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当斯密——凯恩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回顾

合集下载

经济学简史

经济学简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学派;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时代。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配第创立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

1662年,出版代表作《赋税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政府怎样征收和使用赋税,才能促进财富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第一个重要经济观点:"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第二个经济观点: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

第三个经济观点:地租是从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费用(工资加种子)以后的余额。

配第奠定了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1672年出版另一名著《政治算术》被马克思视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在著作中,他广泛运用经验归纳和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实践,使经济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重商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而重商主义兴旺起来,其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贸易赤字会导致国库空虚,反之则国库殷实,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

当时西欧多数国家准备采纳重商主义,其程度有所不同.英国人把政府中央集权化与独立的商业企业最有效的结合起来,奉行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重农主义主导了法国十七、十八世纪的经济思想。

重农主义者认为,产生地租的土地是产品的唯一源泉。

重农主义者将国民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最早运用社会阶级体系来说明社会经济结构。

弗兰斯瓦.魁奈(1694-1774)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重农主义学派的领袖和宗师。

在魁奈重农主义体系中,自然秩序和自然权利紧密相连,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和自由,而在财产所有权中,土地所有权是基础,是国家统治的自然秩序的根本条件,是进行农业资本主义的根本条件。

当代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

当代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

当代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代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和比较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和比较,本文将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行为经济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特性。

古典经济学家深信市场机制的工作原因是由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这是一种自然的本能。

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中参与者的自我利益会最终导致资源自我配置。

同时,李嘉图则认为劳动价值在价值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物资交换与劳动平均价格相等。

2.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场“边际革命”刮起,新古典经济学因此而兴起。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威廉森·斯坦利·杰文斯,他主张利润最大化是消费者满足程度的关键。

在其价值理论中,杰文斯认为不同的货物和服务有不同的价值,这取决于顾客享受它们的程度。

3.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以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理论为代表,认为自由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失灵时,政府应该采取政策干预来调整经济。

另外,凯恩斯主义也反对典型的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边际效用论”,即消费者主要通过对最后一件商品的价值给定来购买物品。

4.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思想,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修正和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干预来维持经济增长。

同时,新凯恩斯主义还推崇了一种被称作“菲利普斯曲线”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5.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类经济行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不是理性决策者,而是有限理智的并存在情感偏见。

在此基础上,行为经济学通过实验和文化研究来探索人类经济行为的机制。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对财政管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论基础,并开创了财政学的研究方向。

然而,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财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并探讨每个阶段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影响。

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与财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富生产。

他还强调贸易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然而,斯密对财政政策的思考相对较少,他主张“夜光法则”,即对经济的干预应该尽量少,以避免政府滥权。

大卫·李嘉图则关注了财政政策对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他提出了相对剩余和绝对剩余的概念,并通过劳动价值论解释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他强调了财政政策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但也主张政府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以避免干预过度。

2. 凯恩斯主义阶段(20世纪中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主张政府在经济下行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干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他提出了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原则,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以增加总需求。

这一观点对于解决大萧条和实现经济复苏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自由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想迅速兴起并成为主导,对财政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遵循市场自由原则。

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集中在政府过度借贷和货币供应过度膨胀等问题上,认为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的大萧条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凯恩斯根据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并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决定着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凯恩斯认为,私人部门的投资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是不可靠的,因此需要政府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他提出了“总需求保持平衡”的观点,即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来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加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也提倡政府的积极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应该减少支出以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形成阶段、中期的发展阶段和后期的争议阶段。

在初期的形成阶段,凯恩斯主义主要是通过凯恩斯自己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获得认可。

这本书于1936年出版,对当时的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相等”的观点,说明了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货币供应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了经济衰退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的建议。

在中期的发展阶段,凯恩斯主义逐渐被各国政府采纳,并在战后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代表性应用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和英国的“福利国家机构”,这些政策都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凯恩斯主义还在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然而,在后期的争议阶段,凯恩斯主义遭到了批评和挑战。

