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七册第一次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七册第一次练习(9月5日)

高考例题整理

(2009年历史高考)

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

(2010年历史高考)

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11.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化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获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外国使节B.传教士C.阿拉伯人D.留学生

(2012年历史高考)

11.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2世纪

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6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

综合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

材料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三:古代某学者认为,人君是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问题:

(1)在孔子看来,“仁者爱人”基本的内涵和目的是什么?

(2)此论的出发点是?最终目的是什么?

(3)“古代某学者”是谁?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物质的世界。”

材料二: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柱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

材料三: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2)从材料三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教是中国所固有的,并且是国内最古老的一种。中国人以儒教治国,有着大量的文献,远比其他教派更为著名……

——《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讲什么奥义。——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四: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法律治理用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任何导师,象孔夫子那样的先生,他们的威望和教诲很容易从这个帝国的某一角落传播到全国各地。没有人敢于抵制流行看法的洪流,后辈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敢对祖宗制定、时代相传、大家公认的陈规提出异议。

——十八世纪英哲学家休谟《人性的高贵与卑劣——休谟散文集》问题:

(1)材料一中的“儒教”指的什么?中国以“儒教治国”始于何时?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何种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伏尔泰是怎样解释他的观点的?

(3)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的出发点是什么?

(4)休谟对中国文化持何种观点?与伏尔泰相比,休谟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4、自春秋孔子创立儒学以后,儒家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高考例题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