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包括:
1. 认识数字0-9,包括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 掌握组合数的概念,用数量思维对物品进行分组,学会用数字表示分组情况,并且能够比较不同分组情况的大小。

3. 学习数的加减法,包括两数相加、两数相减和三个数相加的计算。

4. 认识长度和重量,掌握长度和重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了解长度和重量的大小关系,能够对物品进行比较和排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测量问题中。

5. 认识和分类图形,包括圆、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辨别出相同和不同的图形,进而能够进行图形的排列和分类。

6. 认识前、后、左、右等基本概念,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7. 掌握比高矮、长短的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以教材为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辅导一年级数学学习方式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刚上一年级,有许多事情得慢慢学会自己处理,比如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用的学具,(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笔、尺、练习本、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

有时还真得浪费各位家长花点时间送一下,但作为一个好家长,是不会让这样的事反复出现的。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数一数。

郑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

(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8和9要留小开口,如:)1、看图写数。

2、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4、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郑老师小提示:①比多少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判断。

如:②比长短很高矮时,有些能一眼看出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如果有格子的'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

③一些题目容易混淆视觉,如下第5题和第8题,要注意“比高矮时必须站在同一个高度”。

在多的后面画√。

1、在少的后面画√。

2、多的画√,少的画○。

3、长的画√,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高的下面画√。

6、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7、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8、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9、宽的画√,窄的画○。

10、厚的画√,薄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小提示:①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②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3题)。

③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题型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题型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总结第一单元比一比一、比较高矮:1、比较高矮的两个事物需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三个物品比较高矮,最高、最矮只有一个。

二、比较长短:1、把比较的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2、三个物体比较长短,最长、最短只有一个。

注意曲线比较长短,数格数比较长短。

三、比较大小三个物体比较大小,最大、最小只有一个。

四、比较轻重:1、通过天平比较轻重,重的一边低,轻的一边高。

三个物品比较轻重,要逐一比较,比较出最重、最轻。

2、通过弹簧比较轻重,重的弹簧拉的长,轻的弹簧拉的短。

三个物品比较轻重,要逐一比较,比较出最重(弹簧最长)、最轻(弹簧最短)。

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一、0——10数的认识1、注意在田字格里书写1——9要占在左半格。

0占在右半格。

2、数数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数一个划一个,或数一个圈一个。

二、比较多少1、在对物体进行比较时,用一一对应连线的方法,哪种物体先比完,那种物体就少,反之,有剩余的就多。

三个物体比较。

2、按杯子里的水多少排顺序。

33个。

3个。

三、按规律填数1 2 3 () 5 ( ) ()8 9 108 () 6 () 4 3 () 1 ( )1 3 ()()()2 4 ()()()0 () 6 9四、比较数的大小先数数再比较,注意开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

五、第几1、第几指的是事物的排列顺序,只有一个。

2、从左数,从右数。

3、从前数他排第3,从后数他排第5,一共有几人?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物体1、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必须先明确每类图形的特征。

(既长又方长方体,四四方方正方体,可乐罐状是圆柱,球类大多是球体。

)2、认识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第四单元和与分熟悉不同形式下数的合与分1041 3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加法题型1、2+6=86+2=82、?6+3=93+6=96+3=3+634+0=4二、减法题型1、9-6=39-3=6210-4=6310-4=64、?77-4=35、4+5=9 5+4=99-4=5 9-5=46、7-3=47、4-4=0三、+2=5 +=8=()=()四、用2、5、7这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材2-5页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

难点:能有序地数数。

知识点:数数的方法(掌握)1.数画面中事物的方法把画面中的事物分一分,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数。

如把所有的女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所有的男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树木放在一起数……方法点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

2.数事物数量的方法通常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

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事物数量的方法就是点数法。

难点点拨:(1)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数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数量就是几。

(2)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如1面旗,1位学生都可以用“1”表示。

但有时“1”也可以表示多个事物构成的一类或一个整体,如1群羊。

比多少教材6-7页重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知识点一:同样多(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但事物的数量少时通常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多”和“少”是两种事物比较的结果,是针对对方而说的。

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材9页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知识点: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注意: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18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及知识点总结(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及知识点总结(全册)

总复习第1课时认数和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02~103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进一步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和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能判断图形表示的形状,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出同类形状的物体。

【教学重点】复习认数、认识物体。

【教学难点】数的读写与组成。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再从20数到1吗?二、数数、数的读写和组成1.数数。

(1)请小朋友拿出小棒,一边数一边摆,从1数到10(学生一起数数)。

提问:数出10根就是数满了10个一,就要怎么办?(让学生捆成1捆)这一捆表示几个十?(一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板书:1个十就是10个一。

你能接着一根一根地数到20吗?数满20时要怎么办?(学生捆一捆)课时教案[教师用书] 一年级数学上·新课标(江苏)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 14< 15-3.做期末复习第6题。

