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17 刘世 清,马永刚 ,彭 吴 .中药黄芪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 神经 保护作用 .中国骨伤 ,2003,16(8):463465
18 王慧敏 ,谭明生 ,杨洪艳 ,等.中药治疗 大 鼠急性 脊髓损 伤的初 步实验 观察 .中 13友好 医院学报 ,2002,16(5,6):
30 4 .307
excitotoxic spina l cord injury in rats.Neurosci Lett,2003, 349(1):3740 5 杜 良杰 ,殷 晓雪 ,杨毓华 ,等.醒髓汤抑制脊髓继发性损 伤 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 ,2001,14(5):279-282
6 WOERLY S.Restorative surgery of the control nervous system by means of tissue engineering using. Neur o Gel implants J Neurosurg Rev,2002,23:59-79
antiapoptotic mechanism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Cereb Blood Metab,2001,21:1 189—1 198 2 Lang—Lazddunskide L,Heurteauxl C.Ischemic spinal cord
7 莫永炎 ,陈 瑗 ,周 玫.星形胶 质细 胞条件 培养液对 活
性氧所致 的神经 元损 伤 的 防护作用.细胞生物学 杂志 , 2000,22(1):3943
8 Yick LW ,W u W ,So KF,et a 1.Chondroitinase ABC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of Clarke S neurons after spina l cord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的内科治疗进展马晨阳1 杜斌2(1.内蒙古扎兰屯市医保局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结核医院扎兰屯市162650)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症结核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有文献报道:第1周开始抗结核治疗,70%缓解;第2周开始抗结核治疗,50%缓解;超过3周才抗结核治疗,疗效极差;若不治疗,病死率100%[1]。

TBM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抗结核治疗的早晚、化疗方案正确与否、激素、降颅压、鞘内注射是否适当、所感染的结核菌是否耐药、患者发病年龄、病型、是否有合并症等因素[2、3]。

闫世明[4]认为TBM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早期用药、联合用药、规律用药、适当剂量、全程用药的结核病化疗原则;②选用有杀菌、灭菌作用,且通过血脑屏障良好的药物。

现将TBM的内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1.1常用药物、用法及不良反应目前对结脑治疗肯定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钠、氧氟沙星等。

①异烟肼(H),全杀菌药,早期杀菌作用最强,易透过血脑屏障。

成人600-900mg/d,异烟肼代谢属快速乙酰化型,为保持脑脊液中有效抗菌浓度,重症可以用至1200mg/d,儿童15-30mg/(kg.d),静脉滴注,3个月后减量口服。

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及肝脏损害。

②利福平(R),全杀菌及灭菌药,不能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只有部分通过炎性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是血中浓度的10%-20%,但已超过最低抑菌浓度。

成人450-600mg/d,儿童10-20m g/(kg.d),空腹顿服。

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流感样综合征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③链霉素(S),半杀菌药,对碱性环境下细胞外结核菌有杀灭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炎时脑脊液是血中浓度的20%。

成人0.75-1.0g/d,儿童15mg/(kg.d), 1次肌内注射。

主要不良反应为听神经及肾脏损害。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脑脊液评分 外观清亮 •
细胞数:10-500/ul
淋巴细胞占优势(≥50%) 蛋白>1g/L 脑脊液葡萄糖/血浆葡萄糖<50%或脑脊液葡萄糖<2.2mmol/L
最大=4分
1
1
1 1 1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脑脊液评分(最大=4分)
•1. 多数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清亮,细胞数5-1000/μL,(50-450/μL), 淋巴细胞占优(>50%),蛋白升高(0.5-3g/L),糖下降(<2.2mmol/L 或低于血浆糖50%) •2. 相对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而言,下列证据更支持TBM • i 外观清亮 • ii 细胞数≤900-1000μL • iii 中性粒细胞少于30-75% • iv 蛋白浓度高于1g/L •3. 类似CSF改变同样鉴于隐球菌脑膜炎及HIV感染患者 •4. Meta分析表明CSF结核菌核酸检测敏感度约56%,特异性约98%, 推荐疑诊病例常规检测
•5. 联合脑膜强化、脑梗死以及脑积水3方面证据,其特异性仍可达 100%,3者中脑膜强化为最敏感证据。
•6. MRI较CT更为敏感,脑膜强化约82%,脑积水77% ,无症状性结 核瘤约有74%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其他部位结核证据 (最大分=4分)
2/4
胸部X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征(2分),粟粒性结

