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优化理论与应用暑期学校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db6d17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f.png)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作者:杜运潮邓豪瀛张金丹来源:《职教通讯》2024年第01期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多元主体构成的教育组织,本质上是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组织机构创新,承担起了向扶持产业、新兴产业及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其平稳管理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拥有合适的治理体系以支撑其产教融合之路走深走实。
通过梳理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构建在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符合长期战略目标的治理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治理评价体系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并以重要指标为基础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实现进一步资源整合,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达成持续为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治理评价;优化策略;多元协同基金项目:2022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能力测度及体制机制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M712660);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SCG121);2022年宁波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宁波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R012);202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地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FG013)作者简介:杜运潮,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与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学院治理;邓豪瀛(通讯作者),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张金丹,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现代产业学院是加快加强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在传统产业学院基础上的新发展,其适应了培养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促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北航生医硕士培养方案
![北航生医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44b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7.png)
北航生医硕士培养方案一、页北航生医硕士培养方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4.2北航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优势与挑战4.3当前硕士培养方案的不足与需求5.项目目标5.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5.2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5.3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能力6.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7.实践与科研训练8.国际合作与交流9.师资队伍建设10.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三、摘要本培养方案旨在针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的优势与挑战,提出一套系统、全面的硕士培养方案。
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未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增长,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正经历快速发展。
这一领域融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北航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优势与挑战北航在航空航天和工程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北航需要进一步提升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4.3当前硕士培养方案的不足与需求当前北航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国际合作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对于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加强,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项目目标5.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
5.2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增加实验和实践课程,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3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能力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2003年软物质物理暑期学校举办要点
![2003年软物质物理暑期学校举办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8cc065ddccda38376bafb0.png)
2004年软物质物理暑期学校(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举办)(第一轮通知)2004年7月25日—8月7日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资助单位: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基地,中国物理学会受国家教育部(教育部教研司[2004]4号文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由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资助的2004年软物质物理暑期学校,是理论物理专款设立十周年资助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一、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软物质物理已成为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
软物质包括聚合物、液晶、膜、胶体、泡沫、生物体系、颗粒物质等主要分支,是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际上此领域研究发展很快。
暑期学校通过请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在软物质物理的几个方向上作系列讲座,从基础概念一直讲到研究前沿,尽快培养我国的软物质物理研究人才,推动我国软物质物理研究水平提高。
二、讲课内容及教师:讲课内容:1.膜物理学2.生物大分子及分子马达3.现代聚合物物理概论4.颗粒的流动特性和植物形态邀请教师:1.R. Lipowsky,德国马普学会介面与胶体研究所所长,著名膜物理专家2. F. Julicher, 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3.吴大诚,四川大学教授,高分子物理专家,高分子物理方面有多部著作4.S. Douady,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统计物理实验室教授三、教学方式及时间安排:每位教师给出八至十讲,系统讲述所涉及方向的基本知识及最前沿研究成果,提供讲义及参考文献。
