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docx
级数求和的技巧与方法
级数求和的技巧与方法世间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而级数,作为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列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对于级数的求和,是数学分析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级数求和的技巧和方法。
一、级数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级数和。
级数和指的是数列的和,只不过这个数列是由表达式得到的。
具体而言,如果有一个数列$\{a_n\}$,那么它对应的级数就是:$$S=\sum_{n=1}^{\infty}a_n=a_1+a_2+a_3+...$$而级数和也就是$S$的值。
在计算级数和时,我们需要用到各种技巧和方法,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二、收敛与发散在级数求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收敛和发散的概念。
如果一个级数的和可以被有限地表示,那么这个级数就是收敛的;反之,如果它的和不能被有限地表示,那么这个级数就是发散的。
要注意的是,有些级数是交替收敛的(即部分和的符号交替),有些是条件收敛的(即正、负项级数分别收敛),而有些是绝对收敛的(即正、负项级数分别收敛且绝对值级数收敛)。
这些收敛方式会影响到我们后面讲解的级数求和方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重要技巧与方法1. 赋值变形法对于一些级数,如果我们对原始式子进行赋值变形,就能使其变得容易求和。
比如:$$\sum_{n=1}^{\infty}\frac{1}{n(n+1)}=\sum_{n=1}^{\infty}\left (\frac{1}{n}-\frac{1}{n+1}\right)=1$$这里使用了一个常见的技巧——部分分式分解,具体的证明过程略,可以自行思考。
通过赋值变形法,我们可以将原本比较复杂的级数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几何级数或等差级数等等,从而完成求和的操作。
2. Telescoping SeriesTelescoping series是指那些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技巧使得级数的每一项之间产生会互相抵消的级数。
比如:$$\sum_{n=1}^{\infty}\frac{1}{n(n+1)}=\sum_{n=1}^{\infty}\left (\frac{1}{n}-\frac{1}{n+1}\right)=1$$这里使用了一个常见的技巧——部分分式分解,具体的证明过程略,可以自行思考。
数列与级数的8种求和方法专题讲解
数列与级数的8种求和方法专题讲解简介本文将介绍数列和级数的8种常见求和方法,包括递推公式、几何级数、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伪等差数列求和、伪等比数列求和、特殊级数求和和无穷级数求和。
1. 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通过前一项和该项之间的关系来逐项求和的方法,通常用于求解迭代式数列的和。
递推公式可以通过给定的初始项以及递推关系进行求和。
2. 几何级数几何级数指的是一个数列中的各项与其前一项之比保持恒定的数列。
求解几何级数的和可以通过使用几何级数公式来进行计算。
3. 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一个数列中的各项与其前一项之差保持恒定的数列。
求解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4. 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一个数列中的各项与其前一项之比保持恒定的数列。
求解等比数列的和可以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5. 伪等差数列求和伪等差数列是一个数列中的各项与其下标之差保持恒定的数列。
求解伪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伪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6. 伪等比数列求和伪等比数列是一个数列中的各项与其下标之比保持恒定的数列。
求解伪等比数列的和可以通过伪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7. 特殊级数求和特殊级数指的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级数,如调和级数、斐波那契级数等。
求解特殊级数的和需要根据其特定的性质和规律进行计算。
8. 无穷级数求和无穷级数是指一个无穷多项的级数。
求解无穷级数的和需要使用极限的概念,并根据级数的收敛性和发散性进行判断和计算。
以上是数列与级数的8种常见求和方法的专题讲解。
每种求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在实际问题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级数求和公式范文
级数求和公式范文级数是由一系列项组成的无穷序列。
求和是将这些项相加得到的结果。
在数学中,有许多级数是可以求和的,即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公式来计算级数的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级数都有求和公式。
这取决于级数的形式和特征。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果级数是等差数列,即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都相等,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和:S=(n/2)(a+l)其中,S代表级数的和,n代表项数,a代表第一项,l代表最后一项。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果级数是等比数列,即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例都相等,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和:S=a/(1-r)其中,S代表级数的和,a代表第一项,r代表公比。
3.调和级数求和公式:调和级数是由倒数构成的级数,即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倒数。
调和级数的求和公式不像前两个公式那样简单,但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近似计算级数的和:S ≈ ln(n) + γ其中,S代表级数的和,n代表项数,ln代表自然对数,γ是欧拉常数,约等于0.5774.幂级数求和公式:幂级数是一种形式为∑(a_n)(x-c)^n的级数,其中a_n是系数,x是变量,c是常数。
根据幂级数的特性,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级数的和:S=a_0/(1-(x-c))其中,S代表级数的和,a_0是常数项。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求和公式。
然而,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级数,它们可能不具有简单的求和公式。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技术,如级数逼近或数值方法来计算级数的和。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级数可能不存在有限的和。
这样的级数称为发散级数,它们没有确定的和。
对于这样的级数,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性质,如极限行为或部分和的增长,以了解它们的特性。
总而言之,求和公式是用于计算级数和的方便工具。
然而,并非所有的级数都有简单的求和公式。
在数学中,我们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和计算级数的和。
级数求和常用方法
1.7方程式法 (3)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 (3)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 (3)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 (4)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 (4)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 (5)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 (5)1.14裂项法求级数和 (6)1.15裂项+分拆组合法 (7)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 (7)2函数项级数求和 (8)2.1方程式法 (8)2.2积分型级数求和 (8)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 (9)2.4逐项积分求级数和 (9)2.5将原级数分解转化为已知级数 (10)2.6利用傅里叶级数求级数和 (10)2.7三角级数对应复数求级数和 (11)2.8利用三角公式化简级数 (12)2.9针对2.7的延伸 (12)2.10添加项处理系数 (12)2.11应用留数定理计算级数和 (13)2.12利用Beta函数求级数和 (14)参考文献 (15)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级数要首先考虑敛散性,但本文以级数求和为中心,故涉及的级数均收敛且不过多讨论级数敛散性问题.由于无穷级数求和是个无穷问题,我们只能得到一个n →∞的极限和.加之级数能求和的本身就困难,故本文只做一些特殊情况的讨论,而无级数求和的一般通用方法,各种方法主要以例题形式给出,以期达到较高的事实性.1数项级数求和1.1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差,并运用公式可求和.11((1)22n n a a n n s na d +-=+=),其中1a 为首项,d 为公差 证明:12=++...+n s a a a ①,21s=+...++n a a a ② ①+②得:()12-112(+++...+(+)n n n s a a a a a a =+) 因为等差级数11...+n n a a a a +==所以1(2n n a a s +=)此证明可导出一个方法“首尾相加法”见1.2. 1.2首尾相加法此类型级数将级数各项逆置后与原级数四则运算由首尾各项四则运算的结果相同,便化为一简易级数求和. 例1:求01235...(21)n n n n n c c c n c +++++.解:01235...(21)n n n n n s c c c n c =+++++,210(21)...53n n n n n s n c c c c =++++,两式相加得:21012(22)(...)