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MP)培养,分析阳性率及药敏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2186例呼吸科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咽拭子标本,将这些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MP感染情况,以及采用何种药物治疗效果最好。

结果经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我们发现2186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显示阳性的有303例,阳性检出率为13.9%。

结论经过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得出,治疗药物中大环内酯类(依托红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性,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有所增加,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耐药情况较为严峻,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加大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控力度。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药敏试验;耐药性肺炎支原体(MP)为临床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导致患者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首位致病菌。

MP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临床用药不规范,逐渐导致MP感染患者出现相应的耐药性。

近年来多名国内外相关学者针对MP感染的耐药性做出多方面的探究,并在临床分离出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MP耐药菌株,但仍然存在不同地区的耐药菌株具有差异性[2]。

本文通过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引起成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和针对性用药,作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2186例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咽拭子标本。

1.2标本采集在患者进行治疗前,采集患者呼吸道咽拭子。

在采集标本前,用生理盐水漱口,用无菌拭子来回擦拭悬雍垂附近数次。

所采集标本应尽快接种,室温放置不得超过4个小时。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药敏情况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药敏情况

体, 取 出棉 拭 子 弃 之 , 用 加 样 器 或 振 荡 器 震 荡 混 匀
后, 吸取 5 0 L加 入各 药敏 孔 中。最 后 , 在每个 药 敏 孔 中滴 加一 滴石 蜡 油 封 口 , 加盖 , 置于 3 5。 【 = 孵 箱 培 养, 2 4 h后 观察结 果 。 1 . 3 结果 判 断 培养 基 由原 来 的红 色 变 成 清 亮 的 淡 黄色 判别 为 阳性 ; 保 持 原 来 红 色 不 变 或颜 色不 是 清亮 的黄色 判断 为 阴性 ; 培养 基变 成 浑浊或 有 絮状 、 片状 物 存在 的黄 色无 效 。
率 比较 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 ( : 0 . 2 3 , P> 0 . 0 5 ) ; 其 中 < 3岁患儿 占 2 2 . 4 %( 2 2 / 9 8 ) , 3— 6岁患 儿 占 4 7 . 0 %
完全 溶 解 至 澄 清 后 , 在 药 敏 板 阴性 孔 中加 入 5 0 L
阳性 病例 的主 要实 验 室检 测结 果特 点及 对抗 菌 药物
的药 敏情 况 , 指 导 临床 正确 诊断 及合 理 治疗 。
1 材 料 与 方 法
应蛋白、 肝 肾功 能 、 心肌 酶谱 等 。 1 . 5 统计 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 S P S S 1 7 . 0处理数据 ;
( 4 6 / 9 8 ) , 7~1 4岁 患儿 占 3 0 . 6 %( 3 0 / 9 8 ) ; 3~ 6岁 患 儿培养 阳性率 显 著 高 于 <3岁患 儿 及 7~1 4岁 患儿
摘要 : 目的
分 析 肺 炎 支 原体 (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 , MP ) 快 速 鉴 定 培 养 阳 性 病 例 的 实 验 室 检 测 结 果 特 点 及 对 抗 菌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探讨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探讨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探讨支原体药敏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支原体感染的常用方法。

在药敏检测中,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指导性。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药敏检测中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的问题。

实验药物浓度是支原体药敏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

通常情况下,实验药物浓度应该是逐步递增的,以确定支原体对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MIC是指药物能够抑制支原体生长的最低浓度,它能够指导临床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需要谨慎,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报告方式是支原体药敏检测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报告方式通常包括定性报告和定量报告两种方式。

定性报告是指根据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来判断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如果支原体的MIC低于临床敏感标准,就认为支原体对该药物敏感;如果支原体的MIC高于临床敏感标准,就认为支原体对该药物耐药。

定性报告能够简单直观地反映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但是它不能精确地描述支原体对药物的抗菌效果。

定量报告是指根据药物的MIC值来评估药物对支原体的抑菌效果。

定量报告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药物抗菌效果评估,但是它需要更加复杂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在支原体药敏检测中,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报告方式。