学员参加听课,并组织课后讨论,最后进行考核,研究生可记入学分(考核方法另行通知)。
暑期学校共开办14天,7月24日报到,7月25-26日由国内专家作预备讲演(刘寄星:软物质物理概述;欧阳钟灿:膜物理和生物大分子;陆坤权:颗粒物质),正式讲课9天,休息一天,用1-2天进行学术交流。
(具体日程安排将在第二轮通知中发出)四、暑期学校的组织和领导:组织委员会:主任:陆坤权(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副主任:刘寄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委员:欧阳钟灿(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欧阳颀(北京大学物理系)马鸿儒(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马余强(南京大学物理系)苏刚(中科院研究生院)王鹏业(中科院物理所)王炜(南京大学物理系)张进修(中山大学物理系)张守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周鲁卫(复旦大学物理系)邹宪武(武汉大学物理系)秘书:牛小娟(中科院物理所)刘伟(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五、参加人员,开办地点和时间参加人员:国内各大学及有关研究机构从事软物质物理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研究人员参加,也欢迎在职研究人员参加,人数大约为50人-60人。
2014年全国教育科学课题立项公示
![2014年全国教育科学课题立项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11b8afff5ef7ba0d4a733b3e.png)
课题批准号 AFA140001 AGA140002 AJA140003 AHA140004 AIA140005 AFA140006 AFA140007 AHA140008 ACA140009 BAA140010 BAA140011 BAA140012 BAA140013 BAA140014 BAA140015 BAA140016 BAA140017 BOA140018 BOA140019 BOA140020 BOA140021 BOA140022 BOA140023 课题类别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课题名称 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 途径和政策研究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及实现高质量就业 路径研究 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研究 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 略研究 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保障研究 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研究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格研究 中国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国民性培育的学校教育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的学术传统研究 生命教育学学科建构研究 基于甲骨文史料的商代教育史研究 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的心态问题研究 中国幼儿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 政治、宗教与教育:马相伯研究 教育“右转”的抵制:批判教育研究的历史及其 理论建构研究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精英大学群体的崛起 (1875-1945) 姓名 陈国良 范国睿 杨 进
暑期学校主讲教师简介-统计与数学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暑期学校主讲教师简介-统计与数学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0ddfc9551810a6f5248622.png)
主讲专家简介王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统计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全国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副会长,天津市统计学会副会长,杂志《数理统计与管理》副主编、《数学进展》和《统计信息论坛》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参数统计和统计质量控制。
已编著或者翻译专著或者教材五部,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
2000年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统计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8年获五一劳动奖状。
陈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数理统计与管理》主编,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
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
先后访问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主要研究方向为:时间序列分析、参数和非参数统计中的渐近理论、应用统计和数理金融。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Statistica Sinica"、"Statist.& Prob. Letters"、"Commun.Statist.-Theory Meth"、"J. Statist. of Canadian"、"中国科学"等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和各部委项目20余项。
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
湘教通[2015]291号(附件1: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单)
![湘教通[2015]291号(附件1: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908d3f37bcd126fff7050b12.png)
郑
龙
邢立宁 郭 正
姚煊道 王 王 王 鹏 晓 晓
邓劲生 麻震宇 周 李 敏 颖
王雪宇 鲁亚飞 刘雄伟 赵 侠
杨希祥 李 周 颖 敏
朱健民 李建平 尚建忠 洪华杰 计科峰 库锡树 孙多勇 肖卫东 龙 刘 军 燕
罗自荣 文晓希 唐 波
梁科山 张智永 张汉华 翟庆林 迟 妍
杨军宏 张连超 黄海风 关永峰 李 赵 博 翔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教学的深化改革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与实践 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实践 基于3D技术的课程设计改革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能源动力本科生交互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以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学科 方向为例 适应国际工程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大班教学环境下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力学课程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现代设计方法的“工程图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混合式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探索 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因组医学推进临床医学教育 “5+3”一体化培养改革的口腔医学课程体系研究 诊断学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新型网络技术用于临床教学的研究 360度综合评价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与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中的研究与 实践 基于翻转教学法的内科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彭金定 李 阎 瑶 坚
陈晓勤 文 灿
王华玲 李中旗 郭坤琨 温 和
胡爱平 郭斯羽 王 敏
唐群力 孟志强 石 冰
“通向数学之路--中法联合数学学校”详细介绍
