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通用5篇)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今年刚送走一个五年级,重新接了个一年级。
感觉真是不习惯,且不说那些小不点们在课堂上一会动儿一会动儿的,也不说学生有什么事情都要来报告老师,诸如“我想上厕所”“某某拿我的东西”之类。
但凡学校有什么活动,往往要老师亲力亲为。
诸如此类的也花费低年级老师很多时间、精力和口舌。
原来的学生彼此熟悉,很多时候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已心领神会。
班级的日常工作也有小干部管理,老师大多时候只管教学即可。
现在,面对这些小不点儿,有一句话没讲到,他们就不知该怎样做,我不免有手忙脚乱之感。
就在我颇感困惑时,一位朋友向我推荐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完之后,感触很多,启发也很多。
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教学要慢慢磨,要给学生慢慢悟的时间。
孩子千般种,个性千般样。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要向我们要求的那样,这也是不现实的。
读过看云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感悟到教学,尤其一年级的教学要慢慢磨,要给学生慢慢悟的时间。
孩子思维的大门需要慢慢打开的。
更何况他们的学前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年级孩子第一道难关就是学习拼音,枯燥的拼读常让一些孩子望而怯步。
在课堂上,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来使得孩子们对拼音动情。
“清晰简练、生动鲜明的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节课心存期待……无论教学辅导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情感,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简单的真理,却是需要深厚的积累。
好书分享《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奠定一生学习阅读的基 础,一生与书结缘,将多么诗意美好!
摘录赏析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秩序 形成的时机却是一旦错过,补救艰难——闹的荒 草一旦生根,必定乱蓬蓬拥塞了孩子的心灵,其 中难以开出思静的花朵。而没有静听和沉思为前 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 效折腾而已。
读书感悟一:
心平气和 循序渐进
3. 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
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在小学阶段我们要 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那才是 支撑学生未来十几年甚至一生的核心素养。
4. 对学困生做到“气和”。
一味地补缺补差,可能会导致学困生丧失学习 的信心,倒不如对他们“气和”一点,多给鼓励和 自由,各随其能,各随其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 喜。
摘录赏析
关于母语教学,我所努力的目标是在每个孩子那 里种下一株树,待其根深蒂固,待其获得旺盛而深厚 的主动生命力,任谁教他们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现 在,仍需教师全力以赴的是着力于根部的培植和滋养, 是锲而不舍的增长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至于分数,只是一时的花朵和果实,不能不要,但绝 不能成为基础阶段营求的目标。
读书感悟二: 家校联手 相互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 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 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读书感悟三: 广泛阅读 爱上看书
“教师的根应当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 在书籍。” “对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 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薛萍瑞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选13篇)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选13篇)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选13篇)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1我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书名上“心平气和”这个词。
我想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一年级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
可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于是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书中薛老师用原生态的教育随笔,叙述了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点滴,真实地再现我们一年级教师面对的相似的日子。
从初入学的闹到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不害怕学习,进而到热爱学习。
她领着孩子们听经典音乐,让孩子们阅读各类书籍,她号召家长营造学习型家庭。
薛老师用朴素的言语传递着她的教育理念,平凡的事件中展示她的胸怀。
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让我感觉到有一个知己在与我敞开心扉的交流每天带一年级的心得。
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巨大差距。
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这本书,而自己却无法做到心平气和,觉得自己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停,于是每天还是细细地读,书中的很多细节留给我的是感动和思考。
一、佩服薛老师那极具个性的思想。
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
让我们慢慢来吧。
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
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薛老师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从容而行的。
在语文教学中,她坚信课外阅读的滋养,坚信“混混”法,允许暂时的落后,允许落后学生的永远存在,因为每个人的发展是不可能步调一致的。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
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感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读书分享 汇报日期
《薛瑞萍班级日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帮助刚入学的孩子 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 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指导用 书!
