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吸附量计算方式.
吸附量计算方式
第29 次课 2 学时§0.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续上节课内容,教案见上次课)§0・3固体表面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受力也是不均匀的,而且不像液体表面分子可以移动,通常它们是定位的。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乎很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
同种晶体由于制备、加工不同,会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而且实际晶体的晶面是不完整的,会有晶格缺陷、空位和位错等。
正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受力不对称和表面结构不均匀性,它可以吸附气体或液体分子,使表面吉布斯函数下降。
而且不同的部位吸附和催化的活性不同。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
(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kJ/mol以下(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
(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
一般介绍帮助理解重要概念比较理解(5) 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
(6) 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 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H 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在相互作用的位能曲线上,随着 H 2分 子向Ni 表面靠近,相互作用位能下降。
到达a 点,位能最低,这是物理吸附的 稳定状态。
这时氢没有解离,两原子核间距等于Ni 和H 的原子半径加上两者的范德华 半径。
放出的能量ea 等于物理吸附热Qp,这 数值相当于氢气的液化热。
如果氢分子通过a 点要进一步靠近Ni 表面,由于核间的排斥作用,使 位能沿ac 线升高。
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
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案例:活性炭的吸附量以及使用时间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气体其吸附能力(用S表示)是不一样的,有以下表(参考《工业通风》,孙一坚主编第四版):按一个排污企业150mg/m3,风量在5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15小时算,活性炭的平衡保持量取30%,1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T(d)=m*S/C*10-6(kg/mg)*F*t(15h/d)m:活性炭的质量,kg;S:平衡保持量,%;C:VOCs总浓度,mg/m3;F:风量,m3/h。
则T=1000*0.3/150*10-6*50000*15=2.67d也就是1t的活性炭在上述条件下,2.67天就达到饱合了。
实例方法一:蜂窝活性炭比重:0.45g/cm3 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参数:单套设备排风量:25000m3/h,废气总浓度为119.5mg/m3,运行8h/d所采用蜂窝活性炭吸附的平衡保持量取75%计。
一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单套设备需要蜂窝活性炭量为: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根据活性炭更换周期计算公式:T=m×S÷C×10-6×Q×t式中:T—周期,单位天M—活性炭的质量,单位kgS—平衡保持量,%10-6—系数Q—风量,单位m3/hT—运行时间,单位h/dT1=630×0.75÷119.5×10-6×25000×8=7.91天所以单套设备蜂窝炭更换周期为约8天方法二:蜂窝炭1g能吸附600mg的有机废气一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单套设备蜂窝炭重量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设备蜂窝炭的吸附能力为:630kg=630000g总过滤量为25000m3/h×119.5mg/m3=2987500mg/h吸附满周期T2每天工作8小时算T2=126.52h÷8=15.81天因为T2>T1所以本项目活性炭更换周期为8—15天、建议10天一换2。
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
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来⾃环保之家论坛-废⽓处理版案例:活性炭的吸附量以及使⽤时间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体其吸附能⼒(⽤S表⽰)是不⼀样的,有以下表(参考《⼯业通风》,孙⼀坚主编第四版):按⼀个排污企业150mg/m3,风量在50000m3/h,⼀天⼯作时长15⼩时算,活性炭的平衡保持量取30%,1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T(d)=m*S/C*10-6(kg/mg)*F*t(15h/d)m:活性炭的质量,kg;S:平衡保持量,%;C:VOCs总浓度,mg/m3;F:风量,m3/h。
则T=1000*0.3/150*10-6*50000*15=2.67d也就是1t的活性炭在上述条件下,2.67天就达到饱合了。
实例⽅法⼀:蜂窝活性炭⽐重:0.45g/cm31克/⽴⽅厘⽶=1000千克/⽴⽅⽶参数:单套设备排风量:25000m3/h,废⽓总浓度为119.5mg/m3,运⾏8h/d所采⽤蜂窝活性炭吸附的平衡保持量取75%计。
