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拒绝”言语行为语用迁移Word版

合集下载

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
者, 并填写 自己在各情景中用英语拒绝对方时所说 的话 。
根 据 Bo n & L vsn ( 8 )提 出 的 面 子 威 胁 论 的威 胁 层 rw ei o 1 7 9 级 , 调 查 的 四个 情 景 可 以 分 别 根 据 P terl i o e, 说 本 ( e t ep w r即 h av 话 者 之 间 的 相 对 距 离 )D te sc lds ne 即 说 话 者 之 间 的 , ( oi iac , h a t 社 会 距 离 )R( ea sl ern ig o ip sin 即事 情 的 紧 急 ,  ̄ bo t akn f m oio , h u t
3承 诺 将 来 接 受 (uu e c e t c ) F tr cp a e a n
情景 2中受试者有 4人的拒绝 策略被这 四位英语母语使用
研究的角度划分 , 有语 言语用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两大类 。 从迁
移 所 产 生 的效 用 和 方 向性 划 分 ,有 语 用 正 向迁 移 、语 用 负 向迁
移、 语用语 内迁移 和语用语 际迁移 。 语用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领 域一个较新的课题 ,主要考察二语 学习者在 实施具体 言语 行为
话语补全测试 ( i oreC m l i et一直是 言语行为 Ds us o peo T s) c tn 实证研 究 的工 具 , 最早 由 Bu K la( 8 )设计并 被广 泛应 lm— uk 1 2 9 用。 本调查使用的话语补全测试共包括 四个情景 , 两个情景拒绝
邀请 ,两个情景拒绝请求 。问卷要求受试者想象 自己就是拒绝
i o tn o d h s v n n .S al w a e d n e e t t ?’ mp r t t o t i a e e i g h l e h v in r n x i me ’

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关键 词 :跨 文化 ; 用 失误 ; 际 ; 因 语 交 原 中 图分 类 号 : 3 9 H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33 (0 10 — 0 4 0 1 7— 2 1 2 1 )9 0 7 — 2
语 言 和 文 化 密 不 可 分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失 误 常 常 是 由
式在语用意义上并不能完全互换 。下 面的例子就说明不恰 当地使用“ ee m n ” N vr id 造成的失误 :
王 涛 在 一家 外 资 企 业 上 班 。 天 , 加 班 得 很 晚 。 国经 一 他 英
孙 亚 、 凌 (0 2 对语用 失误 作 了较 为全 面的定 义 : 戴 20 )
“ 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 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 , 但说
话 不合时宜 , 或者说 话方式不 妥 、 表达不合 习惯 等 , 体说 具 来说话人不 自觉地违 反了人际规范 、 社会规约 , 或者不合时 间空间 , 不看对象 , 不顾 交际双方 的身份 、 地位 、 场合等 , 违 背 目的语 特有的文化价值 观念 , 使交 际行为 中断或失败 , 使 语 言交 际遇 到障碍 ,导致 交际不能取得 预期效 果或达到圆 满 的交 际效果 , 这样性质的错误叫语用失误o[ "1 2 我国研究语用 失误 的学者何 自然提出 :跨文化语 用失误指的是在跨文化 “ 交际过程 中 , 说话 人不 自觉 地违反 了交 际规范 、 社会规 约 , 或者不 合时 间 、 间 , 空 不看对 象 , 不顾 交际 双方 的身份 、 地
高校英语教学 中跨 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邱伟强
( 建 江厦 学 院,福建 福

福州
300) 5 18
要 :本 文 通 过 研 究 语 言语 用 失误 和 社 交语 用 失误 这 两类 跨 文 化语 用 失误 的表 现 ,找 出 了导 致 跨 文 化 语 用 失误 的 原

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与语用负迁移关系研究

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与语用负迁移关系研究

者 的二语水平越高 , 越不易受母语影响, 在使用 目
的语 时 出现语 用迁 移 的情 况越 少 , 者呈 负相关 ; 二
学 习者 的二语水平越高 , 越容易把母语表达方式 和内容融人 目的语 , 出现语用迁移的情况越多 , 二 者呈正相关 ; 二语水平和语用迁移并没有明显的 相关关系 , 不同水平 的学习者使用 目的语时 出现


引言
问题 , 有关 这 个 问题 主要 存在 以下三 种看 法 : 习 学
语用迁移是语际语用学 研究 的重要 内容 , 也
是产 生 中介语 的重要 原 因 。从 迁移 产生 的效 用和 方 向性 来说 , 用 迁移 主要 可 表 现 为语 用 正 迁 移 语 和语 用 负迁 移 。语用 正迁 移是 指 以母语 为基 础 的
迁移现象。 但是 , 一些研究却 得出 了相反 的结 论 ,aaa i u n 18 ) T khs &D f ( 99 的研究结果 并不支 h o
往会 把母 语表 达 中隐含 的社会规 约迁 移 到 目的语 中, 是, 但 由于学 习 者缺 乏 必要 的 目的语 知 识 , 因
干扰。语用负迁移主要表现为生硬地模仿或直接 套用母语的句式 , 使学习者不 能准确地实施 目的 语的言语行为 , 以达到真实的交际意图, 它贯穿于 学习者习得和使用二语 的整个过程中 , 是二语学
语 用迁 移 的差异 并不 明显 。 T khsi B ee(97 aaah & eb 18 )首先 对 语 用 迁 移 与语言 水平 的关 系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 他们 的 研究
语用知识迁移到二语语境中 , 由于母语 和二语展 现出相似的语用特征 , 这种迁移产生的感知和言 语行为与二语本族语者 的一致 。语用负迁移则与

