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三农”的翅膀不再沉重——评《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
论农民工法律权益的保护 (1)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农民工法律权益的保护姓 名: 李雅茹学 号:分 校: 榆 林教 学 点: 榆 林指导教师:日 期: 2015年 5月12日目 录一、农民工权益的内涵 -------------------------------------------2-3二、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农民工工资待遇和劳动保护方面存在问题严重--------------------------32.农民工普遍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33.农民工维权困难重重------------------------------------------------44.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问题产生原因-----------------------------------45.法治视野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56.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对策------------------------------------------57.加大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力度----------------------------------------68.参考文献---------------------------------------------------------7论农民工法律权益的保护李雅茹【内容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和转型时期执法不严,社会的歧视和法律保护的缺失,导致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屡屡被侵害,困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缺失的表现及其深层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思考,以期构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
浅析加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3 工作环境 恶劣 、劳动时间长 ,缺乏劳动保 护。聘请农 . 民工的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达到 当地 的最底工 资保 障,工作时 间的法律规 定也不被遵守 。许 多企业 的农民工根本没有休息 日,超 时工 作和 加班 是 非 常 普 遍 的现 象 ;工 作场 所 的 安 全 卫 生 状 况 恶劣 , 导 致 了 职 业 病 和 工 伤 的频 发 , 尤 其 是 在 特 殊 危 险行业 比如煤矿冶金等 ,小煤窑 小矿 山爆炸所导致的农 民工 巨大伤亡 ,屡禁不止 。 4 社会 保障缺失 。社会保 障是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 . 宪法和 劳动 法对此都作 出了详细规 定。但在 实际中 ,农 民工
身 份 而 受 到 就 业 歧 视 。 尤 其 是 近 几 年 , 由于 社 会 总 需 求 的 相 对不足 ,我 国产业结 构处于调整阶段 ,城市下 岗失业现象 日 趋 严 峻 。为 降低 失业 率 , 不 少 地 方 出 台 了一 系 列 政 策 手段 , 清 退 和 排 斥 农 民 工 就 业 , 在 就 业 行 业 、就 业 工种 、就 业 成 本 上进行 限制 ,使大 多数农 民工只能拥挤在一些低端 劳动力市 场 上 ,从 事 脏 、 苦 、 累 的 工作 。 2 用 人 单 位 侵 害农 民工 取 得 合 理 劳 动 报 酬 的权 利 。 . 劳 动 报 酬 是 劳 动 者 有 按 照 劳 动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取 得 报 酬 的 权 利 。然而 ,农 民工 的劳动报酬权却屡屡受到用 人单位 的侵害 。 主要表现在拖欠 工资现象 严重 。近年来虽然 ;国家加 大了对 拖 欠 农 民工 工 资 的 治 理 力 度 ,但 业 主 还 是 以各 种 隐 蔽 的 方 式 来 拖 欠 农 民工 的 工 资 。据 一项 调查 显 示 ,平 均 每 4 个 农 民工 中,就有 1人拿不到工资或被拖欠 。由此 引发的劳动纠纷屡 见不鲜 。
浅析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发布时间:2021-08-18T10:37:14.5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作者:蒋沐锦[导读]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社会所关注的重中之重,从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不难看出。
蒋沐锦中共奉节县委党校重庆市 404600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社会所关注的重中之重,从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不难看出。
农民不仅有农民的身份,随之附带的还有工人的身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很多农民都以工人的身份在城市扎根。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形势下,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就尤为重要。
因各种原因,农民工的权益不断受到侵犯,现就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农民工法律援助社会保障一、农民工法律援助现状及开展法律援助的原因当今社会,农民工群已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群体,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农民工权益经常受到侵犯。
比如:没有依法享有休息权,工作时间很长;劳动报酬权益得不到保障,在结算工资时,常常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生命权得不到保障,在无任何保障的情况下,经常发生事故。
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体现了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更是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对农民工开展法律援助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我国宪法公平精神的体现。
这些原因,都迫使我们必须要重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援助。
二、农民工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大多数农民工的受教育层次不高,相关的法律知识不健全,与用人单位经常不签订用工合同,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没有证据来证明事实经过。
有关部门要对农民工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深化“法律七进”,对企业和用人单位也要进行法律宣传,对用人合同要进行“法治体检”。
申论评析及范文(14):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

⼀、现象罗列 1、按国家规定,职⼯⽉平均⼯作167.4个⼩时,加班应加钱,但河北省调查的20家实⾏计件⼯资制的民营企业中,职⼯⼯作时间普遍较长,⽽企业不⽀付或规避⽀付加班费。
有⼀家企业为减少⽀出,实⾏两班倒,每天⼯作12个⼩时,民⼯每⽉超出标准⼯作时达162个⼩时之多,仅加班费⼀项就应得626.29元,但⽉平均⼯资却只有750元。