《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 气和的一年级》全程记录了一 名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工作历程, 对于刚踏上教育一线的我来说, 这本书犹如者薛瑞萍是安徽 省62中小学部的语文老师,
2004年9月她以“看云”的网名
在“教育在线”网上贴出了一篇
帖子“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 她第三次带一年级的每日经历为 主题,掀起了低年级教师和家长 的追看热潮。后来由长春出版社
出版成书。
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走向平和”: 作者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其每天的工
薛老师认为:“教师的根应当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在书 籍。”“对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 有活力的状态。”所以她一天不看书,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只要有时 间,就拿出书来阅读。
收获四:把阅读看做生活必须。
《教育漫话》里有这样的句子:“小时候 孩子的容易塑造,正如水是柔软的,可以 轻易改变它的流向。童年就是水。教育的 根部,就是在童年。”薛老师正是以心平 气和的心态,循循善诱,孜孜不倦,让孩 子的童年流淌着爱的音符。
作历程。 第二部分“请跟我来”: 以书信体形式向读者呈现了一年级第一学期与
家长交流的21封书信。 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
讲的是新学期出现的新气象。
01
收获一:强调一个“静”字。
02
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 一个安静的氛围,不但自己 声音小而柔和,要求孩子也 能够做到轻声慢语。
收获二:教师要善于反省。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再次品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让我思绪万分,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薛老师以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态度,向我们讲述了她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故事。
她对孩子细心的呵护、对家长真诚的交流,让我深受感动。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事业的老师的形象。
她的执著与细致,是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面对一群刚上小学的孩子,薛老师却略带得意地说:“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
”她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让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学习。
她让孩子们听音乐,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培养学生在音乐中修身养性。
这种方法不仅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还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这本书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
她把这一组信叫做“请跟我来”,意味着老师和家长同心合力地完成一年级小学生的教育任务。
她认为:“不仅要教育孩子,也要教育家长,怎样做好一个家长,怎样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成长。
”
读完这本书,我深悟了教育的美丽源于用心去感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试着用更轻柔的声音说话,让自己更加心平气和。
同时,我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共同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当我翻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时,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温暖与智慧的教育世界。
作者薛瑞萍老师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记录了她与一年级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书中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却有着最朴实、最实用的教育方法。
薛老师用她的耐心、爱心和慧心,告诉我们如何在一年级这个特殊的阶段,帮助孩子们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懵懂,也带着许多的不适应。
薛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她总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们的种种问题。
她不会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大发雷霆,也不会因为孩子的学习困难而心急如焚。
她相信,只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能够慢慢成长。
在教学上,薛老师非常注重阅读。
她认为,阅读是孩子们获取知识、培养语感、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她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读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同时,她也鼓励家长们在家中陪伴孩子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这种对阅读的重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阅读这个能够滋养孩子心灵的宝库。
薛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她不会通过严厉的惩罚来约束孩子们,而是通过制定简单明确的规则,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同时,她会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们。
比如,她要求孩子们保持安静,自己也会轻声细语;她要求孩子们爱护书本,自己也会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本图书。
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薛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她会定期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同时,她也会给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她认为,只有家校合作,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家长,而是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指导用书。
该书全程记录了一名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工作历程,对于刚踏上教育一线的您,或许是不无裨益的!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欢迎大家阅读!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
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
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教育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
第二部分是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
第三部分是平和辐射,收录了她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是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
让我们慢慢来吧。
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
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阅读。
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
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
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
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
2024年教师读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悟
【教师读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悟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始终相信,我所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更出色。
读书是给以人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今天我要分享一本和教学相关的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这本书的作者是薛瑞萍老师。
