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下游渭南段水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杨秀英【摘要】Based on the water quality data of Tongguan suspended bridge sec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Weihe River from 2010 to 2015,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pollution indicators CODMN, NH3-N and DO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ongguan section of the Weihe River is seriously polluted, bu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ongguan section has been improve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mainly occurred in winter and spring.%本文根据2010-2015年渭河下游段潼关吊桥断面的水质资料,对主要污染指标CODMN、NH3-N、DO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变化原因。

结果表明:渭河潼关吊桥段水质污染情况严重,但总体有所好转;水质恶化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6(035)031【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水污染;渭河;潼关吊桥【作者】杨秀英【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渭南714100; 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渭南71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

渭河渭南城市段生态治理浅析

渭河渭南城市段生态治理浅析

1概述渭河的污染与脆弱的生态,对沿岸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沿岸各级政府采取疏浚、固堤等工程措施,在保证其防洪泄洪安全的前提下,对渭河进行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渭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渭河沿岸的宝鸡市为把宝鸡建设成为融山、水、园、林、城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在2000年就实施建设了占地61hm2渭河公园和渭河拦河闸,蓄水面积达140hm2。

咸阳市于2002年开始进行渭河咸阳段综合治理工程,建有咸阳湖,使渭河咸阳两岸成为依水而建,水清、草绿、适于居住、宜于观赏的旅游风景区。

西安市于2008年通过了《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规划》,规划将渭河西安段建设为旅游休闲、生态等为一体的滨水特色功能区,打造风光秀丽的滨河生态景观廊道,该规划现在已经开始实施。

相比较而言,渭河渭南城市段治理步子比较落后,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加快渭河渭南城市段综合治理的步伐,以实现渭河生态长廊的目标。

2建设条件分析2.1政策条件(1)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为渭南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圈的建设对渭南市加快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3)省委省政府建设渭河绿色生态长廊的要求为该区生态治理指明了方向。

(4)渭南市人民政府提出实现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园林型城市的目标为渭河生态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2相关规划对渭南城市段渭河生态治理的要求《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规划》(报批稿)(2009年4月)、《陕西省绿色生态渭河建设规划》(2008年5月)、《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都对渭河渭南城市段生态治理提出了要求和安排:渭南城市段渭河两岸生态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在城市内的渭河河段,因地制宜地建设河滨公园或亲水生态区,改善渭河河道生态环境,将渭河建设成为渭南市区的河滨公园和生态长廊。

渭河水环境 自然环境

渭河水环境 自然环境

渭河概况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由宝鸡峡进入我省境内,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在我省境内502公里。

宝鸡峡以上段为上游,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咸阳至潼关为下游。

渭河流域总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其中陕西6.76万平方公里,加上关中东部黄河小支流直接入黄区,总面积为7.06平方公里。

渭河流域内湖库21个(包括泾河流域9个),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76条,其中年均径流量在1亿立方左右的支流有16条,南岸自西而东依次有清姜河、清水河、伐鱼河、石头河、西汤浴以及黑河、涝河、沣河、灞河等9条;北岸有通关河、小水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洛河等7条,西安的皂河(含太平河)、新河及渭南的尤河等支流年流量虽不足1亿立方,但对渭河水质影响较大。

泾河和洛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因流域面积大,水沙来量多,其汇入地点离渭河口接近,多把它们作为独立水系研究,常与渭河干流并列,称为“泾、洛、渭”。

),支流分布于宝鸡市、咸阳市、杨凌示范区、西安市、渭南市和铜川市六市(区)。

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

该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且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富含碳酸钙,易被水蚀;加之历史上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以及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使渭河成为一条多泥沙河流。

渭河流域也是严重缺水地区,人均占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渭河干流丰、枯水期经流量差别巨大,枯水期经流量只有8立方/秒左右。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她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沿岸有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大中城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流域内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2%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0%的工业总产值。

渭河水域调研报告

渭河水域调研报告

渭河水域调研报告调研背景与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渭河水域的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环境问题,为渭河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样本,对水域的水质、水生生物和河床等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渭河。

调研方法:1. 实地采样:我们选择了渭河上下游的若干断面进行水样采集,并对采样地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标记。

2. 水质检测:使用标准的水质监测仪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pH值、溶解氧量、浑浊度等方面的测试。

3. 生物调查:我们使用网具和拖网等工具进行了水生生物的捕捞,并对捕获到的鱼类、贝类和底栖生物等进行了种类鉴定和统计。

4. 河床观察:我们利用无人机和船只等方式对渭河河床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根据所采集的水样分析表明,渭河水域的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采样点的pH值偏低,溶解氧量偏低,浑浊度偏高,超过了环保标准的要求。

2. 生物多样性:在生物调查中,我们捕获到了多种鱼类、贝类和底栖生物。

然而,与过去相比,渭河水域的鱼类品种和数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3. 河床状况:通过对渭河河床的观察,我们发现河床出现了部分淤泥现象,水流缓慢,且存在少量垃圾和污染物。

调研分析与建议:1. 水质治理:针对渭河水域存在的水质问题,应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对渭河的污染。

2. 生物保护:为了保护渭河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禁渔和限渔政策的执行,并加大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力度。

3. 河床清理:应加强对渭河水域的清淤工作,保持河床的流动性,减少水流阻滞,同时加强河岸管理,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结论:渭河水域存在水质问题、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河床沉积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治理渭河,我们建议加强水质治理、生物保护和河床清理工作,以改善水域环境状况,促进渭河的可持续发展。