• •
• 临床依据:
• • 2.神经系统症状 (1)脑膜刺激征: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持续剧烈的脑膜炎症或颅内 高压刺激软脑膜神经末梢和三叉神经终末感受器;同时可伴恶心、呕吐。大多 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系 颈、腰、骶部脊神经根受累致颈肌、伸肌收缩诱发。 (2)颅内高压症状与体征:对于就诊时呈剧烈头痛和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 外展神经麻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考虑颅内高压。严重者可形成脑疝,表 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变化、血压升高或意识障碍等。 (3)脑实质损害症状:脑实质内结核灶形成或继发于脑血管病时,可引起脑组 织缺血、水肿、软化,甚至脑出血,从而出现单瘫、偏瘫、交叉瘫或类似肿 瘤的慢性瘫痪等症状,亦可出现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手足徐动、震颤、舞 蹈样动作等。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也可以偏瘫或单瘫就诊,易误诊为脑出 血。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或诊断评分6-11分(有脑影像学)
3.排除其他脑膜炎
4.未行腰穿或脑影像学检查不得诊断或排除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无结核性脑膜炎 已有其他疾病的诊断成立,无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或令人信服的疾病征象。 根据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机地域分布应行相应的微生物学(染色、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或病理学检查,建议常规行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梅毒螺旋体及HIV检测。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仍是全球性难题。
01
02
03
TBM早期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影像学不典型 脑脊液收集有限,Mtb是细胞内寄生菌,很多检 测TBM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不高、易误诊漏诊。 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解决TBM诊断的问题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很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10分(无脑影像学)
2.或诊断评分≥12分(有脑影像学)
3.脑脊液或脑影像学评分至少2分
4.排除其他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6-9分(无脑影像学)
影像学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 分为直接病原学检查和间接病原学检查 ◆ 公认的确认结核杆菌的方法为: 1)脑脊液镜下检出抗酸杆菌 2)脑脊液培养出结核杆菌 3)PCR法检出结核杆菌 ◆ TBM患者脑脊液Mtb载量较低,敏感度明显低于颅外结核 ◆ PCR检测也存在较高假阳性与假阴性率,不作为唯一手段
症状持续超过5天
4
结核全身症状(至少1项):体重下降(儿童生长缓慢),盗汗,持续咳嗽>2周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导读】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的一种类型,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因为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不过,如果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那么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痊愈的。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1年内发病,多见于1-3岁的小儿。

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愈。

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不过,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病人也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那么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效果的关键。

此外,很多妈妈都想知道结核性脑膜炎会传染吗?事实上,结核性脑膜炎是不会传染的,妈妈们可以放心。

结核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结核性脑膜炎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

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

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

北京儿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

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科王纪佐只要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化验检查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就应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而不要等待培养结果,治疗一般是不会影响其后脑脊液标本检出结核杆菌,从而使确诊困难的。

概述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rium Tuberculosis Var Hominis)感染所致。

少数病例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rium Bovis)感染所致;艾滋病患者易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Mycobactrium Avium Intracellulare)感染。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高低和结核病的总发病率成正比。

这必然取决于一定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和卫生情况。

营养不良、酒精中毒、糖尿病和细胞介导免疫机制缺陷等宿主因素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

结核性脑膜炎一般是原发结核感染的并发症,经血流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它也可在其他形式的慢性结核病过程中发生,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是成年人的主要感染形式。

结核性脑膜炎也可作为结核感染的惟一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为脑和脊髓表面的脑膜混浊,增厚,以脑基底处受累最重,脚间池、桥脑池、外侧裂池、环池、枕大池和视交叉池皆充满浓稠的渗出物,并有纤维化形成。

渗出物包绕脑基底部的颅神经和大血管,并覆盖脑室内的脉胳丛,侵及室管膜造成颗粒性室管膜炎。

无数白色小结核结节满布脑膜,脉络丛和其下脑实质。

脑凸面受累相对较轻。

结核炎性病变和微小结节不只侵犯脑膜,并向下侵犯脑实质的浅层,所以结核性脑膜炎实际是以脑膜受累为主的“结核性脑膜脑炎” ,而不是单纯的脑膜炎;脑血管主干和分支受累造成的血管炎可导致缺血、梗塞,偶可为出血;结核结节可发展成很大称作结核瘤而出现占位效应;炎性渗出物阻塞基底池可造成脑积水。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呈亚急性起病。

若不经治疗,多数病例病情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

典型TBM的临床表现:不经治疗时,TBM自然病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前驱期,表现有非特异性的症状,持续1~2周或更长些,可长达3个月。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传统病原学对其诊断效率较低,易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至关重要。

文中对近年来出现的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主要分为核酸检测方法、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脑脊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结核病中最致命的肺外结核病型。