国家规定⽉⼯资是指扣除公休⽇以外的有效⼯作时间的⼯资标准,但在餐饮、服务⾏业,企业实际上执⾏的是劳动者全⽉劳动标准,缺⼀天勤扣⼀天⽇平均⼯资,农民⼯劳动报酬实际上低于当地最低⼯资。
2、2005年8⽉2⽇,西安市⾼新区⼀⼯地内,40多位农民⼯为讨薪召开新闻发布会,不料就在记者采访结束仅9个⼩时后,这群“讨薪农民⼯”中的⼀部分⼈在⼯地的⼆层办公楼内遭遇暴⼒袭击。
当晚11时许,⼯地的院⼦内突然传来⼀阵叮叮当当的声响,像是有很多⼈在翻动钢管钢筋,还有很多⼈在嚷嚷,场⾯很杂乱。
⽽当时彭钦全等留守的13⼈正与呼经理就⼯资问题在⼯地⼆层办公楼内进⾏交涉。
紧接着约有30多⼈⼿持钢管、钢筋冲进办公室,不分青红皂⽩对着农民⼯就开始抽打。
彭钦全躲避不及,背部、头部受伤较为严重,⽽农民⼯刘近堂头部多处也遭到了重创。
抽打⼗⼏分钟后,这群⼈迅速散去,待⼤家回过神来时,经理呼永平也不知去向,⽽他的“别克”车也不知何时被⼈开⾛。
据悉,遭遇这次袭击,农民⼯中有6⼈受伤,两⼈伤势较重被120接⾛救治。
3、⼀位⼭东籍包⼯头近⽇在北京⼯地上向记者讲述了⼀些拖⽋内幕。
他坦⾔,许多施⼯企业事实上将拖⽋部分民⼯⼯资当成了⼀种“经营策略”。
这位包⼯头透露,⽬前市场上的施⼯单位有相当部分是⼤型建筑集团的中⼩型企业,的⽅式有多种,⽬的主要是利⽤⼤集团的品牌和资质,便于承揽⼯程。
这些中⼩施⼯企业普遍流⾏“⼗⼀投⼊⽐”的⾏业潜规则,即⾃有资⾦只有100万元,即敢于⼤包⼤揽地承接上千万元的⼯程。
实际操作中,还要⼤于这个⽐例。
农业劳动农民工劳动保护的法律依据

农业劳动农民工劳动保护的法律依据农业劳动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农民工也是支撑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力量。
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农业劳动的合法性和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犯。
本文将介绍农业劳动农民工劳动保护的法律依据。
一、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石和核心,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对于农民工,劳动法规定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雇主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
根据劳动法,农民工享有平等就业、平等工资、安全和卫生的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等权益。
二、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国制定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对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
农民工可以依靠该条例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示范工程为了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我国实施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示范工程。
该工程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推广示范岗位等方式,帮助农民工提高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并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益。
四、工伤保险制度农民工在从事农业劳动时,有可能会发生工伤事故,为了保护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利益,我国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
根据该制度,农民工一旦发生工伤,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流转和保护的规定,避免了农民在劳动过程中因土地问题而受到损失。
六、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文件,对于农民工来说也同样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必须建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的规定,都可以依法受到相应的处罚。
七、农民工维权机制为了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民工维权机制。
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支持

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支持农民是国家的基本劳动力,也是农村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保护农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工作中农民权益的保障与法律支持。
一、土地权益保障农民的土地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我国实行的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农民对土地享有长期承包权,有权将土地流转给他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使他们能够稳定地从事农业生产。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法,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明确和保护。
二、劳动权益保障农民作为最基础的劳动力,在农村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障农民的劳动权益,我国制定了农民工法等相关法律。
这些法律规定了农民工的权益,包括工资支付、劳动时间、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也对用工单位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
三、社会保障权益保障在保障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我国实行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
这些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障,使他们能够更加稳定和安心地从事农村工作。
四、农民权益教育为了增强农民的权益意识和保护能力,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农民权益教育工作。
这包括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提高农民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和维护能力。
五、法律援助支持为了保障农民权益,我国还设立了法律援助机构,向农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这为农民提供了法律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农民工维权支持农民工作为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面临着各种权益问题。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我国实行了农民工维权支持制度。
这包括设立农民工维权热线、成立维权服务中心等,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支持。
七、农民权益保障的挑战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农民的权益,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执行不到位、农民维权意识不高等问题。