一方面,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在长期中会引发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并且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也与凯恩斯主义背道而驰。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演变过程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演变过程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演变过程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学派的演变。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演变过程:
1、古典经济学(18世纪末- 19世纪初):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和劳动价值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边际革命(19世纪末):
边际效用理论的出现,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和列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等人提出。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对最后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

3、新古典主义经济学(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马歇尔经济学派(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边际效用理论与供求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供求均衡理论。

该理论强调市场的均衡和价格的决定。

4、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中叶):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了对传统经济学的批评,并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5、新兴经济学派:
新古典主义合成派: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新古典合成派。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和偏差,强调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经济学的贡献。

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

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

西方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5-17世纪)经济自由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新自由主义(混合经济)一.重商主义简介.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萌芽的形成时期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是最早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说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初期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带动经济制度的变革。

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重商主义者一致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观点。

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2.财富源泉的观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西欧一些国家缺少金银矿藏,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在对外贸易中又必须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保证贸易的顺差,大量金银才能不断流入国家。

3.强调国家的作用重商主义者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鼓励从殖民地攫取原料产品作为宗主国的补充。

4.奖励增加人口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

因此,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等重商主义的特点1.重商主义的思想与国家政策的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基础上的,是在丧失了柏拉图式的美德前提下的,个人拜金主义式的,掠夺式的国家干预2.一方面,在海洋内部,个人自由主义与拜金主义在商人阶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商人与政府勾结在一起。

3.另一方面,弱国被重商主义的炮舰打开大门,对外贸易为海洋大国所控制4.重商主义始终是与国内的拜金主义和对外的贸易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思想史)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思想史)

从亚当斯密——凯恩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回顾从今日起,本人借助天涯论坛将过去一年来阅读之余所写下的一些心得陆续上传出来,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了自亚当斯密以降,包括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哈耶克等经济学家的观点,并结合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自己的见解加以评析,毕竟水平有限,文中势必出现不少疏漏乃至错误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个社会长久稳健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的价值理念,而价值理念则在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特性和思想的博弈,至于经济思想本身更是如此,凯恩斯曾经说:每一个政治家其实都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每一项经济政策背后都蕴涵着经济学家的思考所得出的见解,进而间接操纵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实际利益,为此,让我们走入历史的长河,透过浩瀚书籍走进这些学者的内心深处,去体验他们情感、他们的学术价值理念、以及与时代交锋所迸发出来的智慧光芒。

1931年在英国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名不见经转的奥地利学者哈耶克在伦敦学派罗宾斯的邀请下来到英国,与当时炙手可热的知名人物凯恩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锋。

这是市场自由放任理念与政府干预主义思潮的一次正面较量,也是自由论者试图转变当时社会群体观念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虽然这场学术论战最终演化成相互指责和攻击而偃旗息鼓,并且充满枯燥晦涩的专业用语,常人难于理解,但是从中折射出来的思想理念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可以说,时代价值与学术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而不同的学术思潮通过政治驾御改变着社会不同的走向,也决定着作为社会微观个人分子的共同命运。

而凯恩斯与哈耶克之间的博弈正是如此。

其实,也正如凯恩斯说的那样:“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

”凯恩斯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但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西方经济思想史总结

西方经济思想史总结

长期、动态角度发展凯恩斯 理论(经济增长;周期;消 费函数的长期分析)
从不同角度解释国民收入决 定理论(储蓄支配投资;边 际消费倾向稳定;财政货币 政策协调,收入、人力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主张
对外贸易 政策
收入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 率;适度通胀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实 际工资和利率 扩大顺差,扩大出口限制 进口
1946《就业法案》奠定了卡 恩斯注意的国策地位,推动 新古典综合派发展 二战后需要为资本主义制度 辩护 二战后国家经济跳进改变了 凯恩斯经济学的使用条件 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补充 发展
假设
主要内容 失业
三个革命
方法革命:总量分析;宏 微观经济学 理论革命:非充分就业均 衡;价格刚性;货币非中 政策革命:国家干预经 济;扩张性财政政策 非充分就业
流派 年代 代表作 核心概念
背景
理论渊源
凯恩斯经济学
(英)凯恩斯《就业、利 息和货币通论》
新古典综合派 20世纪30年代末
现实背景:1929--1933资 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理论背景:新古典经济学 的困境;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重商主义:国家干预
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 蒙德维尔:高消费促进繁 霍布森:过度储蓄导致萧
经济主体会根据自己的理性预期调整总供给水平,总 供给曲线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当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 高于实际物价水平变动的幅度时,将会导致物价上涨和 产出下降,产生“滞涨”。
无效轮
无效轮:货币中性,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货币政策 无效
20世纪8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
20世纪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的衰落:滞涨、劳动生产率低、社会资本积 累缓慢;体系上:宏观经济行为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首次引起广泛关注,并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重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强调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以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始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书。

