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精)
二轮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ppt课件
![二轮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788f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8.png)
•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
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4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长江三角洲
厦漳泉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1980年,正式确定在广 东的珠海、深圳、汕头和 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天 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 个沿海城市。
不久,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 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海南全省成 为经济特区,1991年,上 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高考试题感悟(06-
08)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大秦铁路
安太堡 露天煤矿 A
B
葛
洲
坝
F 京九铁路
水
利
E
C
工
上海宝山
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PPT课件
![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e7cff6af45b307e9719762.png)
2021/3/12
2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3/12
30
一五计划时期 探索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的 新时期
2021/3/12
鞍山钢铁公司、长春 一汽等工业方面;三 条公路、武汉长江一 桥等交通运输业方面
大庆油田,新兴的航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天工业、原子工业从 国有企业改革突出 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集中在重工业部 门,集中在东北 地区
原因
10
2021/3/12
7
阶段 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 探索建设时 改革开放的
期
新时期
2021/3/12
鞍山钢铁公司、长春 一汽等工业方面;三 条公路、武汉长江一 桥等交通运输业方面
大庆油田,新兴的航 天工业、原子工业、 电子工业从无到有的 发展起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国有企业改革突出
特点
共同原因
8
2021/3/12
9
阶段 成就 特点
原因
16
2021/3/12
“小土群“炼钢
17
2021/3/12
1、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现象?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18
2021/3/12
1957年11月 ,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并出席各国共 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 莫斯科。会上,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目标。毛 泽东在征得中央其他领导人同意后,于18日在会议上提出 中国目标:15年后赶上或超过英国
材料三: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的,大致花了50年 到 100年的时间才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取得了巨 大 成就。从1928年到1940年,短短 12年之内,苏联整个工业增长35.5倍。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6fc6c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e.png)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2010-04-08 21:47:57| 分类:历史文章|举报|字号订阅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1、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实业救国的推动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一战期间4、凋谢萎缩——一战后至解放前5、改造——1956基本上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退出历史舞台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1、1953-1957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3、1978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就举世瞩目4、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约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②三座大山的压迫③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④科技教育落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稳定的社会环境③重视科技教育④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⑤恰当的经济政策等▲启示: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②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③重视科技和教育④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⑤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知识讲解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52efb87e87101f69e3195ee.png)
高考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发展历程二考情分析专题概述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有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建国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国民经济建设中成就和失误并存,但成就是主要的。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联系更加紧密。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成就,科教发展的措施、成就等历来是考题的密布区。
2、基本概念:“七年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文革动乱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历史阶段划分概念,我们同学容易搞混,“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名词,“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等政策名词或概念的内涵也是误区之一。
3、史观:中国崛起的过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影响力大增的过程,这一视角是高考命题常用的切入点。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2013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0周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5周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纪念。
另外注意,一些统计图、数据表、新闻报道、漫画、打油诗、股金证等身边常见的现象是命题常引用的材料,应该关注此类现象在备考复习中的价值。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f2748cb5fbfc77da269b1d3.png)
珠江三角洲
3、主要特点: 由单纯的计划手段转向计划手段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由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 (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时期(90年代—今) 主要特点: (1)消费结构的明显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2)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图一
图二
图 三
图 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图一
一、 我国工业化的主要历程:
工业化的最初设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 段 建成飞机、汽车等项目;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交通运输业成就巨大 2、主要原因:国内: 政权巩固;经济恢复;总路线提出;生产
有所发展原因: 周邓工作努力; 广大干群对“左”的抵制。
1978-1999年工业建设 部分工程示意图
图 四
(四)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调整时期(1978年-90年代) 1、工业化主要成就:
A.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重大发展,建成一批 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的思考
工业化的基本概念: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
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
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
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
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 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 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2、主要原因: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 B.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98875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2.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历了从落后到逐步赶超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1950年代:重工业起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是工业建设的起步时期,主要依靠苏联的援助。
在这个阶段,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重工业化计划,发展了一批重化工基地,如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等。
1952年,首个五年计划实施,其中工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的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33%上升到1957年的57.9%。
1960年代:初步实现工业自主化1960年代是我国工业快速增长的阶段,开始实现工业自主化。
在国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决定独立自主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从苏联和其他国家引进技术资料,自行开发和设计。
1964年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后,工业化发展速度更快。
钢铁、石油、化肥、煤炭、机械、电子等重点工业实现了初步发展。
1970年代:继续扩大工业规模1970年代,我国继续扩大工业规模,实现了“大跃进”式的工业增长,特别是在重点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这个时期,我国也加强了技术自主创新和工业化道路的研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9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开始迈入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积极利用国外资本和市场资源,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1985年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出“标志性目标”,即到世纪之交实现40%-45%的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工业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进一步扩大。
1990年代:高技术的重大突破1990年代是我国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
199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自主研制的卫星,1997年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年,中国开展了载人航天工程,并于2003年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此外,我国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0年代:工业化向服务业转型2000年代是我国工业化向服务业转型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工业化](https://img.taocdn.com/s3/m/712533384b35eefdc9d33314.png)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工业化一、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内容:提出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明确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二、新中国成立后(一)1949年~1952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时期(1)面对贫穷、落后的现状(国情),党和政府采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以稳定物价;③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④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