尽管接受了抗结核治疗,TBM患者的病死率仍超过30%[1]o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TBM患者中病死率接近40%,而合并HIV感染的耐药TBM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0%[2]。

TBM患者能否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3]。

但TBM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常规、生化等参数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进行鉴别[4,5]。

此外,TBM患者脑脊液中Mtb的载量通常较低,这对TBM的病原学诊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6,7]。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和普及快速有效、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Mtb及其耐药性检测方法,对TBM诊疗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8]。

在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抗酸染色廉价、快速、简单易实施,但敏感度欠佳,无法检出低菌载量样本中的病原体[9, 10];尽管后来提出的改良抗酸染色能够使细胞内外的Mtb同时在镜下呈现,增加了对脑脊液样本中Mtb的检出率,但通过染色镜检无法区别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且无法提供病原菌的耐药信息[10,11, 12]o脑脊液Mtb培养仍然是目前诊断TBM的“金标准”,但耗时至少2周,这限制了TBM的早期诊断[13,14]o近年来,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以Xpert Ultra (GeneXpert MTB/RIF Ultra)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方法被用于 TBM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耗时长、敏感度低等缺陷;此外,一些基于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如犬尿氨酸、乳酸、肉碱、色氨酸、载脂蛋白B(ApoB)、类神经表皮生长因子2(neu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like2,NELL2)、月旨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等,也被证明与TBM的发病相关,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维普资讯
医师 进修杂 志 2 0 0 2年 6月第 2 5卷第 6期

专题辅导 ・
中枢 神 经 系统 感染 性 疾 病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诊 治 进 展
董 万 利
( 州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神 经 内科 .江 苏 苏 州 2 5 0 ) 苏 10 6
病 初表 现为 低热 、 汗 、 欲减 退 、 度头痛 、 盗 食 轻 精 神 萎靡 不振 、 身 倦怠 无力 。相 当 于英 国医学 研 究 全
为著 。 约有 1 % 的 患者 可 见结 核 瘤 。有 人 观察 到 0 C T显 示无异常 者预 后 良好 , 治疗 可完 全 恢复 ; 经 有
状态, 热 4 高 O℃ ~ 4 1℃ , 厥 , 惊 昏迷 , 搏 徐 பைடு நூலகம் . 脉 呼
轻 度渗 出者经 治疗 可改 善 ; 重 度 渗 出者 疗 效 多不 有 佳。O ae M 等 ( t al.0 04 :3研 究 29 zt s Ac aR do 20 ,11 ) 1 8
例 T M 发现 C B T异常 8 %, 7 9 脑积 水 7 . %. 0 6 实质 增 强 2 . %. 1 5 基底 池 对 比增 强 1 %. 梗死 和 脑 水 7 脑 肿 各 1 . %. 结核 瘤 5 2 认 为 C 35 脑 . %, T有 助于 发 现 TB 的病 理改 变和严 重合 并 症。 M G —D P 造 影 MR 检 查 对 T M 抗 痨 治 疗 d TA I B 效果 的早期 判断 十 分有 用 , 尤其 是 对 后颅 凹病 变 和
2 2 mmo/ . lL。
陛炎症 。 主要感 染 脑 底 脑 膜 , 广 泛 弥漫 性 炎 症 渗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软脑膜和蛛网膜非化脓性炎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神态改变及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受损等。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注意发病年龄,卡介苗接种史及全身其他部位结核病灶活动情况,是否有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起病多缓慢,97%有发热,低或中度发热,偶见高热,常伴全身酸痛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儿童患者多缺上述表现。

(2)神经系统表现。

①高颅压表现: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盘水肿、严重者脑疝。

②意识障碍:占70%o③脑膜刺激征:80%早期即可出现,婴幼儿可不典型。

④脑神经损害:占40%,面神经常被累及,其次为展神经、动眼神经。

有时可为首发征象。

⑤脑实质损害:可见偏瘫。

⑥自主神经受损及脊髓受损表现。

3.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典型改变为脑压升高,外观清亮至轻度浑浊,偶可呈黄色。

白细胞数多在(0.l-0.5)×10o/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脑脊液静置后可形成网状薄膜,做耐酸染色涂片,可能找到耐酸杆菌,亦可做结核菌培养。

【治疗措施】1.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肿和此嗪酰胺为抗结核首选药物。

异烟朋开始剂量宜大,O.6~1.0g∕d,儿童15〜25mg∕kg静脉滴注,1次/d。

症状减轻或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后改为常规量。

常用方案举例:异烟肺+叱嗪酰胺+利福平+链霉素治疗3个月后,改为异烟册+利福平+乙胺丁醇9个月,继之用异烟肺+乙胺丁醇6个月,总疗程18个月。

2.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成人40-80mg∕d,儿童1〜2mg∕kg o在第2或第3周内可快速减量至30mg∕d,以后根据脑膜刺激征及其他体征变化逐渐减量,可于6〜12周后完全停用。

