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解剖与常见病变
5咽部解剖和生理
急性咽炎
定义: 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
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
病因:
–细菌: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其它 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
–病毒: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
主。
–理化因素: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气体+抵 抗力下降。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咽干、烧灼感,疼痛,可向耳部放散 –全身不适,头痛,发热
后隙较大,有颈内动、静脉,还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 下神经、副神经及交感神经干等穿过隙内还有颈深淋巴结上群, 咽部炎症可感染此隙。
咽淋巴环
内环的组成(waldeyer环):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 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
咽淋巴外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 自成一环,称外环。包括下颌角、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 巴结、咽后淋巴结等。
防治: –病因治疗:鼻、扁桃体、全身疾病
–避免刺激因子
–喉片、漱口液、3%碘甘油涂布
–中成药
–对萎缩性咽炎,服用维生素 A、B2、C、E
–肥厚性咽炎,手术治疗
腺样体肥大
定义:
腺样体增生肥大引起相应症状(多见于儿童) 。
病因: 鼻咽部及其邻近部位或腺样体本身的炎症反复 刺激,使其发生病理性增生。
局部症状:
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上:与口咽相通
前:通喉腔
下:环状软骨平面连接食管,环咽肌环绕。 双侧:梨状窝、环后隙
梨状窝
梨状窝
环后隙 会厌谷
咽壁的构造
咽壁的分层:分四层 粘膜层:鼻咽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口咽和喉咽--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层:结缔组织--包绕颊部的肌肉、血管、神经
咽部解剖及生理医学课件
《咽部解剖及生理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咽部解剖•咽部生理功能•咽部疾病的症状及诊断目录•咽部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咽部疾病的相关疾病及预防•咽部解剖及生理研究进展01咽部解剖1咽部整体结构23咽部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交汇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咽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咽部。
咽部整体结构由黏膜、肌肉和骨骼等组成,具有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功能。
03喉咽位于喉部下方,主要作用是引导食物进入胃部,同时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
咽部分区解剖01鼻咽位于鼻腔后部,主要作用是引导空气进入鼻腔,同时具有嗅觉功能。
02口咽位于口腔后部,是口腔和咽部的过渡区,主要作用是引导食物进入食管。
03咽部与颈部淋巴结、下颌骨等结构相邻,这些结构对咽部的保护和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咽部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01咽部与鼻腔、口腔、喉腔等相邻,与这些部位有复杂的毗邻关系。
02咽部与扁桃体、腺样体等组织相邻,这些组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02咽部生理功能呼吸道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咽部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咽部与鼻腔、口腔、喉腔等结构相连,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在呼吸过程中,咽部能够控制气流的进出,协助呼吸运动。
