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第【1】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我用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我想低年级孩子掌握的字有限,要他们学懂课文内容很难,于是,先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再学习课文也许要容易些。
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
在字词教学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孩子们大胆的走上讲台自己讲生字,词语。
效果较好。
在学习课文时,我具体用了如下方法:1、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再结合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的样子。
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注意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事实,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后,引导他们小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中,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3、我在ppt中准备了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
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我让孩子们来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吧!〖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第【2】篇〗“意识形态是文本里公开或明确的要素,流露了作者的社会、政治或者道德方面的观念和信仰。
”[7]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其作品中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认同、歌颂,也是自然的现象。
然而,今天很少有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待《小蝌蚪找妈妈》(1959),这也许是对历史记忆的一种逆反或忽视。
二年级上册一节语文评课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评课反思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含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我设定了清晰、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故事情节,还期望他们能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情感方面做得还不够。
尽管我引导学生朗读了课文,但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他们真正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较为保守。
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问答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但过于依赖这种方法可能会让课堂显得单调乏味,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充分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再者,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够充分。
虽然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一些环节,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展示、角色扮演等,如果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效果将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最后,我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虽然注意到了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但在具体指导方面仍有不足。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一些迷茫,需要我给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此外,我还应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以上反思,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情感教育:在课文教学中增加情感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2.创新教学方法:尝试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和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并勇于实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并勇于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整个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 概括环节教师总结小蝌蚪历经的艰辛和成长的过程,强调故事中的主旨和道理。
4. 深入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5. 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讨论+实践操作。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讲述+互动讨论+实践操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出示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作业环节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出自己对故事的感悟或体会。
3. 评价方式采用评分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图片和动画: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PPT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方便学生笔记和复习。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特点,并懂得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并勇于实践。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断成长和进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说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
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2、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学生准备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汇报课前预习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
(略)设计理念: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二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
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效果很好。
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
“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部编版语文二上】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
本文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是怎样四处寻找妈妈的,它们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妈妈的样子和特点。
同时,它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身体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起去田间害虫。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课,我紧紧围绕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这一线索,紧抓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动脑,学会讲述故事梗概,同时把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并且,我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1.感知领悟,创设情境。
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内容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独具匠心地采取有效措施,避开了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了解蝌蚪的样子,感知青蛙的样子,知道蝌蚪与青蛙的巨大不同——本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小动物啊!再通过科普知识介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孩子们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另外,我准备了动画资料,结合动画,从朗读入手,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带动读的欲望和参与的动力。
2.花样识字,加深记忆。
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在自主朗读识字中,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深化了学生的记忆基础,增加了记忆的深度。
如:“肚”字,用加一加的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简单容易。
“眼睛”乃心灵的窗户,“目”字旁与眼睛息息相关,体现了生字的音、形、义的结合。
在此我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课堂永远都有遗憾,在朗读的时候,有些孩子情绪不高,没有激情,感情不到位。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通用6篇)篇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斥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奇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援助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异过程,自然活泼地呈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改变过程,以及生活习性,蕴含了遇事能主动探究的道理。
了解教材、文本才能够深入地把握文本的重难点,更好的找到切入点。
由于同学前期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在正式上课中字词类的学习孩子们比较简单掌控,不足之处在于一部分同学不能够沉下心来把所学的字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好。
难点在于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究的精神,加强阅读科学童话的爱好。
依据授课中涌现的问题,我也一贯在反思,终究还是说的太多,没有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同学。
例如:在书写教学的过程中,多多鼓舞同学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通过争论沟通相互共享。
例如:可以用加一加识记“披”、熟字换偏旁识记“孩”、形声字识记“肚”、看图识记等,扩展识记、书写汉字的方法,让孩子们有据可依、有律可循。
针对一些易错的笔顺、关键笔画以及偏旁部首的笔画改变,点到为止,引导同学观测、发觉、表达、书写、感知、掌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跳字的笔顺就比较多,尤其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教学中的重点,引导同学书空的同时还要下笔写一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自己亲身感知的才印象深刻。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现在书写不在于速度、在于立场,想要提高孩子书写的爱好,一是予以同学发觉、发言的机会,还要予以孩子展示书写的平台、实时有效的评价机制等。
为了突破孩子们能深入地了解小蝌蚪生长改变的过程,以及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些难点。
前期在预习的过程中鼓舞孩子我手画我知,从交过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对于文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虽然个别孩子理解上会有些偏差,但是正好以此为切入点,在学习小蝌蚪的生长改变的过程中,孩子们以本为主、以画为辅,相互探究沟通、订正、学习。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单元 教学反思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
本文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是怎样四处寻找妈妈的,它们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妈妈的样子和特点。
同时,它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身体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起去田间害虫。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课,我紧紧围绕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这一线索,紧抓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动脑,学会讲述故事梗概,同时把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并且,我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1.感知领悟,创设情境。
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内容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独具匠心地采取有效措施,避开了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了解蝌蚪的样子,感知青蛙的样子,知道蝌蚪与青蛙的巨大不同——本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小动物啊!再通过科普知识介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孩子们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另外,我准备了动画资料,结合动画,从朗读入手,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带动读的欲望和参与的动力。
2.花样识字,加深记忆。
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在自主朗读识字中,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深化了学生的记忆基础,增加了记忆的深度。
如:“肚”字,用加一加的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简单容易。
“眼睛”乃心灵的窗户,“目”字旁与眼睛息息相关,体现了生字的音、形、义的结合。