渭河渭南段水污染治理现状及水质变化分析

渭河渭南段水污染治理现状及水质变化分析
渭河渭南段水污染治理现状及水质变化分析
姜倩利 柯勇 刘吉(渭南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文章简析渭南市水污染治理现状,对渭河渭南段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渭河渭南段流域治理中需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渭河渭南段流域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渭河渭南段;水环境治理;水质变化
0.58
0.08
*注:2017年二华干沟、方山河、赤水河监测数据为7~12月监测均 值,罗敷河为9~12月监测均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渭河支流水环境质量处于稳定提升的状 态,2017~2018 年,除二华干沟水质有所下降外,大部分支流水 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并呈整体变好趋势,说明渭南市在渭河 水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个别支流水质 有所下降的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再进一步分析。
1 渭河渭南段水污染治理现状
“十二五”以来,为改善渭河水质,渭南市政府连续开展了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2012~2014 年) 和渭河流域水 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2015~2017 年),并积极落实了中 省“水十条”水污染防治工作。“十三五”以来,渭南市先后实施 了渭河三年行动和巩固提高三年行动,通过预警通报、现场督 查、断面考核、季度讲评、集中约谈、媒体曝光等措施,狠抓污染 源淘汰关闭、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 造和新扩建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累计投资25 亿元,实施完成 水污染防治项目150 余个,13 个县市区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 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相继完成,重点涉水 工业园区均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截至2018 年底,全市共建 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23 座,总处理规模42.2 万吨/ 天,年可减 排化学需氧量约3 万吨、氨氮约3000 吨。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摘要:河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恢复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关键。

本文针对渭河存在问题,提出河道整治的原则和思路以及整治内容,通过综合整治,放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菌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宛如一条斑斓的丝带串起整个关中平原。

关键词:渭河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一渭河渭南段现状。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总面积131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辖四区两市和六县,而渭河又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3.48万km2,干流全长818km,陕西境内流域面积6.71万km2,河段全长512km,渭南市域河段属弯曲河段,该河段主河槽宽300-500m,滩面宽1500-3500m,河道比降为1.5-2.0%,弯曲系数为1.2,河相系数为5-10。

河床质为中、细砂组成,沿程由粗变细,河道左右两岸修筑有防洪大堤。

堤距宽度不等,工程河段的滩区宽度在2100-3600m。

二河道存在问题。

多些年来,渭河支流入境水量减少十分突出,河道纳污、冲沙能力大大降低,渭河支流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加之河道现状蓄洪区只具备防洪功能,应该承担的亲水、休闲等功能较为欠缺,河道功能相对单一。

加之滩面生态环境乱差,生态区果园、片林和大棚温室较多,临渭区以下滩地基本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不利于敞洪泄水,这些不予清除,势必影响渭河全线整治效果,也影响到沿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虽然渭河全线整治工程能较好地解决了渭河长期存在的防洪安全,但水面、湿地、滩地、林地等生态涵养功能不足,水生态保护与栖息地建设缺乏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河堤之外的各类生态建设尚未有序推进,局部区域人为破坏和侵损严重,河口淤积加大,河堤内外各类生态建设缺失,河道与两岸城乡之间缺少生态缓冲带与衔接空间。

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

必须站在陕西水系、关中水系的大背景中进行准确定位,牢固树立系统治水、柔性治水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工治理工程措施和自然修复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洪时蓄水、旱时补水、蓄洪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柔性水系,实现流域水资源时空科学调控配置;优先利用和保护渭河生态及沿岸生态环境,以生态建设保护为基础,坚持“以生态保护带动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进生态保护”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进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渭河生态区可持续发展;以自然河道为主、人工工程为辅,环绕自然河道,采取林草涵养、蓄滞区工程蓄水、湖泊吸纳、湿地积存等措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一体、河湖两利。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

渭河也是我们陕西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无私的养育了我们三秦儿女。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开发渭河。

给渭河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

黄帝与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

河源至宝鸡峡出口为上游,长430公里,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平均比降1/260。

宝鸡峡至咸阳铁桥为中游,长177公里,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为游荡性河床,比降由1/500逐渐变缓为1/1500。

咸阳至潼关河口为下游,长211公里,华县船北以下,河道蜿蜒曲折,单股无汊,由于泥沙淤积和受黄河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河道纵坡由1/5 000渐变为1/6 000。

渭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为输沙近于平衡的相对稳定河道,渭河入黄口高程323米。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回水淤积影响,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最高曾到329米,因而影响渭河下游河道也淤积抬高,常有洪泛发生,因而在渭淤36断面以下的208公里,两岸修建堤防控制,并建有一些护滩控导工程。

大堤维修及河道整治工程任务较大。

后三门峡枢纽经过两次改建并改变水库运用方式,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有所降低,大致稳定在326~327米。

渭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咸阳站年径流量54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7亿吨。

水量主要来自右岸支流,沙量则主要来自左岸支流。

渭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研究

渭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研究

渭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研究摘要院渭河流域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复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渭河流域水环境已非同往昔,水患、缺水、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渭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得到进一步解决方案。

Abstract: Weihe River in the social econom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lsoappeared a series of complex and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Weihe river basin has an unusual past, flooding, water shortages, waterpollu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t seriously hampered the region's economicdevelopment.Through field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Wei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the paper hopes to obtain further solutions.关键词院河流;生态环境;污染Key words: rivers;ecological environment;pollution中图分类号院X32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1-0086-020 引言渭河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一级支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渭河流域曾经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渭河流域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渭河的调研报告

