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
福建农村规划实施方案
福建农村规划实施方案
福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村规划的实施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我们制定了福建农村规划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大
投入,修建更多的村村通公路,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确保农田的高效利用。
其次,我们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推广高效农业生产
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种植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另外,我们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还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卫生院
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
最后,我们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农村
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福建农村规划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
的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福建的农村更加美好。
尤溪县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尤溪县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摘要阐述了尤溪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典型经验与成效,提出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以期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策;福建尤溪循环农业经济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尤溪县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批可行的模式和典型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尤溪县启动了生态县建设工程。
为引导和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积极扶持以安全食品生产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推广清洁生产和节水农业,大力倡导农村能源多样化利用,将生物质能、太阳能、水电作为推广重点,有效减少薪柴、秸秆、煤等传统能源的用量[1]。
现阶段已逐步形成6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1 生态能源型近年来,尤溪县积极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等三位一体种养结合模式,可促进生物质能的良性循环,永续利用,变废为宝,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三大效益,是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
如八字桥乡后曲村牛坑山金柑果园,采用“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300 m2生猪养殖场、60 m3沼气工程、40 m3储液池和400 m3蓄水池,日处理猪粪尿1.8 t,年减少排污650 t;同时年产沼气5 475 m3,可供全场职工生活燃料之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沼液,通过铺设管道进行浇灌,将沼液作为4.5 hm2金柑果园的优质有机肥,实现“猪—沼—果”生态小循环。
又如西城镇解建村,发展“猪—沼—菜”模式,该村发展户用沼气33户,每户沼气池8 m3,日处理人畜粪便2 t,年减排污水700 t,年产沼气19 800 m3,可供建沼气户139人的常年生活用能,同时产生700 t沼液、沼渣作为15 hm2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有机肥料。
福建循环农业的成就与展望
福建循环农业的成就与展望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十几年来各地开创了“农—牧—沼—菌—肥”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
省农科院研发了20多种循环农业技术,开辟了40多个示范推广基地,向物质、能源多级循环利用的方向前行。
福建省与台湾省协同打造现代循环农业,可联手将优质的生态农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标签:福建;循环农业;闽台合作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山多地少,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10多年来通过农牧结合、秸秆菌业、固碳减排等多方面的探索,创建了“农—牧—沼—菌—肥”等多种农业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和生产经营方式,开辟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之路,正在向物质、能源多级循环利用的方向前行。
一、多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但光照、热量、雨量充沛,生物多样性在全国居前。
福建简称“闽”,就因山林草莽中蛇虫特多,人们自古以来且捕且养,烹为美食。
农民依靠各种不同的山川水土谋生,有的在山林中种植、放牧,秸草喂牲口过腹肥田;有的在水田中养殖鱼、虾、蟹类;许多农户都会收集农、林、牧剩余物培育蘑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从台海对岸获知“循环农业”的概念,方知本地早就有自发的循环农业的雏形。
但从总体而观,农业经营粗放,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紧缺的生产资源、严重的生态污染并存。
省决策层和农林科技界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展开讨论:怎样将自然资源中的物质和能量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使农业永续发展?福州市郊摸索创立了4种循环农业模式:油茶—牧草—牛羊种养模式;油茶—草—鸡鸭鹅种养模式;林—药共生互惠模式;牧草—鱼类种养模式。