![“通向数学之路--中法联合数学学校”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9e821e658f5f61fb7366621.png)
“通向数学之路--中法联合数学学校”详细介绍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计算数学专业,1981年开始培养基础数学和计算数学专业硕士,1986年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最早的两所工科院校之一),1987年成立数学系。
2001年建立了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数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数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1年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基础数学是省重点学科(2001年)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2年);应用数学是省重点学科(2001年)。
数学学科2011年成为省一级重点学科。
2013年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成为工信部重点学科。
教育部设立的首批七个“工科基础课程(数学)教学基地”之一。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均进入世界百强,特别是2015年列世界第50名。
本学科依据国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主流科研方向前沿发展趋势,形成了以传统优势方向为支撑,以新兴与交叉方向为主要生长点的学科格局。
主要科研方向有:泛函分析及其应用、代数与拓扑学、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科学与工程计算、偏微分方程与调和分析、运筹控制与优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级项目42项,科研经费千万余元;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356余篇。
在全国SCI高产机构的排名中,近几年一直在前20名,2012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位居全国数学学科第3位。
2013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进入全球数学学科前1%行列。
2017年5月12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数据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在进入全球数学学科前1%的243个机构行列中, 论文数排名84,被引量排名84,平均被引排名152。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113aeb0975f46527d3e189.png)
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11)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
本学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0年批准的第二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其中:“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则是我校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7年),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多年来,本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
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以工程领域内的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以飞行器为对象,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求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能力的高级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人才。
科教融合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厦门大学创建国家级一流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融合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厦门大学创建国家级一流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cd37b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b.png)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1, 36 (5), 2010002 (1 of 6)收稿:2020-10-06;录用:2020-11-16;网络发表:2020-12-11*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310024)•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010002 科教融合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厦门大学创建国家级一流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黎朝,温庭斌,吴伟泰,张延东,曹晓宇,朱亚先,吕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摘要:厦门大学化学专业在九十余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拥有雄厚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实力。
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介绍了该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及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规划。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科教融合;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O6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Build a First-ClassUndergraduate Majo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velopingNational First-Class Chemistry Major at Xiamen UniversityZhao Li, Tingbin Wen, Weitai Wu, Yandong Zhang, Xiaoyu Cao, Yaxian Zhu, Xin Lü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Fuji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e chemistry major at Xiamen University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stro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 during more than 9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main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major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roadmap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chemistry major.Key Word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一流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材建设探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材建设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30d163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4.png)
广告与品牌研究学子园地103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材建设探索张晓丽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