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在吞咽过程中,咽部能够控制食物的进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咽部还能够分泌粘液,润滑食物,使其更容易通过食道。
咽部与口腔、喉腔等结构相连,共同参与语音的形成。
在发音过程中,咽部能够调节气流的进出,协助发出不同的语音。
咽部还能够控制口腔、喉腔等结构的活动,影响语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发音功能免疫功能咽部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
咽部能够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咽部还能够通过淋巴组织的作用,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健康。
03咽部疾病的症状及诊断多由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引起,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影响吞咽及呼吸。
急性咽痛常见于慢性咽炎、茎突过长综合征等,疼痛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咽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咽的解剖生理及疾病
喉口两侧:梨状窝pyriform sinus 喉上神经
两侧梨状窝之间:环后隙postcricoid space
喉咽部
前方:喉腔、会厌谷。 后壁:颈椎。 侧壁:梨状窝。 下方:通过环后隙接食道入口。 会厌谷 梨状窝
会厌谷
环后隙
喉 腔
咽壁结构
黏膜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层:颅咽筋膜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始于隐窝→实质。咽痛 、发热可达 39 ℃以上,吞咽困难,小儿可惊 厥。扁桃体肿大、充血,隐窝口有脓点或假膜 (易擦去不留出血创面)。颌下淋巴结肿大。
临床类型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
炎症局限于黏膜表面,病情较轻。
症状:咽痛、低热、轻度乏力和食 欲下降
检查:黏膜充血肿胀,扁桃体无明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面容(因长期张口呼吸,形成上颌骨
变长,腭骨高拱,牙外突,表情迟钝、状 如痴呆 )
检查:
面容。
鼻咽部CT、鼻咽部触诊、鼻咽镜检查。
治疗:
增殖体刮除术。
治疗合并症பைடு நூலகம்鼻炎、鼻窦炎、分泌中耳炎。
咽鼓管扁桃体
为咽鼓管扁桃体。
咽鼓管咽口后缘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
舌扁桃体 :
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大小因人而异,含有丰富的粘液腺 。有短而细的隐窝,隐窝及周围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滤泡, 构成舌扁桃体。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咽干、烧灼感,痛,可向耳部放散 全身不适,头痛,发热
检查:
咽粘膜弥漫充血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表面有分泌
物
严重者悬雍垂及软腭可水肿
颌下淋巴腺肿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急性传染病早期鉴别:猩红热、流感
咽解剖
咽的检查法
1 2 3 4 5 6
一般望诊 间接鼻咽镜检查法 咽部触诊检查法 颈部扪诊 咽部内镜检查法 咽部影像检查法
Company Logo
咽部疾病常用治疗方法
1
咽部药物治疗法
2
咽部激光、微波、 咽部激光、微波、射频及等离子疗法
咽 科 学
LOGO
咽 科 疾 病
1 2 3 4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咽的症状学 咽部检查法 咽部常见疾病
Company Logo
咽部应用解剖
咽位于颈椎前方,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 咽位于颈椎前方, 同通道; 同通道; 前后扁平,上宽下窄,略呈漏斗状; 前后扁平,上宽下窄,略呈漏斗状; 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面; 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面; 前壁自上而下与鼻腔、口腔及喉相通; 前壁自上而下与鼻腔、口腔及喉相通; 下端与食管入口相接; 下端与食管入口相接; 横径约1.5cm 全长约12cm 1.5cm, 12cm; 横径约1.5cm,全长约12cm; 两侧与颈内动脉、 两侧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重要 的血管、神经相毗邻。 的血管、神经相毗邻。