法律保障与权益维护论文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与权益维护论文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摘要:农民工是80年代以来我国都市化进程中显现的专门产物,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缘故导致其权益经常遭到侵害。
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农民工那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证其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固,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农民工;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即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当前,农民工权益保证不充分的问题仍旧是突出的不和谐现象,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爱护。
国家要完善农民工权益爱护的法律制度,依法爱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进展。
一、农民工权益法律保证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1]。
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都市化以空前之势兴起。
农民工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显现的专门产物,他们是都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差不多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加快我国都市和社会进展,推进都市化的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缘故,中国农民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而作为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农民工,他们更是这弱势群体中庞大的组成部分,农民工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劳动技能以及都市中固有的制度、思想观念等的阻碍,还没有真正被都市社会所接纳和认同,还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他们承载着太多的鄙视和不平等,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的合法权益不时遭受侵害。
要紧表现在:1、工资待遇低,欠薪现象普遍存在。
按劳取酬,干活给钱,当都市里的“工作人”每月按时领工资,就像太阳每天从东升起一样自然,而宽敞的农民工却普遍遭到工资待遇低、拖欠克扣工资的困扰。
农业劳动农民工脱贫致富的法律保障

农业劳动农民工脱贫致富的法律保障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农民工一直是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农业劳动农民工的权益,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提供法律保障。
本文将探讨这些法律保障措施,并分析其在农业劳动农民工脱贫致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工人权益保障法为了保障农业劳动农民工的权益,中国政府于2019年出台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该规定从工资支付、工作条件、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对农业劳动农民工的权益进行了全面的保障。
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对工资支付的保障。
根据《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农业劳动农民工的工资,不得克扣、拖欠工资。
同时规定了一系列的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进行法律惩罚,以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获得应得的报酬。
这一法律保障举措的出台,有效减少了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农业劳动农民工合同制度农业劳动农民工合同制度也是保障农业劳动农民工权益的重要举措之一。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最低工资规定》,用人单位和农业劳动农民工之间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关键信息,确保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农业劳动农民工合同制度的实施,使得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合同中的条款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了一些不法用人单位的欺压行为。
同时,合同制度还能够为农民工提供法律保障,当遇到用人单位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违法行为时,农民工可以依法维权,得到合法的赔偿。
三、农业劳动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农业劳动农民工的基本权益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社会保险法》,农村农业劳动农民工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这些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农民工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同时也降低了农民工在面对疾病、意外等风险时的经济负担。
浅析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与对策,才智.doc

浅析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与对策,才智,《才智》:黄条平【摘要】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基于社会的歧视和法律保障的缺失,现阶段农民工在城市求职和劳动的过程中,遭遇了其他社会群体迄今为止未曾经历过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整体沦为城市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人口流动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民逐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城市进行务工。
他们背井离乡、任劳任怨,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但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的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随着“农民工”问题不断的涌现并日益尖锐化,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也成为法律界研究的热点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就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浅作探讨。
