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

合集下载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编之前曾经分两期介绍过我国主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这只是我国浩瀚如海的奇珍异宝中很⼩的⼀部分,还有很多更精美绝伦,更具历史和⽂化价值的国宝级⽂物由于盗卖、⾛私和西⽅列强的掠夺⽽流失海外,⽂物的流失成了国⼈⼼中永远的痛。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流失的⽂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真实的数量其实远不⽌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只是⼀部分,还有更多被掠夺的⽂物在私⼈收藏家⼿中,其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

那么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究竟藏有多少中国国宝级⽂物呢?⼀、⼤英博物馆⼤英博物馆是世界五⼤博物馆之⼀,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青铜器、陶瓷、书画、⽟器、雕刻品等中国历代珍稀⽂物多达23000多件,其公开展⽰的只占其中的⼗分之⼀,主要陈列在33号展厅、中国⽟器厅(33号⼄馆)以及⼤维德瓷器展厅(95号展厅),展品囊括了中国⽂物的所有类别,从远古⽯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所不有。

这⾥所藏的中国绘画精品最多,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等⼀些稀世珍品。

敦煌藏经洞全部4万多件经书中⼤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

在33号厅中央墙上有⼏⼗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还依稀可见。

《⼥史箴图》唐代摹本唐代摹本《⼥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原件早已⽆存,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幅为宋⼈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但笔意⾊彩并⾮上品。

另⼀幅就是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传世名画之⼀。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被英军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物。

商 青铜双⽺尊这⾥馆藏的青铜器中,最引⼈注⽬的当属商代双⽺尊,公⽺形象惟妙惟肖。

西周康侯簋阿弥陀佛⽴像这尊隋代开皇五年(585年)阿弥陀佛⽩⾊⼤理⽯造像陈列于33号展厅楼梯间,⾼达6⽶,重约2吨,原位于河北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上世纪三⼗年代流失海外。

父亲艺术鉴赏

父亲艺术鉴赏

画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生动真 实,无论是面部的皱纹、皮肤的 黝黑,还是手部的细节,都展现 出了罗中立深厚的绘画技艺。这 种写实主义的画风也使得这幅画 具有了极高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画中人物的生 活之中
从主题上来看,《父亲》揭示了 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父亲的 深深敬意和怀念。这也使得这幅 画具有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的生活状态 和农民的命运
在技巧方面,罗中立运用了丰富的油画语言来描绘父亲的形象。他巧 妙地运用颜色、笔触和光影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情感。通过深 色和浅色的对比运用,突出了父亲的沧桑和疲惫;通过细腻的笔触和 光影效果,表现了父亲皮肤的质感和面部的皱纹;通过对手部细节的 描绘,展现了父亲手部的粗糙和劳累。这些技巧的应用使得这幅画具 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罗中立父亲艺术鉴赏
从艺术角度来看,《父亲》无疑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油画作品。它以其深刻的主 题、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极高的真实感,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它 也引领了我国80年代的油画创作潮流,对后来的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父亲》是一幅非常出色的油画作品,它以一位农夫父亲的形象揭示 了我国农村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农民的命运。同时,它也展现了罗中立深厚的绘画 技艺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对于我国的油画创作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父亲》对中国当代艺 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精 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社会现 实意义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 代表作之一。它引领了80年代 的油画创作潮流,启发了许多 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思 考和关注。《父亲》也成为了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作品 之一,对于后来的艺术家们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父亲》成为了中国美 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自1980 年以来,《父亲》一直是中国 美术馆的重要馆藏之一。它代 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 之一,

北京中国博物馆的艺术珍品

北京中国博物馆的艺术珍品

北京中国博物馆的艺术珍品北京中国博物馆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展示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座宏伟的建筑内,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的辉煌。

一、古代艺术品珍品在中国博物馆中,古代艺术品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这里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绘画、陶瓷和雕塑作品,每一件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明代名画家沈周的《寒松翠竹图》、南宋时期的钧窑瓷器、唐代的佛像石窟等等。

这些古代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繁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发展。

古代绘画作品是古代艺术品的一大亮点,北京中国博物馆拥有众多重要的绘画作品收藏。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画家沈周的《寒松翠竹图》,这幅作品以其写实的技法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画中的寒松和翠竹生动而逼真,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古代陶瓷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而中国博物馆中的陶瓷珍品可谓举世闻名。