该书中凯恩斯质疑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政府应当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从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总消费和总投资需求的总和决定了经济活动水平。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政府开始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和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措施被称为“凯恩斯主义革命”,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演变。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加剧,凯恩斯主义遭受了来自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干预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主张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这种批评使得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市场自由化成为主导理念。

政府开始推行结构性改革,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尤其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施。

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重新受到关注。

许多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在解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方面更为合适。

近代历史经济思想总结

近代历史经济思想总结

近代历史经济思想总结近代历史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经济学家们不断做出贡献,发展出了多种经济思想。

本文将概述近代历史中一些重要的经济思想,并对其进行总结。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对经济学有着深远影响。

斯密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自我调节机制,提倡个体自由,并认为自由贸易和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他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主张,市场机制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调整供求关系,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2.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所需的劳动量。

比较优势理论则强调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在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剥削,预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将会自行崩溃,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并非总能自我调节,并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建议。

他主张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萧条,提高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改变了人们对经济管理的看法。

4.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20世纪下半叶,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崛起。

哈耶克是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认为市场能够有效分配资源并提高福利。

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放松管制和减少税收,鼓励自由竞争。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

然而,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财富的获得应该是通过合法手段和公正的交换。

2. 经济学的启蒙时期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人们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并强调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3. 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以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为代表。

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土地租金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穆勒则强调需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

4. 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崛起19世纪末,边际革命的出现引发了经济学的新一轮变革。

边际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卡尔·门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他们强调个体决策的边际效益,并将经济学从价值理论转向了价格理论。

5.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爆发使得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派无法解释和应对经济危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理论,并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战后主导的经济学思潮。

6.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重新兴起,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决策的理性性,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小政府。

7.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兴起。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经济学流派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经济学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与个体追求利己的理念。

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可以通过自发的竞争和专业化分工来达到最佳福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过程,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工人阶级的革命。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20世纪初的大萧条导致了对古典经济学的质疑,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

他认为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对经济进行扩张或收缩,以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在20世纪后期兴起,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个体的自由选择。

他们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并提倡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

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丹尼尔·卡尼曼和理查德·塞勒。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模式。

行为经济学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假设,提出了人们在决策时常常存在的心理偏向和限制。

除了以上几个流派之外,还有新制度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等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这些流派在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中各有侧重,并通过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不同解释和分析,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然而,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史可以从18世纪开始,与工业革命和人类社会巨大变革密不可分。

18世纪末,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许多经济理论,尤其是自由放任经济的观点。

斯密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这种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斯密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并逐渐影响了欧洲和美国其他经济学家的思想。

19世纪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此时,经济学逐渐从哲学和道德思考中解放出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阶级斗争。

与此同时,杰文斯、门根森等经济学家发展了边际效用理论和需求供给理论,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是经济学发展的蓬勃时期。

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宏观经济学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通用理论》,对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凯恩斯认为,市场有时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

这个观点对后来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后半叶,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崛起,将主观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应用到宏观经济学中。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还发展了一套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

这种方法的发展为经济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时也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近年来,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新兴分支的发展,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中,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经济行为和决策。

同时,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的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变迁!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变迁!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变迁!亚当·斯密(1723年-1790年),生于苏格兰伐夫郡的柯科迪。

在大约14岁时,亚当·斯密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在“永恒的”(斯密如此称呼他)哈奇森的教导下研读道德哲学。