渭河的调研报告

渭河的调研报告渭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渭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陕西省,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渭河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渭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保护渭河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渭河流域的几个重要节点,包括渭河源头、中游地区以及流入黄河的口岸等地,对河流水质、生态环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

同时,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渭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土壤质量数据以及公众的意见反馈等。

三、渭河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渭河的水质状况较差。

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和汞等,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另外,渭河的氮磷含量也较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些问题导致了渭河的水质下降,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生态环境状况渭河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河道两岸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地方农作物受灾严重。

同时,由于河水污染,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生态链条断裂,对渭河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五、调研结果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造成渭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渭河中,导致了水质的恶化。

此外,渭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堆积泥沙也加剧了河道淤积和污染。

六、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渭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建立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渭河的水质状况,并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最新渭河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最新渭河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1 概况1.1 渭河基本情况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流经陇东高原、天水盆地、关中平原(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杨陵区),至潼关港口入黄河,共经甘肃、宁夏、山西三省(区)26个县(市、区),干流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766km2,其中陕西境内河长502.2 km,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依秦岭,北至黄龙山,流域面积67059 km2.1.2 渭河水系特征渭河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但数量较少,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北坡,比降大,流程短,流域而积小,由西向东主要有清姜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尤河等.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至陕西省高陵县的泾渭堡汇入渭河.泾河全长455km,流域而积4.54万km2.陕西段河长275km,流域面积0.94万km2,仅占总流域面积的21%.省内支流有黑河、三水河和泔河等.北洛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北吴旗白于山区的草梁山,流经延安地区,穿越渭北高原东部至大荔县朝邑入渭,全长680.3km,区内长145km,全流域面积26905km2,区内面积3813km2,河系不发育,仅有石堡川、白水河、大峪河等短小支流.1.3渭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渭河流域地处陕西中部,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杨凌、铜川、渭南等6个地市,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实力雄厚,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2007年区内总人口2340万人,集中了陕西省62.7%的人口,85%的工业,81%的国民生产总值,是陕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区社会经济概况详见下表.表1 渭河流域2007年社会经济概况分类单位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杨凌渭南总人口万人 822.52 83.19 375.86 497.44 15.68 545.65耕地面积千公顷 263.86 64.50 306.62 358.52 4.35 513.09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450.02 83.63 476.93 483.97 19.58 350.07工业总产值亿元 948.87 69.20 364.80 320.79 8.43 277.79农业总产值亿元 69.5 8.47 45.1 124.4 1.77 76.6注:资料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2007》.1.4污水排放现状渭河横贯关中地区,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的排污河,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渭河深受其害.从2007年监测资料来看,渭河水不仅作为饮用水源己经不可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干流水体鱼类等水生生物已经基本绝迹.渭河不仅基本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还影响到黄河的水质.关中地区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结果见表2.表2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表排污口指标及单位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合计排污口总计污水量(108?m3/a) 4.46 1.03 0.94 1.028 0.167 0.080 7.71COD(104?t/a) 9.35 2.90 1.993 2.52 0.334 2.52 17.12NH3—N(104?t/a) 0.832 0.217 0.205 0.174 0.023 0.009 1.46排污口数量(个) 117 11 101 13 67 3 3121.5面源污染区域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主要是降雨径流过程,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情况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渭河水系水质污染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即城镇工业及生活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于没有对河流面源污染状况做详细调查监测,在此仅对能够产生面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些分析.区域面源污染的发生(1)与该区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经多年治理后,1995年度关中地区尚有水土流失面积1.63万km2,占关中总土地面积的29.5%,占全省的流失面积26.9%.年产沙量5529万t,占全省7.4%,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998t/ km2.(2)与土壤背景值有关,渭河流域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于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最高,依次是宝鸡、铜川、咸阳、渭南等市.在自然区域上的分布呈现出关中平原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渭北原区.(3)与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有关,据统计,渭河流域农药年总使用量为4728t,亩均使用量0.279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总使用量341.5万t,亩均使用量128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70.2%.农药亩均使用量西安市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农药亩均使用量超过0.5kg的有西安的四个郊县及渭河两岸的部分县.西安市莲湖区高达0.761kg/亩.咸阳市的化肥亩均使用量超过150kg,其中有10个县超过200kg/亩.(4)与大气污染与酸雨有关,据监测,1995年渭河流域7个市县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85mg/m3,日均值范围为0.003—1.130,超标率14.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只有铜川市,出现在冬季;7个县市氮氧化物年均值为0.042 mg/m3,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02—1.000,超标率9.8%;总悬浮颗粒年日均值为0.618 mg/m3,日均值范围为0.063—2.439,超标率为70.6%,7个县市年日均值全部超标;自然降尘年平均为24.51t/km2.月,超过我省暂行标准(18.0 t/km2.月)的0.36倍.年平均降尘量范围为12.26—41.46 t/km2.月;1995年关中地区降水PH值范围为4.35—9.35,全年采集酸雨总量占采水总量的2.75%,酸雨样品占总雨量的2.0%.关中仅在西安和渭南两市出现酸雨.(5)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状况有关,根据陕西省土地管理局土地面积调查结果,渭河流域总土地面积5558.7千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26.7%,其中耕地面积2162.26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38.9%,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0.1%.园地面积107.89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0.01%.林地面积1850.45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33.3%.牧草地面积256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4.6%居民及工矿地面积375.98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6.8%.交通用地面积74.28千公顷,占总面积1.3%.水域面积168.51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0%.未利用土地面积562.59千公顷,占总面积的10.1%.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地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人类活动的加剧等,都会使面源污染负荷量增大,目前渭河流域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有林地和草地的总面积也是呈锐减的趋势,由于耕地的减少,引起乱垦荒地,关中地区大于25°陡坡耕地有124.94公顷,占到耕地面积5.8%,其中宝鸡地区陡坡耕地占到17.1%,这些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的隐患所在;其次是渭河水系水质的恶化,带来的是渭河流域广大灌区土壤作物的严重污染,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水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2 渭河流域水质现状2.1河流水质现状2.1.1 断面选择与评价标准1.1 断面选择选择了渭河干流陕西段的6个监测断面(拓石、林家村、咸阳公路桥、耿镇、华县、潼关吊桥)、支流8个监测断面(黑河黑峪口、沣河入渭口、灞河马渡王、泾河张家山、景村、北洛河吴旗、交口、状头)作为评价断面,控制河长493公里.1.2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标准: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24个指标.1.3评价结果:北洛河水系北洛河水系评价河长541.4公里.全年平均、非汛期水质评价结果相同: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58.8%,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41.2%;汛期全部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泾河水系泾河水系评价河长为222.5公里,汛期和全年平均水质评价结果相同: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72.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7.4%;汛期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72.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7.4%.主要超标项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渭河水系渭河水系干、支流评价河长总计524.7公里.汛期: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1.6%,Ⅲ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12.2%,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0.