二、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理论定位分析农民工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或非农领域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劳动力群体。
农民工不是一个劳动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它包含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也夹杂着户籍管理制度的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农民工从法律上重新定位,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状况,维护其合法权益。
农民工及更大范畴上的三农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农民工劳动权益具体包括农民工的工资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民主政治权利、人身权益等各方面的权益。
三、我国农民工权益的现状近年来农民工合法权益被肆意侵犯的事件屡见报端,从劳动等部门的统计数据和各类媒体的诸多报道中可以对我国农民工权益状况作一基本判断:他们缺乏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他们的权益遭受侵犯,难以保障。
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事实上成了城市边缘人,或称城市“二等公民”。
新时代农民权益保障与三农经济探讨

新时代农民权益保障与三农经济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一部分,其权益保障与三农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对于农民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土地的耕作者,更多的是赋予他们作为经济独立体和社会参与者的多重身份。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农民权益和推动三农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农民权益保障的核心在于其基本生活水平和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平等权利。
新时代的农民,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存问题,更关注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民权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农民在土地、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权益。
这包括对土地的使用权保护,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例如,国家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实施更为细致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他们在城市中也能享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在此背景下,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在于生产方式单一,科技水平较低。
因此,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
现代农业不仅需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还需要实现农产品的多样化、品牌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农民可通过参与多元化的生产方式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近年来,农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联结的新模式开始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
合作社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农民获取市场信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议价能力。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帮助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和市场应变能力。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认同感,为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新时代的经济背景下,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国家层面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民的自主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生态和社会的全面复兴。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叶知年李金森当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以及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如何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试图从法律角度研究农民工进城打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问题,进而提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及政策方面的一些建议。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一、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理论定位分析和保护现状(一)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理论定位1、“农民工”和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定位农民工不是一个劳动法律意义上的概念。
它包含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也夹杂着户籍管理制度的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农民工从法律上进行重新定位,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状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首先应当明确农民工是劳动者。
当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从事产业工作以后,他们在法律上的定位应当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一切条件,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确定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所有权利义务关系。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是指在劳动权基础上享有的各种权益。
因此,必须先明确劳动权的概念。
广义上的劳动权概念与劳动权利是等值概念。
狭义上的劳动权仅指获得和选择工作的权利,有时也可以包括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狭义上的劳动权与人们通常使用的工作权基本同义。
但上述的分析也只是相对的,在各种著述和政府文件中,有时并没有严格区分劳动权、工作权和劳动权利这三个概念,往往不加严格区别地混用。