重新认识语用负迁移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重新认识语用负迁移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Fe . oo b2 7
重新认识语 用负迁移及其对 大学英语教学 的启示
法小鹰
(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 摘
400 ) 12 5
要】语用负迁移常被, J ,l k  ̄解,一直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受欢迎的一种现 象。因此,大量研究集中在 d
如何 克服语 用 负迁移对跨 文化交 际的负面影 响上,而忽略 了它的正 面作 用。通过对 英语本族语 者和 中国非英语 本族语者 包括 中国英语教 师和 中国学生对语 用 负迁移 的 态度 的分析 ,重新评 价 了语 用 负迁移 ,并提 出英语教师应 重视语 用负迁移 现象 ,但 无须夸大语 用负迁移 的负面影响。
的效果构成破坏或 产生 负作用 。 ( ) 语用 负迁 移存 在于 2 学 习者对 目的语 的理解 、运用 以及整个学 习的过程 中。它 似乎是一种必然 的和相对 持续 的 现象 。 ( ) 由于语 言运 3 用包含对语言表 达方式 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 对这一表达方式 所承载 的文化知识 的理解 和掌握 ,于是语用 负迁移本身也 含有两种知识 :即语 言的语用 知识和文化 的语用知识 。或 者说语用知识分有两种层 次 :其一是语言 知识 及其 运用语 言知识进行交 际的知识 ;其 二是 目的语 的文化 知识 及其利 用这些文化 知识进行 成功 交 际的 知识。 ( )语 用 负迁 移 4 总是 由学 习者从母语 带入 目的语 。 ( )语 用负 迁移 总是 5 沿着一个方 向运动 ,即从 学习者的母语进入 目的语 ,或从
用失误 ] 。这取 决于 操 目的语 的 本族 人对 异族 人使 用其 语言所 附带 的异族文 化特征的容忍和理解程 度。语用负迁 移是一个变 量 ,以前语 用负迁 移的言语 ,随着跨 文化 交际 的深入 ,电有 可能 会被 接 纳 。 比如 , “ og t en Ln i o m se ”本来是 中国人生 硬地照 搬母语 的句 式 “ e. 很久 不见 ” 而产生 的语 用 负迁 移。随着 认 可程度 的 增加 和 时 间的推

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语中的语用迁移

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语中的语用迁移

二 、 论 研 究 理
1 语用 迁移 .
Hale Waihona Puke 15 9 7年 , 国语 言学家 R br L d 美 o et a o在《 文 跨 化语 言 学 》 Ln usc c s C l rs 一 书 中首 ( i iisar s ut e ) g t o u 先提 出迁 移假 设 理 论 。语 用 迁 移 , 的是 外语 使 指
不 同取 舍 的主要 因素 。
关键 词 : 文化 交 际 ; 绝语 ; 用迁移 跨 拒 语
中图分 类号 : 00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9 50 (09 0 — 00 0 H 3 A 10 — 1120 )3 07 — 4


引 言
际语言 在跨文 化 言语 交 际 中 的语用 效 果 。2本 文 _
重点探 讨语用 迁移 对拒绝 言语行 为 的影 响 。
要 掌 握 一 门 语 言 , 有 语 言 能 力 (ig ii 光 1 usc n t cm e n e 是远远 不够 的 , 生还 必 须具 备 交 际 o pt c ) e 学 能 力 ( o m nct e c m e ne c m u i i o p t c )和 文 化 能 力 av e (utrl o e ne 。特 别 是 在 全 球 化 时代 的 cl a cmpt c ) u e 今天 , 跨文 化交 际 已成 为一种 现实 需要 , 而成 功的
跨 文化交 际不仅 需 要 良好 的外 语语 言能 力 , 要 也 求人们 了解 不 同文 化 之 间 的差 异 , 在跨 文 化 交 并
际实践 中灵活运 用文化 知识 。 在二 语或外 语 习 得过 程 中 , 化 差异 常常导 文 致各 种各 样 的语 用失 误 。随着对 中介语 研究 的逐 渐 深入 , 二语 习得 者 的语 用 能 力 已成 为 了 研究 的 重点之一 , 就促 成 了一 个新 的语 用 学 分支 —— 这 语 际语 用学 的 出现 。K se( 9 9 将 语 际语 用学 ap r 1 8 )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个案研究——以拒绝请求言语行为为例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个案研究——以拒绝请求言语行为为例
R o e v e r L l 。 。B a r d o v i . H a r l i g&D o e my e i 【 1 等研究却发现