(1)2n n n n n n s n c c c c n +=++++=+⋅,即: 01235...(21)(1)2n n n n n n c c c n c n +++++=+.1.3等比级数求和等比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比并运用公式可求和.当q =1,1s na =;当q ≠1,1(1)1n a q s q-=-,其中1a 为首项,q 为公比.证明:当q =1,易得1s na =,当q ≠1,11111=++...+n s a a q a q - ①, 2111=++...+n qs a q a q a q ②, ①-②得11(1)n q s a a q -=-.可以导出一种方法“错位相减”见下1.4 1.4错位相减法此方法通常适用于等差与等比级数混合型,通过乘以等比级数公比q ,再与原级数四则运算后化为等差或等比级数求和.例2:计算212n n -∑.解: 2313521...2222n n s -=++++ ①,21352121 (222)n n s --=++++ ②,②-①得: 121121************n n n k k k n k k k k k n s s s -===---=-=+-=+-=∑∑∑111121121213122212n n n n n n -----+-=---,lim n s →∞=3.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此类型级数本身各项之间有蕴含关系,通过观察可知多项展开会相互之间相消部分项,从而化简级数求和.例3:计算1ni =∑.解:将各项展开可得:(1...s =-+++++11==lim n s →∞= 1.6有理化法求级数和对于一些级数通项含有分式根式的级数,我们可以仿照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理化”处理,以期达到能使得级数通项化简,最后整个级数都较容易求和.例4:计算1n ∞=.解:可以看出此级数含根式较多,因此尝试运用有理化的方法去处理,即通项n a =对其分母有理化得:−−−−=−分母有理化,则原级数可以采用本文中的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则可以快速求得级数和的极限为1. 1.7方程式法此型级数通过一系列运算能建立级数和的方程式,通过解方程求解级数和.准确建立方程是关键问题,方程类型不固定,有类似与微分方程之类的,故要视具体情况建立方程,解方程也要准确,才能求出级数和.例5:计算2cos cos 2...cos n q q n q θθθ+++,其中1q <. 解:记2cos cos 2...cos =nq q n s q θθθ+++= =1cos nk k k q θ∑两边同时乘以cos 2q θ得[]+1+1=1=1cos cos cos =2=2cos+1+cos -1)nnk k k k k k k q s qq θθθθθ•••∑∑()( 即:+1222cos cos+1cos )(cos )2=n n n n q s q s q q q s q θθθθ+•++-+-()( 解此方程得:2122cos cos(1)cos =12cos n n q n q n q q s q q θθθθ++-++-+-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 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若下列条件成立[1]:(1)当n →∞时级数的通项0n a →(2)级数各项没有破坏次序的情况而得新序列n 1n b ∞=∑收敛于原级数 .例6:计算11111111111++-1+++-+++-+ (2345627893)()()().解:lim 0n n a →∞=,应用欧拉公式1111++...ln 23n c n e n++=++,其中c 为欧拉常数,0()n e n →→∞111111+++...+-1--...-2332s n n=3ln 3ln n n n n e e =-+-,lim ln3n s →∞=.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数项级数化为相应函数项级数,再通过函数项级数求和,并赋予函数未知数相应未知数后记得相应原级数的和.例7:求级数和11135...n n ∞=••••∑(2-1).解:建立函数项级数2111()135...n n s x x n ∞-==••••∑(2-1)由函数敛散性知识可知其收敛域为(,)-∞+∞,将函数项级数逐项求导可得:'2211()1135...n n s x x n ∞-==+••••∑(2-3)=211111()135...n n x x xs x n ∞-=+=+••••∑(2-1),由此可知()s x 满足微分方程'()()1s x xs x -=,且易知(0)0s =,解此常微分方程得:221122()xx t dt s x ee-=⎰,令1x =则可以求出原级数和:211122s t eedt =⎰.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将原级数通过化简,构造积分极限式,从而转化为积分求原级数和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构造积分式子是关键,一般原级数中通过四则运算将n 与积分中的分割相联系从而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式子的桥梁.例8:计算11k n k∞=+∑,其中()n →∞.解:记1011111lim =ln21+1n n n k k dx s k n k n x n∞→∞==−−−−−−−−→==←−−−−−−−−++∑∑⎰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的桥梁. 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将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域上的级数,由于复数的实部对应于数项级数,从而转化为求复数系级数进而求原级数和.例9[7]:设2cos cos 2...cos = n s q q n q θθθ+++,求s .解:由于1cos =nk k s q k θ=∑,令(cos sin )i z qe q i θθθ==+为复数,其中0,1,2...k =(cos sin )k k ik k z q e q k i k θθθ==+,其中1,2...k =,得:122011+...1(cos sin )(cos 2sin 2)+1n nk n k z z z z z q i q i z θθθθ+=-==+++=++++-∑ 323cos 2cos 3(cos3sin 3)+...+(cos sin )1cos n q q q i q n i n q θθθθθθθ++++=++2...+cos (sin )sin 2...sin nn q n i q qq n θθθθ++++而另一方面1111(cos(+1)sin(+1))11(cos sin )n n z q n i n z q i θθθθ++--+=--+=211-2cos q qθ+ {1221cos cos(1)cos(1)cos sin(1)sin n n n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 212sin cos(1)sin sin(1)sin(1)cos n n n i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取实部对应原级数和即得:12211(1cos cos(1)cos )1-2cos n n q qs q q n q n θθθθ+++=--+++即: 11221(1cos cos(1)cos 12cos )1-2cos n n s q q n q n q q q qθθθθθ++=--++-+-+ 当n →∞,且1q <时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将级数各项转化为其它函数式子化简级数并求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各项的化简函数是否基本统一,如何选择函数式子才能有效化简,将级数参数化为函数式子中的未知数,并无一般的通用函数,选择函数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感受这种方法,并从中体会这种方法.例10[7]:请计算下面的级数式子:记2323=1-+......)1111nn t t t t s t t t t t ++++++++()(,其中1t →-.解:构造函数式子:1()11x x xe f x e e --==++,此函数在[0,)+∞单调递减. 由于000(1)ln(1)|ln 211x xx x x e d e dx dx e e e--+∞+∞-+∞---+==-+=++⎰⎰, 令ln h t =-,满足11lim limln t t h t →→==0ln 1111hthe t eeh h----=-=-=,ln ln ()()1()11k t k hk kt k hk t e e f kh t e e ----===+++. 代入题目中的级数式子得:23231lim 1-+......)111n n t t t t t t t t t t -→+++++++()(+1= 011lim ()h h k e h f kh h -∞→=-∑=0011lim ()ln 21h xx h k e e h f kh dx h e --∞+∞-→=-==+∑⎰. 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引理[1]:数列}{n s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s 的任一子序列都收敛且有相同的极限.特别的:数列}{n s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互补的子列}{2n s ,}{12-n s ,收敛于同一极限.推广可得:定理[1]:若级数∑∞=1n n a 通项满足当n →∞时, 0→n a (收敛判别的必要条件),∑∞=1n n a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部分和}{n s 的一个子序列}{np s 收敛于s ,其中p 满足:p 是某个正整数p =1,2,…将级数分情况讨论,化为多个子序列之和,利用原级数收敛则级数任意添加括号得到的级数和收敛于原级数和原理,通过求各个子序列之和求解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如何分解原级数为不同子序列,然而子序列相对于原级数来说易求些,这样方法才行之有效,这和1.6的“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是不同的.分情况讨论在三角中讨论角的大小我们已不陌生,下面我们就看一个这样讨论角的幅度的例题.例11[6]:计算:12cos32n n n π∞=∑. 解:记12cos32n n n s π∞==∑,由级数敛散性知识可知,该级数绝对收敛.按幅度角的讨论将级数分解为:1{|3,0,1,2...}A n n k k ===,2{|31,0,1,2...}A n n k k ==+=,3{|32,0,1,2...}A n n k k ==+=.则:1232222coscos cos cos 3333=++2222n n n nn n A n A n A n n n n ππππ∞∞∞∞=∈∈∈∑∑∑∑331320002coscos +133+222k k k k k k πππ∞∞∞++====+∑∑∑() 1211+cos +cos +()2343k k πππ∞=∑3=01(())2 1115(1)148718=--=-,所以:12cos23127n n n s π∞==-=-∑. 1.14裂项法求级数和针对级数是分数形式,且满足分母为多项乘积形式,且各项之间相差一个相同的整数,裂项后各项就独立出来,而原来各项之间相差整数则裂项后新级数等价于求解某一个级数,其余新级数照此可求出,从而原级数和可以求出. 