斯密在这个时期发展出他对自由、理性和言论自由的热情。

1740年亚当·斯密进入了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但他后来说“在牛津的时期对他后来的毕生事业没有多少影响”,他在1746年离开了牛津大学。

1748年他在亨利·霍姆的赞助下开始在爱丁堡大学演讲授课。

最初是针对修辞学和纯文学,但后来他开始研究“财富的发展”,到了他年近30岁时,他第一次阐述了经济哲学的“明确而简易的自然自由制度”,他后来将这些理论写入被简称为“国富论”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里。

1751年亚当·斯密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并在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的教授。

他的讲课内容包括了伦理学、修辞学、法学、政治经济学、以及“治安和税收”的领域。

1759年亚当·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一书,具体化了一部分他在格拉斯哥的讲课内容。

在当时这些研究的发表使斯密获得了广泛名声,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人类如何透过中介者和旁观者之间的感情互动来进行沟通(亦即,个人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互动)。

渐渐地亚当·斯密的授课内容开始偏离道德的理论,而改专注于法律学和经济学上。

1763年底,政治家查理·汤孙德为亚当·斯密提供了一份收入更为丰厚的工作机会,担任他的儿子的私人家教。

亚当·斯密辞去了在大学的教授职位,并在1764年至1766年间和他的弟子一同游览欧洲,大多是在法国,在那里亚当·斯密也认识了许多知识分子的精英,回来之后亚当·斯密在接下来10年时间里专注于撰写他的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为《国富论》,这本书在1776年出版。

亚当斯密 和凯恩斯

亚当斯密 和凯恩斯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

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

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

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

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

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

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

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

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

《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思想简史概括总结内容

经济思想简史概括总结内容

经济思想简史概括总结内容经济思想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思想逐渐发展和演变。

这篇文章将对经济思想简史进行概括和总结,全面介绍了主要的经济思想学派及其核心观点。

古希腊时期是经济思想的起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派强调公正和分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私有财产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并关注公共福利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中世纪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受到宗教影响,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学派认为财富的产生是人类劳动和自然资源的结合,但他们对收取利息和商业活动持保守态度。

启蒙时代的经济思想家开始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

亚当·斯密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和“比较优势”的概念,主张通过自由贸易和专业分工来实现经济的最大效益。

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大卫·利卡多,他们认为自由市场的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并主张自由贸易。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主义和最小政府干预。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会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经济学派,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控经济,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

自由市场经济学派又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

他们认为自由市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批评政府干预经济的效果。

发展经济学派是20世纪后期的重要经济学派,着重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穷和实现经济增长。

阿玛蒂亚·森、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保罗·罗默等学者为这一学派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经济学派,探讨经济行为的非理性和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关于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形成,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1. 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贸易领域。

在古代文明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古代经济思想家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罗马的塞涅卡等,提出了关于贸易、货币、劳动价值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观点。

2. 经济学的启蒙时期18世纪的启蒙时期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和劳动分工的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同时,其他经济学家如大卫·李嘉图和托马斯·马尔萨斯等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供求关系和效用最大化原则,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供求曲线等重要概念。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4.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遭遇严重衰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导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5. 新古典主义革命20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一次革命。

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派别,如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等。

6.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后期,发展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政策和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史范文

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史范文

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到现在就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深深的震撼着世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为之疯狂。

在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研究,研究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而在早期,人们认为财富就是贵重的金银,而他们又直接来源于流通领域,所以经济学家们就得到了结论要保护流通领域,也就是要保护商业的发展,这就似乎最初的重商主义,也是最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他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进行和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经济思想逐渐产生。

真正的经济学也就从此而产生,这便是古典经济学,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萨伊。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鼻祖,他的《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千古绝唱。

他认为:任何一个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提出了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到了生产领域,从而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市场上生产者的利己的目的会在客观上达到利他的效果,由此,政府只要作为一个守夜人就行了,不需要去干预经济。

这一时期有大卫·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分配学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萨伊定律。

这里最重要的可以说是萨伊定律——萨伊的财富生产理论和销售理论:关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说是供给决定需求,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即一种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一定会有需求。