, 外语
( 二) 研究受试
学习者的语用 能力 会 随着 其语 言水 平 的提高 而提 高。此
参加 本研究的受试为 6 0 名英 语专业 学 生 , 其中3 O 名 为英 语专业三年级 的学生 , 男生 1 人, 女生 2 9 人, 平均年龄 为2 O . 8 岁; 3 0名 受试 为英 语 专 业一 年 级 的 学 生 , 男生 2 人, 女生 2 8 人, 平 均 年龄 1 8 . 5岁。6 0名受 试都 没 有任 何
表 1 受试 Q P T平均成绩
本文 旨在 以拒 绝他人请求 策略选择 情况为 例 , 考查 中
国英语学 习者语用能力 的发展与其 语言水 平之 间的关 系 , 并提 出相关解释 。具体研 究 问题有 : ( 1 ) 不 同水平 的英语
内研 究 , 讨论语言水平对 于语 用能 力发展影 响的研 究数量 学 习者在拒绝 他人 请 求时所 采用 的策 略 有无 差异 ?策 略 2 ) 受试 的相对 社会 地 不多 , 而且 对 于 二 者 的 关 系 尚 未 取 得 一 致 的 结 果。 如 的选 择与外籍教师 相比有无 差异?( 3 ) 从拒绝 请求 策 C h r i s t i a n s e n 、 T a k a h a s h i 以 日本 大学 生 为 受试 , 发 现其语 用 位是否对受试选择拒绝策 略产生影 响?(
证 明了语言水平 与语 用能力并非 简单 的线性关 系 ; 其 他
的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不强 , 且不会随着 其外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J 。

大学校园应该禁止方言英语作文

大学校园应该禁止方言英语作文

大学校园应该禁止方言英语作文English:College campuses should not ban dialects. Dialec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identity, and banning them would suppress this diversity. Additionally, dialects often represent a sense of home and comfort for students who com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helping them to feel connected to their roots. Banning dialects could create a barrier for thes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fully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stead of banning dialects,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a respectful and inclusive environment where all forms of language are accepted and appreciated.中文翻译:大学校园不应该禁止方言。

方言是人们文化和语言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禁止它们会压制这种多样性。

此外,方言经常代表着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家的感觉和舒适感,帮助他们感到与根源联系。

禁止方言可能会为这些学生表达自己、有效沟通创造障碍。

大学应该推广一种尊重和包容的环境,接受并欣赏所有形式的语言。

对汉语拒绝类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

对汉语拒绝类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

对汉语拒绝类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
呼永利;王钏昆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2()20
【摘要】“拒绝”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普遍的一种言语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冲突性质的“威胁面子的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不会说“不”,是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脆弱的表现,因此,如何拒绝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6名山西省某所高校英语专业的在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旨在分析中国高校研究生拒绝类言语行为的使用。

研究发现,中国高校研究生一般会采取的拒绝言语行为有三种:直接拒绝,间接拒绝,虚假拒绝;另外发现社会距离和社会地位会影响中国高校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哪种拒绝类言语行为。

【总页数】3页(P77-78)
【作者】呼永利;王钏昆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0
【相关文献】
1.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策略分析
2.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使用制约因素分析
3.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及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习得情况分析
4.汉语拒绝类言语行为
与性别关系之研究——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5.言语行为理论下汉语邀请类假拒绝的语用失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二语语用能力调查

对外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二语语用能力调查
二 、 究设 计 研
( ) 究 对 象 一 研
研究 对象 为南京 某高校 大学 一 年级 非英 语专 业 的 一个 班 级 的 6 名学 生 , 中男生 2 5 其 7名 , 生 3 女 8名 , 们 学 习 英语 的时 间 他 平均为 7 。大 部 分学 生在 针 对大 学 英语 学 习需 求 分 析 问卷 调 年
b , t l 19 ) Gac 1 9 )和 T nk(0 2 等 人 都 对 拒 e e (9 0 , ri 9 2 a a( a c 20 )
绝 言语 行 为 做 了 研 究 。 B e e e b ,Ta a a h k h s i& Ul s We z i — s l t
Ta e ( 0 2 在 他 的 研究 中 发 现 了 三 种 典 型 的 本 族 语 说 nk 20 )
话者 没有 显 著 差 异 , 是 不 同语 义 成 分 的使 用 频率 有 所 不 同 。通 过 分 析 指 出 外语 学 习 者 的二 语 语 用 能 力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到 了母 语 迁 但
移的影响, 同时也倡 导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加强语用能力培养 。
关键 词 :语 义 成分 } 蹋迁 移 语
20 0 9年 8月 第 2 3卷 第 4期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科 学 版 ) 人
J u n lo b iUnv riyo o o c ( u nte ce c s o r a fHu e ie st fEc n mis H ma iisS in e)
Au . 0 9 g 20
中国 外 语学 习者 中国 外 语学 习者 中国外 语 学 习 者
8 3 8 O lO O lO O 5 2
4 0 l 4 7

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

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

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论文摘要:语用迁移是最近二十年兴起的语际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语用迁移的基本定义入手,探讨了语用迁移的分类,影响语用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减少语用负迁移,就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教学的地位、鼓励学生大量输入目的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论文关键词:语用迁移;语用能力;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一、引言语用迁移(PragmaticTransfer)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