Company Logo
咽 的 筋 膜 间 隙
Company Logo
咽 的 淋 巴 组 织
咽淋巴内环: 咽淋巴内环:咽部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有些聚
成团块如扁桃体,有些淋巴滤泡散布在粘膜下,相 互间有淋巴管相通,形成内环。包括腭扁桃体、腺 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后壁淋巴滤泡 及咽侧索等。
习惯称为扁桃体,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扁桃 体窝内,是最大的淋巴组织。 扁桃体内侧面朝向咽腔,表面有鳞状上皮粘膜覆盖 粘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内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 的盲管,称为扁桃体隐窝。 易为细菌、病毒存留繁殖,形成感染 “病灶”。
咽旁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咽旁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及临床意义范锡印;付升旗;荆利民;郭进学;刘恒兴【期刊名称】《解剖学研究》【年(卷),期】2003(25)4【摘要】目的为咽旁间隙疾病的CT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
方法选用 6 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 ,在咽隐窝水平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 ,用游标卡尺及关联方格测量其宽度和面积。
结果咽旁间隙呈近似三角形 ,断面面积分别为左(4 2 6± 3 1 2 )mm2 和右(4 3 1± 2 96 )mm2 ,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 ,断面面积和宽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自茎突至咽隐窝的连线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后间隙 ,CT图像能较好显示咽旁后间隙内各结构的相互关系。
咽旁脂肪组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茎突、翼内肌是CT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
【总页数】3页(P261-262)【关键词】咽旁间隙;CT;影像解剖学;临床意义;头颈肌【作者】范锡印;付升旗;荆利民;郭进学;刘恒兴【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相关文献】1.慢性胰腺炎CT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J], 李原;苏建军;2.慢性胰腺炎 CT 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J], 李原;苏建军3.探究慢性胰腺炎CT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J], 陈双园4.咽旁间隙断层解剖与CT影像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 [J], 侯刚强;付升旗;劳明;邓晓慧5.64排螺旋CT对支气管动脉的影像解剖学分型研究及临床意义 [J], 刘君凤; 齐永海; 谭红艳; 王红; 徐双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1)
咽部横断面影像解剖
1、鼻咽 2、口咽面、舌骨层面、梨状窝层面
咽部解剖概述
1、鼻咽
2、口咽
口咽上部层面
口咽上部 层面
口咽下部层面
口咽下部层面
3、喉咽
会厌溪 梨状隐窝
会厌层面
舌骨层面
梨状窝层面
喉部解剖概述
1、位于会厌之下 的颈前正中部; 2、其上端是会厌 上缘,下端为环状 软骨下缘
(四)喉: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音器官。 平对C4-6椎体水平,可随吞咽或发音而上下 移动。前方被舌骨下肌群等覆盖,后方邻 接咽,两侧有甲状腺侧叶、颈部大血管和 神经。
喉的组成:由软骨、软骨间的连接、喉肌 和粘膜组成。
1.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2.喉的连接:环勺关节、环甲关节、弹性圆 锥(方甲膜)、甲状舌骨膜。
喉癌
CT表现
可见肿瘤累及喉腔变形、周围浸润、喉软 骨破坏、淋巴结转移。 1.声门上型癌:局部软组织增厚或结节样肿
块,会厌前间隙和喉旁间隙受侵:低密度 的脂肪消失,代之以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 软组织影。
2.声门型癌:
早期局限于声带内,仅见双侧声带不对称, 一侧声带毛糙、增厚或局限的软组织结节, 肿瘤易侵犯前联合并向对侧声带浸润,由 此向前破坏甲状软骨。向后侵犯杓状软骨 及环杓关节,向外生长累及喉旁间隙。