钧窑瓷器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成为了后世各类瓷器的借鉴对象。

此外,还有宋代的青瓷、明代的景德镇瓷器等等,这些陶瓷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精湛和多样性。

古代雕塑作品也是中国博物馆的亮点之一,最著名的当属唐代的佛像石窟。

这些石窟中的佛像雕塑技法精湛,栩栩如生。

每一个佛像的表情和姿态都表现出了佛教艺术的庄严和精神内涵。

这些石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对古代佛教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二、现代艺术品珍品除了古代艺术品,北京中国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发展的成果。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现代艺术家徐悲鸿的作品,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而闻名。

徐悲鸿的作品《图像的象征》和《黄河颂》等等,都成为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

此外,中国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当代艺术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其中包括李大齐的雕塑作品《观音像》和戴绿帽的彩砂画《夕阳下的故事》等等。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为故宫书画代表作品,该画为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描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

图轴纵104cm,宽36cm。

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

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

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

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

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

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景德镇有句话说“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韩滉」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

▲「《步辇图》」五、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博物馆以其众多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其中,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这些藏品通常都是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中,这些“镇馆之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展现着中国古代智慧和艺术的瑰宝。

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将带你一起走进中国几座知名博物馆,一起领略一下它们的“镇馆之宝”。

1. 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拥有着丰富的宫廷文物和明清古代艺术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镇馆之宝”莫过于《清明上河图》了。

这幅卷轴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与文化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其宏大的场面、细腻的笔触、精湛的技艺,生动地再现了宋代开封城市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不同生活情景,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 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有着“中国第一铜器”之称的“司母戊鼎”。

这座青铜圆腹方口方耳三足鼎,被誉为中国青铜器史上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古老青铜文明的痕迹,展现了中国古代冶炼和铸造技艺的精湛,也是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杰作。

3. 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当属秦始皇兵马俑了。

这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军事遗迹,由无数个规模宏大的兵马俑组成,再现了秦代的军事阵容和生活场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也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社会和文化的珍贵实物。

4. 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则是被誉为中国陶瓷之最的南宋定窑“天青釉凤首壶”了。

这件瓷器被誉为中国陶瓷的“活化石”和“活化器”,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技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一颗珍贵的璀璨明珠。

这几处知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无一不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宫博物院的10大奇珍,每一件都价值不凡

故宫博物院的10大奇珍,每一件都价值不凡

故宫博物院的10大奇珍,每一件都价值不凡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也是24位皇帝聚集天下奇珍异宝的顶级皇家藏宝之地,收藏有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品,数量达上千万件。

故宫之所以让普通人流连忘返,在于它是一座藏宝巨库,它超越了普通人对于世上奇珍的想象。

也因其价值,众多爱宝之人不惜以生命相护,创造了文化史上的奇迹。

下面介绍故宫里的十大奇珍,涵盖各门类,且价值连城,在此邀君共赏!《清明上河图》书画之宝:尘封库房觅得名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是公认的千古名画第一巨作,无价之宝。

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该画首先收藏在北宋宫廷,曾在宫内四进三出。

其最后一次出宫,是当年溥仪和溥杰偷偷运出宫廷,然后被带到长春,最终凌乱地堆在了东北博物馆的临时库房。

1950年冬天,古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无意中发现该图。

当时已出现多幅该画赝品,杨仁恺最初不敢相信这幅就是真品,经多方鉴定方确认其身份。

《平复帖》法帖之宝:缝入衣被国宝免劫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在于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中华第一帖”。

创作时间至少在1700年前,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至今不腐。

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因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

陆机《平复帖》,纸本,手卷,纵23.7cm,横20.6cm 。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

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

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

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

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最新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资料

最新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资料

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都在哪?除去那些被神秘富豪收藏的部分,一般来讲,就在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了。

这些富豪们再多钱也买不着的珍贵艺术品,被国家的力量很好的保存了起来用以公众教育事业和国家形象展示。

但并不是所有的宝物你都有机会亲眼一见,今年是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纪念日。

今天就要带你来看看,咱们国家最顶级的美术馆里,那些难得一见的十大镇馆之宝。

NO.1 罗中立《父亲》 1980年罗中立于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

1982年罗中立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深造。

毕业后回四川美院任教,现任该院院长。

1975年罗中立在大巴山区雨夹雪的除夕之夜遇到一位守粪的农民,开始构思,并于1980年创作了这幅作品,198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