裂项一般形式:1111()()(+)x m x n n m x m x n=-+-++,此处m n >.例12:计算111...123234(1)(2)s n n n =+++++. 解:记1(1)(2)n a n n n =++,111[]2(1)(1)(2)n a n n n n =-+++ 针对11(1)nk k k =⋅+∑同理采用裂项法记111(1)1n b n n n n ==-++则11(1)nk k k =+∑=11111111111(1)()()()()+...+()2233445561n n −−−−−−−−−−→-+-+-+-+--←−−−−−−−−−−+裂项后后面项可以消去前面项部分这就是裂项法的好处! 11-1n +,111lim lim[1-]1(1)1nn n k k k n →∞→∞===++∑,所以 111111lim lim [](1)(2)2(1)(1)(2)nnn n k k k k k k k k k →∞→∞===++++++∑∑= 11111111lim lim()2(1)2(1)2n n n n k k k k k k +→∞→∞==--++∑∑=1111(1)2224--=. 1.15裂项+分拆组合法将裂项与分拆组合法合用在一起,运用裂项法分拆级数,再将分拆重新组合级数,由新级数返回求原级数和.例13:计算1(+1)(+2)n nn n n ∞=∑(+3).解:11235+1+2+3(+1)(+2)n n n n n n n ++-=(+3)111111251()(+1)(+2)3+1+2+33(+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3)(+3)=1125111()()3233464+--=. 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在数学分析中运用夹逼法则求解极限,在求极限和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此方法,运用两个级数逼近原级数,最后两逼近级数和等于原级数和.例14[8]:设m 为一给定的正整数,求221,1n m nm n ∞=≠-∑. 解:12222221,11111m Nm m Nm Nn m n n n ms m n m n m n +-++=≠==+==+---∑∑∑ 1111111111[ (21122121)m Nn m m m m m m m m n m n +=+=++++++++-+-+--+∑] 1111111(1...1...)22222m m N N m m =+++------+ 21112...2122+1m m N m N N N m N +++++++<<且∞→N 时,2lim 0+1N mN →∞=,且2lim 0+2N m N m →∞=,所以23lim 04m N N s m +→∞=-,即2221,134n m nm n m ∞=≠=--∑ 2 函数项级数求和函数项级数和依据未知数x 的而定,因此在收敛域内寻找一个新函数去刻画级数和.2.1方程式法类似于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建立方程,通过方程求解求函数项级数和.例15:计算函数项级数23456()1 (21324135246)x x x x x s x x =+++++++ 解:由函数项级数收敛性知识可知题中函数项级数收敛半径为+∞,逐项求导得3'2()1 (2)x s x x x =++++即:'()1()s x xs x =+(0)1s =解此微分方程得:2222()(1)x t x s xe e dt -=+⎰.2.2积分型级数求和积分型级数求和显然直接求和会带来困难,通常积分也积不出来,所以要转化,将积分式子化简是个想法,通过变量替换等积分技术化简积分式子,再求级数和,所以关键在于处理积分式子,下面我们看个例题.例16:计算级数(21)220x k k k eππ∞+-=∑⎰.解:因为(2,(21x k k ππ∈+)),作变量替换t k x +=π2得:(21)(222200=x t tk k k k ee e e ππππππ+--+--=⎰⎰⎰)再根据:'22t t ee dt --=⎰⎰C +得:(422204tt tk ee e πππππ-+--=-+⎰⎰⎰)=4042|2eeπππ--=84042|24eeec ππππ---=.所以原级数=8211t k k eee ππππ∞----==-∑⎰. 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根据幂级数逐项求导收敛半径不变原理,对原级数逐项求导后化为一些易求和的幂级数,再往回求积分,从而求原级数和.易知的级数往往是通过泰勒展式或者麦克劳林展式获得的。
级数求和的方法
级数求和的方法标题: 级数求和的方法正文:级数是一类重要的数学函数,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级数求和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级数求和方法,即对数级数求和。
假设有一个正整数n,我们定义一个级数:$$a_0 + a_1 + cdots + a_n = frac{1}{1 - x^n}$$其中,$a_0, a_1, cdots, a_n$是正整数,$x$是一个实数。
这个级数可以表示为:$$a_0 + a_1 + cdots + a_n = sum_{k=0}^{n} a_k x^k$$那么,级数求和公式如下:$$frac{1}{1 - x^n} = sum_{k=0}^{n} a_k x^k$$这里,$frac{1}{1 - x^n}$是一个常数函数,可以表示为:$$frac{1}{1 - x^n} = frac{1}{1 - x} cdot sum_{k=0}^{n} a_k x^k$$ 将级数和级数求和公式代入,可以得到:$$frac{1}{1 - x} cdot sum_{k=0}^{n} a_k x^k = a_0 + a_1 + cdots + a_n$$ 这就是级数求和公式。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任意级数。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以下两个级数的和:$$1 + 2 + cdots + 9 = frac{10}{1 - x^9}$$$$frac{1}{1 - x} cdot (1 + 2 + cdots + 9) = frac{10}{1 - x}$$将这两个级数代入级数求和公式,可以得到:$$frac{10}{1 - x} = sum_{k=0}^{9} a_k x^k$$$$10 = a_0 + a_1 + cdots + a_9$$$$a_0 = 1, a_1 = 2, cdots, a_9 = 10$$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对数级数求和的例子。
除了对数级数求和,还有其他的级数求和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一、列方程法:列方程法是通过将级数的部分项与一些已知的函数进行比较,然后列出方程,并求解得到级数的和。
常用的列方程法有以下几种:1.等差级数:等差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都相等的级数。
求等差级数和的方法有两种常用的方式:(1)利用等差级数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级数来说,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 - 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利用这个通项公式,可以列出等差级数的部分和Sn的表达式,然后求解得到 Sn 的值。
(2)利用等差级数的求和公式:等差级数的求和公式是 Sn = (a1 + an)n/2,其中n表示级数的项数,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
将对应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得等差级数的和。
2.等比级数:等比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例都相等的级数。
求等比级数和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常见的方式:(1)利用等比级数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级数来说,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q^(n-1),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n是项数。
利用这个通项公式,可以列出等比级数的部分和Sn的表达式,然后求解得到 Sn 的值。
(2)利用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是Sn=a1*(1-q^n)/(1-q),其中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n表示级数的项数。
将对应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得等比级数的和。
二、借助公式法:由于有些级数的部分和难以直接计算,可以利用已知的级数求和公式,借助一些已知级数的和,表示成新的级数的和。
常见的借助公式法有以下几种:1.幂级数的求和公式:幂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幂函数的项。
对于幂级数来说,有一些常用的求和公式,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幂级数表示成一个已知幂级数的和,从而利用已知的幂级数求和公式得到级数的和。
2.三角函数级数的求和公式:三角函数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一个三角函数的项。
对于三角函数级数来说,有一些常用的求和公式,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三角函数级数表示成一个已知三角函数级数的和,从而利用已知的三角函数级数求和公式得到级数的和。
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共16页