⼀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单套设备需要蜂窝活性炭量为: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根据活性炭更换周期计算公式:T=m×S÷C×10-6×Q×t式中:T—周期,单位天M—活性炭的质量,单位kgS—平衡保持量,%10-6—系数Q—风量,单位m3/hT—运⾏时间,单位h/dT1=630×0.75÷119.5×10-6×25000×8=7.91天所以单套设备蜂窝炭更换周期为约8天⽅法⼆:蜂窝炭1g能吸附600mg的有机废⽓⼀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单套设备蜂窝炭重量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设备蜂窝炭的吸附能⼒为:630kg=630000g630000g×600mg=378000000mg总过滤量为25000m3/h×119.5mg/m3=2987500mg/h吸附满周期T2378000000mg÷2987500mg/h=126.52h每天⼯作8⼩时算T2=126.52h÷8=15.81天因为T2>T1所以本项⽬活性炭更换周期为8—15天、建议10天⼀换来⾃环保之家论坛-废⽓处理版,进⼊原帖发表你的观点来源:环保之家论坛。
吸附常用公式
吸附常用公式:一.Freundlich 等温式: q = kc 1/n 或lgq = lg k + 1 lgc ,q 平衡吸附量mg/g ;c 平衡浓度mg/L n一般认为:1/n 的数值一般在 0 与 1 之间,其值的大小则表示浓度对吸附量影响的强弱。
1/n 越小,吸 附性能越好。
1/n 在 0.1~0.5,则易于吸附;1/n>2 时难以吸附。
k 值可视为 c 为单位浓度时的吸附量,一般 说来,k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K i/n 吸附容量 吸附强度。
二.Langmuir 等温式: q = qebc 或(1) 1 = 11+ 1 或(2) c = 1 c + 1 1+ bc q q e b c q e q q e q e bq 平衡吸附量 mg/g ; c 平衡浓度 mg/L ; q e 饱和吸附量 mg/g一般 c 值<1时采用(1)式;c 值较大时采用(2)式。
符合 Langmuir 等温式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化学 吸附的吸附活化能一般在40~400kJ/mol 的范围,除特殊情况外,一个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应该是放热过 程,饱和吸附量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为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也称为吸附系数,其值大小与吸附剂、 吸附质的本性及温度的高低有关,b 值越大,则表示吸附能力越强,而且 b 具有浓度倒数的量纲。
三.颗粒内扩散方程:q =k t 0.5q 为t 时刻的吸附量mg/g ;t 为吸附时间(min);k 为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mg·g -1·min -0.5) 四.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t = 1 + 1 tq k 2 q e 2 q eq e 、q 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 时刻的吸附量(mg·g -1);t 为吸附时间(min);k 2为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 (g·mg -1·min -1)五.二级动力学方程: 1 = 1 + k 2'tq e - q q e 2 q e 、q 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 时刻的吸附量(mg·g -1);t 为吸附时间(min);k 2‘为二级吸附速率常数(g·mg -1·min -1)六. Lagergren 方程(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n(q e -q)=lnq e -k 1t q e 、q 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 时刻的吸附量(mg·g -1);t 为吸附时间(min);k 1为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min -1)c 0、c 分别为溶液中初始及t 时刻溶液的浓度(mg·L -1);t 为吸附时间(min);k 2‘为二级反应速率常数 (L·mg -1·min -1)当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时,t 与ln(qe -q) 成直线关系,并通过坐标原点;Mckay 等人认为,当t 0.5 应 与q 成直线关系且通过原点时,则说明物质在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速率的唯一控制步骤。
活性炭的更换周期及吸附量的计算
活性炭的更换周期及吸附量的计算
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气体其吸附能力(用S表示)是不一样的,按一个排污企业150mg/m3,风量在5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15小时算,活性炭的平衡保持量取30%,1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
T(d)=m*S/C*10-6(kg/mg)*F*t(15h/d)
m:活性炭的质量,kg;
S:平衡保持量,%;
C:VOCs总浓度,mg/m3;
F:风量,m3/h。
则T=1000*0.3/150*10-6*50000*15=2.67d
也就是1t的活性炭在上述条件下,2.67天就达到饱合了。
▼
案例:
蜂窝炭1g能吸附600mg的有机废气
一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
单套设备蜂窝炭重量
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
设备蜂窝炭的吸附能力为:
630kg=630000g
630000g×600mg=378000000mg
总过滤量为25000m3/h×119.5mg/m3=2987500mg/h
吸附满周期T2
378000000mg÷2987500mg/h=126.52h
每天工作8小时算
T2=126.52h÷8=15.81天
因为T2>T1所以本项目活性炭更换周期为8—15天、建议10天一换。
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