全省各地陆续开创了12种生态农业循环类型:丘陵地乔、灌、竹、草、田并举的农林复合型;山区横坡打垄植被修复治理水土流失的粮草轮作型;林下种养综合开发型;茶园—牧草—养殖循环型;水田稻萍鱼共生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型;立体种植养殖互馈型;农田秸秆菌业型;畜禽—生物垫料—有机肥—果菜型;沿海低湿地芦贝鱼藻共繁共育型;亚热带生态家园休闲观光型;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型。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构想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构想循环农业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持续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将农业生产和资源回收利用结合起来,通过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农业余产物和农田养分等资源,实现农产品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农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下面是我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构想:1.推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循环农业经济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发展农田生态系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质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土壤有机质,例如合理轮作、绿肥种植和有机物质还田等。
3.农作物循环利用:加强农作物的循环利用,避免农田浪费和资源浪费。
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剩余物以及农田养分回收利用等方式,实现农作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经济。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工利用农产品的剩余部分,例如果皮、果肉等,生产出加工产品,加大农产品的全产业链利用率。
5.建立农产品回收系统: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回收系统,将农产品的剩余部分和废弃物利用起来。
例如,将果皮等作为饲料或生物质燃料,提供能源,或者用于制造有机肥料等。
6.推动农业与循环经济的融合发展:将农业与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发挥农业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农田资源、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等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7.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政府要出台支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采用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同时,要推动形成循环农业经济的市场体系,提供市场机会和收益激励,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包括政府、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等的共同努力。
通过推行有机农业、发展农田生态系统、循环利用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措施,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
福建 闽南 的侨 台和海丝 文化 、闽西 的客家和红 色 文化 、闽 北 的 闽 越 和理 学 文化 、闽 东 的畲 族 文
1 基 础 优 势
近 年 来 ,创 意 农 业 在 中 国 各 地 方 兴 未 艾 、取 得 巨 大 进 展 。 目前 北 京 、 上 海 、广 东 、 四 川 、 重 庆 、
艺 品 均 国 内外 享 有 盛 誉 。 1 3 区位 优 势 明 显 .
河南 、山东 、江苏 、浙江 、天 津 、辽 宁等地创 意农
业 发 展 如 火 如 荼 ,涵 盖 了 东 部 、 中部 、 西 部 各 个 地 区 ,逐 步 成 为 农 民增 收 致 富 、农 业 企 业 发 展 的新 途 径 ,成 为 转 变 农 业 发 展 方 式 和 实 现 经 济 发 展 的 新 契 机 。地 处 海 峡 西 岸 的 福 建 省 ,是 中 国 率 先 实 行 改 革
化 、闽 中的船政 文化 、莆 田的妈祖 和莆仙文化 ,昙
石 山 、武 夷 山 、土楼 、茶艺 和惠安女 等各种人文 景 观 多姿 多 彩 ;孕 育 了朱 熹 、李 贽 、郑 成 功 、林 则
徐 、严 复 等一大批 历史名 人 ;有被 誉为 “ 国戏 曲 中
活化石 ” 的 莆仙 戏 、梨 园 戏 和 闽剧 、高 甲戏 等 2 0 多个地 方剧 种和 2 多个 剧 目;有 国家级 非物质文 万 化遗产 3 6项 ,位 居全 国前 3位 ;福 州 寿 山石 雕 、 惠安石雕 、德化 工艺 陶瓷 、莆仙 木雕 、泉州树脂 工
关 键 词 :创 意 农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l 7 ~ 5 1 ( 0 0 6 6 3 6 3 6 7 2 1 )O —5 一O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7•【字号】闽政文〔2022〕288号•【施行日期】2022.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22〕28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2022年6月17日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500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巩固提升,存栏保持在900万头以上;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乡村建设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更加完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沿海较发达的县(市、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福建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织 17 0 8个 , 总产 值 2 3亿元 ,带 3
动种 养 基 地 10 10万 亩 。 农 户 28 1 万户 ( ) 新 增就业人 员 l 次 。 2万 人 ,促 进 农 户 圭 增 收 1 . 三 9 1亿 元 。
点 ;猪 、牛 、羊 等 大 牲 畜 生 产 性
能 和 品 质 大 大 提 高 . 涌 现 出 了 以 福 清 、 新 罗 肉 猪 、 光 泽 肉 鸡 、 永
产 加 工 流 通 环 节 有 长 足 进 步。 20 00年 全 省 共 新 增 浅 海 开 发 面 积
沿 海地 区经 济作 物 带。 水 果、 蔬 菜 、花 卉 等 经济 作 物 生 产 和 加 工
得 到 较 快 发 展 。 三 是 闽 西 北 等 内
构调整 已取得一 定的 成效
销 售 总 额 达 到 9 5亿 元 。 二 是 奶 .
