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肿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乳腺叶状肿瘤新进展PPT课件
marked and diffuse
diffuse
May be non-uniform
or diffuse
Stromal atypia Mild or none
Mild or moderate
Marked
Mitotic activity
Stromal overgrowth Malignant heterologous elements Relative proportion of PTs
常见,而浸润性导管癌少见
8
• 组织学分级(grade) • 目前有三级分类和两级分类,WHO更主张
三级别分级,因为后者对这一纤维上皮性 病变谱系的两端更确定,主要依据间质细 胞增生密度、核分裂、间质细胞非典型性、 边界类型及间质增生程度,最新的WHO乳 腺PT分级标准较前一版有所改进,但没有 一种单一的形态学特征能明确地区分良恶 性种类。
• 梭形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可受压呈 单排结构酷似浸润性小叶癌,上皮标记可 除外。
• 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每1cm取材一 个蜡块
28
• 低级别PT与富于细胞性FA的鉴别一直有争 议,二者形态学类似,预后也类似,文献 报道FA也有15-20%的复发,而良性PT也有 10-17%的复发,后者复发肿瘤大多是良性, 35%的升级为交界性和8%的恶性。虽然二 者复发几率类似,但少部分良性PT复发后 为恶性。WHO(2012)分类共识:对于组 织学模糊的病例宁愿诊断FA,或者用“良 性纤维上皮性肿瘤”,而避免过治疗。
• 间质细胞CD34表达与不良的组织学表现呈负相关, 而VEGF和胞质β-catenin表达与不良的组织学参数 呈正相关(Histopathology. 2013 May 7. [Epub ahead of print])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乳腺叶状囊肉 瘤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目录 乳腺叶状囊肉瘤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理 预防和康复
乳腺叶状囊肉 瘤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简介:乳腺叶 状囊肉瘤是一种罕见但较为恶 性的乳腺肿瘤。
病因及发病机制:乳腺叶状囊 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 传、雌激素暴露、放射线暴露 等因素有关。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康复:包括 康复护理、康复运动、心理康 复和社会康复等方面。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术后护理措施:包含术后伤口 护理、疼痛管理、引流处理、 预防并发症、恢复训练等方面 。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 理
心理支持和教育:提供情绪支持、信息 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帮助患者 面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
预防和康复
预防和康复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维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乳房自 查、避免暴露于致癌状和体征:乳腺叶状囊肉瘤常表 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 。
诊断和分期: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主 要依靠乳房超声、乳房X线摄影、乳房 磁共振等辅助检查。
乳腺叶状囊肉 瘤病人的护理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 理
术前护理措施:包括病人常规 评估、术前准备、术前交流和 心理护理等。
PPT课件
目录 乳腺叶状囊肉瘤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理 预防和康复
乳腺叶状囊肉 瘤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简介:乳腺叶 状囊肉瘤是一种罕见但较为恶 性的乳腺肿瘤。
病因及发病机制:乳腺叶状囊 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 传、雌激素暴露、放射线暴露 等因素有关。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康复:包括 康复护理、康复运动、心理康 复和社会康复等方面。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术后护理措施:包含术后伤口 护理、疼痛管理、引流处理、 预防并发症、恢复训练等方面 。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 理
心理支持和教育:提供情绪支持、信息 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帮助患者 面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
预防和康复
预防和康复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维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乳房自 查、避免暴露于致癌状和体征:乳腺叶状囊肉瘤常表 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 。
诊断和分期: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主 要依靠乳房超声、乳房X线摄影、乳房 磁共振等辅助检查。
乳腺叶状囊肉 瘤病人的护理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 理
术前护理措施:包括病人常规 评估、术前准备、术前交流和 心理护理等。
乳腺肿瘤病理PPT课件
颗粒细胞瘤 乳腺GCT即使肉眼观察边界清楚的肿瘤 ,也可呈浸润性生长。 Cytokeratin表达阴性可排除乳腺癌的诊断 。 乳腺GCT在完全切除后通常呈良性表 现,有学者报道发现少数病例可发生淋 巴结转移。
血管肉瘤 目前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的发病率保持 不变约0.05% ,而各种继发性血管肉瘤 的发病率有了改变。近几年来关于保守 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性放疗后继发的乳腺 血管肉瘤病例逐渐增多。
光镜 乳头状瘤形态多样,细胞丰富,常 呈交织的树枝状。诊断良性的依据是乳 头的间质成分发育好、上皮有两型细胞 、核卵圆、异染色质少、核分裂少见、 可有大汗腺化生、无筛状及小梁状结构 、无坏死。
乳腺血管瘤 男女均可发病,年龄在18个月至82岁之 间。极少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大小在 0.5-2cm之间,呈红褐色海绵状。 表现症状的血管瘤可分为海绵型、毛细 血管型和静脉型。
对文献中数据进行平均分析得出局部复发的总发生率 为21%,转移总发生率10% 。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25% 和27%;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4%和 22%。手术后复发主要与切除范围大小有关。
乳腺错构瘤 一种境界清楚的通常有包膜的肿块, 包含乳腺组织中所有的组成成分。 错构瘤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年龄的妇女 ,只能通过乳腺X线摄影检测,检出率为 0.16%。巨大肿瘤可使乳房变形。由于肿 瘤边界清楚,因此手术容易完全切除。
乳腺肿瘤病理
1、上皮性肿瘤 乳腺癌 腺瘤 乳头状瘤 2、间叶组织肿瘤 血管瘤,血管肉瘤,神经纤维瘤,血管脂肪瘤 ,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瘤 肉瘤,淋巴瘤结节性筋膜炎,肌纤维母细胞瘤 ,韧带样纤维瘤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3、纤维上皮性肿瘤: 纤维腺瘤 叶状肿瘤 错构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预后
预后
乳腺叶状囊肉瘤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 但有时会发生复发或转移。
预防
预防
