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提纲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复习
水利专家说:“治水要按规律办事”,治理淮河 的思路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也就 是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 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 度。 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 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洪水有其特有的规律,治水要尊重洪水本身的特性。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治水思路的转变说明人们对洪水规律认识 的深化,并逐步纠正不合规律的思路和做法,按规律 办事,使洪水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物质的含义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复习目标二:重点知识巩固
1、物质的含义 在把握本课整体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物质的含义;物 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质、运动、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 3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反对倾向 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进行巩固复习,及 时查漏补缺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反对倾向 5、规律的含义
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7、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总结归纳:
探 究 世 界 的的 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物质性 物质的含义 世界 的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人类社会 质性 的物质性 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考点10: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两个基本观点:(1)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物质的概念:(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如何理解?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3)重要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3、思辨:(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系:①、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第4课复习_探究世界的本质
(4)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范畴 是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 区 不同 性,属于共性范畴 别 存在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状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 是对物质概念的具体表 现,属于个性范畴 有生有灭
联系
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 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概念就是不可理解的;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概 念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 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性质基本不变
静止
运动
杂乱无章? 有规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P33第1段)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 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全面理解规律的科学内涵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 物质(P29第2段) 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1)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物质的客观性 (2)物质的可知性 (3)物质的唯 一特性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1)客观实在:只是指物质现象.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 本质特征 (2)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3)“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考法提示】此原理多会结合一些重大的环境问 题、自然灾害的发生、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人类 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的材料,要注意综合运用 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尊重客观规律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等方面知识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框架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框架一、知识概述《探究世界的本质》①基本定义:世界的本质就是世界最根本的样子或者说它本来的特性。
简单说,就是这个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以什么样的规律在运行的呢。
例如,古代人看到打雷闪电,觉得有神仙在操控,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是云层里的静电现象,这就是不同对世界本质看法的例子。
②重要程度:在哲学等学科里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就好像盖房子打地基,要想理解一系列哲学和科学上的理论,得先知道世界本质是怎么回事。
好比你要学摄影,你得先知道相机基本构造吧。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一些生活常识和基本的科学知识。
比如你得知道天是蓝的、水会流动。
我记得我小时候学这个知识点,就因为对身边的很多东西不了解而感觉困惑,像不知道重力是什么,那理解世界本质中物体之间的关系就比较难。
④应用价值: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甚至日常思考等方面都有用。
比如科学家研究物质结构,是在探究世界物质性的本质,进而能研发出各种新材料。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哲学学科中这是基础部分,像大树的根一样。
很多哲学思想都是围绕世界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等方面展开。
②关联知识:与哲学里的认识论、辩证法都有关系。
就好比家庭里的亲属,都在一个家族脉络下。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和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都有交错,毕竟这些学科都是在探索世界不同层面的本质。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挺难的,因为有些概念抽象。
像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个概念不好理解。
- 关键点:要从生活中多找例子。
比如说看到花开花落就能从物质变化的角度思考,摒弃一些迷信的观念。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相当重要,政治等学科考试经常会有相关题目。
- 考查方式:可能是论述世界物质性的概念,或者阐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种简答题,也可能结合案例分析在给定情境下体现了世界本质的哪些方面这种分析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高中政治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 说法都是错误的
例3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
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
A.①② B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联系的客观性等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事物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
A.①②
B.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荒漠化现象是人类不遵循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
性导致的不良后果,要解决好荒漠化问题,解决人类活动
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仍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过,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发挥。
➢课时知识建构
➢时政热点链接 人造“天宫”
【背景材料 我国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 八号飞船,实施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 员朱毅麟介绍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关键环节。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重约8.5吨,既是一个交会对接的目 标飞行器,也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航天员将以此为平 台开展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验证。在太空飞行的两年时间 里,“天宫一号”将逐步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进行无人和有人的交会对接飞行试验,形成载人天地往返运
在“天宫一号”试验的基础上,在2015年前后,我国还将发 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理论链接】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天宫一号与神舟 八号的成功对接说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 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广大航天科
高中政治专题: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易错点2 对规律的理解有误 • 提醒: • 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 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 • 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 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高考考点:静止的概念
1.(2011·江苏高考)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
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
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
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 自身的个别属性
别状 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 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没有了物质。 二者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 即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
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
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A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考考点:物质的唯一特性
2(2014 安徽质检).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
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
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
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知识提要
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观 历史观
探究 世界 的本
物质是运动的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运动的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
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一、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 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5.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 具体特征,而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 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6.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高观三一轮存复习在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具有可知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方 法 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P30
(小结)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借口物质运动 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有质的稳定 性,把事物看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否认了相对静止, 就无从区别事物,就必然导致不可知论。
议一议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 ——赫拉克利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共25张PPT)
联 系
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 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体现了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运动பைடு நூலகம்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含 区义 别
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 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 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质 性
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在于它的物质性。 B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C 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产生 D 自然界的事物按人的意志而行动
考点二:认识运动
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不变论。 ②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3.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 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 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 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总结课件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 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 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 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 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 还包括除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 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 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 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的精神、意识现象。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 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典例 (2011浙江高考)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 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 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 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 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 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 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资料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资料(2011.4.8)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又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运动又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和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且能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列宁给物质所下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在理解列宁物质定义时应该注意:其一,唯心主义怎样认识物质。