讨论:第6题里一共有几个物体?有几种形状?每种形状有几个?五、复习小结今天复习了20以内数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六、布置作业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数数、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不足之处]对于数的组成,有的学生还是不熟练,稍难点的题目,学生不会动脑思考,如1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学生能够说出来,如果改成了18里面有几个一和几个十,学生会说1个一和8个十。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注意一定要让学生多说,借助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第2课时10以内的加、减法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3~104页期末复习第7~11题。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练习题一、填空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9里面有1个()和9个().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6、15=7+(),5+8=()+5,13-()=10.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二、在()里填上“〉”、“〈”、“=”或“+”、“-”.11()6=17 , 17()8=9 , 7+6()13 , 7-2()4.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3 6 4 8 11 18 20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六、应用题;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0-9,学会识别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数字顺序:学习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方法,会根据大小排列数字的顺序。

2.图形顺序: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等特征排列图形的顺序。

四、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学习读取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

2.认识星期: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

六、认识货币1.认识人民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名称和面额,学习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七、认识长度1.认识长度:学习使用尺寸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认识一米的长度。

八、认识重量和容量1.认识重量:学习使用秤称重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单位。

2.认识容量:学习使用容器测量液体的容量,认识容量的单位。

九、认识几何1.认识平行和垂直:学习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认识对称:学习识别图形的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总结:以上是____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数字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排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认识货币、认识长度、认识重量和容量、认识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2024年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模版(二篇)

2024年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模版(二篇)

2024年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模版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数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2024年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和技巧。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整数、数的认识、数的记数和数的比较四个部分。

首先是整数部分,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整数的概念。

我们学会了正整数的读法和写法,并通过练习进行了加法、减法竖式的运算,这样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整数进行计算。

其次是数的认识部分,我们学会了认识0到99的数,并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深入理解数的概念。

例如,我们学习了数的拆组成,可以通过组成一个数来认识这个数。

还有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字,增强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接着是数的记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数的写法和读法,通过规律的记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字。

例如,我们学习了逢十进一的规律,可以通过这个规律来读和写更大的数。

通过连读法,我们也可以更加快速地读大数。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的顺序排列,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最后是数的比较部分,我们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大小顺序,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判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这对我们进行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并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同时,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老师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实践等,使我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这一学期的数学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整数、数的认识、数的记数和数的比较等知识,还提高了我的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我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分享方法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学生开始接触数学的入门阶段,主要涉及数字、数的认识、加减法等基本概念和运算。

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重难点知识点,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数字是数学的基石,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数字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起点。

小学一年级的数字主要包括0到9这十个基本数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十个数字的读法、书写和大小的概念。

其中,数字大小的比较是一个较难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一些对比练习和游戏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涉及到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大小比较等方面的知识。

数字和数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认识数字之后,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组成数的概念。

比如,在数10中,有1这个数位和0这个数位。

另外,数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大小的概念,从而可以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在数的认识中,还包括了一些常见的数的表示方式,比如数码、数字、算式等。

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储备,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重难点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加减法所涉及到的概念众多,包括数的加法、减法概念、数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等基本技能。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和技能。

加减法的心理思维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训练学生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技能。

可以采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总之,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和基础,加强对数字、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和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和熟练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数学学习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4年【精】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精】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精】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精编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认识数字4》。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数字4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

2. 通过实物操作,学会用数字4进行计数。

3. 解决与数字4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读写方法,培养数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4进行简单计数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4的读写方法,用数字4进行计数。

教学重点:理解数字4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数字4进行简单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数字4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数字4,激发学习兴趣。

详细过程:播放数字4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4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字4的含义,教授读写方法。

详细过程:讲解数字4的意义,示范书写方法,指导学生跟随书写。

3. 实践操作:利用计数器,进行数字4的计数练习。

详细过程:学生分组,每组用计数器进行数字4的计数,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数字4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详细过程: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数字4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过程: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答案:(1)数一数,下面的图片中有几个数字4?答案:4个。

(2)用数字4填空,使等式成立:__ + __ = 6。

答案:2 + 4 = 6。

2. 课后拓展: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4,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字4的读写方法和计数技巧。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三、学生分析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

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 1-5的认识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 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 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 分与合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 1~5的加法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5、相邻数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123456789100+11+12+13+14+15+16+17+18+19+1+1 0+21+22+23+24+25+26+27+28+2+20+31+32+33+34+35+36+37+3+30+41+42+43+44+45+46+4+40+51+52+53+54+55+5+50+61+62+63+64+6+60+71+72+73+7+70+81+82+8+80+91+9+90+10+101-2-3-4-5-6-7-8-9-10-1-12-13-14-15-16-17-18-19-110-1-1 2-23-24-25-26-27-28-29-210-2-23-34-35-36-37-38-39-310-3-34-45-46-47-48-49-410-4-45-56-57-58-59-510-5-56-67-68-69-610-6-67-78-79-710-7-78-89-810-8-89-910-9-910-10-10五、加减法(二)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按形状分、按颜色分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八、认识钟表1、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4: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

1:30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

2:30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

3:30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

4:30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

5:30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

6:30·····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

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