1.7方程式法 (3)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 (3)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 (3)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 (4)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 (4)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 (5)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 (5)1.14裂项法求级数和 (6)1.15裂项+分拆组合法 (7)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 (7)2函数项级数求和 (8)2.1方程式法 (8)2.2积分型级数求和 (8)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 (9)2.4逐项积分求级数和 (9)2.5将原级数分解转化为已知级数 (10)2.6利用傅里叶级数求级数和 (10)2.7三角级数对应复数求级数和 (11)2.8利用三角公式化简级数 (12)2.9针对2.7的延伸 (12)2.10添加项处理系数 (12)2.11应用留数定理计算级数和 (13)2.12利用Beta函数求级数和 (14)参考文献 (15)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级数要首先考虑敛散性,但本文以级数求和为中心,故涉及的级数均收敛且不过多讨论级数敛散性问题.由于无穷级数求和是个无穷问题,我们只能得到一个n →∞的极限和.加之级数能求和的本身就困难,故本文只做一些特殊情况的讨论,而无级数求和的一般通用方法,各种方法主要以例题形式给出,以期达到较高的事实性.1数项级数求和1.1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差,并运用公式可求和.11((1)22n n a a n n s na d +-=+=),其中1a 为首项,d 为公差 证明:12=++...+n s a a a ①,21s=+...++n a a a ② ①+②得:()12-112(+++...+(+)n n n s a a a a a a =+) 因为等差级数11...+n n a a a a +==所以1(2n n a a s +=)此证明可导出一个方法“首尾相加法”见1.2. 1.2首尾相加法此类型级数将级数各项逆置后与原级数四则运算由首尾各项四则运算的结果相同,便化为一简易级数求和. 例1:求01235...(21)n n n n n c c c n c +++++.解:01235...(21)n n n n n s c c c n c =+++++,210(21)...53n n n n n s n c c c c =++++,两式相加得:21012(22)(...)(1)2n n n n n n s n c c c c n +=++++=+⋅,即: 01235...(21)(1)2n n n n n n c c c n c n +++++=+.1.3等比级数求和等比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比并运用公式可求和.当q =1,1s na =;当q ≠1,1(1)1n a q s q-=-,其中1a 为首项,q 为公比.证明:当q =1,易得1s na =,当q ≠1,11111=++...+n s a a q a q - ①, 2111=++...+n qs a q a q a q ②, ①-②得11(1)n q s a a q -=-.可以导出一种方法“错位相减”见下1.4 1.4错位相减法此方法通常适用于等差与等比级数混合型,通过乘以等比级数公比q ,再与原级数四则运算后化为等差或等比级数求和.例2:计算212nn -∑. 解: 2313521...2222n n s -=++++ ①,21352121 (222)n n s --=++++ ②,②-①得: 121121************n n nk k k n k k k k k n s s s -===---=-=+-=+-=∑∑∑111121121213122212n n n nn n -----+-=---,lim n s →∞=3.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此类型级数本身各项之间有蕴含关系,通过观察可知多项展开会相互之间相消部分项,从而化简级数求和.例3:计算1ni =∑.解:将各项展开可得:(1...s =-+++++11==lim n s →∞= 1.6有理化法求级数和对于一些级数通项含有分式根式的级数,我们可以仿照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理化”处理,以期达到能使得级数通项化简,最后整个级数都较容易求和.例4:计算1n ∞=.解:可以看出此级数含根式较多,因此尝试运用有理化的方法去处理,即通项n a =对其分母有理化得:−−−−=−分母有理化,则原级数可以采用本文中的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则可以快速求得级数和的极限为1. 1.7方程式法此型级数通过一系列运算能建立级数和的方程式,通过解方程求解级数和.准确建立方程是关键问题,方程类型不固定,有类似与微分方程之类的,故要视具体情况建立方程,解方程也要准确,才能求出级数和.例5:计算2cos cos 2...cos n q q n q θθθ+++,其中1q <. 解:记2cos cos 2...cos =nq q n s q θθθ+++= =1cos nk k k q θ∑两边同时乘以cos 2q θ得[]+1+1=1=1cos cos cos =2=2cos+1+cos -1)nnk k k k k k k q s qq θθθθθ•••∑∑()( 即:+1222cos cos+1cos )(cos )2=n n n n q s q s q q q s q θθθθ+•++-+-()( 解此方程得:2122cos cos(1)cos =12cos n n q n q n q q s q q θθθθ++-++-+- 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 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若下列条件成立[1]:(1)当n →∞时级数的通项0n a →(2)级数各项没有破坏次序的情况而得新序列n 1n b ∞=∑收敛于原级数 .例6:计算11111111111++-1+++-+++-+ (2345627893)()()().解:lim 0n n a →∞=Q ,应用欧拉公式1111++...ln 23n c n e n++=++,其中c 为欧拉常数,0()n e n →→∞111111+++...+-1--...-2332s n n=3ln 3ln n n n n e e =-+-,lim ln3n s →∞=.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数项级数化为相应函数项级数,再通过函数项级数求和,并赋予函数未知数相应未知数后记得相应原级数的和.例7:求级数和11135...n n ∞=••••∑(2-1).解:建立函数项级数2111()135...n n s x x n ∞-==••••∑(2-1)由函数敛散性知识可知其收敛域为(,)-∞+∞,将函数项级数逐项求导可得:'2211()1135...n n s x x n ∞-==+••••∑(2-3)=211111()135...n n x x xs x n ∞-=+=+••••∑(2-1),由此可知()s x 满足微分方程'()()1s x xs x -=,且易知(0)0s =,解此常微分方程得:221122()xx t dt s x ee-=⎰,令1x =则可以求出原级数和:211122s t eedt =⎰.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将原级数通过化简,构造积分极限式,从而转化为积分求原级数和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构造积分式子是关键,一般原级数中通过四则运算将n 与积分中的分割相联系从而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式子的桥梁.例8:计算11k n k ∞=+∑,其中()n →∞. 解:记1011111lim =ln21+1n n n k k dx s k n k n x n∞→∞==−−−−−−−−→==←−−−−−−−−++∑∑⎰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的桥梁. 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将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域上的级数,由于复数的实部对应于数项级数,从而转化为求复数系级数进而求原级数和.例9[7]:设2cos cos 2...cos = n s q q n q θθθ+++,求s .解:由于1cos =nk k s q k θ=∑,令(cos sin )i z qe q i θθθ==+为复数,其中0,1,2...k =(cos sin )k k ik k z q e q k i k θθθ==+,其中1,2...k =,得:122011+...1(cos sin )(cos 2sin 2)+1n nk n k z z z z z q i q i z θθθθ+=-==+++=++++-∑ 323cos 2cos 3(cos3sin 3)+...+(cos sin )1cos n q q q i q n i n q θθθθθθθ++++=++2...+cos (sin )sin 2...sin nn q n i q qq n θθθθ++++而另一方面1111(cos(+1)sin(+1))11(cos sin )n n z q n i n z q i θθθθ++--+=--+=211-2cos q qθ+ {1221cos cos(1)cos(1)cos sin(1)sin n n n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 212sin cos(1)sin sin(1)sin(1)cos n n n i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g g }取实部对应原级数和即得:12211(1cos cos(1)cos )1-2cos n n q qs q q n q n θθθθ+++=--+++即: 11221(1cos cos(1)cos 12cos )1-2cos n n s q q n q n q q q qθθθθθ++=--++-+-+ 当n →∞,且1q <时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 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将级数各项转化为其它函数式子化简级数并求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各项的化简函数是否基本统一,如何选择函数式子才能有效化简,将级数参数化为函数式子中的未知数,并无一般的通用函数,选择函数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感受这种方法,并从中体会这种方法.例10[7]:请计算下面的级数式子:记2323=1-+......)1111nn t t t t s t t t t t ++++++++()(,其中1t →-.解:构造函数式子:1()11x x xe f x e e --==++,此函数在[0,)+∞单调递减. 由于000(1)ln(1)|ln 211x xx x x e d e dx dx e e e--+∞+∞-+∞---+==-+=++⎰⎰, 令ln h t =-,满足11lim limln t t h t →→==0ln 1111hthe t eeh h----=-=-=g ,ln ln ()()1()11k t k hk kt k hk t e e f kh t e e ----===+++. 代入题目中的级数式子得:23231lim 1-+......)111n n t t t t t t t t t t -→+++++++()(+1= 011lim ()h h k e h f kh h -∞→=-∑=0011lim ()ln 21h xx h k e e h f kh dx h e --∞+∞-→=-==+∑⎰. 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引理[1]:数列}{n s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s 的任一子序列都收敛且有相同的极限.特别的:数列}{n s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互补的子列}{2n s ,}{12-n s ,收敛于同一极限.