她做了三十多年的班主任,这本书是她当一年级班主任时,写了整整一年的班级日志和感悟。
这本书和大部分教育书籍不同。
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概念,只有探索和实践后的忠实记录。
书里记录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日复一日的平淡和琐碎。
一年级,鸡飞狗跳是常态。
如何在痛苦中寻找一条出路?如何真正引导学生?即使我做了好多心理建设和前期准备,但真正面对一年级的鸡飞狗跳还是傻了眼。
于是我开始在这本书里找答案,没事儿就翻翻。
这本书的理念和“双减”很类似,都是让教育回归本真。
因为学生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也许教师转换一种心态和方法,教育会简单很多。
培养学生的静气是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我们太清楚,一年级是如何聒噪,学生是如何叽叽喳喳。
聒噪则心不静,心不静就浮躁,难以学到东西。
薛老师很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首先是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不大吼大叫。
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
老师尽量轻声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
只要心能静下来,学生就能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
大量的阅读使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
我想,这也是她成功的因素之一,这也是我日后需要改进的重点。
忙碌的工作压缩了我自己读书的时间,在教学中,读的最多的就是教科书,但正如陆游所说:学诗的“功夫在诗外”,教学其实也需要我们摄取大量的课外知识,不断补充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胜任。
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阅读和诗文可以是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
这句话真的让我醍醐灌顶,一下子将我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
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班级《心平气和的一班级》,从题目看,就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迷住一班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起点,应当和杂乱、焦虑、紧急这些词连在一起的,怎么还能心平气和?刚开头几天,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
讲课声音尽量小,同学读书要求专心但轻声。
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宁静看书的孩子。
面对无序、吵闹的同学,老师难免要提高音量大喊,让乱哄哄的课堂静下来,咽喉炎就成了老师的职业病。
当看到薛瑞萍老师的这段文字时,特殊关注,渴望看到她这一教学方式的结果。
家长都盼望老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惟恐孩子发言的机会比别人少。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薛瑞萍老师则认为孩子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倾听,而这往往被我们忽视。
刚开头还以为薛老师是不是和以往的老师一样,也是填鸭式的教学,让同学以听为主?后来看到她让同学倾听的时候,孩子们是怎么样的静,这是对发言者的敬重,当然也为学习供应了良好的环境,一举两得。
教学从宁静训练开头。
走向平和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从2023年8月31日孩子入学的前一天,到2023年1月21日一班级第一学期结束,薛瑞萍老师具体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如何走过困难的时期建立了起良好的秩序的。
秩序从宁静开头。
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关心同学养成自觉学习、仔细听讲、按时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渐渐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宁静这一条。
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
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
她盼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同学懂得静是好的。
一班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行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
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关心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
读后感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后感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最近读了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感触颇深。
这是一本记录薛老师和一年级孩子们相处点滴的书籍,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以平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
书中,薛老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心平气和。
在面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时,他们好动、好奇、懵懂,常常会让老师感到疲惫和无奈。
但薛老师告诉我们,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心平气和。
因为只有当老师的心态平和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想起自己在面对一年级孩子时,常常会因为他们的调皮捣蛋、注意力不集中而大发雷霆。
读了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紧张,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薛老师用自己的耐心和包容,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她允许孩子们犯错,在错误中引导他们成长。
比如,当有孩子在课堂上随意说话时,她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轻轻地走到孩子身边,用眼神或者手势提醒他们。
这种方式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薛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她认为,阅读是让孩子安静下来、提高专注力的最好方式。
在书中,她详细地记录了如何引导孩子们阅读,从选择适合的绘本到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受。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
另外,薛老师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她认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方法和经验。
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让教育形成了合力,共同促进了孩子的成长。
在书中,我还看到了薛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她每天都会记录下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读完之后感触良多。
今天就就这本书说说自己的一些收获。
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该以怎样的方式与学生、家长相处?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种种疑惑围绕心间,令人不由焦虑。
而薛瑞萍老师的这本书却给了我许多启发,大大减轻了我内心的不安。
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作为一名新教师,最让我担心的便是教导一年级的学生。
一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年纪较小,常常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哭闹,再比如突然尿裤子等;另一方面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并不能立刻转换身份,进入现有的角色,纪律性较差,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
因此,说起一年级,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吵闹、慌乱、焦头烂额。
而这本书的名字却恰恰叫“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不免让我带了一份好奇、一份疑惑,想要看看薛老师如何将“心平气和”与“一年级”画上等号。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教育类著作,它以日记随笔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了薛老师第三次带一年级时发生的生活点滴与所思所想。