用 明 显。 目前 全 省 比较 上 规 模 、 与 农 民联结 关系 较 紧 密 的龙 头 组
业发 展迅速 。畜 牧 业呈上 升 趋 势
2 0 年 , 全 省 奶 产 量 比 增 1 . %. 00 46 使 奶 业 成 为 福 建 畜 牧 业 的 一 大 重
安溪 和 福 安 茶 叶 .同 安 和 龙 海 蔬 菜 .漳 州 花 卉, 连 城 地 瓜 干 .东 山鲍 鱼 、芦 笋. 宁 德 大 黄 鱼 .寿 宁和 古 田食 用 苗 等 .都 已发 展 到
相 当 规 模 , 产 值 超 亿 元 , 成 为 这
难 以进 入社 会 化 的 大 市 场, 既不
粮食等 种 植 业 产 品 向 优质 化 方 向 发 展。2 0 00年, 全 省 优 质 和 品 质 较好的 早 稻 品 种 占 早 稻 面积 的 比 例 达 4 .%。 比上年 提 高 了 2 84 5个
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提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业产业化经营也被国际上认为是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综合分析福建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得出走农业合作社道路是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有效路径,并对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社一、福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一)福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成效1、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福建龙头企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手段,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龙头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9年全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44家,其中省级企业184家,国家级34家,分别比2003年增加了572家、93家和19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286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23家,分别比2003年增加194家和15家;获得国际质量认证企业数506家。
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强带动的龙头企业群。
(2)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建设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工流通环节利益返还等措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
2009年全省市级以上1,14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12.7%,明显高于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的增速,表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全省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特别是像圣农集团、银鹭集团等一些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
2、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特色产业和产品初具规模。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如古田食用菌、永春芦柑、漳州香蕉、平和蜜柚、安溪茶叶、南平奶业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地推动优势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 摘要 ] 认 为福建省发展循环 农业具有 良好的 区域 生态条件 , 不仅光 温热水 资源丰 富, 而且农 业生物物种 多样。近年 来。 生态强省建设卓有成 效, 农村基础设施初具 规模 , 为现代循环农 业的蓬勃发展提供 了难得 的机遇 与厚 实的平 台。剖析 了循
环农业 面临的物质合理 流动的循 环性 , 内生增长类型的综合性 , 高效有序运作 的 自然性 , 整体和谐 发展 的持 续性 。 促进 互利 共赢的统筹性等挑战 。提 出 了节约资源、 有效利 用 , 保护生 态、 灾减 害, 防 防治污染 、 环利 用, 育 良种、 高效率 , 循 选 提 多元投 入、 强实力等 发展 策略 。 增 [ 关键词 ] 福建省 ; 环农 业 ; 循 生态省 [ 中图分类号 ] F2 . 30 1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7 -9 2 2 1 )30 1 -6 6 162 ( 0 2 0 -0 70 - The de e o m e fm o r i c a g i u t e:o o t niis,c l ng v l p nto de n c r ul r a rc lur pp r u te ha l e e
3Isit o ii l gi l e ua c e yo A r utrl c ne, uhu Fj n3 00 ,C i* ) .ntue fDg a A r ut 。Fj nA a m gi ua i cs F zo , ua 5 0 3 hm . t t c u r i d f c l Se i
现代循环农 业发展 : 遇 ・ 机 挑战 ・ 对策
— —
以 福 建 Biblioteka 为 例 菁 雷锦桂 ,翁伯 琦 刘荣章 叶 , ,
(.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 生态研 究所 ; . 2 福建 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 3 福建省农业科学 院数 字农 业研究所 , . 福建 福州 30 0 ) 50 3
福建丘陵区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体系构建
Fu nj u n lo rc lu a ce cs ja r a J Ag iu tr lS in e J o
文 章 编 号 :1 0 — 0 8 ( 0 1 4 6 4 0 0 8 3 4 2 l 】0 … 6 7