3、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
前面观
会厌软骨 方形膜
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喉的软骨支架
后面观
喉部X线侧位像
(三) 喉部断面解剖
四个层面: 梨状窝层面 室带层面 声带层面 环状软骨层面
1、梨状窝层面
2、室带层面
喉部解剖及常见疾病的ppt课件
M/55,声音嘶哑一年余,左声带新生物。
喉癌
右声门区,巨大 肿物征。累及前联合, 梨状窝,甲状软骨, 右颈血管鞘后方见 淋巴结。
声门和声门上区
颈深(颈内静脉)淋巴结分组
上组:是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位 于二腹肌后腹横跨颈内静脉处;
中组: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位于颈内静脉和肩胛舌骨肌交叉处;
喉的软骨与韧带
喉简介
喉部解剖
喉部解剖
声门上下区的解剖
喉上起会厌,下达环状软骨与气管交界。其 可分三个部分:
1、声门上区:从会厌软骨的游离缘开始, 下界是假声带和喉室
2、声门区: 重要成分是真声带(声带没 有淋巴管,所以肿瘤直接扩散声门上下区, 才发生转移)
3、声门下区:上界真声带游离缘的下表 面,向下到气管软骨
4.室带水平或喉室水平,显示声门上和声门旁脂肪, 杓状软骨尖(足突)或小角软骨的高密度影像标志室 带水平,有时能显示喉室内气体。室带也称假声带, 主要由脂肪组成。
5。声带水平 喉旁间隙内的脂肪全被声带肌肉(甲杓 肌)代替,声门呈前窄后宽的倒“V“字形空隙,声带 后可见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和肌突,以及环状软骨上缘。
CT表现
多发生在舌骨下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中 线任何部位的正前方或略偏向侧旁处。平 扫为囊样低密度圆形肿块,囊壁薄而且清 楚,可强化。病变可骑跨舌骨甚至甲状软 骨进入喉咽,可出现甲状软骨板分离及压 迫性骨质吸收。继发感染密度增高。
甲 状 舌 管 囊 肿
甲状舌管囊肿
四、喉癌
喉癌为喉的最常见恶性肿瘤。鳞状细 胞癌占99%。喉癌的发生率较高,占头 颈部恶性肿瘤的25%左右。
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的喉癌有不同的临床
表现。可有咽喉部不适、异物感、 痰中带血、疼痛、声嘶等,严重者 出现呼吸困难。
咽旁间隙解剖及常见病变
内
茎突周
动 脉
围肌肉
颈外动脉
二腹肌
颈外动脉 二腹肌 下颌后静 脉
颈内动脉
12 头长肌 13 头前直肌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咽旁间隙是位于舌 骨上颈深筋膜深层 与颊咽筋膜之间的 潜在性漏斗状间隙
咽旁间隙解剖
咽旁间隙为位于这几层颈深筋膜筋膜之间的为脂肪组织所 充填的一个潜在间隙 , 上自颅底 , 下达舌骨 , 略呈倒置的 锥形 。 咽旁间隙以茎突及其肌群为界分为两部分 , 狭义的 咽旁间隙限指茎突前部分 , 主要内容为脂肪,小涎腺, 腮 腺残余, 三叉神经下颌支, 上颌动脉, 腭帆张 、提肌等 , 很少发生 肿瘤,由于咽旁间 隙处于周 围间 隙包 围中 , 故 后者病 变常 侵占 前者 。 而咽旁间隙后壁的筋膜尤其薄 弱 , 来自腮腺深叶和 颈动脉鞘的肿瘤极易向咽旁间隙扩展 。
腮腺深叶来源的多形性腺瘤体积较大时,其最大径面多 不位于腮腺内,常向同侧咽旁间隙内生长。
多形性腺瘤
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MRI 平扫T1WI 呈等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多轻度强化且伴延迟 性强化。
左侧茎突前间隙多形性腺瘤 CT平扫(1A)肿块边界清楚,密度略 不均匀,增强扫描(1B)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左侧茎突受压向后 外移位,颈部血管向内后方移位
咽旁间隙解剖及 常见病变
李进叶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翼状筋膜 椎前筋膜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椎前筋膜
咽 周 间 隙
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口腔颌面部间隙可根据其部位和解剖结构进行分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1.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2. 颞下间隙:位于颞区,前界为上颌骨后面,后界为腮腺,内界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界为下颌支上缘。
3. 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与翼内肌之间,前界为颞肌及颊肌,后界为腮腺,上界为翼外肌下缘,下界为翼内肌附着处。