书中没有空洞的大道理,却通过一个个朴实无华的生活片段,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教学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薛老师的教学智慧,启迪我们去反思自己、去改进自己,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首先,用阅读丰富自身。
文中处处可见薛老师对于读书的热爱,甚至她觉得哪天没读书就仿佛缺少了什么。
不管是简单明晰的、还是晦涩难懂的,薛老师都坚持把它们读完。
不只是读完,她还会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思考,结合教学实际去实践与反思。
这十分值得我敬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不止说说而已。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常常能感到读书的重要性。
多读书,它能使我更为博学,提高我的文学修养,补充我尚且浅薄的阅历;多读书,它能使我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活跃;多读书,它能让我修身养性,面对困难或繁杂的事情更加淡定从容;甚至多读书还能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人的气质……由此可见,读书是多么重要,更何况身为语文老师,本就需要较好的阅读功底与文学修养。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平气和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
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
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
《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
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
”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
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
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
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
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
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
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
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读书之始,我是觉得应该对自身的启发不是很大的。
因为我是教数学的,而薛瑞萍老师是教语文的,虽同为一年级教师,但在一些方面始终有着细微的差异,比如薛瑞萍老师教拼音时就提到,语文和数学是不同的,是可以混着拖的,所以在教孩子们拼音时,她是有很大耐心的,可以一点点的慢慢的教孩子们,但是数学却不一样,数学不像语文,有着阅读作为温床,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与领悟,数学有着它的客观性,它要求迅速准确,所以本身比较枯燥一些。
深入阅读之后,才发现,教语文和教数学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教书育人吗?于是才认真的去阅读,去体味薛瑞萍老师在书中表达的涵义。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所获。
首先是“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睿智,这对于教低年级孩子的老师来讲,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面对那些天性好动,又不懂世事的孩子们,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到心平气和,但是身为教师,这却是我们必备的一种素养,说到老师这个职业,不得不说我们的鼻祖孔子,他老人叫就曾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说明“不愠”是为师者的一项重要品质。
顺带一提,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作者自身一日不读书,便觉得心里落落的,仿佛少了点什么,几日不读书,便觉得有“急躁之气”,这点让我很是忏愧,虽然平时也有阅读的习惯,但却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仿佛读书不过是一种消遣,比起薛瑞萍老师那种把读书当作吃饭睡觉这种事来对待的态度,实在是自惭形秽。
身为教师,常年与书为伴,读书实在当好老师的一个重要习惯。
其次是沟通,教师不仅仅是要和孩子沟通,更要和孩子的家长们沟通,“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只有处理好教师、孩子、家长的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而教师在这当中,就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家长会不应该是让老师说说孩子的“小报告”,更应该让家长、孩子以及老师做一个深层次的交流。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读后感(精选5篇)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读后感(精选5篇)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读后感(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读后感1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
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
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教育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
第二部分是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
第三部分是平和辐射,收录了她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是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
让我们慢慢来吧。
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
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首先要每天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来源于阅读。
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
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在分享之前,请大家先看几句摘抄: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
让我们慢慢来吧。
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激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读书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
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特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这是摘自《薛瑞萍班级日志》中的几句话,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目是《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这本书是安徽省一线教师薛瑞萍老师的每日记载,用教育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她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走向平和。
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时间跨度是五个月。
这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请跟我来。
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部分。
第三部分:和平也辐射。
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影响的见证。
第四部分:聆听大师。
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洛克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
整本书没有高深的语言却有着娓娓叙来的亲切,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的感动并打动了我。
感悟一:常规的养成要循序渐进。
刚入学的孩子特别爱唧唧喳喳,静不下心来,你会觉得他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全都养成。
但薛老师不是这样。
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
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
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感受
分享2: 心平气和,谈何容易。这 才是痛苦的修炼呢。只要进 了校门,每天都有动怒的诱 惑,每天都有严酷的考验— —尤其是班主任。不到退休, 不能结束。真所谓工作不息, 磨砺不止!