结果: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物价稳定,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意义:为我国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2)新解放区三亿多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背景),中央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要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
(1)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编制并实施了“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①工业方面: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鞍山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大批基本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有高级合金钢、有色金属冶炼等新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f272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5.png)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转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制。
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战争。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工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阻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促进工业化。
这些政策包括推行集体化农业、进行农村改革和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等。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了加速。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的重点放在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力等领域。
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基地和工厂,并引进了一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口号,这导致了国家在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停滞和破坏。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鼓励外商投资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导致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再次加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许多重要的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
政府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出口规模大幅增长。
目前,中国工业化进程仍在继续,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中国政府已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径。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a56e7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7.png)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工业化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工业化进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大跃进”时期(1958-1961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工业化政策,重点发展冶金、煤炭、石油等传统工业领域。
然而,由于规划和实际情况的脱节,这一阶段的工业化进程并不顺利,甚至出现了许多问题。
接下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这一时期社会混乱,工业化进程几乎停滞不前。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的工业化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过去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发展了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领域。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个工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许多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工业化经验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
首先,中国坚持了政府引导的工业化模式。
在中国,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动工业化。
政府的引导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其次,中国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科技突破,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另外,中国注重产业升级和优化。
中国不满足于成为低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而是加快了向中高端产业链的转变。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课件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5637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d.png)
03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强化工业 基础,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
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 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 优化和转型升级。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 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产学 研用深度融合。
未来工业发展的展望与挑战
01
工业4.0时代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工业发展将进
入工业4.0时代,实现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02
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工业发展将更加注重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目录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工业化的战略转变 •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 工业转型升级与未来展望 • 案例分析
01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建国初期的工业基础
总结词:基础薄弱
详细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主要依靠农业支撑国家经济。 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资金和人才,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 发达国家。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新型工业化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 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社会责任担当
新型工业化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 注员工福利和社会稳定。
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与合作
新型工业化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 变,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八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八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https://img.taocdn.com/s3/m/6197974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c.png)
专题八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健康码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全新思路。
以往管理部门要查阅个人历史行程必须由人工通过记录逐条查找,容易出现疏忽缺漏。
大数据时代,政府利用健康码,就可以完整高效地绘制出人员出行轨迹图,更方便进行后期的追溯与管理。
健康码的产生和运用说明( )①实践的变化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③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水平因时而异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看得更远、更清,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某科研团队实现超过200千米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千米突破到百千米量级,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对地观测等领域应用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 ) ①不断发展的认识工具是科学研究的动力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客观条件③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④科技进步是新认识取代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山东烟台模拟)预测未来是一个人类追寻千百年却始终无法得到的能力,故而人们都以为这是一种鬼神之道,非人力所能为。
而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让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窥探一下那模糊的未来。
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②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现在是过去的未来,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④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遵循着共同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已经从“求生存、盼温饱、富起来”阶段转为“求生态、盼环保、美起来”的阶段,传统农药已不能满足农业生态文明要求。
我们应该认识到提升农药利用率和用超高效、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以及生物农药新品种替代低效老旧品种,已成当务之急。
材料表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发展推动认识发展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获得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应该是不断前进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一般来说,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需经历较长的时间,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被随时叫停。
中国工业的发展笔记摘抄(3篇)
![中国工业的发展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65922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1.png)
第1篇一、中国工业发展概述1. 工业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依赖进口。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形成了以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汽车、家电等为主体的完整工业体系。
2. 工业发展特点(1)规模庞大:我国工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工业总产值、制造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2)结构优化:我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3)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
(4)产业链完整:我国工业产业链完整,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中国工业发展成就1. 工业增加值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60.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5万亿元,增长了517倍。