m od r z in, fi e t s f a i e niato e fcin , a e nd ndu t ilz ton T he s ra ia i . n br a hr gh n a m i aq c lur a d r c s i e kt ou i f r ng, ua u t e n p o e sng
H UANG u s e g ’ 。 Xi h n ’ ,W ENG o q ’ ,XU o z o g ’’ B — i ’ Gu — h n 。,H UANG n l u ’ Qi—o ,
ZH 0 NG Zhe — e , H U A NG — i 。 n m i’w Yib n
中 图 分 类 号 :S 1 1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S r tge v lp n n y tm o sr cin frF ja l c ci gAg tae isDe eo me ta d S se C n tu to o u in Hi y Re y l r l n
Hale Waihona Puke ( . Ag iut r l o o y Ree c n t ue,Fu inAc d my 0 Ag iut r lS in e , Fu h u, Fu i n 1 rc lu a lg sarh I si t Ec t Ja a e rc lu a ce cs zo ja
福建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福建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及2020年远景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收入“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研究成果集)目录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二、“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三、“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构想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五、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对策措施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200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7.3亿元,比2000年增加280.0亿元,增长27.0%;农民人均纯收入4089元,比上年增长9.5%,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比2000年增加859元,增长26.6%。
其中农业产值:525.8亿元,占总产值的39.9%;林业产值:86.2亿元,占总产值的6.5%;牧业产值:291.7亿元,占总产值的22.1%;渔业产值:397.5亿元,占总产值的3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1亿,占总产值的1.2%。
2004年福建省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吨)粮食736.45万吨;油料545.62万吨;油料27.82万吨;甘蔗101.57万吨烤烟11.31万吨;蔬菜1317.83万吨;茶叶16.44万吨;水果468.90万吨;食用菌52.01万吨;猪牛羊肉148.29万吨;水产品591.21万吨。
(一)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主导产业发育较好。
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产业链发育较好、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优势主导产业,主要形成优质茶叶、畜禽加工、创汇蔬菜、特色水果、食用菌类、优质粮食、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和烟叶经营等8条农业产业链。
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臵。
2004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出口量和面积分别居第1、2、3位;水果产量居第6位,人均占有量居第2位,其中柑桔、枇杷、橄榄、余甘、柰居第1位,龙眼、荔枝居第3位,香蕉居第4位;人均水禽占有量和蛋品出口量均位居首位;水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点渔区之一;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主要的花卉产区之一。
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上 限。[ 1 1
大 量 的化 肥 、农 药 的 使 用 带 来 了很 大 的污 染 。氮 、 等营 养物 质过 多 , 磷 引起最 严重 的后 果之
式。
一
时 有 发 生 , 质 波动 比较 大 ; 省 城 市 内河 水 域 水 全 功 能达标 率 20 0 6年 为 5 .%,除福 州东张水 库 、 5 2
福 州西 湖 和泉 州 惠女 水 库 为轻 度 富 营养状 态 , 其
余的水质均为中营养状态 。厦门贫笃湖水质为省
四类 海水 质 。由此可 见水 污染对 水资 源 的破 坏作
宁德师专学报 ( 学社会科来自版) 哲 2 1 年 第 4期 01
( 总第 9 9期)
福 建 省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 选 择
汤 丽斌
( 宁德 师 范学 院思想政 治理 论课教研 部 , 建宁德 福 320 ) 5 1 0
摘 要 : 目前 省 城 经 济 发展 的 协 作 日益 增 强 , 争 也 日趋 激 烈 , 竞 争 加 剧 的 同 时 , 源 约 束 和 环 境 压 力 进 一 竞 在 资
次严 重 的春 、 夏旱 , 受灾 面 积 都 在 50万亩 以上 。 0 山 丘受 旱 尤 为 严 重 , 响 了 果 、 、 、 等 经 济 影 竹 茶 林 作 物 的发展 。嘲 根 据 福建 省 畜牧 部 门统 计 ,截 止 2 0 0 7年 1 2
数 高 , 作 物病 虫 害严 重 , 民 为 了追 求 产量 , 农 农 因 此 大量施 用农药 化肥 。 05年全 省化 肥施 用量 为 20
福建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思路——以清流县为例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u . c. u12 1 1 ( ) Ahi A SiB l 00,6 5 .