尚无特定的预防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乳 房检查和及早发现病变是重要 的预防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简介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简介
简介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罕见的 乳腺肿瘤。
它通常在乳房的结缔组中生 长,并且会呈现叶状的形态。
病因
病因
目前尚不清楚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具体病 因。
据研究,乳腺叶状囊肉瘤可能与遗传、 激素水平和环境因素有关。
症状
症状
乳腺叶状囊肉瘤通常不会引起 明显的疼痛或不适。 症状可能包括乳房的肿块、变 形或皮肤变化。
诊断
诊断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通常通过乳房超 声、乳房X光和组织活检进行。
组织活检是确定病变性质和良恶性的关 键步骤。
治疗
治疗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通常包 括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辅助放疗或 化疗。
乳腺叶状肿瘤影像表现PPT课件
• 肿瘤是否出现囊变与肿瘤大小有关。<5cm 者不易出现 囊变;而>5cm者无论良性还是非良性均易出现囊变
(5)不易出现腋下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鉴别良性、非良性
• 形态、边界上无法区分 • 超声回声是否均匀及血流是否丰富的角度
也无统计学差异 • 部分研究认为肿瘤大小有助于鉴别肿瘤良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女,69岁,发现右乳肿物10年余。浸润性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5
小结
边界清楚的分叶状,小肿瘤密度(或信号 )多均匀,而大的肿瘤常因囊变而密度( 或信号)不均匀,密度较高,不易钙化, 不易淋巴结转移:应考虑 叶状肿瘤可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26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女,41岁,发现右乳肿物1年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女,39岁,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月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女,50岁,发现左乳肿物2月余。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女,21岁,B超发现右乳肿物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女,43岁,发现右乳肿物10余年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精选ppt课件最新
女, 43 岁, 发 现 右 乳 肿 物
恶性:肿瘤越大交界性及恶性的可能性越大,术后复发
的可能性增加,但没有确定判断良恶性的肿瘤大小的界值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女,50岁,发现左乳肿物2月余。--恶性叶状肿瘤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女,41岁,发现右乳肿物1年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5)不易出现腋下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鉴别良性、非良性
• 形态、边界上无法区分 • 超声回声是否均匀及血流是否丰富的角度
也无统计学差异 • 部分研究认为肿瘤大小有助于鉴别肿瘤良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女,69岁,发现右乳肿物10年余。浸润性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5
小结
边界清楚的分叶状,小肿瘤密度(或信号 )多均匀,而大的肿瘤常因囊变而密度( 或信号)不均匀,密度较高,不易钙化, 不易淋巴结转移:应考虑 叶状肿瘤可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26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女,41岁,发现右乳肿物1年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女,39岁,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月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女,50岁,发现左乳肿物2月余。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女,21岁,B超发现右乳肿物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女,43岁,发现右乳肿物10余年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精选ppt课件最新
女, 43 岁, 发 现 右 乳 肿 物
恶性:肿瘤越大交界性及恶性的可能性越大,术后复发
的可能性增加,但没有确定判断良恶性的肿瘤大小的界值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女,50岁,发现左乳肿物2月余。--恶性叶状肿瘤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女,41岁,发现右乳肿物1年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乳腺叶状肿瘤PPT
乳腺叶状肿瘤
phyllodes tumor of breast
1/12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由间质细胞和上皮两种 成分组成的肿瘤 ➢其生物学行为既不同于乳腺良性肿瘤,也不 同于乳腺恶性肿瘤
2/12
【临床与病理】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以中年妇女居多
➢无痛性肿块,增长缓慢,但也可在短期内突 然增大
➢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多为明显渐进性强化; 延迟时相时间-信号曲线多为平台型,并可见 无强化的囊腔和其间分隔
➢DWI上ADC值偏低
➢MRS上可见明显胆碱峰
8/12
分叶状肿块,增强呈明显渐进性强化,内见分隔
9/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肿块呈明显分叶状,边缘光滑、锐利,密度 较高 MRI增强扫描,早期时相多为明显渐进性强 化;延迟时相时间-信号曲线多为平台型,并可 见无强化的囊腔和其间分隔
➢血供增多—粗大的血管影 ➢钙化(少见):粗大不规则的颗粒状、片状
或环状
4/12
5/12
6/12
2、CT表现: ➢叶状肿瘤在CT平扫的表现与X线表现相同 ➢增强扫描叶状肿瘤呈明显强化,患乳血管明
显增多
7/12
3、MRI表现:
➢平扫,大多为边缘清楚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 块,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 T2WI为不 均匀较高信号;可有出血、坏死或黏液样变
10/12
鉴别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 前者密度较高,明显分叶状外形,边缘光滑、
锐利,血供明显增多;肿瘤内可见囊腔及分 隔—重要的鉴别点 ➢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癌鉴别 乳腺癌边缘多不整齐,有毛刺或呈分叶状,质地韧,界限清楚,多有 较完整的包膜
➢分良性(Ⅰ级)、交界性(Ⅱ级)及恶性 (Ⅲ级),术后易复发
phyllodes tumor of breast
1/12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由间质细胞和上皮两种 成分组成的肿瘤 ➢其生物学行为既不同于乳腺良性肿瘤,也不 同于乳腺恶性肿瘤
2/12
【临床与病理】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以中年妇女居多
➢无痛性肿块,增长缓慢,但也可在短期内突 然增大
➢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多为明显渐进性强化; 延迟时相时间-信号曲线多为平台型,并可见 无强化的囊腔和其间分隔
➢DWI上ADC值偏低
➢MRS上可见明显胆碱峰
8/12
分叶状肿块,增强呈明显渐进性强化,内见分隔