因为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供给是小于需求的,社会的供给严重不足。

所以,只要有生产就会有销路。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劳动价值论,即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价值由劳动决定。

但是还有一批经济学家认为价值;来自于我们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效用,这一潮流被称为边际革命。

渐渐地两派不断的开始争论:在边际学派看来,价格取决于需求,需求取决于边际效用。

主流的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取决于供给,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即劳动时间和节欲的牺牲。

试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试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试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看,无论是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从不同角度对发展问题做出了非常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其理论结论和政策含义都有所不同。

在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之初,已经出现主张国家干预与主张自由放任两大思潮之间的分歧与论战。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与凯恩斯的“看得见的手”,二者孰是孰非是经济理论长期争论的焦点,也是市场经济制度安排和运行选择的难题。

一、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8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也是经济学“自由主义”传统的开创者。

亚当·斯密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系统地论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自由经济”这一定义,强调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由地配置资源,政府不要去干预。

他推崇自由市场,认为自由市场下形成的竞争关系,市场调节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社会财富增加的唯一途径。

以“看不见的手”为标志的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使人类第一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和商品交换的原因有了比较清醒的认知。

他认为人人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主张经济体制的建构应以保障个人的生存及发展为原则,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反对贸易壁垒,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主张经济自由,每个人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

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1年在英国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名不见经转的奥地利学者哈耶克在伦敦学派罗宾斯的邀请下来到英国,与当时炙手可热的知名人物凯恩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锋。

这是市场自由放任理念与政府干预主义思潮的一次正面较量,也是自由论者试图转变当时社会群体观念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虽然这场学术论战最终演化成相互指责和攻击而偃旗息鼓,并且充满枯燥晦涩的专业用语,常人难于理解,但是从中折射出来的思想理念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可以说,时代价值与学术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而不同的学术思潮通过政治驾御改变着社会不同的走向,也决定着作为社会微观个人分子的共同命运。

而凯恩斯与哈耶克之间的博弈正是如此。

其实,也正如凯恩斯说的那样:“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

”凯恩斯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但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也标志着传统经济学的稳固地位遭受撼动,逐渐与由看不见的手所驱动的自由市场经济分道扬镳。

其中提倡政府调控干预的核心观念不仅得到广大政客的认同,也得到大萧条时代下被救济者以及与政府有着紧密联系的利益群体的拥护。

对于凯恩斯来说,如果他像自己的老师马歇尔和对手哈耶克那样注重学术研究,那么或许只能在象牙塔或者大学讲台上度过一生。

但是天资聪颖,能言善辩,极具游说辩论禀赋的他注定不甘寂寞,在时代的推动下走向历史舞台。

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积极投身于政治领域,在一战期间进入英国财政部工作,由于卓越的能力和出众的表现很快得到上级垂青,被推荐为战后出席巴黎和会的英国代表。

和会之后,凯恩斯对协约国针对德国等战败国家的经济制裁政策大加抨击,认为近乎于疯狂的剥削与敲诈措施不仅不会促使德国处于永久性衰落的窘境,反而会引发激烈的反弹导致集权主义的出现。

他专门为此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该书一经出版便得到西方各国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在战败国广为流传。

这为他积累下足够的知名度和众多的支持者(哈耶克这时都认同他的观点,并且对他的观点大加赞赏)也为他在日后学术界如日中天的地位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说到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的论战就不得不提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关于这个我们在过去从一战到20世纪经济大萧条中已经有过论述。

可以说一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但是并没有履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国际职责。

出于政治私利的驱使,美国采取孤立主义下严重不妥协政策。

一方面强迫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进行债务清偿,另一方面捍卫以黄金为支撑的新兴美圆的国际地位,通过各种谈判手段建立起一种以美圆为核心的金兑汇本位制度,即英镑与美圆挂钩,美圆于黄金挂钩。

这样一来达到削弱英镑地位间接控制其货币的政策意图,同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关税壁垒等手段抑制进口达到维护国内工业集团既得利益的目的。