4. 舌下间隙:位于舌下区,上界为口底黏膜,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前界及两侧界为下颌骨体的内侧。
5. 咽旁间隙:位于咽侧壁外侧,上达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及下颌升支的内侧缘,后界为椎前筋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不同的间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了解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解剖学的名词解释中的咽峡
解剖学的名词解释中的咽峡咽峡,或称咽旁间隙,是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结构,位于颈部后部。
本文将深入探讨咽峡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临床意义。
一、咽峡的定义咽峡是指位于颈部后部的一个空间,由舌骨前方、脊柱后方、咽后壁以及颈动脉鞘构成。
它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重要交汇地,连接口腔和喉部与食管。
咽峡的上部与鼻咽连接,下部则通向食管。
二、咽峡的结构咽峡的结构复杂而多样,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分别介绍咽峡的各个部位。
1. 上咽峡:上咽峡是位于颈部后方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部与鼻咽相连,下部与口咽相通。
在上咽峡内,包括腭扁桃体、腭垂和会厌等结构,它们都是咽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咽峡:中咽峡位于舌骨前方,是连接上咽峡和下咽峡的桥梁。
中咽峡内含有骨骼肌、颈动脉和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它们在保持咽峡通畅和正常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3. 下咽峡:下咽峡是咽峡的最下部分,连通食管和喉部。
它包括梨状窝、梨状隆起以及环状软骨等结构,这些组织有助于维持食物顺利通过并避免误吸。
三、咽峡的功能咽峡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口腔和食道的连接、咀嚼和吞咽、喉部通畅和声带保护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咽峡的几个主要功能。
1. 通风和呼吸:咽峡是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它与鼻腔和口腔相连,通过它呼吸空气进入气管和肺部,维持身体的氧气供给。
2. 吞咽和咀嚼:咽峡在进食时起到关键作用。
它将食物从口腔推向食管,并通过肌肉的协调收缩帮助咀嚼和吞咽。
3. 喉部通畅和声带保护:喉部是声带的位置,通过咽峡的支持和保护,它能保持通畅以发出清晰的声音。
咽峡还能帮助人体防御异物进入气道,避免误吸。
四、咽峡在临床中的意义咽峡的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能引起多种临床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临床意义。
1. 咽峡炎:咽峡炎是指咽峡的炎症,可以导致喉咙痛、咽痛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过敏和刺激等。
2. 扁桃体发炎:位于上咽峡的腭扁桃体容易感染,引起扁桃体发炎。
咽旁间隙PPT课件
.
12
图10:A,右侧MS浸物浸润翼肌,但未引起张口受限。 B,病变经CT介导的FNA检查证实为淋巴瘤
.
13
图11:冠状位MRI T1WI 示异常增大、增强的颅底卵园孔左侧 V3*侵及MS。这一表现符合这一黑色素肿瘤患者的病史沿神经 扩散
.
14
图12:CT骨窗轴状位显示与图11为同一患者,证实:左侧卵园 孔增宽。 该例患者中,沿神经扩散可以引起骨管或孔的扩大而 未见骨质破坏
.
16
腮腺间隙常见疾病
肿瘤 • 多形性腺瘤 • Warthin 瘤 • 脂肪瘤 • 粘液表皮样癌 • 腺样囊性癌 • 腺泡细胞癌 • 鳞癌 • 淋巴结外或淋巴结非何杰金淋巴瘤 • 淋巴结转移癌,常见于面部和头皮的皮肤癌 炎症、感染 • 腮腺炎、腮腺囊肿 • 反应性淋巴肥大 • 淋巴上皮囊肿、病变 • 先天性、发育性病变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 第一鳃裂囊肿
B/C图像中T2WI显示在不同扫描位像上密集的亮结节代表复发的 腮腺床的肿瘤。
.
20
图17:A腮腺淋巴管瘤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 B,PPS下方直接与下颌和舌下间隙相沟通。
.
21
图18,右侧腮腺浅叶粘液表皮样癌,在T2WI扫描显 示出边界清晰高信号。 该表现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相 类似,影像学不易区分。
C:骨窗轴状位CT显示骨膜新骨形成的日光影-这种骨肉瘤常 见征象
.