罗中立借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领袖像般的巨幅尺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大巴山区的一位农民形象,具有充沛的情感和强烈的视觉张力。

画中,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沟壑,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一颗牙,已经破伤的手捧着一个旧瓷碗,模糊在阴影中的深邃目光中既有沧桑、温顺,又有企盼和希望。

技法上,画家在颜料中掺入了一些颗粒,使画作中人物的皮肤看上去更加粗糙。

画中这位饱经沧桑却又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和乐观的普通农民,是无私奉献自己养育儿女的父亲的代表。

《父亲》冲破了原有美术观念和样式化的束缚,用真切的情感和平视的手法真实地揭示了人民的心声,这种真实的人性“美”,震撼人心,引起了社会对这幅画的关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反响,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NO.2 吴作人《齐白石像》 1954年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

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

1928年春入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秋季转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画室学习。

1930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学习。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 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 中国国家博物馆: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 上海博物馆:王现之《鸭头丸帖》《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两行15字。

作品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笔锋人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如“鸭”、“当”两字起笔处是顺着笔锋直接入笔,“故”字起笔是侧锋,“头”、“不”等字与上一字相连,所以是逆锋起笔,但也有以顿笔和藏锋起笔的,如“明、君”等字。

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连中有断,如第一行“明当必”,第二行的“集当与”笔画连绵,而“佳、明”,“与、君”等字之间重新起笔,调整笔锋,但暗中还是有呼应,断连结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灵活。

故宫十大传世名画之五牛图

故宫十大传世名画之五牛图

故宫十大传世名画之五牛图2018-03-11 21:32·小早sky《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五牛图”由故宫博物院专家孙承枝师傅通过故宫珍藏年代久远质地颜色,与原画相仿的画纸,运用精湛的技术,把画面大大小小数百个洞一一修补好,又补全了颜色,前前后后用了数十年的时间,令饱经风霜的五牛图焕然一新,又恢复了它昔日风采。

作者介绍故宫博物馆1:1原版复拓吉祥寓意从古至今,牛文化在中国就格外盛行,牛擅长耕种是勤劳的代表,所以牛就寓意大获丰收、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牛谐音于”扭'暗指事业、生活能战胜困难、扭转乾坤、牛气冲天。

现如今牛还是股民朋友的吉祥物,他们借牛来催旺财运,寓意天天牛市、股股涨停。

寿牛画中的寿牛缓步慢行,迈着轻松的步子,移动着稳健的身躯,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大,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两支弯角清泠透亮,特别是那一身黄毛,像绸子一样光亮。

鼻子上套着的红色的绳子象征安康长寿,也有长命百岁、多福多寿、儿女满堂的美好寓意。

喜牛画中的喜牛,回首舔舌、面露喜庆,甚是可爱调皮。

牛的整体以黄色调为主,但颜色的深浅却不尽相同,越往腹部越浅,使牛整体颇具立体感。

牛的身体部分用笔粗放,线条富有变化且极具表现力,生动的刻画出老公牛粗糙的皮质,而牛的头尾、眉眼等部位,则用极细的笔法加以描绘,生动传神,是喜神的化身,象征吉祥喜庆。

洞房花烛、喜得贵子、金榜提名、乔迁新禧等皆要叩拜喜神。

福牛画中的福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

牛头部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

福牛正面直视前方,一脸福相,是福星的化身,象征有子有女,人丁兴旺、生活富足的福气,有平安、祥和、生活美好之意。

中国艺术珍宝的故事

中国艺术珍宝的故事

中国艺术珍宝的故事
中国的艺术珍宝有许多故事,以下是几个著名的例子:
1. 故宫博物院的宝物: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珍品。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和养心殿。

它们是清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宫廷服装、宝石、玉器等。

2. 玉雕技艺:中国的玉雕技艺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些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有些玉器是用来装饰宫殿和寺庙的,如雕龙、雕凤、雕狮等;有些是为皇帝和贵族制作的,如玉瑶琴、玉佩等。