不同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自身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运用在目的语的言语行为上,造成交际中的语用迁移,甚至语用失误。

Kasper认为“语际语用学中的语用迁移应该指语言学习者非二语的语用和文化知识对二语语用信息理解、生成和学习的影响”。

同时,他借鉴Leech对语用学的讨论以及Thomas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把语用迁移划分为语用语言迁移(PragmalinguisticTransfer)和社交语用迁移(S0一ciopragmaticTransfer)。

二、语用迁移的分类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语用迁移的发生,语用迁移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非常常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各自特定的一套语用潜规则,这些语用规则是在长期的特定文化群体中无意识的习得的,其遵循往往也是无意识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目的语交际文化和规范不甚了解,不可避免的将母语的文化和语用习惯迁移到目的语的使用中,造成语用负迁移,甚至语用失误,导致交际的失败。

(一)语用负迁移语用负迁移属于母语对目的语的`一种影响,表现为给目的语的理解和表达注人了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它无所谓好坏,或者说语用负迁移不一定对二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语用负迁移存在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运用以及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它是一个必然而且相对持续的过程;但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所受到的干扰会越小。

英汉拒绝策略及其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

英汉拒绝策略及其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

二、 实证调查
基于上述问 题, 笔 者对 英汉 拒绝 策略 及 其语 用 迁移做了一次实证性研究。 验证他人提出 的中国 人拒绝 程式, # B 研究目的: 探讨中国学生用英语实施拒 绝时的母语 迁移以及 二 语水平高低对其影响。 假定 所 有中 国人 都采 用 相同 的 ) B 两个假 定: #) 拒绝策略。 )) 假定美国人的拒绝 策略并 未受到汉 语 影响。本研究采用 =3/< 4 5>62?/1/? 以及姚俊的 研究 成果, 即 美国 人 采用 的 拒绝 策 略 程式 “ 积极 性 观 点 (我很乐意) @ 原因 @ 道歉” 。 % B 调查 法: #) 问 卷调查。采用 566 76, ./0/1/213
[ )]
一、 研究现状
日本人 往往比 美 ./0/1/213 4 56676 的研究发 现, 国人更多地改变自己的语体 风格。日本人 在拒绝 前 往往先道歉或表示遗憾, 然后再 说明理 由; 而美国 人 总是先表达出一种 积极 的观点, 惯用 “8’ 9 :306 ;< …”
[ %] (我很 乐意 ) 再表 示 遗 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 才 提 出拒 绝 理 由。
关键词: 拒绝策略; 语用迁移; 言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语用迁移是习得的母语知识对二 语的使用和 习
[ #] 得的影响。 其中语用知识 “即在 一定的语 境和语 篇
[ (] 5>62?/1/? 的研究一致。
综观国内外 学者 的研 究, 其 最大 贡献 就 是在 英 汉拒绝的内容 及程 式上 基本 取得 了一 致, 但 仍存 在 以下问题: # B 调查 对象 均 为在 校学 生。此 调查 较 方便, 易 取得数据; 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度很高, 易 反映出一 些 典型的语言特点, 但学生往往 社会经验 不多, 尤 其是 因社会地位 不同 而引 起言语 行为 的差 别时, 他们 的 回答与实际的语言行为 难免有差距。中 国在校 学生 在用汉语回 答时 难免 会受 到英 语的影 响, 这 样会 在 一定程度上掩盖英汉之间本来存在的差异。 ) B 调查工具存在缺陷。测试 采用的 都是书面 形 式, 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口头交际中的真实情况。 % B 在对比 研究 中, 被 调 查者 同时 用二 语 和母 语 两种语言完成测试, 容易产生相互影响。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造成跨 文化交 际 中语用 失误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其 中 主要 是 因 为 文 化 习惯 的 差 异 和 语 用 迁 移 造 成 的 。 从二语 习得的角度 看 , 文化差 异是 语言使 用 中的干 扰源 , 造成 了负迁移 , 是产生 语用失 误的根 源。在跨 文化 交 际中, 由于 一 方 对 另 一 方 ( 双 方 ) 社 会 文 化 传 统 缺 或 的 乏 了解 , 际 双 方 各 持 不 同 的文 化 观 点 参 与跨 文 化 交 际 , 交 从 自己 的 文化 背 景 去 揣 度 其 他 文 化 背 景 的 人 , 果 两 种 结 文 化 观 念 不 能 融 合 , 会 产 生 文 化 冲突 , 现 不 恰 当 的 言 就 出 行 。具体表现为 : 两种 文化 中举止 方式 差异 、 呼差异 、 称 价 值 观 念 差 异 、 交 因 素 理 解 差 异 ( 巨 文 ,0 0 何 自 社 张 20 ;
第 1 1卷
第 9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XIUNI RS TY I VE I
V0 _ l No 9 l l .
Sp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e . 01
21 0 1年 9月
文 章 编 号 :62— 7 8 2 1 )9—00 2 17 6 5 (0 1 0 15—
交 际 过 程 中 因 未 能 准 确 及 时 地 理 解 话 语 的 隐 含 意 义 而 导 致 的误 解 、 和 乃 至 冲突 等 现 象 。 不 英 国特 斯 特 大学 的语 言学 家 Jn yT o s 第 一 个 en hma 是 研 究 语 用 失 误 的学 者 。 18 9 3年 , 在 《 文 化 语 用 失 误 》 她 跨 文 中首 次 提 出 了语 用 失 误 的 概 念 将 其 定 义 为 “ 能 理 不