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也没有直接使用劳动权的概念,而是使用劳动的权利或劳动权利的概念。
2、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为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社会制度。
论我国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

论我国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摘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快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也大幅度提高。
在此期间,大量的中国农民抛弃了自己传统的农耕生活,进入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新时代的农民工。
他们数以亿计,在城市中承受着工作的繁重和亲人的分离,为城市的繁荣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农民工群体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地带,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出现了无数的农民工问题,例如:就业歧视、劳动报酬低、拖欠农民工工资、超时加班、劳动福利待遇差等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法律政策的变化等进行阐述,最终提出一些完善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权利;社会保险一、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综述要研究对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农民工的概念。
关于农民工的概念问题,现在的学者存在不同的表述。
就法学领域来说,我国1984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法学卷没有对农民工进行定义,也没有相类似的概念。
1987年的《劳动法词典》也没有农民工这一词条。
笔者认为,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的户口和身份,但在城市进行务工的劳动者,他们虽然在城市进行劳作,但是户口却是在农村。
农民工的产生与我国社会制度和社会的转型息息相关。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城市的劳动需求量也随之大幅上升。
无数农村的劳动力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会在农闲时节或者直接放弃自家的农业生产,到城市进行谋生。
而且我国的人口流动政策在此时也变得相对宽松,不再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到了现阶段,农民工数量庞大、流动性大、社会地位低下、与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很有必要对农民工的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二、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的必要性首先,农民工的劳动权利严重被侵。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农民工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案件越来越多,引发的极端事件也时常发生。
农民工权益论文: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农民工论文: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的加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从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现状入手,在针对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完善策略。
对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保障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农民工指的是户籍在农村,已经达到法律规定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在各种经济组织从事不同的产业,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享受劳动权利的劳动者。
从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层面来说,农民工合法权益如果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必然会影响中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因而本文从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的层面出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从国家管理的层面来说,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具体包括政府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意识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从农民工权益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具体包括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择业自由权、劳动休息、文化教育权、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及社会保障权等诸多的内容。
从我国目前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现状来看,农民工主要从事的是非正式的职业或者边缘职业,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上作用发挥的有限,从我国目前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民工在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农民工受自身学历低级技能不高等情况的限制,在就业上被受以只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脏、苦及累的职业。
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限制,使得农民工在现实的职业选择方面有着较多的困难,无法和城镇居民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上获得平等的权利,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农民工在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待遇等方面相对来说也较低,相关资料显示,农民工的收入仅仅是城镇工人工资的1/2左右,同时在福利方面得到的待遇也较多。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作者:王芳来源:《金田》2014年第03期作者简介:王芳(1986-),女,汉族,山西霍州人,法学类硕士,学校:山西农业大学马克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新农村建设和乡风文明研究。