一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
单套设备蜂窝炭重量
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
设备蜂窝炭的吸附能力为:
630kg=630000g
630000g×600mg=378000000mg
根据活性炭更换周期计算公式:
T=m×S÷C天
M—活性炭的质量,单位kg
S—平衡保持量,%
10-6—系数
Q—风量,单位m3/h
T—运行时间,单位h/d
T1=630×0.75÷119.5×10-6×25000×8=7.91天
所以单套设备蜂窝炭更换周期为约8天
方法二:
总过滤量为25000m3/h×119.5mg/m3=2987500mg/h
吸附满周期T2
378000000mg÷2987500mg/h=126.52h
每天工作8小时算
T2=126.52h÷8=15.81天
因为T2>T1所以本项目活性炭更换周期为8—15天、建议10天一换
T(d)=m*S/C*10-6(kg/mg)*F*t(15h/d)
m:活性炭的质量,kg;
S:平衡保持量,%;
C:VOCs总浓度,mg/m3;
F:风量,m3/h。
则T=1000*0.3/150*10-6*50000*15=2.67d
也就是1t的活性炭在上述条件下,2.67天就达到饱合了。
实例
方法一:
蜂窝活性炭比重:0.45g/cm3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参数:单套设备排风量:25000m3/h,废气总浓度为119.5mg/m3,运行8h/d
吸附常用公式
吸附常用公式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吸附常用公式: 一.Freundlich 等温式:n /1kc q =或c lg n 1k lg q lg +=,q 平衡吸附量mg/g ;c 平衡浓度mg/L一般认为:1/n 的数值一般在0与1之间,其值的大小则表示浓度对吸附量影响的强弱。
1/n 越小,吸附性能越好。
1/n 在~,则易于吸附;1/n>2时难以吸附。
k 值可视为c 为单位浓度时的吸附量,一般说来,k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K i/n 吸附容量 吸附强度。
二.Langmuir 等温式:bc1bc q q e +=或(1)e e q 1c 1b q 1q 1+⋅=或(2)b q 1c q 1q c e e += q 平衡吸附量mg/g ;c 平衡浓度mg/L ;q e 饱和吸附量mg/g一般c 值<1时采用(1)式;c 值较大时采用(2)式。
符合Langmuir 等温式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的吸附活化能一般在40~400kJ/mol 的范围,除特殊情况外,一个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应该是放热过程,饱和吸附量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为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也称为吸附系数,其值大小与吸附剂、吸附质的本性及温度的高低有关,b 值越大,则表示吸附能力越强,而且b 具有浓度倒数的量纲。
三.颗粒内扩散方程:5.0t k q ⋅=q 为t 时刻的吸附量mg/g ;t 为吸附时间(min);k 为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mg·g -1·四.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t q 1q k 1q te2e 2+⋅= q e 、q 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 时刻的吸附量(mg·g -1);t 为吸附时间(min);k 2为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g·mg -1·min -1)五.二级动力学方程:t k q 1q q 1'2ee +=- q e 、q 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 时刻的吸附量(mg·g -1);t 为吸附时间(min);k 2‘为二级吸附速率常数(g·mg -1·min -1)六. Lagergren 方程(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n(q e -q)=lnq e -k 1tq e 、q 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 时刻的吸附量(mg·g -1);t 为吸附时间(min);k 1为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min -1)七. 二级反应模型:tc k 11c c 0'20⋅⋅+= c 0、c 分别为溶液中初始及t 时刻溶液的浓度(mg·L -1);t 为吸附时间(min);k 2‘为二级反应速率常数(L·mg -1·min -1)当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时,t 与ln(q e -q) 成直线关系,并通过坐标原点;Mckay 等人认为,当 应与q 成直线关系且通过原点时,则说明物质在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速率的唯一控制步骤。
吸附试验和吸附量的计算
吸附试验及吸附量计算
称取一定量的硅藻土、膨润土、珍珠岩和高岭土放入振荡塑料瓶中, 加入Na2S 9H2O 溶液50 mL, 置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 108 r/ min) ,使液相与固相相间的分配到平衡. 取出样品, 静止15 min, 取上清液25 mL, 用碘量法测定其平衡后硫化物的浓度, 计算出各试剂对硫化物的吸附量.。
根据吸附前后水中硫化物浓度的测定结果,可以计算硫化物的吸附量, 并以此评价4 种非金属矿物的吸附效果. 硫化物吸附量的计算式为
式中C0为水中硫化物的初始浓度,C1为吸附后水中硫化物的浓度,C为硫化物的去除量,
为硫化物的去除率。
饱和吸附量计算公式
饱和吸附量计算公式饱和吸附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吸附剂能够吸附的最大物质量。