而作为英国,由于在战争中大量精英的死亡,经济发展失去驱动力,如要恢复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另外试图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拉动经济的战略又受到美国的抑制和反对,并且后者通过道威斯计划扶持德国,美圆与马克挂钩孤立英镑,达到一种胁迫的意图。

为了维护英联邦国家对英镑的信心,此外为了应对美圆的强势地位,英国不得已于1925年回归金本位,通过货币高估的手段实行紧缩政策来支撑本已弱势的英镑,由此一来对本已脆弱的国内经济进一步形成重创。

于是出现以下的情形:英国通过高利率紧缩政策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国内失业情形加剧,经济严重衰退——债务偿还使资本无法在国内滞留循环,另外低迷的经济产生国内悲观预期诱发资本外流——进一步对国际资本形成依赖。

为了应对这种窘境尤其是促使债务尽快得到清偿,此外为了促进出口,美国采取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来支持英国金本位。

从当时美国政客的层面来说这的确是两全其美的举措,然而他们未曾想到的是,他们长期以邻为壑的外交和政治经济政策严重阻碍了欧洲的战后复苏,并且很快将把自己也推入深渊当中。

要知道当时的英国以及欧洲急切需要的是债务的延期和减免,在和谐自由经济环境下通过贸易的开展鼓励资本的流动来促进经济循环发展,而缺少这一前提任何行为都是无计可施的。

而且极有可能引发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们看到,当美国降低利率之后并没有缓解英国的经济压力,相反,充裕的货币促成美国国内的股票市场的投机,同时对英国产生虹吸效应加速英国资本的外流,产生一边是水一边是火焰的僵局,最终引爆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凯恩斯所处的正是这一时代,美国的孤立主义路线和自私的经济政策使他愤怒,英国不切实际的货币高估行为使他恼火,同时国内的高失业率使他对自由经济理论本身产生质疑,长期参政的经历使他成为一名现实主义者,一切从最为贴近实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如果说作为一个思想家从宏观层面上来总揽全局,那么对于凯恩斯来说对此是不屑于顾的。

“从长远来说我们都会死的”,他关注的是当下,是眼前,是迫在眉睫的社会大规模失业问题。

因此他开始撰写相关文章抨击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并尝试着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所谓的自由放任从来就是虚假的不切实际的意识形态,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当中。

他这样写到:“请允许我呈上自己的异端邪说,哪怕它真的是异端邪说,我主张依靠国家,我抛弃自由放任,私营企业不受限制又得不到扶持,这是注定要让公众受苦的。

”在一系列抨击之后凯恩斯抛出自己的观点:政府应当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降低利率,政府还应当责无旁贷的直接聘用工人从事修路等公共工程项目。

我们往下引申他的相关言语:“我们必须求助于繁荣需要积累这一原则,我们停滞不前太久了,我们需要冲动,震撼和提速。

”“治愈失业的终极举措是,拿出1亿英镑来用在公共住房,兴建道路改善电网方面,刺激经济能恢复企业的信心,让我们大胆尝试这一思路吧,哪怕有些项目最终会失败,这很有可能。

”“还有,据我所知,财政大臣的任务是抵挡同事们提出各种公共开支的要求,实在抵挡不了也要把它们限制在最低程度,但在我看来,公共开支必不可少,浪费一点是小恶,依靠住宅投资,哪怕它推行的不那么明智,国家至少会有所改善,即使构思糟糕,用在最奢侈的住房计划,最终也能给我们留下一些房子。

”以上是凯恩斯在英国上个世纪20年代时期针对英国货币高估引发经济衰退过程中发表的时评。

我们看,凯恩斯后来的核心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初见端倪,在往下的时间里所要做的就是标新立异,通过系统的著述将这些思想装点起来形成理论,与他看来那些捍卫传统古典自由经济学的书呆子们一争高下。

因此凯恩斯在参政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通过6年的努力终于写成《货币论》一书。

对他来说,这本著作等于是自己对现实经济环境洞察之后结合理论的一次尝试,将脑海深处的一些东西以文字的方式挖掘出来。

对于这部作品他寄予很大的希望,要通过它引发社会以及学术界的舆论关注,同时也试图获取广泛的认同改变英国的政策走向。

在《货币论》中凯恩斯对过去流行的经济均衡理念提出质疑。

所谓经济均衡,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在充分的竞争过程中能够达到一种出清的状态,其中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储蓄完全转化(或者说等值于)投资,在这个状态中社会达到完全就业而趋于静止。