推广可得:定理[1]:若级数∑∞=1n n a 通项满足当n →∞时, 0→n a (收敛判别的必要条件),∑∞=1n n a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部分和}{n s 的一个子序列}{np s 收敛于s ,其中p 满足:p 是某个正整数p =1,2,…将级数分情况讨论,化为多个子序列之和,利用原级数收敛则级数任意添加括号得到的级数和收敛于原级数和原理,通过求各个子序列之和求解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如何分解原级数为不同子序列,然而子序列相对于原级数来说易求些,这样方法才行之有效,这和1.6的“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是不同的.分情况讨论在三角中讨论角的大小我们已不陌生,下面我们就看一个这样讨论角的幅度的例题.例11[6]:计算:12cos32nn n π∞=∑. 解:记12cos32n n n s π∞==∑,由级数敛散性知识可知,该级数绝对收敛.按幅度角的讨论将级数分解为:1{|3,0,1,2...}A n n k k ===,2{|31,0,1,2...}A n n k k ==+=,3{|32,0,1,2...}A n n k k ==+=.则:1232222coscos cos cos 3333=++2222n n n nn n A n A n A n n n n ππππ∞∞∞∞=∈∈∈∑∑∑∑331320002coscos +133+222k k k k k k πππ∞∞∞++====+∑∑∑() 1211+cos +cos +()2343k k πππ∞=∑3=01(())2 1115(1)148718=--=-g ,所以:12cos23127n n n s π∞==-=-∑. 1.14裂项法求级数和针对级数是分数形式,且满足分母为多项乘积形式,且各项之间相差一个相同的整数,裂项后各项就独立出来,而原来各项之间相差整数则裂项后新级数等价于求解某一个级数,其余新级数照此可求出,从而原级数和可以求出. 裂项一般形式:1111()()(+)x m x n n m x m x n=-+-++,此处m n >.例12:计算111...123234(1)(2)s n n n =+++++g g g g g g . 解:记1(1)(2)n a n n n =++g g ,111[]2(1)(1)(2)n a n n n n =-+++ 针对11(1)nk k k =⋅+∑同理采用裂项法记111(1)1n b n n n n ==-++则11(1)nk k k =+∑=11111111111(1)()()()()+...+()2233445561n n −−−−−−−−−−→-+-+-+-+--←−−−−−−−−−−+裂项后后面项可以消去前面项部分这就是裂项法的好处! 11-1n +,111lim lim[1-]1(1)1nn n k k k n →∞→∞===++∑,所以 111111lim lim [](1)(2)2(1)(1)(2)nnn n k k k k k k k k k →∞→∞===++++++∑∑= 11111111lim lim()2(1)2(1)2n n n n k k k k k k +→∞→∞==--++∑∑=1111(1)2224--=. 1.15裂项+分拆组合法将裂项与分拆组合法合用在一起,运用裂项法分拆级数,再将分拆重新组合级数,由新级数返回求原级数和.例13:计算1(+1)(+2)n nn n n ∞=∑(+3).解:11235+1+2+3(+1)(+2)n n n n n n n ++-=Q(+3)111111251()(+1)(+2)3+1+2+33(+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3)(+3)=1125111()()3233464+--=. 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在数学分析中运用夹逼法则求解极限,在求极限和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此方法,运用两个级数逼近原级数,最后两逼近级数和等于原级数和.例14[8]:设m 为一给定的正整数,求221,1n m nm n ∞=≠-∑. 解:12222221,11111m Nm m Nm Nn m n n n ms m n m n m n +-++=≠==+==+---∑∑∑ 1111111111[ (21122121)m Nn m m m m m m m m n m n +=+=++++++++-+-+--+∑] 1111111(1...1...)22222m m N N m m =+++------+ 21112...2122+1m m N m N N N m N +++++++Q <<且∞→N 时,2lim 0+1N mN →∞=,且2lim 0+2N m N m →∞=,所以23lim 04m N N s m +→∞=-,即2221,134n m n m nm ∞=≠=--∑ 2 函数项级数求和函数项级数和依据未知数x 的而定,因此在收敛域内寻找一个新函数去刻画级数和.2.1方程式法类似于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建立方程,通过方程求解求函数项级数和.例15:计算函数项级数23456()1 (21324135246)x x x x x s x x =+++++++g g g g g g 解:由函数项级数收敛性知识可知题中函数项级数收敛半径为+∞,逐项求导得3'2()1 (2)x s x x x =++++即:'()1()s x xs x =+(0)1s =Q解此微分方程得:2222()(1)x t x s x e e dt -=+⎰.2.2积分型级数求和积分型级数求和显然直接求和会带来困难,通常积分也积不出来,所以要转化,将积分式子化简是个想法,通过变量替换等积分技术化简积分式子,再求级数和,所以关键在于处理积分式子,下面我们看个例题.例16:计算级数(21)220x k k k eππ∞+-=∑⎰.解:因为(2,(21x k k ππ∈+)),作变量替换t k x +=π2得:(21)(222200=xt tk k k k ee e e ππππππ+--+--=⎰⎰⎰)再根据:'22t t ee dt --=⎰⎰C +得:(422204tt tk ee e πππππ-+--=-+⎰⎰⎰)=4042|2eeπππ--=84042|24eeec ππππ---=.所以原级数=8211t k k eee ππππ∞----==-∑⎰. 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根据幂级数逐项求导收敛半径不变原理,对原级数逐项求导后化为一些易求和的幂级数,再往回求积分,从而求原级数和.易知的级数往往是通过泰勒展式或者麦克劳林展式获得的。
级数的求和技巧
级数的求和技巧级数求和是数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在数学和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求和的技巧和方法,并给出一些有趣的例子。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与它的前一个数之差相等。
如果我们想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直接相加法:将等差数列的每一项相加,得到总和。
例如,求等差数列1, 3, 5, 7, 9的和,可以直接计算1+3+5+7+9=25。
2. 差分求和法:通过求等差数列的差分,将其转化为等比数列,然后再使用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求解。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 3, 5, 7, 9,我们可以计算差分得到2, 2, 2, 2,然后将2视为等比数列的公比,再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最后乘以公差得到原等差数列的和。
3. 数列性质法:对于等差数列a, a+d, a+2d, ..., a+(n-1)d,它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第一项+ 最后一项) * 项数/ 2。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 3, 5, 7, 9,我们可以使用Sn = (1 + 9) * 5 / 2 = 25来求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与它的前一个数之比相等。
如果我们想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直接相乘法:将等比数列的每一项相乘,然后得到总和。
例如,求等比数列1, 2, 4, 8的和,可以直接计算1 * 2 * 4 * 8 = 64。
2. 求和-减法法:对于等比数列a, ar, ar^2, ..., ar^(n-1),我们可以计算Sn = a * (1 - r^n) / (1 - r),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1, 2, 4, 8,我们可以使用Sn = 1 * (1 - 2^4) / (1 - 2) = 15来求和。
3. 数列性质法:对于等比数列a, ar, ar^2, ..., ar^(n-1),它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a * (1 - r^n) / (1 - r)。
级数求和的方法及其收敛性的判断
级数求和的方法及其收敛性的判断级数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涉及到无穷求和的运算。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级数求和方法,并讨论如何判断级数的收敛性。
一、级数求和的方法1.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_1,a_2,a_3,...,a_n$,其求和公式为$S_n=\frac{n}{2}(a_1+a_n)$,其中$n$为项数,$a_1$为首项,$a_n$为末项。
1.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_1,a_2,a_3,...,a_n$,其求和公式有两种情况:当$|q|<1$时,级数的和为$S_\infty=\frac{a_1}{1-q}$;当$|q|\geq1$时,级数发散。
1.3 幂级数的求和公式幂级数是指形如$\sum_{n=0}^{\infty}a_nx^n$的级数,其中$a_n$为系数,$x$为变量。
根据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可以通过将$x$代入幂级数的求和公式来计算级数的和。
二、级数收敛性的判断2.1 正项级数判别法对于正项级数$\sum_{n=1}^{\infty}a_n$,如果极限$\lim_{n \to\infty}a_n=0$,则级数收敛;如果极限$\lim_{n \to \infty}a_n\neq0$,则级数发散。
2.2 比值判别法对于级数$\sum_{n=1}^{\infty}a_n$,计算$\lim_{n \to\infty}\frac{a_{n+1}}{a_n}$,如果该极限存在且小于1,则级数绝对收敛;如果该极限大于1,则级数发散;如果该极限等于1,则判定不确定。
2.3 根值判别法对于级数$\sum_{n=1}^{\infty}a_n$,计算$\lim_{n \to\infty}\sqrt[n]{|a_n|}$,如果该极限存在且小于1,则级数绝对收敛;如果该极限大于1,则级数发散;如果该极限等于1,则判定不确定。
2.4 积分判别法对于形如$\sum_{n=1}^{\infty}a_n$的级数,若存在连续函数$f(x)$使得$f(n)=a_n$,则考虑对应的函数级数$\sum_{n=1}^{\infty}f(n)$。
关于数项级数的求和方法
关于数项级数的求和方法
数项级数求和的方法有:
一、等差数列求和法:
1、直接求和:将等差数列中的各项做加法,累加后得出结果。
2、使用求和公式:当等差数列的第一项为a1,公差为d时,则前n项和为Sn=n/2(a1+an)。