唯心主义并不是不讲物质,而是将物质说成是某种精神的产物,是精神派生的、第二性的。
其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某种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物质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列宁针对唯心主义观点明确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即物质是本原,是第一性的,而精神则是对物质的"复写、摄影、反映",即精神是复本,是拷贝,是派生,是第二性。
[高二下学期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要点]
《[高二下学期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要点]》摘要:②物质是运动物质运动是物质根属性和存方式;③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承担者,规律是客观是不以人志移但人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明、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规律是客观;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人识并能人识所反映客观实【】()客观实与客观存区别客观实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人识而实实地存着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特性抽象和概括相对识说它是性东西不包括精神、识现象客观存是相对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思想对任何人说客观存东西除了物质现象外还有精神、识现象系客观实是种客观存客观存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性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性精神、识现象()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不能将二者等二者是共性与性、般与别、抽象和具体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关系(3)物质唯特性(根特性)物质根属性物质唯特性(根特性)是客观实物质根属性是运动()关世界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错误!到引用世界质是物质②世界原是物质世界统性它物质性④世界统物质⑤世界是物质(5)马哲物质观义错误!到引用不依赖人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②能人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③客观实克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缺陷(将物质混物质具体形态必然不起唯心主义攻击) 理世界真正统性它物质性世界物质统性原理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产生、存、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识开始就是社会产物它是劳动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起产生因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真正统性它物质性方法论要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是3理哲学上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关系()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运动是指宇宙切事物、现象变化和程()物质和运动关系①物质和运动是辨证统②物质是运动物质运动是物质根属性和存方式;③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承担者④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运动是宇宙切事物、现象变化和程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是说事物它发展定阶段和定期其根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某参照系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定条件和围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特永恒、无条件、绝对暂、有条件、相对系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动有静静有动②静止是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特殊状态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5理规律含义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程固有质、必然、稳定系理固有不是主观添加(如乌鸦报丧)质不是现象(如苹落地)必然不是偶然(如守株待兔)稳定不是易变(如价格波动)①不能认思维规律是主观规律具有客观性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规律都是客观②不能说人规律面前无能力规律是客观是不以人志移但人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明、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③规律与规律性现象不规律是种质系些规律性现象不能称规律它们是受规律支配现象如太阳东升西落、水往底处流、四季更替等现象是受万有引力规律支配现象④规律和规则(守则、纪律、规等)要区别开前者是客观不可改变者是主观可以改变者制定根据定客观规律制定⑤然科学定律、定理、公理、公式不是规律如万有引力是规律而万有引力定律却不是规律⑥哲学上讲规律与具体规律是共性和性关系⑦不能认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万古不变具体规律存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身性质、容及所依赖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⑧不能认规律有坏分规律是客观其存和发生作用不以人志移因而规律无坏分规律可以给人带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消极作用但不等规律有有坏()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容规律是客观是不以人志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程都遵循其固有规律方法论()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客观规律惩罚()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力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6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力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如何按规律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人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造福人类;3、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定物质条件;、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必须坚持放思想实事是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规律是客观;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基础【方法论义】这就要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坚持放思想实事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历史统。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3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 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
9
考点1 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19
3.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 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
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 对静止绝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割裂了运动与 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与题意不符,①③④ 符合题意。 [答案]D
[尝试解题]D 【指点迷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 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28
[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 好恶而改变,D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 项强调 自然界的产生,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 项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 点,应排除。
高中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必背概念:
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二.必背原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确理解物质概念
明确世界物质性的五种表述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世界统一于物质。 (5)世界是物质的。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属性和 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方法论? 2.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根本属性?
3.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是什么关系?(个性和共性)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什么叫运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6.什么叫静止?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7.规律的相关知识(原理)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物质与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
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的五种运动形式: 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对于规律的理解: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神创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 (苹果落地、水往地处流)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多变易逝的
2014届文科政治《生活与哲学》L4探究世界的本质-核心提纲
唯物主义(唯物论)分析问题的总纲领-经典’P119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先进的意识能够指导人 们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 规律办事。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L4《探究世界的本质》核心提纲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要求:能够准确记忆;结合教材例子,初步分析一些观点的错误实质。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要求:能够分析一些典型的观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飞矢不动。 错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只承认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L4《探究世界的本质》核心提纲
1.物质概念。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要求:能够运用基础概念全面、深入地分析基础问题。—研读经典’P116例5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对物质的反映。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 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 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 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 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 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怎样与自然和 谐相处?
2017高二政治期考复习提纲(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7高二政治期考复习提纲(探究世界的本质)2017高二政治期考复习提纲(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考点2、什么是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考点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考点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考点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①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考点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A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的物A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质性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失误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
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人
得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认识A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A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时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时物质的运动,把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A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按客观规律办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
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我规律的
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基础
是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前提是生物的反应形式,如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意识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不管是找哪个缺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
观存质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
工改造的结果。
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
选择性;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意识的A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意识对搞糟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作用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
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要求我们充分发
货主观能动性;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反
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