玉雕作品常常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因此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3. 清华琉璃:清华琉璃是一种古老的玻璃工艺,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它以其纯净透明的质地和瑰丽的色彩而著名,常用来制作各种器物、瓶瓶罐罐、饰品等。

清华琉璃制作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涂料、装饰、烧制等,被誉为“东方的珐琅”。

4. 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的绘画艺术。

它以水墨为基础,采用中国特有的笔墨技法和表现手法。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而著名,常常表现自然景色、花鸟动物、人物故事等。

中国画家常常通过笔墨的变化和构图的布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这些中国的艺术珍宝不仅有着卓越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
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展示和传承,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独特艺术之美。

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 珍品大师真迹

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 珍品大师真迹

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珍品大师真迹吉祥题材名画是中国吉祥祈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蕴含的吉祥文化寓意,承载着华夏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奇珍。

在各大文博机构和文化名人的号召下,中国美协十位名家承担历史责任,一展数十年书画造诣,原图原貌、原汁原味亲笔再绘“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

馆藏十幅宫廷珍品,历史性齐聚,十幅吉祥大作,每一幅都具有无可争议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真迹典藏汇集了中国有史以来价值最高,最为珍贵的十幅吉祥题材国宝名画。

以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辽宁省博物馆、苏州市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五大文博单位馆藏吉庆国
宝书画真迹为蓝本,由中国美协十位书画名家依照原图原貌,历时两年亲笔绘制而成。

全套作品将原作的全图、全貌再现,精、气、神、韵尽在其中,不可再得,将元明清三代的艺术积蕴完美展现在您的面前,魅力无穷,异彩纷呈,实乃书画艺术珍品!。

中国十大镇国文物,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中国十大镇国文物,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中国十大镇国文物,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弘扬非遗文化,传播剪纸艺术!每晚八点,精彩内容与您准时相约。

欢迎剪纸爱好者关注“剪纸世界”公众号,我们共同感受剪纸艺术魅力!1、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祭祀用品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2、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

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5、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6、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7、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浙江27家美术馆“镇馆之宝”集体亮相 盈藏呈祥的馆藏精品展

浙江27家美术馆“镇馆之宝”集体亮相 盈藏呈祥的馆藏精品展




人, 善 化 、 …水 , 尤 l l t l i
竹, 彳 『“ 蒲竹 ”之 臀 这 次 必 荚 术馆 把 藏 I I I I —— 蒲华 的 《 竹
》《 协 》《、 》 腮…, 引人 ¨, 特 别足 《 竹
》 , 潇 舟
逸, 水槊 淋 漓 , 线 条流 畅凝 练 , 柔- l l 寓刚, 风 汹清 隽 , 休肌 r 蒲 华绘 I t t l I 的风 格 特  ̄ l l i , 水 巾炎 术销 展 川 { 的 拿震 - 的 《 易发 川 心 》扶得观 众 的 ・ 赞 - 炊 迎
春华 ( 中国画 ) 潘天寿 ( 潘天 寿纪 念馆藏 )
P an T i an s ho u. S pr i n g F l ower s . t r adi t i on al Chi ne s e pai nt i ng
P an T i ans hou M em or i al M us e um

像》 吸『 』 : f 多观 众 和 术 f 作 柠 驻 足 赏 濉 州
秋颂 ( 中国画) 徐启雄 ( 温州美术馆藏 )
xu Qi xi on g,Ode t o Aut u m n.t r adi t i on al Ch i n es e pai n t i n g
62
I 欠 交
盈 藏 旱祥 的馆藏 精 品展
冯国铭
风景 ( 彩墨画) 林 风 眠 ( 中国 美术 学院 美术 馆 藏 )
L i n F engm i an ,L ands cape,i n k an d col or s .Ar t Mus eum o f Chi n a Ac ademy of Ar t

世界10大顶级博物馆的40件稀世珍宝,每个都价值连城,你见过几个

世界10大顶级博物馆的40件稀世珍宝,每个都价值连城,你见过几个

世界10大顶级博物馆的40件稀世珍宝,每个都价值连城,你见过几个原创2022-09-08 07:37·慕士塔格的季风据统计,全世界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5.5万个,各种收藏浩如烟海。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无论大小都收藏着能展示自己历史的文物和藏品,都有属于自己的镇馆之宝,世界十大著名博物馆这30件镇馆之宝,每件都价值连城,其中很多来自于中国,让我们去了解下。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建于公元1406年,是明清两朝皇宫,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和旧藏文物基础建立起来的,是是世界五大宫殿和著名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180多万件,有很多国宝级文物。