分享3: 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能 够态度温和。 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 会从一些孩子到的时机一旦错过,补救艰 难——闹的荒草一旦生根,必定乱 蓬蓬拥塞孩子的心灵,其中难以开 出静思的花朵。
这本书的作者薛瑞萍 是安徽省62中小学部的 语文老师,2004年9月 她以“看云”的网名在 “教育在线”网上贴出 了一篇帖子“心平气和 的一年级”,以她第三 次带一年级的每日经历 为主题,掀起了低年级 教师和家长的追看热潮。 后来由长春出版社出版 成书。
分享1: “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 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 有活力的状态。”
分享7:
• “语言修养”——苏大师认为,无论你教什 么学科,这都是作为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 素养。否则,学生听课如同受刑,为了取 得好的成绩,孩子们将以健康为代价。 • 清晰简练、生动新鲜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 对你的每一节课心存期待。他们知道:从 你嘴里出来的话,绝不会重复昨天,绝不 会是机械迂腐的陈词老调。无论教学辅助 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 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 基本的方式。
阅读,使路上的风景特美, 思考,使我们少走弯路, 在阅读中学习,学习一种淡然的态度,学习思 考问题的独特见解,学习智慧的处理问题的方 法。
我们仍在路上。。。。。。
薛瑞萍的教学手记
• • • • • • 《心平气和一年级》 《我们二年级啦》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 《五(2)班的语文故事》 《教六年级的日子》
分享5:
•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 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处罚是必 须的和善良的——同时又不能让他 们将惩戒看成游戏。这里有一个微 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为艺 术,盖因如此。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这学期开学初,张校长送给我们每位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本薛瑞萍老师写的书,书名叫——《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也许是因为刚刚送走的是一届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所以我对接下来要带的这个一年级心里充满了太多的担忧和不安,怕自己无法胜任。
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薛老师的书细细地品读了两遍,心里有许多感慨。
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
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
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感动不已。
1、感动于薛老师苦口婆心的劝慰——“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
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2、感动于薛老师煞费苦心的提醒——“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
”3、感动于薛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
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该鼓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4、感动于薛老师不容置疑的要求——“孩子需要你的扶助。
”“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20某某年第一次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时,就特别想在一年级尝试一下薛瑞萍老师培养学生静气的做法。
那时却没有教一年级,接了三年级的班。
然而那时读得实在不够用心,因为我没能把薛老师的精神和方法学以致用。
20某某年再读这本书,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心里存着的很多问题与书中思想、做法相互碰撞,有了更多的问题和思考,“心平气和”的观念,让我的浮躁去了不少,面对学生时多了一些鼓励、肯定和设身处地,少了些气急败坏的怒火。
现在又一次看这本书,自我感觉心境已经渐趋平和,比过去心静多了,对这本书感觉更像见到老朋友似的契合。
拿起书,随手翻阅着,也看看以前阅读时在旁边写的随笔,唯一个“静气”,如细雨滋润土地,渗入心田,首先静下来的是自己的心。
深觉“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的真谛。
薛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
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
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希望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
薛老师说,发现分心的孩子,宁可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
瞧,我就在薛老师的“静气”中心静了下来,读书思考。
我看见,过去的我,轻轻提醒或走神或讲闲话的孩子,然而,忍不住地,会为多次提醒依然我行我素的孩子爆发怒火。
我也听见,自己提醒学生安静的声音过于响亮了,与我所要求的相悖了。
那时的我,一定是忘记了看书,失去静气的滋养,才变得愚昧了,才做出与我愿相反的事。
但是,这样的我,这样的你,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家长,又何其多。
因此,薛老师提醒我们,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比起过去的孩子,少了很多单纯,多了许多浮躁。
看过许多孩子和许多家长,见过社会各界的诸多功利现象,再回头看孩子,不禁觉得,孩子还是单纯的孩子,是这个社会跑得太快,变得浮躁功利了。
读《心平气和一年级》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关于班级管理的书以前读过一些,比如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老师写得好,但是他的理论有时候感觉不太适合我们小学,有时候感觉他是站在校长的角度,有些事情对于我们班主任一线教师不太好操作,听校长们介绍薛瑞萍老师的书,在网上搜了一下,自己也试着拿来读一读,觉得很有意思,越读越能读进去,书的事例离我们很近,感觉就是发生在我们学校一样,一件一件小事娓娓而谈,犹如小桥流水一般的感觉。
想到自己可以下一次要教一年级了,真的要好好学习一下了。
薛老师写道一次在教学汉语拼音时,不光用嗓字去教学,还要用眼睛和手势,用眼睛去看哪个孩子走神,走神的点名,被点了两次放学就要留下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震慑力的。
用手势去指导孩子读错的声调,老师做手势,孩子自然会明白应该怎样读了。
小错误小惩罚,不要事事找家长,这是我在读薛老师的文章时,自己悟出来的,一个叫高岩松孩子被点了两次名,放学被留了十分钟,走的时候孩子的母亲来了,问是不是孩子上课不专心。
说让老师狠抓,说放学回家要说他。
薛老师说:“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
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做不知道。
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
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这位家长释然了。
这使想到了就在前几天我班高雄,因为作业没写好,我把他留下了,我不但批评了他,还说要找他的家长,这么大的孩子一听要找家长很害怕,于是红着眼圈对我说:“老师您在给我一次机会吧。
”“你的意思是不让我找家长吗?可以,不过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写作业了,如果……”接下来的话还没说完,只见高雄妈妈来了,一脸严肃地说:“老师,高雄又犯错了吧?这几天又该收拾他了?”一听这话,我刚答应他的可以给他一次机会,现在还能瞒得住吗?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总会有放松自己的时候,知错可以了,本来不想告诉他妈妈了,可是……他一定会很沮丧的,如薛老师所说,一点小事让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会抵消我们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
——品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 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 嗓子总是嘶哑的,让自己失去温柔,常常陷入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那些常规教育,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养成。
