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上课)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概括分析题与解题技巧课件
常见6大设误角度
角度一:人物角度 角度二:时间角度 角度三:地点角度 角度四:关键词角度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角度六:关系角度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
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 结果。 2.比对方法:比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看有无误解形象、张冠李戴。
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 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 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 不亡?公等宜戒之!”
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以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制史。在 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 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 独当。”遂以所赐谷帛悉分与之。
B.韦珍功绩卓著,体恤百姓。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有名声和政绩朝 廷赏赐他的马匹帛、谷等物,他全部分给了孤苦贫寒的人。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 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解析】D 据原文中“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 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以偏概全。)
伍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4(2021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2021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文解题指导:内容概括分析题(含答案)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提问方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
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
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
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高中语文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
2021年8月24日
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阅读时要注意: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
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 精神风貌;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③说明性文字, 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 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皇 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
答案 “皇帝只好作罢”于文无据。
Hale Waihona Puke 3.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 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 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 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赍:1. 携带;持;怀抱着。如“赍志而殁”。 2. 拿东西给人,送给——赍助(接济;资助);赍赏(赏赐);赍钱(持赠金钱);
赉:赐予——赠送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原文】(刘随)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言数事,尝言:“今之所切 ,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 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节选自《宋史·刘随传》)
【选项】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 匿太子,杀二宦者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课件
2021年全国4套卷在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命制上有所变化,改变了 过去先“概括”后“分析”的语言模式,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 观点、看法。其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仍是对文意分析理解的考查,且 设误方式仍然是集中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 方面。所以,解此类题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比对法”。
近些年高考全国卷真题文本概括分析题的特点
1 A B C D四个选项都论点和论据的形式的。 2 论点一般不会出现错误
论点的内容一般是对性格特点、修养品行、为人处世、做官的能力、 别人对他评价的概括性总结。
3 论据会出现错误
论据的内容是以“何时、何地、何人、干了何事、产生何结果”的 格式来陈述关于传主的事件概括。
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
[分析] × 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 错误。由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 和”可知,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
4.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 (2020·全国卷Ⅰ)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 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选项]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 供米三分之一以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 ) [分析] × 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对照原文可知,“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 是苏轼向朝廷的请求,不是苏轼减免的。
键作用的词语。
[即时体验]
1.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 (2021·新高考全国卷Ⅰ)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 法邪!” [选项]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 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 [分析] × 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曲解文意。 原文中唐太宗指出百姓偷盗的缘由及解决百姓生计的做法,从“安用重法邪!” 可以看出,太宗没有说明用严刑峻法不能达到“止盗”的目的。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PPT课件
比对时间、地点
时序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 命题 颠倒 时间顺序颠倒。 设误 空间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
错位 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比对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 方法 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参考译文】 (朱筠)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 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气神情诚恳殷切, 离开之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
一、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例析
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 对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事迹)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 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设误可能在“概括”部分,也可能在 “分析”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 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 零,逐一攻破。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 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 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
[选项]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 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 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此非廷尉职责为由, 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对照,表述
虽有皇上命令,依然 正确。
据理拒收,/③时人 ③“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与原文“时人比之张释之”对照,
将他比作张释之。 表述正确。
选项切片
C.彪之讲究实效, 维护朝廷秩序。// ①永和末年流行传 染病,他见各类官 员借口家中有人患 病,不愿到任办公,/ ②指出这样做的危 害,朝政因此恢复。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尝试解答] ________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任务活动] 注意“ ”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 题区间,请在横线上写出比对分析意见。 [A项] 契丹军队 南侵宋朝 ,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 地,提出应当 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 ,并 力促皇上 御驾亲征 。
攻北平砦及保州 , 复 为州砦兵所败 。 挞 览 与 契 丹 主 及 其 母
合众攻定州 ,宋兵 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选项切片一: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
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 对应原文:“攻威虏、顺安
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判断分析二:由原文“击败之”“为州砦兵所败”“拒于唐河, 击其游骑”可知,选项与原文相符。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D 项 ] 在 战 局 有 利 的 情 况 下 , 宋 朝 皇 帝 为 了 息 战 , 主动提出议和 , 并 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 , 最 终 与契 丹达成盟约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
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
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202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5张PPT)
即学即练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 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 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 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 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 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 一 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
角度三 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设 误
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 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归纳不全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 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方 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 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即学即练 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 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全国卷Ⅲ)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 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 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 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 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 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 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 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 “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 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 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 《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 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24张
即时训练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 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 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 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 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 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 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选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 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概括分析题”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2023甲卷)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 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 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 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 我又何怨?”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 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 的信任。关注选项代词,指代对象和原文相比是否变了,导致张冠李戴