3.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可给予镇静、止痛药,颅内高压者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加压静滴,3~4次/d。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
结 核杆 菌 抗原 检测 在结 核性 脑膜 炎早 期诊 断 中有重 要 的意 义 。 MudaliarAV等 采取间接ELISA方法 及单克 隆抗 体测定160份脑脊 液标 本  ̄65KD热休 克蛋 白抗原 ,结果 敏感性 达到 84%,特异性 为90%。 王莉 等报道 检 测脑 脊 液  ̄pPPD.IgG在 早期 诊 断阳性 率达 到 80.4%。 BeraS等采用 间接ELISA方法 来检测脑 脊液 中PPD分 泌的一 种蛋 白酶
初 期临床表现主 要表 现为 头痛、发热 、呕吐 ,常缺乏 特异性。其 中呕吐多呈放 射性 ,发热 多在39 ̄C以下 ,早 期头痛症状 不明显 ,且性 质亦不确定 ,可表现为 隐痛 、钝痛 、间歇性 疼痛 。还 可出现精神行为 异 常 ;癫痫 发作样表现 ;单瘫、偏瘫等类似 与脑血管病 的表现 ;结核 性脑脊髓膜炎 导致的 下肢 活动及大小便异 常等 。神经 系统检查 :颅神 经损伤 征表现 ,脑 膜刺激 征阳性 、巴彬 氏征 (Babinski)、奥本 氏征 (Oppenheim)阳性 。 1.2 辅助检查 1.2.1痫原学诊断
炎是 最 常见 的肺 外结核 病 ,近 年 发病率 有逐 步增 高的趋 势,但早 期 常 因缺 乏特 异性 临床 表现 导致 误 诊。结 脑 治疗 以抗结 核 治疗 最 为重要 ,
其原 则 为早 期 、联合 、 足量 、 长期 、 分阶段 。
【关 键词 】 结核 性脑 膜 炎 ;诊 断 ;治疗
principles of early,joint,adequate,long—term phases. 【Key words]Meningitis;Diagnosis;Treatment
结核性脑 膜炎是 由结核杆菌 引起的 以脑膜 为主的非 化脓性 炎症 , 常可累及脑 实质和脑血管 ,是最常见 的肺 外结核病 ,近年发病率有逐 步增高 的趋 势 ,但早期常 因缺乏特异性 临床表现导致误诊 。结脑 的病 死 率高 ,存 活着后遗症较 多,而早期诊 断与积极治疗可 明显降低病死 率 ,提高生存率 。故早诊 断、早治疗在结脑 的临床实践 中尤为重要 。 现将结核性脑膜炎 的最新诊治进展 综述 如下。 1诊 断 1.1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INH 20~50mg (<3岁,剂量减半)
DXM 2mg
对症治疗 降温
止惊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并发症的处理
高压氧治疗
其他
脑脊液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
脑脊液静置几小时可有薄膜现象
治疗 对因治疗:两个关键
控制炎症 控制颅高压 控制炎症 抗结核治疗
抗结核治疗的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结脑的抗结核治疗的两个阶段:强化治疗阶段 巩固治疗阶段
强化治疗阶段::3HRZS(E)or 4HRZS(E)
Kernig征或Brudzinski征阳性
颅神经受累:面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
偏瘫等;结脑晚期(昏迷期):约1~3周
无反应 角弓反张 (去大脑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
诊断 鉴别诊断见图片
常有结核接触史
结核菌素试验常阳性
胸片可有结核病改变
开始1~2周内,INH半量静脉使用, 半量口服,病情好转全量口服。
巩固治疗阶段:
继用INH和RFP(EMB)
INH总疗程:1~2年
RFP总疗程:9~12个月
抗结核治疗的疗程抗结核治疗不少于12个月 脑脊液正常后继续治疗6个月
DOTS方案3HRZS/6HR
利尿剂
侧脑室引流
腰穿减压和鞘内注射
脑外科手术:脑脊液分流术 腰穿减压和鞘内注射
适应证
①颅内压较高,激素和脱水剂治疗无效
②脑膜炎症控制不佳,颅内压难于控制
③脑脊液蛋白大于3g/L
腰穿减压和鞘内注射:
方法: 2~4周为1疗程
适量放脑脊液后,鞘内注射
N.S 2~3ml