11
咬肌间隙常见疾病
炎症/感染 • 牙缘性感染:蜂窝组织炎,脓肿 • 肌炎 • 先天性/发育性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新生物 • 肌肉或骨良性肿瘤 • 横纹肌肉瘤 • 骨肉瘤 • 神经鞘瘤 • 非何杰金淋巴瘤 • 粘膜癌深部侵犯 • 转移癌
人体解剖学中的咽部解剖学考点
THANK YOU
。
02
咽部的解剖结构
咽部的骨性结构
咽颅底
咽颅底是由多块颅骨构成,包括枕骨 、颞骨、蝶骨和腭骨等,它们共同围 成咽颅底的外侧壁和后壁。
咽骨
咽骨是由两块咽骨融合而成的,位于 咽颅底的前方,是咽部的主要骨性结 构之一。
咽部的肌肉结构
咽缩肌
咽缩肌是咽部的一组重要肌肉,包括咽中缩肌、咽下缩肌和茎突舌骨肌等。这 些肌肉收缩时可以使咽腔缩小,帮助食物和液体进入食管。
咽部手术的注意事项
咽部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咽部周围的重要结构,如气管 、食管和神经等。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分离组织,避免损伤周围的血 管和神经。同时,医生还需要注意手术的入路和切口的选 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吞咽和发音等功能 ,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咽提肌
咽提肌包括上、下后咽提肌和下前咽提肌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咽部,帮 助维持咽腔的通畅。
咽部的膜性结构
咽鼓管膜
咽鼓管膜是连接咽腔和鼓室的薄膜,它能够调节鼓室内的压力,保持中耳的正常 功能。
咽口膜
咽口膜是连接口腔和咽腔的薄膜,它能够调节口腔和咽腔之间的压力,帮助维持 口腔的正常功能。
咽部的血管和神经
人体解剖学中的咽部解剖学 考点
目录
• 咽部概述 • 咽部的解剖结构 • 咽部的分区 • 咽部的临床应用
01
咽部概述
咽部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咽部位于口腔和喉部之间,是呼 吸道和消化道的交会处。
形态
咽部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可分 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
咽部的组织结构
01
02
03
咽旁间隙的超声解剖及声像图研究
【 bt c】 O jcv T uy h l s n nt yad o aur oo ah o pr hr — A s at r be i t e o t e t o daa m r l h s g py f a pa n s d t ur u a o n nm an r a y
・
5 ・ 8
21 00年 5月 第 7卷 第 5期 C i Me laon Eet ncE io ) M v 00 07. 05 hnJ dUt su d( l r i dtn . a 1 .V l N . r co i 2
.
临床研究 .
咽旁 间 隙 的超 声 解 剖及 声 像 图研 究
p t ni r e ssc n e t e t s e s a e d e h p e e k o ti e o eh p p ay x h r n f — o e t a a o i o n c i i u p c e p i te u p rn c u sd f h y o b rn .T e f ti e l a v s n t o n r rw s te i tr re g f a iay g a d; h ae a a h e p s r c fte p r t l n i a h e o d eo v r ln t e ltr l st ed e u a e o a oi ga d;te r awad o n i s l w f h d h e r r w s te i tro d e o e ma t i t e i tr rp r a h a a h r g a ltr a 1 h xe o d eo a h ne re g f h sod; h e o atw st e p r p a y e l ae a w l i t n i l .T e e tr re g f i
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学观测
·论著·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学观测付升旗范锡印郭进学刘恒兴崔卫刚(新乡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新乡453003)【摘要】目的为咽旁肿瘤的CT等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选用20例成尸头颈部横断层标本,在咽隐窝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用游标卡尺及关联方格纸测量其宽度和面积。
结果观测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后,发现其两侧宽度及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平面存在率分别为77.8%和60.0%。
结论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对早期咽旁肿瘤的CT等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咽旁间隙;断层解剖学;颈部;咽旁肿瘤Observation of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s Fu Shenggi,Fan Xiyin,Guo Jinxue,Liu Hengxing,Cui Weigang. Department of Anatomy,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453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natomicaI data for imaging diagnosis of tumors in the parapharyngeaI space.Methods Twenty headneck transverse sections of aduIts were seIected.At pharyngeaI recess IeveI,parapharyngenaI space and adjacent structure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in the width and area with vernier capIiper and associate pane paper.Results ParapharyngeaI space and adjacent structure were observed.There were no significent differences in the width and area by measuring(P>0.05).Fat was found on77.8%and60.0% respectiveIy.Conclusion SectionaI anatomy of the parapharyngeaI space has an important cIinicaI significance for imaging diagnosis of earIy tumors in the parapharyngeaI space.【Key words】ParapharyngeaI space;SectionaI anatomy;Neck;ParapharyngeaI tumor咽旁间隙是位于咽外侧上颈深部的潜在筋膜间隙,解剖部位较深,毗邻关系复杂,鼻咽癌易早期侵犯此间隙,然后再向周边结构进一步扩展[l,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腭帆张肌的后内侧,起于咽鼓管软骨部下面及邻近 的颞骨岩部下面,纤维向下并斜向前内方,止于腭腱膜, 作用为上提腭帆。
咽 鼓 管 通 气 取 决 于 咽 鼓 管 后 内壁 软 骨 板 的上 抬, 这 种 活动 方 式 解 除 了 软 骨 对 管 腔 的抑 制 使 咽 鼓 管 通 气.腭帆 提肌位 于咽鼓管的后下 方,是上 抬 咽鼓管 软 骨 的唯一 肌.