在趋势的推动下,许多高校成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本文通过研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探索新专业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等问题,同时介绍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材建设方面的研发成果。
关键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经济或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成为社会进步的新引擎,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
谈论大数据是时代话题,拥有大数据是时代特征,解读大数据是时代任务,应用大数据是时代机遇。
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了数据科学,而数据科学承载着大数据发展的未来[1]。
在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下,为满足社会对数据科学人才的需求,我国众多高校纷纷成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如何科学合理地搭建课程体系,梳理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全国高校专家及相关行业领域技术人员争相讨论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始终以“植根教育、弘扬学术、繁荣文化、服务社会”为使命,面对新兴专业,积极探索研发新产品,服务于高校教学需求。
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状况数据科学是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形成知识、支持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数据科学家则是通过从数据中提取可操作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下,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人才成为各领域急需的人才,从事与数据科学有关的工作也成为当下年轻人较为追求的职业选择。
为满足社会对数据科学人才的需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纷纷建立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并设置数据科学专业。
通向数学之路国际暑期学校介绍
![通向数学之路国际暑期学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1076b75767f5acfa1c7cd48.png)
“通向数学之路”国际暑期学校介绍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在2018年3月的QS学科排名中,位居世界101-150位,在大陆高校进入榜单前400名的28所高校中位列第9位。
在2018年9月公布的USNEWS数学学科排名中,本学科位列第96名,在内地高校进入榜单200名的21所高校中并列第9位。
在最新的ARWU排名中,数学学科位列第101-150位,在大陆高校进入榜单前500名的63所高校中位列第9位。
数学学科自2013年5月开始进入了全球数学学科前1%行列。
根据ESI最新数据(2019年1月18日)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在进入全球数学学科前1%的256个机构中,论文数排名第80位(内地高校排名第9),被引量排名第76位(内地高校排名第4),平均被引排名第138位(内地高校排名第6),ESI高被引论文排名第31位(内地高校排名第4), ESI高水平论文排名第31位(内地高校排名第4),ESI热点论文排名第43位(内地高校排名并列第11)。
1.数学系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计算数学专业,1981年开始培养基础数学和计算数学专业硕士,1986年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最早的两所工科院校之一),1987年成立数学系。
2001年建立了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数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数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1年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基础数学是省重点学科(2001年)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2年);应用数学是省重点学科(2001年)。
数学学科2011年成为省一级重点学科。
2013年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成为工信部重点学科。
教育部设立的首批七个“工科基础课程(数学)教学基地”之一。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位列A-。
本学科依据国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主流科研方向前沿发展趋势,形成了以传统优势方向为支撑,以新兴与交叉方向为主要生长点的学科格局。
《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第1期
![《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第1期](https://img.taocdn.com/s3/m/8e25d70203d8ce2f006623a9.png)
2010 年第 1 期(总第 1 期)2010 年 9 月 25 日======================================================================目录 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名单 会议报道 2 3- 2010 全国应用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优化方法及其应用”成功 举办 - 2010“优化与应用”国际暑期学校暨前沿讲座于中科院数学院 举行 - 2010“最优化前沿理论与应用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 - 2010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举办“全局最优化”交流会 - 2010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最优化暑期研讨会 获奖信息 - Daniel Spielman 教授获得 2010 年 ICM 奈望林纳获 学界公告 - 《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发行,欢迎投稿 9 7编辑:徐大川(北京工业大学), 陈旭瑾(中科院) ------------------------------------------------------------------------------------------------------网址: / 电子邮箱: optimization_china@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2010 年第 1 期(总第 1 期)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名单2010 年 5 月 23 日 名誉理事长:越民义 韩继业 (以下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理事长:修乃华 副理事长:戴彧虹 李端 孙小玲 邢文训 张国川 秘书长:徐大川 副秘书长:陈旭瑾 黄学祥 王宜举 资深理事:(21人) 陈开周 邓乃扬 方伟武 冯恩民 韩继业 胡毓达 蓝伯雄 林诒勋 刘光中 祁力群 唐国春 王长钰 王哲民 夏尊铨 姚恩瑜 俞 建 越民义 张建中 张连生 章祥荪 朱道立 常务理事: (43人) 白延琴 陈光亭 陈国庆 陈小君 戴彧虹 郭田德 何炳生 贺国平 胡祥培 黄正海 简金宝 李董辉 李 端 刘三阳 鲁习文 潘平奇 濮定国 宋 文 孙文瑜 孙小玲 童小娇 万仲平 王宜举 王云诚 韦增欣 邢文训 修乃华 徐成贤 徐大川 徐以汎 徐寅峰 杨 辉 杨庆之 杨晓光 杨晓琪 杨新民 原晋江 张国川 张立卫 张树中 张玉忠 赵云斌 朱德通理事:(84人) 艾文宝 高雷阜 胡觉亮 林贵华 屈 彪 童小娇 徐成贤 杨永建 郑喜印 白延琴 高岳林 胡祥培 凌 晨 尚有林 万仲平 徐大川 宇振盛 朱德通 陈东彦 龚循华 黄南京 刘国山 申培萍 王国庆 徐明华 原晋江 朱文兴 陈光亭 郭崇慧 黄正海 刘三阳 舒 嘉 王世英 徐以汎 张 峰 朱志斌 陈国庆 郭田德 简金宝 刘新为 宋 文 王晓敏 徐寅峰 张国川 陈小君 韩乔明 李董辉 龙永红 孙文瑜 王宜举 杨 辉 张立卫 陈修素 何炳生 李 端 鲁习文 孙小玲 王云诚 杨庆之 张树中 陈旭瑾 何诣然 李荣珩 倪 勤 谈之奕 韦增欣 杨晓光 张玉忠 陈中文 贺国平 李声杰 潘平奇 唐恒永 邢文训 杨晓琪 赵培忻 戴彧虹 洪 流 李勇建 濮定国 田志远 修乃华 杨新民 赵云斌2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2010 年第 1 期(总第 1 期)会议报道全国应用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优化方法及其应用情况介绍由教育部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承办的 2010 年应用数学暑期学校于 2010 年 7 月 19 日—8 月 4 日在大连理工大 学研究生教学楼举行。