这个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首先提出,之后由不同时代的经济学者加以细化,最终马歇尔通过供求曲线的论证推向颠峰。

可以说,均衡理论是经济学领域当中一个重要的假想模型,真实的社会经济运转永远不可能达到这样一种均衡状态。

而众多学者之所以引用它只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解释经济系统中各种干扰因素和摩擦是如何打破这种均衡,从而提出不同的动态要素。

例如熊彼特的创新理念,奈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米塞斯以人的行为为基础的动态行为经济学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个模型。

凯恩斯也不例外,不过与他们不同,在他看来储蓄与投资是两个完全单独的过程,由不同的群体参与,而储蓄则是从社会消费中漏出的剩余,难以与社会投资形成有效的对接,所以往往出现经济不均衡的景象。

因此,一旦投资额大于储蓄额,就会出现价格上升促进经济繁荣,相反,如果储蓄额大于投资额,就会压制社会投资出现价格下降的趋势引发经济萧条,大规模失业也由此发生。

所以对凯恩斯来说,储蓄是一种极端消极的行为。

“储蓄使储蓄者变得更加富有,其财富增加额度就等于他们的储蓄额度,但是作为生产者来说销售其当前产出的价格低于没有储蓄产生时的销售价格因此变穷,其财富减少的额度等于储蓄者财富增加的额度。

”我们看,凯恩斯将经济萧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消费与投资之间比例不均匀,其中社会储蓄成为罪魁祸首,往下他根据以上的论点进行延伸,既然增加储蓄可以抑制价格上涨,那么如果消除这一阻碍因素,压制储蓄通过增加投资不就能治愈萧条了吗?银行利率下的货币政策成为他往下考虑的关键,也就是说,银行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化解经济萧条的钥匙。

如果银行降低利率扩充信贷,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投资增加就业,而且可以抑制储蓄推动消费,这样一来就会逐渐缩小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差额,促进经济复苏迈向繁荣。

与此同时,凯恩斯将矛头指向英国当时坚持的金本位政策,在他看来,如果坚守金本位,那么作为中央银行来说将失去独立自主的职能,也就是说不能自由的发放信贷。

因为在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央行如果持续进行货币扩张就不可避免引发通胀促使资本外流,而这样一来就与凯恩斯的廉价货币理念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

也正因如此,在19世纪20年代建议英镑与黄金脱钩大幅贬值的政策无果后,他在《货币论》中开始构建一种超国际的中央银行货币制度,成立一种纸黄金并且以此为基础与关键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一揽子价格挂钩,并且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而这一联想直接推动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其中美圆作为纸黄金成为各国的外汇储备。

然而凯恩斯没有料想到的是,任何货币一旦脱离黄金的制约就会如同脱离缰绳的野马一样扰乱整个经济系统,货币本质的稀缺,也正是出于对稀缺货币的争夺才能促进企业家开展有效的竞争,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

而一旦货币成为充裕乃至廉价的代名词,在无形之中就会抑制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并且产生对廉价货币的依赖进行盲目的扩张和无效投资,进而耗费经济资源引发效率低落,这个我们往下还要提到。

我们前面说到《货币论》的撰写花费了凯恩斯6年的时间,在写作过程当中由于事务繁忙,他的思维时断时续,后来经过反复的修改才完成的。

在这个时期凯恩斯的思想并没有达到完全的成熟,处于不断摸索和前行阶段。

所以我们看到,该书所呈现的内容大部分与货币政策有关,并不能完全与他在现实当中的政治辩论结合在一起,例如政府公共投资打动就业的理念没有清晰的彰显出来。

所以这部书对凯恩斯来说是一种宣传的工具,但从他内心来看是不能令他完全满意的,在通过后来与哈耶克的争辩之后促使他萌生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念头,而这使得最终《通论》出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