咽旁间隙的境界及毗邻
咽旁间隙位于咽外侧上颈部深面 , 底向颅底并紧靠颈静脉 孔 , 尖朝向舌骨大角 , 外侧壁为翼内肌及腮腺深部 , 内侧 壁为咽侧壁 , 后壁为椎前筋膜。
咽旁间隙的境界及毗邻
( 1) 咽旁前间隙较小 , 前界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颊咽 筋膜 , 后界借脂肪组织与咽旁后间隙相续 ,内侧界隔咽肌与 腭扁桃体相邻 , 外侧界为翼内肌和腮腺 , 上界为蝶骨大翼 , 借卵圆孔与颅中窝相通 , 下界为下颌下腺 ; ( 2) 咽旁后间 隙较大 , 前界借脂肪组织与咽旁前间隙延续 , 后界为头前 直肌和头长肌 , 内侧界为枕骨和颈椎的外侧缘 , 外侧界为 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咽肌 、 茎突舌肌 、 茎突舌骨肌组成 的茎突隔 , 上界为颈静脉孔及其附近骨质 , 向下借颈动脉 鞘与上纵隔相通 。
腭帆张肌呈扁平状 , 紧贴着咽鼓管的前外侧壁 , 其内侧起 自翼突内侧板的外侧 , 前方是翼内肌 、 翼外肌等结构 。
腭帆提肌的横断面呈圆柱形 , 位于咽鼓管后壁的后方 , 颈 内动 脉的前方 。
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
在咽隐窝层面 可见鼻咽部居断面中央 , 向后外侧延伸形成 咽隐窝 , 咽隐窝外侧为疏松结缔组织环境即咽旁间隙 , 咽 旁间隙内由后向前有腭帆提肌 、 腭帆张肌 , 咽旁间隙前外 侧依次为翼内肌 、 翼外肌和咬肌 , 翼外肌前外侧和外侧分 别可见颊神经和上颌动脉 , 后内侧咽旁间隙内有舌神经和 下牙槽神经 .靠近两侧缘耳廓附近有形状不规则的腮腺 , 腮 腺后端的内侧咽旁间隙内有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 , 前内侧 的动脉断面较小呈圆形.
