果。
3. 对病区内的共用设备和器械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医疗废物管理1. 病区内的医疗废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
2. 使用符合标准的医疗废物容器,确保废物不外溢、不泄漏。
3. 定期清理医疗废物容器,并进行安全的处理和处置。
六、食品安全管理1. 病区内的食品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确保患者的饮食安全。
2. 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和分发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避免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个性化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求提供适宜的饮食。
七、病区内感染监测和报告1. 建立病区内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建立感染管理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病区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八、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 医务人员必须接受感染管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制定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二、管理责任1.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与职责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护理部、医务部、药剂科、感染科等相关部门组成。
其职责包括制定和修订感染管理制度、监测感染数据、组织培训和教育、开展感染防控工作等。
2.病区感染管理人员的职责病区感染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病区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他们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管理政策和技术,确保病区的感染管理工作符合规范。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手卫生医务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流程,包括洗手、擦手、消毒等。
手卫生的时机包括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等。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操作培训,并进行手卫生合规性监测。
2.环境卫生病区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床铺、地面、空气等。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环境卫生操作培训,了解正确的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
3.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管理医疗器械与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培训,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
4.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病区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培训、宣传栏等形式。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1.感染监测指标病区应定期监测感染相关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耐药菌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给病区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感染报告与处理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病区内发生的感染事件,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感染报告应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五、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1.质量评估病区应定期进行感染管理质量评估,包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感染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等。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诊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生的新的感染。
病区是医院感染最容易发生的地方之一,因此,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病区环境管理1.1 清洁和消毒- 病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区域,如床铺、浴室、洗手间等。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
- 建立清洁和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1.2 空气质量管理- 病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流动,减少污染物的积聚。
- 定期清洁和维护空调和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控制病区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1.3 废物管理- 建立科学的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 严格执行废物分类和包装要求,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定期清理废物存放区,保持整洁和无臭。
2.1 感染筛查和诊断- 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筛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
- 严格执行感染诊断标准,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2.2 感染控制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施等。
- 建立感染控制培训计划,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2.3 抗生素使用管理-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 加强抗生素使用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行为。
- 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意识。
3. 医护人员管理3.1 健康管理-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减少感染风险。
- 加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
3.2 手卫生- 强调医护人员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频率,如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等。
- 建立手卫生监测机制,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
- 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和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 S/T510-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Regulationfor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controlinwardinhealthcarefacilitie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清华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王力红、刘运喜、李卫光、侯铁英、刘翠梅、贾会学、刘坤、马小军、高凤莉。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应该得到严格执行。
本文旨在制定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概述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流程。
该规范涵盖了感染预防、感染监测、感染控制、感染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感染预防1. 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时常进行手卫生,包括使用洗手液或者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血液、体液等情况下,务必进行手卫生。
2. 隔离措施: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感染、飞沫传播感染、接触传播感染等。
3. 感染控制:定期检查病区的环境卫生情况,保持病区的清洁和干燥。
对于患者的床位、器械、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4. 使用规范化的医疗器械: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感染监测1. 感染监测指标:制定感染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等。
通过定期监测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2. 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感染监测数据库,采集和记录感染相关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感染高发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五、感染控制1. 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病区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委员会应包括感染科医生、护士长、感染控制专家等。
2. 感染控制流程:制定感染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感染预防、感染监测、感染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3. 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水平。
包括手卫生培训、隔离措施培训、医疗器械使用培训等。
六、感染处理1. 感染报告和处理: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发现的感染事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由于接触医院环境或治疗过程中的微生物而导致的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点和措施。
1.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在病区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为了有效减少感染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1 手卫生:医务人员需要经常、正确地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手卫生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后、接触体液或污染物品后进行。
1.2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和设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
同时,在无菌操作中,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操作区域清洁无菌。
1.3 感染控制终端清洁:诸如床单、被褥、衣物、玩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1.4 防护措施: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医务人员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2. 感染监测与报告为了及时发现、控制和阻断感染传播链,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
具体实施如下:2.1 监测指标:针对常见病区感染指标,如手术部位感染率、导尿管相关感染率等,制定标准和流程,进行定期监测。
2.2 报告机制:建立规范的感染报告流程,包括感染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报告。
同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疫情和流行趋势。
2.3 数据分析:对感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感染高风险区域和高危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感染发生率。
3. 培训与教育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医务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3.1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防控政策、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等内容。
同时,培训还应包括感染控制操作的实操部分。
3.2 培训周期:医务人员应在入职时接受相关培训,并定期参加复习和更新培训。
3.3 教育宣传:通过海报、宣传册、宣传视频等形式,定期向全体医务人员传达感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将详细介绍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要求。
二、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1.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
三、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消毒、隔离措施等。
2.全员参预:要求所有医务人员都要参预到感染管理工作中,共同维护患者的安全。
3.科学管理:依据感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科学知识,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
4.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感染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果。
四、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要求1.手卫生管理:a.医务人员要勤洗手,特殊是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接触污染物后等情况。
b.使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液、酒精消毒剂等。
c.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保证医务人员方便进行手卫生。
d.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2.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a.定期对病区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床铺、设备等。
b.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c.对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设备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毒。
d.加强对清洁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清洁工作的质量。
3.医疗废物管理:a.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置的要求进行操作。
b.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采集和处理区域,保证废物不交叉污染。
c.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采集、运输和处理,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
4.患者隔离管理:a.根据感染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