主要的镇宫之宝有:1、《清明上河图》绢本,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2、金瓯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皇帝专用的酒杯,共有4只,分别打造于乾隆帝青年、壮年、老年不同时期。

3、酗亚方尊商朝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高45.5厘米,宽38厘米,重21.5公斤。

4、群仙祝寿钟故宫钟表的代表作。

高185cm,面宽102cm,制作于乾隆八年,耗时五年完工。

5、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末明初文物,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造型端庄敦厚,釉质莹润,珐琅色泽搭配和谐,富丽典雅。

二、中国国家博物馆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有48个展厅,馆藏文物140万余件,数量虽不及北京故宫,但这里有全国最完整的历代通史馆藏。

主要的镇馆之宝:1、司母戊大方鼎商代青铜器,高133厘米,长112厘米,重832.84公斤,1939年出土,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2、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铸造的巅峰之作,高58.3厘米,边长52.4 厘米,重量34.5公斤,1938年出土,是国内出土的体型最大、份量最重的商代青铜方尊。

3、明代九龙九凤冠明神宗朱翊钧的孝端皇后所戴,高27厘米,直径23.7厘米,重2320克,1957年出土于北京定陵,是我国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唯一皇后凤冠。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博物馆的概述
2.镇馆之宝的定义和意义
3.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
4.镇馆之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5.结语
正文
中国博物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收藏和研究机构,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而镇馆之宝则是博物馆中最为珍贵、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它们不仅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镇馆之宝的定义是指博物馆中最有价值、最珍贵的文物,它们通常是该馆的标志性藏品。

这些文物往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史、探讨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众多,下面向大家介绍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首先,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它以细腻的线描技法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展示了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的景象,对于研究古代城市史、风俗史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是一部珍贵的汉代文献,它为我们揭示了汉代社会的法律、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还有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这件文物是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代表,它的出土为我们展现了古代音乐的辉煌成就。

这些镇馆之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它们是我国历史文化
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深远影响。

同时,它们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教育素材,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总之,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

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

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都在哪?除去那些被神秘富豪收藏的部分,一般来讲,就在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了。

这些富豪们再多钱也买不着的珍贵艺术品,被国家的力量很好的保存了起来用以公众教育事业和国家形象展示。

但并不是所有的宝物你都有机会亲眼一见,今年是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纪念日。

今天就要带你来看看,咱们国家最顶级的美术馆里,那些难得一见的十大镇馆之宝。

NO.1 罗中立《父亲》 1980年罗中立于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

1982年罗中立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深造。

毕业后回四川美院任教,现任该院院长。

1975年罗中立在大巴山区雨夹雪的除夕之夜遇到一位守粪的农民,开始构思,并于1980年创作了这幅作品,198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

罗中立借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领袖像般的巨幅尺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大巴山区的一位农民形象,具有充沛的情感和强烈的视觉张力。

画中,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沟壑,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一颗牙,已经破伤的手捧着一个旧瓷碗,模糊在阴影中的深邃目光中既有沧桑、温顺,又有企盼和希望。

技法上,画家在颜料中掺入了一些颗粒,使画作中人物的皮肤看上去更加粗糙。

画中这位饱经沧桑却又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和乐观的普通农民,是无私奉献自己养育儿女的父亲的代表。

《父亲》冲破了原有美术观念和样式化的束缚,用真切的情感和平视的手法真实地揭示了人民的心声,这种真实的人性“美”,震撼人心,引起了社会对这幅画的关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反响,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NO.2 吴作人《齐白石像》 1954年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

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

1928年春入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秋季转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画室学习。

1930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学习。

由四大镇馆之宝,浅窥中国美术馆收藏概况

由四大镇馆之宝,浅窥中国美术馆收藏概况

由四大镇馆之宝,浅窥中国美术馆收藏概况
赵辉
【期刊名称】《中国美术》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藏品芸芸,镇馆之宝亦颇为丰厚,然笔者以为由四大镇馆之宝,可以窥知中国美术馆收藏概况。