摘要:本文在探讨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的一些建议,以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护;社会保障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问题也是社会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十分突出,对其合法劳动权益的保护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概念劳动权益,从字面理解即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权利和利益,劳动权益是生存权的基础,是受宪法保护的最基本的人权。
首先它的主体必须是劳动者,其次它必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与劳动存在客观联系的,最后它的内容包括权利与利益。
农民工劳动权益,即主体在劳动者的范畴内进一步限定为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即具有农村户口身份、长期或一定时期内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在劳动过程中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就我国农民工的法律地位,在法律界一度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群体,国家应当为其专门制定一部法律来保护其相关权益,而有的学者表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可以在我国的《劳动法》及一些法律文件中找到相应规定,农民工是劳动者。
但是,基于农民工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以及其他社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相关权益并未得到有效保护,相反,却遭受着严重的侵害。
(一)农民工就业受到歧视这种歧视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在平等就业和自由择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使其无法实现应有权利。
尽管我国《劳动法》中明文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择业的权力,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用人单位常置相关法律于不顾,歧视农民工就业。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路径探索―――《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书评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路径探索―――《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书评【摘要】农民工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权利保护却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通过对现有法律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民工权利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强调了法律在保障农民工权利中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法律在保护农民工权利方面的路径,强调了《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的独到之处。
结尾部分强调了法律路径对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意义,并对全文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工权利保护的现状和改善之道,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农民工权利保护、法律保障、路径探索、《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观点、建议、结论、综合评价、现状、存在问题、重要性、意义、书评背景、作者介绍、书籍内容简介1. 引言1.1 书评背景《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是一本关于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研究书籍,作者通过对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于农民工权利保护的观点和建议。
书中涉及到了一些现实社会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农民工权利的关注,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工作。
农民工作为建设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权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实际情况却常常让人担忧。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农民工权利保护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引导社会更加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工权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作者介绍《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的作者是一位资深法律研究专家,他在法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曾先后在中国法学研究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工作。
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作者对中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作者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还在履行法律职责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农民工权利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走近农民工“四大权利”

走近农民工“四大权利”
张国才;姚圣红
【期刊名称】《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正>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坚持把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农民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更注重体制保障,重点解决其权益保护、就业环境和在城市的生活问题,逐步改变农民工的边缘化处境,让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一道平等和谐的就业、生活。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张国才;姚圣红
【作者单位】宜昌市劳动保障局;宜昌市政府农民工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9.2
【相关文献】
1.农民工权利保护的路径探索——《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书评 [J], 张帅梁;党悦
2.权利的制度供给与民生实践--基于农民工群体权利贫困的分析 [J], 孟庆涛
3.走近农民工"四大权利" [J], 张国才;姚圣红
4.从“权利置换”走向“权利公平”——深化农民工养老保险改革的理念及其实现
[J], 龙玉其