实验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够准确评估药物的抗菌效果。

而报告方式的选择则需要根据实验药物浓度和临床应用需求来决定,以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 20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 年1月第 28 卷第1期Chin Pediatr Emerg Med,Jan 2021,Vol. 28,No. 1•专家笔谈•儿童重症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杨春凤李玉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IC U科,长春130021通信作者:李玉梅,Email:liyumeil988@ 126_ com【摘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并开始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培养、直接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D N A和RN A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其他一些新方法。

本文就这些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优势、局限性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查;诊断DOI : 10. 3760/cma. j. issn. 1673-4912. 2021.01.005Laboratory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Yang Chunfeng ,Li YumeiDepartment of PICU, the First Hospital o 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Yumei, Email :liyumeil988@ 126. com【A bstract】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 is essential to diagnosis and initiateappropriate antibiotic therapy. Laboratory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cludes culture, nonamplifiedantigen detection,molecular-based methods(detection of DNA and RNA) ,serology and other new diagnosticmethods. These relative methods, advantages, limitations and clinical utility a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Key w ords】Mycoplasma pneumoniae; Laboratory detection;DiagnosisDOI : 10. 3760/cma. j. issn. 1673-4912. 2021.01.005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 P)属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支原体目柔膜体纲,是能够 进行自我复制的、有能力在体外不依靠活体细胞 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报告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报告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报告
支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引起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咽痛、发热、头痛等,严重者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因此,对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报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支原体的培养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采用细胞培养法或鸡胚培养法进行培养。

细胞培养法是将患者样本接种到细胞培养物中,通过观察细胞内外的支原体形态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支原体。

鸡胚培养法则是将患者样本接种到鸡胚腔内,观察鸡胚的发育情况和病变表现,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支原体。

培养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除了培养外,药敏报告也是支原体感染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敏报告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药敏报告通常包括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确定哪种抗生素对支原体的杀菌作用更好,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报告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培养基、试剂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以确保培养和药敏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培养和药敏测试结果的解读也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

总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报告在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的培养和药敏测试,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因此,对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报告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介绍

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介绍

结果判断图示:
支原体药敏试剂结果判定
四、阳性率
• 这均说明不同区域,人群,季节均会有一定差异,不能说肺 炎临床阳性率是一定的。根据临床文献,临床跟踪,实验情 况,临床阳性率一般在20%—40%。
五、常见问题
1.采样部位: 咽喉部位(舌腭弓、 悬雍垂、扁桃体)
2.采样方法: 1)采样可以使用无菌棉签、棉拭子或 生殖道拭子,采样可以将棉签直接伸 入咽喉部取样,亦可先将棉签浸润无 菌生理盐水后采样更佳; 2)采样时在咽部应捻转数次,粘取尽 量多的分泌液,亦可将棉签压住舌根 部,放置30秒后再取出更佳; 3)如果是所取样本为痰标本,可以用 棉签直接粘取; 4)当待取样者刚进食,或口腔或咽喉 部有残留食物时,应先彻底漱口并停 留30分钟后再行取样。 3.标本接种: 所采样本应尽快接种,如不能及时接 种,则室温保存不超过四个小时。
试剂盒操作方法:
1.取出培养液及药敏试验板,使其在接种标本前接 近室温,旋开培养液瓶盖,用吸咀吸取100 μl培养 液加入C-对照孔;
• 2.直接接种标本于剩余的培养液中, • 加盖摇匀; • 3.将含标本的培养液加入其余的微孔中,每孔100 μl, 轻轻震荡药敏试验板,使包被上的物质溶解;
4.所有微孔滴加1滴试剂盒所附矿物油(使矿物油覆盖 液面,否则培养液蒸发,结果不准); 5.将药敏试验板加盖后,置培养箱中,35℃~37℃培 养,观察结果。
肺炎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
• 1.传统培养法
• 支原体培养法是确诊支原体感染的唯一一种方 法,是流行病学调查、新的方法评价的金标准,也 是WHO推荐的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的唯一一种方法。 肺炎支原体可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培养生长, 由于不具甾醇合成能力,培养系统应添加含甾醇等 长链不饱和脂肪醇丰富的物质,一般采用SP-4培养 基加马血清。培养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不能快速 诊断,一般需3-7d才能出结果,不过随着实验水平 的提高,市面上已出现一些2-3d可出结果的试剂,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点。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M
, M P ) 是中
对红霉素 ( E R Y ) � 罗红霉素 ( R O X) � 克拉霉素 ( CLA) � 阿奇霉素 ( AZI ) � 乙酰螺旋霉素 ( ACE ) � 克 林 霉 素 ( CLI ) � 左 氧 氟 沙 星 ( LE V ) � 加 替沙 星 ( GAT) � 司帕沙星( SPA) 9 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 操 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
摘 6 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 原体 ( M P ) 分离 培养并对 9 种抗 生素进 行药敏 试验�结果 显 要: 对 35
M P 阳性 5 5例 , .4 % , 4 .5 % ) > 克拉 霉 素 ( 32 .7% ) = 阿 奇 霉 素 示, 阳性 率 为 1 5 耐药 性 由 高 到低 为 罗 红霉 素 ( 5 ( 32 .7% ) > 红霉素( 2 1 .8 % ) = 加 替 沙星 ( 2 1 .8 % ) > 克 林 霉素 ( 2 0 .0 % ) > 乙 酰 螺 旋 霉素 ( 9.1 % ) > 司 帕 沙 星 ( 1 .8 % ) > 左氧氟沙星( 0 ) �分离培养能对 M P 引起 的肺炎 进行确 诊, 临床治疗 M P 选择药 物时, 其耐药 性不容 忽 视, 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使病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并减缓耐药株出现�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培养; 抗生素;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 37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0 5-5 6 73 ( 2 0 1 1 ) 01 -0 037 -02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 J - , � � � � � � � � � C � � H� EN � � � S� � � � � � , � Q� � I U � � � � � � � � � � � ( � � D � � � � � � C L , H , A H S M U A , J : M , 5 2 91 0 0 , C )