福 建 山 区农 业 现 代 化 进 程 与 发 展 思 路
— —
以清流 县为 例
肖 步 金
( 流 县农 业 局 , 建 清 流 清 福
3 50 ) 6 30
摘
要 : 据 现 代 农 业 的 指 标 体 系 , 析 评 价 了 当地 农 业 现 代 化 进 程 和 发 展 现 状 , 合 山 区农 业 产 业 的发 展 新 农 村 建设 的 首要 任 务 和
根据万 宝瑞 专家《 农业 软科 学 研究 新进 展 》 的评 价体
系, 目前我 国主要用 1 4项 ( ) 类 指标 共 计 2 4项 ( ) 标 个 指 进 行评价 , “ 分 初级 现代化 ” “ 和 基本 现代 化” 两种标 值 ( 见
表1。 )
工作 重点 。笔者根 据现代 农业 的指标体 系 , 在调 查福 建 山
区清流县 现代农业 发展 现状 的基础上 , 清流 县发展 农业 对 现代 化提 出几点 建议 , 并供 同类地 区参考 。
表 1 农 业现 代 化 评 价 指 标体 系
程度折计类指标分值 。④清流标值 时期 : 基础设施 、 生产装备 、 农民人均纯收人为 2 0 年 , 0 8 其它项为 20 年( 。 07 3 )
和科 学技 术作支 撑 , 难 以跳 出传 统经 营 的怪 圈 。 始终
规模 化是破 解 传 统农 业 的重要 手 段 。笔 者认 为 在 国 家 尚未 出台土地 流 转 新 政 策 时 期 , ( ) 以尝 试 成立 乡 镇 可
12 达 到初 级现 代化 水 平 的类 指标 .
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业化发展状 况的基础上 , 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
价格上升 , 户为追求更高价 格 , 农 单方面 终止
2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 、 区域特色 产 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 而将农产品出售给
模 式比较分析 , 出走农业合作社道路是进一 业和产品初具规模 。通 过实施农业产业 化经 其他愿意 以更高价格收购的企业 或经营者。 得
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 。目前, 建已初步形成临 作为农村 改革和发展 的大大事来抓, 福 也取得了
海蓝色产业带 、 西北绿色产业 带和 闽东南高优
一
、
福建现代农业产业 化发展现状
定的成效 , 务体系不够健 全, 但服 服务 质量
农业 产业带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 。畜牧、 林 和服务水平不 高仍是 目前农业产 业化发 展的 1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 大, 带动 能力 业、 、 辐射 主要体现在: 服务能力不强 , 带动力 园艺 、 水产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进一 步扩 薄弱环节 。 不断增强。近年来, 福建龙头企业 发展呈现 良 大。同时, 种植业 结构也趋于优化 。 09 20 年全 较弱。 对农户、 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 的服务主要 好势头。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 省主营蔬菜 、 花卉、 烤烟、 水果 、 食用菌和茶叶 停留在产中指导上, 产前与产后的服务相对较 () 1企业规模 逐渐扩 大。近年来 , 福建省 等产业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就有 42 , 5 家 企业 少, 特别是在市场信息、 资金、 科技服务、 产品 委、 省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 化经营作 为发展农 总产值达 46 9 8. 亿元, 08 4 比20 年增长 1. 销售等方面还不能够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41 %, 村经济 的主要手段 ,先 后出台一系 列扶持政 销 售 收 入 和 净 利 润 也 分 别 增 长 1. 3 %和 要求; 4 农业 组织发展滞后 , 专业协会与经 纪人 策, 龙头企业呈现 良好的发展 势头 。20 年全 1. 非粮作物的播种面积 比例为 4. 。 队伍不够 壮大 , 09 7 %, 8 5% 5 农头企业与农户之 间缺乏有效 省市级 以上农业产 业化龙头 企业发展 到 3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 农业经济效益 的链接载体, 使得农户与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一 114家, ,4 其中省级企业 14 国家级3 家, 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 了农 个紧密而稳固的利益关系 。 8 家, 4 促进 分别 比 20 年增加 了 52家、3 03 7 9 家和 l 家 ; 业向二三产业延伸, 9 近年来省委、 省政府在资 3农业产业化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 融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26家,过 1 亿元 金、 8 O 金融支持是农业产业化主要资本 技术、 人才、 政策上对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 资环境较差 。 的企业有 2 家, 3 分别 比20 年增 加 14 03 9 家和 给予大力 支持,通 过组织发展农产 品精深加 来源, 但目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较低。究其 1 家; 国际质量认证企业数 56 5 获得 o 家。初步 工 、 办农产品加工示范 区, 育农产品加工 原 因可 以归纳为 以下方面 : 兴 培 首先 , 企业 的 农业 形成了多层次、 广覆盖 、 强带动的龙头企业群。 示范 企业和 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 等一系列措 弱质性导致其 融资困难 。 目 , 当一部分 前 有相
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21 .. 具 有 良好 的 生态 资 源 环 境 。 建 省 地 处 中亚 热 带 和 2 福
南 亚热带 , 具有 相对 独 立的地 理 单元 和优 越 的气候 条件 。 全 省 水 资源 丰富 , 资 源 总 量 为 11 87亿 立 方米 . 水 6 . 占全 国水 资 源总 量 的 42 福 建 省河 流 众 多 , 有 2 .%。 共 9个 水 系 、6 6 3条 河流 , 内河 长 度 达 1 6 . 5 9万 千米 , 网 密 度 之 大 , 国 少 3 河 全 见 。 建省 气候 温暖 湿 润 , 福 光能 充足 , 雨量 充沛 , 态 系统 具 生
国 潮 汐 能 的 4 %I 这 些 优越 的 自然 与 生 态环 境 , 0 2  ̄ 。 为福 建 农
业循环 经济发 展提 供 了极 为有利 的条件 。
21 起 步优 势 。 传 统农 作 物 生 产 中进 行 轮 作 、 .. 3 在 套种 , 借 以提 高地 力增 加产 量 ; 传统 农 业和养 殖业 中 , 畜 粪便和 在 人 农作物秸 秆既 是农 业的主 要副产 品 . 又是农业 的基本 生产要 素。 人畜 粪便 是很 好 的农 家肥 , 秸秆 是农村能 源 的主要来源 ,
定范 围内合理流 动与组 合 , 实现物 质的 多级 循环 使用和 产 济效 益 、 会 效益 和环 境 效 益 协调 统 一 的农 业 可 持续 发 展 社
业 活动对环境 的有 害因子最 小排放 或最 小干扰 , 正实现 经 真 模 式l 】 1 。