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英语文化掌握程度的关系

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英语文化掌握程度的关系

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英语文化掌握程度的关系作者:罗荣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0期摘要:采用随机法抽取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251人,以语用能力问卷与英语文化掌握程度问卷为工具,调查大学生语言水平、语用能力、英语文化掌握程度,并探究三者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语用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语言水平的大学生语用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英语文化掌握程度的大学生语用能力差异显著。

结论: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主要受制于其英语文化掌握程度,与语言水平关系不大。

关键词:语用能力;语言水平;文化差异;文化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1)10-0138-03一研究背景Thomas将语用能力定义为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和理解语境中的话语所具有的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1]。

与此同时,他和Levinson进而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

前者是建立在语法基础上的,即语言学习者应该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以便他们能恰当地使用语法规则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交际目的而使他们自己被理解;后者主要指在社会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行为的能力,它和文化有关,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用能力[2]。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语用能力是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3]。

由此可见谈到语用能力,就不能脱离语言水平来讨论。

正如H.G. Widdowson提出,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knowledge和ability。

所以,语用能力也应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抽象语用知识和约定俗成使用语言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的不同就在于“Knowledge”,语言能力通常指语言结构本身的知识,像句法和语法,而语用能力则与语言的恰当使用有关[4]。

任育新(2007)研究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语用能力上的差异。

得出结论认为: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比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英语语用能力强[5]。

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的语用负迁移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的语用负迁移研究
■ 魔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 年 4月 第 2 7卷 第 2 期
Ap r .201 3 Vo 1 . 27 No . 2
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的
语用 负迁移研 究
任 娟 娟
p h a s e名 词 词 组 , A D J表 示 a d j e c t i v e形 容 词 , P R O
表示 p r o n o u n代 词 , V表示 v e r b动 词 ,A D J N P表 示a d j e c t i v e形容 词 +n o u n p h r a s e名词 词 组 。 对 恭 维 的应 答 也 受 到 了 不 同文 化 中对 恭 维 的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1 1 0 4 ( 2 0 1 3 ) O 2 — 0 1 O 8 一 O 4
1 引 言
当来 自不 同 国家 和 不 同语 言社 区 的人 们 互 相 交 流时 . 他们 也许 会 在交谈 中遵 循各 自的社 交语 言 规则 . 因而 误解 时有 发 生 . 而 这 无 疑 也 给 学 习第 二
平 均年 龄 2 1 岁, 已学 习英语 八 年半 , 都 已通 过 英语
专 业 四级 考 试 ( T E M一 4 ) , 代表高英语水平组 ; B组 受 试者 为 3 0名 宿 州学 院体 育 教育 专业 的一年 级学
i s l f o o k ( r e a l l y ) A D J ;( 2 ) I( r e a l l y ) l i k e / l o v e N P ; ( 3 )

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语中的语用迁移

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语中的语用迁移
中 国英语 学 习者拒 绝 语 中的语 用 迁移
卢 艳芬
( 广东 白云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 5 1 4 0) 摘要 : 语篇补 全测试” 以“ 问卷调查 , 10名 中美受试者 对 5 进行调查 , 探讨 中国英语 学习者拒绝语 中是否存在语用迁 移 , 其产生原因 。统计数据 表明 , 国英语学 习者拒绝 及 中 时。 语用迁移存 在于语义公式的频率 、 和内容上 。 顺序 英语
英语和阿拉伯语上。 这些研究 大都从拒绝策略异 同的角度
去探讨 文化差异的问题。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
笔者把收 集到 的三组数据 ( CN N ,E与 E L 互相进行 F)
行了一些类似的研究 , 如姚俊 、 王爱华 、 李玮 、 黄东梅等。 姚
俊从 中西法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 , 把收集到 的中国英语学 习者的数据与 La B h hn的英语学习者 的数据 作对 i o&  ̄saa 比研究 。李玮对汉语 , 英语 的拒绝 言语行为表达方式异同 做跨文化比较 。黄冬梅对男性 、 女性在不 同语境 的拒绝言 语行为做 了对 比研究 。国 内外学者的研究 , 在英语拒绝策
各 占半数 ) 为第二组英语学 习者( F )另外 5 人 ( E L; 0 男女各
占半数 ) 为第三组汉语本族语学生( C) N 。三组受试都通过 笔者在华盛 顿大学求学 和华南理工大学求 学的 中国朋 友
联 系 。笔 者 通 过 电子 邮 件 与受 试 联 系 。
2 调 查 方 法 .
文章编号: 8 8 8 ( 0 0 — 0 4 0 10 ~ 8 12 1 3 0 5— 2 0 0)
引言
数据。本 D T包 含 1 C 2个情景 : 三个 提供, 三个为请求 , 三 个建议 和三个邀请 。部分情景在 B ee tt eb . e a 的基础上稍作