此四大镇馆之宝为古今中外四件艺术珍品,古有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今有蒋兆和的《流民图》,中有罗中立的《父亲》,外有巴伯洛·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

古今中外四大镇馆之宝,代表了中国美术馆丰殷的馆藏品类,与中国美术馆十万余件藏品汇同为一部经典而恢宏的艺术史篇。

【总页数】6页(P130-135)
【作者】赵辉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馆收藏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窥探台湾“景德镇”陶瓷概况的“窗口”:浅评《莺歌陶瓷史》一书 [J], 洪秀明
2.由四大镇馆之宝,浅窥中国美术馆收藏概况 [J], 赵辉;
3.中国美术馆馆藏花鸟画收藏概述与展陈逻辑 [J], 王雪峰
4.故宫五大镇馆之宝的四大悬案 [J], 孙炜;杨春
5.中国美术馆建馆初期的民间美术收藏与展览 [J], 黄广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国家博物馆
镇馆之宝:商代青铜司母戊大方鼎
故宫博物院
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
3.首都博物馆
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天津博物馆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上海博物馆
镇馆之宝:东晋王献之行草《鸭头丸贴》重庆三峡博物馆
镇馆之宝:乌杨石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镇馆之宝:唐兽首玛瑙杯山东博物馆
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山西博物馆
镇馆之宝:西周晋侯鸟尊湖北博物馆
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黑龙江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金代铜坐龙云南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战国牛虎铜案贵州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甘肃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宁夏博物馆
镇馆之宝:鎏金铜牛内蒙古博物院
镇馆之宝:匈奴王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镇馆之宝:扎滚鲁克男尸西藏博物馆
镇馆之宝:双体陶罐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镇馆之宝:翔鹭衔鱼纹铜鼓安徽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楚大鼎青海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明铜鎏金观音造像湖南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马王堆汉墓古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
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都在哪?除去那些被神秘富豪收藏的部分,一般来讲,就在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了。

这些富豪们再多钱也买不着的珍贵艺术品,被国家的力量很好的保存了起来用以公众教育事业和国家形象展示。

但并不是所有的宝物你都有机会亲眼一见,今年是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纪念日。

今天就要带你来看看,咱们国家最顶级的美术馆里,那些难得一见的十大镇馆之宝。

NO.1 罗中立《父亲》 1980年
罗中立于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

1982年罗中立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深造。

毕业后回四川美院任教,现任该院院长。

1975年罗中立在大巴山区雨夹雪的除夕之夜遇到一位守粪的农民,开始构思,并于1980年创作了这幅作品,198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

罗中立借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领袖像般的巨幅尺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大巴山区的一位农民形象,具有充沛的情感和强烈的视觉张力。

画中,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沟壑,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一颗牙,已经破伤的手捧着一个旧瓷碗,模糊在阴影中的深邃目光中既有沧桑、温顺,又有企盼和希望。

技法上,画家在颜料中掺入了一些颗粒,使画作中人物的皮肤看上去更加粗糙。

画中这位饱经沧桑却又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和乐观的普通农民,是无私奉献自己养育儿女的父亲的代表。

《父亲》冲破了原有美术观念和样式化的束缚,用真切的情感和平视的手法真实地揭示了人民的心声,这种真实的人性“美”,震撼人心,引起了社会对这幅画的关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反响,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NO.2 吴作人《齐白石像》 1954年
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

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

1928年春入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秋季转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画室学习。

1930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学习。

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

他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

《齐白石像》是吴怍人的代表作品,堪称现代中国油画中富有民族气派的典范性作品。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吴作人此时正值创作的高峰期。

画面上齐白石安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之中,宽厚的体魄及深色睡帽和虾青色大袍衬托出的鹤发童颜,显示出阅历深厚的老画家端庄安详的心境。

而对于老画家的五官尤其是眼神的刻画,以及右手拇指与食指摆弄笔管的习惯性动作的绝妙处理……这诸多细节和整体造型相呼应,准确地画出了齐白石的气度和风采。

没有过多地追求明暗块面和色彩冷暖关系变化的平光处理以及大片空白的运用,也与齐白石这位中国
画大师的民族艺术格调极其相谐。

从此作也可看出,肖像画“盖写其形,必传其
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的艺术规律。

俄罗斯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长札莫希金评价这件作品:“足以和列宾的《托尔斯泰像》相媲美”。