肺炎支原体培养法应用-精品文档

肺炎支原体培养法应用-精品文档

接种与培养过程
01
02
03
接种
将待检样本接种于培养基 上,注意无菌操作,避免 污染。
培养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 温培养箱内,保持适宜温 度(如37℃),观察支原 体生长情况。
观察记录
定期观察并记录支原体生 长情况,如形成“荷包蛋 ”样菌落,即可判定为阳 性结果。
03
结果观察与判定标准
观察时间设置
培养后观察时间
肺炎支原体培养后,一般需要在24h、48h、72h分别观察一次,以确保准确判 定结果。
延迟观察时间
若72h内未观察到明显菌落生长,可适当延迟观察时间至5-7天,因为肺炎支原 体生长较慢。
菌落形态观察要点
菌落大小
肺炎支原体菌落较小,直 径通常在0.5-1.0mm之间 。
菌落颜色
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黄 色,表面光滑且湿润。
培养原理
利用肺炎支原体对特定培养基和 生长条件的需求,通过调节温度 、湿度、pH值等因素,促进其生 长繁殖。
肺炎支原体简介
生物学特性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 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具 有多种表面蛋白,可引起呼吸道
感染。
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引 起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严重时 可导致死亡。
支原体生长缓慢
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培养时间较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快速培 养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以缩短检测时间。
03
药物干扰
某些抗生素或抑菌剂可能抑制肺炎支原体的生长。在采样前,应了解患
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干扰。对于疑似药物干扰的样本,可进行药物
敏感性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培养法在临床诊断中价值

