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可逆电池电动势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6章可逆电池电动势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6章可逆电池电动势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6章可逆电池电动势习题及答案第六章可逆电池电动势6.1本章学习要求1.掌控对称电池、对称电极的类型、电极电势标准态、电动势、nernst公式及其应用领域;2.掌控对称电池热力学,对称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生命体系及土壤体系等领域中的应用领域;3.了解pe、ph?电势图和生化标准电极电势。

6.2内容概述6.2.1可逆电池1.对称电池(reversiblecell)的条件:电池在充任、振动时出现的反应必须为可逆反应;电池充任、振动时的能量切换必须对称,即为通过电池的电流无限小,并无热功转变。

2.对称电极的类型(1)金属电极由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包括汞齐电极。

如zn电极zn(s)│znso4(aq)电极电势(electrodepotential)φzn/zn=φ?ln(2)气体电极由惰性金属(通常用pt或au为导电体)插入某气体及其离子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如氢电极,pt,h2(p)│h(ah)电极电势φ=φ?ln(3)金属难溶盐电极将金属表面覆盖一薄层该金属的难溶盐,浸入含有该难溶盐的负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如银?氯化银电极,ag(s),agcl(s)│cl(acl)电极电势φagcl,ag,cl=φ?lnacl(4)氧化还原电极由惰性金属(如pt片)插入某种元素两种不同氧化态的离子溶液中构成电极,如sn、sn电极,pt(s)│sn(a),sn(a)电极电势φ=φ?ln3.电池表示法电池的书面表示所采用的规则:负极写在左方,进行氧化反应(是阳极),正极写在右方,进行还原反应(是阴极);组成电池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并注明电极的状态;气体要注明分压和依附的不活泼金属,温度,所用的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等,如不写明,则指298k,p,a=1;用单垂线“│”表示接触界面,用双垂线“u”表示盐桥(saltbridge);在书写电极和电池反应时必须遵守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

6.2.2电极电势1.标准氢电极(standardhydrogenelectrode)用镀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用标准压力的干燥氢气不断冲击到铂电极上所构成的电极,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

(二) 可逆电池电动势

(二) 可逆电池电动势

K a (2) = K a (1)
θ
[
]
2
14
3. 由电动势及电动势温度系数值求反应的∆rHm、∆rSm、Qr 由电动势及电动势温度系数值求反应的∆
( ∆ r G m ) T , p = − nFE
∆ rSm
∂E = nF ∂T p
∆ rGm = ∆ r H m − T∆ r Sm
电极电势差紧密层电势扩散层电势24接触电势通常指两种金属相接触时在界面上产生的电势差如cupt由于金属的电子逸出功不同当相互接触时相互逸入的电子数目不相等在接触界面上就形成双电层由此产生电势差称为接触电势
(二)可逆电池电动势
原电池(galvanic cell)运行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条件: 运行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原电池 运行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条件: (1) 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或者电极反应为氧化还原 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 反应。 (2) 给予适当的装置,使化学反应分别在电极上反应。 给予适当的装置,使化学反应分别在电极上反应。 (3) 电解质溶液 作用: ①导电, ②提供必需的离子 ,如:水 电解质溶液(作用 作用: 导电, 提供必需的离子), 溶液,非水溶液,熔盐和固体电解质。 溶液,非水溶液,熔盐和固体电解质。 (4) 电极和导线 导电 电极和导线(导电 导电) 如:Zn+CuSO4=ZnSO4+Cu 设计为铜—锌电池 设计为铜 锌电池(Deniell cell): 锌电池 :
7
2. 可逆电极的类型和电极反应 构成可逆电池的电极必须是可逆电极。 构成可逆电池的电极必须是可逆电极。电化学中的电极 由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组成。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 由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组成。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 (1)第一类电极:由物质B在含有该物质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第一类电极:由物质 在含有该物质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在含有该物质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第一类电极 金属电极: 如:Ni2+/Ni 金属电极: 放电 2+ +2e- → Ni(s) 电极反应: ← 电极反应: Ni 充电 + 起导电作用) 起导电作用 气体电极: 气体电极: Pt | H / H2 (Pt起导电作用 汞齐电极: 汞齐电极:如:Na+/Na(Hg)

物理化学---可逆电池电动势

物理化学---可逆电池电动势
9.3 可逆电池及电动势
1 2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9.3 可逆电池及电动势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电池,若此转化是 以热力学可逆方式进行的,则称为“可逆电池”。 在可逆电池中 (ΔrGm)T,p,=Wr’ =-nFE 其中E: 电池两电极间的电势差,在可逆条件下, 达最大值,称为电池的电动势。 (ΔrGm)T,p=Wr’=-nFE ——热力学与电化学联系的桥梁
可逆电池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9.3 可逆电池及电动势
电池Ⅰ:
放电:E>V V
A
充电:加外加电压V>E V
A
Zn
ZnSO4
Cu
CuSO4
Zn
ZnSO4
Cu
CuSO4
Cu极电势高为正 Cu极 Cu2++2e Cu Zn极 Zn 2e Zn2+
Cu 2e Cu2+ Zn2++2e Zn Zn2++Cu Zn+Cu2+
(a=1) (a 1)
金属汞齐-金属离子电极:
Na+|Na–Hg Na+ + e Na(Hg齐) (a) Cd2+|Cd –Hg Cd2+ + 2e Cd(Hg齐)(a)
气体电极: 酸性氢电极
碱性氢电极
Pt(s) H2(P)H+(c) Pt(s) H2(P)OH-(c) 2H+ + 2e- H2