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实证研究——以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为参照

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实证研究——以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为参照

习者 拒绝 言语 行 为的 英语 语 用能 力。研 究表 明 ,英语 专 业学 习者 和本 族语 者在 实施 拒 绝言语 行 为时
会使用不 同的策略且英语 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 用能力低 。 关键词:英语专业 学习者 ;本族语者;拒绝言语行为;语 用能力
中图 分类 号 :H3 1 9 . 3 2 文献 标识码 :A
拒绝言语行为 , 但是影响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王 芙蓉 嗵 过将欧美 留学生与 中国人作对 比,考察 了具有 良好听 、 说、 读、 写能力的欧美 留学生能 否用汉语得体地实施拒绝言语行为及实施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和原 因 , 并在 此基 础上提 出了教学
为 了考察 唐 “ I 学 院英 语 专 业 学 习者 语 用 能
第2 2 卷第1 2Fra bibliotek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O r S i t y
V o1 . 2 2 N o .1 2
2 0 1 3 年 1 2月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8 7 l 7( 2 0 1 3 )1 2 . 0 1 7 3 . 0 3
国外语言学家对拒绝言语行 为的研究始于 上世纪 6 0 年代 , J . A u s t i n 提出言语行为的理论 ; S e a r l e 将 言语 行 为进行 了分类 。B e e b e 口 对 美 国人 和日 本人的拒绝策略情况进行 了调查 , 并对两者
和理解具有社交得体性的施为行为所运用的各类
实证 分析 , 结 果 发现两 组受试 之 间 的语 用能 力并
为 了确保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之问 的对 比 ,该实 证研究采用 了 “ 语篇补全测试 ”

我国高校英语教材中的语用信息研究——以言语行为信息为例

我国高校英语教材中的语用信息研究——以言语行为信息为例

我国高校英语教材中的语用信息研究——以言语行为信息为例何春燕【摘要】我国高校英语教材中应包含哪些言语行为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可以哪些方法呈现,可以从词语层面、语句层面和语篇层面进行梳理。

言语行为信息在英语教材中的编写方法,应当尝试从语用意识提升、接收技能训练和产出技能训练三方面进行,以期更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在语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As a newly developed field of study in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es into pragmatic information are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extensive interest. This paper, example, discuss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speech act information and taking speech act information as an its presentation in EFL coursebooks in China. The paper offers three general parts in the presentation of speech acts-pragmatic consciousnessraising, receptive skil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e skill development.【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语用信息;语用意识提升;接收技能训练;产出技能训练【作者】何春燕【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一、引言“语用信息”这个术语是伴随着语用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取得独立学科地位后提出来的。

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交流成为了中美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

然而,由于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行为和言语方式,这些不同点可能会导致误解或者矛盾,进而影响交流效果和质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的差异,以促进中美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水平提升,推动中美交流的更加顺畅和健康。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中美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策略的差异。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语用策略的差异:中美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采用的不同的影响策略和社交距离的关系。

2.文化差异的影响:中美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是否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上是否存在文化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法,结合语料库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通过语料库收集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料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中存在的语用策略和差异。

接着,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另一个侧面考察中美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所使用的语用策略和文化认知水平的相关情况。

最后,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中美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策略差异和文化影响的结论。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将获得以下结果和意义:1.发现中美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策略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有助于促进中美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水平提升;2.了解中美文化因素对中美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影响,有助于加深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3.为中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语言交际指导和建议,推动中美教育交流的发展和拓展。

关于提高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教学环境影响的一点思考

关于提高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教学环境影响的一点思考

关于提高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教学环境影响的一点思考摘要: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与中国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本文在跟踪教学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126名在校二年级英语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输出行为做了约半年的观察分析。

分析发现,学生英语言语行为的语用能力普遍偏低,其中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二级能力同时呈现水平高低不等、发展不均衡的特殊现象。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汉语言的负迁移对造成这一情况的影响不大,实际上,外语教学和学习者摆脱母语干扰的努力和效果是很明显的。

作者认为,通过修正目的语教学环境中对学习者的心理环境暗示,提高课堂教学输入语篇的可模仿性,重视英语外教和中国英语教师在学习者语言输出行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改善语言教学和学习环境,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科;应用能力;教学环境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一、引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外语教学,由于中国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即公共英语的学习者人数远多于英语专业学习者的人数,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一直向大学英语教学倾斜。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家喻户晓,专业英语四、八级测试却几乎无人问津,大学英语教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见一斑。

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也不断拓展和深化。

可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却没有得到相同的待遇,有关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专业英语教学以及英语专业学习的研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

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是高校英语学习者中的特殊群体,人数众多,同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求较高的同专业本科学生和受关注度较高的大学英语学习者相比,其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他们的英语学习处于“被差别化”和“被边缘化”的状况。

英语专业学生在请求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在请求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研究