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4 ~6岁 1 3 5例 ,MP 阳性 2 3例 ( 1 7 . 0 %);7 ~1 2岁 2 7
例 ,MP 阳性 4例 ( 1 4 . 8 %) ;1 3~1 5岁 1 5例 , M P 阳性
l 例。
2 . 3 药敏 结果 ( 表 1 ) 药 物 包 括 四 环 素 类 、大 环 内酯 类
P > 0. 0 5) 。
1 ~2周 ,停 留 3 0 s 后 取 出,立 即送检 。所有 标本 均在使 用
抗菌 药物 之前采 集 。
2 . 2 不 同 年 龄 段 MP 感 染 情 况 2~ 1 2月 龄 6 8例 ,M P 阳性 6例 ( 8 . 8 %) ;> l ~3 岁2 7 5 例, MP阳性 6 8 例 ( 2 4 . 7 %) ;
耐药 性 的产生 。 【 关键 词】 肺 炎 支 原 体 ;儿 童 ;耐 药 性
肺炎支原 体 ( MP )是儿童急性 呼吸道感染 的常见病原 体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 升趋 势 ,耐药性也随之增加 。为 了解 台州地 区儿童 MP感染 及耐药 情况 ,笔者 对来我 院儿 科就 诊的 5 2 0例疑 似 MP感染患儿 进行 MP培养及药敏 检 测 ,现将 结果 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MP是一类缺乏细胞壁 ,介于病 毒与细菌间 , 能在无生 命培 养基 中生 长繁殖 的最小 原核微 生物 。它广 泛存在于 自
然 界 中 ,经 飞 沐 传 播 ,主 要 侵 犯 呼 吸 系 统 ,引 起 的疾 病 以
橘红 色不变 为阴性 。药敏结果 判定 :每 种抗菌 药物均有 高
作 者 单 位 :3 1 8 0 2 0 浙 江 台 州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 段 达

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中国乡村医药·检验与影像·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陆燕陈炳才吴鸣肺炎支原体(M P)是儿童时期社区获得性肺炎(C AP)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支原体肺炎(MPP)占儿童CAP住院的10%~40%[1]。

本文观察我院住院的MPP 患儿咽拭子标本MP核酸检测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常见突变情况,比较耐药突变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重症MPP的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MPP患儿181例。

其中男87例,女94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5岁;血清单次MP抗体滴度≥1∶160,或恢复期和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高或减低。

排除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肺支气管疾病及营养不良者。

根据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耐药突变阳性组与耐药突变阴性组。

1.2检测方法患儿入院后用无菌棉签适度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采样后迅速将拭子放入采样管中,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由杭州美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核酸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

检测到A2063G或A2064G点突变即为耐药基因阳性。

试剂盒为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仪器为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序结果分析运用DNAM AN软件。

检测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心肌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AY21031-6)作者单位:314000 浙江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通信作者:吴鸣,Email:swa llow8158@ 酶、肺炎支原体抗体、痰培养、荧光病原体抗体、胸片等,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胸部CT、心电图、胸腔B超等检查。

1.3 重症MPP诊断标准①明显气促或心动过速;②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1周以上无效(持续腋温≥38.5℃或肺部影像学无好转甚至进展),或持续发热超过10天;③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占据一个肺段或肺叶以上范围;④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坏死或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⑤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损害。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李健茹;陈世豪;邱仲柳【摘要】目的培养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药敏试验,帮助鉴别诊断小儿肺炎病因并选择适合小儿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方法对356例小儿肺炎患儿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并对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P阳性55例,阳性率为15.4%,耐药性由高到低为罗红霉素(54.5%)>克拉霉素(32.7%)=阿奇霉素(32.7%)>虹霉素(21.8%)=加替沙星(21.8%)>克林霉素(20.0%)>乙酰螺旋霉素(9.1%)>司帕沙星(1.8%)>左氧氟沙星(0%).结论培养能对MP引起的肺炎进行确诊,临床治疗MP选择药物时,MP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容忽视,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使病患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并减缓耐药株出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培养;抗生素;耐药性【作者】李健茹;陈世豪;邱仲柳【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5+.2;R725.6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

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和肌肉酸痛等。

本文对356例少儿肺炎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现将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2010年4月至8月收治的儿科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356例,平均(6.2±1.9)岁,年龄最小的92d,年龄最大的14岁。

男孩226例,女孩90例。

取患儿咽拭子做液体培养基检测,试剂由陕西百盛园生物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提供,对红霉素(ERY)、罗红霉素(ROX)、克拉霉素(CLA)、阿奇霉素(AZI)、乙酰螺旋霉素(ACE)、克林霉素(CLI)、左氧氟沙星(LEV)、加替沙星(GAT)、司帕沙星(SPA)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

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

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就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68例,针对患儿分别用快速血清检测及被动凝集法两种方式进行检测,针对两种检验方法最终的诊断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快速血清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7.50%,被动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则为52.83%,两者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快速血清检测及被动凝集法在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中,被动凝集法具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临床检验;诊断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多变等特征[1]。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产物,具备DNA以及RNA,但不存在细胞壁,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原体。