1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的 的 特 点
农业 循环 经济 是 以经济 效益 为驱 动 力 , 以绿 色 G DP体 系和 可持 续发 展评 估体 系为导 向 , 用可持 续发 展 思想 、 运 循 环 经 济理 论 与产 业链 延 伸 理 念进 行 综合 规 划 、 计 农 业 经 设 济活动 , 过农 业技 术 创新 , 通 调整 和 优化 农业 生态 系统 内 部 的生产 、 费结 构 , 农业 劳动 力 、 消 使 技术 、 资金 和资 源 要 素在
农业发展策略的目标与措施优化方案
农业发展策略的目标与措施优化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本文将从目标、措施和优化方案三个方面来阐述农业发展的策略。
目标:1.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善栽培技术、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机制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2.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农田利用、科学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壤退化和农业污染。
3. 增加农民收入和福利: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措施:1.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程。
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培育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抗逆能力。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电力、通讯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
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3. 完善农业金融服务:建立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机制,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和农村创业,降低农村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的监控力度。
加强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培育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旅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优化方案: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优化农业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21.11.24
•【字号】闽农综〔2021〕141号
•【施行日期】2021.11.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农
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
闽农综〔2021〕141号
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经济发展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
为加快推进福建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按照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发改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制定了《福建省“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林业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2021年11月24日。
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构想
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构想
曾金星;金茂霞
【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5)004
【摘要】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福建省省情,提出了福建省建设现代农业应选择跨越式赶超发展战略.它以扩大开放,转换机制,科教兴农,市场化经营,整体开发,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指导思想,以2020年前先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集约化、信息化和政府主导为战略重点,并处理好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总页数】5页(P10-13,22)
【作者】曾金星;金茂霞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1
【相关文献】
1.福建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J], 陈雄
2.弱势区域的发展战略构想——以福建省为例 [J], 俞升
3.全面阐释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J], 林金忠
4.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与发展构想 [J], 单玉丽
5.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发展战略构想 [J], 黄建峰;李维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本文为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福建省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郭铁民: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王永龙:湖州师范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在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
循环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倡导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互为依存的发展战略,把农业经济活动建立在GDP增长、集约化、结构优化、人口规模、环境意识、环境文化等经济社会指标与生物多样性、土地承载力、环境质量、生态资源数量与质量等生态系统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的行动原则,通过实施一定边界内的有效干预,促进农业经济系统更和谐地纳入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所建立起来的整体功能和有序结构,实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信息和资源的有效转换,从而建立整体经济社会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可见,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