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30.1%提高到2019年的27.8%。
2. 工业产品产量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例如,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为9.9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9.6%;原煤产量为38.6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7.7%;原油产量为1.9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8%。
3. 工业创新能力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
2019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授权量为89.9万件。
4. 工业产业链我国工业产业链完整,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
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工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工业发展挑战1. 结构性矛盾我国工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如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
2.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共26张PPT)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e3e36fa417866fb84a8eec.png)
100000 50000 0
S2
S2
S1
S1
1
2
1
2
42100
400000000 300000000 200000000 100000000 0
3.53Ò Ú
2002
60000 40000 20000 0
2.54Ò Ú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无缝钢管厂
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计划重工业建设为何 宝 集中在东北地区? 成
铁 路
鹰厦铁路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新中国的工业化在曲折中前进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2.特点: 能源(石油)建设和国防科技成就突出; 主要分布在内陆
取得成就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基础; 3.原因: 《论十大关系》;八大;经济八 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总结调整;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建设总路线; 曲折原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 斗争;中苏关系恶化。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工业化的基本概念:
工业化一般是指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是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 的。工业化是一个“机器时代”的来临,机器几 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从此,复杂的机器取 代了简单的手工工具;蒸汽、煤炭取代人力、畜 力、水力;钢铁取代了石块;火车轮船取代了马 车、牛车;城市取代了农村。工业化成为国家走 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四)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90年代): 工业化的调整和迅速发展新时期
1、工业化主要成就: 2、工业化的特点: 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沿海——内地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 3、主要原因: B.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6b1a563c1ec5da50e27064.png)
5.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
1)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2)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 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3)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的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由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三、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
思考题: 思考题:结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 缺乏资金、 缺乏资金 人才、技术: 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 传统思想的束缚: 传统思想的束缚 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 三座大山的压迫: 三座大山的压迫 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决策失误: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 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 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 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后腿。 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缺乏政治前提: 缺乏政治前提 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 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 速度。 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8北京)19.《北京晚报》1958年创
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 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 的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 统一” •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 放” •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
• (08宁夏)33.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 • • • •
宝 成 铁 路
鹰厦铁路
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 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大庆油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无缝钢管厂
包头钢铁公司
武汉长江大桥 上海港
宝 成 铁 路
武汉钢铁公司 鹰厦铁路
安太堡 露天煤矿 B
大秦铁路
A
葛 洲 坝 水 利 工 程
1978—1994年工业建设 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
(3)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 (4)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从新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你可以总结出 哪些启示? 1、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遵循客观规律 3、适时地调整政策 4、工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无缝钢管厂
武汉长江大桥
•
•
• (2007上海历史)27.1956年1月2日下
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 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 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 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 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做对了,但我 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 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 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07广东文基)25.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
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 度的建立 •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工业化的基本概念: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 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复习目标:
1.概括新中国工业化的简单过程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2.在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正确的经济 方针和政策。 3.从新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的启示?
珠江三角洲
3、主要特点成; 由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 (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时期(90年代—今) 主要特点: (1)消费结构的明显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2)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系变革。
国际: 苏联援助;和平环境 。 3、工业化方面的特点: 结构—
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
4、工业化的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我国的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图二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1956—1966)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工业生产有巨大增长,特别是石油、 钢铁和电力发展迅速。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 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图一
图二
图 三
图 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图一
一、 我国工业化的主要历程:
工业化的最初设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 段 建成飞机、汽车等项目;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交通运输业成就巨大 2、主要原因:国内: 政权巩固;经济恢复;总路线提出;生产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1980年,正式确定在广 东的珠海、深圳、汕头和 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天 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 个沿海城市。
厦漳泉三角洲
不久,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 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海南全省成 为经济特区,1991年,上 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2.特点: 重工业为主,曲折中前进 制度建立;《论十大关系》; 3.原因: 取得成就原因: 八大经济方针;七千人大会总 结调整;一五基础。 曲折原因: 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反右倾斗争; 恶劣国际环境。
4.意义:
初步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966-1976年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图三
(三)文革时期和两年徘徊(1966—1978) 1、工业化特点: 损失巨大,缓慢发展; 仍以重工业为主; 2、原因: 损失原因: “左”倾错误泛滥
京九铁路 C
上海宝山
钢铁公司
F E
D
大亚湾核电站
•高考试题感悟(0608)
• (2006年江苏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
• •
整工商业是为了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 式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 民生的私营工商业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主要原因: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 B.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全面调整: 产业结构、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
C.对外开放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
十二大(1985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有所发展原因: 周邓工作努力; 广大干群对“左”的抵制。
1978-1999年工业建设 部分工程示意图
图 四
(四)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调整时期(1978年-90年代) 1、工业化主要成就:
A.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重大发展,建成一批 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