9/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肿块呈明显分叶状,边缘光滑、锐利,密度 较高 MRI增强扫描,早期时相多为明显渐进性强 化;延迟时相时间-信号曲线多为平台型,并可 见无强化的囊腔和其间分隔
➢血供增多—粗大的血管影 ➢钙化(少见):粗大不规则的颗粒状、片状
或环状
4/12
5/12
6/12
2、CT表现: ➢叶状肿瘤在CT平扫的表现与X线表现相同 ➢增强扫描叶状肿瘤呈明显强化,患乳血管明
显增多
7/12
3、MRI表现:
➢平扫,大多为边缘清楚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 块,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 T2WI为不 均匀较高信号;可有出血、坏死或黏液样变
10/12
鉴别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 前者密度较高,明显分叶状外形,边缘光滑、
锐利,血供明显增多;肿瘤内可见囊腔及分 隔—重要的鉴别点 ➢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癌鉴别 乳腺癌边缘多不整齐,有毛刺或呈分叶状,质地韧,界限清楚,多有 较完整的包膜
➢分良性(Ⅰ级)、交界性(Ⅱ级)及恶性 (Ⅲ级),术后易复发
常见乳腺肿瘤的影像表现PPT课件
乳腺粘液癌在MRI上多表现为肿块,单纯型粘液癌常边界清晰,而混 合型粘液腺癌多为边缘不规则或有毛刺的肿块
肿块在T2WI上呈高或明显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较高,甚 至高于正常腺体了;低信号分隔征
强化多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及由边缘向内部渗透的向心 性强化;TIC曲线多为上升型,少量可表现为平台型,流出型罕见
浸润性小叶癌
(二)影像表现
X线表现: 表现为结构扭曲和星芒状边缘肿块较浸润性导管癌更多见 X线上诊断小叶癌假阴性可达46%
MRI表现: MRI 诊断ILC 的敏感度为83-100% 最常见的表现是边缘毛刺状的不规则肿块,继而是非肿块强化,见
广于20%~40%的病例 增强以不均匀强化为主,TIC 早期多为快速强化,延迟期上升
使对比剂渗透的速度相对缓慢,有文献曾报道导管内乳 头状瘤和浸润性导管癌在早期强化率上有显著差异,导 管内乳头状瘤一般有相对较低的早期强化率 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分布部位,有无扩张导管相连、 TIC强化曲线等需与腺病结节、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相 鉴别
囊实性结节
导 管 内 乳 头 状 瘤 乳腺癌
叶状肿瘤
为正常乳腺组织异常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种少见瘤样病变,并非真肿瘤 触诊质地软硬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活动度好 病变主要是脂肪组织组成,混杂不同比例的腺体和纤维组织
错构瘤
(二)影像表现
1、X线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密度明显不均,部分肿块在致密的背影上 出现多个透明区,呈蜂窝状;或者在低密度的背景上散布致密结节, 如水中浮岛。部分肿块致密,轻度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界限不清。 瘤体内外均为脂肪组织者可清晰显示出包膜 2、MRI表现 T1、T2上因成分含量不同而不同,多以脂肪组织信号为主 需与乳腺脂肪瘤,脂肪肉瘤、纤维腺瘤鉴别
肿块在T2WI上呈高或明显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较高,甚 至高于正常腺体了;低信号分隔征
强化多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及由边缘向内部渗透的向心 性强化;TIC曲线多为上升型,少量可表现为平台型,流出型罕见
浸润性小叶癌
(二)影像表现
X线表现: 表现为结构扭曲和星芒状边缘肿块较浸润性导管癌更多见 X线上诊断小叶癌假阴性可达46%
MRI表现: MRI 诊断ILC 的敏感度为83-100% 最常见的表现是边缘毛刺状的不规则肿块,继而是非肿块强化,见
广于20%~40%的病例 增强以不均匀强化为主,TIC 早期多为快速强化,延迟期上升
使对比剂渗透的速度相对缓慢,有文献曾报道导管内乳 头状瘤和浸润性导管癌在早期强化率上有显著差异,导 管内乳头状瘤一般有相对较低的早期强化率 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分布部位,有无扩张导管相连、 TIC强化曲线等需与腺病结节、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相 鉴别
囊实性结节
导 管 内 乳 头 状 瘤 乳腺癌
叶状肿瘤
为正常乳腺组织异常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种少见瘤样病变,并非真肿瘤 触诊质地软硬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活动度好 病变主要是脂肪组织组成,混杂不同比例的腺体和纤维组织
错构瘤
(二)影像表现
1、X线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密度明显不均,部分肿块在致密的背影上 出现多个透明区,呈蜂窝状;或者在低密度的背景上散布致密结节, 如水中浮岛。部分肿块致密,轻度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界限不清。 瘤体内外均为脂肪组织者可清晰显示出包膜 2、MRI表现 T1、T2上因成分含量不同而不同,多以脂肪组织信号为主 需与乳腺脂肪瘤,脂肪肉瘤、纤维腺瘤鉴别
乳腺叶状囊肉瘤护理查房PPT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 活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 担
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调整护理计划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李四 • 患者年龄:50岁 • 患者性别:男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王五 • 患者年龄:38岁 • 患者性别:女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赵六 • 患者年龄:55岁 • 患者性别:男
病史、诊断结果
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手术方式: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切除手术 手术时间:患者入院后进行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恢复情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术后需注意观察伤口情况,避免感染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频率:至少 每天监测一次, 包括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指 标
监测方法:采用 电子设备或传统 方法进行监测, 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异常情况处理: 发现异常情况及 时报告医生,采 取相应措施进行 处理
注意事项:注意 保护患者隐私, 避免过度干扰患 者休息
伤口情况观察
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 程度、性质、频率等
伤口情况观察:评估伤口的 颜色、大小、深度、渗液情 况等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 状况,如焦虑、抑郁等
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 状况,如体重、饮食等
引流管情况检查
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是 否正常
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堵塞、 折叠或脱落
引流管的固定情况,有无松 动或移位
乳腺叶状囊肉瘤护理查房
乳腺叶状囊肉瘤科普宣传PPT
结论
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虽然罕见但仍 需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并接受 专业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 存时间。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 手术切除 - 放疗 - 化疗
治疗
手术切除是乳腺叶状囊肉瘤的 主要治疗方式,怎样选择手术 方式?