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6%;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43.8%;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0.6%;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非汛期: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22.8%、Ⅳ类水质河长26.0%、劣Ⅴ类水质河长51.2%;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2.8%;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6.0%;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全年平均: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2.8%,Ⅲ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12.2%,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9.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6%;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0%;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9.4%;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2.2功能区达标评价渭河流域: 2007年参加评价的水功能区仅22段,评价河长1288.6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31.8%;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3%.表3 渭河流域按功能区评价统计表水功能区按个数达标评价按河流长度达标评价区划个数评价个数达标个数个数达标率(%) 评价河长(km) 达标河长(km) 河长达标率(%)一级区 36 6 1 16.7 527.6 71.7 13.6二级区 116 16 4 25.0 761.0 112.0 14.7水功能区 152 22 7 31.8 1288.6 183.7 14.3在评价的22段水功能区中一级区6段,河长527.6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和16.7%;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3.6%.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在评价的22段水功能区中二级区16段,河长761.0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25.0%;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7%;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3 污染原因分析3.1 河道生态水量不足渭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内6~10月可得60%的降水和70%的径流.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自产径流约70亿m3/a,扣除汛期水量,仅余20亿-30亿m3/a水量,从渭河年取地表水约20亿-25亿m3,其中,渭河宝鸡峡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平均年取水量4.83亿m3,占河道水量的49.07%(见表3).因此平时河道生态水量甚少,河流稀释净化能力很低.从表4看出:1995年以后,尽管年径流量逐年减少,但年引水量并没有因此减少,且有加重的趋势,造成河道的生态水量大幅下降,致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得不到稀释和降解,从而说明河道生态水量的不足是1995年以后污染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表4 渭河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引水量*年引水量=年径流量-断面下游实测年径流量.年份年径流量/亿m3 断面下游实测径流量/亿m3 年引水量/亿m3 年引水量/年径流量(%)1990 25.82 21.63 4.19 16.231991 12.65 6.36 6.29 49.721992 22.84 17.91 4.93 21.581993 19.72 15.65 4.07 20.641994 10.74 5.94 4.80 44.691995 6.66 2.28 4.38 65.771996 7.66 3.25 4.41 57.571997 4.02 0.84 3.18 79.101998 9.43 4.08 5.35 56.731999 9.45 4.07 5.38 56.932000 8.74 2.55 6.19 70.82平均 12.52 7.69 4.83 49.073.2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合理据资料报道,宝鸡市土壤养分失衡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有机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板结、耕层变浅、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现象日趋严重[7];且由于大量使用廉价低质的氮肥和农药,以及氮、磷、钾肥施用不成比例,因而使氮肥溶解而被冲人水体中造成污染[7].这也是宝鸡市区附近的卧龙寺桥、虢镇桥断面NH3-N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3.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在生产活动中,只注重对环境的索取,过分强调人在环境中的主宰,割裂了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片面地认识和利用整体性的“人类—环境”系统,则是产生渭河水污染的根源所在.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从宏观到微观对环境的认识和相互矛盾的决策,则是造成渭河水污染的重要认识根源.3.4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由于用水量加大而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造成水质型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据《陕西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报告》资料,渭河废污水年排放量达7.05亿吨,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渭河水资源严重不足,污径比不断增大,自净能力下降,同时,由于上游筑坝拦水使渭河水量巨减.沿岸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渭河,且远大于渭河本身的环境容量,使得渭河几乎丧失了自然稀释净化的功能.3.5水土流失问题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达4.58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污染加剧.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4 保护对策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保护法制在实现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确立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强化政府职能.建议成立由一位省级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统一协调机构,加大对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水体功能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和监管力度,提高科学治污的能力和水平.4.1 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从分析可知,渭河宝鸡林家村断面以上引水量占断面下游河流径流量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16%提高到2000年的71%,致使渭河径流量大为减少,环境容量丧失殆尽,污染严重加剧.因此通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以减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径流量,在近期内使该断面下游(渭河中下游,渭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段)的河流径流量提高2-3倍,以改善渭河中下游的水质,减轻中下游城市的治污压力.同时,关中平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北山地森林、丘陵的补给.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加渭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从而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 .4.2 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污染控制通过分析可知,渭河流域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是造成COD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1) 通过工业布局, 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 淘汰排污量大的重点污染企业和产品.结合企业的技术改造,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2) 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治理, 关闭、搬迁一批污染严重而效益差的小造纸厂、小炼油厂等"五小企业", 使流域水环境污染得到缓解.3) 对重大工业污染户严格实行限期治理.对机械、电力和造纸工业等, 其污水必须治理达标后才允许排放.4.3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1) 推广、采用各种类型的"持续农业"耕作法,减少土壤侵蚀,使排入渭河的泥沙沉积物减少,从而减少化肥中N、P流入水体的量,防止渭河水体富营养化.2) 完善农田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新技术以及肥料与水混合的灌溉技术,节约灌溉用水,节省肥料,防止水体污染.3) 改善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4) 加强土壤和化肥的化验和检测, 科学定量施肥.5) 调整化肥品种结构, 加强开发生态肥料与农药,开发和推广土壤及作物的固氮、固磷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减少常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6) 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地表覆盖,实施湿地恢复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体.4.4 实施生物生态治理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根据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现状,首先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地以及坑、塘、洼,建一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和废水稳定塘系统等多种形式的处理系统,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质.这种经济、简易、节能的处理技术,如果与当地的生态农业相结合,形成污水回收与再用的生态农业就可以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4.5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如果水体污染后再治理,要使水域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良性循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保护水环境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方针.对于将来可能产生新污染的新工业,首先要严格控制兴建,污染不重的要从预防为主,是工业污染物要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其次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再次就是进行污水处理,根据河段和行政区域情况把污水处理到一定程度后才排放.4.6 总量控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既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合理利用各种水环境的稀释自净能力,将过去的排放浓度控制改为总量控制.结合各水功能区、各行政区,及时对流域内的各种水体进行监测,逐渐做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4.7 严格生产管理,开展清洁生产严格生产管理可以减少或降低生产过程中水、能资源和原材料的浪费,从而减少向水环境的排污;开展清洁生产除了加强生产管理外,还包括开发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实用技术、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它于污染的末端治理相比,效果更佳,因为前者不仅排污,还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统一.4.8 经济手段利用经济手段使污染者对其造成的污染损失进行赔偿,即使社会净损失为零.要改变原有的水资源无偿使用的局面和观念,明确水资源的产权,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逐步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应用市场机制,有偿使用环境容量.污水经过处理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具有双重意义,既减轻了污染又增加了水资源.为此,应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有关污水资源化方面的法规、政策和奖励制度,实行按质供水.。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摘要】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