贾庆山工作经历学历研究兴趣
![贾庆山工作经历学历研究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8bc4e5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e.png)
贾庆山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讲师自2006年8月办公地点中国北京 100084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电话:+86-10-62773006传真:+86-10-62796115Email:******************.cn工作经历讲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自2006年8月硕士生导师,自2008年9月学历访问学者,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06年8月-2007年2月博士,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2006(优秀博士毕业生)论文题目:增强序优化理论研究与应用指导教师:何毓琦教授副指导教师:赵千川教授(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圣塔菲复杂系统暑期学校,青岛大学,山东省青岛市,2004学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02(优良本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复杂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理论研究及在一类服务网络中的应用指导教师:何毓琦教授副指导教师:赵千川教授研究兴趣复杂系统的基于仿真的优化、多智能体分散优化,特别是序优化博士论文的主要贡献:对传统序优化进行发展,可处理多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合作者)和有限存储空间约束下的策略优化;将序优化应用到多个实际问题中丰富了序优化方法的成功应用实例。
序优化方法创始人哈佛大学的何毓琦教授对上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术兼职委员z The 7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2008) 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z2008年何潘清漪优秀论文奖提名委员会委员兼召集人秘书与主持人z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merging Frontiers in Systems and Control,2008年6月21日。
会员z IEEE会员,自2006年8月z IEEE学生会员,2002年4月-2006年7月z IET学生会员,2006年学术报告z How Topology Affects Security: An Upper Bound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 Security, Santa Fe Institute复杂系统暑期学校北京分校(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2008年7月17日。
从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成功举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新途径
![从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成功举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7f39844e336c1eb91a375d53.png)
从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途径摘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2010年连续四届成功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情况。
秉承申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核心理念: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搭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平台,推动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培养水平。
为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了有意的尝试。
关键词:暑期学校研究生培养为深入贯彻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探索研究生人才培养新途径,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发挥学校自身学科优势,以现有重点学科为依托,全方位整合校内外资源,先后于2007年-2010年连续四届成功举办了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共批准经费200万元。
有来自国内外241所大学的607名优秀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习,受到了国内外师生的一致好评。
1、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设置高水平课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培养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利用了学校、学院、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等长期积累的优质学术资源,为学员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跟踪学术前沿、开拓研究视野、领略大师风采的平台。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个暑期学校聘请到了国际一流的师资、设置了高水平的课程。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承办的“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聘请到了方立天、楼宇烈、牟钟鉴、杨曾文、木村清孝、末木文美士、菅野博史等14位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担任课程教授和讲座教授。
共设置的4门主干课程和10次学术讲座、2次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
既体现了我校在佛教学术研究领域的优势和影响,又全面涵盖了儒、释、道等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精心设计了“前沿课程”、“名家讲座”、“青年学者论坛”和“学员学术论坛”四个板块总计90学时的课程,举办了三次“学员学术论坛”。
并成功的邀请到了来自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香港大学和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学府的13位学者担任暑期学校的教师。
2013暑期学校录用名单-上网
![2013暑期学校录用名单-上网](https://img.taocdn.com/s3/m/e0961102f12d2af90242e670.png)
2013年南京大学全国大三物理暑期学校录取学院员名单姓名学校专业汪仁杰安徽大学应用物理学厉斌南开大学理论物理黄娜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物理学王瑞蕊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王营城厦门大学物机学院左淑兰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汪士西北工业大学 