- 手术方式视具体情况而 定,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和 侵犯情况等因素。
预防
预防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 - 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预防方法,
建议定期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相 应治疗。
介绍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如何形成的 ?
- 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 有人认为与乳腺组织内肌上皮 细胞的增生有关。
诊断
诊断
如何确诊乳腺叶状囊肉瘤? - 乳腺超声 - 乳腺钼靶 - 乳腺核磁共振
诊断
病理检查对于确诊乳腺叶状囊 肉瘤有什么帮助?
-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 瘤的性质和分级状囊肉瘤科普宣 传PPT
目录 介绍 诊断 治疗 预防 结论
介绍
介绍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 乳腺叶状囊肉瘤又称为
乳腺腺肌病( adenomyoepithelioma),是一 种比较罕见的乳腺肿瘤,通常 发生于女性。
介绍
叶状囊肉瘤的症状是什么? - 乳房中出现新的肿块 - 乳头溢液 - 乳头内部出现结节状的肿块
《乳腺叶状肿瘤》ppt课件
病例讨论
影像号:0004446150
高志中 男 62
胸闷憋气10余天,加重1天,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
化验结果:
白细胞:17.96×10~9/L (4-10)
淋巴细胞:0.62×10~9/L (1.10-3.20)
中性粒细胞:16.87×10~9/L (1.80-6.30)
肺癌三项: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25.86ng/ml (0-24)
曲霉菌感染
CT上表现为团块影,周围有像磨玻璃样的晕状,并且有新月形的充气现 象,特征性改变为曲霉球,表现为空洞内圆形或卵圆形球体,随人体位 而变动。
韦格氏肉芽肿 典型的CT表现: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常出现厚壁空 洞,可有胸腔积液;不典型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生长,引起
支气管狭窄及不张,部分可见血管穿行。
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 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表现, 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 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
瘤组织向周围肺野浸润
肿瘤细胞浸润引起支气管 周围组织破坏,引起部分 或者全部气道阻塞,造成
气道塌陷和肺大泡
确诊手段
PPL的确诊需要病理学证据。 一般可通过下列方法获得:纤维支气管镜、CT定位下经皮
肺穿刺活检、电视辅助的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病灶切除。
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创伤较小的诊断MALT淋巴瘤的方法, 尤其是使用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技术(FISH)来检测支气管肺 泡灌洗液中的MALT-1基因重排,诊断效率可达到4/5,而 传统的手术标本诊断阳性率为30%-70%。
影像号:0004446150
高志中 男 62
胸闷憋气10余天,加重1天,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
化验结果:
白细胞:17.96×10~9/L (4-10)
淋巴细胞:0.62×10~9/L (1.10-3.20)
中性粒细胞:16.87×10~9/L (1.80-6.30)
肺癌三项: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25.86ng/ml (0-24)
曲霉菌感染
CT上表现为团块影,周围有像磨玻璃样的晕状,并且有新月形的充气现 象,特征性改变为曲霉球,表现为空洞内圆形或卵圆形球体,随人体位 而变动。
韦格氏肉芽肿 典型的CT表现: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常出现厚壁空 洞,可有胸腔积液;不典型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生长,引起
支气管狭窄及不张,部分可见血管穿行。
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 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表现, 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 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
瘤组织向周围肺野浸润
肿瘤细胞浸润引起支气管 周围组织破坏,引起部分 或者全部气道阻塞,造成
气道塌陷和肺大泡
确诊手段
PPL的确诊需要病理学证据。 一般可通过下列方法获得:纤维支气管镜、CT定位下经皮
肺穿刺活检、电视辅助的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病灶切除。
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创伤较小的诊断MALT淋巴瘤的方法, 尤其是使用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技术(FISH)来检测支气管肺 泡灌洗液中的MALT-1基因重排,诊断效率可达到4/5,而 传统的手术标本诊断阳性率为30%-70%。
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二、谁需要护理? 患者特征
所有确诊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患者都需要专 业护理。
特别是年轻女性,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二、谁需要护理? 护理人群
除了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也需要参与护理 过程。
帮助患者理解病情,提供情感支持。
二、谁需要护理? 随访患者
定期随访患者以监测复发情况和康复进展。
随访至少每6个月一次,必要时可调整频率。
该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有潜在的局部复发风险 。
一、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等可能 相关。
某些情况下,可能与乳腺组织的损伤或炎症有关 。
一、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肿块,偶尔伴有局部不适或 压痛。
肿块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因人而异。
二、谁需要护理?