2010年第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9,2010第26卷JO UR 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NST ITUT E O F J I L IN PRO VINC EVol 126(总249期)To t a l No 1249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赵淑元(—),吉林公主岭人。

硕士,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英语专业学生在请求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研究赵淑元(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考查学生的请求言语行为,探讨其在交际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用负迁移现象以及语用负迁移在学习者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情况,从而为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语用负迁移;请求言语行为;语言语用负迁移;社交语用负迁移;语用修辞知识负迁移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9—0093—02 一、理论回顾请求言语行为是一种威胁听话者面子的行为,因而同礼貌策略和面子观紧密相关。

同时,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的请求言语行为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用负迁移,从而导致语用失误,因而语用负迁移的相关知识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请求言语行为请求语通常是说话者礼貌地要求别人或请求一个事件的发生。

其行为过程可分为三部分:起始语,核心行为语和辅助行为语。

起始语,又称提示语,其作用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核心行为语是独立完成请求言语行为的核心部分;辅助行为语一般出现在核心行为语之后,用来减轻或加重请求对听话人产生的强加力量的策略。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个请求言语行为的顺利完成往往与一个民族文化的礼貌策略和面子观密切相联。

(二)中英文化下的礼貌策略和面子观礼貌与面子紧密联系在一起。

布朗和列文森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指希望获得他人的赞许、肯定或喜爱,如果这些得到满足,积极面子就得以保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陕西教育学院70名英语专业普通专科学生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收集统计数据后,作者发现受试者在用英语拒绝他人时,不同程度地受到语用迁移的影响,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因此,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探讨其主要成因,并针对如何提高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提出相应教学方面的建议,以期对专科英语专业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专科英语专业跨文化语用语用迁移对策引言brown & levinson (1989) 指出,“拒绝”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即face-theory acts, ftas)。

为了尽量将这种威胁降到最低,受邀人应该学习一些保护对方面子的拒绝策略。

“拒绝”虽然存在于所有语言中,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和文化都以同样的方式拒绝,因为拒绝策略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beebe, takahashi, & uliz-welts(1990)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拒绝’对于非英语母语使用者来说是一个难题”。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习得l2的“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语用迁移的影响。

语用迁移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语用信息的理解、产出和学习所施加的影响”(kasper,1992)。

从习得的阶段性和语言自身结构来划分,语用迁移分为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文化迁移等。

从宏观语用研究的角度划分,有语言语用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两大类。

从迁移所产生的效用和方向性划分,有语用正向迁移、语用负向迁移、语用语内迁移和语用语际迁移。

语用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较新的课题,主要考察二语学习者在实施具体言语行为时受到的来自母语的影响。

许多言语行为都被作为语用迁移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如问候、道歉、邀请等。

而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并不多见。

同时,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语用能力迁移性调查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以陕西教育学院70名英语专业普通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的语用迁移现象,并分析其原因,针对专科英语专业教学提出相应建议。

研究方法1.受试陕西教育学院70名英语专科的大三学生。

收回有效问卷67份,他们当中有75%过了英语四级。

为了使调查结果有对比性,作者邀请了四位英语母语者填写了另一份问卷调查,此项调查旨在让英语母语使用者对受试者的拒绝进行评判。

每份问卷包括67名受试者在四个情景中做出的共268项拒绝,他们每人对这268项拒绝策略逐一进行评判,给出“可接受”,“不可接受”,“完全不可使用”三个评判结果,并对他们给出的评判作以解释和说明。

英语母语者是初次来中国旅游的美国人,两男两女,年龄在22 岁~25岁之间。

2.研究工具话语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一直是言语行为实证研究的工具,最早由blum-kulka (1982) 设计并被广泛应用。

本调查使用的话语补全测试共包括四个情景,两个情景拒绝邀请,两个情景拒绝请求。

问卷要求受试者想象自己就是拒绝者,并填写自己在各情景中用英语拒绝对方时所说的话。

根据brown & levison (1987) 提出的面子威胁论的威胁层级,本调查的四个情景可以分别根据p(the relative power,即说话者之间的相对距离),d(the social distance,即说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r(the 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即事情的紧急程度)这三个变量来衡量。

四个情景的r值均为正值,这说明四个情景事情的紧急程度较高。

情景1和情景2的d值均为负值,这说明两个情景中说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较近;情景3和情景4的d值均为正值,这说明两个情景中说话者之间社会距离较远。

情景1和情景3的p值均为负值,这说明说话者之间的相对权力是平等的,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情景2和情景4的p 值均为正值,这说明说话者之间的相对权力是不一样的,即一方比另一方的权利大些,如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问卷的具体内容如下表:3.语义归类本研究采用blum-kulka等(1989)对言语行为语义单位(semantic formula)的分析。

语义单位是指用来表达特定语义功能的词、短语、从句、句子或几个句子。

这些成分合起来实施所要表达的言语行为。

如s9:“i’d love to but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this evening. shall we have dinner next time?”的拒绝可以归类为:positive feeling+ reason+ future acceptance.对于受试者使用的“拒绝”,作者和两位美国外教rachel和adam 一起,根据beebe, takahashi, & uliz-welts(1990)总结的拒绝策略的语义分类,将它们的语义单位一一归类,三人所得结果取两人相同的结果,如有分歧,三人进行商讨后得出统一结果。