咽旁间隙是位于舌 骨上颈深筋膜深层 与颊咽筋膜之间的 潜在性漏斗状间隙
咽旁间隙解剖
咽旁间隙为位于这几层颈深筋膜筋膜之间的为脂肪组织所 充填的一个潜在间隙 , 上自颅底 , 下达舌骨 , 略呈倒置的 锥形 。 咽旁间隙以茎突及其肌群为界分为两部分 , 狭义的 咽旁间隙限指茎突前部分 , 主要内容为脂肪,小涎腺, 腮 腺残余, 三叉神经下颌支, 上颌动脉, 腭帆张 、提肌等 , 很少发生 肿瘤,由于咽旁间 隙处于周 围间 隙包 围中 , 故 后者病 变常 侵占 前者 。 而咽旁间隙后壁的筋膜尤其薄 弱 , 来自腮腺深叶和 颈动脉鞘的肿瘤极易向咽旁间隙扩展 。
舌咽神 骨 下
交感干 舌下神经 颈内动脉 迷走神经 副神经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迷走神经
问题一:咽旁间隙向后的范围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腭帆张肌tensor velipalatini
为一薄三角肌片,起自蝶骨角棘、翼突根部、翼突窝、 咽鼓管软骨部和膜部,纤维向下集聚成小腱,绕翼突钩略 呈直角,折向正中线编入腭腱膜,此肌收缩使腭帆紧张, 牵引咽鼓管向外下方,从而扩大咽鼓管。(已经推翻)
咽旁间隙解剖及 常见病变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翼状筋膜 椎前筋膜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椎前筋膜
咽 周 间 隙
红箭头所指是咽隐 窝,其前方的咽基 底筋膜存在天然缺 损莫加尼窦 (Morgagin窦), 从颅底到咽粘膜间 隙,有咽鼓管和腭 帆提肌通过,所以 早期鼻咽癌患者咽 隐窝变浅并且侵犯 腭帆张肌和腭帆提 肌,并通过咽鼓管 侵犯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内结构及排列
咽旁间隙是个蜂窝组织间隙 。( 1 ) 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张 肌 、 腭帆提肌 、 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 上颌动脉的分支 及淋巴结等 ; ( 2) 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静脉 、 颈内动脉 、 舌咽神经 、 迷走神经 、 副神经 、 舌下神经 、 咽升动 脉 、 腭升动脉及颈深淋巴结等 。 颈内静脉位于后外 ,颈 内动脉居前内 , 迷走神经在颈内动 、 静脉之间的偏后深 面 , 副神经在颈内静脉的外后方 , 舌咽神经 、 舌下神经在 颈内动脉的前外侧 。
腭帆提肌位于咽鼓管内侧软骨板后份的下方及前份的外下 方 , 认为腭帆提肌收缩时可旋转内侧软骨板使咽鼓管软骨 部前份开大。
横断面, 咽鼓管软骨部的管腔呈裂隙状 , 咽隐窝在咽鼓管 的后方 , 也呈裂隙状 , 显著向后外侧伸展 。 在咽鼓管下部 层面 , 咽鼓管的内侧软骨在咽鼓管咽口后方 、 咽隐窝前内 向鼻咽腔形成突起 , 称为咽鼓管圆枕 。
咽旁间隙内结构的相互关系
在咽旁间隙底部颈静脉孔处 , 颈内静脉和舌咽神经 、 迷走 神经 、 副神经分别从颈静脉孔的外侧部和内侧部出颅 , 此 三对脑神经出颅时介于颈内动 、 静脉之间 。在下行过程 中( 图3 ) 颈内静脉位于后外 , 颈内动脉居前内 , 迷走神经 在颈内动 、 静脉之间的偏后深面 , 副神经在颈内动 、 静 脉的内后方 , 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在颈内动脉的前外侧 ,颈 深淋巴结位于颈内动脉的浅面 、 颈内静脉的前面与外侧 面或后面 。 此后舌咽神经在颈内动 、 静脉之间 , 贴邻颈 动脉鞘前内侧向前下斜行 , 舌下神经位于舌咽神经下方 , 与舌咽神经舌支几乎平行走行 , 迷走神经下行于颈内动 、 静脉之间的后方 , 副神经越过颈内静脉浅面向下后走行 。
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
后外侧的静脉断面较大呈椭圆形 , 颈内静脉的内侧有细小 的舌咽神经 、 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 颈内静脉的前内侧可见 舌下神经 , 前外侧靠近腮腺后内侧端处可见面神经 。 枕骨 基底部的前内侧为头长肌 , 后外侧为头前直肌 , 面神经的 前内侧有茎突 , 后外侧有乳突 。
1 . 椎前肌 2 . 腭帆 提肌 3 . 腭帆张肌 4 . 翼 内肌 5 . 翼外肌 6 . 咽旁间隙 7 . 颈内动脉 8 . 颈内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