四、如何进行护理?
四、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护理
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焦虑和恐惧。
可通过倾听、鼓励和共情来增强患者的信任 感。
四、如何进行护理? 身体护理
关注术后恢复的身体状况,包括饮食、活动 和伤口护理。
鼓励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四、如何进行护理? 教育与沟通
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案的教育,增 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何时进行护理?
三、何时进行护理?入院阶段源自患者入院后需立即进行全面评估与护理计划制定 。
包括体格检查和心理状态评估。
三、何时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进行伤口护理,观察并发症,评估恢复情况 。
及时处理术后感染和出血等风险。
三、何时进行护理?
康复阶段
持续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积极康复。
可以通过支持小组和心理咨询来增强信心。
乳腺叶状囊肉瘤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治疗方法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肿瘤彻 底切除,包括肿瘤周围的一些 正常组织。
放疗:使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放 射线照射肿瘤区域,以杀死潜 在的癌细胞。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方法
化疗:通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 其生长和分裂。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预后和复
发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后和复发
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措施
定期乳房自检:观察乳房是否有异常的 肿块或变化。
进行乳腺X光检查:通过乳腺X光检查可 帮助早期发现肿瘤。
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措施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 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
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减少接 触各种致癌物质,如烟雾、化 学物质等。
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措施
预后: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后 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 效果。
复发: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复发 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随访 。
结论
结论
通过预防和措施,可以降低乳腺叶状囊 肉瘤的风险。
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叶状囊肉瘤可以提 高预后和生存率。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乳腺叶状囊肉 瘤预防和措施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措施 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方法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方法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后和复发 结论
引言
引言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罕见但 具有一定恶性潜能的肿瘤。 通过采取预防和措施,可以降 低患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风险。
预防乳腺叶状 囊肉瘤的措施
高风险人群筛查: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 险因素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方法
乳腺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 查可以观察乳腺内的肿块情况 。
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 成像可帮助准确诊断乳腺叶状 囊肉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PPT课件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T课 件
目录 引言部分 预防部分 提醒部分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
乳腺叶状囊肉瘤:介绍乳腺叶状囊 肉瘤的定义和特点。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发病原因:解释 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的原因。
预防部分
预防部分
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强调遗传因素与乳 腺叶状囊肉瘤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介绍健康饮食 、定期锻炼和合理休息的重要性。
提醒部分
心理支持:给予用户在面对乳腺叶 状囊肉瘤时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部分
乳房自我检查:指导用户如何 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以便及早 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体检:强调定期接受医生 的乳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的 重要性。
提醒部分
提醒部分
就医注意事项:解释就医时应注意的事 项,包括就诊医院的选择和专业医生的 推荐。 早期发现和治疗:强调早期发现乳腺叶 状囊肉瘤的重要性,并提供早期治疗的 方法和手段。
目录 引言部分 预防部分 提醒部分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
乳腺叶状囊肉瘤:介绍乳腺叶状囊 肉瘤的定义和特点。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发病原因:解释 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的原因。
预防部分
预防部分
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强调遗传因素与乳 腺叶状囊肉瘤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介绍健康饮食 、定期锻炼和合理休息的重要性。
提醒部分
心理支持:给予用户在面对乳腺叶 状囊肉瘤时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部分
乳房自我检查:指导用户如何 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以便及早 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体检:强调定期接受医生 的乳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的 重要性。
提醒部分
提醒部分
就医注意事项:解释就医时应注意的事 项,包括就诊医院的选择和专业医生的 推荐。 早期发现和治疗:强调早期发现乳腺叶 状囊肉瘤的重要性,并提供早期治疗的 方法和手段。
乳腺叶状囊肉瘤健康宣讲PPT课件
与乳腺叶状囊 肉瘤相关的饮 食和生活习惯
与乳腺叶状囊肉瘤相关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对乳腺健康的影响 吸烟和酗酒与乳腺叶状囊肉瘤 的关系
与乳腺叶状囊肉瘤相关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平衡生活和减少压力的重要性
乳腺叶状囊肉 瘤患者的康复
和生活质量
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和乳房重建的作用 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影响
预防和自我检 查
预防和自我检查
乳腺健康的保持方法和建议 如何进行乳腺自我检查
预防和自我检查
了解早期识别乳腺叶状囊肉瘤 的重要性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心理支持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心理支持
发现乳腺叶状囊肉瘤后的心理反应 寻求专业支持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心理支持
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心理康 复建议
乳腺叶状囊肉 瘤健康宣讲 PPT课件
引言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症状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与 治疗 预防和自我检查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心理支 持 与乳腺叶状囊肉瘤相关的 饮食和生活习惯 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康 复和生活质量
引言
引言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该疾病的发病率和发展趋势
引言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乳腺叶状 囊肉瘤?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症状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症状
乳房肿块的特点和变化 乳头溢血或分泌物的表现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症状
乳房皮肤红肿、凹陷等异常症 状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诊断与治
疗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乳腺体格检查和乳房X线摄影 活检和病理检查的作用和重要性
乳腺叶状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手术和辅助 治疗方法
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乳腺叶状囊肉瘤科普宣传PPT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分类
根据生物学行为,乳腺叶状囊肉瘤可以分为良性 、边缘性和恶性三类。
良性叶状囊肉瘤通常生长缓慢,而恶性者可能会 具有侵袭性。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发生率
这种肿瘤在所有乳腺肿瘤中占比较低,主要发生 在年轻女性中。
虽然罕见,但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有相关 症状的情况下。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症状和表现
通过科普宣传,更多女性将能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因和新 的治疗方法上。
科学研究将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希望。
总结与展望
社会支持
患者及其家属应寻求心理和社会支持,以应对疾 病带来的挑战。
支持团体和专业心理辅导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 治疗过程。
谢谢观看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 定期自检
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变 化。
自检可帮助女性更早察觉潜在问题。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
医学检查
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
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发现乳腺疾 病。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认识,有助于早期 诊断和治疗。
复发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需根据医生建议 进行随访。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 辅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如恶性肿瘤,可能需要结合放疗 或化疗。
辅助治疗的具体方案应由专业医生制定。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可降低乳腺疾病的风险。
定期体检也是预防的重要环节。
任何异常的乳腺变化都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在家 族有肿瘤史时。
乳腺叶状囊肉瘤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治疗措施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是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常 规治疗,手术方式根据肿瘤大小、 位置、扩散程度等因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 放疗治疗:可用于术后残留肿瘤和 肿瘤复发。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措施
内分泌治疗:用于ER和PR阳性的乳腺叶 状囊肉瘤患者,相比于化疗,内分泌药 物副作用小。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可以放射治疗和手术治 疗,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化疗方案。
如何预防乳腺 叶状囊肉瘤?