“盐桥”中电解质的采用原则:
* 正负离子的运动速率及迁移数很接近,如KCl, NH4NO3, 保证液接电势差非常小。 * 盐桥物质的浓度要高,且不能 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修改版资料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修改版资料

nHg(l)
Cd(Hg)(a) 中含镉 w(Cd) 0.05 0.14
298.15K时 E 1.018 32 V
4、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取号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1. 左边为负极,起氧化作用,是阳极; 右边为正极,起还原作用,是阴极。
2. “|” 表示相界面,有电势差存在。 “┆” 表示半透膜。
Cu2 (a1) e Cu (a2 )
2、电动势的测定
对消法测电动势 标准电池
对消法测定电动势的原理图
Ew
A
H
Es.c
K D
R
CB
G
AC
Ex Es.c AH
Ex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实验装置
标准电池 待测电池
工作电源
检流计
电位计
标准电池
软木塞
Hg Hg2SO4
Hg

饱和
CdSO
溶液
4
CdSO4
甘汞电极(参比电极)
第二类电极的电极反应
电极
电极反应(还原)
Cl (a )ㅣAgCl(s)ㅣAg(s)
AgCl(s) e Ag(s) Cl (a )
Cl
(a
)ㅣHg
2
Cl
2
(s)ㅣHg(l)
Hg2Cl2 (s) 2e
H
(a
)ㅣAg
2O(s)ㅣAg(s)
2Hg(l) 2Cl (a )
Cl (a )ㅣCl (p)ㅣPt
2
Na (a )ㅣNa(Hg)(a)
Cl (p) 2e 2Cl (a )
2
Na+ (a ) nHg(l) e Na(Hg)(a)

07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07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返回
2024/7/15
6.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可逆电极的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7/15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桥梁公式:
( r G)T ,P,R Wf,max nEF
( r Gm )T ,P,R
nEF
zEF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7/15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原电池 电解池
化学反应可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能量变化可逆
返回
2024/7/15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7/15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原电池 ()Zn(s) Zn2 2e-
()2AgCl(s) 2e- 2Ag(s) 2Cl-
返回
2024/7/15
从化学反应设计电池(1)
Zn(s)+H2SO4(aq)→H2(p)+ZnSO4(aq) Zn(s)|ZnSO4||H2SO4|H2(p),Pt
验证: (-) Zn(s) →Zn2++2e(+) 2H++2e-→H2(p) 净反应: Zn(s)+2H+→Zn2++H2(p)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处于平衡态,只是 rGm 将两者从数值上联系在
一起。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7/15
(2) E ,rGm 和 K 与电池反应的关系
例如
(1)H2 ( p ) Cl2 ( p ) 2H ( ) 2Cl ( )

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课件

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课件
) Pt , H2 ( P)HCl (0.06m) || HCl (0.001m)Cl2 (0.05P) , Pt (+
精选ppt
) Pt , H2 ( P)HCl (0.06m) || HCl (0.001m)Cl2 (0.05P) , Pt (+
精选ppt
四、构成可逆电极的条件
1)反应(物质)可逆; 2)电极上正、逆反应速度相当(正、逆
反应难易程度相当),从实用角度看 ,充、放电过程难易相当。
精选ppt
例如电池: Pt,H2 HCl(m)AgCl Ag (单液电池)
为热力学上严格的可逆电池:
1)H+、H2 在 Pt 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 难易程度相当;
精选ppt
若采用盐桥法可消除 液接电势,近似地当 作可逆电池。
但严格地说:双液电 池肯定有液接电势, 热力学不可逆。
所以说丹尼尔电池不是可逆电池。
前面介绍的几个电池中Leabharlann 只有铅蓄电池在 i 0 时为可逆电池。
精选ppt
例:单液的可逆电池
放电: Pt ) ½ H2 e H+ Ag +)AgCl + e Ag + Cl
总反应:Pb + PbO2+ 2H2SO4 2PbSO4 + 2H2O
充电:阴)Pb:PbSO4 + 2e Pb + SO42
阳)PbO2:PbSO4 + 2H2O PbO2 + SO42 + 4H+ + 2e
总反应:2PbSO4 + 2H2O Pb + PbO2+ 2H2SO4
电极反应、总反应完全化学可逆。
例如:

物理化学-第6章 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6章 可逆电池
净反应: Zn(s) 2AgCl(s) 2Ag(s) ZnCl2
电解池 阴极: Zn2 2e- Zn(s)
阳极: 2Ag(s) 2Cl- 2AgCl(s) 2e-
总反应:2Ag(s) ZnCl2 Zn(s) 2AgCl(s)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6.3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Zn(s)| ZnSO4(a’) || H2SO4(a)|H2(p),Pt
双液电池通常需用盐桥, 隔离溶液并消除液接电势。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非氧化还原反应
AgCl(s)→Ag+(a)+Cl- (a’)
设计氧化还原反应
(-) Ag(s) →Ag+(a)+e(+) AgCl(s)+e-→Ag(s)+Cl-(a’)
例如:
Zn(s)|Zn2+||Cu2+|Cu(s)
Zn(s)+Cu2+→Zn2++Cu(s) rGm<0,E>0
Cu(s)|Cu2+||Zn2+|Zn(s)
Zn2++Cu(s)→Zn(s)+Cu2+ rGm>0,E<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 设可逆电池反应:
aA+ bB gG + hH
2) 能量变化可逆,当E与外加电压V只相差无限
小,即V=E±dE,使通过的电流无限小,I→0,电
池(极)反应处于电化学平衡,放电又充电后,体 系和环境都能复原,不留下任何变化的痕迹。( 能量转化可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利用可逆电池的电动势进行测定的方法,探究电动势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标准氯化银电极、0.1mol/L AgNO3溶液、电解池、热水槽、温度计、万用表、导线等。

实验原理:可逆电池是指电极间反应完全可逆的电池,在理想状况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间的化学势差相等。

因此,可逆电池可以用来测量其他电池电动势或溶液中离子的标准电位。

实验步骤:1.将标准氯化银电极置于电解池中,并将电解池连接至万用表的正负极。

2.将电解池中注入0.1mol/L AgNO3溶液,使电极完全浸没其中。

3.将电解池置于热水槽中,通过热水槽中的温度计调节溶液的温度。

记录温度。

4.在稳定温度的条件下,打开万用表的电源开关,等待电动势稳定后记录电动势。

5.将温度调节至不同的数值,重复步骤4并记录相应的电动势和温度。

实验结果:温度(℃)电动势(V)200.78300.80400.82500.84600.86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动势的数值也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更多的电子参与了氯化银的还原,从而增加了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动势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这一结论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实际使用电池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电动势的稳定性,从而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离子浓度的变化未考虑。

溶液中的Ag+浓度可能随着反应过程发生变化,影响电动势的测量结果。

2.极化现象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电解池可能发生了极化现象,导致电极反应不完全,并影响电动势的测定结果。

3.万用表的误差。

万用表的精度限制了电动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查溶液中的Ag+浓度,保持其稳定。

2.进行电化学预处理,减小电解池的极化现象。

3.使用高精度的电位计或泳报仪进行电动势测量,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6章_可逆电池电动势

06章_可逆电池电动势
接触顺序. Zn2+ (a1) |Zn(s) || Cu2+ (a2) |Cu(s) ×
5. 要注明温度,不注明就是298 K;要注明物态,气 体要注明压力;溶液要注明浓度或活度。
6. 若电极没有固体物质,要加上导电的惰性电极。 Pt|H2(p)|H+(aH+) ||Cu2+(aCu2+)|Cu(s)
(G) T p
S
(nEF) T p
r Sm
r Sm
nF
E T
p
QR
T
r Sm
nFT
E T
r Hm rGm T r Sm
对标准态以上式子也成立
p
nEF
nFT
p.127例6-4
E T p
(əE/əT)p为温度系数,是常数 用途:准确计算ΔH, ΔS等
电池电动势与反应计量系数无关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判断正负极: φ大的为正, φ小的为负.例如与标准氢电 极(φθ=0)组成电池,Cu电极(φθ=0.34V)是正极,与Ag+/Ag 电极(φθ=0.80)组成电池,Cu电极成为负极.
电动势 标准电动势
E
E
若可逆电池反应为:aA+dD=gG+hH
E
E
RT nF
ln
aGg aHh aAa aDd
电极
Pt|Sn4+(a1), Sn2+(a2)
电极反应
Hg2Cl2(s)+2e2Hg(l) +2Cl-(a-) Fe3+(a1)+e Fe2+(a2) Sn4+(a1)+2e Sn2+(a2)
注:电极表示法不规定电极反应的方向,既可以表示正向(还原), 也可以表示逆向(氧化)。

物理化学6章可逆原电池

物理化学6章可逆原电池
= - 8781.5 J·mol-1
E 3.38 104 V K1 T p
r Sm
Gr m T
p
zF
E T
p
2 96500 3.37 104
65.23J K 1 mol 1
Qr=T△rSm= 298.15×65.23 =19438.54J·mol-1
r Hm G r m Qr 8781.5 19438.54
2020/5/31
物理化学
按电极材料特征将电极分为三大类:
★ 第一类可逆电极:
金属(气体)电极:金属(or气体) | 相应离子溶液
金属电极:Mez+ | Me,其电极反应为: Mez+ ( a Mez+ ) + ze- = Me(s)
气体电极:必须以惰性金属作载体和导体
2020/5/31
第六章
可逆原电池
物理化学
2020/5/31
物理化学
Zn(-)极反应为:
放 Zn → Zn2+(m1) + 2e电 Cu(+)极反应为:
Zn -
+ Cu
Cu2+(m2) + 2e- → Cu
电池反应为:

Zn + Cu2+(m2) → Cu + Zn2+(m1)
孔 隔
Zn(阴)极反应为:
如何根据化学反应设计原电池? 先找出化学反应被氧化的物质作为原电池的负
极,被还原的物质作为原电池的正极,然后按上
述惯例写出原电池符号。
[例] 将下列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解:负A极gC:l(s)A+gI(-s()a+1) I=-=(=a1C) l→- (aA2)g+I(As )gI+(se) 正极: AgCl(s ) + e- → Cl-(a2) + Ag(s)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膜 孔

隔 硫酸水溶液
1
加电动势E 加电动势 电池 极(锌极 极 锌极) 锌极 极(铜极 铜极) 极 铜极
电池的电动势E时 电池的电动势 时 Zn-2e→Zn2+ 2H++2e→H2 Zn+2H+
电池
————————————————————————————
电池
Zn2++H2
2 当E外稍大于 时,则起电解池作用,其反应是: 稍大于E时 则起电解池作用,其反应是: 阴极(锌极 阴极 锌极) 锌极 阳极(铜极 铜极) 阳极 铜极 2H++2e→H2 Cu-2e→Cu2+
如何由原电池表示符号写出其化学反应式? 如何由原电池表示符号写出其化学反应式? 先分别写出左边电极(负极 进行的氧化反应和右边电 先分别写出左边电极 负极)进行的氧化反应和右边电 负极 正极)进行的还原反应 极(正极 进行的还原反应,然后相加得原电池反应。 正极 进行的还原反应,然后相加得原电池反应。 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例2.1 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 Pt,H2(101325Pa)|HCl(a=1)|AgCl(s),Ag(s)(+ | = | 负极) 解:左边(负极 左边 负极 右边(正极 右边 正极) 正极 H2(101325Pa)→2H+(aH+=1)+2e 2AgCl(s)+2e→2Ag(s)+2Cl-(aCl-=1) (+
三、 电动势产生的种类和机理
1、界面电势差
在金属与溶液的界面上,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 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 • 一 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个离子厚度称 为紧密层;

电池的可逆电动势名词解释

电池的可逆电动势名词解释

电池的可逆电动势名词解释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组成的,每个电池单元包含两个电极(一个负极和一个正极),它们之间通过电解质连接。

电池的可逆电动势是指在没有电流流动时,电池中负极和正极之间的露脱电位差。

本文将解释电池的可逆电动势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

可逆电动势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电池在无电流通过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的最大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是由电池中发生的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当没有电流流过电池时,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存在一个全面停留的平衡态,这时可测量到的电势差即为电池的可逆电动势。

两个主要影响电池可逆电动势的因素是离子活性和温度。

离子活性是指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含量,它影响电池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并直接影响到电池中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温度则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并改变电池中的离子扩散速度,因此也会对电池的可逆电动势产生影响。

电池的可逆电动势是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可逆电动势意味着电池具有更高的化学反应能力,能够产生更大的电势差。

这也意味着电池能够提供更高的电流和更稳定的电压输出。

因此,对于需要高电压和高电流输出的应用,选择具有较高可逆电动势的电池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实际情况下,电池的可逆电动势是很难完全实现的。

在真实的工作条件下,由于电流流动和能量转化的不可避免的损耗,电池中会存在一定的内部电阻,并引起电池的电压下降。

这被称为电池的极化。

极化的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大小和电池内部的反应速率。

因此,实际的电池电动势会小于可逆电动势。

要提高电池的可逆电动势,可以通过优化电池的设计和使用更高效的电极材料来实现。

例如,选择更高活性的化学物质作为正负极材料,提高电池中的反应速率和离子迁移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调整温度等控制因素来改善电池的可逆电动势。

总而言之,电池的可逆电动势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电池在无电流流动时可以达到的最大电势差。