相关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夏秋季较为常见,任意年龄段的儿童均是易感人群。

通过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更好的帮助患儿改善症状至关重要。

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不同检验方法的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就诊本院儿科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168例,其中男96例,女72例,患儿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3.95±1.31)岁。

1.2检验方法1.快速血清学检验(胶体金法)抽取患儿的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其结果判断为阴性或阳性。

1.被动凝集法抽取患儿的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操作完毕后,置室温15~30℃3个小时后观察结果,阴性<1:40,阳性≥1:40。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统计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n以及%表示,用χ2进行检验。

抗菌药敏试验的意义

抗菌药敏试验的意义

药敏试验的意义:1.查出耐药,减少治疗错误,便于医生选择个体化疗方案、节省费用。

2. 进行耐药监测,为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提供防治依据,为经验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3.利用耐药监测结果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延长新药使用寿命。

4. 为新药的研究和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药物敏感试验规则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规则是德国和欧洲标准,而我国主要以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即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的规则为标准,这个标准主要包括CLSI 纸片扩散法(M2 )和需氧菌稀释法(M7 )。

(三)、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参照标准1.标准的正确使用M100 –即新表M100-S17 ,每年更新1 次;包括M2 和M7 文件,M2 –即纸片扩散法(DD) 文件M2-A9 ,M7 –即MIC 文件M7-A7 。

M2 、M7 文件每3 年更新一次;使用文件时应注意文件是否已更新,避免使用旧文件造成判断结果失误。

2.获得文件的方法如果购买厂家的纸片可向厂家索取标准,每年国际化会议也会颁发此文件的中心内容。

(四)、CLSIM-100 表内容:CLSIM-100 表主要包括版本中的更新要点、各版本抗菌药物分组、M2 纸片扩散法用的表、M7 MIC 用的表、M7 MIC 用的表及词汇表等内容。

2007 年主要更新内容有关“或”的章节,即同类抗生素能否相互替代的问题;耐药性的增长及连续发生株的测试原则;不适于尿中分离菌的药物,大环内酯类的说明;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的更新部分;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更新。

(五)、试验与报告中抗菌药物的选择</strong>M-100 表将抗菌药物分成A.B.C.U.O 组1 、表1 和表1A 中所列A 组药物被认为对特定菌群的常规的首选试验组合以及常规结果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药物。

2 、B 组包含一些临床上重要的,特别是针对医院内感染的药物,也可以用于首选试验。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小儿呼吸道肺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对于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时的病原体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是一种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的微生物。

它们通常是革兰氏阴性的,有别于细菌,但又可以在细胞内寄生,有别于病毒。

支原体感染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而对于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主要可以通过PCR方法、血清学检测和痰培养等方法进行。

PCR方法是一种在支原体感染检测中常用的方法。

PCR方法是通过对样本中的DNA进行扩增,从而检测出其中的病原体。

对于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通过采集患儿的鼻咽拭子样本或者痰样本,然后进行PCR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支原体的存在。

血清学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当支原体感染后,患儿的血清中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通过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血清学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对于一些不宜采集其他样本的患儿来说,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检测方法。

痰培养也是一种常用的支原体感染检测方法。

对于一些临床症状明显的小儿患者,可以直接采集其痰样本,并进行培养检测。

通过痰培养可以直接检测出支原体的存在,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痰培养方法虽然相对于PCR和血清学检测来说比较繁琐,但是其检测结果更加确凿可靠,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体检测,可以为小儿呼吸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上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准确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该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咳嗽、喉咙痛、发热、咳痰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此外,患者的病史中可能包含有接触感染源或接触支原体患者的信息,这些都是进行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查及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病原学检测1. PCR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支原体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扩增DNA片段来检测感染者体内的支原体DNA。

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性高、结果快速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对于怀疑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可采用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进行PCR检测。

2. 分离培养法支原体可以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检测。

常见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和鸡胚培养。

这些方法虽然准确,但相对来说耗时、操作复杂,临床应用较少。

3. 免疫学检测支原体属于细菌,其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支原体抗体可以判断是否感染支原体。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