渭河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km2,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本文着重分析了渭河水域环境及污染情况。

【关键词】流域;环境;污染1、流域水环境概况根据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公报的报道和相关数据,总结概括渭河水环境现状如下:水资源极为短缺,供需矛盾日益锋利渭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69.92亿m3,人均占有量317.2m3,仅为全国人均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7%。

近10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加之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渭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使得渭河水量连年减少。

流域内各市县,因水源缺乏、水质污染等因素,绝大局部地区缺水严重,在大量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的情况下,目前日缺水量仍达55万t左右,供水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水质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水质污染严重,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渭河是关中地区唯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全省80%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渭河排泄。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渭河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大多数排污单位增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局部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加之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所以,即使工业废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对自然河道而言,仍是污染物浓度很高的废水,大局部断面水仍属Ⅴ类或劣Ⅴ类水质。

关中地区属农业兴旺区,集中灌溉面积大,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水土流失也对渭河造成了较严重的非点源污染。

由此可见,渭河流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同时农业非点源污染也不可无视。

2、渭河西安段水污染现状分析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入河排放量逐年骤增,导致渭河全河段水质严重恶化,据?2005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渭河干流除林家村63.9km河段水质根本良好外,其余90%以上的河段,普遍受到严重污染,几年来一直维持劣Ⅴ类及Ⅴ类以上水质现状。

渭河的特点

渭河的特点

渭河的特点
渭河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渭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发源于甘肃省的渭南县,向东流经陕西的关中和山西的运城盆地,最终注入黄河。

渭河流域面积较大,包括甘肃、陕西和山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2.水文特征:渭河的水文特征较为复杂。

在上游地区,河流切割了黄土高原,形成了峡谷和急流,水流较急。

在下游地区,渭河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河道弯曲。

渭河的流量和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为汛期,水位较高,流量较大;冬季为枯水期,水位较低,流量较小。

3.生态特征:渭河流域的生态系统较为多样。

上游地区以森林和草地为主,中游地区以农田为主,下游地区则为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人类的开发和活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4.经济和社会意义:渭河流域是中国的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同时,渭河流域也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主要产业包括能源、化工、制造业等。

渭河流域还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多条公路、铁路干线经过这里。

总的来说,渭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渭河环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渭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为了了解渭河的环境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查看渭河周边的自然和人为环境,探讨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采样观测和问卷调查。

二、调研发现1. 渭河水质通过水质采样观测,发现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COD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水体呈浑浊状,PH值偏酸性。

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污和农业活动。

2. 污水处理设施调研中发现,渭河沿岸存在一些污水处理厂。

虽然这些设施能够处理部分污水,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处理能力不足,设施老化,效果不理想。

3. 周边生态环境渭河周边的生态环境比较丰富,有一些湿地和栖息地,但也存在着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的减少和物种多样性的下降。