该电势差受离子活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chapter.6

chapter.6

第六章可逆电池电动势习题6.1(1)解:负极(氧化反应):Cu (s) →Cu2+(a Cu2+) + 2e正极(还原反应):2Ag+ (a Ag+) + 2e→2Ag (s)电池反应:Cu (s) + 2Ag+ (a Ag+) →Cu2+ ( a Cu2+) + 2Ag (s)(2)解:负极(氧化反应):1/2H2 ( p H) →H+ (a H+) + e正极(还原反应):Ag(a Ag) + e →Ag (s)电池反应:1/2H2 ( p H) + Ag+ (a Ag+) →H+ (a H+) + Ag (s)(3)解:负极(氧化反应):Ag (s) + Br-(a Br-) →AgBr (s) + e 正极(还原反应):AgCl (s) + e→Ag (s) + Cl- (a Cl-)电池反应:Br- (a Br-) + AgCl (s) →AgBr (s) + Cl- (a Cl-)(4)解:负极(氧化反应):Sn2+ (a Sn2+) →Sn(a Sn4+) + 2e 正极(还原反应):2Fe3+ (a Fe3+) +2e →2Fe2+ (a Fe2+) 电池反应:Sn2+ (a Sn2+) + 2Fe(a Fe3+) →Sn(a Sn4+) + 2Fe2+ (a Fe2+)(5)解:负极(氧化反应):Pb (s) + SO42-(a SO42-) →PbSO4 (s) + 2e 正极(还原反应):Cu2+(a Cu2+) +2e→Cu (s)电池反应:Pb (s) + Cu2+ (a Cu2+) + SO42-(a SO42-) →PbSO4 (s) + Cu (s) 习题6.2(1)解:Zn (s)│ZnSO4 (aq)║CuSO4 (aq)│Cu (s)(2)解:Ag (s),AgI (s)│I-(a I)║Cl(a Cl)│AgCl (s),Ag (s)(3)解:Pt (s)│Fe2+(a Fe2+),Fe 3+(a Fe3+)║Ag+(a Ag+)│Ag (s)(4)解:Pt (s),H2 ( p H)│H+(a H+)│O2 ( p O),Pt (s)(5)解:Ag (s),AgCl (s)│Cl-(a Cl-)│Cl2 ( p Cl),Pt (s)习题6.3解:设293K时电池电动势为E: (E −E1) /(T −T1)= − 4.16×10-5V · K-1E= − 4.16×10-5V · K-1(293K − 273K ) + 1.0186V = 1.0178 V设反应中n = 2Δr G m= − nFE = −2×1.0178 V×96485 C · mol= −196.40 kJ/molΔr S m = 2×96485 C/mol×(−4.16×10-5V/ K)= − 8.03J/K· molΔr H m=Δr G m +TΔr S m= −196.40 kJ + 293K×(−8.03J · K· mol)×10-3= −198.75 kJ/mol Q R = TΔr S m = 293K×(− 8.03J/K· mol)×10-3= − 2.35 kJ/molW ′max = Δr G m= −196.40 kJ/molΔr U m = Q R + W ′max= −2.35 kJ · mol− 196.40 kJ · mol= − 198.75 kJ/mol习题6.4解:负极(氧化反应):Zn (s) →Zn2+(a Zn) + 2e正极(还原反应):Cu2+(a Cu) + 2e→Cu (s)电池反应:Zn (s) + Cu2+(a Cu) →Zn2+(a Zn) + Cu (s)(1)反应中n = 2Eθ= φ+θ−φ-θ= 0.337 V − (−0.763V)= 1.100VE= φ−φ= Eθ− ln a Zn/ a Cu= 1.100V − ln0.1/0.1= 1.100V(2)Δr G m= − nFE= −2×1.100V×96485 C /mol= −212.27 kJ/molΔr G= − RT ln K= − nFEln K= = 2×1.100V×96485 C/mol/(8.314 J/K· mol×298K )= 85.675K= 1.62×1037习题6.5解:负极(氧化反应):Zn (s) →Zn(a Zn2+) + 2e正极(还原反应):2Tl(a Tl+) + 2e→2Tl (s)电池反应:Zn (s) + 2Tl(a Tl+) →Zn(a Zn2+) + 2Tl (s)(1)Eθ=φ+θ−φ-θ= − 0.3363 V − (−0.763V) = 0.4267V(2)反应中n = 2E=φ+−φ-= Eθ−RT/nFln a Zn2+/ a Tl+= 0.4267−8.314×298/(2×96485)×ln0.95/0.93= 0.4255V 习题6.6解:负极(氧化反应):1/2H2 ( pθ) →H+(a H+) + e正极(还原反应):AgBr (s) + e→Ag (s) + Br-(a Br-)电池反应:1/2H2 ( pθ) + AgBr (s) →Ag (s) + HBr (a)反应中n = 1E=Eθ−RT/F ln(a H· a Br-)= Eθ−RT/F ln(a±2)= Eθ−RT/F ln(r±m±)2= Eθ−RT/F ln(r±m B)2ln r±= (0.07103V − 0.200V)×96485 C · mol/ (2×8.314 J · K· mol×298K) − ln0.1= − 0.208r±= 0.812习题6.7解:(1)pH x = pH S + (E x −E S)/0.05916V= 4.00 + (0.2065 − 0.1120)V/0.05916V = 5.60(2)E x = E S− 0.05916V (pH S− pH x)= 0.1120V − 0.05916V (4.00 − 2.50) = 0.0233V习题6.8解:(1)设计电池:Pt (s),H2 ( pθ)│HI (a±=1)│I2 (s),Pt (s)(2)反应中n = 2E=φ+θ−φ-θ= 0.5362 Vln K= = 2×96485×0.5362/(8.314×298)= 41.76K= 1.37×1018(3)反应中n = 1,Eθ相同,Kθ (2)= [Kθ (1)]1/2电池的E和Eθ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方式无关,而Kθ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方式有关。