三、诊断标准根据《支原体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标准》,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 从支原体感染部位的标本中直接分离到支原体。

2. PCR检测支原体DNA阳性,或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支原体。

3. 同一患者在1-2周时间内,两次痰液或咽拭子样本的PCR结果均为阳性。

此外,临床表现和病史也是支原体肺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综合评估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做出准确的支原体肺炎诊断。

结论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和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以及诊断标准。

采用PCR检测、分离培养法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可以准确诊断支原体肺炎。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充分了解各项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支原体肺炎的检测技术与临床意义

支原体肺炎的检测技术与临床意义

支原体肺炎的检测技术与临床意义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检测技术和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常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疾病。

该疾病传播速度快、易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症状与病死率,因此准确、迅速地发现和治疗支原体肺炎对于控制疾病传播和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的支原体肺炎检测技术在过去,支原体肺炎的检测主要采用细菌培养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培养病原体从而确定感染。

但是,该方法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一般需要3-7天才能得出结果,这使得病人在等待结果期间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

此外,由于支原体的快速繁殖和易于在体内滞留,准确检测支原体肺炎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治疗十分关键。

二、PCR检测技术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中。

PCR是一种高敏感、高特异性的病原体检测技术,通过扩增病原体特异性DNA片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

PCR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而言,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支原体肺炎。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检测很低浓度的病原体,对于轻微感染或者已处于康复期但仍有病原体存在的患者也能给出清晰的诊断。

三、基因芯片技术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也在支原体肺炎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利用支原体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并制备出一种特定的DNA芯片,通过杂交实验,可以检测出样品中是否存在支原体。

相较于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

此外,基因芯片技术还可以利用微阵列的形式,将不同菌株的基因信息在同一芯片上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基因型分析。

四、支原体肺炎检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对于抑制疾病的传播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PCR和基因芯片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支原体肺炎的检测时间明显减少,结果准确率也得到提高。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药敏试剂盒介绍-临床改后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药敏试剂盒介绍-临床改后

适用于各类患者
该试剂盒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和 类型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 包括成人、儿童、老年人以及 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
适用于多种样本类型
该试剂盒可接受多种样本类型 ,如痰液、咽拭子、支气管灌 洗液等,方便医生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进 行检测。
应用效果
80%
快速鉴定
该试剂盒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 成肺炎支原体的鉴定,大大缩短 了检测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
案例二
某社区医疗机构使用该试剂盒对社区内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 者进行筛查,成功发现了多名早期患者,及时采取了隔离和治疗 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05
结论
总结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药敏试剂盒是一种高效、准 确的检测工具,用于快速鉴定肺炎支原体并对药物 敏感性的测定。
该试剂盒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肺炎 支原体基因的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肺炎 支原体,并对其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定。
免疫学原理
试剂盒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 合的特性,实现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通过PCR技术对肺炎支原体DNA进行扩增,实现对 肺炎支原体的快速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
通过观察肺炎支原体在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基 中的生长情况,判断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试剂盒使用方法
100%
准确度高
该试剂盒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 具有高准确度,能够为临床医生 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80%
指导用药
通过该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能 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肺炎支原 体的敏感药物信息,有助于指导 临床合理用药。
应用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医院使用该试剂盒对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检测, 通过快速鉴定和药敏试验,确诊了患者的病情,并成功指导了临 床用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的临床意义

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的临床意义

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支原体支原体: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

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

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

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大。

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二、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MP,是支原体的一种,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

MP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与一般病毒性感冒相混淆。

在临床上患儿有下列症状:(1)发热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刺激性咳嗽非脓性痰,偶带血丝。

(2)可有咽痛、头痛、胸痛,全身症状比体征明显。

(3)肺部体征不典型而胸片炎症显著,可见云雾状大片阴影。

(4)WBC正常或升高。

(5)青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改用或一开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

(6)实验室MP检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具备以上2个条件或以上者可初步诊断为MP感染。

更多时候,临床医生为了尽快缓解患儿的症状,需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做MP感染的诊断性治疗,但应与肺结核相互鉴别。