C(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 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
(2023新高考2卷)
高考文言文考点概括分析题PPT
(2016年浙江卷)
【选项】: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 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 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 议结合的特征。
(2014年浙江卷)
【选项】: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 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 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 文士。。
(2015年安徽卷)
【选项】: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 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 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常故意把事件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颠倒,或者加强某种关系来设置错误选项,考查考生 的分析判断能力。
(2013年天津卷)
【选项】: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 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七、比对依据与结论及范围词或程度词——防 依据与结论不一致或以偏概全
命题者常常在选项中凭空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结 论或依据,设置“于文无据”或理由失当的陷阱,来 干扰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同时,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表程度及其他类 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完整等陷阱。
三、比对地点——防地点不合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人物的不同活动地点故意混淆, 在选项中设置“地点错误”的陷阱。
(2014年新课标卷2)
【选项】: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 在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 境争地一事;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 平抑米价。
四、比对关键词语——防曲解文意
二、比对时间——防时序错误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 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2010年山东卷)
【选项】: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 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 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 国效力。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概括分析题 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概括分析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设置错误类型2.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正确理解文言文大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言文大意,学会提炼概括文言文大意。
【教学过程】1.从人物角度设误(1)【原文】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吴起传》【错误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吴起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吴起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2)【原文】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吴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错误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吴起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吴起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3)【原文】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颜太初杂文序》【错误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4)【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总结: (五)比对时间——防时序错乱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 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 的陷阱。
(潍坊市考试题) 毓(豆卢毓)见谅(杨谅)至,绐其众曰: “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 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谅复至西门, 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毓遂见 害,时年二十八。 C.豆卢毓机智应变。他用计骗过守城的士兵, 用箭射退攻打南门的杨谅;并安排稽胡积极备 战守城,把杨谅逼至西门。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 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 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方法总结 (四)比对地点——防地点不合。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 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或者因地点而出现的文 意的曲解。
的: 读作:dí ,真实、实在,如"的确""的当""的证""的真"。 读作:dì ,箭靶的中心,如"目的""无的放矢(释义:的,靶心;矢, 箭。意为没有目标乱射箭。借以形容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 不切合实际。)""众矢之的(原意是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 击的对象"。) 渠: ①大。如:渠帅,渠魁(首领)。 ②人称代词,他,她,它。如:渠是何人?(意思是:他是谁?) 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④人工开凿的水道。如:沟渠。途径;门路:销售渠道。水到渠成。 ⑤姓。
方法总结: (一)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 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 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 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 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2.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 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 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2017全国卷II)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 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 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归纳不完整。原文是“遇教官诸生贤 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诸生),亲若同辈” 并非选项中的只“待门下学子”。
方法总结
(七)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的词 语——防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完整)。比对一些增删 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概 全或归纳不完整等陷阱。
课堂小结 第一步:在原文划出四个选项的对应语句 第二部:仔细比对分析发现有无以下设误点
5.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 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 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 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 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 誓死为国效力。
(2014·安徽高考)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 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 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 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 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 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 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选项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 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 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方法总结 (六)比对关系角度——防因果、条件混乱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 原因,或给句子间施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 或强加因果。
阅: 1、看,察看:~览。~读。翻~。传(chuán )~。批 ~。订~。检~。~兵。 2、 经历:~历。已~三月。 3、 容,容许:"我躬不~"。 3、本钱:折~。 4、总聚,汇集:"川~水以成川"。
申饬:1、整饬;整顿。 汉 刘向 《说苑· 修文》:"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 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2.告诫。 《宋史· 田锡传》:"伏愿申饬将帅,慎固封守,勿尚小功。 3.饬令;指示。 《续资治通鉴· 宋理宗绍定二年》:"请申饬监司、郡守, 自今所属阙官,以次摄事,勿得差非见任官。" 4.斥责。 郭沫若 《断断集· <资本论>中的王茂荫》:" 王茂荫 在严 受申饬之后的第四天被调为兵部右侍郎。"
1.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
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 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 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2017全国卷 Ⅰ)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 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文言文客观题 ——概括分析题
考纲要求: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题型设置 客观选择题(3分) 如:2017全国Ⅰ卷《宋书•谢弘微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学习目标
1.掌握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熟悉做“分析概括” 题的方法步骤。 2.研究题型特点,识破命题常见干扰方式。
方法总结: (二)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 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或理由失当 的陷阱。
3.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
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 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 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2016全国卷II)
寝: 1. 搁置 。如:寝格(搁置;阻碍);寝遏(搁置;阻止);寝置 (犹搁置) 2. 停止 。如: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那种议论于 是停止)。如:寝谋(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寝罢(废 除;停止);寝废(停止;废弃;废除) 3. 平息。如:寝兵(息兵;停止战争);寝事(息事、完事) 4. 罢免。如:寝免(罢免;免去);寝停(停罢。免职);寝夺 (罢免;免除)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 否有误。 (2013·天津高考)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 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 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 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 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 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项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 名声未彰。 分析:从强加因果的角度设误。原文中有“其平生但事躬行, 不著书,故鲜知者”,所以选项将“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 作为姚敬恒名声未彰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 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 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方法总结 (三)比对关键词句——防曲解文意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 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 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 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4.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 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 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 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 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 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2017全国卷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