4. 河岸堤防建设渭河沿岸存在一些河岸堤防建设,主要目的是防洪和保护河道。

但是,部分堤防建设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系统,对河道自然流动造成一定影响。

5. 周边居民对渭河环境的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周边居民对渭河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大部分居民对渭河水质问题表示担忧,认为需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和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三、问题分析和建议1. 水质污染问题严重,需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污行为。

2. 加强渭河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湿地和栖息地保护力度,保护物种多样性。

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度。

4. 加强河岸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河岸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对渭河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总结通过对渭河环境的调研,我们发现渭河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刻不容缓。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共同保护渭河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

Value Engineering • 157 •2010-2011 2011-2012 2012-2013 2013-2014 2014-2015年份图i 劣v 类水质每年所占比例1.1.2年内变化由表1可知,劣V 类水质主要集中在观测期的第48 周至次年的第21周之间,说明水质恶化时段主要集中分 布在冬、春两季。

1.2主要指标分析 1.2.1 NH3-N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规定:农业用水及一般景 观要求氨氮浓度限值为2.0m g /L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 级和二级保护区氨氮浓度限值分别0.5mg /L 和1.0m g /L 。

0引言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 的环境。

渭河是关中唯一的最大的接纳污染物通道,潼关 吊桥是渭河入黄的出□控制断面。

本文收集了渭河潼关吊 桥段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COD m n 、NH 3-N 、DO 、P H 等指 标,通过对水污染指标的分析,为加强该河段水环境污染 的防治提供依据|1]。

1渭河下游段水环境现状1.1总体状况1.1.1年际变化由图1可知,在每年52周水质观测中,劣V 类水质 所占比例由2010-2011年的61.5%降至到2014-2015年 的25%,说明近年来渭河水质整体的状况有所好转。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育苗项目(15YKP008 );渭南师范学院特色学科建设项目(14TSXK05 )。

作者简介:杨秀英(1982-),女,山西原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方面的研究。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Analysi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Lower Reach of Weihe River杨秀英 Y A N G X iu -y in g(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渭南714100;陝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渭南714100)(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W einan Normal University,W einan 714100,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Shaanxi Province,W einan 714100, China )摘要:本文根据2010-2015年渭河下游段潼关吊桥断面的水质资料,对主要污染指标COD —NH 3-N 、D O 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并探讨了变化原因。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渭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陕西、甘肃和宁夏三个省区。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问题,渭河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渭河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渭河生态调研。

首先,我们考察了渭河的水质情况。

通过对渭河各个断面的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发现渭河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渭河,使得河水富含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

这种污染不仅对渭河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考察了渭河岸边的植被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渭河岸边的植被状况普遍较差。

大量的野生植物消失,被人类种植的农作物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这导致了渭河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削弱了岸边土壤的保持能力。

在雨水冲刷下,岸边土壤容易被冲刷,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引发洪水。

最后,我们考察了渭河中的生物多样性情况。

通过对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和陆生动物进行观察和统计,我们发现渭河中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和丧失了合适的生境导致的。

渭河中的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某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生态平衡和物种保护造成了巨大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渭河生态的建议。

首先,加强对渭河的污染治理,减少废水和农药的排放,提高水质标准。

其次,加大渭河岸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力度,引进适应性强的植物,提高岸边土壤的稳定性。

最后,加强对渭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修复和改善物种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渭河的生态环境目前存在严重问题,需要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

通过治理污染、恢复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保护渭河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渭南市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渭南市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渭南市水环境现状与对策渭南市地下水工作队郭军艳[摘要]分析渭南市水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滥采及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等方面,提出防污、治污、监测及节水方面的主要措施,确保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关键词]渭南市;水环境;地质问题;治理对策0前言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

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相望;南倚秦岭与商洛地区毗邻;西邻西安、咸阳两市;北靠子午岭、黄龙山与铜川、延安接壤。

总面积13134平方公里,约为全省总面积的6.38%。

我市属内陆干旱地区,区内水资源非常缺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六分之一。

据渭南市2005年水利年报统计,我市2005年机井数量为38441眼,地下水供水量为53479.57万m3,占总供水量123661.0万m3的43%,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44260.57万m3,占我市地下水可开采量6.56亿m3的67%,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地下水已成为我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通过渗漏等途径进入地下水系统,对地下水水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区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了解和掌握地下水环境,对其进行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水环境现状1.1水源污染状况据地质资料和现状调查,在饮水不安全区域,一种原因是自然地理因素形成的地下水氟含量、铁锰含量或矿化度不同程度超标,另一种原因是工业企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的地下水水质污染,且呈不断蔓延扩大趋势。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发展,形成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及固体废物的随意排放,使市内的各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成了一条条名副其实的纳污河。

依据《陕西省水资源公报》和《陕西省水功能区划》,以及有关水质监测评价资料,省境渭河流域每年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总量为6.31亿立方米,达标率平均为79.55%。

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腹地,介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大致呈东西向狭长带状。

流域平均海拔在1100— 1200米之间,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干旱荒漠带等气候类型。

属内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而集中,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热而湿润,春秋短暂而多风沙。

本区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525亿立方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由于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加之地形条件复杂,各支流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

一、流域特征1。

河流水系渭河水系以西安为界,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属长江水系,是典型的跨流域、跨区域水系。