如何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
孕产妇应注意乳腺健康,减少 吸烟和饮酒。 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悦,避 免精神压力,注意饮食均衡。
如何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发现体积增大、 质地变硬的异常,应及时就医。
乳腺叶状囊肉 瘤预防和措施
PPT课件
目录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如何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措施 如何减轻乳腺叶状囊肉瘤治疗后的不适?
什么是乳腺叶 状囊肉瘤?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 恶性肿瘤,源于乳腺小叶细胞或导 管内皮细胞。 乳腺叶状囊肉瘤通常为单侧性生长 ,无痛性或轻度疼痛,随着肿瘤的 增大,肿块明显。
如何减轻乳腺 叶状囊肉瘤治 疗后的不适?
如何减轻乳腺叶状囊肉瘤治疗后的不适?
术后定期进行康复训练,逐渐 恢复肌力和活动度,避免肢体 僵硬和畸形。 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 质和维生素,增强身体免疫力 。
如何减轻乳腺叶状囊肉瘤治疗后的不适?
心理疏导,寻找合适的方式减轻精神压 力,保持积极心态。
乳腺叶状囊肉瘤预防和措施PPT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措施
早期治疗:若发现乳腺叶状囊肉瘤,应 及早寻求医生的治疗建议,并积极采取 相应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叶状囊 肉瘤的常见治疗方法,可有效去除瘤块 。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措施
综合治疗:根据个体情况,医 生可能会推荐综合治疗,如化 疗、放疗和药物治疗检查:女性应该每月进行 乳房自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体检, 通过专业的医师检查来发现潜在问题。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 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吸烟 和酗酒等对乳腺健康有害的行 为。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措施
结论
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和措施非常重要 。
定期乳腺自我检查、定期体检以及保持 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
结论
在发现乳腺叶状囊肉瘤时,及 早治疗并寻求医生的建议是保 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乳腺叶状囊肉瘤预防和 措施PPT
目录 引言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方法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措施 结论
引言
引言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但 具有恶性潜能的乳腺肿瘤,预 防和采取措施非常重要。 本PPT将介绍乳腺叶状囊肉瘤的 预防方法和相关措施,希望能 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
乳腺叶状囊肉 瘤的预防方法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PPT
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和自我监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
及早发现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总结与展望
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认识,促进健康行 为的形成。
教育和宣传是预防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
进一步研究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因及 其预防措施。
科学研究将推动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激素影响
某些激素替代疗法和早期月经初潮也可能与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发生有关。
定期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激素治疗方 案。
何时进行检查?
何时进行检查?
定期筛查
建议女性在20岁后定期进行乳腺自检,每年进行 一次乳腺超声或乳腺X光检查。
早期发现有助于提高治疗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进行专 业检查。
谁容易得乳腺叶状囊肉瘤? 高风险人群
年轻女性(20-40岁)是主要的高风险人群。
此外,有家族史或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突变的 人群风险更高。
谁容易得乳腺叶状囊肉瘤? 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 和肥胖,可能增加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谁容易得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2. 谁容易得乳腺叶状囊肉瘤? 3. 何时进行检查? 4. 如何预防乳腺叶状囊肉瘤?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什么是乳腺叶状囊肉瘤? 定义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肿瘤,通常呈 现为良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转变为恶性。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减少潜在风险。
何时进行检查?
