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模式

作者:郑晓阳

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态景观林的林相也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本文讨论了林相的改造,从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两个角度,提出了创造生态景观林的价值性意见,旨在创造一个稳定,绿色,经济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配置模式一、生态景观林现状

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景观松散,衬衫木材为主,缺乏季节变化,植被类型结构简单,景观效果差,森林植物种类少,鸟类等栖息地野生动物没有强烈的吸引力。整个森林社区的多样性较少,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效益较低,林区环境改善效果不充分,生态效益低;叶片种类较少,非彩色树种大于森林低风险;面临生态安全威胁,容易导致森林火灾,容易导致大规模病虫害蔓延,速度蔓延,一旦遇难,震撼人心;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态景观林更多的单一景观格局难以满足旅游需求。随着生态景观森林的发展和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景观森林的问题逐渐出现,旨在提高生态景观林建设效果的生态景观林业转型即将到来。林相改造的重点是松树,衬衫和原生树种在单一模式中植入山脚种植木本蔬菜,山腰至山顶采取松,衫和原生树种的模式。

二、林相改造的思路

1.遵循自然

遵循生物物种的自然演替规律,并给予相应的引导与控制,在山腰种植木本蔬菜,形成比较和谐的复层多树种混交林群落,有效利用空间、光、热、水及营养条件,打造比较理想的群落结构。

2.因地制宜,合理改造

点的改造:在出入口建设基础设施,如建一座凉亭供游客休息,凉亭周边利用彩石形成的地形高差做成叠水,水溪与植物自然合二为一,动静结合.既体现了功能又增加了景观效果。线的改造:设置游览步行道,作为登山的必经之路,游道边栽植耐阴的草本地被,缓解公众登山的疲劳感。

3.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

通过林相改造,种植辣木、香椿等木本蔬菜使林分单一的林层转变成复层异景观,景观质量提升,林分结构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丰富,木本蔬菜的种植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相统一。

4.速生树与慢生树合理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和谐共生

园林建设的景观效果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远期为主、远近结合,以慢生树种为主,种植速生树种,快慢物种有机结合,体现出层次感。因此速生树和慢生树的比例和品种搭配应当引起重视。南宁市夏天日光暖烈,应选冠大荫浓的树种为宜,山腰下种植本木蔬菜及灌木类物种,如此一来,季相变化、植物景观的天际轮廓线变化及种植形式的多样性特征便得以展现。

三、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

1.树种选择原则

(1)经济学原则

造林目的是与经济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尽管衡量和预测育林成果中使用的经济技术属于森林经济学和林业经济学的内容,但对于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和育林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对于用材林来说,木材产量和价值是树种选择最客观的指标。由于不同的树种在种子来源、苗木培育及其他育林措施方面的成本不同,木材经济不同,所以所得收益不同。由于森林的许多收益在育林投入多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所以育林的理财问题也是个独特的重要问题,即不但要比较不同树种及所需的育林措施所产生的价值,而且要比较收益所需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的投入成本。

例如,不同树种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用于防治的费用也不同,这些费用都应计入成本。在造林整地时投入的1元,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时投入的1元,和在木材收获时投入的1元是不同的。假定轮伐期分别为3、10、50年的树种,平均生产的木材价值虽然均为1 000元/hm2,但是实际收益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对于这种方案的选择,要用复利的方法进行比较,这与银行储蓄的原理是一样的。所用的利息常与预计的风险、投资者从各种投资中可能得到的复利利息等情况有关,利率不应包括银行存款的利息中由于通货膨胀所作的补贴。

(2)林学原则

林学原则是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尽管繁殖方法和森林培育的其他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行发展很快,但是造林树种的选择既需要有前瞻性,又必须与当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繁殖材料来源的丰富程度和繁殖方法的成熟程度,直接制约着森林培育事业的发展速度。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例如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进步,使得原本比较缺乏的繁殖材料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丰富起来,而多种

研究手段的应用可能使传统技术被全新的技术代替,从而使森林培育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原来用扦插难以生根的树种,由于成功应用了多种化学制剂,使得扦插成活率大大提高,从而丰富了繁殖材料来源;以干旱著称的西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低成为限制造林成功的因子,多种集流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使得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营造树种造林成为可能。当然,在考虑技术问题时必须与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新技术应用的投入与产生的效益要求达到合适的比例。

(3)生态学原则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必须坚持生态学原则,森林是个生态系统,造林树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树种的选择必须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全面考虑。首先,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沃程度等状况是否能够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其次,生态多样性保护是森林培育的重要任务,而造林树种的选择是执行这一任务的基础与关键,树种的选择必须坚持多样性原则。越是比较好的立地,越宜选择比较多的树种,以营造结构比较复杂的森林,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生产潜力。另外,树种选择应考虑形成生物群落中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引用树种与原有天然植被中树种的相互关系,也包括选择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在混交林中,各种树种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树种选择要考虑到人工林的稳定程度和发展方向,以及为调节树种间相互关系所需要的付出,把树种选择作为大规模遗传材料的选择。

2.树种配置模式

(1)适地适树

适当选择本地树种,并将已在当地适应多年的树木作为主要树种,由于当地树种对当地气候的土壤适应性,病虫害相对较小,抗性强,地域特色鲜明。而在种子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开展大量的移栽和种植管理,节省时间,精力和资源,容易有效发挥园林树木的作用。

(2)植物物种呈现多样性趋势

在生态园林种植时,要注意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多样性的物种有助于丰富物种形态,让生态园林更具有持续和稳定性,因此,我们要注意各种植物综合种植。

(3)合理密度

上层松衫,保持间距间或种植乡土物种,下层木本植物行距间距合理、补植300株/hm2。种植密度根据种植要求确定,多树种栽植,应考虑物种间的位置关系,把各种树种的季相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