作为一位和一年级孩子接触的年轻教师,急需一些克敌制胜的法宝,薛老师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无疑是雪中送炭,“心平气和”地管理班级理念,深深的折服了我。
这是一本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指导用书!本书既讲述了身为班主任艺术,也灌输了语文教学的方法。
本书第一部分:走向平和。
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正是我们的第一学期。
第二部分:请跟我来。
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部分。
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
记录的是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的生活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她心平气和的教育理念,我也静下心来,探寻薛老师的教育精髓:
一、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
在一年级起始,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 自己静下来,并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 她说:“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平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 ,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 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
下来, 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 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 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 慢慢地, 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 包括休息;慢慢地, 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 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 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 适当且平和的惩戒规范纪律薛老师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 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 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 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 ”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 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
“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 要不然的话, 我们就会学坏, 成为坏孩子.”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 现在才知道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 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4、把阅读看做生活必须。
薛老师认为:“教师的根应当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在书籍。
”“对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所以她一天不看书,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
只要有时间,就拿出书来阅读。
有的书读起来很费劲,也很带劲,“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慢慢来;啃完一本是
一本。
”确实,多读书,可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寂静角落,沉下心来,思考人生,让浮躁的心灵归于纯净…… 二、“心平气
和”地教学语文
1、坚持不懈抓语感。
“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 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 ”“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 无聊的淘分的黄沙. 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 必须从小着手培养. ”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 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 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 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 因而效果总不如意. 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 教师一遍遍地领, 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
2. 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12 年下来就是一头猪也会被训练得善于考试了. ”书中这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不得不让我们审视自己的教学, 扪心自问:“分数的背后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备足了强劲的后劲了吗?”面对班级中几十张天真活泼的孩子, 我想我们应该和薛老师一样树立相同的教育观, 并坚决执行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
3、对学困生做到“气和”。
“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 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一
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 点燃而不是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
花. ”“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灭掉强求一致、必将导致两败俱伤的控制欲,山高水低,各随其能,各随其性. ”“补缺补差是没有用的,只徒然地让孩子憎恨惧怕学习. ”薛老师对待学困生的这些观点我感同身受, 往往越是关注越是在意的后进生会一直在补课和纠错中变得越发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 一个学期忙碌下来后进的还是他们.倒不如对他们“气和”一点,多给鼓励,多给自由, 各随其能, 各随其性, 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而又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的确,做到心平气和谈何容易! 我将紧跟薛老师的脚印,静下心来,发掘出孩子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温柔以待,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只此唯一的一年级。
也愿朋友们有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摘抄语录分享:
培养孩子的静气, 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 以静传达静, 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
话. ”“也不要特地注意, 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
和. ”
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
让我们慢慢来吧。
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
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读书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
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
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 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 点燃--------- 而不是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
进的火花. ”“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灭掉强求一致、必将导致两败俱伤的控制欲,山高水低,各随其能,各随其性. ”“补缺补差是没有用的,只徒然地让孩子憎恨惧怕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