5.走近农民工——江苏农民工就业、生活状况调查 [J], 蔡群;周虎城;孙卫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五个典型地区 , 在我 国西部地区选择了西安市作 为 调查 地点 。调 查历 时 近两年 , 用发 放调 查 问卷 、 采 个别访谈 、 召开座谈会 、 举行研讨会等形式 , 对书 中 涉 及 的实证 性 问题进 行直 接 的调查 与研 究 。其 中参 与 调查 的专 业学 者 、 究 生和本 科生 达 5 0人 次 , 研 0 向 典 型地 区发 放 问 卷 30 00余 份 , 对 5 个 涉 及 农 民 针 1 工 权利 法律 保护 的 问题进行 调 研 。调查 数据 的 录入 和统 计利 用 S S P S软件 完成 , 并采 用 总体 描述 和异地 对 比相结 合 的方法 对数 据进 行 分析 , 力求 全 面 、 实 真 地反 映 目前 我 国农 民工 权 利 法 律 保 护 的 现状 , 确保 农 民工权 利法 律保 护对 策 的可行 性 和普适 性 。
《 中国农 民工权 利保 护 的法 律 考 察 》 书 的最 一 大特 色在 于理 论研 究 中的农 民工 权利 保护 理念 探究 和实 证研 究 中的 图表分 析方 法 。关 于农 民工权 利保 护 的理念 探究 , 作者 首先 从 横 向的 一 般公 正 角 度 分 析 了农 民工权利 保 护 的合 理性 。如从 自然权 利 的视 阈进行 阐释 , 在权 利 方 面 , “ 人们 生 来 并 且始 终 是 自 由平等 的 ” ,任何 政治 结合 的 目的都 在 于保存 人 的 “ 自然 的和不 可 动摇 的权 利 。这 些 权 利 就 是 自由 、 财 产 、 全和 反抗压 迫 ”, 人 权是 以人 的 自然 属 性 为 安 “ 基础 , 以社 会 属 性 为 本 质 , 为 人 所 应 当享 有 的 权 作 利 ” 。农 民工 是 实 实 在 在 的 人 , 且 是 目前 中 国 J 而 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社会群体 , 以, 民工享受人权 所 农 理所 当然 。如 从 补 偿 角 度 进 行 阐 释 , 为 了平 等 地 “
基金项 目: 河南 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支持课题 ( 课题编号 :17 ) 1 14
20 3
对待所有人 , 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 , 社会必须更多 地注 意那些 天 赋较低 和 出生于 较不利 的社 会地位 的 人们 ” 。如果 忽视 人们 能 力 上 的 区别 , 等 、 平 平 公 就 “ 为一种漂 亮 的然 而是 空 虚 的浮 夸 之词 。对 于 成 在 这种 不平 等下 生活 的不走 运 的社 会 成 员提 供 ‘ 补 偿 ’是一种社会 责任。社会和法律程序正 向人们 , 提 出这 种 要 求 。法 律 应 当力 求 确 认 和 支 持 这 种 要 求 ” 。 中国农 民工 明显存 在 出身较 低 以及 天 赋 不 利等 方面 的情况 , 予 他们 必 要 的补 助 和救 济 完 全 给 合 乎 自然理 性 。其 次 , 者 又从 纵 向的 世界 法 律 演 作 变 的角度分 析 了农 民工权 利保护 的应 然性 。在 以平 等思想为主 旨的近代 民法典 的代表《 法国民法典》 中, 已出现了照顾弱势主体的萌芽 , 现代社会伊始的 《 德国民法典》 日本民法典》 和《 更深化、 突出了这种 社会化的倾 向。到 2 世纪中期 , O 为了给弱势主体更 加无 微 不至 的保护 , 国尤 其 是 发达 国家 专 门以社 各 会立法和经济立法的形式给予弱势主体多方面的、 详 细具 体 的照顾 。典 型 的如在工 时 、 资 、 工 劳动条 件 和劳动保 护 、 培训 、 教育 、 基本 保 障 、 社会 保 险等等方 面 的优 待 。 中国农 民工 完 全 符 合 弱势 主 体 的特征 。 根据法 律发 展 的规律 和我 国农 民工 问题 的严重性 程 度, 给农 民工 以全面 、 深入 的立 法保 护充分 体现 了时 代 的要 求 。 《 中国农 民工 权 利 保 护 的法 律 考 察 》 对 农 民 在 工权 利保 护实证 研 究 中 , 主要 采用 图表分 析法 , 其优 点 是 , 能够 把社 会 调查 中农 民工 的种 种 问题暴 露 它 无 遗 , 生动 形 象 。 书 中共 运 用 4 且 7幅 插 图 、 表 4个 格 来说 明农 民工 的 现状 。插 图 又分 为 柱 状 图 、 扇形 图、 曲线 图等 , 如农 民工每天工作 时间曲线图、 工作 场所安 全保 障情 况柱状 图、 住房条 件柱 状 图 、 用人 单 位是否 要求 试用 期 扇形 图 、 否 签 订 劳动 合 同柱 状 是 图 、 主是否 存在 打 骂行为 扇形 图 、 资是否 拖欠 柱 雇 工 状图、 是否 收 取 押 金 扇 形 图 、 伤 后 如 何 治疗 柱 状 工 图 、 女在 城市 入 学情 况 柱 状 图 等 。表格 主要 有 农 子 民工 对城 市经 济发 展 所起 作 用 统 计 表 、 民 工遇 到 农 困难 是否 有组织 帮 助 统 计表 、 民工 社 会 保 障情 况 农 分类 表等 。通 过这 些 图表 的展 示 , 们 切 实地 感 觉 我 到农 民工 对 国家经 济 、 会 的贡 献太 多 、 大 , 社 太 而农 民工 自己 的生活 却 太 苦 、 累 。农 民工 问题 清 清楚 太 楚、 历历 在 目、 常严 峻 !决 策层看 到这 些分 析之后 异 定会加大其愧疚感、 增强其责任心, 也就一定会努 力采取措施尽快解决农 民工 问题。因此 , 此书具有 较强 的现 实意义 。
21 0 2年 2月
第2 6卷 第 1期
新乡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unl f ni gU i rt( oi cecsE io) ora o xa nv sy S c l i e dtn Xi n ei aS n i
F b 2 1 e. 02 V 会 实 证 分 析 , 比如 作 者在 研 究 中充分利 用 了问卷调 查法 、 抽样 调查 法 、 个案 访谈 法等 社会 实证 分析 方法 。黄 进才 教授 组织 调研 组 在 我 国东部地 区选择 了青 岛市 、 东莞 市 , 在我 国中部地 区选择 了郑 州 市 、 乡 市 、 新 开封 市 、 昌市 和洛 阳市 许
为 “ 农 " 了 三 的翅 膀 不 再 沉 重
评《中国农 民工 权 利保 护 的 法律 考 察 》
吕军 书
( 河南 师范大学 三农法律问题研究 中心 , 河南 新乡 43 0 ) 5 07
我 国著 名 的经济 学 人 , 中国研 究 “ 三农 ” 问题 的 权 威专 家温 铁军 教授 说 : 只有 当 “ 三农 ” 的翅 膀 不 再 沉重时, 民族腾 飞 的梦想 方 能成 真 。“ 农 ” 三 问题 是 中国近百年革命和建 设的基本 问题 , 也是 中国经济 发展绕不开 的一道坎 , 如今它 已成 为中国的 “ 世纪 难题 ” H 。河 南师 范大 学 法 学 院黄 进 才 教授 长 期 以 J 来 以学者 的 责 任 关 注 “ 农 ” 三 ,以 法 律 的 视 角 研 究 “ 三农 ” 发 表 了 数 十篇 调 研 文 章 , 后 主持 了 两项 , 先 国家 社科 基 金项 目, 的研 究 成 果 引起 了政 府 部 门 他 和学 者 的高度 关 注 。他 的研 究 成 果 既 有具 体 例 证 , 又有抽 样 调查 和翔 实数 据 , 有 振聋 发聩 的说 服力 。 具 特别是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论著《 中国农 民工 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 既为 学界关 于农 民工权利 , 保 护 的研 究提供 了理 路 和 范 式 , 为 政 府制 定 保 护 更 农 民工 权 益 的对 策 从 法 律 的 角 度 提 供 了 可 行 性 指 导 , 有理 论价值 , 既 又有 实践 价值 。 黄 进 才教授 以他 主 持 的 20 08年 度 国家 社 会 科 学基 金 项 目的 结 项 成 果 为 基 础 , 心研 究 , 时 三 潜 历 载 , 易其 稿 , 成 此 书 。《 国农 民工 权 利 保 护 的 数 终 中 法 律考察 》 主要采 用 价 值 分 析 、 比较 分 析 、 献 与 历 文 史研 究 、 社会 实证 分析 等研 究方 法 。其 中 , 者利 用 作 价值 分 析方 法 , 分别 从 人 权 、 等 、 义 、 率 、 序 平 正 效 秩 与 和谐 的价值 角 度探讨 了农 民工权 利法 律保 护 的正 当性 ; 者利 用 比较分 析方 法 , 作 主要借 鉴 发达 国家 城 市化 进程 中对 劳工 权 利保 护 的有益做 法来 拓宽 研 究 的视 野 ; 作者利 用 文献 与历 史研究 方 法 , 改革 开放 对 以来农 民工权利 保 护 的政 策 与法 律演 变进 行系 统研 究。 《中国农 民工 权 利 保 护 的 法 律 考 察 》 理 论 分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