在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饱和吸附量通常用于描述吸附剂与废水或气体中的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饱和吸附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饱和吸附量 = (C0 - Ce) × V / m其中,C0是初始浓度,Ce是平衡浓度,V是溶液或气体的体积,m 是吸附剂的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公式,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含有苯酚这一有毒物质。
我们希望知道在给定的条件下,活性炭吸附剂能够吸附的最大苯酚量。
我们需要测定初始浓度C0和平衡浓度Ce。
初始浓度是指进入系统之前苯酚在污水中的浓度,平衡浓度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后,吸附剂和苯酚达到平衡时苯酚在溶液中的浓度。
通过实验或其他方法,我们测得初始浓度C0为100 mg/L,平衡浓度Ce为10 mg/L。
我们需要知道溶液的体积V和吸附剂的质量m。
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容器的尺寸或直接使用已知的体积值。
吸附剂的质量可以通过称重或其他方法来确定。
假设溶液的体积V为1 L,吸附剂的质量m为10 g。
将这些值代入饱和吸附量的计算公式中:饱和吸附量 = (C0 - Ce) × V / m= (100 - 10) × 1 / 10= 90 / 10= 9 mg/g因此,根据给定的条件,活性炭吸附剂能够吸附的最大苯酚量为9 mg/g。
需要注意的是,饱和吸附量的计算结果仅在给定的条件下有效。
在实际应用中,吸附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都会对饱和吸附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吸附剂选择和系统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总结起来,饱和吸附量是描述吸附剂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
通过饱和吸附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确定在给定条件下吸附剂能够吸附的最大物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并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系统设计和操作。
碳罐昼夜吸附量计算
碳罐昼夜吸附量计算
碳罐是一种常见的气相净化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吸附空
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
在日常运行中,我们通常需要计算碳罐的昼夜吸附量,以便合理安排更换活性炭或维护设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碳罐的吸附量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碳罐的吸附量取决于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常用的碳罐吸附量计算公式如下:吸附量 = 吸附速率 ×时间
其中,吸附速率是活性炭对有害气体的吸附速率,通常以mg/g为单位;时间
是碳罐的吸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碳罐的昼夜吸附量计算。
一般来说,碳罐在白天和黑夜的
吸附量会有所不同,因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浓度在不同时间段也会有所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分别计算碳罐在昼夜的吸附量,然后求和得出总的吸附量。
为了准确计算碳罐的昼夜吸附量,我们需要首先确定碳罐的吸附速率和吸附时间。
吸附速率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厂家提供的数据得到,吸附时间则取决于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工作模式。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可以先确定碳罐的吸附速率和吸附时间,然后根据碳罐的
使用情况和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计算出碳罐在昼夜各自的吸附量,最后求和得出总的吸附量。
通过准确计算碳罐的昼夜吸附量,我们可以合理安排碳罐的维护和更换计划,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吸附效果。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碳罐的吸附性能和设备的使用情况,为设备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碳罐的昼夜吸附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碳罐的吸附效率,是碳罐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
活性炭更换周期和吸附量的计算案例:活性炭的吸附量以及使用时间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气体其吸附能力(用S表示)是不一样的,有以下表(参考《工业通风》,孙一坚主编第四版):按一个排污企业150mg/m3,风量在5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15小时算,活性炭的平衡保持量取30%,1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T(d)=m*S/C*10-6(kg/mg)*F*t(15h/d)m:活性炭的质量,kg;S:平衡保持量,%;C:VOCs总浓度,mg/m3;F:风量,m3/h。
则T=1000*0.3/150*10-6*50000*15=2.67d也就是1t的活性炭在上述条件下,2.67天就达到饱合了。
实例方法一:蜂窝活性炭比重:0.45g/cm3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参数:单套设备排风量:25000m3/h,废气总浓度为119.5mg/m3,运行8h/d所采用蜂窝活性炭吸附的平衡保持量取75%计。