二、等比数列求和法:
1、使用数学归纳法:可以将等比数列做归纳,计算前n项和。
2、使用求和公式:当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a1,公比为q时,则前n项和为Sn=a1(1-q^n)/(1-q)。
三、数项级数求和法:
1、使用数学归纳法:可以将数项级数做归纳,计算前n项和。
2、使用收敛公式:当数项级数的第n项sn趋于0时,则前n项和为s=s1+s2+s3+…+sn。
3、使用拉格朗日级数展开法:以一定准则对数项级数进行展开,求出等式左右两边的级数和。
四、通项公式求和法:
1、椭圆积分公式:将椭圆函数的积分区间从0到π/2,求得椭圆积分公式;
2、半径公式:将圆心角从0到3π/2,求得半径公式;
3、极角公式:将圆锥截面角度从0到360°,求得极区积分公式;
4、螺旋线积分公式:将螺旋角从0到2π,求得螺旋线积分公式。
数学级数求和公式整理
数学级数求和公式整理在数学中,级数是由一系列的项相加而成的数列。
求解级数的和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
为了更方便地计算级数的和,数学家们整理出了一些常用的求和公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级数求和公式。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如下:S = (n/2)(a + l)其中,S表示等差数列的和,n表示项数,a表示首项,l表示末项。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将等差数列反向相加得到。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如下:S = a(1 - r^n)/(1 - r)其中,S表示等比数列的和,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将等比数列与其项依次相乘然后相减得到。
三、调和级数求和公式调和级数是一种特殊的级数,其每一项是倒数的和。
调和级数的求和公式如下:S = 1 + 1/2 + 1/3 + ... + 1/n ≈ ln(n) + γ其中,S表示调和级数的和,n表示项数,ln(n)表示自然对数,γ表示欧拉常数。
这个公式的推导涉及到数学分析的知识,可以使用积分的方法来证明。
四、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几何级数是一种特殊的级数,其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
几何级数的求和公式如下:S = a/(1 - r)其中,S表示几何级数的和,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将几何级数与其项依次相乘然后相减得到。
除了上述介绍的四种常见的级数求和公式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级数求和公式,如幂级数求和公式、三角级数求和公式等。
这些求和公式通常涉及到高等数学知识,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综上所述,数学级数求和公式的整理对于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各种级数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都需要深入的数学知识和技巧,但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大大简化级数求和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级数求和_精品文档
级数求和级数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列形式,也是数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级数求和是指对级数中的每一项进行加和计算,从而得到一个确定的数值。
在数学中,级数可以分为无穷级数和有限级数两种形式。
无穷级数是指有无穷多项的级数,表示为∑(n=1到∞)an,其中an为级数的每一项正负数列。
而有限级数是指只有有限个项的级数,表示为∑(n=1到N)an,其中N为级数的最大项数。
对于有限级数,求和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级数的每一项相加即可。
例如,给定级数S=∑(n=1到N)an,要求求和,只需计算S=a1+a2+a3+...+aN。
而对于无穷级数的求和,则需要借助某种方法进行计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及示例:1.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对于形如S=∑(n=1到∞)an的等差数列级数,如果能找到一个常数d使得an与an+1之间的差恒为d,即an+1=an+d,那么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解。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n/2)(a1+aN),其中Sn为前n项和,a1为首项,aN为尾项。
例如,考虑级数S=∑(n=1到∞)2n,可以发现an+1=2n+2=2(n+1),与an之间的差恒为2。
因此,可以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计算,得到S=(∞/2)(2+∞×2)=∞。
2.等比数列求和方法:对于形如S=∑(n=1到∞)an的等比数列级数,如果能找到一个常数r使得an与an+1之间的比值恒为r,即an+1=ran,那么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解。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a1(1-r^n))/(1-r),其中Sn为前n项和,a1为首项,r为公比。
例如,考虑级数S=∑(n=1到∞)(1/2^n),可以发现an+1=(1/2)^(n+1),且an=(1/2)^n,两者的比值恒为1/2。
因此,可以使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计算,得到S=(1/(1-(1/2)))=2。
3.幂级数求和方法:幂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形如anx^n的函数。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级数求和是高等数学课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求和的方法因级数的性质和特点而异,下面介绍了八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求和问题。
一、部分分式分解法部分分式分解是可用于求解一般有理函数的技术,可以将一个消去精度高的有理函数转换为单项式之和。
则,若级数为$\sum_{k=1}^{n}\frac{1}{k(k+1)}$,那么就有因此原级数可以改写为用局部熟知来代替繁琐的求和,求和得到$\sum_{k=1}^{n}(\frac{1}{k}-\frac{1}{k+1})=\frac{1}{1}-\frac{1}{2}+\frac{1}{2} -\frac{1}{3}+……+\frac{1}{n}-\frac{1}{n+1}=1-\frac{1}{n+1}$二、递推法定义$a_n$表示级数前n项总和,即则有$S_{1}=a_{1}$$S_{2}=a_{1}+a_{2}=S_{1}+a_{2}$……若能求出$a_n$的通项公式,则可以利用递推计算出$S_n$。
三、换序法如果知道级数的其中一项的值,那么就可以通过改变级数项的序列来大大简化求和问题。
换序法不影响级数的总和,因此只要找到如下的项$a_{n1},a_{n2},a_{n3},……,a_{nm}$,其中每一个$m$都满足那么原级数就可以换为$S_n=(a_1+a_2+a_3+……+a_{n_1-1})+(a_{n_1}+a_{n_2}+……+a_{n_m})+(a_{n_{m+1}}+……+a_n)$四、差分法对于一个级数,有时候会出现一个有规律的序列。
我们可以使用差分法来求解这个序列。
定义级数的前$n$项的差分序列为其中,$\Delta{a_k}=a_{k+1}-a_k$对于单调不降(单调不增)的数列,通过差分可以得到一个常数序列。
因此,级数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_n=\frac{1}{2}a_1+\sum_{k=2}^{n}(\Delta{a_1}+\Delta{a_2}+……+\Delta{a_{k-1} })$五、Euler变换在求解级数之前,我们可以将级数转化为某个未知函数的级数,再进行求解。
收敛级数求和公式
收敛级数求和公式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收敛级数求和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公式。
不过,对于一些特定的级数,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求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收敛级数求和公式:
1. 等比级数:当|r|<1时,级数∑(ar^n)的和为S=a/(1-r)。
例如:1+1/2+1/4+1/8+... 等于2
2. 几何级数:当|r|<1时,级数∑(r^n)的和为S=1/(1-r)。
例如:1+1/2+1/4+1/8+... 等于2
3. 调和级数:级数∑(1/n)发散,但它的部分和数列对数函数
ln(n)是一个非常好的逼近。
例如:1+1/2+1/3+1/4+... 的部分和数列是ln(n)。
4. 幂级数:当级数的每一项可以写成x^n的形式时,可以使用幂级数展开的方法求和。
例如:1+x+x^2+x^3+... 等于1/(1-x),其中|x|<1。
5. 柯西-黎曼公式:级数∑(1/n^s)在复平面上的收敛域为
Re(s)>1。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求和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级数求和方法。
具体求和需要根据级数的特点和定义进行分析和推导。
级数求和方法
级数求和方法
1. 嘿,你知道等差级数求和方法不?就像爬楼梯,一阶一阶有规律的,比如 1+2+3+4+5 这种,那可太有意思啦!我们找到那个中间数,乘以个数,不就轻松算出来啦!
2. 哇哦,等比级数求和方法可神奇啦!就好比你有颗魔法种子,每次都翻倍生长,像 1+2+4+8 这样。
算起来虽然有点复杂,但一旦掌握,就像掌握了魔法密码!
3. 来看看分组求和方法呀!这就像整理房间,把东西分类整理,然后再分别计算和,比如一些数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拆开算,容易多啦,像
(1+3)+(5+7),是不是很有趣呢?
4. 裂项相消求和方法简直绝了!就像拆积木,把一个复杂的式子拆成好多小块,然后抵消掉一些,比如 1/(12)+1/(23),拆完一抵消,答案就出来啦!
5. 错位相减求和方法听起来很难?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啦!就像两个人跳舞,你进我退,一错再错就找到规律啦,对于特定的那种式子,简直太好用了呀!
6. 倒序相加求和方法是不是有点特别呢?就好比你倒着走回头路,和原来走的路加起来,突然就有了新发现,像 1+2+3+2+1,倒序一加,神奇吧!
7. 归纳猜想法来啦!这就像侦探破案,根据一些线索猜答案,然后去验证,比如看着一些数字的规律,大胆猜一个求和公式,再去验证,多刺激呀!