没有循环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建设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
一、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在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指引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推进福建农业新阶段的进一步增长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福建农业尽管已进入新增长阶段,但其经济基础相对脆弱,目前仍处于从小规模、分散化、粗放型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型农业发展的转型阶段。
农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比较集中,但其发展劣势也相对显著。
我们立足于福建的农业省情,将福建农业新阶段的发展方向定位于推进循环农业建设。
我们认为,这一定位符合世界农业和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对于福建循环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基础的分析,我们主要基于三个层面:一是基于福建农业发展的自然-生态基础;二是基于福建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三是基于福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基础。
福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福建农业特殊的山海布局,尽管福建山地农业的自然资源相对丰裕,但由于山海区隔,福建农业发展的腹地空间仍相对狭小,无论山地农业还是沿海区农业皆面临特殊的自然-生态基础与资源条件约束:(一)福建农业发展的农业耕地资源约束。
福建现有耕地面积1780万亩,人均耕地0.52亩(2002年),仅为全国人均数的13,沿海省区人均数的12,耕地供求矛盾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农业耕地资源呈现显著山海分布,山区农业耕地大多分布在高位区域,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土地肥力形成和发育受阻,有效灌溉率、旱涝保收率和机耕率较低;沿海区农业耕地虽灌溉水田占较大比例,保收率和机耕率相对较大,但由于城市化建设、企业用地以及“弃耕”、“抛荒”等多方面原因已实际造成较大幅度的农耕地递减变动,按农业劳动力计算的人均耕地面积呈明显递减趋势;全省耕地密度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耕地的平均地块面积相对较小,细碎化耕地占较大比例。
(二)福建农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
福建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农林植物资源和生物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居沿海省区前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皆明显高于或接近于全国和沿海省区的平均水平;耕地平均水资源存量、生物和植物资源增殖指数虽低于沿海省区水平,但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植被率居于全国前列,显示了福建农业发展拥有显著生态资源优势(见表2分析)。
但福建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山地农业区由于地势起伏,水流势能大、水蚀能力强,造成福建山地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较低,表现出相对明显的生态脆弱性,农业污染强度指数、耕作土壤侵蚀指数和生态脆弱指数均高于沿海省区平均水平。
较高的生态环境成本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福建农业生态优势的生产率转换效率。
这也在另一方面凸显了福建农业新增长阶段的发展所面临的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见表3分析。
(三)福建农业发展面临技术低效率的制约。
福建农业技术效率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的要素节约效率相对较高,且仍占相当比重,而要素配置效率却十分有限。
例如,劳动投入系数1995年为0.138,至2002年下降到0.087,下降了近1.8倍,也就是说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福建农业的劳动投入节约了180%以上。
资本要素的节约效率也达到了150%。
但同样时期内,福建农业的综合生产率仅提高1.3倍,低于劳动和资本的节约效率。
2000-2002年福建农业技术化的若干指标分别是:人均农业劳动力科研经费为49.8元,每公顷农业科研经费平均为25元,农业科研人员占比为1.8%,农业技术创新指数为0.34,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为47%。
上述指标仅分别居于全国中游水平和沿海发达省区的下游水平。
由此可见,技术落后是形成福建农业弱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理论上说,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紧密联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反馈机制。
农业经济系统具有扩张型反馈机制,它要求不断加大投入才能获得持续增长的产出,因而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资源需求是无限的。
农业生态系统则具有稳定型反馈机制,它要求物-能资源在动态供给中保持“量-质-结构”均衡,才能逐步趋向于自身最优化的稳定状态。
因此,农业经济系统的物-能资源需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资源供给存在相互对立性的关系机制。
在不可持续状态下,这种相互对立性的结果将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稳态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其自身生产力的衰竭。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产生,就必须建立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相互协调机制,形成两者的互惠互利与共生性关系。
区域农业生产是区域农业经济系统与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量-质-结构”状态将直接决定着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模式。