一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单套设备需要蜂窝活性炭量为: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根据活性炭更换周期计算公式:T=m×S÷C×10-6×Q×t式中:T—周期,单位天M—活性炭的质量,单位kgS—平衡保持量,%10-6—系数Q—风量,单位m3/hT—运行时间,单位h/dT1=630×0.75÷119.5×10-6×25000×8=7.91天所以单套设备蜂窝炭更换周期为约8天方法二:蜂窝炭1g能吸附600mg的有机废气一块蜂窝活性炭质量:0.1×0.1×0.1×450kg/m3=0.45kg单套设备蜂窝炭重量0.8×1.31×1.33÷0.001=1400块×0.45=630kg设备蜂窝炭的吸附能力为:630kg=630000g总过滤量为25000m3/h×119.5mg/m3=2987500mg/h吸附满周期T2每天工作8小时算T2=126.52h÷8=15.81天因为T2>T1所以本项目活性炭更换周期为8—15天、建议10天一换。
吸附量计算方式
第 29 次课 2 学时§10.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续上节课内容,教案见上次课)§10.3 固体表面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受力也是不均匀的,而且不像液体表面分子可以移动,通常它们是定位的。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乎很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
同种晶体由于制备、加工不同,会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而且实际晶体的晶面是不完整的,会有晶格缺陷、空位和位错等。
正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受力不对称和表面结构不均匀性,它可以吸附气体或液体分子,使表面吉布斯函数下降。
而且不同的部位吸附和催化的活性不同。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
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
(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kJ/mol以下。
(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
(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
一般介绍帮助理解重要概念比较理解(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
(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在相互作用的位能曲线上,随着H2分子向Ni表面靠近,相互作用位能下降。
到达a点,位能最低,这是物理吸附的稳定状态。
这时氢没有解离,两原子核间距等于Ni和H的原子半径加上两者的范德华半径。
放出的能量ea等于物理吸附热Q p,这数值相当于氢气的液化热。
如果氢分子通过a点要进一步靠近Ni表面,由于核间的排斥作用,使位能沿ac线升高。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1)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力,一般较强。
吸附常用公式.pptx
温度T1、T2下的速度常数k1、k2,也可根据方程求出Ea。已知Ea和T1下的k1,可求任一温度T2下的k2。
1
九、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Modified
pseudo-first-order
equation)
:
dq dt
K
q1 eq(tq
eq
)
t
对上式进行积分,并利用边界条件: t = 0时qt = 0, t= t时qt = qt ,可得到:
六. Lagergren方程(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n(qe-q)=lnqe-k1t
qe、q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时刻的吸附量(mg·g -1);t为吸附时间(min);k1为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min-1)
七. 二级反应模型: c
1
c0 1 k2' c 0t
c0、c分别为溶液中初始及t时刻溶液的浓度(mg·L -1);t为吸附时间(min);k2‘为二级反应速率常数
四.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t 1
q
k2Biblioteka q2 e1t qe
qe、q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时刻的吸附量(mg·g -1);t为吸附时间(min);k2为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
(g·mg -1·min -1)
五.二级动力学方程:
1 qe q
1 qe
k
' 2
t
qe、q分别为吸附平衡及t时刻的吸附量(mg·g -1);t为吸附时间(min);k2‘为二级吸附速率常数(g·mg -1·min -1)
八.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方程: ln k
Ea R
1 T
ln k 0 或 ln
k2 k1
Ea R
(1 T2
树脂吸附容量计算公式
树脂吸附容量计算公式树脂吸附容量是在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比如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等。
那到底啥是树脂吸附容量呢?简单来说,就是单位质量或者单位体积的树脂能够吸附的物质的量。
咱们先来看看树脂吸附容量的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树脂吸附容量(Q)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Q = (C0 - Ce)× V / m 。
这里面,C0 是溶液中初始物质的浓度,Ce 是吸附平衡时物质的浓度,V 是溶液的体积,m 是所用树脂的质量。
为了让您更清楚这个公式咋用,我给您讲个我之前碰到的事儿。
有一回,我带着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做一个关于树脂吸附某种重金属离子的实验。