6章-可逆原电池

6章-可逆原电池

中南大学
6.1 可逆原电池电动势
6.1.3 可逆原电池的电动势
1,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的电势差 , 金 属 电 极
+ + + + + + + + + + + + + + + + + + + +
金 属 电 极
+ + + + + ++ + + + +
+ + + + + + + + + +
溶液 溶液 电势差
中南大学
6.1.3 可逆原电池的电动势
3, 液体接界电势差 , NO3–(慢) Ag+(快) _ + _ + _ + _ + _ + AgNO3(a1) AgNO3(a2) Ag+(慢) H+(快)
a1 > a2
+ + + + + AgNO
_ _ _ _ _
HNO3
3
当两种离子以不同的扩散速率通过液界面时, 当两种离子以不同的扩散速率通过液界面时,两相间也会 存在电荷不均等,形成液体接界电势差, 表示。 存在电荷不均等,形成液体接界电势差,以ϕ扩表示。
多 孔 膜
硫酸水溶液 隔
中南大学
6.1 可逆原电池电动势
6.1.1 可逆电池和不可逆电池
当外加电动势E 稍小于电池的电动势E时 ① 当外加电动势 外稍小于电池的电动势 时,则该电池 起原电池作用,反应如下: 起原电池作用,反应如下: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PPT课件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PPT课件

电池符号与电池反应互译
1、根据电池符号写出电池反应
Pt|H2(pH2)|H2SO4(a)|Hg2SO4(s)|Hg(l)
负极:H2(g)2H++2e
氧化反应(阳极)
正极:Hg2SO4(s)+2e
2Hg(l)+ SO
2 4
还原反应(阴极)
电池反应:
H2(g)+ Hg2SO4(s) 2Hg(l)+ H2SO4(a)
最后,用此电池写出对应的电池反应,与原反应对 比,以判定构成的电池是否正确。
负极: Ag Ag+ + e 正极: AgI(s) + e Ag + I 电池反应: AgI(s) Ag+ + I 与原反应相反,电池的正负极安排反了,应为
Ag| AgI(s) | I(a2) || Ag+ (a1)|Ag
() Zn(s) Zn2 2e
() 2AgCl(s) 2e 2Ag(s) 2Cl
净反应 Zn(s) 2AgCl(s) Zn2 2Cl 2Ag(s)
作电解池 阴极: Zn2 2e Zn(s) 阳极: 2Ag(s) 2Cl 2AgCl(s) 2e
净反应 Zn 2 2Cl 2Ag(s) Zn(s) 2AgCl(s)


相固






与镉汞齐的活度有关,

A
F
G
所以也有定值。
0 0.2 0.4
0.6 0.8 1.0
Hg
w(Cd)
Cd
§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1、左边为负极,起氧化作用,是阳极; 右边为正极,起还原作用,是阴极。

物理化学-第6章 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6章 可逆电池
方法一:
E (Cu2 | Cu)
(Zn2 | Zn)
[
RT 1 - 2F ln a ] [ (Cu2 | Cu)
Cu 2
RT 1 - 2F ln a ] (Zn2 | Zn)
Zn 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方法二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6.3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物理意义:在等温等压下,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降低 等于它对外所做的可逆的非体积功。
• 若非膨胀功 Wf 仅电功一种,即对于可逆电池反应: W Pt EIt QE nEF
总反应:PbCl2 (s) + SO42 (a1) PbSO4 (s) + 2 Cl (a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 、从化学反应设计电池
(1)氧化还原反应
Zn(s)+H2SO4(a)→H2(p)+ZnSO4(a’)
(-) Zn(s) →Zn2+(a’)+2e(+) 2H+(a)+2e-→H2(p)
εc
ε-
εj
ε+
E = εc + ε - + εj + ε+
上一内容
若用盐桥 “ ”,则消除 j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 事实上,无论是实验测定还是理论计算,都无法确 定单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绝对值。
• 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知道电池的电动势 E,即正、 负电极的电极电势之差 值(其相对大小)

电化学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讲解

电化学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讲解

8
(一)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4.电池符号与电池反应的互译 (1)电池符号的写法 (2)不同类型电池的设计
9
(二)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二)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1.产生原因
() Cu' | Zn | ZnSO4 (a1) | CuSO4 | Cu()
接触 -
扩散
+
E = - + 扩散 + +
17
(四)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四)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1、从E和
(
E T
)
p
求DrHm和DrSm
Dr Gm zEF
判据;最大有效功
D
r Sm

zF

E T
p
温度系数:单位V/K
QR D r Hm
TD D
r Sm zFT rGm T D
E T p r Sm zEF
电化学II. 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II.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一)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1. 可逆电池的条件 (1)电极上的化学反应可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
作为原电池(E>E外)的放电反应是作为电解池 (E<E外)的充电反应的逆反应。 (2)可逆电池在放电或充电时所通过的电流 必须无限小。 (3)电池中没有不可逆的液体接界存在。
2

Na+ (a ) nHg(l) e Na(Hg)(a)
5
(一)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来自⑵第二类电极金属-难溶盐及其阴离子组成的电极 金属-氧化物电极
6
(一)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电极
电极反应(还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可逆电池电动势6.1 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的类型、电极电势标准态、电动势、Nernst公式及其应用;2.掌握可逆电池热力学,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生命体系及土壤体系等领域中的应用;3.了解pe、pH−电势图和生化标准电极电势。