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与治疗

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与治疗

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与治疗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以侵犯人体的
各个器官,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严重
表现。

本文将详细讨论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通常是由结核菌病灶在体内蔓延至脑膜所引起的。


核菌可从患者的呼吸道、淋巴管、胃肠道等其他器官进入血液循环,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组织。

结核菌在脑膜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出现渗出性病变,压迫蛛网膜下腔和脑室,最终形成结核性
脑膜炎。

治疗:
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一旦怀疑患者可
能患有结核性脑膜炎,应立即进行脑脊液检查,如找到结核菌或相关
抗原抗体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是首选
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他胺、乙胺丁醇、吡嗪酰
胺等,疗程一般为6-12个月。

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
变化和药物耐受情况。

对于病情进展较快或存在脑积液、脑室内压过高等情况的患者,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脑膜下穿刺引流、椎管内自体脑
脊液引流等方法,旨在减轻脑膜的压迫和脑组织的损伤。

总之,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表现,治疗应在早期进行,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变程度综合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以达到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
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保障患者的健康。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附48例报道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附48例报道
6 ・临床研究 ・ 4
S p m e2 1,o. N . et br 0 V 1, o2 e 1 9 6围墨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附4 例 报道 8
王 郁
(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 苏 南通 2 6 1) 2 0 1
【 要】 摘 目的 探 讨 结核 性脑 膜 炎临床 诊 断及 治疗 。 法 回顾 性 分析 2 0 年 1月至 2 1 年 1 方 06 0 0 0月收治 的 4 例 结核 性脑膜 炎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8 结果 合 并 肺结核 1 , 膜 结核 6例 ,泌尿 系结核 2例 , 巴结核 2例; 8 患者 高热 、咳嗽 、咯 痰 、头痛 、呕吐 、意 识障碍 、 痫 发作 、 2例 胸 淋 3例 癫
个 。③递分离钳 及 电凝钩分离 显露 肾周筋膜 ,找结石段 的输尿管 ,
纵 形切 开 输尿 管 ,递取 石钳 取 出结 石 。④给 予6 号DJ 管放 置输 尿管 处 ,递40 吸收线缝合输尿管 ,放置伤 口引流 。 - 可 3讨 论 腹腔 镜在 泌 外科疾 病 治疗 中作 用 已受到 重视 ,目前 已成为 治疗 泌 外科 疾病 的一 项重要 手段 。腹 腔镜 手术 具有 损伤小 ,术 后恢 复快

缔组织 中 ,给定位 及操作带来 困难 。对于 是否 留置 D 管和输尿 管切 J 口的缝合存 在争议 ,高新 等认 为术 中留置D 管很有必要 ,可 以起 到 内 J 引流作用 ,有利于 肾积水 减轻和恢复 ,减少漏尿和 输尿管狭窄机 会 , 提高手 术安全性 ,减少住 院时 问 】 腔镜技术 在给复杂 性上尿 路结 。腹
结 论 结脑 临床 表现 缺乏特 异性 ,脑 脊 液改 变不典 型;而腺 苷 酸脱 氨酶是 一个敏 感 及特 异性 强的指 标;影像 学检 查对 诊 断该病 有重 要 意 义。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乙胺丁醇(ETH,简称E)为抑菌药,血一脑屏障 通透性欠佳,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通透性有 所提高;
不良反应以视神经损害常见。
33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SM,简称S)、阿米 卡星(AMK,简称A)、卡那霉素(KM,简称K)]通 过阻止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具 有较强治疗作用;
28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稀释性低钠血症:室上核、室旁核病变,
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造成稀释性低钠。治 疗:控制入量,3%氯化钠静滴。
脑性失盐综合征:中脑、间脑病变,导致
醛固酮分泌↓,或促尿钠排泄激素↑ ,尿钠排 出↑ 。治疗:补液用2:1等张含钠液,酌情 用3%氯化钠。
37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高颅压治疗
1 .脱水剂 20%甘露醇 2 .利尿剂 乙酰唑胺 3 .侧脑室穿刺引流 4 .腰穿及鞘内注药 5 .分流手术
38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腰穿减压及鞘内注药
指征:①颅内压高,激素及甘露醇效果不明显者; ②脑膜炎症控制不好,致使颅内压高者; ③脑脊液蛋白量>3.0g/L以上。
易倦、烦躁、易怒等; 3 .可有发热、头痛、纳差、盗汗、消瘦、
呕吐、便秘等;
8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中期(脑膜刺激期)
1.约1~2周; 2 .高颅压症状,如头痛、喷射性呕吐、
嗜睡或烦躁,可有惊厥,脑膜刺激征 3 .此期可有颅神经瘫痪,如面神经瘫痪、
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 4 .部分患者出现脑实质损害的体征,如定
18
其他检查
结核菌抗原检测:敏感、快速 抗结核抗体测定 :PPD-IgM 和PPD-IgG抗