渭河北部和黄河水系渭河水系的陕西关中地区,包括渭南、咸阳两市的绝大部分县区及杨凌示范区,关中地区大小河流共9条,占全省的94%。

这些河流主要从东南向西北流入渭河,除渭河外,还有蒲城的卤阳河、蓝田的辋川河、临潼的零河、西安市的黑河、灞桥区的灞河、新城区的灞桥河、长安区的潏河和灞桥区的太平河等8条河流。

2。

年径流量渭河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河流较多,汇集的水量较大。

因此,河流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

3。

水文特征渭河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汛期洪水、干流径流量及渭河各河段的变化上。

1。

汛期洪水渭河各河段都有洪水发生,主要以暴雨型洪水和冰凌洪水为主。

每年6~9月是渭河洪水多发季节。

7~8月的伏汛,也对渭河水系的排水和泄洪产生重大影响。

在渭河中游以下,由于河流已成“地上河”,汛期出现局部性的洪水泛滥,如渭河下游约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二、干支流水系特征:①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渭河和泾河,泾河次之,是本流域最大的两条河流;②支流众多,且水量季节变化大;③支流分布稀疏,互不连通。

其水系特征见下表: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水系名称水系主要支流(条)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例关中地区渭河、泾河、北洛河、浐河等、渭河4.0%渭河、泾河、北洛河、浐河等、渭河、泾河、北洛河、浐河等2。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XXX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渭河流域是我国西部非常重要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对渭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做了概述和分析,并针对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以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标,对其综合治理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渭河;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态治理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l8 km,流域面积l34766km2[1],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渭河自东沟峡进入陕西,至老潼关注入黄河,陕西境内502km,沿岸有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大中城市和杨凌示范区及一批小城镇。

渭河流域总面积13.5万km2,陕西境内6.71万km2,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1%的生产总值[2],工农业非常发达,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经济区,对全省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4.8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侵蚀强度面积达 3.3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4.58亿吨,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3]。

据监测数据表明,1吨渭河洪水的泥沙含量达到486kg。

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渭河,致使渭河入黄、支流入渭不畅,潼关高程不断抬高,黄河下游主槽严重淤积,洪涝灾害愈加突出。

2003年8月,渭河干流发生了罕见的连续5次洪峰,给渭河流域尤其是下游两岸群众带来了重大灾难。

本文在论述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同时,针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措施。

1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状况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污量同步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日渐加剧的多重压力,渭河水环境严重超载,水质日益恶化。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8 % 上 的 国 内生 产 总 值 , 是 陕 西 省 政 治 、 经 济 、文 化 和 旅 0以 游 的 中 心 ,在 陕 西 乃 至 西 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都 占据 着 十 分 重 要 的战 略 地 位 。 渭 河 流 域 的 发 展 对 陕西 的经 济 发 展 具 有
\ 一
l 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 渭河 是黄河 的第一大支 流 ,涉 及甘肃 、宁 夏、陕西 三
省 ( 自治 区 ) ,从 西 至 东 横 贯 富 饶 的 关 中 平 原 。渭 河 流 域
重 。泥 沙 淤 积 河 道 ,河 床 逐 渐 淤 高 , 防 洪 能 力 不 断 降 低 是 渭 河 下游 洪 水威 胁 严 重 的 根 本 原 因 。 215 洪 工 程 不 完善 ,威 胁 防洪 安 全 ..防 ( )堤 防 质 量 差 、 隐 患 多 、 工 程 标 准 低 、 险 工 防护 能 1 力 低 , 仍 有 溃 堤 的 可 能 。 现 状 堤 防 大 多 是 在 不 同 时 期 应 急 设 防 的基 础 上 逐 步 加 高 培 厚 而 成 的 ,堤 身质 量 参 差 不 齐 , 筑 堤土 中夹有杂物 、淤沙 ,沿堤 修建的灌溉 、排水 涵管 、 放 淤 闸 等 穿 堤建 筑 物 与 大 堤 结 合不 良。 ( )控 导 工 程 不 完 善 、标 准 低 , 部 分 河 段 河 势 尚未 得 2 到 有 效 控 制 。 “ 河 ” 、 “ 河 ” 时 有 呈 现 ,特 别 是 近 年 横 斜 来 水 沙 条 件 变 化 较 大 ,河 势 上 提 下 错 剧 烈 , 严 重 危 及 堤 防
D : I . 9 9 Ji n1 7 —6 9 . 0 .9 0 OI 5 6 / .s.6 1 3 62 12 . 9 O s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 并过 筛 。
油 槐 乡
辛市 蕾
富集 吸 收 , 从 而危 害人 类 和动植 物 的生命 健 康 , 因
此沉 积物 中重金 属 的污染 评价 一直 是 国 内外 研究 的热点 _ 2 。 ] 。本 次 以渭 河 沉 积 物 中重 金 属 含 量 为 主 要分 析对 象 , 深入 了解 渭河 渭南 段水 环境 现状 ,
摘 要 : 试验结果表 明: 3个监 测 点 河 中底 泥 的 重 金 属 地 积 累 指 数 平 均 值 依 次 为 一 0 . 3 0 5 , 一0 . 1 9 5 , 一0 . 0 5 5 , 均 小于 0 , 污 染程 度 为 无 污 染 。3个 监 测 点 的 主 要 重 金 属 单 因 子 污 染 物 平 均 浓 度 指 标 中 , As指 标 严 重 超 标 , P b 、 S r 也 存 在 超 标现 象 。 河 滩 耕 地 土 壤 中 的重 金 属 A s 、 S r 含 量 超 出土 壤 元 素 背 景 值 。 河 流 枯 水 期 水 质 呈 弱
以便 提 出恢 复 和保 护 措 施 , 以促 进 水 环 境 系 统 稳
定、 健康 、 可 持续 发展 。