6.2 内容概要6.2.1 可逆电池1.可逆电池(reversible cell)的条件:电池在充、放电时发生的反应必须为可逆反应;电池充、放电时的能量转换必须可逆,即通过电池的电流无限小,无热功转化。

2.可逆电极的类型(1)金属电极由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包括汞齐电极。

如Zn电极 Zn (s)│ZnSO4(aq) 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 )φZn/ Zn = φ−ln(2)气体电极由惰性金属(通常用Pt或Au为导电体)插入某气体及其离子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如氢电极, Pt,H2 ( p)│H(a H) 电极电势φ= φ− ln(3)金属难溶盐电极将金属表面覆盖一薄层该金属的难溶盐,浸入含有该难溶盐的负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如银−氯化银电极, Ag (s),AgCl (s)│Cl(a Cl) 电极电势φAgCl,Ag,Cl = φ− ln a Cl(4)氧化还原电极由惰性金属(如Pt片)插入某种元素两种不同氧化态的离子溶液中构成电极,如Sn、Sn电极,Pt (s)│Sn(a),Sn(a) 电极电势φ= φ− ln3.电池表示法电池的书面表示所采用的规则:负极写在左方,进行氧化反应(是阳极),正极写在右方,进行还原反应(是阴极);组成电池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并注明电极的状态;气体要注明分压和依附的不活泼金属,温度,所用的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等,如不写明,则指298K,p,a=1;用单垂线“│”表示接触界面,用双垂线“║”表示盐桥(salt bridge);在书写电极和电池反应时必须遵守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

6.2.2 电极电势1.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用镀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用标准压力的干燥氢气不断冲击到铂电极上所构成的电极,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

2.电极电势把标准氢电极作为负极与给定电极构成电池,测出的电池电动势作为给定电极的电势,标准还原电极电势表上的值都是对标准氢电极的相对值。

3.Nernst公式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电极,其电极还原反应写成如下通式氧化态 + n e→还原态或 Ox + n e→ Red电极电势φ = φ− ln= φ+ ln若将电极写成一般形式 a A + d D + n e →g G + h H电极电势φ = φ− ln可逆电池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为E= φ−φE= φ−φ6.2.3 可逆电池热力学(Δr G m)T,P = W ′max(Δr G m)T,P = −nFE如果电池两极的各种反应物均处于标准态,则Δr G= −nFE若可逆电池反应为 a A + d D ═g G + h H 可得Nernst方程E = E− lnE= ln KΔr H m = −nFE + nFT()pΔr S m = nF()p Q R = nFT()p = TΔr S m由电池的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p的正负可确定可逆电池工作时是吸热还是放热()p > 0,吸热()p < 0,放热6.2.4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1.对消法测电动势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没有电流通过时两极间的电势差,所以电动势常用对消法进行测定,而不能用Volt计或万用电表直接测定。

2.标准电池电位差计中所用的标准电池(standard cell),其电动势必须精确已知,且能保持恒定。

常用的是饱和Weston(韦斯顿)标准电池。

温度对其电池电动势影响很小,E与温度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E= 1.01845 − 4.05×10(T−293) − 9.5×10(T−293)+ 1×10(T−293)3.电动势测定的应用通过测定电动势,可获得电化学体系的很多性质,如用于判断反应趋势;计算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的平衡常数;求微溶盐的溶解度和溶度积;求算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计算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Δr G m、Δr H m、Δr S m等;测定溶液的pH值;计算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电极电势,土壤和生命体系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液接电势求离子的迁移数;确定离子价态以及电势滴定等。

6.2.5 电子活度及pH−电势图1.电子活度pe 电极反应:氧化态 + n e →还原态达平衡时K=a e称为电子活度(electron activity),其值反映了体系氧化还原性的强弱。

用pe表示电子活度的负对数,pe = − lg a e,并定义 pe= lg K pe = pe− lg298K时,φ/V = 0.05916 pe φ/V = 0.05916 pe当还原态活度与氧化态活度相等时pe = pe。

pe越小时,体系的电子活度越大,提供电子的趋势越大,还原性越大,电极电势越低,否则相反。

pe数值计算得到,不能由实验测定。

2.电势−pH图及应用在温度和浓度恒定时,电极电势只与溶液的pH值有关,电极电势与pH值的关系曲线,称为电势−pH图。

由图可以解决水溶液中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及平衡问题,可以知道反应中各组分生成的条件及组分稳定存在的范围。

6.2.6 生化标准电极电势1.生化标准电极电势有氢离子参加的反应氧化态 + m H+ n e →还原态电极电势为φ = φ− lg+ lg a在298K时φ = φ− lg−m pH如果电极反应是在pH固定的条件下进行,则pH与φ合并令其为φ⊕,则φ = φ⊕−lgφ⊕称为生化标准电极电势,是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活度均为1,pH值固定条件下电极反应的电极电势。

pH值不同时,φ⊕也不同。

生理反应和一些土壤中的反应是在近中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在生命体系和土壤科学中,经常用到pH = 7.00时的φ⊕值。