怎样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怎样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怎样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
发现了患儿有类似以上症状时,首先应当严密隔离,把病儿放在安静的房间里,并应即时送医院。

一般说来,此病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进行治疗。

这对父母、保育工作者以及医务人员等,都应该特别注意。

?
预后的认识小儿罹患此病后,以往主观上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治疗过程中死亡率高,亦易产生治愈后的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及并发症。

追查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有下述各点:(1)患儿早期症状被忽视,明确诊断较晚,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2)年龄小及营养极差的患儿,在治疗中方式方法欠适当,如对改善全身情况,补充营养不够,不能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3)治疗好转或暂时治愈后的观察及继续治疗不够,致使患儿复发,而造成再行治疗上的困难;(4)在治疗患儿结核性脑膜炎过程中,未能对愈后可能发生的后遗症进行预防。

因此在使患儿预后佳良方面我们应该打破迷信,总结以往治疗预防上的缺点,予以改正,这样定可以大大减少或消灭此病愈后的后遗症。

结核性脑膜炎在预防措施上,我们可以作到以下数点:? (一)接种卡介苗:每个婴儿都应尽早接种卡介苗,尤其对尚未感染过结核菌的儿童们,更应得到接种的机会。

?
(二)加强儿童的卫生教育,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按期健康检查,
以增加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及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三)防止儿童结核病的传染,如果父母或家属中有人患肺结核病,对儿童应特别注意隔离及预防感染。

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中,对患有肺结核的患儿应给予隔防并加强治疗和护理。

? (四)特别注意肺结核患儿的病情变化,在其他传染病流行期尤应注意,一旦有可疑的早期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增高。
病毒性脑膜炎
起病较急,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 ,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轻度 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
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隐球菌性脑膜炎
亚急性起病,头痛逐渐加重,脑 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外观微黄或 淡红色,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 胞为主,蛋白质增高,糖含量降
低。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误诊原因分析
03
癫痫
炎症刺激大脑皮层, 引发异常放电,导致 癫痫发作。
04
认知功能障碍
长期炎症损害大脑功 能,导致记忆力、计 算力、定向力等认知 功能下降。
预防措施建议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结核性脑膜炎进行积极治疗, 控制炎症发展,是预防并发症的 关键。
合理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食物,保证患者营养需求,增强 免疫力。
癫痫
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控制癫 痫发作,同时寻找并去除诱因 。
认知功能障碍
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包括 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等方 面的训练,同时给予营养神经
等药物治疗。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指导
Chapter
康复期评估内容及方法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包括意识、语言、运动、感觉 等功能的检查,以了解患者康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生活 自理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能训练
针对受损的神经功能进行训练,如肌力训练 、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
循序渐进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难 度,避免过度疲劳。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齐兴娟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齐兴娟
三、发病机理
1、病原体因素
目前全球主要发现有四个基因谱:印度洋、东亚、东非/印度、欧美。不同基因型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致病性不同。例如,北京株的结核分枝杆菌与TBM的发病关系密切,欧美菌株主要引起肺结核。此外,这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在宿主时中临床表现不同。例如,由东亚/北京基因型的菌株引起的脑膜炎的病程相对较短,并且表现为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降低,这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结核杆菌能影响疾病的进程以及颅内的炎症反应。东亚/北京型菌株与耐药性结核以及H IV的高发病率紧密相关。泰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东亚/北京菌株的一些亚型与TBM的CSF白细胞计数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是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
一、流行病学
全球每年大约有2亿人感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约占10%。H IV阳性患者感染后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增加到1/3,并且更易诱发肺外结核-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
H IV阳性患者TBM的死亡率明显增高。结核患者中,H IV阳性患者发展为严重形式的结核病的发生率是H IV阴性患者的五倍以上。成人TB中,H IV阴性患者死亡率约为25%,而H IV阳性患者死亡率高达67%。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TBM);诊断;类固醇激素;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破坏性疾病,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但是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早期诊断对结核性脑膜炎(TBM)的治疗及预后十分关键。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已取得很大进展,新型检测方法如ELISA法、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等为TBM的诊断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其早期诊断仍缺乏一个快速、灵敏、廉价的方法。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及并发症加大了治疗的难度。本文具体就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

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

•综述•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刘珂伟张立群结核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2018”报告中显不,2017年我国结核病患者约78万例,其中耐多药结核 患者约5.8万例[1]。