襻河 入 滑 口 何 索 乡




\ \
洗 河入 滑 口 渭南 市
1 研 究 区 概 况
渭 南市 地处 陕 西 关 中 平 原 东 部 , 位 于 渭 河= . 西 . 液 高 速 ■\一 一
三张 镶 ● 采 样 点 丰 原 镬
图 1 采 样 点 分 布
2 . 2 处 理 方 法
2 . 2 . 1 土壤 重金 属检 测 应 用 i p h a 一4 0 0 0便 携式 土 壤重 金属 测量 仪对 土壤 及底 泥样 品进 行 重 金属 检 测 , 并 采用 国内外 流行 的地 积 累指数 法 [ 4 ] , 对 胃 河 下 游 渭 南段 2 0 1 2年 河 流 沉 积物 进 行 分 析 和评 价 , 用 土壤元 素 背景 值 对 渭 河 河 滩 耕 地 土 壤
2 数 据 与 方 法
2 . 1 数 据 采 集
采用 G P S定位 在 污 河 入 渭 口、 渭富大桥 、 沈
河 入 渭 口 3个 区 域 ( 如图 1 ) , 选 择 6个 采 样 点 , 用
废水 排入 河 中 。其 中重金 属是 比较 严重 的 一类 污 染 物 。对 沉 积物 中 的污染 物进 行分 析 和评 价较单 纯 的水 质分 析 更有 代 表 性 [ 1 ] , 加 之 重 金 属具 有难 降解 、 易积累、 毒性 大 的特 点 , 可 以通 过 食 物 链 被
市 区 内的生态 环 境 也受 到 了一 定 的影 响 , 尤 其 是
渭 河 水域 , 由于工业 废 水和 生活 废水 大量 排放 , 水 质 受 到 了一定 程度 的污 染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1 1
基金项 目: 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项 目( 1 l X K0 6 8 ) 。 作者简 介: 尹斌 ( 1 9 9 1 一 ) , 男, 陕西西安人 , 学士 , 助教 , 主 要 从 事 自然 地 理 研 究 。

7 8 ・

西




进 行 对 比评 价 。 2 . 2 . 2 地 积 累指 数 法 地 积 累 指 数 法 ( 1 g e o ) 是
成岩 作用可 能 引起 背景 值 的变动 。地积 累指数 共 分为 7级 , 0 — 6级 , 表 示 污 染 程 度 由无 至极 强 。 最高 一级 ( 6 级) 的元 素含 量 可能 是 背景 值 的几 百 倍 。由于河 流底 泥 颗 粒 主要 来 自当地 的土 壤 , 用 土壤 中不 同元素 的含量 作 为背景 值来判 断 当地 河 流底 泥 的重 金属 污染程 度是 国 内外研究 者较 为普 ( 1 ) 遍 的做法_ 5 ] 。笔者 采用 魏复盛 等提 出的 中 国土壤 元素 背景值 为依 据进 行评 价 , 背 景 值详 见 表 1 。 沉积 物地积 累指 数 ( 1 g e o ) 分 级标 准 与污 染 程度 之 间 的关系 , 见表 2 。

西




渭 河 下 游 渭 南 段 水 环 境 分 析
尹 斌 , 卢 爱 刚 。 薛 文 。 张地 权
( 1 . 渭 南师 范 学院 化 学与 生命科 学学 院 , 陕西 渭南 7 1 4 0 9 9 ;
2 . 陕西省 多河流 湿地 生 态环境 重 点 实验 室 , 陕西 渭 南 7 1 4 0 9 9 )
酸性 。
关键词 : 渭河 ; 重金属 ; 水质 ; 污 染
渭河 发 源于 甘 肃 省 渭 源 县 的 鸟 鼠 山 , 流 经 陇
东 高原 、 天水 盆地 、 关 中平 原 ( 宝鸡 、 咸阳、 西安、 铜
川、 渭南 等重 要城 市) , 至 潼 关 港 口入 黄 河 , 干流全 长 8 1 8 k m, 流域 面积 1 3 . 4 8万 k m 。 渭河 沿岸 城 市及 工 业 的发 展 , 造 成 大量 工 业
铁锹( 表层 有 油 漆 覆 盖 , 金 属 部 分 不 会 和 土 样 接 触) 采集 0 —4 0 c m 的 土壤 及 底 泥 样 品 , 样 品为 该 采 样点 3 —4个 分点 的混 合样 品 , 每个 采样 点所 采 集 的混 合样 不 少 于 2 0 0 0 g 。采 样 过 程 中所 盛 放 样 品 的工具 材 料 为 聚 乙烯 、 纸 等 非 金 属 制 品 。所 采 样 品现场 密 封 后 带 回实验 室 , 置于凉处风干 3
游 。地 势 以渭河 为轴 线 , 形成 南北 两 山 、 两 塬 和 中 部 平川 五 大地 貌类 型 , 故 渭 河对 于渭 南 这 个 农 业 城 市 的发展 有着 重要 的意 义 。渭 南辖 1区 2市 8 县, 总面积 1 . 3万 k m 。该 区域 降水 集 中在 7月 中旬 到 1 0月初 。 近年 来 , 随着西 部 大开 发 , 陕 西省 建设 西部 强 省, 渭 南 的工业 发展 也 取得 了长 足 的进展 , 但 同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