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创造力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的时代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儿童创造力: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的时代精神

作者:张燕程友伟

来源:《中国教师》2012年第11期

儿童天生是有创造力的,然而诸多错误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束缚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如何挖掘、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当前学前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对此进行了探讨。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关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能给予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一些启示。

一、错误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束缚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儿童天生就是创造的天使,他们拥有无穷的创造力。他们的创造力超出了成人的想象,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赋予他们的天赋。这种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1]这种创造力是会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陶行知先生举了许多例子证明儿童的身上是存在着创造力的,如他写的一首诗“大孩自动教小孩”就被儿童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2]但是创造力能否发挥还要看环境的作用。“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3]

陶行知先生认为,那个时代的学前教育中存在诸多压抑和束缚儿童创造力发挥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其一,轻视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对于小孩子是一直不许动手的,动手要打手心,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他以他朋友的孩子因为动手拆卸金表而遭到父母打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儿童双手是被束缚的。他又举了爱迪生因为玩弄化学药品而遭到学校开除,但是他的母亲却很支持他做实验,最终成长为发明之王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他希望教师能够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让儿童有动手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劳心上劳力”,正是要求我们要给予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他曾有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陈述,也强调了动手操作对于创造的重要性。

其二,把儿童当做小大人。陶行知先生痛斥了各种错误的儿童观念,如叫儿童穿起长衫端坐在家,称儿童叫“小人”,不准他外出游戏,强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成人一样。他认为这些儿童观念都是违背儿童的天性的。儿童具有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的天性。教育要适应儿童这些天性。即使在这些天性上,儿童与成人也是不同的。如游戏,成人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消遣、一种娱乐,但是儿童确是把它当做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不要按照成人的标准去教育儿童。儿童期不仅是成人的预备,亦具有它本身的价值。对

于个人来说,儿童期既是发展期,也是可塑期。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浪漫。

其三,儿童教育脱离实际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传统的封建主义教育使人脱离实际生活,不关注社会事实,把儿童限制在房间之中,与大自然、大社会相脱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而只有让儿童进入自然,进入社会,帮助儿童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才能促使儿童得到发展。

其四,崇尚静的教育。中国的学校大多是推崇一种静的教育,儿童一般不许随便乱问问题。在这样的教育下,儿童的创造力同样是无从发展的。陶行知指出,问可以增进知识,问是发明和创造的起点。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阐述这个道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4]不让孩子发问,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孩子的创造力也就缺乏了知识基础。

二、民主与自由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

解放儿童创造力是有条件的,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5]我们要创造民主的社会、民主的教育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最大发展。这里的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还是一个教育概念,既要求有一个平等、自由社会,又要求有一个机会均等、容纳多元的民主教育。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教育才能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社会才允许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总之,“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6]

民主条件下,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而只有在平等与自由背景下人的发展才没有压制与束缚。所以解放儿童创造力,只有在民主条件下才能够得到实现,也只有在民主条件下,解放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当前国家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首先就需要培养一批创新性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儿童与国家的号召,显然不谋而合。因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从早期教育抓起。只有从小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才有可能让他们成长为创新性人才。所以,对于早期教育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只有持续地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儿童创造能力的养成,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够成为可能。

给予自由的同时也是需要有规则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了虽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太严格了,虽是谨守规则却有些苦干气味,都不是应当有的现象。他还举了美国的伯格罗女士的例子,指出她在教学的时候是“自由中有规则,规则中有自由。学生既有发言机会,又需要有准绳”。[7]教育中要注意照顾到儿童个体自由。但是自由不是理想的,或者是激进的纯个人自由,自由还有团体自由,所以每个人要拥有自由就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自由,所以必须把握好个体的自由与集体的自由的关系。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孩子的“自由”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团体自由”,所以教学中应该是自由与规则不可偏废。

三、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儿童创造力

基于民主与自由在培养儿童创造力上的重要性,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贯彻“六大解放”,创建民主自由的氛围,注重启发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育要贯彻“六大解放”

我们要怎样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翅膀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至今对于幼儿园教师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创造的教育中进行自我的创造。解放儿童的头脑,就是让儿童自己去思考创造,而不是通过教师把一些外在的思想灌输给儿童,这样培养出来的儿童只懂得被动地接受,而不会主动求取,这种教育模式下根本培养不了儿童的创造能力。解放儿童的双手就是让儿童“从做中学”,而不是仅仅让儿童把手放在身后背好,忽视儿童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去动手操作对于他们能力养成的意义。解放儿童的双眼,就是让儿童自己去观察创造。只有让儿童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去认识,他们的视野才能够开阔,也才能引起儿童去动手、去创造的兴趣。解放儿童的嘴巴,就是让儿童自己去询问。面对未知的世界,儿童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给予的就是他们发问的自由,而不要去担心回答不了儿童的问题怎么办,更不要因为儿童一些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而去阻止他们发问的自由。只有鼓励他们问,儿童才有可能创造,会问、会发现问题往往是进行创造的前提与基础。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有地方去创造,而不是把他们束缚在狭小的天地里。儿童空间的不解放,不让儿童走进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里,儿童的手、眼、嘴巴、头脑的解放也就受到了极大束缚,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空余时间去创造。现在的多数儿童被家长、教师安排穿梭于各种兴趣班,几乎没有什么闲暇时间。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指望儿童能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呢?所以给予儿童时间,让他们真正去接触自然、社会,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只有这样创造力的翅膀才能够张开,才能够真正地飞起来。

2.要向小孩学习

在《实施民主教育提纲》中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以下的品质:“(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8]虽然陶行知先生在这里列出了六条要求,但这六条要求都可以归为一个要求,即要“向小孩学习”。“向小孩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他在《儿童节对全国教师谈话》中说:“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9]

所以教师要注意“向小孩学习”。“向小孩学习”就是深入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能力,根据他们的需要和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发展。如果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么首先要了解儿童。因为当你真正“向小孩学习”的时候,必然会要求你放下自己的架子,用虚心、宽容的心态,和孩子一起共同分享学习的悲喜。“向小孩学习”不是说教师要向儿童学习什么知识,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