家族史关注
有家族史的女性应特别关注,可能需要更频繁的 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9
淋巴瘤
淋巴瘤病是源于全身淋巴组织的常见恶性 肿瘤,分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肺内淋巴瘤可为继发与原发两类。
其中继发于全身淋巴瘤多见,原发肺组织 的淋巴瘤极少见,仅占5%,其恶性程度也较 低。
10
原发性肺淋巴瘤
定义:PPL是指原发于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是结 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类型。 病理学上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病年龄:60··70 男女比例:男性稍多
低度恶性
1、无症状(41%) 2、咳嗽(39%) 3、呼吸困难(21%) 4、胸痛(16%) 5、痰中带血(10%) 6、伴冷球蛋白的血管炎(2.9%)
高度恶性 消瘦(100%) 发热(33.3%) 咳嗽(55.6%) 呼吸困难(33.3%) 咯血(11.1%)
病例讨论
1
影像号:0004446150
高志中 男 62
胸闷憋气10余天,加重1天,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
化验结果:
白细胞:17.96×10~9/L
(4-10)
淋巴细胞:0.62×10~9/L (1.10-3.20)
中性粒细胞:16.87×10~9/L (1.80-6.30)
肺癌三项: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25.86ng/ml (0-24)
PPL的发病年龄与淋巴瘤类型有关,原发性肺NHL多见于 60~70岁患者,男性稍多;原发性肺HL发病年龄呈双高峰 ,分别为21~30岁和60~80岁。
病理学上NHL又分为 ①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结组织(MALT)的低度恶性小B 细胞淋巴瘤,占全部PPL的70%-80% ②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 ③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④其他罕见类型,如血管内淋巴瘤等。
中的发病率>2%,是正常人群的200倍。
15
临床特点(无特异性)
霍奇金淋巴瘤
1、发病年龄:20··30 60··80 2、男女比例:1:4 3、无症状(14.8%) 4、持续性干咳(62.3%) 5、胸痛(36.5%) 6、呼吸困难(32.7%) 7、痰中带血(30.8%) 8、体重减轻(42.3%) 9、发热(19.2%) 10、盗汗(13.5%)
7
该病例的病灶特点较符合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但本例中出 现了多发薄壁囊腔,增加了本病的诊断难度,与真菌感染等 肺部可伴发囊性改变的疾病很难鉴别。
查阅国内外文献,在少数情况下,该病是可以伴发薄壁囊腔 改变的,但病理机制不清,多继发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LIP)。5%的LIP可进展为MALT淋巴瘤。LIP多继发于干燥综 合征,巨淋巴结增生及AIDS免疫抑制的疾病。少数无明显病 因,呈特发性。
鳞癌抗原Biblioteka 阴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 7.61ng/ml (0-3.3)
癌胚抗原阴性
请看图
2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43岁
主诉: 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5天。
现病史: 患者一月前出现咳嗽咳痰,外院胸部CT提示“双 肺感染性病变,不除外肿瘤,建议穿刺活检”,近5日症状
加重;自发病以来,二便正常,睡眠可,体重未见明显减 轻。
超声: 无。
3
双肺主要为散在实变,以肺门为中心不对称分布,可见空气 支气管征,散在大小不等含气囊腔,部分支气管扩张
4
5
在CT增强图像上,右肺上叶实变,动脉期CT值77HU,静脉期CT值
78HU;可见血管走形正常,未见增宽或狭窄。
6
手术所见:送检(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组织长0.3cm及 0.4cm各一条。
既往史: 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为正常,肿瘤
标记物:CA-199 、CEA 、AFP、 CA-125均为阴性。痰培 养结核杆菌、真菌及细菌均为阴性,自身免疫三项(抗核 抗体、双链DNA抗体、La/SS-BJo-1、SS-A/Ro 60kD、SSA/Ro 52kD)为阴性,艾滋病抗体(-)。
12
病理特征
淋巴瘤肺内病变主要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黏膜下组织, 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管壁,但更倾向于侵犯管 壁外的肺间质,因而支气管腔仍保持通畅或仅有轻度狭窄
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状凸起,或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 成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管腔变窄甚至管腔完全堵塞,并发 肺的实变和不张
侵犯肺泡间隔,可形成间质性肺炎样改变及肺毛玻璃样改 变
(HL),其中大部分为NHL。
诊断标准: ①影像学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膈淋巴结肿大; ②既往无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 ③无肺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证据 ④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迹象
11
病理类型
PPL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病理学上分为NHL和HL,其中绝 大多为NHL
病理所见:肺组织,肺泡间距增宽,其内及小支气管壁内 见巢状及弥漫性浸润的淋巴细胞样的细胞,胞浆透亮,具 有一定的异型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LCA、CD20阳性, CD79a小灶阳性,广谱CK、EMA阴性,粘膜上皮细胞阳 性,CD45RO及CD3阴性,背景小淋巴细胞阳性,CD10阴 性。
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最终病理诊断为(肺 部)支气管粘膜相关性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16
影像表现
PPL的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征性 较常见的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肺内、单发或多发结
节或片状影甚至实变、边缘模糊或清楚、密度较 低且不均匀、内常见有充气支气管征、一般无肺 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充气支气管征和周围间质浸润被认为是PPL较具 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
14
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 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表现, 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 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
向肺泡腔内浸润可出现类似腺泡样结节状改变,引起大小 不等的结节、肿块及肺实变等表现
13
PPL的经典定义并不包括肺部以外的淋巴瘤, 然而一些专家还是将肺实质以外的病变纳 入分期中。
肺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分期
疾病程度
IE II1E II2E II2E W III IV
肺部受累积,也可能双肺都有 肺和肺门受累及 肺部和纵膈淋巴结受累及 肺部和相邻的胸壁或者膈肌受累及 肺部和膈下淋巴结受累及 弥漫病变