NO.3齐白石《工虫册页》1924年
齐白石(1864─1957),20世纪中国画大师,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出身农民,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成为中国画变革创新的代表人物,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1917年齐白石与陈师曾在北平相识,陈激励其独创的精神,劝其变法。

齐白石57岁时开始了著名的“衰年变法”。

他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他创作的红花墨叶和工写相间的花鸟画新风格,融合了文人趣味和民间趣味于一体,成就了活泼自由的新境界。

这套1924年的工虫册页,是全面展现齐白石寻求变法突破时期的作品。

他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以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为“万虫写照、百兽传神”
的笔墨技巧,成功地实践了他所坚持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

白石老人曾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

他捕捉大千世界渺小生命的一举一动,将植物花卉和昆虫搭配,花瓣、枝干恣意描绘,黄蜂、墨蛾、蚂蚱、蝈蝈等动物则穿插其中,或栖息树叶之上,或追逐于花阴之下,或振翅欲飞,栩栩如生、跃跃欲动。

作品表现技法多样,兼工带写,一方面,蝈蝈腿上的刺毛根根毕现,蝈蝈肚子的柔软质感、黄蛾双翼分布的筋脉都刻画的非常细腻,另一方面,枝干简括勾写,花叶大笔渲染,两者有很大的视觉反差同时在意趣上又是统一的;构图或斜倚、或垂直、或对角,整本册页动静结合、疏密搭配。

此外,他所画的必是自己所见过的,与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结合起来,把旧文人笔下常有的赢弱伤感一变而为爽健盎然。

这件作品中,齐白石以率真老练的笔法和鲜艳亮丽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一派生机。

NO.4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1984年
靳尚谊,1934年生于河南焦作。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

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

原中央美院院长。

现为国子监油画艺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塔吉克新娘》创作于1983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人们的精神空间得到释放,中国油画面临着新旧观念与东西文化的抉择、画面技法与思想内涵的抉择,整个画坛众说纷纭。

此时,《塔吉克新娘》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格局。

画中新娘恰在喜悦快要形成却终不必形成笑靥之前那耐人寻味的一霎间,给人以神色端庄而略带几分羞涩之感,充满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同时作者对西方油画造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注重作品体积感,采用了侧光,加强明暗反差,在色彩上加强色块对比,凸显红色,直奔喜庆主题,从而营造强烈的艺术效果。

将中国审美趣味的“意”与西方油画语言的“形”相融合,表现出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的精神美、人性美,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

这幅画也被当时中国油画界认定为“新古典主义”的开始。

NO.5李可染《万山红遍》1963年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少年拜家乡画师学习传统山水。

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29年入国立艺术院研究班,师从法国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期间得到林风眠的指导。

1943任重庆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

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平艺专,同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

1949年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为新中国山水画革新的代表人物,李可染的山水画深沉博大,画意新颖,借助写生创造了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的新的山水意象。

他将西画中对光的运用引入中国画,令传统山水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层次和体积感,极大地推动了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坛兴起了毛主席诗意山水画的创作热潮,大批画家从豪迈激越的主席诗词里获得了山水画的创作启发。

此作依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两句所作,描绘了南国深秋的壮美景象,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作品以布置满幅的山势充满画面,巍然屹立的主峰
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与左侧的远山共同构成深远之感,近景树林与山间的村舍按大小层层推进,蜿蜒而上的“Z“形曲线配搭矗立的大山在构图上形成宏大效果,率先令作品获得了不凡的气势。

色彩上,画面整体以重墨为底,上敷朱砂、朱膘色,大量朱砂的使用营造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磅礴气象,色调瑰丽深沉,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作品中的“挤白”,这是“李家山水”的经典程式,作者利用色墨将白色空间压缩为山间的屋舍和倾泻而下的溪流,使其成为画面最亮的画眼。

整幅作品和谐地将墨色、朱砂以及“挤白”三个不同基调统一在画面中,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愈加地增添了深秋群山的雄峻气势。

此作体现了作者在山川写生后提出的“采一炼十”的创作主张,手法纯熟自由,具有“李家山水”的撼人魅力,恰当地诠释了毛泽东诗词的恢弘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