在此我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课堂永远都有遗憾,在朗读的时候,有些孩子情绪不高,没有激情,感情不到位。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抓住了两条主线,思路清晰。
文章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另一条是小蝌蚪身体的变化,最终变成了青蛙。
教学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让学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2.《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
同时,我抓住了课文中的动词,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还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通过课文研究,学生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让他们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
但是,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研究之中,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古诗二首》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2、注重古诗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绘。
我通过解读每个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古诗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寒号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描述情境的方式来引入课文,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
由于学生是二年级的,我特别强调了“号”这个多音词,并让学生自学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
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
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4.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蝌、蚪、找”等生字,会写“妈、妈、小、蝌、蚪”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放弃,终于找到妈妈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的好奇心。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它们如何克服困难找到妈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特点。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讲解生字,引导学生学会书写。
(3)通过讨论、分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是如何克服的?5.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画。
2.家长签字请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五、教学反思1.对部分生字的教学不够深入,学生掌握情况不佳。
2.课堂氛围较为紧张,学生表达不够自信。
3.课后作业布置较少,未能充分巩固所学内容。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3.讲解课文教师:“小蝌蚪出生的时候,它们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学生A:“它们小小的,黑黑的,像小豆豆。
”教师:“对了,那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描述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一篇小学语文教材,以下是教学反思:
情感教育:通过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教学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孤独、迷茫和最终找到妈妈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亲情、家庭的情感体验。
阅读理解: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通过提问和讨论,促使学生分析小蝌蚪在故事中的成长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困难和收获。
语言表达: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元素,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价值观培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如真实与虚假、认知与判断。
通过小蝌蚪误认他人为妈妈的经历,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谨慎判断,避免被外表所迷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综合素养:教学反思还可以涉及到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引导
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第【1】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
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
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
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
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
”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
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
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教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第一单元课时数:1课时课题:《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准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够简单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教具准备:1.课文PPT及绘本。
2.黑板、粉笔、卡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蝌蚪?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它们在哪里生活?它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有关小蝌蚪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Step 2:导读课文1.呈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PPT,并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蝌蚪生活的环境和过程。
2.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标题和第一段内容,并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Step 3: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全文,老师解释生词和语义。
2.分段让学生朗读课文,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小蝌蚪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3.通过课文的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Step 4:巩固和拓展1.学生分组互相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让学生围绕小蝌蚪的生活、成长等话题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
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对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活过程和孵化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点需要改进:1.引入部分需要更加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课堂的互动性;2.在课文的讲解上,内容的复杂度适应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3.在课堂的巩固部分,可以加入一些游戏环节或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还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00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001]1. 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的生命过程,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取能力。
2. 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3. 教学重点阅读故事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命过程。
4. 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经历的困难。
5. 教学过程5.1 导入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蝌蚪的形态,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并询问是否有学生了解过蝌蚪的生命历程。
5.2 讲解通过简单的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形式讲解蝌蚪的生命过程,并介绍《小蝌蚪找妈妈》这本书的故事情节。
5.3 阅读让学生用口语或默读的方式阅读故事,并可以适时的给学生补充一些生字的拼音和解释。
5.4 听力播放故事录音并让学生跟读或听取。
5.5 问答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如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最终是如何找到妈妈的等等。
5.6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他们认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更顺利地找到妈妈?2.如果他们是小蝌蚪,会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5.7 分组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想法。
5.8 反思在课后让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他们对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对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6. 教学评估通过问答和小组交流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 参考资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儿童文学《小蝌蚪找妈妈》8.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故事的时候,跟读流畅度不高,掌握不够深入。
下一堂课,我将加强对阅读故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发现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下次我将延长小组讨论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参考1)小蝌蚪找妈妈今天上午我给小朋友进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活动。
在图片的帮助下,孩子们把小蝌蚪观察的清清楚楚,教学活动的要求只是让孩子们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基本形态。
而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故事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来扮演小蝌蚪,用自己扭动的身体来演示,活动从静态的观察演变到动态的身体演示,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地了解小蝌蚪的一举一动。
(教师要有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和调整教学过程的能力)说到小蝌蚪长大后能变成青蛙,孩子们对青蛙这个小动物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讨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等。
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想跳一跳,我就调整了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到户外进行青蛙跳,孩子们体验到青蛙抓害虫是多么的辛苦。
同时也激发幼儿热爱青蛙、保护青蛙的情感。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引导,使活动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参考2)小蝌蚪找妈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因为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
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教学反思参考3)小蝌蚪找妈妈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
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
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在孩子说了很多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后,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系列过程。
文章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我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这一环节的。
一、抓明线
从课题入手,首先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动画画面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二、引暗线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学习一定能有突飞孟进的提高:
上好每堂课,用好每一秒。
练准每道题,迈实每一步。
课上漏掉一分钟,课后需要几倍功。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与勤奋。
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据鲤鱼、乌龟的指点找到妈妈的,我接着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妈妈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他为什么说:“你已经长成青蛙了”引导学生回头去找每一小节的首句,再将学生的回答通过多媒体逐次演示在屏幕上,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同时,身体外形怎样变化的,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
这一暗线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