9
淋巴瘤
淋巴瘤病是源于全身淋巴组织的常见恶性 肿瘤,分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肺内淋巴瘤可为继发与原发两类。
其中继发于全身淋巴瘤多见,原发肺组织 的淋巴瘤极少见,仅占5%,其恶性程度也较 低。
10
原发性肺淋巴瘤
定义:PPL是指原发于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是结 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类型。 病理学上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病年龄:60··70 男女比例:男性稍多
低度恶性
1、无症状(41%) 2、咳嗽(39%) 3、呼吸困难(21%) 4、胸痛(16%) 5、痰中带血(10%) 6、伴冷球蛋白的血管炎(2.9%)
高度恶性 消瘦(100%) 发热(33.3%) 咳嗽(55.6%) 呼吸困难(33.3%) 咯血(11.1%)
病例讨论
1
影像号:0004446150
高志中 男 62
胸闷憋气10余天,加重1天,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
化验结果:
白细胞:17.96×10~9/L
(4-10)
淋巴细胞:0.62×10~9/L (1.10-3.20)
中性粒细胞:16.87×10~9/L (1.80-6.30)
肺癌三项: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25.86ng/ml (0-24)
PPL的发病年龄与淋巴瘤类型有关,原发性肺NHL多见于 60~70岁患者,男性稍多;原发性肺HL发病年龄呈双高峰 ,分别为21~30岁和60~80岁。
病理学上NHL又分为 ①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结组织(MALT)的低度恶性小B 细胞淋巴瘤,占全部PPL的70%-80% ②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 ③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④其他罕见类型,如血管内淋巴瘤等。
中的发病率>2%,是正常人群的200倍。
15
临床特点(无特异性)
霍奇金淋巴瘤
1、发病年龄:20··30 60··80 2、男女比例:1:4 3、无症状(14.8%) 4、持续性干咳(62.3%) 5、胸痛(36.5%) 6、呼吸困难(32.7%) 7、痰中带血(30.8%) 8、体重减轻(42.3%) 9、发热(19.2%) 10、盗汗(13.5%)
7
该病例的病灶特点较符合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但本例中出 现了多发薄壁囊腔,增加了本病的诊断难度,与真菌感染等 肺部可伴发囊性改变的疾病很难鉴别。
查阅国内外文献,在少数情况下,该病是可以伴发薄壁囊腔 改变的,但病理机制不清,多继发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LIP)。5%的LIP可进展为MALT淋巴瘤。LIP多继发于干燥综 合征,巨淋巴结增生及AIDS免疫抑制的疾病。少数无明显病 因,呈特发性。
鳞癌抗原Biblioteka 阴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 7.61ng/ml (0-3.3)
癌胚抗原阴性
请看图
2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43岁
主诉: 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5天。
现病史: 患者一月前出现咳嗽咳痰,外院胸部CT提示“双 肺感染性病变,不除外肿瘤,建议穿刺活检”,近5日症状
加重;自发病以来,二便正常,睡眠可,体重未见明显减 轻。
超声: 无。
3
双肺主要为散在实变,以肺门为中心不对称分布,可见空气 支气管征,散在大小不等含气囊腔,部分支气管扩张
4
5
在CT增强图像上,右肺上叶实变,动脉期CT值77HU,静脉期CT值
78HU;可见血管走形正常,未见增宽或狭窄。
6
手术所见:送检(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组织长0.3cm及 0.4cm各一条。
既往史: 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为正常,肿瘤
标记物:CA-199 、CEA 、AFP、 CA-125均为阴性。痰培 养结核杆菌、真菌及细菌均为阴性,自身免疫三项(抗核 抗体、双链DNA抗体、La/SS-BJo-1、SS-A/Ro 60kD、SSA/Ro 52kD)为阴性,艾滋病抗体(-)。
12
病理特征
淋巴瘤肺内病变主要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黏膜下组织, 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管壁,但更倾向于侵犯管 壁外的肺间质,因而支气管腔仍保持通畅或仅有轻度狭窄
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状凸起,或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 成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管腔变窄甚至管腔完全堵塞,并发 肺的实变和不张
侵犯肺泡间隔,可形成间质性肺炎样改变及肺毛玻璃样改 变
(HL),其中大部分为NHL。
诊断标准: ①影像学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膈淋巴结肿大; ②既往无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 ③无肺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证据 ④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迹象
11
病理类型
PPL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病理学上分为NHL和HL,其中绝 大多为NHL
病理所见:肺组织,肺泡间距增宽,其内及小支气管壁内 见巢状及弥漫性浸润的淋巴细胞样的细胞,胞浆透亮,具 有一定的异型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LCA、CD20阳性, CD79a小灶阳性,广谱CK、EMA阴性,粘膜上皮细胞阳 性,CD45RO及CD3阴性,背景小淋巴细胞阳性,CD10阴 性。
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最终病理诊断为(肺 部)支气管粘膜相关性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16
影像表现
PPL的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征性 较常见的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肺内、单发或多发结
节或片状影甚至实变、边缘模糊或清楚、密度较 低且不均匀、内常见有充气支气管征、一般无肺 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充气支气管征和周围间质浸润被认为是PPL较具 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
14
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 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表现, 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 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
向肺泡腔内浸润可出现类似腺泡样结节状改变,引起大小 不等的结节、肿块及肺实变等表现
13
PPL的经典定义并不包括肺部以外的淋巴瘤, 然而一些专家还是将肺实质以外的病变纳 入分期中。
肺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分期
疾病程度
IE II1E II2E II2E W III IV
肺部受累积,也可能双肺都有 肺和肺门受累及 肺部和纵膈淋巴结受累及 肺部和相邻的胸壁或者膈肌受累及 肺部和膈下淋巴结受累及 弥漫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