估算全球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 约56万例,我国约7.3万,占全球的13%。

结核性 脑膜炎(tuberculosis meningitis,TBM)是一种严重 的肺外结核,占所有肺外结核病例的5%,其病死率 和致残率较高,人免疫缺陷病毒(H IV)阴性者的病 死率为25%,H IV阳性者的病死率为65%[2]。

约半 数存活者遗留有永久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包括 认知功能缺损、运动缺损及视力障碍等。

儿童TBM 的死亡风险为19.3% (95%C/为14.0 ~ 26.1 ),无神 经系统后遗症的存活率为36.7% (27.9% ~ 46.4%)。

在所有存活患儿中,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为 53.9%[31。

随着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耐药性 TBM患者逐渐增多。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耐药 性TBM占新发结核病的3.6%,占复发病例的20%。

如治疗延误则预后很差,因此耐药TBM早期而有效 的治疗十分关键。

现将耐药性TBM的治疗进展综述 如下。

1化学治疗抗结核治疗遵循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给药 原则,目的是达到稳定的药物浓度并杀灭病灶内生 长繁殖期、静止期的M TB以及巨噬细胞内休眠菌。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因血-脑屏障使药物透过受阻, 药物难以到达脑组织病灶内且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 度,因此应选择血-脑屏障通透率高的药物,并注 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1.1治疗药物1.1.1 一线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因其血-脑屏障的渗透性好,被作为治疗耐多药TBM的核心药物。

耐多 药的M TB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也会产生耐药性,但常规的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无法检测,因此建议 进行MTB对吡嗪酰胺的耐药基因检测[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虽 经抗 结 核治 疗 但 仍 死 亡 , 期 诊 断 与 及 时 治 疗 接检 出或 培 养 分 离 出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仍 然 被 认 为 是 早 是改 善 预后 的 主要 因素 。 由于 T M 临床 表 现 错 综 T M 实验 诊 断 的金 标 准 。一 般 采用 直 接 检 出法 、 B B 复杂 , 脊液 ( S ) 变亦 不 典 型 , 化 及 病 原 学检 结 核分 枝杆 菌 培 养 及 噬 菌 体 裂 解 法 查 结 核 菌 , 培 脑 CF改 生 但 测水 平 尚待 提 高 , 治疗 中仍 有 较 多争 议 。 因此 , 如何 养 时 间较长 , 利 于 早 期 诊 断 。 噬菌 体 裂 解 法 查 结 不 在 临床 实践 中提 高 T M 早 期 诊 断 和 及 时 治 疗 水 平 核 菌 的灵 敏 度 显 著 高 于 涂 片 及 培 养 , 异 性 可 达 B 特
【 章编 号 】 10 -6 5 (00) 1_ 1- o 文 0 3 .3 0 2 1 0 _ 0 5 _ 3 - -
结核 性 脑 膜 炎 ( u ec l sm nn is T M) T b ruo e igt , B 是 时可 达 1 / u i OgL以上 。9 % 的 T M 患者 的脑 脊 液 与 5 B 结 核 杆菌 引起 的 以脑 膜 为 主 的非 化 脓 性 炎 症 , 实 血浆 葡萄 糖 比值 <0 5, 为 其 较 特 征性 的 表 现 , 脑 . 此 因 质及 脑 血 管 亦 常 受 累 。T M 约 占活 动 性 结 核 病 的 此 , B 在行 脑脊 液 检查 时应 同时检测 患者 血糖 。 1 , % 是最 常见 的肺 外 结 核 病 。 约 有 3 % 的 T M 患 0 B 1 3 结 核 分枝 杆 菌 病 原 学检 查 . 在 C F中直 S
成 为热 点 , 现将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诊 治 中取 得 的进 展 综 9 % 以上 , 对 C F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的检 出情 况 的报 8 但 S
述 如下 : 1 诊 断
道 较少 , 尚未 能 在 临 床 上 广 泛 使 用 。而 直 接 检 出法
是 一种 能快 速 诊断 T M并 能 广 泛应 用 的检 验 方 法 。 B
11 临床 表现 .
T M 无特 征性 临床表 现 , 见 因此 , 多 学 者 致 力 于如 何 提 高 C F中抗 酸 杆 菌 的 B 常 更 S
症状 为 头 痛 ( 0 一8 % ) 发 热 ( 0 一9 % ) 厌 检 出率 。T w is 5% 0 、 6% 5 、 h ae 等 将 12例 T M 患者 的 C F以 t 3 B S
《 海南医学) oo年第 2 卷第 1 2l 1 期