三、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比较及临床意义1、PCR法咽拭子PCR法检测质粒核酸,该法快速、敏感和特异,通过这一技术可从患儿痰中检测MP-DNA。

由于此方法相当敏感,易受污染,故实验室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统计结果显示,该法的阳性率为67.76%(103/152),高于快速培养法。

此法弥补了极微量的和被药物杀死的MP不能通过快速培养法检出的病例。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探讨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探讨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探讨支原体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咳嗽、喉炎等,严重时还能导致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针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中,药敏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步骤,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药敏检测中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和报告方式。

在支原体药敏检测实验中,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是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应选择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的浓度范围,以确保药物对支原体的敏感性评估具有可靠性。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临床经验,以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小檗碱等为例,其药敏检测实验药物浓度范围通常在0.008-32μg/mL之间。

浓度范围内低浓度的药物用于评估对抗药物的敏感性,而高浓度则用于评估对高浓度药物或局部使用药物的耐受性。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应结合临床需要和实验目的,合理确定。

支原体药敏检测实验药物浓度选择还需要参考药物在体内的抗菌谱和药物浓度-效应关系。

不同药物对支原体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一些药物对某些亚种的支原体更有效,而对其他亚种可能稍显不足。

针对基于临床分离菌株的实验,应综合考虑临床分离菌株种类和对应药物的敏感性,选择相应的实验药物浓度。

在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中,报告方式也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敏感性结果:应明确报告药物对支原体的敏感性评价,包含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标准参考值。

根据实验结果,将药物敏感性评估为敏感、中等敏感或耐药,以便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2. 抗菌药物选择建议: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报告中应给出相应的抗菌药物选择建议,以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建议应明确并合理,包括给出首选药物、备选药物和潜在的抗菌治疗策略。

3. 报告解读:对于药物敏感性结果,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解读,提供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建议。

特别是对于耐药支原体菌株的报告,应明确说明相关的临床意义和可能的治疗挑战,提供相应的倡议和建议。

支原体药敏检测中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和报告方式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支原体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

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

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

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大。

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二、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MP,是支原体的一种,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

MP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与一般病毒性感冒相混淆。

在临床上患儿有下列症状:(1)发热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刺激性咳嗽非脓性痰,偶带血丝。

(2)可有咽痛、头痛、胸痛,全身症状比体征明显。

(3)肺部体征不典型而胸片炎症显著,可见云雾状大片阴影。

(4)WBC正常或升高。

(5)青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改用或一开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

(6)实验室MP检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具备以上2个条件或以上者可初步诊断为MP感染。

更多时候,临床医生为了尽快缓解患儿的症状,需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做MP感染的诊断性治疗,但应与肺结核相互鉴别。

三、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比较及临床意义
1、PCR法
咽拭子PCR法检测质粒核酸,该法快速、敏感和特异,通过这一技术可从患儿痰中检测MP-DNA。

由于此方法相当敏感,易受污染,故实验室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统计结果显示,该法的阳性率为67.76%(103/152),高于快速培养法。

此法弥补了极微量的和被药物杀死的MP不能通过快速培养法检出的病例。

但是此法操作复杂,对设备及标本要求比较高。

2、血清MP-Ab法
血清MP-Ab法是检测患儿血清中的MP抗体,而非直截了当检测MP本身,因而阳性结果并不能确诊是MP感染。

对患儿状态的综合评估应包括对患者临床症状和试验结果的严谨分析。

极低量的抗体可能不被此试验检测出来。

另外还有些MP感染的患者不产生抗体或只产生少量的抗体,高抗体滴度的样品要出现前带现象。

3、MP培养及药敏法
MP培养及药敏法是利用MP生长代谢产物使培养基液体中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来判断MP生长;标本中的其他支原体和细菌则因培养基中加入了青霉素和醋酸陀均被抑制。

24~48小时培养+鉴定+药敏实验一步到位,操作方便,结果易判断,虽然并非直截了当检测MP本身,阳性结果并不能确诊是MP感染。

但是药敏结果可以直接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指导,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培养及药敏法越来越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欢迎。

五、小结
肺炎支原体引起支原体肺炎,四季均可发生,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上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很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能快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及药敏依据,在临床运用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