应用物理学尹春阳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杨建权天津大学应用物理学赵杰中国矿业大学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张凯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张丹丹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常胜倩中山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杨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物理学林玲芳东南大学物理学唐耀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应用与技术中心冉柯静重庆大学应用物理学杨德田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张友朗华中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王欣敏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创新实验班)付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物理电子学院东方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理学张冬芹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蔡利冰苏州大学物理学张维利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辜腾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徐晓思南开大学应用物理王杰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唐朔兰州大学萃英学院物理学(萃英班)蒋昱厦门大学物理学杜波波西北工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张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张超安徽大学应用物理陈可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周颖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物理王青厦门大学物理学李金梅中央民族大学应用物理刘晨容南昌大学物理学胡勇南昌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阮佳伟中山大学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学袁媛南昌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施展南京大学物理杨乐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王暮迪武汉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陈斌华中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翟晨慧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于芳芳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李太申安徽大学应用物理张哲朋西北大学物理学张克龙西南大学物理学林长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理学刘志华南昌大学物理学朱国毅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辛润内蒙古大学应用物理张雪冬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徐宝龙天津大学应用物理李宁曦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李梦竹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巩固兰州大学物理学赵琳琳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基地班李木子武汉大学弘毅班吴莹盈云南大学电子与科学技术浦宇佳武汉大学物理弘毅班于光远南大物理学王慧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94c7f19856a561253d36f59.png)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教育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四年来,我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式趋同、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强、培养特色不突出、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质量提升乏力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建立了一条适应我国法治建设与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法律实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具体成效总结如下:一、培养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一)分类制定培养方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突出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型、应用型特点,区别于学术型学位培养方式,我校紧贴社会需求与职业发展需要,分类设计了“公务员与行政法实务”、“涉外经贸法律实务”等9个方向培养方案。
每个培养方案各有侧重,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专业基础课”、“特色方向课”和“法律职业技能特色训练项目”,新的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清晰,更加契合行业需求和实务部门的实际需要。
(二)建设精英师资团队——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1.提升任课师资的实务经验学校以是否具有法律实务经验为筛选条件,专门组建了一支既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队伍,相对固定的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上课。
此外,我校一方面继续落实《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赴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精通法学理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法学实践能力训练,加大“双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特别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聘请部分法律实务部门和机关优秀的专家学者担任我校法律硕士兼职教师。
以上举措有力地保障了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法律实务知识的渴求。
2.注重导师队伍的专兼结合学校根据法律硕士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实施集体导师和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培养模式,并按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别分别实施:一是在职法律硕士培养环节中有条件地使用法律硕士双导师制;二是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培养环节中大规模使用双导师制;三是在法律硕士(法学)和政法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中引入专业实践课导师与法律职业培训导师,与论文导师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双导师制形式,三种方式为各类别法律硕士的各学习阶段提供了不同的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邱均平等著的国内第一本《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正式出版发行
![邱均平等著的国内第一本《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正式出版发行](https://img.taocdn.com/s3/m/f9c72068caaedd3383c4d349.png)
4 ★
4 ★ 4 ★
4 ★
1 3
1 4
吉林 大 学
四川 大 学
4 ★
4 ★
1 5 5 ★
5 ★ 5 ★
中南 财 经 政法 大 学 华 中师 范 大学
中 国矿 业 大学 湘 潭大 学 山 东 大学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华 中农 业 大 学 北 京航 空 航 天 大学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西 南 交 通 大学 2 4 北 京 科技 大学 3
4 ★ 4 ★
1
2 3
西北 农 林 科技 大 学
华 中农 业 大学 华南 农 业 大 学
1 6
1 7 l 1 9 2 0 2 1 2 2
4 ★ 4 ★
4 ★ 4 - k 4 " k
8
9 i 0 1 l
1 2
华 中师 范 大学
湘潭 大 学 黑 龙江 大 学 华 东师 范 大 学
浙 江大 学
4 ★
4 ★ 4 ★ 4 ★
4 ★
1
武 汉 大 学
5 ★
3 0
2
中 山大 学
5 ★
评
价
与
管
理
排 名 4 7
学 校 名 称 电 子科 技 大 学
等级 4 ★
排名 3 4 5 6
学 校 名 称 北 京 师 范大 学 中 国人 民大 学 北 京 大学 南 京 农业 大 学
等级 5t  ̄ 5 ★ 5 ★ 5 ★
排名