述 ・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诊 断 与 治 疗 进 展
黄 仕雄 , 阳锋 , 欧 吴婵 姬
( 南省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 南 海 口 5 0 1 ) 海 海 7 3 1
【 摘要 】 结 核性 脑膜炎 ( u eclu nnisT M) T bru s igt , B 是最 常见的肺外结核病 。早 期诊 断与及时治疗是 o me i

5 % ) 精 神 异 常 ( 0 一3 % ) 偏 瘫 ( 0 一 0 、 1% 0 、 1 % 直 接 检 出抗 酸 杆 菌 的独 立 因素 , 均 3 n镜 检 时 平 0mi ( 0 07 、S P= . 1 ) C F中性 粒 细胞 比率 ( 0 0 8 、 S P= . 0 ) C F 结 核性 脑 膜 炎 患者 中 ,0 8 % 乳 酸 含量 ( 0 0 1 及 C F与 血浆 葡萄 糖 比值 ( P= .0 ) S P

2 % ) 截 瘫 ( % 一1% ) 癫 痫 ( 人 5 , 童 间及 反复 检测 有 助 于 提 高 检 出率 。此 外 , 程 长 短 0 、 5 0 、 成 % 儿 病
5 % )¨。 0
12 脑脊 液检 查 .

9 % C F外 观 清 亮 。5 %T M 患 者 C F压 力 > 0 S 0 B S
0 0 3 均 与 抗酸 杆 菌 的检 出率 高低 相 关 。薛 承 岩 .2 )
2 0mm 1 H 0= . 8k a , 如果 存在 椎 管 等 应 用离 心 涂 片一 步 法 检 测 15例 确 诊 T M 的 5 H O( mm 0 9 P ) 但 1 B 阻塞 , 即使 已有脑 积 水 , S C F压 力 亦 可 不 升 高 。T M B C F标本 , S 阳性率 为 6 . % , 4 3 显著 高于 常规方 法 。 患者 C F白细胞 数 一般 都 超过 5×1 。 L 大多 患 者 S 0/ , 14 C F核 酸 扩 增 检 测 最 新 的荟 萃 分 析 表 . S 的 C F白细胞 数 为 ( 0 2 0 S 10— 0 )×1 。L, 0/ 少数 可 超过 明 , 酸 扩 增 检 测 对 T M 的 诊 断 敏 感 度 为 5 % 核 B 6 1 0 1 。L 0× 0/ 。细胞 种 类 可 以 多 变 , 病 程 早 期 , 0 在 中 ( 5 C 6 一6 % ) 特 异 度 为 9 % ( 5 C 9 % I4 % 6 , 8 9% I 9% 核 性 粒 细胞 占 1 % 一 0 、 巴细 胞 占 3 % 一9 % , 9 % 一 9 ) 。绝 大多 数 的研究 认为 , 酸 扩增 检 0 7% 淋 0 0 7 B 但 但是 连续 检 测经 治 与 未 治 患 者 的 C F细 胞 数 , 表 测结 果 阳 性 能 够 证 实 T M, 阴 性 却 不 能 排 除 S 都 明以淋 巴细胞 为 主 , 可 持 续 数 周 。T M 患者 C F T M 。镜检 和 培养相 对 于核 酸 扩增 检 测而 言需 要 并 B S B 蛋 白均 明显 升高 , 般 在 ( . 5—3 / 椎 管 梗 阻 大量 的 C F 而敏 感度 却 相 差不 大 。此 外 , 结 核 治 一 04 )g L, S, 抗
改善 预后 的主要因素 。本文就 T M 的临床表 现 、 B 脑脊 液检查 、 病原 学及 生化 检测 、 临床诊 断标 准及鉴 别诊
断、 结核化疗方案 以及联用糖皮质激素方 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抗
【 关键词 】 结核性脑膜炎 ; 诊断 ; 治疗 【 中图分类 号】 R 2 . 【 593 文献标识码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 与 体 重 减 轻 (0 一8% ) 呕 吐 ( 0 一6 % ) 30 0g离 心 1 i , 2滴 沉 淀 物 行 标 准 Zel 6% 0 、 3% 0 、 0 5mn 取 i — h
畏光 ( % 一1 % ) 常 见 体 征 为 颈 抵 抗 ( 0 一 5 0 ; 4% N ee 色 , 7 el n染 s 有 7例 检 出抗 酸 杆 菌 , 出 率 高 达 检 8 % ) 神 志 改 变 ( 0 一6 % ) 颅 神 经 损 害 ( 0 0 、 3% 0 、 3 % 5 % 。该研 究 发 现 , 大 量 的 C F 6 m1 是 涂 片 8 较 S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