我们先配置了一定初始浓度(C0)的重金属离子溶液,体积(V)也量好了。
然后把一定质量(m)的树脂放进去,让它吸附一段时间,达到平衡。
这期间,同学们那叫一个认真,眼睛紧紧盯着实验仪器,生怕错过一点变化。
等到平衡了,我们赶紧去测量吸附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Ce)。
这时候问题来了,有几个同学在计算的时候,把数据弄混了,结果算出来的吸附容量乱七八糟。
我就告诉他们,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把每个数据都确认清楚。
最后,大家都算对了,那种成就感,从他们脸上都能看出来。
再来说说这个公式里的每个因素。
C0 和 Ce 的测量得准确,这可是关键。
要是测量出了偏差,那整个吸附容量的计算就不准啦。
溶液体积V 也要量得精确,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结果。
还有树脂的质量m,称的时候得细心。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树脂,它的吸附容量可是不一样的。
有的树脂对某些物质吸附能力强,吸附容量就大;有的就相对弱一些。
而且,溶液的条件,像温度、酸碱度啥的,也会影响树脂的吸附容量。
比如说,温度高的时候,树脂的吸附活性可能会增强,吸附容量也就跟着变大。
酸碱度不合适的话,可能会让树脂和被吸附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吸附容量。
总之,树脂吸附容量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真正用对、用好,还得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测量、认真分析。
(整理)吸附量计算方式.
如果氢分子通过a点要进一步靠近Ni表面,由于核间的排斥作用,使位能沿ac线升高。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1)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力,一般较强。
(2)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0kJ/mol以上。
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结合板书
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0.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
1学时
§10.3固体表面
1学时
课后作业
10.6; 10.9
参考资料
物理化学(第四版,南京大学傅献彩等著)
物理化学解题指导(河北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
§10.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续上节课内容,教案见上次课)
(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物理吸附
在相互作用的位能曲线上,随着H2分子向Ni表面靠近,相互作用位能下降。到达a点,位能最低,这是物理吸附的稳定状态。
这时氢没有解离,两原子核间距等于Ni和H的原子半径加上两者的范德华半径。
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在相互作用的位能线上,H2分子获得解离能DH-H,解离成H原子,处于c'的位置。
随着H原子向Ni表面靠近,位能不断下降,达到b点,这是化学吸附的稳定状态。
Ni和H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者的原子半径之和。能量gb是放出的化学吸附热Qc,这相当于两者之间形成化学键的键能。随着H原子进一步向Ni表面靠近,由于核间斥力,位能沿bc线迅速上升。
最新吸附量计算方式
吸附量计算方式精骷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第29 次课2 学时上次课复习:回顾10.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未讲完内容§10.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续上节课内容,教案见上次课)§10.3固体表面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受力也是不均匀的‘而且不像帮助理解般介绍液体表面分子可以移动,通常它们是定位的。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乎很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
同种晶体由于制备、加工不同,会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而且实际晶体的晶面是不完整的,会有晶格缺陷、空位和位错等。
正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受力不对称和表面结构不均匀性,它可以吸附气体或液体分子,使表面吉布斯函数下降。
而且不同的部位吸附和催化的活性不同。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
(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kJ/mol以下。
(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
(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
(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
(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重要概念比较理解具体例子帮助理解H2在金属鎳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在相互作用的位能曲线上,随着H2分 子向Ni 表面靠近,相互作用位能下 降。
到达a点,位能最低,这是物理 吸附的稳定状态。
这时氢没有解离,两原子核间距等于 Ni 和H 的原子半径加上两者的范德华 半径。
放出的能量ea 等于物理吸附热0p,这数值相当于氢气的液化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