我觉得这些级数求和方法都各有各的奇妙之处,只要我们认真去钻研,就一定能掌握得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方程式法 (3)1.8 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 (3)1.9 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 (3)1.10 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 (4)1.11 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 (4)1.12 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 (5)1.13 级数讨论其子序列 (5)1.14 裂项法求级数和 (6)1.15 裂项+分拆组合法 (7)1.16 夹逼法求解级数和 (7)2 函数项级数求和 (8)2.1 方程式法 (8)2.2 积分型级数求和 (8)2.3 逐项求导求级数和 (9)2.4 逐项积分求级数和 (9)2.5 将原级数分解转化为已知级数 (10)2.6 利用傅里叶级数求级数和 (10)2.7 三角级数对应复数求级数和 (11)2.8 利用三角公式化简级数 (12)2.9 针对2.7 的延伸 (12)2.10 添加项处理系数 (12)2.11 应用留数定理计算级数和 (13)2.12 利用Beta 函数求级数和 (14)参考文献 (15)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级数要首先考虑敛散性,但本文以级数求和为中心,故涉及的级数均收敛且不过多讨论级数敛散性问题.由于无穷级数求和是个无穷问题,我们只能得到一个n的极限和.加之级数能求和的本身就困难,故本文只做一些特殊情况的讨论,而无级数求和的一般通用方法,各种方法主要以例题形式给出,以期达到较高的事实性•1数项级数求和1.1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差,并运用公式可求和.s=naι n(^d= n(ai,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12 2证明:s=a∣ +a2+...+a n①,s=a n+...+a2+a1②①+②得:2s=(a a n)+ a2+a n-1 +...+(a n+a1)因为等差级数a1■ a n=...=a n+a1所以S = n(a1∙ an)此证明可导出一个方法“首尾相加法”见 1.2.21.2首尾相加法此类型级数将级数各项逆置后与原级数四则运算由首尾各项四则运算的结果相同,便化为一简易级数求和.例1:求C n l■ 3c1■ 5C n... (2n ∙ 1)c:.解:C0■ 3C n ■ 5c2... ■ (2n 1)c∩,s = (2n∙ 1)c:^ ...5C n '3c∩' C n ,两式相加得:2s=(2n 2)(C∩ ...c2C n C∩^(Π 1) 2n 1,即:c0 3c1 5c∏ ... (2Π 1)C∏=(Π 1)2n.1.3等比级数求和等比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比并运用公式可求和.当q=1,s ^na j当q ≠ 1,s=a(I L),其中印为首项,q为公比.1-q证明:当q=1 ,易得s=na1,当q ≠ 1, s=a1 +a1q1+...+a1q n4①,qs=a1q+a1q2+...+a1q n②,①-②得(^q)^a^a I q n.可以导出一种方法“错位相减”见下 1.41.4错位相减法此方法通常适用于等差与等比级数混合型,通过乘以等比级数公比 为等差或等比级数求和例2:计算2;「. 解: S 冷22》…彎①,2s=1∣ J2'.笋②,②-①得:1 1C〃丄;2k-1 」2k —1,丄」 2 2n — 1 彳丄 2n ' 2n 一11 2n-1s=2s - s=1 百 kI kn 1 —2n3石 —, 心 2kJLy2k2k 2nI 12n2心2nIim S=3.n—二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此类型级数本身各项之间有蕴含关系, 通过观察可知多项展开会相互之间相消部分项, 从而化简级数求和.n例 3:计算 V ('一i -2、、i 1 ■ ■ 6).i 1解:将各项展开可得: S =(1 -2丿2 " J 3) ( .2 -24) ■... (. n -2 ■ 2 n . n) ■ ( . n _1 . .2 . 1) ∙ (”f n - 2 . n ■ 1~4n - 2)1.6有理化法求级数和对于一些级数通项含有分式根式的级数,我们可以仿照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理化”处理, 以期达到能使得级数通项化简,最后整个级数都较容易求和 .QQ例 4:计算 n …(n —1)( n; nF解:可以看出此级数含根式较多,因此尝试运用有理化的方法去处理,即通项 _______ 1 rlJ n(n +1)(亦 + J n +1)级数相消法”,则可以快速求得级数和的极限为1.1.7方程式法此型级数通过一系列运算能建立级数和的方程式,通过解方程求解级数和 .准确建立方程是关键问题,方程类型不固定,有类似与微分方程之类的,故要视具体情况建立方程,解方程也要准确,才 能求出级数和.例 5:计算 q cos0+q 2 cos20+...+q n cosn 日,其中 q 弋1 .q ,再与原级数四则运算后化=1 -、一2-、而+、、n 2.2 所以 Iim S = 1-/2 .对其分母有理化得: __TJn +1 _需1..n(n 1)(n J n 1) 分母有理化 --,则原级数可以采用本文中的X n(n 1) 、n n 1 1.5 “蕴含型1n解:记 s=q cos τ∣ q 2 cos2j ... q n cos n :I= ' q k coskτ∣k=1两边同时乘以2q cosr 得nn2q cosT ∙s=f 2q k+1 COS nCOSk 于 二 q k+1 ∣cos(k +1 ) +cos ( k -1) «.∣k=1k=1即:2q cos0∙s= (q n+1cos(n+1) β +s —q cos ∈∣)+(q 2+q 2s —q n 甩 CoSn ∈∣)解此方程得:_ q nq2cosn 日-q n ^cos(π +1^ +qcos 日-q 2 S= 2 1 +q -2qcos 日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若下列条件成立⑴:(1)当n 「:时级数的通项a n > 0 (2)级数各项没有破坏次序的情况而得QQ新序列J bn 收敛于原级数n 4例 6:计算1+1+( 3-1)+4+1+( 1-1)+丄+1 1 1解:;Iim a n =0 ,应用欧拉公式1+ + ■... ■= c ln n ∙ e n ,其中C 为欧拉常数,n二 2 3 nZ 、彳 1 1 1 d 1 1 e n — 0(’)s=1+ +—+…+-1- — -...-- 2 33n 2 n= ln3n-lnn ■ e 3n - e n , Iim S = In3. n字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数项级数化为相应函数项级数,再通过函数项级数求和,并赋予函数未知数相应未知数后记得相 应原级数的和.例7:求级数和—n # 1 *3 ∙5 ∙...( 2n-1)o0IS(X)=V 1 x 2n4由函数敛散性知识可知其收敛域为n/ ∙3∙5 ・...(2n-1)Iim S 二qcos^ -q 21 q 2-2qcos^1 19-3解:建立函数项级数1S(X) -xs(x) =1 ,且易知S(O)=0,解此常微分方程得:(-==),将函数项级数逐项求导可得:OaS(X)= 1 'n#12n -2X1 *3 ∙5 *...((2n-3Ocl 1 X Xn^ 1 *3 ∙5 ∙...((2n-1x 2n4 =1 xs(x), 由此可知s( x)满足微分方程1解:记S —7 n +k1*n1dx1 + x=In2 . 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将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域上的级数, 由于复数的实部对应于数项级数,从而转化为求复数 系级数进而求原级数和.例9⑺: 设 S = q cosO +q 2 cos20 +... +q n cosn8 ,求 S .n解:由于 S =二 q k coskv ,令 z = qe i r = q(cosv is in V)为复数,其中 k = 0,1,2...k 吕 Z k =q k e ik =q k (cosk v i Sink^),其中 k =1,2.∙∙,得: z n1 1 -znz k =1+z Z 2 ... z n =1 q(cos^ isin 寸) q 2(cos2^ isin2丁)+k =0q 3(cos3^ isin3R+...+q n (cosisinn 1) =I qCOSr q 2cos2v q 3cos3v...