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体系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可根据φ⊕计算确定,或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确定。

测定生物组织液的氧化还原电势,可以用来研究一些生理和病理现象。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还用于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的研究以及生物体呼吸链的研究。

2.膜电势在生物化学上,常用下式表示膜电势(membrane potential)Δφ= φ内−φ外= ln因为生命体中溶液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测得准确值。

目前膜电势在工业生产、医药科学和生命体中的应用很多,如应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略作ECG)判断心脏工作是否正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可以了解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电活性等。

6.3 例题和习题解答例6.1有一氧化还原反应Ag (s)+ Fe(a Fe) → Fe(a Fe) + Ag(a Ag),在298K时,φ(Ag/Ag)= 0.7991V,φ(Fe/Fe)= −0.440V,φ(Fe/Fe)= −0.036V,(1)将上述反应设计成电池;(2)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已知:m(Fe)= 1 mol · kg,m(Fe)= 0.1mol · kg,m(Ag)= 0.1 mol · kg。

(设活度系数均为1)解:(1)设计电池:Ag (s)│Ag(a Ag)║Fe(a Fe),Fe(a Fe)│Pt (s)负极(氧化反应):Ag (s) → Ag(a Ag)+ e正极(还原反应):Fe(a Fe) + e→ Fe(a Fe)电池反应:Ag (s) + Fe(a Fe)→ Ag(a Ag) + Fe(a Fe)(2) Fe(a Fe3+) + 3e → Fe (s) Δr G(1)= −3φ(Fe/ Fe)∙FFe(a Fe2+) + 2e→ Fe (s) Δr G(2)= −2φ(Fe/ Fe)∙FFe(a Fe3+) + e → Fe(a Fe2+) Δr G(3)= −φ(Fe/ Fe)∙FΔr G(3)=Δr G(1) −Δr G(2)−φ(Fe/ Fe)= −3φ(Fe/ Fe) − [−2φ(Fe/ Fe)]φ(Fe/ Fe)= 3φ(Fe/ Fe) − 2φ(Fe/ Fe) = 3×(−0.036V) −2×(−0.440V)= 0.772 VE= φ−φ= E− ln= E− ln(a Ag· a Fe/ a Fe)= φ(Fe/ Fe) −φ(Ag/Ag) −ln= 0.772 V − 0.7991V −2×8.314 J · K· mol×298K / 96485 C · mol×ln(0.01)= −0.0271 V +0.0118V = 0.09V例6.2已知电池 Pt (s),H2 ( p)│H2SO4(0.01mol · kg)│O2 ( p),Pt (s),H2O(l)的标准生成焓为−285.830kJ · mol,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为−237.129 kJ · mol,试计算上述电池在298.15K时的电动势和温度系数。

解:负极(氧化反应):H2 ( p) → 2H(a H) + 2e正极(还原反应):1/2O2 ( p) + 2H(a H) + 2e→ H2O (l)电池反应: H2 ( p) +1/2O 2 ( p) → H2O (l)所以Δr G m = Δf G,HO(l)= −237.129 kJ · mol又(Δr G m)T,P = −nFE故 E = −= − (−237.129 kJ · mol)/(2×96485 C · mol)= 1.229V由式Δr H m = −nFE + nFT()p得()p = += 1.229V/298.15K + (−285.830kJ · mol)/(2×96485 C · mol×298.15K)= − 8.46×10V · K例6.3在298.15K时,已知φ= 0.80V,φ= 1.09V,AgBr (s)的溶度积K sp = 4.57×10,试设计电池,计算298.15K时AgBr (s)的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Δ f G。

解:AgBr (s)的溶解反应 AgBr (s) → Ag(a Ag) + Br(a Br)设计成电池Ag (s)│Ag(a Ag)║Br(a Br)│AgBr (s),Ag (s)负极(氧化反应):Ag (s) → Ag(a Ag) + e正极(还原反应):AgBr (s) + e → Ag (s) + Br(a Br)电池反应:AgBr (s) → Ag(a Ag) + Br(a Br)E= φ−φ = ln K sp所以φ= φ+ ln K sp= 0.80V + 8.314 J · K· mol×298.15K /(1×96485 C · mol)×ln(4.57×10)= 0.07VAgBr (s)的生成反应 Ag (s) + 1/2Br2(l) → AgBr (s)设计成电池 Ag (s),AgBr (s)│Br(a Br)│Br2 (l),Pt (s)负极(氧化反应):Ag (s) + Br(a Br) → AgBr (s) + e正极(还原反应):1/2Br2 (l) + e → Br(a Br)电池反应:Ag (s) + 1/2Br2(l) → AgBr (s)E=φ−φ = 1.09V − 0.07V = 1.02VΔf G(298.15K)= Δr G(298.15K)= −nF E= −1×96485 C · mol×1.02V= −98.41 kJ · mol例6.4 已知298K时电池:Au (s),AuI (s)│HI (m) │H2 ( p),Pt ;(1)写出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2)当m=10mol · kg时,E= −0.97V;当m=3.0 mol · kg,E= −0.41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