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典园林中的灰空间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古典园林中的灰空间营造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宝贵财富,但我国园林毕竟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园林作品。在现代化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如果一味采取怀古、仿古的造园方式,只会使得新建园林的使用价值受到影响,文章将重点介绍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灰空间营造,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灰空间;营造
1、前言
“灰空间”一词最早出于日本现代建筑大师黑川纪章。他引用安土 - 桃山时代的茶道大师千利休所提出的概念“利休灰”,对建筑空间的非单一性、非绝对性和渗透性进行了说明。“利休灰”是利休发明的一种色彩概念,即将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以形成纯度低的灰色来代替纯度高的颜色,从而阐释日本茶道文化的非左非右、两性包容的特点。而黑川纪章则把这一概念转移到建筑空间设计领域。黑川纪章指出,“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而具体到建筑设计上,就是大量利用走廊、庭院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置在重要位置上,以形成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公共、半私密的中介空间。这类特质空间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功能上来讲“,灰空间”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既有室内空间的某些特征,又不完全隶属于室内空间;既具有室外空间的通透
性与开放性,又具有室内空间的诸多功能。因此,园林灰空间实际上充当了“室外的起居室”的作用,使得很多原本只能在室内进行的活动室外化。同时,“灰空间”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流动性解放了人的视线,从而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流畅地衔接,也有利于创造出“建筑中的自然”。“灰空间”在园林中所起到的调和作用,将众多的元素糅合在一起,避免了单调、绝对,从而创造出复杂多样的空间体验。“灰空间”和“流动空间”一样,主要是针对欧洲近现代建筑中产生的功能主义特征和空间封闭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理论中虽然没有论证过此类概念,但其实早已通过直觉的审美实践了这一理论。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尤为这种实践的翘楚。
2、我国古典园林中“灰空间”的应用
我国园林“天人合一”和“贵和尚中”的指导原则,促使了园林中灰空间的大量应用。而具体到形式上则主要表现为亭、廊、庭院和门洞等。
2.1 亭
亭是园林建筑中开敞度可能性最高的建筑形式之一。亭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方亭、六角亭、八角亭及圆亭的空间流动性最高,是最接近于自然环境的建筑灰空间。其结构除了顶与底之外,各面均只有亭柱分隔,视线可以透过其中任意一个面而投向四面八方。这样一来,就如同在亭的四周形成了一张全方位的画卷,又将外部空间的景色引入建筑内部空间来,形成了内外空间的交流。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若没有亭顶,则人即如置身于连天的荷叶之中,
是高通透度灰空间的典型。而若在亭中加一面墙,即形成廊亭或扇亭,其通透性则相对降低,但视线的引导性明显增强,其作用已类似于廊或榭,如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和拙政园中的别有洞天亭。有些亭结构更加复杂,在外围由柱子简单围合的基础上,又在内部加了一层结构,形成了第二度的空间,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亭内的空间层次,产生了外部通透,内部相对封闭的结构。内部的结构通常是墙体,但墙体上又多开有窗洞、门洞等,这使得人坐于亭中时观看外部的景色又多了一层空间,形成了不同的视觉层次,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还有一些亭子形式特别,如半园中的半亭,由两面墙体夹住,视野范围较小,也算是这一类空间中的特例了。
2.2 廊
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廊也是空间种类极其丰富的一种建筑形式,既能使游人免于日晒雨淋,又可以起到分隔空间,增加景深的作用。廊的基本结构与亭有类似之处,即典型的承重结构为点状的柱式结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空间的通透性。而与亭不同之处在于,人在廊中的停留方式是运动的,这与亭中静止式的观景有着很大差异:人在廊中活动时,运动方向沿着廊的建筑长向,而视线方向则多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这就使得廊的透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引导性,同时人在廊中观赏景色也就有了很强的节奏性和连续性。廊亭还具有强烈的结构单元性,每两根柱子与屋檐、地面之间形成的方框形区域都能成为一幅框景,这也让廊外三维的自然空间二维化、绘图化了。两面都为柱式支撑的廊子通透性极佳,作为看
的对象时能够同时对比性地采览两侧的景色,而作为被看的对象时则将原本浑然一体的空间一分为二,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一面为柱而一面为墙的半廊具有更强的方向性,能强制行进中人的视野展向墙的反方向,再利用柱与柱之间的空间形成良好的框景效果。有些半廊的墙体上开有各种镂空花窗,亦即允许视线有限制地接触到墙外一侧的景色,又与另一侧完全开敞无余的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空间的视觉体验,如沧浪亭的外墙。
2.3 庭院
庭院是建筑内部没有屋顶的部分。与亭、廊不同的是,如果以有没有顶部遮蔽作为界定标准的话,庭院灰空间属于室外空间,但它同时具有室内空间的许多性质。由于庭院的边界情况,可能有无数种不同流通程度的组合,所以庭院的空间多样性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庭院灰空间最主要的作用是在连续的建筑空间中插入放松的自然空间,同时也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庭院规模大小不一,存在的位置也各不相同。有的庭院可以让人进入到内部活动,如留园五峰仙馆前的庭院和拙政园海棠春坞的院落;有的庭院则纯粹由水面构成,形成了一个被建筑环抱的水空间,如拙政园的小沧浪水院;还有的则体量虽然很小,也无法进入,却在建筑空间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活泼空间。这些庭院看似千差万别,实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利用山石、植物、水面乃至天空等自然元素缓解了密集建筑群中的紧张气氛,达到了将自然空间引入建筑空间的作用。
2.4 门洞
门洞虽然自身所形成的空间概念很弱,但它对于空间的分隔作用以及提示不同空间类型的心理暗示作用却非常显著,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典型的灰空间。门洞最主要的意义是在封闭的边界上创造了能够穿透的过渡空间,从而使“内”“、外”的概念通过这一个短暂的空间体验混合在一起。门洞还具有很强的视线引导性,穿过门洞的视线因为增加了门洞这一层空间而更加深远。连续排列的门洞则具有更强烈的暗示意味,而门洞所带来的特殊光影效果,使空间看起来异常深邃。门洞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与廊的柱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将远处三维的景物提取至二维的平面上。与其它框景空间构景所不同的是,门洞本身还可以自由地变换形状,使得成景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和艺术性。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灰空间表现方式以外,我国园林中还存在有大量其它的灰空间应用方式,如坊、榭、楼台、塔、窗洞、成组的乔灌木、假山等。其作用与上述的几种建筑构造类似,都是创造出自然与人工、内与外、远与近的空间相互融合的效果,使人在身处一种空间的同时体会到数种空间的特质。
结语
总之,要创造出像江南古典园林那样拥有丰富灰空间的园林,需要抛开形式的束缚,从空间结构、视线控制和使用者的特点出发,从空间的景观和功能研究入手,用新的材料和新的景观元素替代曾经的飞檐画壁和假山古树,着力创造出面貌不同,但空间流通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