+q n cosnτl i(qSin τl q 2 Sin 2二...q n Sinnr )而另一方面1-z n 1 1「q n 1(cos(n+1) i sin(n+1) ) _ 1---- ----------------------- ----------1 -Z1 -q(cos^ isin^) 1-2qcos^ q 2{ 1 —qcos 日-q nd1cos(n 十1)日 +q nd2 cos(n 十1)日 CoS 日 +q n ^Sin(n 十 1)Tsin 日1 +i Il qSin 丁 - q n 2cos(n 1) Sin V - q n 1 sin(n 1户 q n 2sin(n 1户 CoS j }取实部对应原级数和即得:1 1-2q C0S 丁 '(1 _q CoSV - q n 1 cos(n 1户'q n 2 cosn^)即:1 1-2q CoSd q 2(1 -qcosv -q n 1 cos(n 1尸 q n1cos-1 2qcos^-q 2)2当L ,且q<1时呀=普皑1χ2x 丄t 2 人、 、 2 1 It 2S(X) =e 2 O e 2 dt ,令X =1则可以求出原级数和:s = e 2 Q e 2dt .1.10 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将原级数通过化简,构造积分极限式,从而转化为积分求原级数和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构造 积分式子是关键,一般原级数中通过四则运算将 n 与积分中的分割相联系从而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 积分式子的桥梁•例8:计算Jk 4分子分母同时除以n 构造分割1.12 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将级数各项转化为其它函数式子化简级数并求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各项的化简函数是否基本统 一,如何选择函数式子才能有效化简,将级数参数化为函数式子中的未知数,并无一般的通用函数, 选择函数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感受这种方法,并从中体会这种方法例10⑺:请计算下面的级数式子:记S= (1-t ) (- 2 > +t +1 t+1 t 3+1解:构造函数式子:e^x1f(X)Sej U 此函数在单调递减.ed(1 e )A --由于 0 R d X 「0 -T^d --In(I e WE ,令 h - -I nt ,满足 ItimItim ln t =01 —e 山吆1 —e 山∙⅛ e 」Iim h' f (kh) =Iim h' f(kh) X dx = I n2. h 0 h k 吕 h 0 h 心OeI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引理⑴:数列{S n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ξ1}的任一子序列都收敛且有相同的极限.特别的:数列 {S n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互补的子列{S 2n } , {S 2n4},收敛于同一极限.推广可得:定理[1]:若 级数J a n 通项满足当n 时,a n > 0 (收敛判别的必要条件),J a n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n 壬 n 二1 部分和{S n }的一个子序列{S np }收敛于S ,其中P 满足:P 是某个正整数P =1,2,,将级数分情况讨论,化为多个子序列之和,利用原级数收敛则级数任意添加括号得到的级数和收敛于 原级数和原理,通过求各个子序列之和求解原级数和, 关键在于如何分解原级数为不同子序列, 然而 子序列相对于原级数来说易求些,这样方法才行之有效,这和 1.6的“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是 不同的.分情况讨论在三角中讨论角的大小我们已不陌生,下面我们就看一个这样讨论角的幅度的例 题.2n 兀 O o CoS例11⑹:计算: 宀n& 2nt n t n 1...),其中 t > 1-.Inth1 -t =1「e1 -e1dLh ,t kInUk(e ) (e~lnt )k 1 .hke e 」k.1二 f(kh). 代入题目中的级数式子得:lim(1-t )( t 1-t t 2 t+1 t 2 1t 3 t 3 1 +t n t n- 1...) =(^2)=42nn:COS解:记S咅,由级数敛散性知识可知,该级数绝对收敛•按幅度角的讨论将级数分解为:心 2A ={ n ∣n=3k,k=0,1,2...} , A 2={n ∣n=3k+1,k=0,1,2 …} , A 3 = {n ∣ n = 3k +2,k = 0,1,2 .・.}.2n 兀 2n 兀 2n 兀 2n兀 则: 各= 住 + £+n 3-r ∖ 1 1<Λl 1<Λl 1r ∖ 1 1n 卫 2 n ^A 2 n ∙iA?2 n ΞA32针对级数是分数形式,且满足分母为多项乘积形式,且各项之间相差一个相同的整数, 裂项后各 项就独立出来,而原来各项之间相差整数则裂项后新级数等价于求解某一个级数, 其余新级数照此可 求出,从而原级数和可以求出. 裂项一般形式:11—( —-^^),此处 m n.(X m)(x+ n) n -m X m X n1n_(n 1)L( n 2) Oo=Σk =O2π J COS-■ 工+' cos(二+ )3 3k i :;2Z 12π(1+ — cos ——2 3 1 kcos( i +))"(飞)3k=022nnCOS3 2n-1 例12:解:记a n_______ 1一 n ∣Jn 1)Jn 2)a n1 (n 1)( n 2)nI针对 1—同理采用裂项法记k±k (k +1)b n1 n(n 1) 1 1 n 11-丄则1=n n 1kd k(k 1)(1- 3)()+•••+(1-n1 1Iim lim[1- ] =1 ,所以n'zk(k 1) n 「 n 1nlim 'n — '' k 11k(k 1)(k 2) JIim 「[11]=2 —心 k(k 1) (k 1)(k2) 1 k(k 1)11.15 裂项+分拆组合法k 卫 2 k =O1.14 裂项法求级数和OO S 八n 4 裂项后后面项可以消去前面项部分1将裂项与分拆组合法合用在一起,运用裂项法分拆级数,再将分拆重新组合级数,由新级数返回 求原级数和.□0例13:计算n.心(n+1)(n+2)( n+3)解:'n⅛ n⅛- n⅛ 1 n+1)爲)(n+3)NmN≡m=°'所以 N ms m N ^4⅛ ,即 nl,m-n m⅛2函数项级数求和函数项级数和依据未知数X 的而定,因此在收敛域内寻找一个新函数去刻画级数和 2.1 方程式法类似于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建立方程,通过方程求解求函数项级数和 .23456例15:计算函数项级数 S(X^IX^^-^- ;'〒社 '...解:由函数项级数收敛性知识可知题中函数项级数收敛半径为::,3'X'I逐项求导得 S(X) =V X X 2...即:s '(x) =V XS(X)T s(0) =1 2OCi.∖ Σn An(n+1)( n+2)( n+3)J 「(丄—-23 n4 n+1 n +25 ::n+3ri(n+1)(n+2)(n+3)1(1 2)-5(1-1r 1 3 2 3 3 4 641.16 夹逼法求解级数和 在数学分析中运用夹逼法则求解极限, 原级数,最后两逼近级数和等于原级数和在求极限和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此方法, 运用两个级数逼近例14⑹:设m 为一给定的正整数,求 1厂 2. m丄[丄•丄•丄丄2mm-1 m 1 m-2 m 2 -1 1 (^^ —1 ]1 2m 「1 n zm 1n m n)1 2m2m⅛-T丄丄丄N m 2mN 2m1V -2m 且 N-:时,N 2m N+1Hm^m N 厂 N +1=0,且3 4m 2X2解此微分方程得: X S(X) =e 2 ( 0e 上^2dt 1).m : !;N — 22 n =1 mm- nm :!Nm -1解: Sm N2 222n ±m学 m —n n =I m 一 n2.2 积分型级数求和积分型级数求和显然直接求和会带来困难, 通常积分也积不出来,所以要转化,将积分式子化简 是个想法,通过变量替换等积分技术化简积分式子,再求级数和,所以关键在于处理积分式子,下面 我们看个例题.(2k 1加-21 Sin x-cosx |[ e ==——dx.2k二 Si nx解:因为χw(2kιr,(2k+1)兀),作变量替换x = 2k^+t 得:X t t(2k 1^e7 ∣sinx -cosx ∣dx =二「^ 2)∣sint —cost ∣dt =e 七'e二怡"cost |dt 叱 .si nx,si nt 一 0.sint再根据:4 |sint - cost I 4Sin 't 、e 2 dt - e 2( . sint)dt C 得: √si ntJSi nttt|sint -cost4 3Sint -cost ’丄 二 P Sin t - cost Ii∙ + dt = -"2 dt 匸e 2dt =ZSin tVSin t 4 ■. Sint丄 __ 二 J _______ _t ___ 二 J-2e 2 - Sint ∣Q 4 -2e 2 .sint ∖- = -2e 2Sint I Q 4 -2e 2 JSint 匸 4e 8 ;sintc = 248e 844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根据幕级数逐项求导收敛半径不变原理, 对原级数逐项求导后化为一些易求和的幕级数, 再往回求积分,从而求原级数和.易知的级数往往是通过泰勒展式或者麦克劳林展式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