b.提供足够的隔离设施和防护用品,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c.加强对隔离措施的宣传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5.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a.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b.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旨在确保病区内的医疗环境清洁卫生,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院病区,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儿科等。
二、病区环境管理1. 病区内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床铺、桌面、门把手等。
2. 病区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病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避免垃圾滋生细菌和病毒。
4. 病区内应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并提供洗手液和纸巾等卫生用品,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三、患者管理1. 患者入院前应进行全面的感染筛查,如体温检测、血液检验等,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2. 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感染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等,防止感染的传播。
3.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患者使用的床单、衣物等应定期更换和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四、医护人员管理1. 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应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双手清洁。
3.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正确佩戴和脱下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污染自己和他人。
4.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体温测量、血液检验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五、设备管理1. 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患者的设备,如呼吸机、输液泵等。
3. 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更换和修理。
六、感染监测与报告1. 病区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发生的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2. 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发现的感染病例,包括病情、治疗情况、感染途径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完整版
WS/T 510—2022 2022.6.1 实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合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份: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份: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份: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 2004 年)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住院部公用区域或者公用通道由门分隔。
普通包括病室(房) 、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 病室(房)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歇息和就餐的房间,普通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洗手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 床单元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普通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4.1.1 要求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
4.1.2 人员构成4.1.2.1 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S/T 510—2016 2017.6.1实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住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
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病室(房)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床单元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4.1.1 要求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
4.1.2 人员构成4.1.2.1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4.1.2.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吧医师和护士。
4.1.2.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宜为病区内相对固定人员,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4.1.3职责4.1.3.1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3.2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
4.1.3.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4.1.3.4结合本病区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细菌耐药情况,落实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
4.1.3.5负责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1.3.6接受医院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4.2 工作人员4.2.1 应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2.2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遵循WS/T 313的要求;隔离工作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WS/T 367的要求。
4.2.3 应遵循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报告。
4.2.4应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报告。
4.2.5 应了解本病区、本专业相关医院感染特点,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4.2.6在从事无菌技术诊疗操作如注射、治疗、换药等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2.7 应遵循国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2.8 保洁员、配膳员等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知识与技能。
4.3教育与培训4.3.1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病区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并做好考核。
4.3.2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考核保洁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清洁与消毒、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并根据其知识掌握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与指导。
4.3.3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对患者、陪护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手卫生、隔离等宣传及教育。
5 布局与设施5.1病区内病房(室)、治疗室等各功能区域的房间应布局合理,洁污分区明确。
5.2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医院应具有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
5.3设施、设备应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应设有适于隔离的房间和符合WS/T 313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5.4治疗室等诊疗区域内应分区明确,洁污分开,配备手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房间应配置空气净化装置。
5.5新建、改建病房(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0.8m,床单元之间可设置隔帘,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
6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6.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6.1.1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及其相关监测,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等,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6.1.2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对监测发现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6.1.3病区医务人员应根据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主要特点开展针对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配合调查,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6.1.4 如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6.2 消毒相关监测6.2.1应根据病区采用的消毒方法,按照WS/T 367要求开展相应监测。
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时,应现配现用,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6.2.2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时,应按照WS/T 367的要求,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
6.2.3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7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7.1标准预防措施7.1.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卫生手消毒。
7.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1.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入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
7.1.4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
7.1.6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7.1.7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7.2手卫生7.2.1应配备符合WS/T 313 要求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清洁剂、干手设施如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位置应方便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使用;应有醒目、正确的手卫生标识,包括洗手流程图或洗手图示等。
7.2.2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宜为一次性包装。
7.2.3应有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性和依从性的自查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7.3清洁与消毒7.3.1 应保持病区内环境整洁、干燥,无卫生死角。
7.3.2应按照《消毒管理方法》,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所使用物品应达到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c)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一灭菌;d)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e)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一次性使用。
7.3.3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7.3.3.1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弯盘、治疗碗等,应遵循WS 310.1~WS 310.3的规定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监护仪导联、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7.3.3.2湿化水、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等的清洁、消毒与更换,应遵循有关标准的规定。
7.3.3.3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治疗车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与消毒,遇污染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7.3.4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7.3.4.1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应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其使用过的生活卫生用品应进行终末消毒。
7.3.4.2 有条件的病区污物间可配置便器清洗消毒器。
7.3.4.3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管理措施。
7.3.5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7.3.5.1应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进行终末消毒。
7.3.5.2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7.3.5.3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7.3.5.4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的患者,使用后的床上用品及患者尸体等应按照GB 19193相关要求处理。
7.3.5.5 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3.6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7.3.6.1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7.3.6.2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7.3.7应保持通风良好,发生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除外)时应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应遵循WS/T 363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