学 校名 称 10 2 4公 共管 理 ( 1 ) 2 3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4e7db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0.png)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创新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一、课程改革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在创新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改革是关键一环。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以纯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要创新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将不同专业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心理学、艺术设计等跨学科的课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其次,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比例。
通过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程则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创新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推行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
该模式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编程课程中,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的编程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三、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中,加强国际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首先,可以开设跨国合作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首届“优化理论与应用”暑期学校
在山东日照成功举办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全国首届“优化理论与应用”暑期学校于2007年7月29日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开学,历经20天于8月18日成功结束。
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及台湾交通大学等近7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6名学员(其中有来自台湾的5名博士生学员)参加了本期暑期学校的学习。
本次暑期学校的开办是源于许多学校师生的建议,并按照数学规划分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以学员为主、注重效果的实施方案进行组织实施,举办得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期暑期学校共开设了四门课程:《优化计算与程序设计》,《组合最优化问题的计算复杂性》,《锥优化理论基础》,《整数规划基础》,分别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倪勤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的张玉忠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张立卫教授、复旦大学的孙小玲教授担任主讲教师。
每门课程在授完后,都对学员进行了考核。
为配合本次暑期学校,在暑期学校的第一天,还举办了小型研讨会。
包括来自美国和中国香港在内的12 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其中6位专家―越民义研究员、方述诚教授、陈光亚研究员、张树中教授、戴彧虹研究员、徐大川教授―为学员们做了六个不同方向的学术报告。
在暑期学校课程中间,邀请了来自英国的运筹学专家陈礴教授为学员做了专题报告,配合正在进行的《整数规划》课程的教学。
暑期学校是在日照天气最热的时候开学的,尽管教室与宿舍没有空调,气温较高,但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怕艰辛,其精神令人感动。
本期暑期学校申请报名人数超过200人,由于条件所限,仅能满足半数的需求,仍有一些申请者不断询问是否能够旁听。
由此看出,国内从事优化研究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望。
暑期学校期间,一百二十多名正式学员中,提前离开的不超过5人,坚持到课程结束的学员比例达到96%。
本次暑期学
校所开设的课程难度较大,能够有如此众多的学员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暑期学校的主讲教师们都不辞劳苦,尽心尽职,非常认真地连续多天授课。
他们的备课都很充分,开学前写出了课件,并把课件挂在数学规划分会的网站上,以便学员们预习。
学员对教员评价都很好。
本次暑期学校的主讲教师基本上没有报酬,吃住安排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
经过学员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学员都有较大的收获,根据学习结束时的学员调查问卷统计(见附件),学习收获大及很大的占82 %,学习收获一般的占15 %,学习收获很少的占2 %(其中感觉“收获一般”及“很少”的学员,他们认为原因是:课程较难的占30 % ;学习条件不够好的占2 %;自己基础差的占68 %)。
值得提到的是,所有的学员都认为暑期学校有必要继续办下去。
大多数学员在留言中表示了相近的感受:此次活动开阔了眼界,接触了专业上新的内容,对原有知识的了解也有所加强。
认识了许多同行朋友,有了一个交流平台,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十分有利。
一些同学概括的说:暑期学校相当正式、严肃、非常有益,十分愉快,收获良多。
非常喜欢这种夏令营式的集训。
暑期学校举办期间,为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以宿舍为单位,分发了篮球、羽毛球和羽毛球拍。
在周末,为学员联系了学校球类馆,供学员进行体育活动。
在学员中成立了班委会,学员们举办了一场文娱晚会,组织了三次校外活动:看海上日出,到日照附近的岚山赶海,去海边游泳。
占83%的学员认为这些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在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对于学员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组委会的老师做到了有求必应,事必躬亲。
一旦遇到有关单位(如宿舍管理部门)不给解决的,老师先自行解决,然后解决财务问题。
组委会的老师联系了校内的教工餐厅供解决就餐问题,同时在就餐方面注意卫生。
这样,暑期学校期间没有出现大面积患病现象。
通过本次暑期学校也发现一些问题,可供下一年度的暑期学校组织工作借鉴:如,暑期学校正常运作之后,主要负责人需要有助手帮助协调工作;学员筛选尺度较难把握,本次暑期学校有些学员的基础差别较大,建议以后暑期学校要坚持主要吸收高年级博士生和青年教师为学员的原则,任课教师要根据学员的课堂反应对讲课内容适时做出调整;适当举办文体活动和学员讨论班,调节学员的学习生活节奏;
本次暑期学校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将暑期学校总天数控制在15天之内;暑期学校虽然未收学员任何费用,但学员多数是博士生与青年教师,所以食宿标准应有所提高;在教学设施方面,由于承办单位条件有限,音响效果开始时不是很好,建议以后对教室的多媒体及辅助设备提供备用方案,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
通过学员调查反映出,学员们对本期暑期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比较满意(对于本期学校组织工作,认为组织得好及很好的占90 %,一般的占8 %,不好的占2 %),并希望这样的暑期学校继续办下去。
并期盼2008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暑期学校的时候能继续参加。
大多数学员在留言中表示了非常感谢教员及组织者的工作,特别感谢班主任王宜举教授,感谢他的辛苦工作。
总体来讲,本期暑期学校举办得非常成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门课程的教材公布在数学规划分会的网站上可以供国内对优化感兴趣的同志学习参考。
这次暑期学校的举办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两个基地”基金、曲阜师范大学、我们数学规划分会许多理事、以及国内外一些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全国“优化理论与应用”暑期学校
200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