从实践上说,任何区域农业发展都必然面临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约束与条件制约,或者正向制约,或者反向制约。
正向制约有利于建立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反馈机制,而反向制约则通常形成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负反馈机制:一是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的制约,二是对区域农业产业布局调整过程的制约。
这两种制约将直接影响区域农业的综合产出效益,并最终通过对区域农业的产业竞争力或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而表现出来,这些影响将集中在诸如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粮食产量与粮食安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农产品结构、农产品质量与品质、区域布局结构、区域农业贸易条件等方面。
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职能即在于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及其对区域农业发展长期性影响的分析。
福建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系统的资源约束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比较资源优势而忽视这些约束。
因此,如何保障福建农业的长期发展能够建立与其生态系统的协调性机制,必然成为福建农业发展规划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依据福建农业省情,结合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我们提出发展福建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
我们提出福建发展循环农业战略规划思路的基点在于:第一,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第二,福建具有发展循环农业的自然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基础;第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为发展福建循环农业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循环农业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内在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四,发展循环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福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系统约束与环境成本压力;第五,从长期发展的观点来看,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福建“三农”问题的最终途径。
二、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原则循环农业是一种系统农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因此,如何推进福建循环农业发展,需要多轮驱动。
首先必须制定正确的规划战略与指导思想;其次,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划建设原则。
我们认为发展福建循环农业,应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产业带建设”的规划原则:(一)分阶段建设的原则。
可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6)为规划、动员与组织阶段;第二阶段(2006-2008)为规划实施阶段。
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基础平台,通过实施政策支持和项目带动战略进行重点培育,初步形成若干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初步建构福建循环农业的主导产业集群及其增长机制;第三阶段(2008-2010)为完善深化阶段。
在合理布局和专业化分工基础上持续推进产业化进程,通过资源整合和分工整合,基本健全福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
(二)分层次建设的原则。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与资源特点,可考虑在两个层面上建设福建的循环农业经济:第一层次为宏观层次(省域循环农业经济),这是一种以“市场化、产业化和开放性”为导向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发展立足于中国经济的整体格局,以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和WTO的框架,从全省“一盘棋”和全面协调发展的视角所定位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宏观层次的循环农业经济建设应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实现有效对接;第二层次为中观层次(区域循环农业经济),这是一种以“区位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为导向的区域型循环。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特殊的山海布局与资源格局,将福建农业经济区划为三个基本区域类型:闽东南地区(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闽西山区(三明、龙岩)和闽北山区(南平、宁德),不同区域内各自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应按照农业经济的区域分工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积极探索能够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多元循环农业模式。
(三)分产业带建设的原则。
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以提升福建农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福建“循环农业产业带”建设,我们认为,其中期规划发展的重心应放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建设福建农业的“三条特色产业带”,(沿海蓝色产业带、闽东南特优产业带和闽西北绿色产业带);二是优先发展福建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畜牧产业、水产业、林产业和园艺产业);三是重点培育福建农业的“九大特色产品”(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
通过“循环农业产业带”的建设,带动福建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