结果与讨论本部分便是对“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评判结果的详细分析。

1.“可接受的”拒绝策略“可接受的”拒绝策略共11项。

现将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项语义成分与wannaruk (2004,2008) 总结的美国人在同场景下最常使用的三项拒绝策略进行对比。

如表1所示,从情景1到情景4中可以被英语母语者接受的拒绝策略中可能够看出,使用最多的间接拒绝策略是“说明原因”,而对比wannaruk (2005,2008) 总结的美国人最常用的三项拒绝策略中也可看出,美国人使用最多的拒绝策略也是“解释说明”,由此可以看出在拒绝中使用“说明原因”或“解释说明”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普遍性,由此本调查表明受试者在习得英语时受到了语用正迁移的影响,从而使拒绝能够被母语使用者所接受。

“语用正迁移是指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里同时可以找到相似的语用成分。

所以正向迁移普遍被认为能促进l2学习。

”(熊彩琴,2004)2.“不可接受的”拒绝策略母语使用者“不可接受”的拒绝每个情景都有,作者根据情景一一进行分析。

(1)情景一情景1中受试者有1人的拒绝策略被四位英语母语使用者统一不能接受。

如下所示:s37:”sorry, my baby. i’m very tired today and i have something to do later.”从语义结构看,s37虽然符合拒绝语义分类,但根据英语母语者的评判,其称呼语使用不恰当。

王爱华(2001)在研究中发现,“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称呼语大多用来做面子(do facework),即修补或损害面子”。

作者对学生s37进行了回访,学生s37表明用“baby”一词称呼朋友是想减少因拒绝而给对方带来的不愉快,因其觉得“baby”一词一般用在较亲密的人之间,用在这里有“套近乎”之意。

有一些l2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认为掌握了一定的l2的语用规约或语用知识,就开始“泛化某一正确的tl规则而把这一规则用到极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或语境中。

”(熊彩琴,2004)由此可以看出,学生s37受到了语用内向迁移的影响。

“语用内向迁移与l1的干扰毫无关系,通常指tl内部语言知识的混用,或tl内部规则相互干扰所致。

”(熊彩琴,2004)(2)情景二情景2中受试者有4人的拒绝策略被这四位英语母语使用者统一不能接受。

如下所示:s35:“i’m sorry. i feel bad. i don’t like dinner party.”s38: “i’m sorry i have very full.”s42:“i’m sorry, i have a very full.”s59:“thank you. but i’m not able to attend.”根据四位母语使用者的评判理由,以上11项拒绝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问题:1)用词错误:s59中的be able to与attend太正式,不用于此场合。

2)不恰当表达: s35中“i feel bad.”作为陈述理由过于牵强。

s38 和s42是自造表达。

第一个问题中,学生s59 与s43泛化了be able to与attend使用规则,忽视了两者的使用场合。

表明受试者受到了语用语内迁移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中,学生s35将汉语中“我觉得不舒服”的拒绝理由直接套用到英文拒绝场景中,导致语用失误。

在汉语中我们想拒绝别人的邀请,佯称“不舒服”比直接说“我不想去”会极大地降低对邀请人的面子威胁。

但英美文化却更能接受“我不想去”的理由。

这说明了s35受到了文化语用迁移或社会语用迁移的影响。

社会语用迁移是指“学习者不了解tl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

往往凭借母语的社会文化规约、社会准则来实现tl的言语行为。

”(熊彩琴,2004)而学生s38 和s42将汉语中“我吃得很饱了。

”直接译为“i have (a) very full.”,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s38 和s42 “不知道tl的正确表达方式,按照l1的表达习惯套入到l2中”(熊彩琴,2004),这表明他们受到了语言语用迁移的影响。

(3)情景三如表7所示,情景3中受试者有2人的拒绝策略被这四位英语母语使用者统一不能接受。

如下所示:s48: “oh, why don’t you ask me derectly(directly)? and i very like to help you.”s58: “i’m sorry i will use my note book in a while. you can borrow other classmates.”根据四位英语母语者做出的评判理由,以上2项拒绝可以归纳为如下问题——不恰当表达:s48中用了汉语语序,s58汉语直译。

受试者直接将汉语语序套入英语中——s48将“我非常喜欢帮助你”直译为“i very like to help you”,而s58将“你可以接其他同学的”直译为“you can borrow other classmates”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这表明他们受到了语言语用迁移的影响,(4)情景四如表8所示,情景4中受试者有4人的拒绝策略被这四位英语母语使用者统一不能接受。

如下所示:s18:“i’m very sorry, i’m quite glad to help you, but, i have something……”s30:“i’m so sorry, i think i will go there another day, ok?”s38:“sorry, a little surprised taday(today), i can’t go”s63:“i’m very sorry. i have somethings need to deal with in that day. i should tell early.”综合四位英语母语者给出的评判,4位受试者的拒绝可归纳为以下问题——表意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